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地构造与成矿PPT课件
【采矿课件】煤矿4d
2)观测内容: (1)了解观测点的地质背景。 (2)区分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 (3)分析节理发育程度与岩层的岩性、厚度、构造应力的关系。 (4)区分节理期、节理组和节理系: (5)描述节理的特征: 3)节理的测量记录: 2、节理资料的整理:
对野外观测获得的节理原始资料,应及时在室内加以整理,进 行统计,编制成有关图件,以供分析节理发育的特点、规律以及 与有关构造的关系。整理和统计节理的方法一般是按观测点分别 编制节理玫瑰花图、节理极点图、节理等密度图。
断距与断层的延伸长度、切割深度共同表示断层规模的大小。 在煤矿生产中断距表明了煤层被错开后相隔的距离,因此,断距 是开采矿产不可缺少的资料。
1、真断距
断层面上的某个点,随上、下盘 相对位移的距离。
真断距代表了断层两盘相对位移 的总距离,故又称总断距。
真断距ab:是一个向量,可沿不同 方向分解成各个分量:ab的铅垂分量ad—铅垂断距;水平分量bd— 水平断距。以上两个分量位于包含ab线的铅垂面内。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182020年12月 18日星 期五9 时29分4 9秒20. 12.18
谢谢大家!
•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2. 1820.1 2.18Friday , December 18, 2020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 1:29:49 21:29:4 921:29 12/18/2 020 9:29:49 PM
变窄,下降盘变宽。平移断层切割褶曲,两盘宽度不变,但各地 层界线平行错开。斜移断层,既有平面错开,也有宽度变化。 4、牵引褶曲
断层两盘沿断层面相对错移时产生的摩擦力,拖动断层附近的 岩层,使之弯曲而形成的褶曲。
大地构造与成矿(被动大陆边缘)
2.时空分布
• 赤道的南北30范围之内 • 干旱萨布哈类型的蒸发沉积物 • 沉积盆地边缘,岛弧周边或海盆地中的 高地
3.大小和品位
• • 矿区包括若干矿床,范围大 over hundreds of square kms. (Hint--fluid source was regional, not local.)
大陆架 酸岩
碳
Epigenetic meteoric or connate
Carbonatehosted Ba and F
Pakistan (Jurassic); Burma (Ordovician)
Deposits related to basin of unknown origin Association Genesis Type of Examples deposit/ metals
元古代陆相沉积 物,不整合上伏 在下中古代变沉 岩之上 表生成岩-后生 热液-变质活化
Unconfor mity vein-type U
Quartzpebble conglomer ate U.Au
Athabasca basin, Canada; Alligator River, NT, Australia (L-early M Proterozoic)
• 第三阶段: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磷酸盐沉积 物在地下浅埋藏和深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压 溶与颗粒增生,新生出磷灰石晶体,使磷质又 发生一次迁移、富集。 • 第四阶段:即表生阶段。在大气成岩环境中潜 流带活动结果使非磷质成分发生溶蚀、淋滤, 同时又伴有次生含水磷酸盐矿物的新生,促使 磷质再一次富集。
• 对成矿的不同认识 有的认为磷质来自远洋海 底火山喷发;有的认为不存在洋流上翻现象。 • 主要控矿因素 • (1)陆表海中有障壁的半局限海盆 • (2)海盆中水动力活动的状态; • (3)具有潮下带一潮间带一潮上带一潮间带一潮 下带的沉积相带变化; • (4)沉积岩性以碳酸盐岩或碳酸盐岩一硅质岩组 合为主; • (5)中纬度地区冬季风暴和热带气旋作用带。
大地构造与成矿-2007-1
(三)地史上成矿阶段的划分
• 3. 中元古宙成矿期(1800-1000Ma)
• 稳定地台形成,宽阔盆地及狭长地槽;长期古 陆风化剥蚀,大气和水圈中氧剧增,氧化还原 状态急剧变化,红层出现,1600-1400Ma.地 球膨胀明显
(二)全球成矿演化趋势
2.矿床类型由简到繁
• 太古宙时只有绿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铜锌矿、 阿尔果马型铁矿和科马提岩型镍矿等少数几种 矿床类型 • 到中一新生代时,矿床成因类型已增到几十种
(二)全球成矿演化趋势
• 原因
• 成矿环境类型增多 • 含矿介质如各类热液和地表水也是种类繁多 • 生物成因矿床(包括金属、非金属和能源)在 前寒武纪数量稀少,只在显生宙以来生物大量 繁衍时期,才显著增多
大地构造与成矿
• 需要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 学习与掌握大地构造与成矿,必须具备 大地构造学、矿床学、构造学、地球动 力学、地球化学、岩石学等不同学科的 基本知识。 • 需要将不同的大地构造学派的观点有一 个较全面的了解
大地构造与成矿
• 参考文献
• • • • • •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杨森楠 杨巍然主编。 区域成矿学 1999 翟裕生等著 进化中的大陆 B.F.温德利编著 矿源与成矿 张秋生 刘连登著 动力地球学 P.J.威利著 板块构造 李春昱 郭令智 朱夏等
(三)地史上成矿阶段的划分
• 1. 太古宙成矿期(>2500Ma)
• 大地构造背景和重要地质事件: 地球降温,陆 核形成;原始地壳薄,成分偏基性,表层热液 流值高;镁铁质火山活动强烈,绿岩带发育
(三)地史上成矿阶段的划分
大地构造学说课件
大地构造学说的历史发展
总结词
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历程包括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和现代的大地构造理论两个阶段 。
详细描述
早期的地质学理论包括地壳均衡说、大陆漂移说等,这些理论为现代大地构造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大地构造理论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幔柱构造学说等 ,这些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地球表面构造的认识。
塔里木地台
以石油、天然气、钾盐等资源 为主,散布于塔里木盆地周边
地区。
大地构造演变与成矿作用
大地构造演变的不同阶段对成矿作用的影响
例如,板块汇聚带在汇聚初期,岩浆活动频繁,有利于形成铁矿和铜矿;而在汇聚晚期,变质作用加强,有利于 形成金矿和石墨等矿产。
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成矿系统是在长期的地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其形成和演变受到大地构造演变的影响。了解成矿系统的形成与演 变有助于预测矿产资源的散布和富集规律。
02
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
1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由若干个板块组成 ,这些板块在地质应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相互碰 撞。
2
板块边界是地壳活动的主要地带,板块的运动和 相互作用导致了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形变化等现 象的产生。
3
板块构造理论是目前对地球构造最广泛和最科学 的模型之一,尽管仍有一些未解之谜和需要进一 步研究的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大地构造学说课件
• 大地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 • 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理论 • 大地构造学说的研究方法 • 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 • 大地构造与地质灾害 • 大地构造学说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大地构造分析基础ppt课件
构
造
1.遥感遥测
分
2.高温高压试验
析
3.数理统计和电算
——
4.深海钻探
绪 论 5.行星类比
三、大地构造学发展动向
大
地
(五).大地构造的研究动向
构 造 分
国际地科联、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和地球物理联合 会(1959年)开展了三个计划:
1. 1959-1969 地球物理年 2. 1960-1970 国际上地幔计划
的时空变化同地壳与上地慢对比等。
二、大地构造学研究的方法
大
地
(二).力学分析法
构
地质力学:
造
70年代以来,研究地壳伸长、缩短和大型平移中,
分
应用矿物的构造效应、晶格位错和构造应力场及有关
析
实验模拟等。研究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推动全球构造运动的可能性
——
(王仁,何国琦,王永法,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
大地构造分析
大
教学参考书
地 • 车自成 大地构造学概论,1987,陕西科技出版社
构 • 黄帮强等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地质出版
造 社 1984
分 • K.C康迪 板块构造与地壳演化 地质出版社 1984 析 • 万天丰,2004.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
• 车自成,刘良,罗京海,2002. 中国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学.
