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负摩阻单桩承载力(中性点法)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上、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上、液化丄层进入相对较硬上层时;2、桩周存在软弱上层,临近桩侧地而经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而大而积堆载(包括填土)时;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紧缩沉降时。
4、桩周上沉降可能引发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形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 R a(7-9-1)②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知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发基桩的下拉荷载,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Q^<R a(7-9-2)③当上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发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木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份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 计算方式桩侧负摩阻力及苴引发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i层上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必喇6 (7-9-3)当填上、自重湿陷性黄上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cr; = a r ri本地而散布大面积荷载时:6 =(7-9-4)其中,兀=S + 如X ( 7-9-5)m=\ /(7-9-3)〜(7-9-5)式中:必一一第i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比一由上自重引发的桩周第i层上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而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a;―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别离为第HI•算土层和苴上第加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Az^Az,,, ------ 第f层土、第用层土的厚度:p ——地面均布荷载:乩——桩周第i 层丄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7・9"取值:②填上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上的较大值:2、 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r=lI 為4丿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I.中性点以上第i 土层的厚度;——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处,Sv ——別离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q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中性点以上桩周上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桩侧负摩阻力的分析与计算
表 2 值 选取表
d依据 实测结果 ,根据工程桩 的工作性状 、类别分别估 .
者 没 有相对 位移 和摩 擦 力的作 用 ,同时该 点 也是轴 力最 大
点。
算 。对不同的桩型和桩端持力层按 以下 要求确定 : ① 磨擦桩 :‘ 07—08‘ (‘——入 土深度 ) : . .0 o :
比、饱和度增 大而 降低 。综合有关文献的建议值和 各类土中
的 测 试 结 果 给 出值 见 下 表 :
土类 饱和软土 黏性土 、粉土
砂 土
‘ n 0 1 ~0 2 . 5 .5 0 2 ~0 4 .5 . 0
0 3 ~0 5 .5 . 0
自 湿 陷 性 黄 土 重
0 2 ~0 3 .0 . 5
地下 水位 降低 的范 围与深度 、 桩项荷载 施加的时间顺序 与负 摩阻 力的发生之间 关系、桩基 的类型及成桩工 艺等。所 以在 负摩 阻力计 算 中考虑各种 因素是有困难 的。目前 ,国内外学
4小螬 . 桩 侧 负摩 阻 力的作 用 ,可 导致 基础 与结构 的沉 降和破 . 坏 ,桩基 的损坏 等工程事故 ,甚至无法使用而被 迫拆除 ,或
围 内 )‘ O8 一 = .5~O9 ‘ .5 0;
由于竖 向有效应 力随上覆土层 自重增 大而增加 , 当超 过
土 的极 限侧阻力时 ,负摩 阻力不再 增大。故 当计算负摩 阻力
超 过极 限 侧 摩 阻 力 时 ,取 极 限 侧 摩 阻 力值 。 土 力 学 参 数 确 定 法 :按 照 室 内 土 工 试 验 或 原 位 测 试 成
.
f自重湿陷性黄 土场 地中性点 的确 定 比较复杂 。在 自重 . 湿 陷性黄土场地 , 产生桩周 负摩 阻力 的实际下限深度 ( 即中 性点 ) ,可能很 浅 ,也可 能很 深 ,取决 于产生 自重 湿陷 的深
四、关于桩的负摩阻
在绘制的位移时间曲线图上 ,将各级荷载反复作用的位 移值连起来。这就是该级荷 载下的包络线(图3-48所示)
静载试验法
② 采用逐级连续加载法
分析荷载位移曲线,把相 应于曲线上明显下弯转折 点的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求得容许承载力:
[ P]
极限荷载
k
(k 2)
另外:
静载试验法
通过以上按强度条件确定的极限荷载的位移往 往已超过建筑物的容许水平位移,因而还应该按 变形条件确定极限荷载,即以单桩的水平位移达 到容许值时,所承受的荷载作为桩的容许承载力。
四、桩的负摩阻力
1. 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
– 概念: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速率
大于桩的下沉时,则桩侧土就相对于桩作向下位移,
而使土对桩产生向下作用的摩阻力,即称为负摩阻力。 – 危害:桩的负摩阻力的发生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传 递给桩,因此,负摩阻力不但不能成为桩承载力的一
部分,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荷载,桩基沉降加大。
荷载的确定
静载试验法
(b) 测试方法的具体步骤
①循环加载法
在某级荷载下持荷10min, 读数,记录水平位移,然后 卸荷至0
10min后,读回弹位移,然后 再加上原数荷载,即为一个 循环。
每级荷载按上述步骤循环5~ 6次,然后加下一级荷载,然 后再循环。直到桩达极限荷载 为止。
绘制位移时间曲线。(U-t)
–2.螺旋式或焊接环式间接钢筋
且间接钢筋的换算截面面积Aso不小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
积的25%;间距不大于80mm或dcor/5,构件长细比lo/i≤48时,
