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简介

合集下载

太极拳名词解释

太极拳名词解释

太极拳名词解释太极拳: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

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

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可以很容易体会太极拳的特点。

而踩高跷就是骑兵模拟训练的基本方法。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

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

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

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辨别方向、大小。

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

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掤劲,若掌心由外向内缠丝则称为捋劲,若双手同时将掤劲交叉向外掤出,则称为挤劲。

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保护自己的防御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含胸转腰坐胯三者一致,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一致,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含胸拔背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配合以腰带动;肘劲是以肘击人,在近身时使用,有“远拳近肘贴身靠”之说;靠劲是用肩击胯打,贴身时使用。

太极拳名词解释

太极拳名词解释

太极拳名词解释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起源于明代娄擎《太极拳论》。

它以养生健身为主要目的,通过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耐力。

太极拳的名词解释如下:
1. 太极:太极是道家哲学中阴阳两极的象征,表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相互转化和协调。

太极拳通过模仿太极图的阴阳变化,运用连续的、流畅的动作和稳定的站位来达到阴阳和谐的状态。

2. 拳:拳指的是拳法和拳术。

在太极拳中,拳法包括拳、腿、手、指等动作的技巧和方法,拳术则是具体的实践运用。

太极拳的拳法注重身体的内外协调,通过练习拳法可以培养出太极拳独特的柔和和流动性。

3. 阴阳: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表示事物的阴暗和阳光两面。

在太极拳中,阴阳的变化体现在身体的动作和力量上。

动作中有缓慢和迅猛、松和紧、上和下等对应的变化,力量中有贯通和分离、柔和和刚硬等对应的相互作用。

4. 动静:太极拳的练习包括动作练习和静坐冥想。

动作练习用来锻炼身体的柔软度和力量,静坐冥想则用来调节内心的平静和集中。

太极拳强调动静相结合,通过动起来的练习来达到静的状态。

5. 行气:行气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点之一,指的是在练习太极拳动作时通过呼吸来调整和引导体内的气。

太极拳强调吸气时收
敛和紧实身体,呼气时放松和舒展身体,通过行气来增强身体的气血循环。

总之,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的运动方式,通过柔和、流畅的动作和深度的呼吸来提升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平静。

在练习太极拳时,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太极拳中的名词和概念,以便更好地体验太极拳的内涵和功效。

太极拳 介绍

太极拳 介绍

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拳术,其核心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

它结合了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了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

太极拳具有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其目的在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传统太极拳有很多流派,包括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和和氏等派别。

这些流派虽然有各自的特色,但都遵循太极的核心原则。

太极拳的练习要求以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达到一种全身协调、以柔克刚的境界。

太极拳在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主要用于强身健体、表演和体育比赛。

改革开放后,太极拳的部分原始特性得到恢复,出现了用于比武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等不同形式。

2020年12月,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太极拳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总体而言,太极拳是一种融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身健体效果的武术运动,它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太极拳课程简介内容

太极拳课程简介内容

太极拳课程简介内容
太极拳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武术,以其独特的舒缓、流畅的动作和内外兼修的理念而闻名。

太极拳课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动作和技巧,旨在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平衡力、力量和耐力。

太极拳课程通常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适合不同水平的学员。

在初级课程中,学员将学习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动作,如起势、单鞭、搂膝拗步等。

学员将逐步熟悉这些基本动作,并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身体的柔软度和平衡感。

在中级课程中,学员将进一步学习复杂的动作组合和技巧,如云手、白鹤亮翅、摇步蓝采和高探马等。

中级课程将注重学员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流畅性的培养。

学员将通过练习这些动作来提高自己的太极拳水平,同时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

高级课程将进一步深入太极拳的内在修炼和哲学思想,例如意境表演、内功和太极剑等。

学员将学习如何通过冥想和呼吸技巧来调节身心,并将太极拳的动作与哲学思想相结合,以达到身心平衡和内外和谐的境界。

太极拳课程除了传授技术和动作外,还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

学员将受益于太极拳的温和和谐的氛围,培养出坚持不懈、耐心和自律
的品质。

总之,太极拳课程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身体和心灵的机会。

通过学习太极拳,学员可以获得身体健康、放松身心、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的成就感。

