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脂质代谢

合集下载

脂类的代谢

脂类的代谢

获能效率 = 30.514 ×106 ÷9790 = 33%
计算:乙酸、丁酸、己酸· · · · · · 硬脂酸彻底氧化,
产生ATP?
软脂酸的三脂酰甘油彻底氧化,产生ATP?
⑸、脂肪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①、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R C
4 5 4
R C
烯脂酰CoA异构酶
5
C C C C O
顺式
2
C C
3
⑵、酮体的利用
利用部位:肝外组织(肝脏无转硫酶或硫激酶)
O CH 3C O CH 2C OH
琥珀酰CoA 琥珀酰CoA转硫酶 琥珀酸
O CH 3C
O CH 2C SCoA
HSCoA
硫脂解酶
脑、心肌、肾、肾上腺、骨骼肌
2CH 3
O C SCoA
TCAC
或:
O O CH3C CH 2C OH + CoASH + ATP O O SCoA + AMP +PPi HSCoA
肉碱-脂酰移位酶Ⅰ存在于外膜上 肉碱-脂酰移位酶Ⅱ存在于内膜上
⑷、脂肪酸β-氧化中ATP的生成
脂肪酸在进行 β- 氧化前,仅需活化一次;
除活化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外,其余均在线粒体 中进行; β- 氧化作用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 及硫脂解等重复步骤。
软脂酸:CH3(CH2)14COOH
活化:ATP → AMP + PPi
CH2O C
CH2O C
水解脂肪的酶: 消化道中有胰脂肪酶等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是脂蛋白脂肪酶
脂库中有三(二、一)酯酰脂肪酶(三酯酰
脂肪酶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三、三酯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氧化之前,必须先活化 ——甘油-3-磷酸(甘油-α-磷酸)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

血循环
淋巴管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目录
甘 油 三 酯 的 消 化 与 吸 收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
Metabolism of Triglyceride
目录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甘油进入糖代谢
脂酸的β氧化
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第七章
脂质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目录
第一节
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
The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analysis of lipids
目录
一、脂质
定义: 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质 lipids ,
分类:
脂肪 fat
三脂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 TAG ,也 称为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 TG
三个结构域:
•底物进入缩合单位 •还原单位 •软脂酰释放单位
目录
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
CH3COSCoA
+
7 HOOCH2COSCoA
+
14NADPH+H+
CH3 CH2 14COOH +
7 CO2 +
6H2O +
8HSCoA
+ 14NADP+
目录
二 软脂酸延长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进行
1. 脂肪酸碳链在内质网中的延长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 + FFA
目录
➢ 消化的产物

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

脱腺苷钴胺素(a)和甲基丙二单酰CoA变位酶作用机制(b)
肉 碱 转 运 载 体
脂酰CoA 脱氢酶
FAD FADH2
2ATP
呼吸链
H 2O
O RCH=CHC~SCoA
β α
=
⊿--烯酰CoA 水化酶 β α L(+)-β羟脂酰 CoA脱氢酶
2
H2O
O RCHOHCH2C~SCoA
=
线 粒 体 膜
β α O RCOCH2C~SCoA
=
NAD+
3ATP
呼吸链
NADH+H+
2) 加水:
Δ2 -反-烯脂酰-SCoA在其水合酶作用下生成β羟脂酰-SCoA
3) 再脱氢: β-羟脂酰-SCoA脱氢酶催化生成β-酮脂酰SCoA,辅酶为NAD+。
4)硫解:
在硫解酶作用下, 形成乙酰-SCoA和 比原脂酰-SCoA少2个C的脂酰-SCoA
脱氢 水化 再脱氢 硫解
重复
差向异构酶
脂肪酸β-氧化的定义:激活的脂肪酸运进线粒体后在酶
的作用下,在β位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四步
反应生成一个乙酰CoA和少两个碳的脂酰CoA,如此不 断循环,直至将长链脂肪酸都分解为乙酰CoA(丙酰CoA) 的过程,称为~. β-氧化的生理意义:是脂肪酸分解供能的主要形式,可
产生大量ATP,提供空腹时机体所需总能量的50%。
HSLb(有活性)
甘油一酯
甘油二酯脂肪酶 FFA
甘油二酯 (DG)
FFA
甘油三酯 (TG)
甘油一酯脂肪酶 FFA
甘油
HSL-----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二、甘油的分解
在脂肪细胞中,没有甘油激酶,无法利用脂解产生的甘油。 甘油进入血液,转运至肝脏后才能被甘油激酶磷酸化为3-磷

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 脂肪酸与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基础第06章 脂肪酸与脂类代谢
子宫PGF2α能使黄体溶解,加快子宫收缩,促 进分娩。
(二)血栓噁烷 (TX)
TXA2
TX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被含氧噁烷
取代。
血 小 板 含 有 TXA2 合 成 酶 , 催 化 PGH2 合 成 TXA2。血小板合成的TXA2与PGE2促进血小 板聚集,血管收缩,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PGI2与TXA2拮抗。若血 管 内 皮 细 胞 损 伤 , PGI2 合 成 与 分 泌 减 少 , PGA2相对过多可能与冠心病血栓形成有关。
VLDL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VLDL在血浆中的半衰
期为6~12 h。
(五)血浆脂蛋白 LDL 代谢
LDL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富含胆固醇,且2/3 的胆固醇属酯型。
人体组织细胞表面含LDL受体,能识别LDL并与之结 合,经过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溶酶体酶作用下分 解,胆固醇供细胞利用。
11 12 14 15 17 19
花生四烯酸 (20:4 Δ5,8,11,14)
9 7 5 3 1 COOH R1
10
20 CH3
R2
11 13 15 17 19
前列腺酸
(一)前列腺素(PG)
❖ PG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含五碳环和两条 侧链R1、R2 。
❖ 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团及双键位置,PG分为 9类。按英文字母顺序表示:PGA、B、C、 D、E、F、G、H、I。
《生物化学基础》
电子课件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系 湖北省黄 冈 卫 生学校
周剑涛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质代谢
第六章 脂肪酸与脂质代谢
▪ 第一节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重要衍生物 ▪ 第二节 脂质的消化吸收 ▪ 第三节 血浆脂蛋白 ▪ 第四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 第五节 磷脂的代谢 ▪ 第六节 胆固醇的代谢 ▪ 第七节 脂质与生物膜

