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浓度极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8.1 液相传质
(1)液相传质方式
3
传质方式
• 对流(convection):溶液内粒子随溶液的 流动而流动的传质过程。 • 扩散(diffusion):由于溶液中某一组分存在 浓度梯度(或化学势梯度)而引起的该组份自 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转移的传质过程。
• 电迁移(migration):荷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 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引起的传质过程。
4
传质方式
5
(2)传质流量
• 传质流量:一般用所研究物质在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 单位是mol· m-2· s-1
6
(3)支持电解质
• 支持电解质就是不参加电极反应的电解质, 又叫惰性电解质或局外电解质。 • 通常支持电解质的浓度在0.1~1.0 M的范围内 ,即对所有电活性组分来说都是大量过量的
24
边界层
• 边界层:在电极表面附近存在速度梯度的液层。
25
• 边界层厚度δB与扩散层厚度δ 的关系
26
27
28
强制对流方法
• 搅拌器 • 通气体 • 电极运动
– 旋转圆盘、旋转丝、滴汞、旋转汞、振动电极等
• 溶液流动
– 电液循环,电液流过管状、网状电极,管道电极 等
29
对比下列概念
• 双电层
66
• 反应地点分类:
– 均相反应:电极表面附近薄层溶液中进行的反 应
– 异相反应:直接在电极表面上发生的反应(如 吸、脱附过程,吸附层中的转化反应以及其他 有被吸附粒子参加的反应等)
• 发生时间分类:
– CTP之前: – CTP之后: 前置转化步骤 随后转化步骤
– 与CTP同时:平行转化步骤
67
• 大量局外电解质 :消除电迁影响
• 强烈搅拌:保证毛细管以外的溶液浓度均匀 ,无扩散。
19
• 扩散电流密度
20
讨论
• 完全浓度极化
– 反应物粒子表面 浓度为0
• 极限电流密度Jd
21
阴极极化,O、R均可溶
22
(2)对流扩散
23
• 研究条件:
• 1.大量局外电解质 • 2.机械搅拌形成层流(液流方向与电极表 面平行 )
• 对于水溶液,许多酸、碱、盐是可采用的, 常用的如KNO3、Na2SO4、KOH、NaOH、 H2SO4等。
7
支持电解质作用
• 支持电解质可以大大降低电活性粒子的电迁传质速 度,用以消除电迁移效应 • 高浓度离子的存在可以提高溶液的电导率,因此降 低了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溶液电阻 • 即使在电极上有离子的产生或消耗,支持电解质也 可以使溶液保持恒定的离子强度,从而消除电解质 总量变化产生的影响 • 支持电解质可使分散层大大压缩,确保双电层厚度 相对于扩散层很薄,并能消除ψ1效应 • 在电分析应用中,高浓度支持电解质经常作为缓冲 溶液,可降低或消除样品的基底效应。
电化学原理
1
第8章
浓度极化
• 8.1 液相传质
• 8.2 扩散与扩散层
• 8.3 稳态扩散传质规律 • 8.4 可逆电极反应的稳态浓度极化 • 8.5 电化学极化与浓度极化共存时的稳态动 力学规律
• 8.6 流体动力学方法简介
• 8.7 电迁移对扩散层中液相传质的影响
• 8.8 表面转化步骤对电极过程的影响
– 对比:研究电化学极化时,将OHP面作为电 极表面。
12
(2)稳态和非稳态扩散
• 稳态过程:在外力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沿着 某一方向会产生一定的净位移,若此过程中 溶液内各点浓度均保持恒定,不随时间而变 化,则称为稳态过程。
– 稳态过程进行速度与时间无关。
• 稳态扩散:处于稳态过程的扩散。
– 稳态扩散流量与时间无关,为恒量。
• 出现极限电流:
– 液相传质控制 – 前置、平行表面转化步骤控制
• 符合Tafel半对数关系
– CTP控制
– 随后表面转化步骤控制
79
80
15
Fick第一定律(fick’s first law)
• 扩散流量(qd):离子在单位时间内扩散通过单 位面积液面的摩尔数。 • Fick第一定律:一维稳态扩散流量与浓度梯 度(dc/dx)成正比。
16
扩散系数取值
17
(1)理想情况下的稳态扩散
18
研究装置
• 大容器:电解时间不长,电流不太大,近似 认为c0不变 • 毛细管:溶液是不能流动,无对流,只有扩 散
73
前置转化步骤
74
平行转化步骤
75
76
随后转化步骤
77
稳态极化曲线特点
• 均相表面转化为RDS
– 前置:极限动力电流
– 平行:极限催化电流
– 随后:半对数关系(Tafel关系)
• 涉及表面吸附态的异相表面转化(覆盖度较小 的情况)为RDS
– 前置:极限电流 – 随后:半对数关系
78
