补齐“短板”,培养高效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齐“短板”,培养高效学习能力
大冶经济开区中心学校叶天喜
在高效课堂教学实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的状况,教师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可课堂教学效益却不高。学生要用超出预设课时几倍的时间才能做完导学题目;对引导的问题无法解答或解答不当;解答问题照抄资料,没有自己的见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或是教师设计的导学题目难度过大,或是导学题目涉及的内容超越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或是导学题的数量过多……但最基本而又最关键的一个方面,是学生在过去“启而发之”,“讲而解之”的传统教学方式的训练下而形成的作于用应试的学习能力,与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个性化评价的高效学习模式不相匹配,因而尽管教师运用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却仍难凑效,不能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高效学习能力,是解开高效课堂取得高效的教学成果的肯綮。
什么是高效学习能力呢?这需要从高效课堂教学目标说起。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内涵是多元化的,非常丰富,具有“显”与“隐”之双重性。从显性目标来说,要求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隐性目标来说,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萌发创新的意识。依据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质,高效学习能力可定义为在优良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作用下,善于合理地利用时间、有效地运用学习方法、具有创意地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需要怎样的高效学习能力呢?这些能力如何培养呢?我对本班学生在学习能力所欠缺的方面进行了着重培养。
一、培养统筹安排学习时间的能力。
高效学习成果的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时间。能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完成学习任务,或者说每项学习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尽可能短,这样才可以说是高效的了。大凡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利用时间高效地学习或工作。所以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素质。在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能按预设的时间完自学任务,这是常情。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科学地安排时间进行有效率地学习的指导,导致学生没有合理地分配时间的习惯和能力,当然学习的效率也就不会高了。
统筹安排时间进行学习,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专门指导。我以“烧水泡茶”的两种做法为例,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以统筹的方法进行安排时间最为合理,能节省时间。由此,引导学生将统筹安排间的原理运用到学习方面来。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原则:
一是“一心二用”。利用走路、如厕、睡觉未入眠时等零星时间,思考和默记。如,习作、理解、背诵之类的练习,不必等有空了才坐下来开始做。因为这类作业需要时间进行前期思考,而思考问题是可以不拘环境的。散步时、如厕时、睡觉未入眠时都可以思索,想象,
构思;上学放学时在路上也可以默记。有了这样的习惯,学生便会在做类似这些简单的事情的同时进行学习,使做事、学习两不误。
二是“一举多得”。导学案所编制的导学题目,从表面看,似乎每项学习内容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仔细琢磨,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这种联系,可让学生发挥联想去把握。领会到了这种联系,学生做当前的一道习题时,便会推想出解答其它题目的思维方向,这样就能节省不少思考时间。如读写生字新词,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思考题,从表面看,似乎没多大联系。其实不然。这些生字新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课文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抓住主干”“联上引下”的方法,概述出主要内容来。理解了主要内容,就有助于对问题的解答。显然,运用联想抓住题目间的内在关系,能起到“做一悟三”的作用,这样就节省了思考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指导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我编制了三道导学题:1.读写“语言、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鱼鳞、三叶虫、化石、漂砾、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刻苦钻研、开动脑筋、粗心大意”等词语。2.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回答问题:(1)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2)怎样才能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初读了课文后,便将词语圈出来,再联想课文内容读写词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词”想“义”,从“白云”飘移想到晴,“蚂蚁”搬家想到雨,“蝌蚪”游泳想到春,“大雁”南飞想到秋等情况,明白了大自然的语言原来是指自然现象。由“哥白尼”想到“日心说”的建立,由“阿基米德”想到计算浮力,由“富兰克林”想到捕捉雷
电,从这些事例中,学生明白了大自然的语言只有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刻苦钻研才能读懂。学生在读写词语的同时联想到课文内容,也就大体上弄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以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自然现象,只有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刻苦钻研才能揭示大自然的奥秘。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最后两个小问题的理解也便水到渠成,就无须再费时间去琢磨了。
具备了统筹安排时间的能力和习惯,对促成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二、培养以听启思的能力。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要追求的“高效”是多元的,也就是说以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为平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善于吸收并消化别人的意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其中的“学习成果展示”这一环节,极力倡导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听、忆、悟结合,相同或不同的观点在瞬间碰撞,使灵感闪出火花,顿生新的思想。学生心有所想,才会产生表达的冲动,勇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口吐莲花”,表述自己的看法。
然而,在高效课堂教学实验中,这样的的理想状态并不常见。在课堂上,有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后,大部分学生默然端坐;少数举手要求发言的也是只言片语地予以肯定或否定,不能充分而恰当地表述理由;对他人意见更是不能置评。
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别人发言时,有的心不在焉,不知所云;有的虽然听之,也仅仅是听其声而不解其意,思
维根本没有激起一丝涟漪;有的虽然听明白了,只是简单地接受,不能由此联想到更多的相同或相异的内容,进行补充或反驳。这样的现象表明,学生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会听取意见,自己便没主见,自然就难与别人争短长、较高低了。
听,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在听时,将其声留在脑海中,琢磨话语的意思,能引发自己相同或悖的看法,是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呢?
1.端正学生忽视听的态度。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注重用眼看书认字,用嘴读和说,用手写,却忽视了用耳听。因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的常见形式是读书、书面练习或是口述,少有有跟听有关的训练题。由于缺乏听的训练,学生便没把听当成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也就没形成倾听的能力和习惯,所以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听若罔闻,学习效度也就要打折扣了。
为使学生具备听的能力和习惯,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可向学生讲述因善听而助自己成功的事例。如,战国时期,吴王听了少年讲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明白了目光短浅的危害性,打消了出兵伐楚的念头,免除了隐伏的祸患。三国时代,刘备虚心纳言,在诸葛亮的辅助下,建立了蜀国。当代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农民费文瑞,别人讲故事时他专心倾听,努力做到过耳不忘,凭记忆把这些故事写了出来,出版了五本书。此外,让学习优良的同学谈倾听对学习的好处,举行听写文句和文段比赛。这样做的目的,是以事实说明会听无论是对学习或事业,都是有莫大的好处的。学生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