生物化学试题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试题  脂类代谢

第六章脂类代谢.1.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存在于细胞的(1995年生化试题)A.胞液B. 微粒体C. 粒体基质D. 线粒体内膜E. 溶酶体答案 A2。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1996年生化试题)A.HMG-CoA还原酶 B.HMG-CoA合成酶C. 鲨烯环化酶 D.p酮硫解酶E.HMG-CoA裂解酶(答案) A3.在线粒体中,脂肪酸碳链延长是以什么为原料的? ·A.丙二酰 B.乙酰CoAC.既用乙酰OA,也用丙二酰CoAD。

一碳单位 E.甘油(答案) B4.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CoA主要转变为(2001年A.葡萄糖 B.胆固醇 C.脂肪酸·D.酮体 E.丙二酰CoA(答案) D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不需要下列哪种化合物参与?A.肉碱 B。

NAD+ C.NADP+ D.FAD E. CoASH(答案) C6. 脂肪酸在肝脏进行p氧化不生成下列哪一种化合物(1997年研究生考题)A. H2O B.乙酰CoA C. 脂酰CoA D. NADH+H+ E.FADH2答案 A7.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1998年研究生考题)A. 催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B. 催化脂酰CoA延长两个碳原子;C. 含一个酰基载体蛋白和七种酶活性D. 催化乙酰CoA生成丙二酰CoA的反应E. 催化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的反应答案 C8. 脂肪酸生物合成(2001年研究生考题)A. 不需要乙酰CoA B.中间产物为丙二酰CoAC. 在线粒体内进行 D.以NADH为还原剂 *E. 最终产物为10碳以下脂肪酸答案 B9. 下列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肝脏可以生成酮体,但不能氧化酮体B.酮体是脂肪酸部分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C. 合成酮体的起始物质是乙酰CoAD.酮体不包括p-羟丁酸E,机体仅在病理情况下才产生酮体(答案) E10.内源性甘油三酯主要由下列哪一种血浆脂蛋白运输?A.CM B.LDL C.VLDL D. HDL E.IDL(答案) C(二)X型题1.人体必需脂肪酸包括(1995年生化试题)A.软脂酸 B.花生四烯酸 C. 油酸 D. 亚麻酸(答案) B D2.关于酮体的正确说法是(1996年生化试题)A.酮体包括乙酰乙酸、p-羟丁酸和丙酮B.酮体过多可从尿中排出,称酮尿C.饥饿时体内酮体可以增高O.与糖尿病患者的多尿有密切关系(答案) A\B\C3. 胞浆脂肪酸生成具有以下特点A. 需酰基载体蛋白(ACP)运载脂酰链B. 利用NAD+—NADH+H+C. 利用NADPH+H+—NADP+D. 能由柠檬酸促进答案 A C D4. 由乙酰CoA可合成(1997年生化试题)A. 胆固醇 B.酮体 C. 脂肪酸D.甘油答案 A B C5. 通过高脂蛋白血症中,下列哪种脂蛋白可能增高(2000年研究生考题)A. 乳糜微粒B.极低密度脂蛋白C. 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答案 A B D四测试题(一)A型题1.催化体内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是A.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B. 脂蛋白脂肪酶C. 肝脂酶 D.胰脂酶; E. 组织脂肪酶2.下列关于脂蛋白脂肪酶(LPL)的叙述错误的是:A.LPL是一种细胞外酶,主要存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B,它催化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C. 脂肪组织、心肌,脾及乳腺等组织中该酶活性较高 -D.apoCⅢ可抑制LPL E.aPOAI能激活LPL3.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有A.肾上腺素 B.胰高直糖素 C. 促甲状腺素D.ACTH E.以上都是4.下列激素具有抗脂解作用的是A.肾上腺素 B.胰高血糖素 C. ACTHD.前列腺素E2 E.促甲状腺素5.下列关于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催化贮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B.胰高血糖素可促使其磷酸化而激活C. 胰岛素则使其去磷酸化而失活D.其所催化的反应是甘油三酯水解的限速步骤E.此酶属于脂蛋白脂肪酶类6.蛋白脂肪酶(LPL)催化A.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 B. 肝细胞中甘油三酯水解C. CM和VLDL中甘油三酯水解 D。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六章脂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六章脂代谢紊乱

