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语言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来寻找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这项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首先,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英语是主谓宾语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

此外,两种语言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

其次,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人们学习和教授英语和汉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学习。

例如,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人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难点,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克服这些难点。

此外,英汉对比研究还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外语。

通过对比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加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然而,英汉对比研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这项研究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能力。

其次,由于英
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较大,研究者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对比研究。

最后,英汉对比研究只是研究语言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两种语言之间的全部联系。

综上所述,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比较研究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促进语言学习和教学,以及跨文化交流。

尽管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但这项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

C. 汉英词类句法功能对比 汉语
名词 形容词 动词
主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补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定语 补语
英语
主语* 宾语 表语 定语
定语 表语 宾语补足语 谓语
汉语
英语
名词
主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表语 定语
形容词 动词
定语 状语 谓语 主语 宾语 补语
助词


article
2. 词的兼类
汉语大部分一词一类,有少量兼类词,一般兼两类词。英语常用词有 许多是一词多类。
A. 汉语兼类词 动词兼类名词:报告(动)英国之行/一个生动的报告(名) 形容词兼类动词:很活跃(形) ; 活跃(动)了市场 名词兼类形容词:一个完整的系统(名)/ 很系统(形) B. 英语兼类词 兼两类的词:use v. 利用,n. 用途;
汉语词义的模糊性有其优点,有利于词汇的组合与 灵活运用,但在英译时,由于汉英在形象与喻义、所指 与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稍不注意便可能导致语义不 准确。
1.形象与喻义
如: (1).现在的问题时抓“落实”,以确保已出台的政 策措施全部到位。
从字面上看,英语的“抓”, “出台”, “到位”都不合此 上下文,这是汉语的形象表达,在译文中要用“使生 效”、“实行”和“执行”才能将英语实际意义表达出 来呢?
C.作为辨认词类标记的,英语还有动词不定式的 记号to和冠词。
a.冠词可以标定名词,而名词是句法中主体成分之 一,找到它,在找到与之有呼应关系的动词,一个句子的 框架就可以立起来了)。
b.汉语则不同。如: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一、英汉隐喻对比研究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产生一种新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丰富的隐喻表达方式,但它们的使用和理解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1. 英汉隐喻的差异英汉隐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隐喻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隐喻“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笔比剑更强大),在中国文化中可能不被理解,因为中国文化中剑通常被视为更具有威力的武器。

(2) 语言结构的差异:英语是一种主谓宾语的语言,而汉语是一种主谓语言。

因此,英语中的隐喻往往通过动词和名词的转化来实现,而汉语中的隐喻则更多地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转化来实现。

(3) 隐喻类型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隐喻和象征,而汉语中常见的隐喻类型包括比喻、象征和借代。

二、英汉隐喻翻译策略针对英汉隐喻的差异,翻译工作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更好地传达隐喻意义:1. 保留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相似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可以保留原文的隐喻形式,直接翻译隐喻中的语言表达。

2. 意译隐喻:如果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将隐喻的意义传达出来,而不是直接翻译隐喻的语言表达。

3. 借代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是通过借代来实现的,而汉语中没有相应的借代方式,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例如,可以将借代隐喻转化为汉语中的比喻或象征。