总结:稳态极化曲线判断RDS
– 紧密层
• 内紧密层 • 外紧密层
– 分散层
• 扩散层
• 边界层
30
8.4 可逆电极反应的稳态浓度极化
• 由于液相传质步骤为R.D.S.,故可认为电化 学步骤近似处于可逆状态。
– 可用Nernst方程计算电极电位
31
32
(1)产物不溶
• 阴极极化为例
33
34
35
36
物质传递电阻Rmt (mass-transfer resistance) • 过电位较小时,电极 反应特性等效为一个 电阻元件。 • 对比:电荷传递电阻 Rct
14
8.3 稳态扩散传质规律
• 离电极表面较远处,对流占主导地位,液流 速度通常要比扩散、电迁大几个数量级。 • 在紧靠电极表面的液层中,液流速度很小, 电迁移与扩散起主导作用。
• 如向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局外电解质,反应物 离子的电迁移数大大减小,则紧靠电极表面 的液层中扩散起主导作用。若对流传质的作 用不容忽视(如高速搅拌),应当将对流与 扩散结合起来讨论(对流扩散)。
(1)旋转圆盘电极 (RDE)
54
55
56
57
58
不可逆电极过程中J与ω的关系
59
60
• RDE特点:
• 1.电极表面电流密度均匀
• 2.转速越高,扩散电流密度越大 • 3.既可研究浓度极化,又可研究电化学极化
61
(2) 旋转环盘电极 (RRDE)
62
• (1)结构:在一个圆盘电极外围加上一个同心 的环形电极而构成,盘电极与环电极间距离 很小且彼此绝缘。 • (2)原理: – 用双恒电位仪分别控制盘、环的电极电位 ,相应的电流也可分别测量 • (3)作用: – 检测能随液流运动的可溶性中间产物,研 究反应机理
41
42
阳极极化
43
(3) O与R均可溶,且初始浓度均不为零
44
45
46
对比:电化学极化的极化曲线
47
8来自百度文库5 电化学极化与浓度极化共存时的稳 态动力学规律 • 可逆电极过程
– 对于动力学很快的电极反应,电化学步骤的进行 无任何困难,即在一定极化下,电荷传递步骤的 正逆反应速率可近似认为相等 – 电流—电势关系为Nernst方程
13
• 稳态都是由非稳态逐步过渡而达到的
• 稳态又常常会在外界干扰下而重新出现非稳态 • 稳态条件下,浓度只与空间位置有关;而在非稳态 阶段中,它既是空间位置的函数,又是时间的函数 • 严格说来,只有在反应物粒子能够及时得到补充, 或者是电极上通过电量不多,溶液的体积又很大, 反应物粒子总体浓度的变化可忽略的情况下,才能 认为扩散过程处于稳态
63
8.7 电迁移对扩散层中液相传质的影响
64
8.8 表面转化步骤对电极过程的影响
65
简介
• 电极反应历程中不涉及电子转移的步骤,在电极表 面或表面附近薄液层中进行。
• 常见类型:
– 化学步骤,如离解、复合、二聚、异构化等; – 吸、脱附步骤
– 生成新相步骤(气体、固体)
• 特点:反应速率常数与电极电位无关
举例 析氢反应复合脱附机理(以酸性条件为例)
异相随后转化步骤
68
Fe3+/Fe2+影响下的双氧水催化还原反应
均相平行转化步骤
69
(1) 电荷传递步骤可逆 液相传质无困难 表面转化步骤控制 时的动力学公式
70
回顾:普遍的巴伏公式推导(6.3节)
71
考虑表面转化步骤的影响
72
(2) 电荷传递步骤可逆 均相表面转化与液相传质 共同控制时的极化曲线
37
38
(2) 产物可溶,且初始浓度为零
• 阴极极化为例
39
40
平衡电位与稳定电位
• 只有当体系中不含有任何可在电极上作用 的杂质组分时,某一电极反应才能建立热 力学平衡
– 实际体系不可能 – 杂质电流远远小于所研究反应的J0,可认为不 影响平衡电位 – 杂质电流比较大,此时不处于热力学平衡,称 为“稳定电位” – 若同时存在不止一对氧化还原电对体系,则稳 定电位主要由J0较大的体系决定。
8
液相传质流量与电流密度
9
8.2 扩散与扩散层(diffusion layer)
• (1)扩散层:电极表面双电层以外溶液中具 有浓度梯度的液层。
– 双电层:电位梯度
• 双电层内有浓度梯度吗?
– 双电层内也存在浓度差,但各种离子浓度受双电 层电场的影响,不服从扩散传质的规律,服从 Boltzmann分布。
10
电极表面液层厚度大约数量级
• IHP ~10-10m • OHP ~10-9m • Diffuse layer 10-9m ~10-8m
• Diffusion layer 10-5m ~10-4m
• 对流区:扩散层内部到溶液深处
11
• 研究扩散时,因双层厚度<<扩散层厚度 ,且浓度分布规律不同,故将双电层外侧 看作电极表面。
48
可逆、不可逆电极过程
• 不可逆电极过程
– 当电极反应动力学较慢时,施加较大的极化会使 电荷传递步骤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差较大 – 电流—电势关系为Butler-Volmer公式
49
高过电位下的稳态极化公式
• 以阴极极化为例,假定在较高过电势下
50
稳态极化曲线
51
52
53
8.6 流体动力学方法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