绪 以及地球表面过程相互作用关系) 的研究 论 • 大地构造演化对生物演进的制约研究
• 地震发生与长期岩石圈构造变形的关系研究等.
三、大地构造学发展动向
大
地
超越板块构造产生背景
构 (3)大陆地质研究的深入对传统板块构造理论在解释
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年总目录第1期刘江,张进江,郭磊,戚国伟.2011.大青山伸展拆离断层运动学涡度研究及构造指示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11.汪洋,程素华.2011.中国东部岩石圈热状态与流变学强度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2-23.闫淑玉,张进江,张波,孟树,王晓先.2011.新疆巴楚地区共轭膝折带的物理模拟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24-31.张玉芝,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菲菲.2011.江南隆起带新元古代碰撞结束时间:沧水铺砾岩上下层位的U-Pb年代学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32-46.李占东,马金龙,刘文超,邹越,肖佃师,陈海峰,胡慧婷,李阳.2011.鸡西盆地梨树镇坳陷晚白垩世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条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47-55.刘栋梁,宋春晖,颜茂都,张伟林,方小敏,李海兵.2011.初探玉门砾岩沉积速率时空变化对气候-构造相互作用的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56-63.张爱梅,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张玉芝.2011.福建武平地区桃溪群混合岩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组成:对桃溪群时代及郁南运动的约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64-72. 张菲菲,王岳军,范蔚茗,张爱梅,张玉芝.2011.江南隆起带中段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 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73-84.程学展,夏斌,李建峰,于漫,钟立峰,黄强太,施秋华.2011.罗布莎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85-94.程素华,汪洋.2011.TTG岩系Nb-Ta-La分馏特征的地球化学模拟:对太古宙板块俯冲与大陆地壳生长机制的约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95-104.王明艳,王安建,邓圣富,刘伟,张德贤.2011.澳大利亚布朗斯(Browns)Co-Cu-Ni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与中国南方黑色岩系金属矿床对比.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05-117.覃娴瑟,吴堑虹,于洪立.2011.山西灵丘支家地铅锌银矿矿石微观组构及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期次的指示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18-127.赵义来,刘亮明.2011.复杂形态岩体接触带成矿耦合动力学三维数值模拟:以安庆铜矿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28-136.方维萱,贾润幸.2011.云南个旧超大型锡铜矿区变碱性苦橄岩类特征与大陆动力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37-149.李强,韩润生,黄应才,李德.2011.易门狮子山铜矿床构造岩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49-155.王少怀.2011.紫金山矿集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56-160.燕宁,李社宏,陆智平,王飞,李发明.2011.青海省兴海县索拉沟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1):161-166.第2期余一欣,周心怀,彭文绪,魏刚,吕丁友.2011.盐构造研究进展述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69-182.马乾,张军勇,李建林,李文华,刘国勇,冯朝荣.2011.南堡凹陷扭动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83-189.邓昆,张哨楠,周立发,刘燕.2011.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90-197.彭美丽,易金,姚蓉,吴川,朱江建,王岳军,孙珍,林舸.2011.华南多层推滑构造系的物理模拟实验.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198-206.于福生,王彦华,李学良,李晓剑,冯自成.2011.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模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07-215.谢韬,林仕良,李富,丛峰,李再会,邹光富.2011.龙陵-瑞丽断裂潞西段的发育特征及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16-220.钱建平,陈宏毅,吴小雷,王自国,蒙勇.2011.胶东望儿山金矿成矿构造分析和成矿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21-231.伍跃中,乔耿彪,陈登辉.2011.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构造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初步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32-241.肖朝阳,黄强太,张绍阶,夏斌,王宝林.2011.EH4电磁成像系统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以黄金洞金矿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42-248.张万良,余西垂.2011.相山铀矿田成矿综合模式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49-258. 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王焰,王元龙.2011.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59-269.章健,陈卫锋,陈培荣.2011.华南印支期产铀和非产铀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差异.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70-277.尹继元,袁超,王毓婧,龙晓平,关义立.2011.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岩浆活动记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78-291.王智琳,许德如,张玉泉,陈福雄,王力,吴俊.2011.海南石碌铁矿床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ICP-MSU-Pb定年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292-299.伍静,梁华英,莫济海,张玉泉,胡光黔.2011.玉龙斑岩铜矿带莽总含矿斑岩体岩石学特征及锆石U-Pb年龄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300-306.杨帆,邹国富,吴静,李峰,姜永果,赵向东.2011.中甸春都铜矿区岩体成岩时代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307-314.陈杨,刘树根,李智武,邓宾,曾祥亮,林杰.2011.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期物源与龙门山的有限隆升——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2):315-323.第3期陈宣华,杨农,叶宝莹,王志宏,陈正乐.2011.中亚成矿域多核成矿系统西准噶尔成矿带构造体系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25-338.杨喜安,赵国春,宋玉波,田飞,董汉文,高建伟.2011.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拆离断层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39-347.牛树银,王宝德,张建珍,马宝军,孙爱群,聂凤军,江思宏,陈超,张占升,刘福林,赵志远.2011.