4. 增译隐喻:如果英语中的隐喻比较隐晦,需要通过增加一些词语或句子来明确隐喻的意义,可以采用增译的方式来传达隐喻的意义。

总之,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通过深入了解英汉隐喻的差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达隐喻的意义,提高翻译质量。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依靠语境和语序来表达意义。
汉语句子结构以主题+谓语为核心,强调主题的突出和语序的自然。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具体动作,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01
02
03
0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
例如,“一”在英语中是“one”,在汉语中是“一”;“二”在英语中是“two”,在汉语中是“二”。
数字词汇对比
例如,“东”在英语中是“east”,在汉语中是“东”;“西”在英语中是“west”,在汉语中是“西”。
方位词汇对比
CHAPTER
04
语法对比
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包括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01
02
04
03
CHAPTER
02
英汉语言概述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主要依靠显性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和意义。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语+谓语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时态、语态和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的时间、方式和状态。
英语中常用名词化手段来表达抽象概念,使语言更加客观、正式。
CHAPTER
06
文化背景与语言对比
英语文化背景概述
01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起源于欧洲,后传播至全球。英语文化背景涵盖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历史、社会制度等。
英语文化特点
02
英语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实现,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达。在英语文化中,礼貌和得体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词法对比技术介绍
特点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具有跨语言、跨文 化、跨学科的特点,旨在促进语言学 习和教学、翻译研究、跨文化交际等 领域的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和汉 语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理解两者之间 的异同,为语言学习、教学、翻译和 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意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对 语言的认知和理解,促进跨语言学习 和教学的发展,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 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加深对语言与文 化关系的认识。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英汉词法进行自动分类、聚类和预测,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内在联系和演化规律。
拓展应用领域促进跨语言交流与合作
将英汉词法对比研究成果应用于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
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与启示
01
丰富和发展语言学理 论
通过英汉词法对比研究,不断丰富和 发展语言学理论,完善语言学体系, 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语构词法
英语主要通过合成、派生、转化等方式构词,如“blackboard”由“black”和 “board”合成,“unhappy”由“happy”加上否定前缀“un-”派生。
汉语构词法
汉语主要通过音节组合、语素组合等方式构词,如“桌子”、“椅子”等,也有些是通 过比喻、借代等方式形成的成语,如“掩耳盗铃”、“画蛇添足”等。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挖掘英汉词法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对比研究,进一步揭示英汉词法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独特的特点,为
跨语言交流和翻译提供理论支持。
02
拓展对比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不仅局限于常见词汇的对比,还应扩大到习语、短语、句子等更广泛的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摘要:存现句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句型,通过对英汉存现句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

本文以英汉存现句为研究对象,通过语言学和语言对比的角度,分析两种语言中存现句的共性和差异,以期为英汉语言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

关键词:存现句、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学研究一、绪论二、英汉存现句的基本结构对比存现句是一种句型,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的存在或出现状态。

在英汉语言中,存现句的基本结构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存现句的基本结构。

英语中的存现句通常由主语、be动词和表语构成。

例如:He is a student.She was at home.They are in the classroom.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语的存现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语+be动词+表语。

be动词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时态的不同而变化,表现出了英语中存现句的基本特点。

汉语中的存现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谓语的类型根据描述的不同而变化,可以是“是”、“有”等。

例如:他是一名学生。

她在家里。

他们在教室里。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存现句的基本构成有所不同。

英语中主要采用be动词来表示存在或出现的状态,而汉语中则是通过谓语来表示这一信息。

这种差异反映了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的不同特点。

1. 英语存现句的用法差异在英语中,存现句的用法较为灵活,常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存在或出现情况,可以用于各种语境中。

例如:桌子上有本书。

他家里有一只小猫。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汉语中存现句主要用来描述事物的存在情况,较少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出现情况。

这种严谨的表达方式反映了汉语中存现句的用法差异。

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副画。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中存现句中的习惯用法也有所不同。

英语中存现句常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存在或出现情况,并且具有习惯性的用法,而汉语中存现句也常常用来描述人或物的存在情况,并且具有习惯性的用法。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_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意义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_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意义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_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意义1.引言英汉语音对比研究是指对英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学科领域。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在人们的日常沟通和职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因此,学习者需要掌握英语准确地发音,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意义。

2.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对英语语音教学的意义2.1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音差异。

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中的音素、音节和音变规律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可以获得对英语语音系统的更深入的理解。

这有助于他们正确地发出英语中的特定音素,并避免因母语干扰而产生的错误发音。

例如,英语中的/θ/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通过对比研究,学生可以了解到如何正确地发出这个音。

2.2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口音和语调除了音素之外,英汉语音对比研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口音和语调。

英语和汉语的语调系统有着明显的区别,英语更加重视句子的重音和语音节奏。

通过研究英汉语音对比,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英语的重音和语调,使其口语表达更加自然流畅。

2.3解决学生常见的发音问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发音问题,例如辅音的合流、元音的发音位置和舌位等。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可以帮助学生识别和纠正这些问题。

通过对比英语和汉语中相似的音素的发音特点,学生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发音习惯,从而提高发音的准确性。

3.将英汉语音对比研究应用于英语语音教学的实践在英语语音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英汉语音对比研究的成果进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发音能力。

