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的几个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剖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问题剖析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是指以钢筋混凝土行成承重梁柱,用轻质砌块或板材装配成隔墙而形成的建筑物,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能强、施工速度快、空间布局灵活等优点,且随着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多层、高层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日趋广泛。
但是在工程建设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操作水平及对操作规程理解程度等因素限制,出现较多影响工程质量的情况发生,故在此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容易形成的质量问题谈几点体会。
从而针对此类常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使施工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一、梁柱节点处箍筋设置困难问题1、梁柱节点区钢筋特点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梁节点区,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节点区箍筋设置和绑扎困难。
2、梁柱节点处钢筋施工普遍存在的问题2.1梁柱节点区箍筋缺少、间距达不到规范要求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的普遍做法为:先安装梁底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梁钢筋安装结束后,整体沉梁,结果导致梁柱节点区箍筋出现不放、少放、间距不符、设置杂乱、绑扎缺失等情况,严重影响柱梁节点区工程质量。
2.2梁柱节点区设置开口箍筋,违反规范要求考虑到柱梁节点区箍筋设置的困难性,施工中采用两个开口U型箍筋对向拼合的做法,从而违反规范规定的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形成弯钩的构造要求,无法满足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基本条件。
3、解决箍筋设置困难的方法在绑扎柱梁节点区柱箍筋前,预先将箍筋开口进行焊接(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皆可),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与同箍筋规格相同的竖向短钢筋焊接,从而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从而确保柱梁节点关键区箍筋的间距、数量、位置符合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解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解析作者:马超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4期摘要: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许多建筑项目都应用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主要是因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和抗震性能高、围护墙体轻、施工方便及布局灵活等众多优点,它是目前我国建筑项目中非常重要且普遍的一项技术。
在建设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虽然已经有相关规范对其进行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是存在这一些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极其对策。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问题;对策一、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及对策在实际的建设施工中,梁柱节点区域的钢筋分别密集程度大,而且构造比较复杂,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一个难点。
尤其是位于结构中心区域的柱子,这里的梁柱钢筋纵横交错,并且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置于柱纵向钢筋内部,使其呈井字形交叉,这也就大大的增加了柱子箍筋绑扎时的工作难度。
通常施工单位的施工步骤是先对梁板模板进行安装,然后再进行梁钢筋绑扎安装工作,等梁钢筋的绑扎工作完成后,再进行整体沉梁,这样会加大了节点区箍筋绑扎工作的难度,容易出现梁柱节点区出现少放、乱放甚至是不放的情况,使得梁柱节点区的施工质量大大下降,给整个框架结构留下安全隐患。
梁柱节点筋绑扎的施工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施工单位不得不重视的内容。
为此,在一些建设项目中,施工单位会选择使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符合建设工程施工规范中“为确保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有着良好的约束效果,箍筋必须封闭且末端具备弯钩”这一要求。
关于梁柱节点箍筋的施工问题,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在进行沉梁前,先把柱箍筋绑扎工作完成,之后再与梁一起下落。
虽然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柱箍筋绑扎工作中的难度,但是却常常会因为箍筋与柱纵筋间的摩擦和下落不平衡的等原因导致箍筋不能正常下落,最后只能选择以外力强行下打来达到箍筋下落目的。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取代砌体结构,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
我国已建造了一大批框架结构,但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
标签框架结构;基础工程;模板;混凝土1、基础工程中常见问题场地积水问题。
由于场地平整面积过大、填土过深、未分层夯实;场地周围没有做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或者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排水坡度不满足要求以及测量误差超过规范要求等原因,而导致场地内在平整以后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积水。
其预防措施为:在施工前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合理设置场地排水坡(要求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排水沟等设施,并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如果施工期跨雨期的,要做好雨期施工现场排水措施。
场地回填土按规定分层回填夯实,要使土的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
填方土出现橡皮土问题。
由于使用了含水量比较大的腐植土以及泥炭土或者粘土、亚粘土等原状±土料回填。
打夯以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压区四周鼓起形成隆起状态(土体体积未变化)土体长时间不稳定。