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48-354.王军,赖中信,张辉仁,汤世凯,杨坤光.2011.粤北下庄矿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影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55-363.赵少杰,钱建平,陈宏毅.2011.遥感线性构造分形统计和蚀变信息提取在桂东地区金铅锌锡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64-371.王彪,陈利燕,王核,任广利,吴玉峰,黄朝阳,付王伟.2011.遥感蚀变信息定量提取方法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以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72-377.李朋,任建业,阳怀忠,胡德胜,张云鹏.2011.巴楚地区断裂带内热液流体活动及对碳酸盐岩改造的特征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78-385.祝瑞勤,奚小双,吴堑虹,杨震.2011.广西平果堆积型铝土矿成矿封闭环境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86-393.薛静,戴塔根,付松武,马国秋,黄伟盟.2011.广西武宣盘龙铅锌矿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394-403.冯昌荣,吴海才,陈勇.2011.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赞坎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04-409.刘义茂,杨东生,杨小强,庞保成.2011.华南沉积岩系Hg、Sb丰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10-420.汤朝阳,吴健辉,王国强,赵武强,王建雄.2011.羌塘盆地中部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演化及研究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21-428.夏换,陈根文,刘群,罗勇.2011.西天山吐拉苏盆地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29-438.邹光富,林仕良,李再会,丛峰,谢韬.2011.滇西梁河龙塘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 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39-451.夏斌,刘立文,张玉泉,黄强太,夏连泽,王洪,董春艳.2011.云南马厂箐钾质碱性花岗岩特征和锆石U-Pb年龄.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52-456.邵同宾,嵇少丞,李建峰,王茜,宋茂双.2011.Paterson高温高压流变仪及其在岩石流变学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3):457-476.第4期吕古贤,孙岩,刘德良,吴学益,刘瑞珣. 2011.构造地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479-494.吕古贤,曹钟清,郭涛,申玉科,杨兴科,张迎春. 2011.长江中下游中生代构造岩相体系分布与成矿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长江式”构造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495-501.胡宝群,吕古贤,孙占学,李满根,史维浚,李学礼,王运,白丽红. 2011.江西相山铀矿田中断裂与水相变耦合成矿——以邹家山矿床铀成矿作用分析为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02-512.许德如,王力,王智琳,吴俊,吴传军. 2011.江西萍乐凹陷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特征及对找煤预测的启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13-524.李荣西,段立志,陈宝赟,张少妮. 2011.东胜砂岩型铀矿氧化酸性流体与还原碱性热液流体过渡界面蚀变带成矿作用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25-532.李洪奎,李逸凡,耿科,禚传源,张玉波,梁太涛. 2011.山东鲁东碰撞造山型金矿成矿作用探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33-542.宋明春,焦秀美,宋英昕,李培远,万国普. 2011.鲁西隐伏含铁岩系——前寒武纪济宁岩群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43-551.方维萱,张海,贾润幸. 2011.滇桂个旧-那坡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动力学与成矿序列.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52-566.卿敏,张文钊,唐明国,葛良胜,韩先菊. 2011.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毕力赫金矿田构造系统及其控矿规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67-575.李俊平,李永峰,罗正传,谢克家. 2011.大别山北麓钼矿找矿重大进展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76-586.徐明,蔡明海,彭振安,张诗启,陈艳,王显彬. 2011.广西铜坑锡多金属矿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87-595.张照伟,李文渊,高永宝,张江伟,郭周平,李侃. 2011.青海省化隆县下什堂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596-602.周灵洁,张正伟,程远,沈能平,张中山,游富华. 2011.西昆仑北部地区铅锌铜矿带遥感构造蚀变信息提取与成矿预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03-611.陈小龙,吕古贤,唐朝永,郭涛,董敏. 2011.显微构造研究在新城金矿成矿深度测算中的应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12-617.吕承训,吴淦国,陈小龙,张迎春,张迅与,赵海. 2011.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18-627.孙圣思,嵇少丞. 2011.大洋板块俯冲带地震波各向异性及剪切波分裂的成因机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5(4):628-647.2010年总目录第1期聂江涛,魏刚锋,姜修道,李赛赛,任金彬,任华.2010.煎茶岭韧性剪切带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19.徐政语,姚根顺,郭庆新,陈子炓,董庸,王鹏万,马立桥.2010.黔南坳陷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成因解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20-31.谭凯旋,谢焱石.2010.新疆阿尔泰地区断裂控矿的多重分形机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32-39.姚琪,张微,廖林,马志江,孟立丰,高翔.2010.杭州湾地区长兴-奉化断裂的展布及中新生代活动特征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40-47.龙根元,吴世敏,刘兵,郭翔燕.2010.琼东南盆地半地堑特征及其动力学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48-54.郭晓东,王治华,王欣,陈祥,王绍明,覃文明.2010.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构造控岩控矿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55-62.钱建民,濮为民,钟增球,林清贫.2010.浙江遂昌治岭头筒状铅锌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63-70.李文辉,钟晓清,张苑平,刘师先.2010.广东省博罗县横河钠长石矿构造岩浆演化及成矿机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71-77.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2010.西藏羌塘盆地托纳木区块地质构造条件与油气保存关系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78-83.李峰,陈珲,鲁文举,罗思亮.2010.云南澜沧老厂花岗斑岩形成年龄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84-91.邹和平,张珂,刘玉亮,李刚.2010.鄂尔多斯地块北部中、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92-104.徐力峰,夏斌,李建峰,钟立峰.2010.