无论年龄、性别或健身水平如何,太极拳课程都是一个适合每个人的综合性活动。

武当太极拳简介

武当太极拳简介

武当太极拳简介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太极拳是一种和合阴阳,调理气血,修练精气神,集动、静、刚、柔、神、形等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玄妙武学。

相传武当太极拳为明代武当山道人,著名的武术家,内丹修练家张三丰真人所创,张三丰,又名,张君宝,宋末出生于辽东,自幼乐道崇武,青年时,曾从师访友,游侠江湖,中年归栖陕西宝鸡金台观,后入终南山得火龙真人传道,再隐居武当山,修成正果,在世三百余年,不知所终。

三丰真人在隐其间,吸中华武术百家之长,剖道教文化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融道家吐纳导引内炼之术,始创“太极拳”于武当。

武当太极拳第一代名“太极十三式”为三丰祖师所创,第二代曰“武当太极拳”108式,乃三丰祖师之弟子从十三式中演变而来,此后,此拳在武当山各宫观庙宇中广为传播,数百年来成为了武当山道人最喜爱的修练方法之一,由于此拳以修练精气神内在物质为基础,以及数百年来一直在玄门内作为道家的一种修练方法口传心授,代代相承,故后人称之谓“内家拳”。

此拳外练左盼、右顾、前进、后退、中定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五行八法,内练吐纳导引、采补、混元等五脏、八脉、精气神。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

六合之中,神形具妙。

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松沉自然。

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

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呼吸之气要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应用时要做到,虚无自然。

武当太极拳不但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等高超的技击技术,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数百年来一直是武当山道人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法宝。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运动
太极拳的内涵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以及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流派(种类),其中流传较广、特点较显著的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种太极拳。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运动得到蓬勃发展,从50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组织专家陆续编写出版了24式、88式、48式太极拳。又将传统的陈、杨、吴、武、孙式太极拳整理出版。太极拳在国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编写了适应竞赛的陈、杨、吴、孙式太极拳和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为太极拳进一步向世界推广,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体育武术内容之一,很早以前就在民间流传。几个世纪以来,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有效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好方法。
现在,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追求健康的身体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了一种趋势。太极拳在增强人们的身心健康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习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遍布城乡,并走向世界。太极拳已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运动,传播到五大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达到8千万人。
(一)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系统,尤其是它的高级部分,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以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人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使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如果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对全身来说就有很好的保健意义。太极拳的优势就在于此。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

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简介: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法之一。

它以慢、柔、圆、和谐的动作为特点,强调内外协调,阴阳平衡。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形式,更是一种身心健身的方法。

在太极拳的许多套路中,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一套经典且完整的拳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和基本动作。

一、拳法概述四十二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代表性拳法太极拳的一种套路。

这套拳法分为四个部分:起势、进手、揽手、闭式。

其中,起势部分是整个拳法的开始,进手部分是拳法的中间部分,揽手部分是拳法的高潮,闭式部分是整个拳法的结束。

二、四十二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1. 起势起势是太极拳的开始,也是整个拳法的基础。

(1)双手下垂,身体放松,呼吸自然。

(2)将重心向下沉,保持身体平衡。

(3)缓慢抬起双手至胸口前,手指轻轻合拢。

(4)将左右手向两侧打开,形成太极的圆形。

2. 进手进手是太极拳的中间部分,强调动作的流畅和协调。

(1)将右脚缓慢向前迈,并向前倾斜身体。

(2)同时,将右臂向前伸展,手掌朝下。

(3)左手跟随右脚的动作向前抬起。

(4)脚和手的动作同时完成后,再向前迈左脚。

3. 揽手揽手是太极拳的高潮,需要充分发挥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

(1)将左脚向侧面迈开,同时右手向前伸展。

(2)将左脚腾空,同时右手跟随着向右侧伸展。

(3)左手沿着身体的曲线轻轻揽住右手,两手交叉。

(4)身体中间形成一个圆环,重心略微向前。

4. 闭式闭式是整个太极拳的结束,强调动作的收敛和平静。

(1)双手放下,回到起势的姿势。

(2)慢慢将身体恢复到平衡状态。

(3)深呼吸,平静地放松全身。

三、四十二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除了教学内容外,四十二式太极拳还包含了许多基本动作,这些动作对于掌握拳法的精髓至关重要。