其对应的预防措施为:现场鉴别,要求回填土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2、钢筋工程中的常见问题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
根据规范的规定,为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箍筋要封闭、末端要有弯钩。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重要对策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重要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写字楼及住宅楼等建筑高楼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当前的建筑高楼主要是依靠钢筋混凝土来进行搭建,正是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性能方面能够满足人类的使用。
但是钢筋混凝土的使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会导致建筑质量的下降。
本文首先总结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再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施工问题的重要对策,为今后施工单位在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梁柱节点;重要对策1. 引言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建筑物的安全质量问题,传统的砖瓦结构所搭建的建筑居民楼已经被时代所摒弃,进而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1]。
钢筋混凝土的抗震性与抗压强度较为优良,可以满足人们对于房屋的质量需求,但钢筋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显得尤为的关键。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2.1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构建处理的技术问题较繁杂,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节点箍筋施工就是施工人员需要攻克的一个主要技术难题[2]。
梁柱的建设好坏与建筑物的稳定性密不可分,一般梁柱的节点周围总会遍布大量钢筋且结构复杂,特别是位于整个钢筋混凝土框架中心位置的梁柱,其周围环绕的钢筋更是交错复杂。
分布在梁柱内部的钢筋一般会由于纵横两个方向上的受力情况不同而形成交叉状的受力,这样的一个受力结构往往会大大增加施工的困难,会使得施工人员对梁柱的箍筋绑扎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而在这一技术难点上,经常会存在部分建筑施工人员因为梁柱节点处的施工繁杂而敷衍完工,不仅对梁柱节点处的箍筋绑扎工作不落实到位,甚至对于梁柱节点区域的钢筋分布出现乱归置或者少放少捆扎等严重问题,这样的施工状况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安全隐患。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通常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通常遇到的问题及措施许多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结构设计问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本文分析了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通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1、结构体系的选择采用的结构体系依各地不同情况而各不相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各种结构体系的实践总结,现在一般都采用大开间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这是因为大开间剪力墙结构体系,可以做到房间不露梁柱,有效使用空间大、隔音效果好,当采用钢制模板时,墙面和楼板表面平整不需要湿作业抹灰。
而且该结构体系不但用钢量少、施工周期短、造价低,还具有整体性强、侧向刚度大等优点,有利于抗风抗震。
为了进一步降低建筑造价,目前越来越多地采用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
该结构体系其实也属于剪力墙结构的一种,同一般剪力墙结构相比,这种结构的建筑平面布置更具灵活性,同时又节省了钢筋和混凝土用量,减轻了建筑总重量,从而降低地基基础造价。
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无疑比一般剪力墙结构要差,因此,在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而且短肢剪力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200mm,其最大适用高度也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
2.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同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还应比一般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
3.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平面外不宜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若设置,梁端只能按简支考虑。
以上是对目前我国建筑常用结构体系的一些看法,但究竟采用何种结构体系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而确定出安全、合理、经济的结构体系。
2、结构刚度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保证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层间位移加以控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NFORM TION 2008NO.06SCI ENCE &TECHNOLOGY I NFORMATI ON 工业技术1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梁柱节点施工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节点构造复杂,钢筋分布密集,操作人员高空作业,施工难度大,特别是中间柱子钢筋纵横交错,箍筋绑扎不便,采用整体沉梁时节点区下部箍筋无法绑扎,致使梁节点部位不放或少放柱箍筋,留下严重隐患。
部分施工人员意识到钢筋骨架整体人模后柱节点内箍筋绑扎困难,便采用两个开口箍筋拼合,然而在整个节点区均采用开口箍筋显然不符合规范规定。
规范对箍筋封闭和箍筋末端弯钩的构造要求,是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起有效约束作用的必要条件。
采用分层套箍法操作难度仍相当大,且须将节点部分侧模板拆除方能保证节点箍筋间距及绑扎牢固,若采用原位绑扎钢筋(即先安装梁底模,再直接在梁底模上绑扎梁筋、安装侧模板),其缺陷是:(1)只安装梁底模,不安装侧模板,板的模板无法安装,造成整个模板支撑系统不稳定,易发生模板倒塌事故;(2)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所有的钢筋均须在施工楼层堆放和二次运输,在这种开放的模板体系上推放和搬运钢筋极其不安全;(3)支模和绑钢筋多次交叉作业,不利于施工组织管理,窝工现象较严重,工效较低。
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
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出 现 施 工 冷 缝 , 议 施 工 时 节 点 区混 凝 土 采 用 塔 吊 提 升 , 建 用