第六章脂代谢紊乱一、选择题【A型题】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A. LDL受体B. 脂蛋白脂酶C. 载脂蛋白B100D. 载脂蛋白CⅡE. 载脂蛋白E[答案] A2.高脂蛋白血症Ⅱa患者血中:A.CM增高B. 甘油三酯增高C. VLDL和胆固醇增高D.LDL和胆固醇增高E. VLDL和甘油三酯增高[答案] D3.查患者VLDL增高,甘油三酯明显增高,应考虑属下列哪种疾病? A.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B.高脂蛋白血症Rb型C.糖尿病D.肾病E. 高脂蛋白血症Ⅳ型[答案] E4.肝病患者,血浆胆固醇酯水平降低的原因是:A.LDL活性增加B. 胆固醇合成减少C.LCAT合成减少D.胆固醇酯酶活性降低E.胆固醇酯分解增加[答案] C5. 参与胆固醇逆转运的主要脂蛋白是A. CMB. VLDLC. LDLD. IDLE. HDL[答案] E6. 下列不属于动脉粥样硬化可控危险因素的是A. 吸烟B. 糖尿病C. 年龄D. 高脂饮食E. 酗酒[答案] C7. 下列不属于易损伤斑块特点的是A. 纤维帽薄且不均匀B. 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 斑块内脂质核体积小D. 斑块内有大量新生血管E. 纤维帽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答案] C8. 下列不属于稳定斑块特点的是A. 斑块内脂质核体积小B. 纤维帽厚而均匀C. 浸润的炎症细胞少D. 斑块内有大量新生血管E. 纤维帽平滑肌细胞数量多[答案] D9. 与AS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血清脂蛋白指标是A. 高密度脂蛋白B. 低密度脂蛋白C. 极低密度脂蛋白D. 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E.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答案] E10. AS的病变主要位于动脉壁的A. 外膜B. 肌层C. 内膜D. 全层E. 中膜[答案] C11. 下列因素中与AS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高胆固醇血症B. 高血压C. 吸烟D. 病毒感染E. 遗传因素[答案] A12. 导致AS形成的血脂指标变化是A. 高密度脂蛋白增多B.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减少C. 脂蛋白(a)减少D. 高密度脂蛋白减少E. 极低密度脂蛋白内三酰甘油减少[答案] D13. 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机制为A.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合成和释放增多B. 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上调C. 生成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D. 生成纤溶酶原抑制物减少E. 释放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减少[答案] B14.AS病变中的脂质主要为A. 胆固醇和胆固醇酯B. 甘油三酯C. 磷脂D. 游离脂肪酸E. 脂蛋白[答案] A15.与AS关系最密切的血清胆固醇是A. HDL-胆固醇B. 脂蛋白(a)-胆固醇C. LDL-胆固醇D. 血清总胆固醇E. VLDL-胆固醇[答案] C16. 下列哪种载脂蛋白能激活LPL?A. apo AB. apo BC. apo CⅡD. apo DE. apo E[答案] C17. 下列哪种载脂蛋白能激活LCAT?A. apo AⅠB. apo AⅡC. apo AⅢD. apo AⅣE. apo CⅡ[答案] A18. 下列哪种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A. LDLB. HDLC. CMD. VLDLE. FFA[答案] B19. 脂蛋白结构中,蛋白质/脂类比值最高的是:A. CMB. VLDLC. HDLD. LDLE. 载脂蛋白[答案] C20. LCAT的功能是:A. 促进血浆脂蛋白中胆固醇的酯化B. 水解胆固醇酯C. 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D. 促进卵磷脂转变为胆固醇E. 抑制胆固醇合成[答案] A21. 血浆中脂质的运输是与下列哪种物质结合?A. 脂蛋白B. 载脂蛋白C. 球蛋白D. 清蛋白E. 糖蛋白[答案] B22. 血浆脂蛋白不含下列哪种物质?A. 载脂蛋白B. 磷脂C. 胆固醇D. 酮体E. 甘油三酯[答案] D【B型题】A.乳糜微粒(CM)B.VLDLC.IDLD.LDLE.HDL1.密度最低的脂蛋白是2.参与胆固醇逆转运的是3.肝脏合成的是4.ApoB主要运载的是A.胆固醇B.磷脂C.甘油三酯D.鞘氨醇E.甘油5.CM中含量最高的是6.VLDL中含量最高的是A.高脂蛋白血症ⅠB.高脂蛋白血症ⅡaC.高脂蛋白血症ⅡbD.高脂蛋白血症ⅣE.高脂蛋白血症Ⅴ7.CM增高8.LDL及VLDL同时增高9.TC及LDL同时升高10.TG及VLDL同时升高11.CM及VLDL同时升高A.高脂蛋白血症B.低脂蛋白血症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2.丹吉尔病13.严重的肝脏疾病14.肾病综合征15.胰岛素抵抗【B参考答案】1.A 2.E 3.B 4.D 5.C 6.C 7.A 8.C 9.B 10.D 11E 12.B 13.B 14.A 15.A【X型题】1.高脂蛋白血症的患者通常会有哪些脂蛋白含量升高A. CMB. VLDLC. LDLD. IDLE. HDL[答案]ABCD2.可引起血脂代谢紊乱的有A. 脂质来源增加B. 脂蛋白合成障碍C. 脂质转运障碍D. 脂质分解过度E. 脂质利用增加[答案]ABCDE3.低脂蛋白血症主要发生机制有A. 脂质摄入不足B. 脂质利用增加C. 脂质分解增强D. 脂质合成减少E. 脂蛋白相关基因缺陷[答案]ABCDE4.下列属于AS可控危险因素的是A. 糖尿病B. 高脂饮食C. 心理应激D. 家族史E. 性别[答案]ABC5.下列属于AS不可控危险因素的是A. 年龄B. 性别C. 种族D. 遗传E. 高脂血症[答案]ABCD6.长期高脂饮食可以从哪些方面导致血脂升高A. 促进肝脏胆固醇含量增加B. 小肠经外源性途径合成CM增加C. 肝脏合成HDL增加D. 促进肝脏经内源性途径合成VLDL增加E. 肝脏LDL受体合成减少,脂质代谢减少[答案]ABDE7.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导致胆固醇升高的机制主要是A. 降低细胞表面LDLR的活性B. 增加含apoB脂蛋白的产生C. LDL与LDLR结合增加D. 增加LDLR的数量E. LDL产生减少[答案]AB8.高脂血症可造成A. 动脉粥样硬化B.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C. 肥胖D. 阿尔茨海默病E. 黄色瘤[答案]ABCDE9.CM和VLDL转运与分解代谢异常的机制包括A. LDL受体基因突变B. LPL表达和活性异常C. apoCⅡ表达与活性异常D.apoE基因多态性E.apoB基因突变[答案]BCD10.LDL转运和分解代谢异常的机制有A. LDL受体基因突变B.apoB 基因突变C.LDL受体表达减少或活性降低D.VLDL向LDL转化增加E.VLDL经LDL受体途径分解减少[答案]ABCDE11.LDL受体基因突变可导致A. 细胞膜上LDLR减少或缺失B.LDLR不能与LDL结合C.LDLR于LDL结合后不能内移D.LDLR不能与LDL分离而循环使用E.LDL代谢障碍[答案]ABCDE12.参与胆固醇逆转运的蛋白有A.ABCA1B.LCATC.CETPD.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E.LPL[答案]ABCD13.高脂蛋白血症的主要发生机制是A. 外源性脂质或其它相关物质摄取增加B.内源性脂质合成增加C.脂质转运或分解代谢异常D.生成纤溶酶原抑制物减少E.生成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答案]ABC二、名词解释1. 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均升高。