1. 分割斜肱:左臂上举,右臂前直。

2. 手挥琵琶:左手向上回旋,右手向下挥动。

3. 托卧龙:右手向上高举,左手下垂。

4. 抱虎归山:右臂保持水平,左臂向下拉曲。

5. 斜飞蜂:右臂向下,左臂向前斜拉。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简介。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内功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的起源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

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简介
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 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
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
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 无令丝毫间断耳。
陈长兴——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

陈长兴(1771年-1853年),陈家沟十四世,字云亭,生于河南温县陈家沟。他在祖传老架套 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

陈长兴先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陈长兴由其父秉旺所传。将祖传长拳一路,一套(炮捶)称为二路,精
炼改良,形成后来人称为太极拳之老架或大架。其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稳如泰山, 故人称其为 "牌位大王",无论由人怎样推、挤、拉、扯,其桩步丝毫不动
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开创了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即和式太极拳)。整个拳架朴实无华、势简径捷, 以体用一致为要求促进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技理相合。通过朝夕盘架增强自身功夫,通过推手实践矫正拳 架,直至最终用于实战
全部流派
以姓氏命名
陈氏太极拳(陈王廷) 杨氏太极拳(杨露禅) 吴式太极拳(吴鉴泉) 武当太极拳 禅门太极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
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先天八卦)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 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太极拳的知识

太极拳的知识

太极拳的知识太极拳,又称太极拳术,是中国民间传统拳术之一,起源于中国的武术之一。

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久負盛名,早在明朝时期,太极拳就已经成为了许多民间武术中不可或缺的招式。

太极拳通过阴阳平衡、柔中带刚的特点,使身心得到了极好的修养和锻炼。

太极拳的起源据说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历经宋、元、明、清朝时,太极拳得到快速发展,并最终成为了当时江南学堂的社交活动之一。

太极拳不但是一种功夫,还是一种涵盖哲学、医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文化体系,其诗歌歌词、武器、音乐配合,使得太极拳成为了一种适合于各种人群的身体素质与身心修养方式。

在太极拳中,太极图是一大核心概念。

太极拳的学习进程中,学生必须熟悉太极图及其二进制编码规则,这有助于太极拳的运用和发挥。

太极拳有着极其独特的矛盾统一之理,整个功运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被视为一种相互融合、相互转化、相互催生的动态平衡。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每个动作要求“先以意引气,气以身驭,身法和谐,动作绵密,宛如太极图中通畅无阻的运行轨迹”,这个过程中,动作幅度适宜,既不过于刚猛,也不过于柔弱,能够起到舒缓体内的压力和调理人体各个关节等方面的作用。

平常体内的气虚、气滞、气瘀等情况,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不断强化因气不足造成的身体不适,增加体力,改善体态,使身体保持正常的温度和平衡,从而达到调整身体、调理气血、降低疾病发作的目的。

太极拳不仅仅可以锻炼身体和锻炼人的气质和内涵,而且还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紧张、活泼、乐观的运动氛围,给学生们带来正能量的生活体验和快乐的成长。

对于社区其它的组织形式而言,太极拳可以为之提供一个自然、平和、提高社会价值的交际契机,“自由、敬业、自信、诚实、勤奋、踏实、积极”将成为学生们发挥太极拳潜能的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太极拳已成为广大民众的喜爱,无论是在城市、农村,太极拳都成为了大众理想的健身锻炼方式。