藏北湖区拉弄蛇绿岩枕状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05-113.李印,韩峰,凌明星,刘健,李献华,李秋立,孙卫东.2010.蚌埠荆山和涂山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14-124.罗郧,李金发.2010.武当地块耀岭河群中两类不同性质的酸性火山岩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25-132.杨高学,李永军,司国辉,吴宏恩,金朝,张永智.2010.东准卡拉麦里地区贝勒库都克岩体锆石LA-ICPMSU-Pb测年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33-138.李社宏,李文铅,丁玉进,刘建平,梁前勇,曹志明.2010.瑶岭钨矿白基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成矿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1):139-146.第2期于福生,张芳峰,杨长清,李学良,冯自成.2010.龙门山前缘关口断裂典型构造剖面的物理模拟实验及其变形主控因素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47-158.王建,李三忠,金宠,王岳军,张国伟,刘丽萍,刘鑫.2010.湘中地区穹盆构造:褶皱叠加期次和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59-165.郝义,李三忠,金宠,戴黎明,刘博,刘丽萍,刘鑫.2010.湘赣桂地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66-180.沈晓明,张海祥,马林.2010.洋脊俯冲及其在新疆阿尔泰地区存在的可能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81-195.桑广森,夏斌,张胜利,蔡周荣,梁正中,万志峰.2010.松辽盆地徐家围子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196-203.刘华,陈建平.2010.准噶尔盆地乌夏逆冲断裂带三叠纪-侏罗纪构造控扇规律及时空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04-215.秦建华,丁俊,刘才泽,张启明.2010.我国西南地区斑岩矿床区域成矿环境.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16-223.杨钻云,刘肇昌,钟康慧,邱仁轩,秦术凯,王乐峰.2010.川西龙门山中段彭州式铜矿区构造体系及与成矿的关系.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24-232.王雷,韩润生,黄建国,胡一多,杨勇.2010.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59#矿体分布区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33-238.秦兵,朱汇派,唐文春.2010.四川阿坝地区刷马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39-245.杨建国,翟金元,杨宏武,王小红,谢春林,王兴安,任秉琛.2010.甘肃花牛山喷流沉积型金银铅锌矿床控矿因素与找矿前景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46-254.吴孔友,刘磊.2010.大南盘江地区构造对油气藏破坏作用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55-260.陈进,毛先成,彭省临,邹艳红.2010.物化探技术有效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以凤凰山铜矿CSAMT法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62-268.杨兴科,晁会霞,张哲峰,姚卫华,董敏.2010.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紫金山岩体特征与形成的动力学环境——盆地热力-岩浆活动的深部作用典型实例剖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69-281.罗志高,王岳军,张菲菲,张爱梅,张玉芝.2010.金滩和白马山印支期花岗岩体LA-ICPMS 锆石U-Pb定年及其成岩启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82-290.夏抱本,夏斌,王保弟,李建峰,张兴国,王英超.2010.汤不拉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对斑岩钼铜矿的制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2):291-297.第3期●构造地质学尹新义,任建业,雷超.2010.琼东南盆地东部层间断层系及其形成机制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299-307.林海涛,任建业,雷超,闵慧.2010.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08-316.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马铁球,周柯军,彭云益,李纲,陈渡平.2010.第四纪洞庭盆地构造性质及动力机制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17-330.查显锋,董云鹏,李玮,杨钊,万斌,杨晨.2010.南秦岭佛坪隆起的成因探讨——构造解析的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31-339.唐大卿,陈红汉,孙家振,张辉,陈栗.2010.郯庐断裂带伊通段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及其控盆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40-348.●构造地质与成矿学陈懋弘,黄庆文,李继贤,蒋柏昌,张长明.2010.广西乐业林旺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成矿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49-361.王彪,王核,任广利,刘建平,赵玲.2010.安徽南部桃冲地区铁矿床控矿构造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62-367.林刚,朱纯六,许德如.2010.宁芜南部成矿模式及对深部找矿的思考.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68-377.谢焱石,谭凯旋,郝涛.2010.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的分形与混沌动力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78-385.张国荣,芦青山,费一清.2010.ETM+数据在甘肃省肃北县黑刺沟一带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86-390.●岩石大地构造与地球化学朱清波,杨坤光,王艳.2010.庐山变质核杂岩伸展拆离和岩浆作用的年代学约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391-401.关俊朋,何斌,李德威.2010.庐山地区星子群碎屑锆石SI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402-407.张爱梅,王岳军,范蔚茗,张菲菲,张玉芝.2010.闽西南清流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 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408-418.谢韬,林仕良,丛峰,李再会,邹光富,李军敏,梁婷.2010.滇西梁河地区钾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419-428.陈希清,付建明,程顺波,徐德明,马丽艳.2010.利源复式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定年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429-434.李创举,包志伟.2010.河南舞阳南部张士英岩体的地球化学与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435-443.魏军才,张建新,邢旭东,鲁江.2010.洞庭湖区沉积物物源推断的地球化学指标与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444-449.第4期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构造与沉积地质研究专集吴永平,杨池银,王华,任建业,焦养泉,陆永潮,黄传炎.2010.歧口凹陷构造-层序-沉积一体化研究及其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451-460.任建业,廖前进,卢刚臣,付立新,周江羽,祁鹏,史双双.2010.黄骅坳陷构造变形格局与演化过程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461-472.吴永平,周立宏,王华,廖远涛,王家豪,任培罡,滑双君.2010.