把箍筋 打得变 形 , 而且也 不能使 得箍筋 到位 。这 样做 的结果
是 箍 筋 没 有 得 到 封 闭 绑 扎 且 杂 乱 变 形 , 间 距 更 不 会 满 足 规
漏 斗浇 筑 ; 是粱 板混凝 土 应采 用泵 送 , 得节 点 区与梁板 三 使
梁 板 分 隔 困 难 的 问 题 , 同 柱 一 起 浇 筑 , 因 节 点 区 混 凝 土 若 会 施 工 缝 留 置 出 现 违 背 规 范 规 定 的 问 题 ,如 与 梁 板 同 时 浇 筑
在 实 际施 工 中 , 柱节 点’ 筋 密 集 , 造 复 杂 , 别 梁 区钢 构 特 是 处 于 结构 中间部 位 的柱 子 , 柱 钢 筋 纵 横 交 错 , 的 纵 梁 梁 向受 力 钢筋 要 放 在柱 纵 向 钢筋 内部 , “ ” 形 交 叉 , 呈 井 字 这
点 区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与 柱 相 同 。 特 别 强 调 节 点 核 心 区 的 混
凝 土强 度等 级要 与柱 相 同 ,不 能 与梁 板混 凝土 强度等 级相
由于意识 到这个问题对 工程 质量 的影 响 , 有些 施工单 位
同; 而文 献规定 , 当柱 混凝 土设 计 强度 等级 高 于梁板 的设计 强 度时 ,应 该对 梁柱 节 点核 心 区混凝 土强 度等 级采 取有效 措施, 保证 节点混凝 土 的强度 。两 个规 范都在保 证强节点 的
区 轴 压 比增 大 , 性 减 小 。 延 三 、 凝 土 保 护 层 厚 度 问 题 混
保 护层 厚 度 的规 定 是 为 满 足 结 构 构 件 的耐 久 性 要求 和 对受 力钢 筋 有效 锚 固的要 求 。保 护层 厚 度大 小 , 无法 满 足 上述 要求 , 大则 构 件表 面 易 开裂 。因此 , 混凝 土结构 太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常见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常见问题摘要:在多个项目的钢筋工程检查验收过程中,几乎每次检查验收都会发现一些常见的且反复出现的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对我们的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这些质量问题我们要深刻总结并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下面对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质量;问题为满足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的设计要求,采用框架、框剪结构(以下简称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多。
框架结构之所以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寿命,主要是依靠现浇混凝土梁、板、柱、墙的整体性和钢筋骨架的抗变形能力,加上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墙和填充砌体之间的拉结钢筋有效地拉结锚固,使各层的填充砌体都受到纵向和横向的制约,从而提高了砌体的抗剪强度和抵抗水平推动的能力,提高了砌体的塑性变形能力。
一旦有地震发生,由于框架结构内的钢筋骨架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同时砌体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因此能裂而不倒,从而较大程度地减轻地震造成的损害。
同时,框架结构也会加强建筑物的防侵蚀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但从目前的施工情况看,一些建筑施工单位对框架结构建筑施工质量不够重视,施工质量低劣,给建筑结构留下了一些不应有的质量隐患,导致一些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不但达不到预设的抗震性能目标,而且影响了结构的安全性及其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质量监督部门应高度重视这类问题的严重性,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积极的措施,改进施工工艺,认真治理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努力提高框架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施工情况,总结和分析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和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1梁柱节点处柱子加密箍筋施工问题在梁柱节点处柱子加密箍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梁柱节点处少放甚至不放柱箍筋。
相关规范对梁柱节点处柱子加密箍筋的闭合、末端弯钩长度和角度等构造施工有具体要求,以保证箍筋对梁柱节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有效约束作用。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建筑领域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在建筑物的承重、抗震、防火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混凝土裂缝、钢筋错位、模板变形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本文将从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两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混凝土裂缝问题及处理方法1.问题描述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小的裂缝,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整个结构的破坏。
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包括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荷载变形、施工不当等。
2.处理方法(1)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保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性能;(2)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充分的模板支撑,避免混凝土在浇筑时出现挤压变形;(3)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出现收缩变形;(4)在混凝土浇筑时使用防裂剂,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5)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
三、钢筋错位问题及处理方法1.问题描述钢筋错位是指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钢筋的位置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下降,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钢筋错位的主要原因包括钢筋安装不当、模板移位、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等。
2.处理方法(1)在钢筋安装前进行充分的检查,确保钢筋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2)在模板安装后进行充分的支撑,避免模板移位导致钢筋错位;(3)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充分的振捣,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检查和调整钢筋的位置,避免钢筋错位。
