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糠预处理工艺过程及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糠预处理工艺过程及原理

传统预处理工艺

米糠浸出制油前的预处理,传统工艺主要有造粒成型和蒸炒(烘炒)成型两种。这两种方式虽然工艺成熟、稳定,但也有不少弊端,如动力、蒸汽消耗大,粉末度大,色泽深,干粕残油高,溶剂损耗大,浸出设备的生产率低,易使平转浸出器产生搭桥现象,精炼得率低等。

膨化预处理工艺

膨化成型保鲜原理

膨化亦称为结构化或组织化,即利用膨化机的不等距非标准螺旋系统的挤压推进,米糠间隙中的气体被挤出,并迅速被物料填充,米糠受剪切作用而产生回流,使机膛内的压力增大,随着螺旋与机膛间的摩擦使米糠的晶体达到充分混合、挤压、加热、胶合、糊化而产生组织变化,脂肪层结构遭到破坏;同时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机膛内温度很快升高到125℃左右,有效的钝化了米糠中的各种酶的活性,破坏了脂肪层结构;米糠被挤压到出口处时,淀粉、蛋白质转化为粘性状态,压力由高压瞬间变为常压,造成水分迅速地从组织结构中蒸发出来,使其内部形成无数的微孔结构,冷却干燥后,米糠即膨化成型。

工艺流程

原料米糠→糠粞分离→调质→油料膨化机→冷却→(包装计量)→浸出车间→精炼车间→成品油

膨化前准备

米糠进入膨化机前必须预先进行糠粞分离。因为原料中如含有较多的碎米和粗糠壳等杂质,会加快膨化机的磨损,更重要的是碎米含有较多的淀粉,使米糠在膨化过程中形成不了适当的压力,而且会使膨化物料结构松散,达不到良好的膨化效果,极易增加浸出料的粉末度和干粕残油,而影响浸出效果。

原料米糠的水分对膨化机的工作甚有影响,它直接决定膨化后的弹性与塑性。米糠水分过高,物料弹性差,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和热能适宜的破坏油细胞和酶;而水分过低,物料塑性差,会使膨化温度过高,物料焦化,加深物料颜色,并易堵塞膨化机,也不能产生良好的膨化物料。根据使用结果,米糠入机前水分应控制在11~13%为宜。

入机的温度和环境温度对膨化效果及产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对原料米糠进行预热的膨化效果和产量都比未预热米糠的要好。夏季的膨化机产量要比冬季时高20%左右,这是由于室温较高使膨化机达到正常工作的预热时间较短。

米糠膨化

米糠经过膨化机的高压(小于1.5 MPa)、高温(105~140℃)、剪切、摩擦、膨爆等瞬时作用,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冷却后形成直径大约3~5mm长度不等的具有多微孔结构和一定强度的膨化颗粒。

米糠水分含量由膨化前11~13%降为7~9%,含油量相应上升了0.5~2个百分点。在贮存过程中,膨化米糠的含水量基本无变化,与生糠相比水分增长缓慢。

膨化促使淀粉和蛋白质分子间断裂而糊化和变形、重组,并破坏油细胞,使油分子呈自由状态。米淀粉糊化温度为58~61℃。少量淀粉在挤压过程中与细胞破裂释放出的油脂形成络合物,并且活性淀粉、活性蛋白产生粘性将料胚粘在一起,油分充分混合而分布均匀,一经释放出膨化机,其中的水分极快的挥发出来,干燥冷却后,即形成具有一定挤压强度、不易粉碎、无粉末且内部多微孔结构的膨化米糠颗粒。膨化米糠的容重由原来的300~395kg/m3增加到470~625kg/m3,增加了55%以上,因此浸出溶剂渗透率、渗速率提高为传统浸出工艺的6倍。试验证明膨化米糠颗粒有极好的渗透性,仅需40分钟的浸出时间即可达到0.5%的残油率。

在膨化机的瞬时(小于一分钟)高温作用处理下,米糠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酸价减少了3mgKOH/g油左右,而且米糠中的各种活性酶,尤其是脂肪酶、脂肪氧化酶、解脂酶以及有害菌等都得到钝化或杀灭(如菌体脂肪酶在50~75℃即失活),有效地抑制了酸价的迅速上升,大大提高了米糠的品质及贮存的稳定性,使膨化米糠的储藏期延至3~7个月仍符合制油标准。

瞬时膨化能够最小程度的损害油质。一台传统的立式蒸炒锅将料胚提升至蒸炒温度大约需要45~90分钟,这一过程由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时间使米糠酸价上升、颜色加深,不利于其后的毛油精炼。

冷却

刚从膨化机出来的米糠,由于温度较高,汽化水分并未完全挥发,必须采用自然冷却或强制冷却,方可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性能和强度的良好膨化物料。如果未经完全冷却直接贮存,将会增加膨化物料的粉末度,并易发生霉变,酸价上升。冷却后的良好的膨化米糠大大减少了糠粉的含量。糠粉含量过高会产生雾沫并降低精炼米糠油产量,糠粉还会沉淀在油罐中,损坏如离心机、热交换机、油泵等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