在中国佛山市,太极拳盛行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在这里,每年的太极拳大赛都吸引了来自各个省市的太极拳选手,展现着太极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不朽之魅力。

太极拳 课件 ppt

太极拳 课件 ppt
太极拳哲学还体现了“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用最小的力 量去克服最大的阻力,以达到最佳的攻防效果。
太极拳哲学也体现了“主客一体”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练习者在练 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宇宙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
太极拳与其他文化的比较
与西方体育相比,太极拳更注重内在的 修养和精神的锻炼,而不仅仅是身体的
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包括起势、云手、揽雀尾、野马分鬃等,每招都有特定的用法和 攻防含义。
太极拳的招式讲究连贯、流畅,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
太极拳的用法既可用于防身自卫,也可用于健身养生,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一。
02
太极拳基本功
身体素质训练
01
02
03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和关节活动来提 高身体的柔韧性,为学习 太极拳打下基础。
太极拳 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功 • 太极拳套路学习 • 太极拳实战技巧 •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的融合 • 太极拳文化与哲学
01
太极拳简介
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
太极拳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底蕴。
第二路太极拳
总结词
实战、外家、刚猛
详细描述
第二路太极拳又称“炮锤”,是太极拳中的实战型套路。它以刚猛有力的手法和身法动作,突出了太 极拳的实战特点。第二路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通过跳跃、腾挪等动作,表现出快速连 贯、跌宕起伏的特点。第二路太极拳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武术爱好者学习。
第三路太极拳
连环攻击
连续攻击对方的不同部位,使对方无法还手。
攻防兼备技巧
化劲
将对方的攻击化掉,使其失去平衡,为我方创造进攻机会。

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完整版

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完整版

含胸拔背
胸部略含,背部肌 肉舒展拔长,保持 上身中正。
虚实分明
身体重心在两腿间 灵活转换,保持身 体平衡。
呼吸配合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起吸落呼
动作向上时为吸,动作向下时 为呼。
开吸合呼
动作向外开展时为吸,动作向 内收合时为呼。
进吸退呼
身体前进时为吸,后退时为呼。
蓄吸发呼
力量蓄集时为吸,力量发放时 为呼。
节奏掌握
根据音乐或口令的节奏变 化,调整演练速度,使招 式之间更加协调。
提高演练水平的有效途径
观摩学习
观看高水平太极拳演练视频或现 场表演,学习借鉴优秀选手的演
练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勤加练习
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不断提高 自身技术水平,加深对太极拳内 涵的理解。
参加比赛
积极参加各级太极拳比赛,锻炼 实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竞技 水平。
身体后坐时容易后仰或前俯;挥臂时 耸肩或手臂伸直。
纠正方法
身体后坐时注意收腹敛臀、立腰松肩; 挥臂时以腰带臂、沉肩垂肘。
04
二十四式太极拳身法与呼吸配合
身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沉肩坠肘
两肩松开下沉,两 肘自然下垂,保持 上肢松活。
松腰落胯
腰部放松,胯部下 沉,使下肢稳定有 力。
虚领顶劲
头部保持正直,下 颌微收,颈部放松, 眼神自然。
太极拳的缓慢、均匀的动作有助于缓 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改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增强呼吸肌力量
01
太极拳的深呼吸和缓慢动作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提高肺活量
02
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改善肺功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接下来就由店铺带来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太极拳,中国拳术之一,创始于清初。

乾隆年间,山西民间武术家王宗岳用《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的哲理来解释拳理,写成《太极拳论》,太极拳这名称才确定下来。

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个时期,在太极拳起源问题上,产生过一些附会和传说。

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民间大致有唐朝的许宣平、南宋或元末明初时期的张三丰、清朝的陈王廷和杨露禅、王宗岳等说法。

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的来源有以下三个方面:1、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

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

2、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功拳”之一。

3、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

陈式太极拳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的提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

太极拳理论知识

太极拳理论知识

太极拳理论知识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

那么你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太极拳理论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太极拳内容简介太极拳,发源于中国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极富中国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文化形态。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她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习练者针对意、气、形、神的锻炼,非常符合人体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对人类个体身心健康以及人类群体的和谐共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世代传承,自第14世陈长兴起开始向外传播,后逐渐衍生出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

