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通用基础专项练11古代文化知识
【高中语文】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华总结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语文】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华总结专题训练(含答案)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又叫荐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过考核试用,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等。
如《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聘用属吏。
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是孝顺父母、廉是办事廉正。
察举实行之初,选拔人才颇有成效,但沿用既久,弊病日生。
东汉后期,察举为世族大家所掌握,弄虚作假,浮夸勾连,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以“五经”或“四书”文句为题,阐释义理。
“五经”题须依据宋元人的注疏,“四书”题则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如《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会试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2020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常练(十一)
基础保分常练(十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宋代诗文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
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大放异彩且广为________,原因很多。
诗词名家于________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
俳谐诗出自苏轼、黄庭坚等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气象、境界自然________。
A.传诵期间超尘拔俗B.传颂其间超尘拔俗C.传诵其间不同凡响D.传颂期间不同凡响解析:选C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辗转传布称道。
语境强调的是俳谐诗被“诵读”而不是被“颂扬”,故应用“传诵”。
期间:(某段)时期里面。
其间:那中间,其中;指某一段时间。
根据语境,应用“其间”。
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根据适用对象,应用“不同凡响”。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重创作者好讥笑搞评论的人是寄生的“木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滨逊也要依靠他人制造的工具。
①就社会的一切关系来说②最初的批评诚然是依附于作品而存在的③彼此间原都有互相依存的需要④随着时代和自身的发展⑤天下绝没有绝世独立生活在真空中的人⑥它就有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A.②⑤①③④⑥B.②④⑥①③⑤C.①⑤③④②⑥D.①③②④⑥⑤解析:选B结合该段材料的首句和尾句可知,首句是本段讨论的话题,而尾句则表明材料的观点是反对重创作者的。
结合横线间的标点符号可知,所给六个供排句应分为两组。
结合材料,通读供排句可知,②句解释搞评论的人有寄生的特点,与首句衔接紧密,应放在第一空。
④句“随着时代和自身的发展”在时间上承接②句中的“最初”,故④句应紧跟在②句后。
⑥句中的“它”承前指搞评论的人的批评,故⑥句应紧跟在②句后。
考前三个月2020语文全国通用版基础专项练12连贯
基础专项练12连贯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人们逐渐意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②除了用一组指标来评价其发展水平③观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⑤这种“社会动力”决定了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续推动发展的“社会动力”A.⑤①⑥②③④B.⑤⑥④③②①C.③①④⑤②⑥D.③②⑥⑤①④答案 D解析⑤中的“这种”在前文找不到指代对象,故③句排首位,据此排除A、B两项。
②中的“除了……”与⑥中的“更重要的是……”相连,“社会动力”在⑥的结尾和⑤的开头出现,证明二者衔接,且⑤中的“这种”暗示⑥前⑤后,由此得出答案为D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
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去糟粕,辨真伪B.博览群书,多多益善C.知贵精,不贵多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答案 C解析此处需要填写的是语段的中心句,横线后的“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以及后面的三个实例都在说明“知贵精,不贵多”的道理。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向我们的文化传统致敬,我们以包容与创新的气质走向未来。
考前三个月2020语文全国通用版基础专项练31文化常识
基础专项练31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
上古时期所谓的“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顿首”指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只用于下对上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起头或末尾。
C.“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其他人的死亡均称为“死”。
D.“从事”,官名。
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
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答案 C解析“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除帝王、王后、诸侯王之外所有人的死亡,如士的死称为“不禄”。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B.太常,官职名,是朝廷中专掌祭祀礼乐的官员,后代也称太常寺卿。
C.宋神宗,即宋朝皇帝赵顼,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神宗是他登基时立的名号。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答案 C解析神宗是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探花、榜眼。
B.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
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有时也指官员提前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70岁,有疾患则提前;亦称为致事、致政、休致等。
答案 A解析第二、三名应分别称为榜眼、探花。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年号”,是从汉朝武帝时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通用基础专项练29古代文化知识
基础专项练29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年老无子女的人。
古代一般把孤与鳏寡独并称,鳏指年老无夫的人,寡指年老无妻的人,独指年幼丧父的人。
B.和亲,最初是指西汉为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
后指封建君主为免于战争与边疆异族统治者通婚和好。
C.爵,是君主国家贵族封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D.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阼阶上为主位。
践阼本义指走上阼阶主位,后引申为登基。
答案 A解析孤指幼年丧父,鳏指成年无妻或丧妻,寡指妇人丧夫,独指老而无子。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吐蕃是我国唐代时西方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信奉佛教,为唐代西方主要外患。