歧口凹陷层序构成样式的时空差异性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473-483.杨池银,周建生,焦养泉,吴立群,鲁超,吕琳,荣辉,顾元,白小鸟.2010.歧口凹陷北大港潜山南北向走滑断裂的河道化作用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484-491.周江羽,卢刚臣,李玉海,任建业,于超,祁鹏,钱茂路.2010.歧口凹陷复式含油气系统及构造控藏模式.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492-498.吴立群,蒲秀刚,焦养泉,韩国猛,鲁超,刘孟合,杜玉梅.2010.断陷盆地单因素精细取证下的沉积体系综合分析——以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二亚段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499-511.石万忠,王振升,宋志峰,马建英,陆永潮,刘国全.2010.北大港潜山在沙三段沉积期的隆升状态及其对沉积物源的供给.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12-519.荣辉,肖敦清,白小鸟,王书香,孙家宁,杜玉梅.2010.歧口凹陷中部古近系沙三一亚段水下扇沉积体系内部构成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20-528.陈平,苏俊青,陆永潮,石万忠,林卫兵,高勇,杜学斌,周韬,杜民.2010.歧口凹陷歧深地区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及其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29-535.石先滨,李红香,黄传炎,蒲秀刚,曾清斌,陈思,任培罡.2010.黄骅坳陷歧北次凹古近系沙一下亚段地质体精细刻画.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36-544.吕琳,王文革,鲁超,陈善勇,陈长伟,于长华,吴立群,袁淑琴.2010.歧口凹陷古近系东二段沉积体系空间配置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45-553.杜学斌,祝文亮,解习农,陆永潮,于学敏,林卫兵,张亮,雷振宇,彭伟.2010.歧深地区双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54-562.刘恩涛,岳云福,黄传炎,周育文,廖远涛,陈思,石先滨,任培罡.2010.歧口凹陷东营组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63-572.胡才志,曾佐勋,任建业,祁鹏,李志勇,胡烨.2010.黄骅坳陷新生代沉降中心迁移:数值模拟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73-584.彭文绪,张如才,孙和风,史浩,吴奎,贺电波,姚以泰.2010.古新世以来郯庐断裂的位移量及其对莱州湾凹陷的控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85-592.张永辉,夏斌,万念明,万志峰,施秋华,蔡嵩.2010.车西洼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93-598.闵慧,任建业,高金耀,左玉山.2010.南海北部古俯冲带的位置及其对南海扩张的控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4):599-605.2009年总目录第1期贾承造.2009.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构造与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9.周新源,苗继军.2009.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前陆冲断带构造分段特征及勘探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0-18.何登发,周新源,杨海军,雷刚林,马玉杰.2009.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9-32.杨树锋,陈立峰,肖中尧,罗俊成,陈汉林,王步清,程晓敢,廖林.2009.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断裂系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33-37.陈汉林,罗俊成,郭群英,廖林,肖中尧,程晓敢,杨树锋,王步清.2009.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变形史与构造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38-45.卢华复,王胜利.2009.地震剖面中走滑断层旋向判断模型——以塔东阿拉干北断层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46-48.漆家福,雷刚林,李明刚,谷永兴.2009.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结构模型及其形成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49-56.汪新,唐鹏程,谢会文,雷刚林,黄少英.2009.库车坳陷西段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57-65.王月然,魏红兴,蒋荣敏,黄少英.2009.库车坳陷中段盐相关构造形成控制因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66-75.罗金海,雷刚林,刘良,肖中尧,魏红兴,车自成.2009.阿尔金构造带对塔东南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76-85.王步清,黄智斌,马培领,潘正中,王乐立.2009.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标准、依据和原则的建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86-93.李曰俊,杨海军,赵岩,罗俊成,郑多明,刘亚雷.2009.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94-104.郑建京,苏龙,刘兴旺,杨鑫,孙国强,张顺存,刘玉虎.2009.压(扭)性动力学环境下动力机制转换与板内沉降拗陷形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05-111.杜治利,罗俊成,王步清,魏巍.2009.柯克亚周缘构造特征差异及其原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12-116.黄少英,王月然,魏红兴.2009.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17-123.邬光辉,李启明,肖中尧,李洪辉,张立平,张现军.2009.塔里木盆地古隆起演化特征与油气勘探.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24-130.韩长伟,马培领,朱斗星,杜大伟,肖江,刘雪梅.2009.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31-135.王志勇,程明华,谷永兴,杨涛,袁坤平,王继勋.2009.库车-喀什北缘山前带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36-141.安海亭,李海银,王建忠,都小芳.2009.塔北地区构造和演化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42-147.丁长辉,周红波,路鹏程,吕东,鲜强,王熊飞.2009.塔中低凸起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48-153.李强,赵丽.2009.塔里木盆地东南隆起演化及构造特征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54-159.李建交,吕修祥,范秋海,焦伟伟,伍建军.2009.叠合盆地构造活动枢纽部位形成及其控油气原理——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60-167.杜永灯,张翠梅.2009.VSD技术在构造裂缝预测分析中的应用——以和田古隆起区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68-174.赵宗举,潘文庆,张丽娟,邓胜徽,黄智斌.2009.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1):175-188.第2期●构造地质学刘永前,方小敏,宋春晖,李立立,程彧.2009.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地区新生代构造旋转及其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189-198.谢文彦,王涛,张一伟,姜建群.2009.琼东南盆地西南部新生代裂陷特征与岩浆活动机理.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199-205.薛会,张金川,王毅,徐波,郭华强.2009.鄂北杭锦旗探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06-214.张远兴,叶加仁,苏克露,李令喜,徐俊杰.2009.