太极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

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

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

太极拳分类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起源于明朝。

它以圆滑、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方式为特点,被誉为“长寿拳”。

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一、太极拳传统分类1. 陈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古老的一种,由陈王廷所创。

其特点是动作缓慢、轻柔,并注重内功修炼。

2. 杨式太极拳杨氏家族创立了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动作流畅优美,力度适中。

3. 吴式太极拳吴氏家族所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强调手臂的灵活性和腰部的协调性。

其动作简洁明快,注重实战应用。

4. 孙式太极拳孙禄堂所创立的孙式太极拳在动作上更加灵活多变,并且注重身体平衡和呼吸。

二、太极拳现代分类1. 竞技太极拳竞技太极拳是现代太极拳的一种,其规则和比赛方式与其他武术竞技相似。

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的协调性。

2. 养生太极拳养生太极拳是以健康为目的的一种运动。

它强调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

3. 太极剑太极剑是太极拳中的一种,它以剑为主要武器,动作轻盈流畅,并注重身体平衡和内功修炼。

4. 太极扇太极扇是以扇为主要武器的一种太极拳变化。

它动作优美、柔和,并注重手臂灵活性和呼吸控制。

三、不同分类之间的区别1. 动作风格不同不同分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动作风格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其动作缓慢、轻柔;而吴式太极拳则注重实战应用,其动作简洁明快。

2. 内功修炼程度不同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但不同分类之间的内功修炼程度也有所不同。

例如,陈式太极拳强调内功修炼,其内力更为深厚;而杨式太极拳则注重身体的自然伸展和舒展。

3. 运动目的不同不同分类之间的运动目的也有所不同。

例如,竞技太极拳注重实战应用和身体协调性;而养生太极拳则以健康为目的,强调身体舒展和放松。

四、结论总之,太极拳可以分为多个分类,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无论是传统分类还是现代分类,每一种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

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的简介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内功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

太极拳作为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的起源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

没有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但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早于陈王廷,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

可见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

纵观近、现代太极拳的发展就可见一斑,事物只有不断发展才具有生命力。

这足以说明太极拳的前天、昨天和今天,也揭示了它的明天。

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之中,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另一支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依次流传给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数百年来代代有传人,绵延不绝,名手辈出,流派纷呈(分陈、杨、武、吴、孙等派)。

追根溯源,它的发祥之地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县东清风岭上,六百年前为常阳村。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山西泽州(今晋城)人陈卜率全家由山西洪洞县迁居温县城北,立村陈卜庄,越二年,因嫌地势低洼,复迁常阳。

后因陈氏人丁繁衍,家传武术在附近又大有声望,加之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久而久之,便易常阳旧名为陈家沟。

陈氏总结了许多拳术套路。

计有五套拳、五套锤、十五红、十五炮、红炮锤、一百单八式长拳以及别开生面的演练方法双人推手等。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简介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采用腹式呼吸和导引吐纳,能够使练拳者汗流浃背而不气喘,畅通气血。

太极拳融合了阴阳经络学说,实现了身心并练、内外双修,将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功拳法。

太极拳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柔中寓刚,刚中有柔。

经过各路名师的发展,太极拳自成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各式太极拳。

太极拳适合任何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练,经常练太极拳对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种简单而又高深的运动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能够受益终身。

其中,24式太极拳由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仅有24个招势,因此常被称为“简化太极拳”。

虽然动作不多,但是24式太极拳充分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内容更精练、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易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因此流传极广,尤其受到太极拳初学者的喜爱。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主要决定于它独特的技术要求和特有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达到身心并修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有柔软、慢、连贯、走弧线(即圆形动作)和一动无有不动等特点,这些都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法则。

在锻炼时,太极拳不仅要进行肌肉活动,还要进行呼吸运动和横膈运动,来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