3.1设置对比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对比活动,比如播放包含较难发音的英语词汇的音频,让学生尝试发音;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包含相似发音的汉语音频,帮助学生通过对比来纠正发音错误。

3.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让他们通过比较英汉语音之间的差异来提高发音准确性。

英汉对比研究(1)

英汉对比研究(1)


名词优势造成造成介词优势,使英语的静态倾向更为显著。 He is at his books. (He is reading books) 他在读书。 He has someone behind him. (Someone supports him) 有人给他撑腰。
18
由于以上的特点,英汉互译的过程往往是静态与动态互相转换的过程。
打肿脸充胖子,吃亏是自己。 If you get beyond your depth, you will suffer.
9
紧缩句与成语
墙倒众人推。 When a man is going down-hill, everyone will give him a push. 不到黄河心不死。 Until all is over, ambition never dies.
4
形合和意合 (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
2. 介词 (介词是英语里最活跃的词类之一,是连接词、语或从句的重要手段。 英语造句几乎离不开介词,汉语则常常不用或省略介词。)
The many colors of a rainbow range from red on the outside to violet on the inside. 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He had a disconcerting habit of expressing contradictory ideas in rapid succession. 他有一种令人难堪的习惯;一会儿一个看法,自相矛盾,变 化无常。
24
4.被动与主动 ( Passive vs. Active )
被动语态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第一节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第一节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Five Types of Basic Sentence Patterns
❖ 1. S+V ❖ The telephone rings ❖ The baby cried. ❖ 2. S+ V+P ❖ She is a student. ❖ The desk feels smooth. ❖ 3. S+V+O ❖ The news surprised me. ❖ We study English. ❖ 4. S+V+Oi+Od ❖ John gave Mary a mobile phone. ❖ I sent him a letter. ❖ 5. S+V+O+C ❖ She painted the door green. ❖ We call a computer an electronic brain.
例3:他不来,我不去。 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
例4:不知苦中苦,哪知甜中甜? If you have never tasted the bitterness of gall, how can you know the sweetness of honey?
题突显”结构
主语突显结构:指主语和谓语这两个语法成分 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中通常要有主语— 谓语的。
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语不可缺少, 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强调协调一致。 因此,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严密 规范。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可归纳为五种基 本句型。
英语的基本句型及其变体
❖ 1. 基本句型 ❖ 2. 变体 ❖ 2.1 变式 ❖ 2.2 扩展 ❖ 2.3 组合 ❖ 2.4 省略 ❖ 2.5 倒装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

浅议汉英语言对比研究——《汉英语言对比》印象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或对比分析,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到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性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下面我们就试着议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不同国家的语言有着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之一,而汉语和英语都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也存在更多的差异。

第一,汉英语义对比。

英汉语言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文字系统上。

汉语属于表意文字系统,英语属于拼音文字系统。

汉语重意合,汉语的句子呈线性结构,全句按时间、事理顺序平行铺排,结构轻短松散,各分句以意相连,形式上看不出明显的语义形态标记,句中各语法成分隐含在词语铺排的线性流程中,分句与分句间的关系或承上启下、互为呼应,或语气连贯、层层递进。

英语重形和,靠语言本身语法手段行文造句。

英语句子按其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和复杂句。

简单句由一个独立分句、即一个独立使用的主谓结构组成,复杂句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按照分句间的关系,又可分为并列句和复合句。

按交际功能分,英语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汉语句子在结构和功能划分上同英语一样,也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及陈述、疑问等句。

但是,英语的简单句并不总是等同于汉语的单句,因为汉语的单句既包括英语的简单句,也包括英语中的某些带从句的复合句。

由于汉语的“意合”特点,有些汉语句子的内部成分常常一一罗列,呈现出并排式结构,外形上没主从之分,层面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标记。

《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3000字》

《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3000字》

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目录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 (1)(一)动词 (1)(二)名词 (2)(三)冠词 (2)(四)虚词 (2)二、句法方面的差异 (3)(一)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无主句的句子 (3)(二)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3)三、词序方面的差异 (4)(一)英语的修饰语的位置比较灵活 (4)(二)英语采用倒装的办法 (4)(三)英语句常把判断性或结论性的部分放在句子的前面 (4)(四)英语的排列顺序是先轻后重 (5)(五)汉语和汉语都有固定词序 (5)总结 (5)参考文献 (6)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从词类方面讲,英语和汉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如英汉语言都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如英语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