东海西湖凹陷沉降史与构造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15-223.万志峰,夏斌,蔡周荣,刘维亮,张毅.2009.西北非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组合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24-229.杨福忠,魏春光,尹继全,张春雷,谢寅符.2009.南美西北部典型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30-235.●构造地质与成矿学何书跃,李东生,李良林,祁兰英,何寿福.2009.青海东昆仑鸭子沟斑岩型铜(钼)矿区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年龄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36-242.郭俊华,毛世东,陈衍景,秦艳,杨福立,李建忠,南争路.2009.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43-252.彭省临,王颖,杜瑞峰.2009.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隐伏矿定位预测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53-258.魏庆国,原振雷,姚军明,陈伟,乔波,赵太平.2009.东秦岭钼矿带成矿特征及其与美国克莱马克斯-亨德森钼矿带的对比.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59-269.刘健,凌明星,李印,孙卫东.2009.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的稀土成矿模式综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70-282.●岩石大地构造与地球化学张春红,范蔚茗,王岳军,彭头平.2009.湘西隘口新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墙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83-293.李建峰,夏斌,刘立文,徐力峰,何观生,王洪,张玉泉,杨之青.2009.西藏群让蛇绿岩辉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94-298.何观生,戴民主,李建峰,曹寿孙,夏斌,许德如,李文铅,杨之青.2009.相山流纹英安斑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3(2):299-303.。
大地构造学说教程课件
保护与利用
通过大地构造学的知识,可以制定科学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同时公道利用 地下水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
05
大地构造学的前沿问题与 展望
地球深部结构与地球动力学
地球深部结构研究
随着地球物理学和深钻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深部结构 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涉及到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 组成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质力学的意义
地质力学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地球 、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 义。
地球动力系统
01
地球动力系统的概念
地球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
能以及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02
地球动力系统的研究方法
地球动力系统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等多种
气候变化与大地构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等过程。这些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变化规律。
月球与火星的大地构造研究
月球大地构造研究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对其大地构造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自身的构造 和演变历史。月球表面和内部的结构、组成和性质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格局。
02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的意义
魏格纳提出,地球上原始的大陆是单 一的超大陆,后来由于地球自转产生 的离心力导致大陆块从原始大陆分离 ,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学说解释了地壳的运动和演 变,为地质的板块运动、地震活动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这些现象又会 对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从而影响全球气候的演变。
大地构造与成矿-2007-3
• 2)矿层为条带 状,也具有复 理式建造的特 点,反映地槽 沉积的环境
(一)槽台区矿床产出特点
• 3)铁矿层里面有许多夹层,主要为矽质 板岩,有时为泥质或砂质;铁质特贫时 它们变为粉砂岩。含矿层中的砂岩多为 复矿砂岩。 • 4)含矿地层中夹有火山岩(海底喷发)。 部分变质,成为磁铁一赤铁矿或赤铁一 磁铁矿,主要原因是由于区域变质。
• ④矿层厚度特点 厚薄均有。 • 山间拗陷及山前坳陷者通常以厚度大小不一而 层数多,各层密集,因此储量比较集中为特色。 有时由于密集的小层十分众多而构成储量集中 的巨厚的矿层。 • 在横切地槽区的延伸方向的剖面上,厚度往往 变化急剧,尤以山间坳陷及山前坳陷(特别是 前者)里面的,最为显著,在短距离内即可发 生尖灭或分叉现象
(一)槽台区矿床产出特点
• ⑤围岩蚀变类型 以同酸性侵入岩有关的 含金石英脉为例,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 绿泥石化、硅化等。
(一)槽台区矿床产出特点
• 2)外生矿床(包括火山沉积矿床)
的产出特点
(一)槽台区矿床产出特点
• ①含矿地层特点 • 这类矿床,有些分布于地槽期沉积中, 另一些则分布于褶皱带期沉积(山间拗 陷及山前拗陷沉积)中。也有些是两期 沉积中皆有矿产存在。 • 其含矿地层具有地槽型沉积建造特点, 并具有与该矿种相应的有利层序和岩相 层位
1、地槽区成矿建造
• 这个阶段的岩浆岩及其有关的矿床可以分为四 个建造。 • 海底火山细碧 - 角斑岩和玢岩建造 共生矿床 是近地表的特殊的交代和过渡矿床,即黄铁矿 型铜、锌、铅矿以及铁和锰的氧化物矿石等火 山一沉积矿床。相当于现在的蛇绿岩组合。 • 橄榄岩建造 有铬铁矿岩浆矿床,以及一些铂族 元素(锇、铱)的岩浆矿床
大地构造与成矿-2007-4
• 5、大陆裂谷分类 • 大陆裂谷是地球上主要的构造活动带之 一,是陆上或水下狭长断陷谷地或海湾, 是由于引张作用使岩石圈破裂、下沉而 产生的。它是数百到上千公里长的大型 构造单元。
• 伸展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的共同特征, 然而伸展构造可以在不同的地球动力学 状态下出现,从而造成了世界各大陆裂 谷间明显的差异。 • 按照地球动力学状态进行大陆裂谷分类 是科学的较为实用的方案。 • 综合考虑构造部位、构造演化和动力机 制三方面因素,将大陆裂谷划分如下:
.
• 拉张型板块边界历经大陆裂谷一原洋 (陆间)裂谷一洋脊(隆)的不同发展 阶段,其地质构造作用也不相同
.
.
(二)大陆裂谷与成矿
• 1、概念 • 大陆裂谷系属拉张型板块边界的胚胎期, 它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原洋裂谷系和洋 脊 (隆)系统,也可以不待大陆壳完全 裂开或新洋壳形成而夭折,成为古大陆 裂谷系。它可以作为划分次级板块的依 据,也可以作为一种板内构造
第三部分 板块构造与成矿
板块构造与成矿
• 一、概述 • 二、拉张型板块边界的大地构造环境、地质作 用和成矿 • 三、挤压型板块边界大地构造环境、地质作用 和成矿 • 四、转换型板块边界大地构造环境、地质作用 和成矿 • 五、板块内部大地构造环境、地质作用和成矿
一、概述
• Plate tectonics is a relatively new theory that ha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geologists think about the Earth. • 基本思想 • 1)According to the theory,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s broken into large plates. • 2)The size and position of these plates change over time. • 3)The edges of these plates, where they move against each other, are sites of intense geologic activity, such as earthquakes, volcanoes, and mountain building.