B.宰相,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唐宋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是宰相。
C.卯、辰,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一个昼夜,以夜半零点到两点为子时,六点到八点为卯时,而八点到十点为辰时。
D.案牍,公事文书。
案:指书桌或办公桌。
牍:古代用于写字的木片,即木简。
《陋室铭》中有“无案牍之劳形”句。
答案 C解析“以夜半零点到两点为子时……辰时”错,应该是以夜半二十三点到一点为子时,五点到七点为卯时,七点到九点为辰时。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是指臣子上奏给帝王的文书,同“表”的作用一样,都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
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罪犯所实施的惩罚。
D.古代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答案 A解析“都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错误,“奏”是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
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
“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一、“古文化常识"对点练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解析:选A A项,“一切以左为尊"错,周、秦、汉时,以右为尊,元代也以右为尊。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析:选A A项中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解析:选B 后一句表述错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通用基础专项练16连贯
基础专项练16连贯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来到古城西门,但见一条幽长的古街,两边高墙古朴,深巷幽雅。
,,。
,,。
①院内的建筑,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琉璃瓦脊②无不彰显着巧妙构思和风情古韵③板搭门窗古色古香,柜台黝黑发亮④走进一条古巷,来到张家大院⑤古街地面上铺的石板饱经沧桑⑥两旁林立的店铺浸透着岁月的痕迹A.④①③②⑤⑥B.⑤⑥③④①②C.⑤⑥①②④③D.④①②⑤⑥③答案 B解析横线前面的句子,陈述对象是“古街”,由此可知⑤句应为首句。
⑤句陈述的是古街地面上的石板,⑥句写的是古街两旁的店铺,③句则紧承⑥句中的“店铺”,讲店铺中的摆设。
通过分析可知,④句转换地点,由“古巷”走到“张家大院”,①句说的是大院内的景象,故④句后紧跟①句;②句的主语是①句中的“院内的建筑”,故②句在①句后。
再结合标点符号加以印证,语意脉络就很清晰了,从古街到两旁的店铺,再进入一个古巷,最后到了张家大院。
由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
;。
①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②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③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④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⑤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A.②③⑤①④B.④②③⑤①C.④⑤②③①D.②③④⑤①答案 B解析作答此题,要关注语段的内容和五句话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分析五句话可知,④句中的“这么一点精气神”指代前面海明威的话,故④句应紧承海明威的话,排除A、D两项。
②③句中都包含“不是……,而是……”,两句应相连;⑤句中的“换言之”提示该句应该是对前文,即面对委屈、挫折、困境的反应的另一种说法,故应放在②③句后,据此排除C项。
2020高考语文最新模拟题文化常识检测练习(带答案)
此题考核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还应注意本题考点设误点常在比较熟悉的知识点上,越是常见的越应该记熟记准,不可似是而非!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生,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即被称作“太学生”。
B.明堂辟雍,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用以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祭天和配祀宗祖等。
(九服咸宁,四野无尘,然后明堂辟雍可光而修之”:天下都安定了,原野没有战火,然后可以大修明堂辟雍了。
)C.八坐即“八座”,是朝廷执事大臣的合称,晋代包括尚书令、左右仆射、诸曹尚书,但不管几人,皆用此称。
(时王国宝谄于会稽王道子,讽八坐启以道子为丞相,加殊礼: 当时王国宝奉承讨好会稽王司马道子,婉言劝说朝廷执事大臣上奏让司马道子做丞相,加以特殊的待遇。
)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行政长官,吏部掌管官吏任免、升降、考核、封勋以及典礼等事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至正,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至正二年,登进士第)B.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同义的说法还有“致事”“休致”“致政”“乞骸骨”等。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考课,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二是课,就是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
) D.知府,别称“太守”、“府尹”,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府一级最高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考前三个月2020语文全国通用版基础专项练23文化常识
基础专项练23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
C.“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D.“致仕”指交还官职、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表示官员退休。
答案 A解析“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20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20岁。
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答案 A解析“未冠”不是“弱冠”。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是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宋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C.“羹”即肉汁。
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在古代,肉是“肉食者”才能吃到的,贫苦百姓只能用白水煮菜为羹,这就是所谓的菜羹。
D.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
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答案 B解析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
高考语文冲刺三轮提分练背读知识古代文化知识例
背读知识2古代文化知识150例——了解常识,传承文化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点评]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点评]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 )[点评]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浙江文档第三轮基础强化基础组合练11
基础组合练11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鲑.(ɡuì)鱼被剖开的新鲜的肉。
螺壳丰富变化的色彩和花纹。
瓢虫排布的圆点。
鹰隼.(sǔn)翅翼上深浅交替的羽色。