英语单词的词形会发生变化,而汉语则不会。

另外,词类的差异还反映在词的应用上,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动词汉语动词灵活多变,可单独使用,可连续使用,也可叠用,而英语则不能重叠使用。

此外,英语动词受人称、时态等限制,词形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翻译时须视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

如果在一个汉语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译成英语时,要么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要么加连接词使其成为并列成分,要么使动词变成其他形式,如名词、介词短语等,有时也可省略某个动词。

英译汉时则注意把这些句子变为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句子。

例如:1.秀才谈书;屠户谈猪。

Scholars talk about books, while butchers about pigs.2.Qi Pai一shi's drawings of crabs are exceptionally good.齐白石画螃蟹画得特别好。

3.A successful ban of the use of nuclear weapons must be preced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要成功地禁止使里核武器,必须首先销戮核武器。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

英汉存现句对比研究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很多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语法和词汇上,也反映了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本文将对英汉语言中的存现句进行对比研究,体现两种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

什么是存现句?存现句(Existential Sentence)是指表达存在事实的句子。

它们强调存在或出现的东西,并明确说明其实体或实际性质。

例如:“这里有一本书。

”或“那里没有人。

”这些句子中,都表达了关于某个物品或人的存在或缺席的事实。

英语中的存现句英语中的存现句通常由there或it引导,后接动词be和所需的名词或形容词短语。

例如:“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或“There are no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在这些句子中,there或it并不是指具体的物体,而是用来引导这些存在或缺失的事实。

这些句子通常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很常见。

此外,英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句式,即倒装句。

倒装句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用以强调谓语动词。

例如:“On the table lies a book.”或“In the garden sung several birds.”在这些句子中,谓语动词(lies和sung)在主语之前,以强调物品或动作的存在。

汉语中的存现句一般由“有”、“是”等词语引导。

例如:“桌子上有一本书。

”或“这里是一个公园。

”在这些句子中,“有”和“是”都是表示存在的词语,强调事物的实在性。

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句式,即“在……之中”的结构。

例如:“在树丛之中藏着一只小鸟。

”或“在书本之中沉浸着一位读者。

”这种结构通常用于强调物品或动作的存在,同时也涉及到一个场景的描述。

从上述的例句中,我们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存现句在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there is”和“there are”常用于表示有或没有,而这种说法在汉语中不太常见。

相反,在中文中,“有”和“是”这两个词在表达实在性时更加常见。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01
词性变化
英语有丰富的词性变化,而汉语 则没有,这导致英汉互译时需要 灵活处理。
句子结构
02
03
时态和语态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而汉语则更加灵活,强调意合而 非形合。
英语时态和语态表达丰富,而汉 语则通过语境和时间副词来表达 时态和语态。
04 句子结构对比
英语句子结构特点
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词汇特点
汉语词汇相对稳定
与英语相比,汉语词汇的变化相 对较小,一些古老的词汇在现代 汉语中仍广泛使用。
语义内涵丰富
汉语词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内涵和意象,如成语、谚语等, 这反映了汉语表达的深刻性和形 象性。
新词创造有限
相对于英语,汉语新词的创造速 度较慢,一些新出现的词汇往往 是通过已有的词汇组合而成。
英汉文化背景差异对比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英语文化强调个体和独立,而汉语文化强调整体和关联。这种差异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更注重第一人称和个体视角, 而汉语更注重集体和整体视角。
竞争与和谐
英语文化强调竞争和个人实现,而汉语文化强调和谐与人际关系。这种差异在语言中表现为英语更直接和竞争性的表 达方式,而汉语更注重委婉和协商性的表达方式。
04
英语常用复杂句型,如复合句和从句,以表达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
汉语语言特点
01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通过词汇和语 境来表达意义,较少依赖形式变化。
02 汉语强调主题和述题的完整性,句子结构 较为灵活。
03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强调动作的施事者。
04
汉语常用简单句型,如短句和流水句,以 表达简洁明了的语义。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目录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英汉语言对比学习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引言: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乃是语言,文学以及翻译研究者们最为热衷的话题之一。