四、模板变形问题及处理方法1.问题描述模板变形是指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模板因为受力或者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形,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不规则的形状或者尺寸偏差。
模板变形的主要原因包括模板质量不好、支撑不稳固、模板安装不当等。
2.处理方法(1)选择质量好的模板材料,确保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2)在模板安装前进行充分的检查,确保模板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3)在模板安装后进行充分的支撑,避免模板发生变形;(4)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充分的振捣,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检查和调整模板的位置和支撑,避免模板变形。
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Caeeoinr. 嵋 Ⅱ —■翻 h h晤—dII 篮 硼■■ iN T ngZ 一t n w c lsUo Z o PU 瞄囵团圜涩阉 eI ̄s a u U d■ — c
浅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 题及预防 措, 南 昆 明 6 0 5 ) 云 云 5 0 1
摘
要 : 于建筑钢 筋 混凝 土框 架结 构 的施 工 , 关规 范虽 已有详 细规 定 , 仍 有 若干 问题没 有 明 确具 体作 法 , 如 : 向框 架梁钢 对 有 但 例 双
筋同 时穿过 梁柱节点或 高度 相 同的 井字 梁交叉 点如 何保 证 其保 护层 以及 由此 产 生的对 结构 设计 的 影响 问题 梁柱 节点 不 同混 凝土 强 度 等级 的施工措 施及其 对设 计 的影响 问题 ; 点加 密箍 筋施 工及 其 间距保 证 问题 ; 面梁柱 节 处框 架 梁 面筋伸入 框 架柱 的锚 固长度 节 屋 与 传统施 工缝 留设位相 矛盾 的 问题 等 。 述 问题在 规 范条 文 中没 有具体 规定 , 上 也往 往 易被 忽视 , 工程 质量 留下隐 患。 给 笔者针 对钢 筋 混 凝土 建筑结 构设计应 注 意的 问题 进行 了分析 。 关 键词 : 筋混凝 土 ; 构设计 ; 钢 结 问题
1结构体系的选择 基岩埋深也普遍较浅 , 且建筑多采用桩 基础 , 或 4 . 2对跨度较大的次梁支承于主粱 E , 时 次 至 层的地下室 , 持力层座落在 中 , 微风 梁 的支 承端会对主梁产生较 大的扭距 ,这时可 钢筋混凝土结 构建筑大量 兴建始于 2 世 者有 1 2 O 纪 7 年代 , 的结构体 系依各地不 同情况而 化岩层或者 中硬场地 土层 , 0 采用 地基 的特征周期值 在 电算程 序中指定该次梁 的端支座为绞接。这 各不 相同。随着经济的发和对各 种结 构体系的 较小。 所以在此 条件下 , 建筑的抗侧高度 一般可 种方法对解决 梁在受剪扭情况下的超筋超限是 实践总结 , 9 年代起基 本都采用开 间现浇钢 以设计 的柔些 , 从 O 以结构 的极 限变形 能力r 可按照 非常有效 的。 筋混凝 土剪力墙 结构。这是 因为大开 问剪力 墙 规程的弹性层 间位移角 限值 ,剪力墙结构 为 1 / 4 有时虽然做了以上调整 , 3 但梁的抗 扭纵 构体 系 , 可以做 到房 间不露梁柱 , 有效使用空 间 1 o 为 o  ̄ 控制 在满足变形的限值的 o 值。 前提下, 筋面积仍然较 大。此时应将抗扭纵筋面积分摊 大、 隔音好 , 用钢制模板 时 , 和楼板 表 结构 刚度可尽可能设计的小些 ,这样既降低 了 当采 墙面 部分到梁的四根角筋, 其余部分面积按梁侧 面 平整不需要湿作业抹灰 。而且该结构体 系不 地震作 用 , 使场地与建筑物发生共振的可能 腰筋设置 , 也 梁腰筋直径仍以 @1- 6 2@1 为宜。 - 但用 钢量少 、 工周 期短 、 施 造价 低 , 还具 有整体 性减小 , 而且也达到了经济 目的。 大多数工程实 5钢筋混凝 土结构 的裂缝 控制及施工后浇 性强 、 向刚度大等优点 , 侧 有利于抗风抗 震为 了 践证 明建在 较硬场 地上 的建 筑可 以按 变形 控 带钢筋混凝土结构 的裂 缝产生的直接原 因是 由 进一 步降低建筑造价 , 近些年部分地 区( 为 制 , 大多 以柔克刚 , 既安全 又经济 。 于混凝土 的收缩及水 化热增加、 护方法不 当、 养 抗震设防烈度 7 区) 度 越来越多地采用短肢剪力 3地基与基础 没计 结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 外加剂的负效应等 。 对 墙 惴 肢截面高度厚度之比为 58 ~ 的剪力墙) 与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 工程师比较重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 制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合 简体或一般剪力墙组成结构体系 。该结构体系 视的方面 ,不仅仅 由于该 阶段没计过程 的好 与 理选 择结构形式 , 降低结构 约束程度 , 对于水平 其实也属于剪力墙结构的—种 ,同一剪力墙结 坏直接影响 后设计 工作 的进 行 , 同时 , 因为 构 件梁 、 、 等采 用 中低强度 级混凝土 。 强 也是 板 墙 加 构相 比这种结构的建筑平面布置更具灵活性 同 地基基础也是整个工 程造价 的决 定性因素。因 构造配筋 。 时又节省 了钢筋和混凝土用量 ,减轻了建筑总 此 , 在这一阶段 , 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 所 对于 高层 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的连接部分 重量 , 从而低地基基础造 价。 但该结构的抗震性 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 的损失 。 或超长结 构可采取后浇带方法施工 。施工后浇 能无疑 比一般剪力墙构要 差 , , 因此 在结构设 计 在建筑的基础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建筑场 带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 中要 注意以下 问题 : 地的地质状况及水位、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 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 1 . 1短肢剪力墙较多时, 应布置简体或一般 能、 施工条件以及相邻建筑的相互影响, 以保证 目的。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 剪力墙 , 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简体或一般剪力墙 建 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 ,并能满足正 的部位 , 一般在梁、 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 此 共 同抵 抗水 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而且短肢 剪力 常使用要 求。还应注意了解相邻地下构筑物及 位置 弯矩不大 , 剪力也 不大 ; 也可选 在梁 、 板的 墙的厚度不应小于 20 m, 0m 其最大适用高度也 各 类地 下实施的位置和标高 ,以保证基础的安 中部, 弯矩虽大, 但剪力很小。 在施工后浇带处。 应比一般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 全和确 保施工中不发生问题 。在地基基础设计 混凝土虽为后浇 , 钢筋不能断 。 但 后浇带的宽度 1 2抗震设计时, 简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 中要注 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 。由于我 国 般以 70 10 m 0-O 0 m为宜。