生物化学习题脂类代谢部分

生物化学习题脂类代谢部分

第六章脂类代谢脂类化学部分一、概念:1、必需脂肪酸:人体和哺乳动物不能够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脂肪酸对人体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必须有膳食提供,因此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2、简单脂质:脂肪酸与甘油或高级一元醇结合形成的酯。

3、复合脂质: 分子中除含有脂肪酸和醇组成的酯外,还含有其他非脂成分的脂质。

二、填空题:1、生物膜所含的脂类包括()、()、()。

(磷脂、糖脂、胆固醇)2、脂类化合物具有的共同特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2、固醇类化合物的核心结构是()。

(环戊烷多氢菲)3、按化学组成,脂质大体分为( )、( )、( )三大类。

(单纯脂、复合脂、衍生脂)4、必需脂肪酸包括( )、( )。

(亚油酸、亚麻酸)三、选择题:1、下列有关甘油三酯的叙述,哪一个不正确?( B )A.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所组成的酯B.任何一个甘油三酯分子总是包含三个相同的脂酰基C.在室温下,甘油三酯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D.甘油三酯可以制造肥皂2、脂肪的碱水解称为( C )A.酯化 `B.还原C.皂化D.氧化3、下列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 C )A.所有的磷脂分子中都含有甘油基B.脂肪和胆固醇分子中都含有脂酰基C.中性脂肪水解后变成脂酸和甘油D.碳链越长,脂酸越易溶解于水4、卵磷脂含有的成分为( B )A.脂酸,甘油,磷酸,乙醇胺B.脂酸,磷酸,胆碱,甘油C.磷酸,脂酸,丝氨酸,甘油D.脂酸,磷酸,胆碱E.脂酸,磷酸,甘油6、亚油酸是( A )。

A.十八碳二烯酸B. 十八三烯酸C. 十六碳一烯酸C. 十八碳一烯酸7、下列关于脂类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 B )A. 它们仅仅由C、H和O三种元素组成B. 它们可以作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C. 它们都能够被皂化,生成盐D.它们在常温下既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固态8、下列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是( A )A、油酸B、软脂酸 C. 硬脂酸 D. 月桂酸9、下列关于类固醇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 B、大多数具有生物活性a)它们不能被皂化 D. 它们能被皂化10、不属于必需脂肪酸的是( B )A、亚油酸B、油酸C、亚麻酸 D.花生四烯酸四、判断题:1、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反式结构。

脂肪代谢

脂肪代谢
二信使的作用
必需脂肪酸
由于动物机体缺乏脱饱和酶,不能合成对其 生理活动十分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必 须从食物中获得(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合成), 这类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essential fatty acid)。

必需脂肪酸主要有 亚油酸(18:2,△9,12) 亚麻油酸(18:3,△9,12,15) 花生四烯酸(20:4,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TCA
ATP
β-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
例:软脂酸 CH3(CH2)14COOH
7次β-氧化
10 ATP 8 乙酰CoA
80 ATP
2.5 ATP 7 NADH 1.5 ATP 7 FADH2
17.5 ATLeabharlann 10.5 ATP(2) 糖脂和硫脂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肌醇 磷脂酰甘油
几种糖脂和硫酯
2,3-双酰基-1--D-吡 6-亚硫酸-6-脱氧--葡萄
喃-D-甘油
糖甘油二酯(硫酯)
2,3-双酰基-1-(D-半乳糖基-1,6-D-半乳糖基)-D甘油
非皂化脂类
1. 概念 2. 种类
试验证据
1904年F.Knoop根据用苯环标记脂肪酸饲喂 狗的实验结果,推导出了β-氧化学说。
奇数碳原子: -CH2-(CH2)2n+1-COOH
-COOH(苯甲酸)
偶数碳原子: -CH2-(CH2)2n-COOH
-CH2COOH(苯乙酸)
Knoop的重要发现
1904年,Franz Knoop将末端碳连有苯基的一些奇 数碳和偶数碳脂肪酸衍生物喂狗,然后分离狗尿中的 苯化合物。Knoop发现,当奇数碳脂肪酸衍生物被降解 时,尿中检测出的是马尿酸(苯甲酸和甘氨酸的结合 物);如果是偶数碳,则尿中排出的是苯乙尿酸(苯 乙酸和甘氨酸的结合物)。因此Knoop认为,脂肪酸的 氧化发生在β-碳原子上,即每次从脂肪酸链上降解下 来的是2碳单位,也就是后来所谓的脂肪酸β-氧化。 脂肪酸β-氧化发生在线粒体中。