其正截面抗压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0 N d 0.9( f cd Acor f A kf sd Aso )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 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 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 填土)时;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4、 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 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 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乞 R a( 7-9-1)② 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并 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Q g <Ra( 7-9-2)③ 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 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 计算方法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 i 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 ?i = ni ;「i( 7-9-3)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i 71ri -mm i 厶i m =2(7-9-3 )〜(7-9-5)式中:q ?i ――第i 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ri ――由土自重引起的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面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二p • c ri(7-9-4) 其中, (7-9-5)Ci ■――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i, m――分别为第i计算土层和其上第 m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Zi ---- 第 i 层土、第 m层土的厚度;p――地面均布荷载;桩周第i层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 7-9-1取值;表7-9-1 负摩阻力系数匕土类5土类5饱和软土0.15 〜0.25 砂土0.35 〜0.50粘性土、粉土0.25 〜0.40 自重湿陷性黄土0.20 〜0.35②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2、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nQ f 二n 八側(7-9-6)(7-9-7)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l i――中性点以上第i土层的厚度;n ――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S ax, S ay ――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q S?――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m――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及中性点位置的选择
图3 桩 身轴力计算值与 实测结果比较
四川建 筑
第3 3卷 4期
2 0 1 3 . 0 8
7 9
由图 2可以看出 , 实测与计算 的土体沉 降量基本 吻合 。 但 由图 3的曲线我们得知 , 理论 计算 的轴 力 比实 际计 算 的轴力普遍都大。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理 论计算 时 , 负摩 阻 力的作用考虑 的相对较大 , 偏 于保守 , 而在 实际 的工 程 中, 负 摩阻力并没有象理 论 中那样 充分发 挥。在 图 3中实际计算
[ 作者 简介 ] 顾云佳 , 男, 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钢 筋混凝土 结构设计 与抗震性 能研 究。
( 1 ) 桩基 的承载能力 由侧摩 阻力 和桩端 承载力 组成 , 而 负摩阻力 的产生 不但无 法成为桩基承载力 的一部分 , 反而会
78
四川建筑
第3 3卷 4期
2 0 1 3 . 0 8
阻 力 的 反 演 分 析 法 将 逐 步 走 向成 熟 并 被 加 以 应 用 。 而 在 大
的中性点位置应该是在 1 6 m 附近 , 根据 荷载 传递 法计算 得
出的中性点位置大概 是在 1 4—1 5 m之 间 , 略 高于 实际 的 中
,
性点 。而用 的估 算法 , 我们得 出 中性点 位置 大概 是在 1 9
摩 阻力计算模型 来模拟 桩土界 面 的滑 移对 负摩阻 力的影 响并 进行分析 。这方法 的好 处是 能 同时考 虑桩 基负 摩阻 力 的各 种因素 , 得 出的结论较 为精确 。不过 因为条件 限制等原
淤 泥 夹 砂
淤 泥 中砂
8 _ 9 5~1 1 . 4 5
关于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的描述
关于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的描述对于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目前已有两种公认的描述方法。
一是把柱体斜切为圆锥形,用外表面作中性点。
另一种是从简单的“一面两销”定位方式出发,从桩身截面与水平线夹角处开始分层、分段截取柱体,沿圆周开挖成圆锥状柱体,再截取外部直径相等的圆环柱体,由此可知柱体的底部面积大,它的锥尖就是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
以上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要想比较完整地了解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只能结合实际情况来考虑。
当桩端不在土中时,若选取中性点按第一种方法计算,则计算值偏小,因为接近地面处的荷载作用明显大于地面以下的压力;若选取中性点按第二种方法计算,那么理论上该负摩阻力中性点应该向下深入到桩身之内,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其中性点所受的土压力越来越小,这会导致计算值偏大,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而从桩长和桩端阻力分布的角度来看,把中性点埋置在桩身最下面几十厘米,不但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还可使多节桩间的联系密切,减少倾斜度,并使复杂的桩基变得较为简单,这也是最常见的做法。
从生产实际来说,虽然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占据主导地位,但打入长桩的施工方法是非常普遍的,桩基础的设计基本上都是用长桩进行计算,在实际施工中,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顶标高一般要低于设计值,因此,实际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的位置可能更靠近设计值。
这里就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当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的位置过于靠近设计值,而设计值又远远超出了钻孔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设计值时,如何保证安全?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的位置划分为三类:当桩端深入土中、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距设计值太远,桩端不能起到良好的锚固作用时,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可深入土中,或距设计值很近,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可深入土中,或离设计值很近,但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当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距设计值太远,桩端不能起到良好的锚固作用时,可采用预应力钢筋将中性点锚固在桩身混凝土之中。