施 工后浇带的断面 第—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 幅员辽 阔 , 质条 件相当复杂 , 为国家标 准仅 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 土后 连接 牢固 , 地 作 一般宜避 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 0 同时, 短肢剪力墙的抗 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 久 留直缝。对于板 , 震等级还应比一般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 因此 , 作为 可 留斜缝 ; 对于梁 及基础 , 留企 口缝 , 口 可 而企 提高—级。 建立在 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 准。 地方性的- 地 缝 又有多种形式 , 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 可根 1 3短肢剪力墙宜设置翼缘 。 一字形短肢剪 基基础设计规 范”能够将各地方的地基基 础类 6混凝 土施 工方面 出现的问题 力墙 平面外不宜 布置与之单侧相 交的楼 面梁 ; 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 的经验 描述 和规 为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 , 节约工程造价, 通 若设置 , 只能按简支虑。 梁端 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 以, 所 在进行地基基础设 常在 结构 设计 中对上 、下柱或柱与梁扳的混凝 以上是对 目 前我 国建筑常用结构体系的一 计时 , 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人地学 习, 以避 土选择不同强度等级,然而未对结构的点区域 些看法 , 但究竟采用何 种结构体 系应因地制宜 , 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 的 的混凝 土强度作 出明确说 明。通常柱的混凝土 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而确定 出安 影响。 从 施工在梁 f标高 以下 2 3m 蔑 - 0 O m处 留设施 工缝 , 全、 合理 、 经济的结构体系 。 4梁侧纵 向钢筋的配置梁侧纵 向钢筋包括 与梁板 同时施工 ,而施工人员往往贪图方便而 2结构 刚度 梁侧纵 向构造钢筋和梁侧抗扭纵筋 。新混凝土 使用同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降低节点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现行 的规 范是建 筑混 设 计规范 规定梁腹 板高度 h >40 m梁侧应 强度 , w ̄ 5 m 节点受力 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 , 节点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简称规程)建筑层数多高 沿高度配纵向构造钢筋, 。 且间距不大于 20 m 区域 的剪力 内混凝土及箍筋共同承担 ,因此应 0r 。 a 度大 , 为保证建筑结构具有必要 的刚度 , 应对其 梁 侧纵 向构造 钢筋对防止梁侧面的开裂具有非 该保证节点 区域 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 。按 层间位移加以控制。这个控制实际上是对构件 常重要的作用。 梁侧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太大 , 施工规范要求 ,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 截面大小、 刚度大小的—个相对指标。 建筑的抗 般 以 @1. 1 为宜 。在实际设计 中, 2 6 -  ̄ 常常见 时 , 节点处应按强柱 弱梁的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对策摘要: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但仍有若干问题没有明确具体作法,给工程施工质量留下了隐患,本文针对粱柱节点箍筋施工,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等方面出现的常见问题,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强度;对策近些年民用建筑房屋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多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数量猛增。
但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梁柱钢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实践与规范谈以下几点:一、柱钢筋存在的问题分析l、柱主筋位移在具体施工中柱钢筋混凝土接搓部位经常出现明显的柱主筋位移现象。
而根据规范要求不论圆柱,方柱或异形柱,依据设计配筋数量,施工时都应保证柱主筋配置的均匀性。
解决此类问题,可采用箍筋和钢筋模具同时定位的方法,在混凝土接搓面上约50-100MM范围内,绑扎一道箍筋,以保证柱主筋达到保护层的位置,再用模具固定每根柱主筋的位置,保证其均匀性,这样,在浇筑混凝土时,柱主筋就不会因振捣混凝土而出现位移现象。
2、梁柱节点处,柱内箍筋数量不足在梁柱节点处,钢筋数量多,施工难度大,常出现柱箍筋数量不足现象,严重影响了柱的受力,违背了梁柱“强节点”的规范要求。
根据国内外震害资料,梁柱节点区的破坏,大多是由于节点区无箍筋或少配箍筋,在剪压作用下混凝土出现斜裂缝甚至挤压破碎,造成纵向钢筋压屈成灯笼状。
因此,绑扎节点核心区内的箍筋数量必须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不许漏绑或少绑。
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1)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生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2)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质量控制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广泛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其结构优点突出、施工比较简便,适用于各类公用建筑及民用住宅。
但施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并对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探讨了质量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目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已经普遍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它的优点比较突出,例如结构上传力明确、整体性好、抗震能力较强、工程造价合理等,而且因不设承重墙,平面布置较为灵活,开间大小容易调整,因而适用于各类公用建筑及民用住宅。
框架结构分为装配式、装配整体式及全现浇式三种[1],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现浇框架结构。
虽然现浇结构施工比较简便,但由于施工中一些细节处理不当,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质量隐患,例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准确、柱筋的搭接不合规范等[2]。