生物化学习题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脂类代谢第六章脂质代谢一、填空题1.大部分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在____中进行。

2.自然界中绝大多数脂肪酸含____数碳原子。

3.脂肪酸氧化反应的限速酶是____,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____ 。

4.每一分子脂肪酸被活化为脂酰CoA需消耗____个高能磷酸键。

5.脂肪酸β-氧化是在____中进行的,氧化时第一次脱氢的受氢体是____,第二次脱氢的受氢体是____。

β-氧化的终产物是____。

6.真核生物中,1 mol甘油彻底氧化成____mol CO2和____mol H2O,生成____mol ATP。

7.脂肪酸β-氧化的受氢体为____,脂肪酸合成中的供氢体是____。

8.参加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的两个酶系统是____和____。

9.在所有真核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是通过____途径脱饱和的,催化反应的酶叫____。

10.α-磷酸甘油的来源有____和____。

11.高等动、植物中,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原料是____和____,它们在用于合成前需分别转变为____和____。

12.乙醛酸循环中两个关键酶是____和____。

13.油料种子萌发时,由脂肪酸分解生成的____通过____生成琥珀酸,再进一步生成____后通过____途径合成葡萄糖,供幼苗生长之用。

14.脂肪酸活化后需经____转运才能由胞液进入线粒体内氧化;线粒体内的乙酰CoA需经____才能将其带入胞液参与脂肪酸合成。

15.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的还原力是____,它是由____代谢途径和____转运过程所提供。

16.形成丙二酸单酰CoA需要____酶系催化,它包含有三种成份____、____和____。

17.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原料是____,其二碳供体的活化形式是____。

18.硬脂酸(18∶0)经β-氧化分解,循环____次,生成____分子乙酰CoA,____分子FADH2和____分子NADH2。

19.乙酰CoA主要由____、____和____降解产生。

脂类代谢

脂类代谢

(二)VLDL 的代谢
1.来源: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入血, 少量来自小肠。
2.功能:是血中内源性TG及胆固醇的运 输形式。
3.代谢过程
新生VLDL
E C A E P C B-100 TG C
VLDL
o ap
C
apo E 、 C
E
B-100 TG C C
外周组织
脂酸 胆固醇 肝
HDL
HL B-100 TG C B-100

常见的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 软脂酸(16C) 硬脂酸(18C) 非必需脂肪酸
油酸(18:1) 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18:2) 必需脂肪酸 亚麻酸(18:3) 花生四烯酸(20:4)

必需脂肪酸: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 量不足,必须从植物油中摄取的脂肪酸叫必需脂 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
CoASH+ATP
琥珀酰CoA转硫酶 (心、肾、脑及骨 骼肌的线粒体)
O O CH3CCH2COH
乙酰乙酸
PPi+AMP
O O CH3CCH2CSCoA (乙酰乙酰CoA)
=
琥珀酰CoA
=
=
琥珀酸
乙酰乙酰CoA 硫激酶 (肾、心和脑 的线粒体)
CoASH
O 2 CH3CSCoA
乙酰乙酰CoA硫解 酶(心、肾、脑及 骨骼肌线粒体)


VLDL↑
VLDL↑、CM↑
↑↑
↑↑↑ ↑
第三节 甘油三酯代谢
一、结构与功能
O O
1
CH2 O C R1 O
R2 C O C H
3
2
CH2 O C R3

脂肪的代谢

脂肪的代谢

FAD FADH2
呼吸链 H 0/ 2
ATP
H2O
NAD +
NADH CoASH
呼吸链 H 0/ 2
ATP
+ CH3CO~S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乙酰CoA
TCA
ATP
乙酰CoA
β-氧化是高度 放能的过程
n/2×10+(n/2-1)×(2.5+1.5)-2
CO2
RCOO-
α —氧化(植物种子和叶子中)
RCH2COOH→RCHOHCOOH→RCOOH+CO2
这种特殊类型的氧化系统,首先发现于植物种子和叶子组织 中,也在脑和肝细胞中发现。在这个系统中,仅游离脂肪酸能作为 底物,而且直接涉及到分子氧,它降解的第一步是由另一个线粒体 酶来催化的,即脂肪酸α-羟化酶,产物既可以是D-α-羟基脂 肪酸,也可以是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个机制说明自然界存在 α-羟基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
尿排泄量mg/24hour 正常 严重酮病(未治疗的 糖尿病) 血中浓度 mg/100ml 3 90
≤125
5000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1、十六碳饱和脂肪酸(软脂酸)的从头合成 (细胞质) 2、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3、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去饱和)
软脂酸的从头合成
• 以二碳物 CH3CO-SCoA 为原料,在乙酰 CoA 羧化酶和 脂肪酸合成酶系作用下逐步延长碳链合成脂肪酸(C16)
脂肪酸β -氧化最终产物为乙酰CoA、NADH和FADH2。Cn的脂肪酸进 行β -氧化,则需要(n/2-1)次循环才能完全分解为n/2个乙酰 CoA,产生n/2-1个NADH和n/2-1个FADH2;生成的乙酰CoA通过TCA 彻底氧化并释放能量,NADH和FADH2则通过呼吸链生成ATP