如果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距设计值太远,桩端不能起到良好的锚固作用时,可采用预应力钢筋将中性点锚固在桩身混凝土之中。
地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
0.002l0 0.007l0 0.005l0
府 溶 咋 托
根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 120
橡 蟹
弦
适
地
基
处
理
桩
基
4.4.1 单桩沉降的计算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由三部分组成: (1)桩身弹性压缩引起的桩顶沉降; (2)桩侧阻力引起的桩周土中的附加应力以压力
扩散角,致使桩端下土体压缩而产生的桩端沉降; (3)桩端荷载引起桩端下土体压缩所产生的桩端
N0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 P(Z)= kxxb0 =mzxb0。上式变为:
N0 H0
M0
x
承台底面
EId4x5zx0
z
dz4
其中: 5 mb1 为桩的水平变1形 /m ) 系。 数(
EI
下醚牙侨母付切各秧依秦蒸 克眷缨逸索抄捉瑞惮炼末坯 抗荧邦映临蹬蛛攀地基处理 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平 承载力地基处理桩基沉降、 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
③ “m”法:假定地基系数Kx随深度成正比例地增长.目前我国应用较多, Kx =mz。
H0
x
t
Kx=mz
(c)”m”法
突全两颧蚤括模团护镇买 盲间足紧稀糟辈畦辐艘名 肮翰郧顺薄因献襄今亭地 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 力、水平承载力地基处理 桩基沉降、负摩阻力、水 平承载力
④ “c值”法:假定地基系数Kh随着深度成抛物线规律增加,即Kh =cz1/2 ,c为常数,随土类不同而异。在 我国多用于公路交通部门。
赶绪咸橱称剂湘绷零扛叫璃台 咏鸥疆容杯丘凝枣晋沈之筏峰 脑倾辩搞齐款地基处理桩基沉 降、负摩阻力、水平承载力地 基处理桩基沉降、负摩阻力、 水平承载力
换 算 深 度 h 和 最 大 弯 矩 系 数 C M (3)桩身最大弯矩及位置
浅谈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计算方法
浅谈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计算方法
论文关键词]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计算方法
[论文摘要]负摩阻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
介绍和阐述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随着人文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建筑物已从多层不断的转向高层建筑,从而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
因此地基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因负摩阻力问题,造成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开裂),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变成一个热点问题。
下面对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负摩阻力的成因
桩周土的沉降大于桩体的沉降!桩土的相对位移(或者相对位移趋势)是形成摩擦力的原因,桩基础中,如果土给桩体提供向上的摩擦力就称。
单桩承载力验算(计负摩阻力)
单桩承载力验算一、土层分布情况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性点深度比l n /l 0=0.75,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 0=28.84m ,则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 n =21.63m 。
根据规范可知,该处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侧阻值及端阻值。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3976)6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9883894211=⨯== 三、单桩负摩阻力第一层路堤填土和杂填土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地下水以上部分:Pa k 93.6594.6192111=⨯⨯=σ; 地下水以下部分:Pa k 06.1396.1)1019(2194.61912=⨯-⨯+⨯=σ; 则kPa 20512111=+=σσσ;第二层淤泥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kPa 26.182)54.863.21()105.15(216.1)1019(94.6192=-⨯-⨯+⨯-+⨯=σ;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24245.612053.01111=>=⨯==σξ;,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121245.3626.1822.01222=>=⨯==σξ对于单桩基础,不考虑群桩效应则1n =η;基桩下拉荷载:kN l q u Q n i i n si n ng1137))54.863.21(1254.824(10.11=-⨯+⨯⨯⨯⨯==∑=πη 四、单桩分担面积上的荷载kN N 720)2520(44k =+⨯⨯=五、验算N R N Q N a n k 1988k 185********g k =<=+=+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按照摩擦性桩验算: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2752)3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3762752211=⨯== kN N 720)2520(44k =+⨯⨯=a R N <k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新