这种锻炼方法不仅具有一般运动项目活动肌肉的好处,还吸收了静坐法调息养神的好处,因此能够实现内外兼顾的优点。

太极拳的动作走圆形或弧形的线路,在初练时不容易做好圆形动作,因此趣味较少。

但是随着练的深入,圆转如意的程度不断提高,便会发生浓厚的趣味。

在圆形动作中运用虚实变化和运动调息的功夫,能够提高锻炼情绪,对促进健康有很好的作用,这也是太极拳所具有的优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简介
一、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它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结合导引吐纳,采用腹式呼吸,能在练拳时汗流浃背而不气喘,动作畅通气血。

它也融合了以阴阳为基础的经络学说,成为内外双修,身心并练,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功拳法。

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可缓可快,柔中寓刚,刚中有柔。

后来经过各路名师发展,自成流派。

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五式: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等各式太极拳。

太极拳适合任何年龄、性别、体型的人练习。

经常练习太极拳,对于身心健康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种简单而又高深的运动,练气、蓄劲、健身、养生、防身、修身,一辈子受益无穷。

24式太极拳,因其是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又仅24个招势,故常被叫做“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虽然动作不多,但能充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与传统的太极拳法相比,内容更精练,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在满足太极拳爱好者锻炼试题需要的同时,又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所以流传极广,尤其为太极拳初学者所喜爱。

二、太极拳作为健身运动的几个优点
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主要决定于它独特的技术要求和特有的运动形式。

太极拳是通过心理活动引起生理变化的,由此身心并修达到健身作用。

1、全面锻炼:太极拳的动作有几个极为重要的特点,如柔软、慢、连贯、走弧线(即圆形动作)和一动无有不动,都是锻炼上绝对不可忽视的法则。

2、内外兼顾:太极拳在锻炼时,不但肌肉活动有各式各样的柔和动作,同时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横膈运动,来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

这种锻炼方法,一面具有一般运动项目活动肌肉的好处,一面又吸收了静坐法调息养神的好处,所以能有内外兼顾的优点。

3、趣味浓厚:太极拳的动作都走圆形或者弧形的线路,在初练架子时,不容易做好圆形动作,当然趣味较少。

但练到后来,越练越熟;圆转如意的程度不断提高,便会发生浓厚的趣味。

到最后,如能在圆形动作中,运用虚实变化和运动调息的功夫时,它的趣味也就更加层出不穷
了,趣味浓厚能提高锻炼情绪,对促进健康很有好处,这也是太极拳所具有的优点之一。

4、陶养性情:太极拳理根植于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中庸等众多文化基础之上,讲“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要天人合一,无过不及,无为而治,追求一种道。

在练习中要求柔和、轻灵贯穿,又要求在动作中包含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识作用,能使性急的或者性慢的练拳人在无形中接受影响,矫正原有的习惯。

因为太极拳一面讲究灵敏,能使人提高敏感度,一面又讲究沉静,能使人抑制浮躁。

5、人人可练: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也并不难学,而且动作的或高或矮和用力的或多或少都可根据特点,以适应病人的不同要求,所以能帮助病人在恢复和增进机能活动上获得显著的效果。

总之,太极拳是对人的一种综合影响,正确的技术要求和科学的练习,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神经、血液循环及中医认为的经络系统,都将产生良好的医疗保健效果。

三、太极拳的练习要领
1、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2、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3、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4、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5、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如下:
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
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
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
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
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四、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编排是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去掉过多的重复动作,精简而成,其动作舒展大方,易学易练。

二十四式太极拳分八组,各式名称为:
第一组: 第一式起势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第三式白鹤亮翅
第二组: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第三组: 第七式左揽雀尾第八式右揽雀尾
第四组: 第九式单鞭第十式云手
第十一式单鞭
第五组: 第十二式高探马第十三式右蹬脚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第六组: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第十七式右下势独立
第七组:第十八式左右穿梭第十九式海底针
第二十式闪通臂
第八组:第二十一式转身搬拦捶第二十二式如封似闭
第二十三式十字手第二十四式收势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