第六章 脂质代谢汇总

第六章 脂质代谢汇总

脂类
脂肪:甘油三酯
胆固醇
类脂
胆固醇酯 磷脂 糖脂
储能和供能 细胞的膜结构组分
甘油三酯是甘油的脂肪酸
甘油
CH2 OH CH OH CH2 OH
脂肪酸
CH3CH2CH2……CH2COOH
CH3CH=CH……CH2COOH RCOOH
甘油三酯结构
O
1
O
CH2 O C R1
2
R2 C O C H O
3CH2 O C R3
氧化降解,此氧化过程发生在脂酰 基的ß-碳原子上,称为脂酰基的ß氧化。
步骤
脂肪酰CoA
脱氢
加水 再脱氢
一次ß-氧化反应
硫解
脂肪酰CoA + 乙酰CoA
CO2+H2O+ATP
O RCH2 CH2 CH2 CH2 C ~ SCOA
脂肪酰CoA
脱氢( FAD接受 )
O RCH2 CH2 CH CH C ~ SCOA α.β-烯脂酰CoA
葡萄糖
6-磷酸
(1) 葡萄糖 (2)
-ATP
6-磷酸
1,6-双磷
果糖
(3) 酸果糖
乳酸
磷酸二 羟丙酮
(5) (4)
3-磷酸 (6) 甘油醛
(12) 丙酮酸
NAD+ NADH+H+
(7)
1,3-二磷 酸甘油酸
+ATP
(11)
磷酸烯醇
式丙酮酸 (10)
糖酵解途径
2-磷酸 甘油酸
+ATP (8)
3-磷酸 (9) 甘油酸
CH3CH2CH=CHCH2CH=CHCH2CH=CHCH2(CH2)6COOH

苏州大学生物化学第五、六章-脂类代谢和生物氧化(新)

苏州大学生物化学第五、六章-脂类代谢和生物氧化(新)

第五、六章脂类代谢和生物氧化一、名词解释1. ACAT(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催化HDL中卵磷脂2位上的脂肪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的3位上,使位于HDL表面的胆固醇酯化后向HDL 内核转移,促成HDL成熟及胆固醇逆向转运。

2. 激素敏感脂肪酶:即甘油三酯脂肪酶,它对多种激素敏感,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

3.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氧化磷酸化):The precess by which NADH and FADH2 are oxidized and the coupled formation of ATP from ADP, is calle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4.P/O ratios: The P/O ratio is a measure of the number of ATP molecules formed during the transfer of two electrons through a segment of the respiratory chain .5. 必需脂肪酸: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靠食物提供的脂肪酸。

6. 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有限氧化分解后转化形成的之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肝脏向肝外输出能量的一种方式。

7. respiratory chain(呼吸链):a chain in the mitochondria consists of a numbers of redox carriers for transferring electrons from the substrate to molecular an oxygen to from oxygen ion, which combines with protons to form water.8. 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较多能量的磷酸酯或磷酸酐一类的化学键,常用~P表示。

第六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第六章  脂类与脂类代谢

七、糖脂和脂蛋白
1、糖脂 • 糖脂是指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 接的化合物; • 糖脂根据脂质部分的不同分为鞘糖脂、甘油糖脂 以及由类固醇衍生的糖脂 • 糖脂含有极性的碳水化合物的头部的脂类,但不 含磷酸基团。 • 脑苷脂为最简单的糖脂,存在于脑及神经系统的 膜中在髓磷脂鞘中尤为丰富。 *甘油糖脂:主要存在细菌和植物的细胞膜上 *鞘糖脂:存在动物的细胞膜上
• 脂肪在脂肪酶催化下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它们在生物体内将沿着不同途径进行代谢。 ◎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转入线粒体 ◎-氧化 ◎脂肪酸氧化是高度的放能过程
甘油 三脂酰甘油
脂肪酸 乙酰CoA
在肝脏中
TCA循环
酮体
二、甘油的代谢
甘油经血液输送到肝脏后,在ATP存在下, 由甘油激酶催化,转变成-磷酸甘油。这是一 个不可逆反应过程。 -磷酸甘油在脱氢酶(含辅酶NAD+)作用 下,脱氢形成磷酸二羟丙酮。 磷酸二羟丙酮是糖酵解途径的一个中间产 物,它可以沿着糖酵解途径的逆过程合成葡萄 糖及糖原;也可以沿着糖酵解正常途径形成丙 酮酸,再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完全氧化。
八、脂类代谢
• 脂类主要包括甘油三酯(脂肪)、磷脂和类固醇等。 脂类代谢是指在生物细胞内上述各类物质的生物合 成和分解过程。脂类代谢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 义。 (1)脂肪在动物体内和植物种子及果实中大量存储。 脂肪在氧化时可以比其他能源物质提供更多的能量。 每克脂肪氧化时可释放出38.9 kJ 的能量,每克糖 和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仅分别为17.2 kJ和 23.4 kJ。 (2)许多类脂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作用。脂类 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合成激素、胆酸和维生素等的基 本原料,对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 (3)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酮 尿症等都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关。