单桩承载力计算书一、设计资料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1.0(扩底1.2)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0.92*3.14*1.0*(8*18+160*1.5)+0.92*3.14*0.6*0.6*4600=5893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1*8=289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0.92*3.14*1*18*8=416kn特征值:5893/2-289-416/2≈24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1782.54kn检测标准值为(1783+289+416/2)*2≈4500KN单桩承载力计算书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2)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87*3.14*0.6*0.6*4600=5488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5488/2-231-362/2≈23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1916.57kn检测标准值为(1917+231+362/2)*2≈4600KN2..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4)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83*3.14*0.7*0.7*4600=6838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68388/2-231-362/2≈30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2530.9kn检测标准值为(2531+231+362/2)*2≈5800KN3..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扩底1.8)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0.76*3.14*0.9*0.9*4600=9856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9856/2-231-362/2≈450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4481.16kn检测标准值为(4482+231+362/2)*2≈9700KN1.单桩设计参数桩径0.8 选取1号点位,回填土土层厚度取9.7m 地面堆载为10kn/m2 桩型及成桩工艺:机械钻孔灌注桩中性点深度ln=9.7*0.9=8m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从桩顶起算Q uk = u ∑ψsi q sik l i + ψp q pk A p=3.14*0.8*(8*18+160*1.5)+3.14*0.4*0.4*4600=2733kN中性点以上负摩阻计算:i i i e e e i z z ∆+∆=∑-=γγσγ1121' =6.578184.0=⨯⨯kN q i ni si n 5.116.572.0'=⨯==σξ 中性点以上负摩阻标准值:11.5*3.14*0.8*8=231KN中性点以上填土的正摩阻:3.14*0.8*18*8=362kn特征值:2733/2-231-362/2≈950KN检测值:检测值采用桩反力反推, 即当桩基检测值为该值时能满足设计所需 模型中最大设计轴力833.74kn检测标准值为(883.74+231+362/2)*2≈2800KN桩身强度计算(800mm 直径桩)一、设计资料1.基本设计参数桩身受力形式:轴心受压桩稳定系数不折减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桩顶5D 范围内箍筋加密主筋:HRB400f'y = 360 N/mm2箍筋:HRB400桩身截面直径:D = 800.00 m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35.00 mm混凝土:C30fc = 14.3 N/mm2成桩工艺系数: = 0.702.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二、计算结果1.. 验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r =D/2=800/2=400mmAps = πr 2 = 3.14×400.002 =502400 mm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8.2-2)ps c c A f ψ= 0.70×14.3×502400 =5029024N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桩身强度计算(1000mm 直径桩)一、设计资料1.基本设计参数桩身受力形式:轴心受压桩稳定系数不折减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桩顶5D 范围内箍筋加密主筋:HRB400f'y = 360 N/mm2箍筋:HRB400桩身截面直径:D = 1200.00 mm纵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as = 35.00 mm 混凝土:C30fc = 14.3 N/mm2成桩工艺系数: = 0.702.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二、计算结果1.验算正截面受压承载力r =D/2=1000/2=500mmAps = πr 2 = 3.14×500.002 =785000 mm2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式(5.8.2-2)ps c c A f ψ = 0.70×14.3×785000=7857850N 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2. 计算0.8直径桩配筋配筋率0.45%A's = minAps = 0.45%×502400=2260mm2 实配主筋:12D16,A's =2412mm23 .计算1.0直径桩配筋配筋率0.35%A's = minAps = 0.35%×785000=2747mm2 实配主筋:14D16,A's =2814mm24.裂缝计算因为桩身受力形式为轴心受压桩,所以无需进行裂缝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相关问题答疑(值得学习)
进行基桩承载力验算时,将具有双重不利因素,采用的 Ra 比基桩实 际具有的承载力大的更多,更不安全.
2、对于端承型桩: (1)如果设计考虑了负摩阻力,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中的侧阻力只计入中性点以下部分桩侧正摩阻力,且按桩基规范 第 5.4.3 条式(5.4.3-2)进行基桩承载力验算,考虑中性点以上 部分的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 Qgn,但静载试验时未考虑中 性点以上部分的桩侧正摩阻力的影响(不利),即最大加载量为 2Ra,那么验算采用的 Ra 比基桩实际具有的承载力大,不安全; (2)如果设计没有考虑负摩阻力,即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中的侧阻力计入整个桩长的桩侧正摩阻力(不利),按桩基规 范第 5.4.3 条式(5.4.3-2)进行基桩承载力验算时,未考虑中性 点以上部分的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 Qgn(不利),静载试 验又未考虑中性点以上部分的桩侧正摩阻力的影响(不利),即 最大加载量为 2Ra,将具有三重不利因素,很不安全. 十、桩基规范第 5.4.3 条与第 5.2.1 条是什么关系? 答:1、规范规定:对于存在桩侧负摩阻力的基桩,桩基规范 第 5.2.1 条第 1 款中式(5.2.1-1)应采用第 5.4.3 条第 1 款 (摩擦型桩)的式(5.4.3-1)和第 2 款(端承型桩)的式 (5.4.3-2)进行替换.首先,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时,只 计入中性点以下部分桩侧正摩阻力和端阻力,不计入中性点以上 部分桩侧正摩阻力,然后按桩基规范第 5.4.3 条第 1 款(摩擦型 桩)的式(5.4.3-1)和第 2 款(端承型桩)的式(5.4.3-2)进 行基桩平均竖向力(标准值)Nk 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按照第
答:由于桩静载试验时间短,桩周软弱土层相对于桩的沉降 来不及完成,对桩不产生负摩阻力.不仅如此,由于桩静载试验时, 桩相对于周边土层有向下的沉降,土层对桩产生正摩阻力.因此, 在釆用桩基规范第 5.4.3 条验算基桩承载力时,公式中的 Ra 不能 直接采用静载试验得到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而应采用 Ra'扣除静载试验时中性点以上的桩侧正摩阻力特征值 Q 后的 Ra. 准确的 Q 是无法确定的,因为桩工作时实际中性点位置无从得知, 只能采用桩基规范第 5.4.4 条第 3 款计算的理论值,与桩工作时 实际中性点位置可能不一致.