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1 模板安装问题在框架结构中,模板的安装质量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一些常见问题[1,3]如下:⑴施工方案编制不完善,例如忽视了泵管的水平推力,无法保证模板的侧向稳定性,在混凝土浇筑时导致竖向偏位,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楼面坍塌事故;又如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回填土下沉,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变位甚至垮塌。
⑵对施工方案执行不力,如模板安装前没有技术交底,不按既定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模板安装质量无法保证。
⑶安装人员技术素质不够,质量控制环节把关又不严,导致构件截面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和规范的规定,存在模板拼接不严密、漏浆等问题。
1.2 钢筋连接问题由于钢筋的安装受到比较高的关注,相对质量控制严格一些,但是钢筋安装有一些技术上的难点,常因处理不够恰当,造成质量隐患,主要问题[1-2,4]如下:⑴钢筋保护层厚度设置不当。
一是理解错误,一些施工人员误以为钢筋保护层厚度是箍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或者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二是一些区域钢筋分布密集,如高层建筑柱箍筋间距较密、直径较大,模板较难安装,一些施工单位为方便安装模板有意将箍筋做小一些,结果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厚度偏大;三是楼面一些节点区域,为保证楼面标高一致,双向框架梁穿越柱节点或井字架梁节点区域,一侧框架梁难免保护层厚度偏大。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施工问题及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施工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此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已经非常普及,由于这种结构的材料用量、模板支设量及混凝土浇筑量非常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应因地制宜,结合施工工艺特点,加以科学管理,灵活运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问题分析前言: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多层、高层建筑不断的在城市中拔地而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良好的抗震性能、较高的强度及合理的经济性得到了建筑业的普遍认可。
但在我国的施工技术人员当中,还有部分人员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施工中的一些具体规范没有深刻的理解,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达到相关的标准,为工程埋下了质量隐患。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流程1.1柱模加固。
为防止胀模、错位、结构断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等质量缺陷,模板的支撑及加固体系应符合模板专项方案要求,梁柱节点位置模板支设及加固情况应认真检查。
1.2柱脚处理。
为防止柱脚漏浆,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一定要派专人对所有柱脚进行收平,在框架柱脚模外侧钉条形层板也是防止柱脚因缝隙太大而漏浆的一个很好的措施。
1.3上下层柱接头处理。
在已浇筑完混凝土的柱子上口外侧贴一道宽为3cm 的泡沫双面胶,上层柱外侧柱模与下层柱混凝土搭接长度为150~200mm。
经过这样处理后,既能有效防止柱脚漏浆,还能确保上下层柱接头不错茬。
1.4安装钢丝网隔断的时间点。
安装钢丝网隔断的时间是在梁筋骨架绑扎好还未放入梁模前,一旦梁骨架落入梁内就给钢丝网安装带来很大难度,而且难以保证安装质量和效果。
所以在此过程需要格外的注意。
二、钢筋混凝框架结构质量问题分析2.1柱子位移和错台及相应预防控制措施在多层、高层建筑采取现浇法进行柱子施工过程中,上下柱部分的楼板处极易发生位移、错台。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①施工过程中的放线准确度不高,使轴线或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②下层柱模板支立不垂直,支撑不牢固和模板受到侧向撞动( 施工器械中的料斗、模板等设备) 可能造成柱体的位移。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问题梳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常见问题梳理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形式,但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混凝土质量问题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比如出现气孔、裂缝等。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施工人员操作不当,或者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配方要求执行。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配方比例稳定搅拌混凝土,并注意混凝土的浇筑时机和浇筑速度,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二、钢筋连接问题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钢筋连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不合格的钢筋连接会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出现问题。
常见的问题有连接不紧密、连接点未打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应该清理连接部位的锈蚀物并用适当的工具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三、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均匀混凝土浇筑厚度的不均匀会导致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常见的问题有局部厚度过大或过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应该在浇筑前仔细检查模板的高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均匀。
四、缺乏有效的支撑措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缺乏有效的支撑措施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
例如,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及时进行支撑,或者临时支撑材料质量不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应该提前规划好支撑方案,并使用符合规定的支撑材料,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五、墙体施工不规范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墙体施工对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问题有墙体厚度不均匀、墙体砂浆层厚度过薄或过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墙体施工,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钢筋排布问题钢筋的排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合理的钢筋排布会导致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受到影响。