本文将就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第一段:翻译与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学习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有助于培养翻译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与理解,从而掌握在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术语、结构和文化背景等元素。

英汉语言的对比,有助于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翻译任务,合理控制源语言与目的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段: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带来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语言搭配、把握句法结构上,同时也体现在掌握英汉文化差异上。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英语中的文化习俗、礼仪、传统习惯等方面,都是学习英汉语言互译的基础,它也是翻译中不可被忽视的重要部分。

因此,翻译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文化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消除可能出现的误解。

第三段:由此可见,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有巨大的重要性,在译者培养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充分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比较,尤其是在文化差异的把握上,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努力达到翻译的准确、流畅、完整和可操作性。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学习英汉语言比较分析能够帮助译
者在完成翻译任务时更好地运用语言能力,并理解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综述本文对我国百余年来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进行了概述。

阐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回顾了我国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讨论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宗旨和目的,论述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标签: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性质范围宗旨目标理论方法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性质和范围语言的对比研究又称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或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1](P4)对比分析不同于比较语言学,“比较语言学是历时性研究,它要追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对比分析是共时性研究,它要揭示语言之间的一致性和分歧性——尤其是分歧性。

但是为了说明问题,对比分析有时也不能不谈词源和语言的某些历史演变”[2]。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作为对比语言学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将其研究结果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在揭示其异同及其产生原因时,也会涉及到两种语言的历史演变。

根据索绪尔对微观语言学和宏观语言学的区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也可分为两大类:微观的研究和宏观的研究。

微观的研究包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段落、语篇和语法等的对比研究;宏观的研究是从社会文化心理等外部因素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研究。

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国内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可追溯到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

该著作虽然被后来的许多学者贬斥为“模仿”之作,但作为第一部在对英汉语言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语法著作,拉开了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序幕。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一任会长刘重德把中国的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3]第一时期从1898年到1949年。

这一时期,马建忠、黎锦熙、吕叔湘、王力、高名凯等语言学家都曾对英汉语言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汉语有别于英语的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与逻辑形式两个方面的完整句子组织严密层次明确句法功能呈外显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
1
I. 英汉语音特点及比较
•1 .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里 都 有 单 音 节 词 ( monosyllabic [,mɔnəusi'læ bik] ),双音节词 (dissyllabic [,disi'læ bik] ) 和多音 节词(poly-syllabic): e.g. I我,study 学习,perseverance 锲而不舍;
23
3. 英汉语句比较
• I. Sentence structure (英语多被动,汉 语多主动 p.8) • 1.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 1). Frequency: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in English, esp. in scientific article
22
• 2. It has long been maintained that it was only during his Harvard graduate years that Eliot developed his interest in primitive cultures. • 人们长期以来坚持认为,艾略特对原始 文化的兴趣是他在哈佛读研究生的岁月 里培养起来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
Derivation:
前缀 (Prefix) 超— 超人,超额,超支,超音速,超短波; 非— 非人,非常,非原则,非正式,非军事化, 无— 无视,无限,无线电,无名氏,无疑;
汉语中的“非”,“无”相当于英语中的前缀un-,in-, il- 和后缀-less: invalid, unconscious, unmatched, informal, illegal, endles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跨文化交际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P8
回答加分
讨论:英语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汉语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果子大车拉,饭煮糊了,你淋着雨了吗?
对比的意义何在?对翻译教学有帮助吗?
什么是微观、宏观对比?P4
<英汉语言的对比>更侧重 英汉共时对比研究
英汉词汇各有什么特点?P5-6 词的意义方面 词的搭配能力方面 词序方面
Lecture One 英汉语言对比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课程代码 050501504