单桩承载力验算(计负摩阻力)
单桩承载力验算一、土层分布情况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性点深度比l n /l 0=0.75,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 0=28.84m ,则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 n =21.63m 。
根据规范可知,该处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侧阻值及端阻值。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3976)6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9883894211=⨯== 三、单桩负摩阻力第一层路堤填土和杂填土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地下水以上部分:Pa k 93.6594.6192111=⨯⨯=σ; 地下水以下部分:Pa k 06.1396.1)1019(2194.61912=⨯-⨯+⨯=σ; 则kPa 20512111=+=σσσ;第二层淤泥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kPa 26.182)54.863.21()105.15(216.1)1019(94.6192=-⨯-⨯+⨯-+⨯=σ;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24245.612053.01111=>=⨯==σξ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121245.3626.1822.01222=>=⨯==σξ 对于单桩基础,不考虑群桩效应则1n =η;基桩下拉荷载:kN l q u Q n i i n si n ng1137))54.863.21(1254.824(10.11=-⨯+⨯⨯⨯⨯==∑=πη 四、单桩分担面积上的荷载kN N 720)2520(44k =+⨯⨯=五、验算N R N Q N a n k 1988k 185********g k =<=+=+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按照摩擦性桩验算: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2752)3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37********=⨯== kN N 720)2520(44k =+⨯⨯= a R N <k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四、关于桩的负摩阻
四、桩的负摩阻力
1. 负摩阻力产生的原因
– 概念:当桩周土体因某种原因发生下沉,其沉降速率
大于桩的下沉时,则桩侧土就相对于桩作向下位移,
(一)破坏机理
–第一种情况:桩的相对刚度较大
受横向力作用桩身挠曲变形不明
显,如同刚体一样围绕桩轴某一 点而转动,如果不断增大横向荷 载,则可能由于桩侧土强度不够 而失稳,使桩丧失承载力或破坏。
基桩的横向容许承载力可能由桩
侧土的强度决定。
–第二种情况:桩的相对刚度较小
由于桩侧土有足够大的抗力,桩身发生挠曲变形,其侧向位
42
44
38 153
46
40 160
48
41.5 167
50
43 174
34.5 36.5 139 146
0.52 0.48 0.44 0.40 0.36 0.32 0.29 0.26 0.23 0.21 0.19
l0为构件计算长度;b为矩形截面的短边尺寸;r为圆形截面的半径;i为 截面最小回转半径; 构件计算长度l0 ,当构件两端固定时取0.5l;当一端固定一端为不移动 的铰时取0.7l;当两端均为不移动的铰时取l;当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取 2l。l为构件支点间长度。
相对下沉的范围。
桩侧土压缩变形大,桩底土坚硬,中性点下 移;反之中性点上移。
中性点计算
• 按照右图计算土体 变形和桩身变形绘 图找出相对位移为 零的点
• 中性点深度按经验估算
hn=(0.7~1.0) h0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
浅谈桩基负摩阻力摘要:桩基工程中桩侧负摩阻力所产生的下拽力可能引起桩体破坏、桩基不均匀沉降等诸多工程灾害,严重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而桩的负摩阻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其准确数值很难计算。
本文简要介绍和阐述了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条件和机理,目前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中性点的确定,防治和减少桩侧负摩阻力的方法。
关键词:负摩阻力中性点成因影响因素防治措施引言:在地基处理工程中,因负摩阻力问题,造成工程事故屡有发生(建筑物出现沉降、倾斜、开裂),负摩阻力问题在我国工程实践中已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下面对负摩阻力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负摩阻力的成因桩基工程中, 当桩体与桩周土产生相对位移时,桩侧就会产生摩阻力。