重庆医科大学刘先俊《生物化学》第6章.脂质代谢

重庆医科大学刘先俊《生物化学》第6章.脂质代谢

2)加水:反△2 烯酰CoA在反△2 烯酰水化酶的
催化下,加水生成L(+)- β-羟脂酰CoA。
3)再脱氢: L(+)- β-羟脂酰CoA在L(+)- β-羟 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脱下2H生成β-酮脂 酰CoA,脱下的H由NAD+接受。
4)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
的催化下,加HSCoA使碳链断裂,生成1分子乙 酰CoA和少2C的脂酰CoA。
白质等成分结合被运输至肝外组织。若合成后不能 正常运出,则可聚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脂肪组织:是合成和储存脂肪的重要组织。有脂肪的 “储存库”之称。 小肠粘膜细胞:从肠道吸收的长链脂肪酸,在小肠粘 膜细胞内与甘油一酯结合而合成脂肪。
合成原料:3-磷酸甘油(糖代谢提供磷酸二羟丙 酮)、脂肪酸
2.脂肪酸的合成
1)原乙料酰:C乙oA酰的C主oA要、来NA源DP:H、ATP、CO2 等。
G(主要)
乙酰CoA
氨基酸
乙酰CoA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通过 柠檬酸 -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NADPH的来源: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来源) 胞液中异柠檬酸脱氢酶及苹果酸酶催化的反应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部位:胞液(肝(主要)、肾、脑、肺、乳腺及脂肪 等组织)
脂肪酸β –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进入三羧 酸循环进一步氧化生成CO2,FADH2和NADH经呼吸 链氧化生成H2O和ATP.
整个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脂肪酸β –氧化的能量生成: 以16C的软脂酸为例,共进行7次β –
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H+和8 分子乙酰CoA共生成的ATP数为: 7X1.5+7X2.5+8X10=108,减去脂肪酸活化 消耗的2个ATP,共净产生106个AT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脂酰丝氨酸
心磷脂
2. 鞘磷脂
鞘氨醇的氨基通过酰胺键与1分子长链脂酸相连形 成神经酰胺,为鞘脂的母体结构。
X=磷脂胆碱 、 磷脂乙醇胺、 单糖或寡糖
按取代基X的不同,鞘脂分为:鞘糖酯、鞘磷脂
(二)磷脂甘油的代谢
1.甘油磷脂的合成
1)合成部位 全身各组织内质网,肝、肾、肠等组织最活跃。 2)合成原料及辅因子 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 肌醇、ATP、CTP
HSL
脂肪
FFA + 甘油
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肾 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等。 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 前列腺素E2等。
FFA不溶于水,在血中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 至全身各组织被利用。在肌肉中,脂肪酸主要 通过氧化分解供能;在肝脏主要合成酮体,供 其它组织利用。
7
脂类代谢
刘先俊 P14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一、概述
1.概念 脂类(Lipid)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 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生物分子。 脂肪(甘油三酯):占95%。是3分子脂肪 酸与甘油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脂肪酸包括饱和 与不饱和脂肪酸。其中,许多不饱和脂肪酸动 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极少,需要从食物 (主要是植物油)获取,称为人体必需脂肪酸。 CH2—OH CH2OOR1 CH—OH CHOOR2 CH2—OH CH2OOR3
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
进食糖类而糖代谢加强,NADPH及乙酰CoA 供应增多,异柠檬酸及柠檬酸堆积,有利于脂 酸的合成。 大量进食糖类也能增强各种合成脂肪有关 的酶活性从而使脂肪合成增加。
② 激素调节 胰岛素
乙酰CoA羧化酶、 脂酸合成酶、 ATP-柠檬酸裂解 酶、脂蛋白脂酶
+ 脂酸合成
+ TG合成
= = =
Pi
CH2OH 1,2-甘油二酯
甘油三酯
三、磷脂的代谢 (一)磷脂的分类、结构与功能 分子中含有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 分类:甘油磷脂与鞘磷脂 甘油磷脂:分子中含有3-磷酸甘油 鞘磷脂: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
X指与磷酸羟基相连的取代基,包括胆碱、乙醇胺、丝氨 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
甘油磷脂与鞘磷脂的分子组成
甘油 脂肪
类脂:占5%,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 糖脂等。是细胞的膜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脂类的分布与生理功能
分布:脂肪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如皮下、大网膜;类 脂主要分布于生物膜、神经组织等。 功能:1)储能与供能:饥饿或禁食的主要能量来源;
2)保暖; 3)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类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5)其它:胆固醇是维生素D3、类固醇激素、胆 汁酸等的合成原料。
7X1.5+7X2.5+8X10=108,减去脂肪酸活化
消耗的2个ATP,共净产生106个ATP。
3.酮体的生成与利用
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和丙
酮三种物质的总称。
1)酮体的生成
主要在肝脏线粒体进行: 乙酰CoA(原料) ↓ (过程见图) ↓ 乙酰乙酸 ↓ ↓ β-羟基丁酸 丙酮(少量) 2)酮体在肝外组织的利用 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被分解为乙酰CoA,后者进 入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丙酮部分从呼吸道排 出,部分被转变为丙酮酸或乳酸,作为糖异生原料。
一酯结合合成甘油三酯。这些脂类物质会与蛋白质
结合而入血被运输。
二、脂肪的代谢 (一)脂肪的分解代谢 1. 脂肪动员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经脂肪酶逐 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
和甘油并释放入血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该脂
肪酶受激素的调控,是脂肪动员过程中的限速 酶,称为激素敏感脂肪酶(HSL)。
血栓素(TX) 有前列腺酸样骨架,但五碳环为含氧的噁烷代替。
白三烯(LT) 分子中有四个双键, 三个共轭双键。
(LTB4)
PG、TX及LT的生理功能
① 前列腺素
PGE2诱发炎症的主要因素,促局部血管扩张及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引起红、肿、热、痛等症状。
PGE2、PGA2 使动脉平滑肌舒张而降血压。
• CM中的FFA(来自食物脂肪)
③合成基本过程
1.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 2. 甘油二酯途径(肝、脂肪细胞)