常见的问题有钢筋排布不密集、钢筋间距不均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施工人员应该仔细阅读施工图纸,按照要求进行钢筋的正确排布。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问题与施工技术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问题与施工技术分析现如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十分广泛,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注意各种常见问题、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能够有效保证框架工程的施工质量。
基于工作实践,本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问题与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标签: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问题;施工技术引言:随着建筑施工不断开展,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长期实践中,框架结构应用日益广泛,其施工技术也不断完善,受到广泛认可。
框架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高层建筑也常用这一技术,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所以要重视各类常见问题,加强技术研究。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问题1.1钢筋结构问题因为梁柱节点具有节点结构复杂、需在钢筋分布密集的高空施工等特点,所以成为钢筋结构施工的主要问题。
尤其是中间柱子的钢筋绑扎,因为钢筋错综交杂严重和距离造成的漏绑等原因,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难中之难和影响整体质量的重大隐患。
还有一些施工人员视规范、规定于不顾,为便于操作,采用开口箍筋拼合代替整体横向绑扎的方式,严重违反钢筋绑扎的规范和要求。
其主要缺点表现在以下几点:(1)不稳定:模板的安装必须在侧模板安装之后进行,否则极易造成模板支撑系统的不稳定。
(2)不安全:对于高层建筑框架结构来说,钢筋交错复杂,在施工进行到一定高度时,钢筋在高空的运输和搬运过程都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性。
(3)交叉性:在施工过程中,多个工序交叉施工十分常见。
比如模板的支立和钢筋的绑扎交叉等。
交叉施工,组织配合复杂,现场管理难度加大,极易造成施工延迟而影响整体工期。
1.2混凝土问题混凝土结构在我国高层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为主要材料的框架用混凝土强度设计高于梁板,而且两者之间的设计强度差会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增加而加大。
现浇混凝土框架可能出现烂根、混凝土漏筋和孔洞等问题,通常是由于楼板未进行找平或浇注高出标隹框。
如果采用在顶部直接浇注的方式,当高于5m的层段浇筑时落差大于3米时,由于网内钢筋会对混凝土内的较大颗粒如石子等造成一定阻拦作用,从而使细料下沉,粗料在上,造成粗细料分离问题,影响质量。
谈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几个问题

谈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常见的几个问题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环保砖砌成而的住宅。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针对此类常见问题,结合茂名市金碧花园C栋住宅建筑,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使施工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1 梁、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问题钢筋保护层厚度通常是指主筋的保护层厚度,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即箍筋外侧),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一是确保混凝土握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二是考虑耐久性即钢筋的保护,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
但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则降低上述两个作用。
但考虑到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也各式各样,以下将分别探讨。
1.1 当建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较高时,可根据防火规范的要求适当增大钢筋保护层厚度,但应与设计方共同协商,确定是减小有效截面值,还是保持该两值不变而增大构件截面尺寸。
1.2 对一类环境的C25混凝土梁,其主筋保护层厚度为25mm,箍筋均应包含在其内,实际箍筋外侧保护层厚度为17mm。
1.3 当构件截面尺寸较大时,如结构转换层梁、梁式筏形基础、条形基础、箱形基础的梁、板等,可通过减小的方法来增大保护层厚度,因此时该两值的缩减量的比例较小,对构件截面尺寸及承载力影响很小。
施工人员可在保证安全或设计认可的原则下根据具体工程、构件及部位灵活运用。
1.4 当箍筋在Φ10以上或有其外拉筋时,主筋保护层取25mm就未免偏小,此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将原构件增大10—20mm,同时增大保护层厚度,使有效截面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常见的几个问题
发表时间:2009-10-16T14:17:12.090Z 来源:《赤子》第16期供稿作者:张智君
[导读]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
(茂名市建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茂名 525000)
摘要: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有关规范虽已有详细规定,但仍有若干问题没有明确具体作法,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针对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等方面的常见问题,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强度;保护层
1 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就采取用两个开口箍筋对向拼合的方法,然而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规范规定的。
根据规范的规定,为保证箍筋对混凝土核心区起到约束作用,箍筋要封闭、末端要有弯钩。
还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绑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与柱纵筋摩擦且下落不平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现施工人员强力往下打的现象,不但把箍筋打得变形,而且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