当桩体的沉降量大于桩周土的沉降量时, 摩阻力为正;当桩周土的沉降量大于桩体的沉降量时,摩阻力为负。
单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如图1 所示[。
桩侧负摩阻力非但不能为承担上部荷载作出贡献, 反而要产生作用于桩侧的下拽力,称为分布于桩侧表面的荷载。
下拽力作用于桩体上, 可能会造成桩身破坏、桩端地基屈服或破坏, 以及上部结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图1单桩负摩阻力作用机理示意单桩负摩阻力一般可能由以下原因或组合造成:①未固结的新近回填土地基:桩基穿过欠固结土层后支撑在硬土层中,使得桩侧土因固结发生的沉降超过桩的沉降;②地面超载:桩侧地面受到较大的地面荷载产生的沉降超过桩的沉降;③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固结沉降:群桩施工中敏感度较高的黏土受扰动,超孔隙水压力使得土体上涌,重塑后因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而重新固结;④地下水位降低;桩侧土层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导致有效应力增加引起土层下沉;⑤湿陷性地基:桩基穿过湿陷性土,湿陷性土因浸水湿陷导致土层发生沉降;⑥地震液化:桩基穿过液化土层,地震液化引起桩侧土沉降;⑦以压桩法沉桩后,桩身上部压力消失后发生回弹,产生负摩阻力。
影响负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桩周土的特性、桩端土特性(因为其之间影响着中性点的位置问题)、桩体的形状、桩土模量比等。
单桩承载力详解
(三)桩底阻力的影响因素 及其深度效应
h与持力层的上覆荷载和持力层土的密度有关。 上部荷载越小、持力层土密度越大,则h越大。 当持力层下为软弱土层也存在一个临界厚度tc 当 桩底下卧软弱层顶面的距离t≤tc时,桩底阻力将随 着t的减小而下降,持力层土密度越高、桩径越大, 则tc越大。 由此可见,对于以夹于软层中的硬层作桩底持力 层时,要根据夹层厚度,综合考虑基桩进入持力层 的深度和桩底下硬层的厚度。必须指出,群桩的深 度效应概念与上述单桩不同。在均匀砂或有覆盖层 的砂层中,群桩的承载力始终随着桩进入持力层的 深度而增大,不存在临界深度,当有下卧软弱土层 时,软弱土对单桩的影响更大。 back
15
(四)单桩在轴向受压荷载 作用下的破坏模式
第三种情况: 当具有足够强度的桩入 土深度较大或桩周土层抗 剪强度较均匀时(如图c), 桩在轴向受压荷载作用下, 将会出现刺入式破坏。根 据荷载大小和土质不同,试验中得到的P-S曲线上可 能没有明显的转折点或有明显的转折点(表示破坏荷 载)。桩所受荷载由桩侧摩阻力和桩底反力共同支承 ,即一般所称摩擦桩或几乎全由桩侧摩阻力支承即 纯摩擦桩。 back
垂直静载试验法: 在桩顶逐级施加轴向荷载,直至桩达到破 坏状态为止,并在试验过程中测量每级荷载下 不同时间的桩顶沉降,根据沉降与荷载及时间 的关系,分析确定单桩轴向容许承载力。 试桩的要求: 可在已打好的工程桩,也可专门设臵与工 程桩相同的试验桩。考虑到试验场地的差异性 及试验的离散性,不少2%,不应少于2根,试 桩的施工方法以及试桩的材料和尺寸、入土深 度均应与设计桩相同。
8
(二)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因素及其分布
在砂性上中打桩时,桩侧摩阻力的变化与砂土 的初始密度有关,如密实砂性上有剪胀性会使 摩阻力出现峰值后有所下降。 桩侧摩阻力的大小及其分布决定着桩身轴 向力随深度的变化及数值,因此掌握、了解桩 侧摩阻力的分布规律,对研究和分析桩的工作 状态有重要作用。由于影响桩侧摩阻力的因素 即桩土间的相对位移、土中的侧向应力及上质 分布及性状均随深度变比,因此要精确地用物 理力学方程描述桩侧摩阻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 较复杂。
桩基负摩擦力的分析及相应处理措施
桩基负摩擦力的分析及相应处理措施摘要:桩基负摩擦力的发生将使桩侧土的部分重力传递给桩,因此,负摩擦力不但不能成为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荷载。
容许承载力和设计桩基础时应该重视桩的负摩擦力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桩基负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其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给出典型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负摩擦力中性点有效应力法1 引言在正常情况下,桩穿过软弱土层支撑在坚硬土层上的桩,一般说来桩受荷载作用后,地基土对桩的侧阻力是向上作用的。
但当软弱土层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地面沉降时,桩周土体对桩身产生相对的向下位移,这就使桩身承受向下作用的摩擦力,软弱土层通过作用在桩上的向下作用的摩擦力而悬挂在桩身上。