前 言 (P1-24)
英汉语言对比—交叉性学科
探讨如何从中西文化角度研 究语言;或从英汉语言角度 研究中西文化
作业及考查办法:
1. 要求每个学生每堂课有随堂感想。中期检查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对于英汉 语言的特征,文化含义的认识程度。有独特见 解的计10分;只有较详细课堂笔记者,计9分; 有笔记但不详细者,计8分以下。没有笔记者0 分。
4. 英语以音、以法表意
英语有一种比较完整的语言体系,每个方 面都有一套必须遵循的语言规则。这套规 则涉及词汇和句型、时态、语态等语法方 面。
如:词尾的拼写法、单词的发音规律,名 词单、复数变化规则、语态和动词的时态 变化...
eg. I am not what I was .
Put it where you can touch.
气冲冲,雾蒙蒙...
宝宝,星星,老虎,石头,
我们晒太阳去了。
汉语中的成语形象化 请举出你想到的例子。
Feed on fancies
“你吃了吗?”
中国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文 化包罗万象,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交际文化、精神文化:哲学观、价值观、 伦理观、审美观、时空观、思维方式等。 因此,我们的研究更要从社会文化角度去 解释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全面解释语言 的文化属性,解释两种民族不同的语言行 为和语言能力。
英汉句法各有什么特点? 句子结构
句序 句子内容的一些其他表达手段 解释英汉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和特殊之处。
2. 英汉语言概说 P1-24
中英两种语言作为当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 范围最广的人类交流工具,对世界文明进步 起到不可低估的影响。英汉语言无论是在经 济领域还是文化精神方面都有关不同寻常的 过去,而且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方面 体现了很好的适应性。相比之下,英语单词 的字母构成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联系,更显 得客观和中性;而汉语就其构建的笔画和偏 旁,都具有涵义深刻,所以显得主观,且容 易引发想象力。
成绩及格者:层次较清楚,行文较连贯;观点欠明了,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教学日历
第2周 前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P3-24
第3周 综合语与分析语
P25-51
第4周 刚性与柔性
P51-72
第5周 形合与意合
P73-88
第6周 繁复与简短
P90-103
第7周 物称与人称
对比方法需从三个层面上进行:
1. 表层对比: 分析结构、形式和语义。
2. 中层对比:分析表达方式,如:修辞法、 逻辑性,词的搭配及篇章衔接。
3. 深层对比:分析中西文化、思维差异是怎 样体现在语言符号上。西方的理性思维与中 国的感悟性思维方式体现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英语常受亚里斯多德的演绎思维模式的影响, 用形合法,显性衔接法,注重形式上得接应, 语法、语义上的逻辑性。
P340-346

参考书目
张维友《英汉语词语对比研究》上外教育出版社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冒国安《实用英汉对比教程》 重庆大学出版社 叶胜年《中西文化比较概论》首经贸大学出版社3
教学手段:自主学习
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学期论文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英汉语言比较》是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 业必修课。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全面了解英汉语 言在词汇、语法、句型、表达各方面特点的异同 之处,加强文化差异的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 力。为其今后的英语教学、文化交流、翻译与写 作等打下一定的语言与技能基础。 《英汉语对比》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始于20世纪 50年代。1957年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Robert Lado 的<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开启了对比语学
如: He said he was a boy.
而汉语常用意合法。意念被动式和形象性 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非演绎、领悟式和 漫谈式思维模式;强调语言的‘自然’语 序。所以,汉语强调语言的结构均匀,对 仗有整体感。表现为‘约定俗成’ 的语言 模式。
如: 白云冉冉, 彩蝶翩翩,绿草萋萋
微乎其微,呆头呆脑...
2. 期末交2000字以上有关英汉语言对比自拟题论文。以 优、良、中等和及格计成绩。
成绩优者:字数达到要求;层次清楚,有逻辑性;观 点明了,有创新意识;结构完整。
成绩良者:字数达到要求;层次清楚,有逻辑性但不 强;观点欠明了,有一定创新意识;结构完整。
中等成绩者:字数达到要求;层次较清楚,有逻辑性 但不强;观点欠明了,结构完整。
3. 汉语的特点: 汉语以形表意
3.1 象形: 例如: 汉字: “日” 来源于对于太阳的描绘。因
而与太阳相联系的字,如:晒、阳、旭、春、明、 旱等带有“日”字。
3.2 谐音: 汉语的发音、形状和构架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是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打造的一块人类文 明的瑰宝。 如:路、露、璐; 留,溜,瘤,遛,镏 读书, 渎职, 牛犊: 娘, 酿;弹,掸;吗,码, 妈,玛;狗,购,沟,够,构...
P105-118
第8周 被动与主动
P119-132
第9周 静态与动态
P133-159
第10周 抽象与具体
P160-188
第11周 间复
P222-260
第15周 伦理型与认知型

意象性与实证性
P288-319
第16周 归纳性与演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