大地构造与成矿-2007-2
11、阿拉善地块及南缘 镍—铜—金—铁成矿带
19、长江中下游铁— 铜—金—硫—铅 —锌成矿带
10、华北陆块南缘东缘金—钼—铜· 铅—锌成矿带 25、松潘—甘孜金—铀— 12、北秦岭银—金—铜—铁—铅—锌成矿带 13、南秦岭铅—锌—金—汞—铜成矿带
铜—钴—镍成矿带 27、雅鲁藏布江铬成矿带
1、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1、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 (4)地槽发展晚期,一般都经历了剧 烈的构造运动,地槽中的岩层发生褶皱 和断裂。形成十分复杂的构造。 地槽褶皱带中经常见到紧闭褶皱,大型 断裂和逆掩推覆构造,以及它们复合组 成的复背斜、复向斜、断裂带和褶断带。
1、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地槽褶皱带构造的另一特征是经常表现出线型 构造,在平面上一系列褶皱和逆掩断裂沿一定 方向延伸,与地槽总体方向一致,在剖面上褶 皱和断裂紧密排列,连续发育,不间断地展布 在整个地槽褶皱带中; 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褶皱轴面和逆掩断层面向 同一个方向倾斜,显示了组成褶皱的岩层物质 向同一方向推移的趋向
19、长江中下游铁— 铜—金—硫—铅 —锌成矿带
10、华北陆块南缘东缘金—钼—铜· 铅—锌成矿带 25、松潘—甘孜金—铀— 12、北秦岭银—金—铜—铁—铅—锌成矿带 13、南秦岭铅—锌—金—汞—铜成矿带
铜—钴—镍成矿带 27、雅鲁藏布江铬成矿带
1、地槽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 (2)地槽经造山运动形成褶皱带后,在地形 上通常成为山系,在地球表面形成一系列大致 平行的线状山脉,延续距离达几百公里至几千 公里。 • 特别是比较年轻的中、新生代地槽褶皱隆起所 形成的褶皱带,丛山峻岭的面貌就更为明显。 • 现代地球上的许多雄伟山系,差不多都分布在 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特提斯一喜马拉雅带, 这些地带都是中、新生代地槽分布的范围,而 古生代褶皱带由于长期的剥蚀和破坏,一般山 势较低,地形起伏不明显。
大地构造与成矿
海沟一岛弧构造地形单元划分 海沟坡折(又称构造
三、挤压型板块边界地质与成矿作用
• 1、概述 • 挤压型板块边界是岩石圈板块对冲、消
减、碰撞旳场合,故又称为消减或聚合 板决边沿。 • 板块聚合,构造活动强烈、复杂,所形 成旳岛弧和山脉大多呈弧形。
• 2、挤压型板块边界旳四种型式(地貌形 式):
• (1)岛弧一海沟系: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边 沿。
沟体现不明显而接近于消失
• 第四种两个陆壳碰撞接触面与地面旳交线 • 它们代表板块俯冲一碰撞过程旳不同阶段
马里亚纳群岛
如日本、琉球等
南美西海岸
如西藏高原、冈底斯山和 喜马拉雅山等
最常见旳有四种板块碰撞四种型式
• (1)两个都是海洋板块旳接近。在接触 处产生海沟-岛弧系,如马里亚纳群岛;
• (2)海洋板块和前缘带有岛弧旳大陆板 块旳接近,在接触处亦体现为海沟-岛弧 系,如日本、琉球等
• 地壳厚度>25公里时, 钙碱性系列高达80 一100%,并出现碱性系列K20含量也随 处壳厚度增大而增大。
• 康迪(Condie, K.C.,1973)以为在 SiO2为60%时,K20含量与地壳厚度 (C)旳关系式为:
• C(km)=18.2K2O百分含量-14.3
• (6)与母岩浆形成旳深度,(即岩浆源在消 减带那个部位)及其在上升途中旳融熔、混染 作用有关。
• 分为陆缘弧和洋内弧。 • 陆缘弧是以陆棚浅海与大陆相隔旳岛弧,如台
区域成矿学PPT课件_区域构造与成矿
• 总起来看,陆缘伸展构造中的成矿特征 是热水成矿系统占重要地位,矿化成区 域性带状分布,延长可达数百公里;在 成矿带中,大、中、小型矿床星罗棋布, 有些成等距分布;矿化的水平分带性较 明显,成矿物质的集约度很高,聚矿能 力强,矿石储量大,大型和超大型矿床 常有产出。
• 已知这类成矿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发 生在元古宙和泥盆纪,成矿时代处在古 大陆演化过程的破裂晚期向聚合初期的 构造转变阶段,据认为这是有一定的全 球背景的。
– 大型构造、深部构造是沟通地球不同圈层相 互作用,特别是壳、慢相互作用的基本纽带 (枢纽),也是决定区域的地质构造格局, 并导致各种成矿物质迁移、富集到定位成矿 的主要制约条件。
(二)大型构造的控矿意义
幔源成矿型
• 含矿元素在上地慢局部富集,通过深切地壳而 达地幔的大型断裂或影响到地幔热柱状态的其 它大型构造,使含矿元素与慢源岩浆或流体物 质一起到达地壳表层直接成矿或作为其后改造 成矿的物质来源。大型构造以其规模大、贯通 性好而直接作为成矿的通道和储矿场所。如克 拉通深断裂控制的层状火成杂岩体有关的铬、 镍、铂矿床。加拿大肖德贝里铜、镍矿可以说 是一个由大型撞击构造诱发幔源侵入体上升而 形成的超大型矿床。中国的攀枝花钒钦磁铁矿 区也可以认为是慢源热活动及晚古生代的裂谷 作用的直接结果。
• (7)当裂谷等构造发展到终结阶段,由伸 展状态转变为挤压状态时,盆地逐渐闭 合进而发展到褶皱隆升造山,经历了盆 山转换过程。原来的硫化物矿层被卷入 造山带,经历了热动变质、晚期变形等, 矿体的形态、产状、组成和品位等发生 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叠加成矿和改造 成矿等作用,这些后继的地质作用有可 能使原热水沉积成的汞、锑、金、银矿 化层等再富集成为矿床。
• 大型构造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 用。如果大型构造与丰富的矿源、流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
换三类
造 离散(divergent)及具有离散性质的环境
与
①洋中脊(middle ocean ridge)成矿: podiform
成
chromite(豆荚状铬铁矿); VMS, 塞浦路斯型块状