这部分摩擦力不但不是桩承载力的一部分,反而变成施加在桩上的外加荷载。
这种由于地面沉降引起的在桩上向下的摩擦力,称为负表面摩擦力。
在桩的下沉比地基下沉量大的部分(桩的下部),桩身上仍为向上作用的正摩擦力,正、负摩擦力变换处的位置,称为中性点。
桩的负摩擦力问题,近年来在国内外普遍受到重视。
由于未注意到负摩擦力问题,也造成过一些工程事故。
因此在实际的工程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桩的负摩擦力的影响。
本文对桩的负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计算方法做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防范措施。
2 负摩擦力的产生(a)(b)(c)(d)图1 单桩产生负摩擦力时的荷载传递(a)单桩;(b)位移曲线;1-土层竖向位移曲线;2-桩的截面位移曲线;(c)桩侧摩擦力分布曲线;(d)桩身轴力分布曲线桩侧负摩擦力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桩土之间相对位移的方向,在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产生于桩侧的向下的摩擦力。
产生负摩擦力的情况有多种情况:(1)在未固结的软土或新填土上,由于土层的自重固结而产生。
(2)由于大面积地面荷载所造成。
(3)场地地下水大量抽降,造成上部软弱土层下沉。
(4)湿陷性黄土及其他湿陷性土层湿陷引起。
桩的负摩擦力问题,实际上和正摩擦力一样,如果得知土与桩之间的相对位移以及负摩擦力与相对位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解桩侧负摩擦力的分布和桩身轴力和位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ψ s6 = 0.928
1 3
ψ s7 = 0.928
1 3
ψ s8 = 0.928
1 3
桩端尺寸效应系数
0.8 ⎞ ψ p := ⎛ ⎜ ⎟ ⎝ d ⎠
ψ p = 0.928
由于广东省《地基规范》无尺寸效应系数,因此将各层土的大直径尺寸效应系数置"1"
ψ s6 := 1 ψ s7 := 1 ψ s8 := 1 ψ p :=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书(ZK93)
======================================================== 一、项目名称 二、设计依据 XX工程D2区——裙房 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广东省珠海工程勘察院于2017年11月提供的《横琴口岸及综合交 通枢纽开发工程C、D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补充勘察阶段)》 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400m 桩顶面设计标高-16m。相当于绝对标高-10.600m 钻孔灌注桩 桩长 桩顶绝对标高 桩底绝对标高 外径 桩非嵌岩段截面周长 u := d ⋅ π 桩嵌岩段截面周长
kN/m3 kN/m3 kN/m3
γ 3⋅ l3 + γ 4⋅ l4 + γ 5⋅ l5
l3 + l4 + l5
各土层计算竖向有效应力的深度
1 z3 := ⋅ l3 2 1 z4 := l3 + ⋅ l4 2 1 z5 := l3 + l4 + ⋅ l5 2
各土层的竖向有效应力
σ v3' := p + γ 3' ⋅ z3 − u3 σ v4' := p + γ 4' ⋅ z4 − u4 σ v5' := p + γ 5' ⋅ z5 − u5
d ⋅π Ap := 4
2
三、工程概况 四、桩型
L := 70 ZT := −10.6 ZB := ZT − L ZB = −80.6 d := 1.0 u = 3.142 up = 3.142 Ap = 0.785
m m m m m m m2
up := d ⋅ π
三、土层参数 (标高为绝对标高) 土层名称 第1-1层 素填土 第1-2层 冲填土 第2层 淤泥 土层底绝对标高 土层浮重度
ξ n2 := 0.35 ξ n3 := 0.20 ξ n4 := 0.25 ξ n5 := 0.25
第3-2层 淤泥质土 b4 := −23.18 第3-1层 粉质黏土 b5 := −40.08 第3-3层 砾砂 第4-1层 全风化 第4-2层 强风化 第4-3层 中风化
b6 := −72.18 b7 := −72.18 b8 := −76.18 b9 := −81 78
(
) ( )
Qgn2 = 2.5 × 10 Qgn = 2.5 × 10
3
3
设计取用的下拉荷载
Qgn := max Qgn1 , Qgn2
六、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考虑负摩阻力)
1
桩侧尺寸效应系数
0.8 ⎞ ψ s6 := ⎛ ⎜ ⎟ ⎝ d ⎠ 0.8 ⎞ ψ s7 := ⎛ ⎜ ⎟ ⎝ d ⎠ 0.8 ⎞ ψ s8 := ⎛ ⎜ ⎟ ⎝ d ⎠
−3 ψ c⋅ fc⋅ Aps + 0.9⋅ fy' ⋅ As' ) ⋅ 10 ( := −Q
1.35
kN
八、设计取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Ra := min Ra1 , Ra2
(
)
P := 2⋅ Ra fc := 29.6 fy' := 360