为了使砖石模样的斑块修筑出更瞩目的效果,长颈鹿成为陆地上最高大的动物。
B.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飘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suō),冈峦低沉,它站住,凝眸.(móu)星宿——那晚风中开放的天上花园。
C.草地上黑白花斑的奶牛,酝.(yùn)酿哺育我们的乳汁;振动短小透明的翅,毒蜂随身佩带醒目的条纹和足以将我们致死的螫.(shì)针。
D.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和蛊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bà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脚后跟。
母亲骄傲,腹部的妊(rèn)娠纹象征孕育和新生。
答案 C解析A项“鲑”读ɡuī。
B项飘—漂。
D项“疱”读pào。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新安江是一条诗意的河流。
[甲]它的水澄澈透明,它的雾缱绻缠绵,它的两岸层峦叠嶂,一派山清水秀..波光粼粼,如轻歌曼舞的姑娘:....的旖旎风光。
[乙]新安江的美变幻莫测,时而时而水平如镜,如历经沧桑的智者。
千百年来,许多吟咏新安江山水的璀璨诗篇,广为传颂..,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丙]真可谓看不尽的波光潋滟,听不厌的水声风吟,读不完的诗情画意……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清水秀B.时而C.传颂D.怦然心动答案 C解析应改为“传诵”。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 B解析“如轻歌曼舞的姑娘”后面的冒号应改为分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很多人进入拍摄环境后就会不停地拍摄,虽然很勤奋,但收效甚微。
单纯提高拍摄数量并不能帮助你快速进步,只有经过思考后的拍摄才会给你带来改变。
《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通用基础专项练23古代文化知识
基础专项练23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战国时孟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C.“三牲”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也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D.“膜拜”是古代的拜礼。
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答案 A解析“孟子”应为“荀子”。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最早见于诸子散文中,后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称“骚赋”。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
B.“九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
D.“会试”是明清两代每四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答案 D解析“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了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B.“土官”是相对于“流官”而言的,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
C.“漕运”指从水路运粮食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等,这种粮食称漕粮。
D.“游宴”也作“游燕”,指游乐时饮的酒,古书有“上欲遵武帝故事,与近臣游宴”之句。
答案 D解析“游宴”指游乐,嬉游宴饮。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古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课试等职务。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精练与答案解析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考前精练25题(教师版)
2020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考前精练25题(教师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围,两臂合抱或两手拇指、食指相合为一围,一般形容树木或人腰身的粗大,在文中指许褚腰身粗壮。
B.太祖,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例如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有宋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文中指的是曹操。
C.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爵位制度是古代的一种封赏制度,常用来赏赐皇亲功。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等死后朝廷赐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B(“太祖”,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
“古人对开国皇帝的通称”错误。
一般指开国之主或国家奠基者。
曹操并没有做过皇帝,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为“太祖”。
晋太祖、清太祖也没有称帝)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西汉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B.“服除”即为服阕,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
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C.草书:“汉字七体”中的一体。
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D.号是人的别称,有“自号”与“别号”之分。
号的实用性很强,除供人呼唤外,还用作文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亦可单用“京”来表示,即现代所说的首都。
B.卜筮,文中指预测吉凶的活动,用蓍草称“卜”,用龟甲称“筮”。
C.公车,汉代官署名,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和臣民上书、征召等事。
D.九卿,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B.“用著草称‘卜’,用龟甲称‘筮’”错误,应为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尔卜尔筮(shi ) :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考前三个月》2020高考语文通用基础组合练13
基础组合练13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②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③听说冬天在东北有时候气温达到-40℃,即使在这样寒冷的温度下,也有人坚持在江中游泳,这情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④作为一国首相,安倍应做到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而不是成为世界和平的孽根祸胎....。
⑤比赛还未开始,已有不少女员工提前拿起毽子进行赛前热身,赛场早已是一片沸反盈天....,热闹非凡。
⑥作为一个弱势者,对雇主或老板心生怨恨也是正常的,但不应该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为所..欲为..,绑架老板的儿子。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⑥答案 B解析②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③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此处望文生义。
⑤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此处褒贬误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电影应当承载民族精神,成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平台。