矿
硫化物矿床Cu、Au和FeS2。
② 大陆裂谷: 大洋中脊的早期演化特点,如东非大裂谷,
与岩浆碳酸盐岩有关的稀土和萤石矿;钒钛磁铁矿,
2021/3/10
400
俯冲速度
快,存在
一个很明
显的负温
度梯度异
800
常,水带
入过度地
800
幔
1200
7
据Peacock(1993):强调洋壳俯冲过程中兰片岩相→榴辉岩相转变
大
过程中释放出大量H2O。
地
①高剪切热时 :洋壳上部:经历了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榴辉岩
相的变质作用;
构
洋壳下部:兰片岩相→榴辉岩相;
构
– 大规模的熔融作用(melting),如大规模的科马提
造
岩(绿岩带中富Mg的超基性岩)的形成,反映了 地幔大比例尺熔融的结果。另外,可导致地壳发生
与
熔融作用,形成非造山花岗岩,有人用此解释太古
成
代花岗绿岩带的形成。
矿
– 引起地壳抬升, 拉张(如美国西部的盆岭区),并形成
大量的火山岩。
– 影响俯冲作用发生: 关键是因为地幔拄的浮力作用 导致的,不利于俯冲作用的发生;
仅有1.4×1011kg/a→通过岛弧岩浆活动返回地表,前者是后者的
6倍多。
2021/A3/1n0derson (1989) : 30亿年中,消亡或产生的大洋数目可达30个。 8
地幔柱(mantle plume)
大 地幔柱理论的提出
地 – 板块→注重边界,且板内的过程很难解释
构
– Morgan(1971) 提出了热点(hotspot)的概念。起源于核幔边界在 地幔中上升的热物质流,其地表表现为热点。
根据矿床类型可恢复古板块的边界
2021/3①碰撞前,②碰撞时,③碰撞后。
2021/3/10
4
洋壳俯冲与流体活动
大 洋壳分三层①上部:沉积物(sediment),含水,②中部: 地 玄武岩,③下部:基性—超基性岩。
构 洋壳俯冲时通过脱水作用把水释放出来。
造
– 据Thompson(1992):
造
– Griffins and Campbell(1990 )系统地总结了地幔柱的理论,并
与 建立动态地幔柱。 地幔柱特点:起源深度:670km (地幔两分时上地幔与下地幔界限),
成 2900km(CM boundary); Fukao(1994) 认为400km, 和D,,层, 分别为
矿 skinny plume小于500km ,和superplume ca. 5000km; 直径:800—1200km 头部;
100—200km 尾部;
可引起岩石圈上隆,在2000km范围内抬升500—1000m。上升停止后直 径达2000~2500km
2021/3/10
9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2021/3/10
10
地幔柱的影响:
大
– 刚性很强的岩石圈内,可引发裂谷作用,形成新的
地
洋中脊(spreading ridge )一般滞后 10—40Ma ;
① 年轻热的俯冲带(<50Ma),通过常见含水矿物脱水而释放
与
H2O ,云母、绿泥石、角闪石、滑石脱水作用浅,释放出的流
成
体绝大部分通过岛弧岩浆活动而返回地表,洋壳会发生熔融。
矿
② 成 熟 的洋壳( > 50Ma ,又称冷洋壳)或洋壳俯冲很快时 (>12cm/a),常见的含水矿物会转入DHMS(高密度含水镁硅酸盐),
Cu—Ni—S。
2021/3/③10 大陆热点成矿: 为大陆裂谷的早期表现形式。
2
大 会聚环境(convergent ) ①地缝合线(陆-陆碰撞):suture zone: ophiolite complex,
地
与之有关矿床,豆荚状铬铁矿( podiform chromite),如西藏
构
石门山。
2021/3/10
11
大 地 构 造 与 成 矿
2021/3/10
地幔柱与板块俯冲作用 关系图
a 后来的俯冲带迁移至 地幔柱头部边缘.在靠 近大洋一侧形成新的俯 冲带; b.俯冲作用正常进行, 但俯冲角度发生了变化; c. 玄武岩层与下覆岩石 圈分离.仰冲于大陆板 块之上; d.由于地幔柱影响, 俯冲方向发生了反转
②岛弧型(沟-弧-盆系统):如西太平洋,与之有关的矿床:斑
造
岩型Cu、Mo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 块状硫化物矿床(如
与
日本黑矿),增生楔中与蛇绿岩有关的豆荚状铬铁矿。
成
③安第斯型(没有岛弧的俯冲带):与之有关的矿床和岛弧型类 似,没有黑矿型,有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有大量与花岗岩有
矿
关的矿床。
大地构造与成矿
不同大地构造学派——槽台学说,发展(地洼学说,多旋回学说), 地质力学理论,波浪状相嵌构造,板块构造学说,发展(热点构造, 地幔柱构造,新全球构造)。
– 槽台学说:前苏联学者提出,强调垂直运动,强调“建造”观点, 不同建造控制不同类型矿床的产出。
– 地质力学:强调水平运动,分了几大构造体系、构造形迹及构造 复合,强调力源来自地球自转
造
②剪切热中等时 :整个俯冲洋壳经历:兰片岩→榴辉岩 ;
与
③ 剪切热低时,在大于70km的深度上俯冲带仍处于兰片岩相的环
境,此时会把水带入更大的深度(可达660km)。
成 关于H2O量:
矿
Ito(1983) : 1012kg H2O/a→上地幔;
Peacock(1990) :8.7×1011kg/a H2O→上地幔;
– 地洼学说:是槽台学说的发展,地洼是除地台、地槽之外的第三 构造单元,指很多稳定的地台又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化,如华 北地台。
– 板块构造学说:强调水平运动,注重不同性质的边界控矿。
2021/3/10
1
板块构造与成矿
大
板快构造(1965—1968),板块构造演化的Wilson 旋回, 包
地
括六个阶段。边界控矿,边界包括以离散、汇聚和转
大洋岩石圈中的大部分水至少会被带到过渡地幔中(410-
670km),洋壳本身不熔融,但会引起上地幔(410~Moho)地
幔交代作用的发生。
2021/3/10
5
V=1 cm/yr L=0
2021/3/10
400
800
俯冲速度
幔,负温
度梯度异
常不明显,
引起洋壳
脱水和熔
融
1200
6
V=10 cm/yr 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