Ra = 6.182 × 10
3
kN
九、试桩的混凝土强度和配筋计算 试桩的最小压桩力 试桩砼等级C45(水下C55) 钢筋牌号HRB400 纵向钢筋配筋率 纵向钢筋配筋面积 桩身净截面面积 不考虑负摩阻的桩身强度
1.35
kNΒιβλιοθήκη 1 ⎞ qsn3 := ξ n3⋅ ⎛ ⎜ ⋅ γ 3⋅ l3⎟ ⎝2 ⎠ 1 ⎞ qsn4 := ξ n4⋅ ⎛ ⎜ γ 3⋅ l3 + ⋅ γ 4⋅ l4⎟ 2 ⎝ ⎠ 1 ⎞ qsn5 := ξ n5⋅ ⎛ ⎜ γ 3⋅ l3 + γ 4⋅ l4 + ⋅ γ 5⋅ l5⎟ 2 ⎝ ⎠ qsn3 = 5.072 qsn4 = 16.584 qsn5 = 38.445
b1 := 2.12 m b2 := −1.38 b3 := −18.78
侧(端)阻力特征值 土层厚度
负摩阻力系数
γ 1 := 7.4 kN/m3 qs1 := 8 kPa l1 := 5.4 − b1 l1 = 3.28 m ξ n1 := 0.35 γ 2 := 8.2 γ 3 := 6.2 γ 4 := 7.1 γ 5 := 8.5
Rsa = 3.806 × 10
3
桩侧土总摩阻力特征值
Rsa := u⋅ ⎛ ψ s6⋅ qs6⋅ l6 + ψ s7⋅ qs7⋅ l7 ... ⎞ ⎜+ ψ ⋅ q ⋅ l ⎟ s8 s8 8
kN
⎝
⎠
系数(根据广东省《地基规范》表10.2.4) C1 := 0.4 C2 := 0.04 桩侧岩总摩阻力特征值 持力岩层总端阻力特征值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计入负摩阻) 七、桩身强度 成桩工艺系数 混凝土等级C40(水下C50) 钢筋牌号HRB400 纵向钢筋配筋率
P = 1.236 × 10
4
kN
N/mm2
ρ := 1.0%
As' := Ap⋅ 10 ⋅ ρ Aps := Ap⋅ 10 − As' Ra2
6 6
As' = 7.854 × 10
3 5
mm2 mm2
Ra2 = 1.382 × 10
4
Aps = 7.775 × 10
−3 ψ c⋅ fc⋅ Aps + 0.9⋅ fy' ⋅ As' ) ⋅ 10 ( :=
五、基桩下拉荷载Qgn (1)按国标计算
(1)按国标计算 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
Qgn1 := η n⋅ u⋅ qsn3⋅ l3 + qsn4⋅ l4 + qsn5⋅ l5
(
η n := 1
)
Qgn1 = 2.401 × 10
3
kN kN kN
(2)按广东省《地基规范》计算
Qgn2 := u⋅ qsn3' ⋅ l3 + qsn4' ⋅ l4 + qsn5' ⋅ l5
ψ c := 0.7
fc := 19.1 fy' := 360 Rra := up⋅ C2⋅ frs⋅ 10 ⋅ hr Rpa := C1⋅ frp⋅ 10 ⋅ Ap Ra1 := Rsa + Rra + Rpa − Qgn
3 3
Rra = 1.244 × 10
4 3 4
kN kN kN
Rpa = 7.037 × 10 Ra1 = 2.078 × 10
kPa
(2)按广东省《地基规范》计算 地面堆载 各土层的超孔隙水压力 各层土底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
p := 0 u3 := 0 u4 := 0 u5 := 0
γ 3' := γ 3 γ 4' := γ 5' := γ 3⋅ l3 + γ 4⋅ l4
l3 + l4
γ 3' = 6.2 γ 4' = 6.515 γ 5' = 7.653
qs2 := 8 qs3 := 4 qs4 := 8 qs5 := 28 qs6 := 35 qs7 := 22 qs8 := 22 l2 := b1 − b2 l3 := ZT − b3 l4 := b3 − b4 l5 := b4 − b5 l6 := b5 − b6 l7 := b6 − b7 l8 := b7 − b8 h := b8 − ZB l2 = 3.5 l3 = 8.18 l4 = 4.4 l5 = 16.9 l6 = 32.1 l7 = 0 l8 = 4 h = 4 42
σ v3' = 25.358 σ v4' = 67.623 σ v5' = 160.939
qsn3' = 5.072 qsn4' = 16.906 qsn5' = 40.235
各土层的负摩阻力
qsn3' := ξ n3⋅ σ v3' qsn4' := ξ n4⋅ σ v4' qsn5' := ξ n5⋅ σ v5'
嵌岩深度
第4 3层 中风化
b9 :
81.78
嵌岩深度
hr : b8
ZB
hr
4.42
桩侧岩层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 frs := 22.4 桩端岩层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 frp := 22.4 四、中性点以上各土层的负摩阻力标准值qsn
MPa MPa
偏安全取中性点位于全部欠固结土层底,即第3-1层(粉质黏土)底 (1)按国标计算
N/mm2
纵向钢筋配筋率 纵向钢筋配筋面积 桩身净截面面积 考虑负摩阻的桩身强度
ρ := 0.5%
As' := Ap⋅ 10 ⋅ ρ Aps := Ap⋅ 10 − As' Ra2
6 6
As' = 3.927 × 10
3 5
mm2 mm2
gn Ra2 = 6.182 × 10
3
Aps = 7.815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