B.电脑、手机的普及,使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下滑,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势在必行。
C.国家工信部正式启动针对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将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辐射。
D.随着我国直升机性能需求的不断提升,研究和发展直升机载荷自动配平技术成为现在的当务之急。
答案 A解析B项“书写能力有所下滑”搭配不当,应改为“书写能力有所弱化”或“书写水平有所下滑”。
C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宾语中心语“作用”。
D项“现在的当务之急”语义重复,应去掉“现在的”。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某校校庆前夕,一位校友发给联络办的老师的短信: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考前三个月2020语文全国通用版基础专项练15文化常识
基础专项练15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助教,古代学官名,晋咸宁时设置,协助国子祭酒、博士教授生徒。
B.《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C.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以及大臣们祭祀祖宗的庙宇;也代称朝廷和国家政权。
D.大吕,古代乐律名。
古乐分十二律,阴阳各六,六阴皆称吕,其四为大吕。
答案 C解析“宗庙”指古代帝王和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没有大臣们。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了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B.“土官”是相对于“流官”而言的,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
C.“漕运”指从水路运粮食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等,这种粮食称漕粮。
D.“游宴”也作“游燕”,指游乐时饮的酒,古书有“上欲遵武帝故事,与近臣游宴”之句。
答案 D解析“游宴”指游乐,嬉游宴饮。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为汉代以来通用的官名,主管文书簿籍及印。
B.质剂,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
长券叫质,购买奴隶、马牛;短券叫剂,购买兵器、珍异之物。
C.改元,古代君主在位期间改换年号。
年号有一帝一元和多元的情况。
D.盐课,课是古代的一种赋税,盐课指用缴纳一定食盐来替代应做的徭役和缴纳的粮食。
答案 D解析盐课指旧时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课税。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行营”又叫“移营”,指行军打仗时的军营,旧时主要是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
C.庶吉士,明、清两代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中有潜质者担任。
D.太师,官名,秦置,是辅弼国君的大臣,多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际的职权。
答案 D解析应为“西周置”。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专项练11古代文化知识
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夺其志”是指父兄等强逼妇女改变守寡的志向,如李密《陈情表》里“舅夺母志”是舅父强逼母亲改变为父亲守寡的志向,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B.“先君”指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也是指死去的父亲,“如丧考妣”是指好像死了父亲一样伤心。
C.幼而丧父或父母双亡为“孤”,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子为“独”,失去丈夫为“寡”。
D.“夜分”,即夜半,是三更天时候。
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答案 B
解析“如丧考妣”是指好像死了父母一样伤心。
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谏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氏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
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答案 A
解析童生是文童的别称。
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或儒童。
3.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常见的庙号有太祖、高宗、文帝、武帝等。
B.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笞杖是我国古代使用得最广泛的刑罚,指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部、腿或背部的刑罚。
D.工部是古代中央六部(吏、兵、户、礼、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
答案 A
解析“文帝、武帝”是谥号,不是庙号。
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拜、封”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迁、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除、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B.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如“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答案 A
解析“除”属于授予官职一类。
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
举行笄礼的年龄一般为15岁。
B.敕,指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由西汉的戒书发展而来。
C.手诏,指帝王亲自宣读的诏令,为了以示郑重而由皇帝亲自颁发。
D.禊,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
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修禊事也”中的“禊”就是此意。
答案 C
解析“手诏”指帝王亲手写的诏书。
6.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户部,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等事务,六部之一。
C.理学,是宋明时期的一种崇尚理性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D.祭酒,职官名,开始是祭祀时的司仪,到汉朝设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晋朝改置国子祭酒。
答案 D
解析“开始是祭祀时的司仪”错误。
祭酒,职官名,汉朝置六经祭酒,后置博士祭酒。
晋初改置国子祭酒;隋唐以后则置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之主管官,至清末废。
7.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衫,多为低阶的官服或卑贱者的衣服,也指便服。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哀痛的情感。
B.豪民,地方上无官职,但有财势,不守法度、凌压百姓的人。
C.逐北,指追剿败北逃亡的军队;“北”指打了败仗往回逃。
D.解职,即“革职”,因为违反朝廷意愿而被免除相关的职务。
答案 D
解析“解职”的意思是辞职。
8.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按照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服丧期满后才能复出做官。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很多官员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答案 A
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