这样做的结果是箍筋没有得到封闭绑扎且杂乱变形,间距更不会满足规范要求。
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节点核心区箍筋施工的问题。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第二,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根据设计原则,为保证“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要求,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会比梁板高,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会更大。
然而这样的话,就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麻烦。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柱和梁板混凝土分两批集中浇筑,即节点区采取和梁板结构混凝土相同强度等级浇筑。
如果单独浇筑节点区,会存在因供应量少和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若同柱一起浇筑,会因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出现违背规范规定的问题,如与梁板同时浇筑存在节点“夹层”,存在质量隐患。
根据文献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
特别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而文献规定,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的设计强度时,应该对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节点混凝土的强度。
两个规范都在保证强节点的设计原则。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网,可避免在板内设置交界面,使施工难度降低;但为防止交界面出现施工冷缝,建议施工时节点区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浇筑,梁板混凝土则采用泵送,同时浇筑。
要保证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具体做法是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设置型钢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补强。
这种方法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易被施工单位接受,但节点区轴压比增大,延性减小。
3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保护层厚度大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
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1992)第3.5.8条、《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BJ301-1988)第5.1.10条、《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04-2002)第5.5.2条均规定: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允许偏差为5mm。
施工时须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但实际施工时很难做到。
高层建筑中。
由于柱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密,肢数较多,加工难度较大。
安装时内外箍筋很难做到完全重叠,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内凹,外突箍筋使模板无法安装,为此施工单位总是有意识地将箍筋做小一点以便安装模板。
但会造成柱纵筋保护层偏大,解决该问题有赖于提高现场加工精度。
在框架结构施工中,由于楼面标高是一致的。
双向框架梁同时穿越柱节点时,必然造成一侧框架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偏大(往往会超过40mm)。
井宇架梁节点也有同样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避免。
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问题.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从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过。
若该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无法直接绑扎到箍筋上,对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时高度可减小2~3cm(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时以哪一向为主,保护层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变小,正截面受弯承能力减小(约5%),设计时是否考虑这种影响,另一方面构件表面容易开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9.2.4条规定: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对此须在设计时就明确以哪一向为大,并对保护层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铺一层钢丝网以防表面开裂。
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冬期施工的问题
冬期施工首先要编制冬期施工技术措施与方案。
编制冬施技术措施与方案一定要结合实际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具体、适用,确保冬施质量。
做好室外气温与周围环境温度测量,以便及时掌握冬施的开始时间。
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测温点,定时定点每昼夜测温不少于4次,求出平均温度并做好统计与记录。
量混凝土出罐、入模温度。
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混凝土养护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在易于散热的部位设置测温孔(孔深宜为
10cm~15cm,也可为墙厚的1/2或板厚的1/2),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测温孔布置图;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温度计应采取措施与外界气温隔离,温度计留置在测温孔内的时间不应少于3min,在达到临界强度以前每2h测量一次,以后每6h测量一次,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从施工实践来看,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一般宜优先选用综合蓄热法,其施工简单,经济合理且易于保证质量。
综合蓄热法即根据室外及周围环境温度掺加早强防冻剂,同时对混凝土及时进行保温覆盖,充分利用预加热量和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放出的水化热,防止热量过快损失,减缓混凝土的冷却速度,使混凝土在正常温度条件下达到预定的设计强度。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03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