甘油一酯途径
CoA + RCOOH 脂酰CoA合成酶 ATP AMP PPi RCOCoA
CH2OH O CHO-C-R1 CH2OH
=
酯酰CoA 转移酶
O CH2O-C-R2 O CHO-C-R1
9 10
8
6
5
3
1 COOH CH3
9 10 11
7
5
3
1COOH
R1
CH3 R2 13 15 17 19 20
11 12 14 15 17 19 20
花生四烯酸 (20:4△5,8,11,14)
前列腺酸
前列腺素(PG) 具二十碳的不饱和脂酸,以前列腺酸为基本骨架 具一个五碳环和两条侧链 PG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和双键位臵不同,分 9 型; 根据R1及R2两条侧链中双键数目的多少,PG又分为1、2、 3类,在字母的右下角提示。
3.脂类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有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
胆固醇酯等。因其不溶于水,在肠道,首先经胆汁 酸盐乳化为细小微团,通过胰腺分泌的水解脂类的 酶(如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等) 的作用下,水解产物包括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
醇、溶血磷脂等,再在胆汁酸盐的帮助下,被小肠
粘膜细胞吸收,其中,长链脂肪酸再与吸收的甘油
= =
酯酰CoA 转移酶 R3COCoA CoA
R2COCoA CoA
CH2OH
O CH2O-C-R2 O CHO-C-R1 O CH2O-C-R3
= = =
甘 油 二 酯 途 径
CH2OH CHOH CH2O- Pi 3 - 磷酸甘油
O CH2O-C-R1
=
酯酰CoA 转移酶
R1COCoA CoA
CHOH CH2O- Pi
酯酰CoA 转移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2COCoA CoA
1-酯酰-3 - 磷酸甘油
O CH2O-C-R1 O CHO-C-R2 CH2O- Pi 磷脂酸
= =
磷脂酸 磷酸酶
O CH2O-C-R1 O CHO-C-R2
= =
酯酰CoA 转移酶
R3COCoA
CoA
O CH2O-C-R1 O CHO-C-R2 O CH2O-C-R3
酮体生成过程
酮体的利用
3)生理意义 生理状态下: 酮体分子量小,易溶于水,易进入组织 细胞与透过血脑屏障。 病理状态下: (1)饥饿或糖供氧不足:为脑组织提供能源 物质; (2)酮血症、酮尿症与酮症酸中毒
(二)脂肪的合成代谢
1.脂肪的合成部位与原料: 合成部位:肝脏、脂肪组织、小肠等。 肝脏:合成能力最强,但不能储存脂肪。合成后与蛋 白质等成分结合被运输至肝外组织。若合成后不能 正常运出,则可聚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脂肪组织:是合成和储存脂肪的重要组织。有脂肪的
功能:含一个极性头、两条疏水尾,构成生物膜 的磷脂双分子层。
极性头
功能:能同时与极性或非极性物
质结合。极性物质如蛋白质;非
极性物质如脂类。因此,磷脂是
构成生物膜、血浆脂蛋白的重要
成分。
疏水尾
磷 脂 双 分 子 层 的 形 成
机 体 内 几 类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常见磷脂的结构举例
磷脂酰肌醇
“储存库”之称。
小肠粘膜细胞:从肠道吸收的长链脂肪酸,在小肠粘
膜细胞内与甘油一酯结合而合成脂肪。
合成原料:3-磷酸甘油(糖代谢提供磷酸二羟丙 酮)、脂肪酸 2.脂肪酸的合成 1)原料:乙酰CoA、NADPH、ATP、CO2 等。 乙酰CoA的主要来源: G(主要) 乙酰CoA 氨基酸 乙酰CoA全部在线粒体内产生,通过 柠檬酸 -丙酮酸循环出线粒体。
相同的组成成份 (分子数) 磷酸 甘油磷 脂 鞘磷脂 1 1 脂酸 2 1 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组成成份 醇类 甘油 鞘氨醇 其他成分 胆碱、乙醇胺、丝氨酸、 肌醇等 胆碱
1.甘油磷脂
组成:甘油、脂酸、磷酸、含氮化合物 结构:
R2常为花生四烯酸 X = 胆碱、水、乙醇胺、 丝氨酸、甘油、肌 醇、磷脂酰甘油等
2)加水:反△2 烯酰CoA在反△2 烯酰水化酶的
催化下,加水生成L(+)- β-羟脂酰CoA。
3)再脱氢: L(+)- β-羟脂酰CoA在L(+)- β-羟 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脱下2H生成β-酮脂 酰CoA,脱下的H由NAD+接受。
4)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
的催化下,加HSCoA使碳链断裂,生成1分子乙 酰CoA和少2C的脂酰CoA。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生长素
﹣ 脂酸合成
﹣ TG合成
3、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①合成部位
肝脏:肝内质网合成的TG,组成VLDL入血。 脂肪组织:主要以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 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 小肠粘膜:利用脂肪消化产物再合成脂肪。
②合成原料
• 甘油和脂酸主要来自于葡萄糖代谢
能酶,由一个基因编码。也有ACP结构域。
酰基载体蛋白(ACP) •其辅基是 4´- 磷酸泛酰 氨基乙硫醇(与 CoA 相
´
同。
•是脂酰基载体。
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
乙酰CoA的活化
乙酰CoA羧化酶
CH3-Co~SCoA + CO2 HOOC-CH2-CO~SCoA
乙酰CoA
ATP
生物素 Mn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