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_王培培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它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又称框架效果。

一、新闻框架的形成及作用新闻框架的形成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新闻媒体的立场和编辑方针,二是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

新闻媒体在处理新闻事件时,总是会站在一定的立场上,根据编辑方针去选择、处理和报道新闻事实。

同时,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和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新闻媒体还会根据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选择特定的报道角度和内容,从而形成一定的新闻框架。

新闻框架在新闻报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主导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理解,还影响着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反应。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定性的关键词或具有特定意义的图像符号等)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形成对新闻事件意义的建构。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它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从而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二、新闻框架的影响及效果新闻框架作为媒体为新闻事件定性的主导性框架,对受众认识、理解新闻事件以及对新闻事件做出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框架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框架,能够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正确的解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新闻事件。

2、框架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态度。

不同的框架会导致受众对同一新闻事件产生不同的评价和态度,因为框架本身就是一种认知和理解方式的体现。

3、框架会影响受众的记忆和回忆。

通过特定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框架,能够影响受众对新闻事件的记忆和回忆,从而影响受众对整个事件的认知和理解。

4、框架会影响受众的行为反应。

受众在接收到一个新闻事件后,会根据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认知,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

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新闻学重视新闻事实的报导,认为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主要是对事件的报道和解释。

20世纪30年代,传播学和社会学对于新闻传播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50年代,媒介效应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60年代后期,媒介批评派开始出现,他们质疑了媒介效应理论,认为媒介并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的。

80年代开始,新闻媒介的国际化和商业化进一步推动了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发展,包括媒介文化理论、媒介语言理论、新闻议程理论等成为当代新闻传播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传播学理论的重点1. 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指出,媒介的信息可以对受众产生影响,而媒介对于受众的影响程度是有限的。

这一理论从信仰和归纳两个方面解释了媒介影响。

信仰是指,受众可能会容易相信媒介发出的信息,尤其是在他们不能亲身体验的时候更容易相信。

而归纳则是指,媒介可以通过在新闻报道中强调某些事实,让受众对于某种观点产生认同感。

2. 媒介语言学媒介语言学主要研究媒介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它关注的是媒介语言的文化价值和话语策略等方面。

这种理论可以用来研究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媒介差异,以及不同媒介对于受众的言语策略影响等问题。

3. 新闻议程理论新闻议程理论是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它认为媒介会选择具有一定新闻内容和话题作为报道的主题,并在报道中强调这些话题。

这些话题就被称为新闻议程。

新闻议程对于传递信息和影响受众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更容易关心和关注媒体所报道的议程。

三、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应用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实际上是对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的一个延续和拓展。

因为新闻传播学理论对于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使得新闻传播学理论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广告和公共关系广告和公共关系是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广告和公共关系的目的是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建立好的关系。

新闻传播学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广告和宣传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从传统范式到后现代批评

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从传统范式到后现代批评

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方法论从传统范式到后现代批评随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也在不断演化和变化。

本文将从传统范式到后现代批评的角度,探讨新闻学的理论发展和方法论转变。

一、传统范式的新闻学理论框架传统范式的新闻学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新闻价值理论、传播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

这些理论侧重于新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强调新闻的准确、客观地报道事实,并为公众提供必要的信息。

1. 新闻价值理论新闻价值理论是传统范式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关注新闻报道的选择与决策。

根据新闻价值理论,新闻报道在选择新闻事件时,通常会关注重要性、接近度、冲突性、人类情感等因素,以吸引读者和观众的注意。

2. 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在传统新闻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信息传播和新闻传播方面。

该理论研究了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方式,包括传播媒体、传播渠道以及受众的接受和解析信息的方式。

3. 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认为新闻媒体具有社会责任,应该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信息。

这一理论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在报道过程中应该注重公众利益,避免偏见和不客观的报道。

二、后现代批评对新闻学理论的挑战后现代批评对传统范式的新闻学理论提出了许多质疑和挑战。

后现代主义认为现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由社会构建的,新闻报道的客观和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

1. 反对新闻的客观性后现代批评主张认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一种幻觉,新闻报道往往被诸多因素影响和塑造。

他们认为新闻报道的选择和呈现可能受到记者的主观意识、新闻机构的意识形态以及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2. 质疑新闻的真实性后现代批评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出了许多质疑。

他们认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往往被扭曲和歪曲,新闻媒体存在信息选择和编辑的主观倾向,从而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 强调受众的主动性后现代批评认为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具有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的主体。

他们认为受众对信息的解读和理解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不同的受众可能对同一条新闻有不同的解读和反应。

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拥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新闻学的理论框架1.马斯洛金字塔理论马斯洛金字塔理论是新闻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

它认为新闻的价值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新闻媒体通过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提供了各种形式的信息和服务。

2.媒介效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旨在研究新闻媒体对受众的影响。

其中包括媒体对观众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该理论通过观察人们对新闻报道的反应,揭示了媒体在公众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3.门控理论门控理论认为,新闻媒体是信息流动的门控者,决定了哪些信息能够进入公众视野。

该理论强调了新闻编辑、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等传媒机构在选择和呈现新闻内容时的主动性和影响力。

二、新闻学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新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受访者的意见、看法和对新闻报道的评价。

通过统计和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观众对不同新闻内容和报道方式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2.实地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是新闻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新闻现场的背景、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和个案,对于深入理解新闻产业和新闻报道有着重要的作用。

3.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常用于分析新闻报道的文本和图片。

研究者可以通过制定研究规范,对新闻报道中的信息量、主题、观点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揭示新闻报道的趋势和偏向,了解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呈现方式。

4.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在新闻学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控制变量,观察不同因素对公众观念、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验证新闻媒体对受众的潜在影响。

总结: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包括马斯洛金字塔理论、媒介效应理论和门控理论等。

新闻传播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研究

新闻传播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研究

新闻传播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研究标题:新闻传播视角下的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领域对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旨在从新闻传播视角出发,系统梳理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并探讨它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首先,回顾了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最后,结合实证研究案例,展示了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新闻传播,社会资本,社会网络,互联网,新媒体第一部分:导论近几十年来,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逐渐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社会资本可以被理解为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有利于合作和信任的共享网络联系。

社会网络则是由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关系矩阵。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视角出发,以综述的方式对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第二部分: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的概念和发展2.1 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理论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由波特(Portes)于1998年提出,并在之后由布尔迪厄和其他学者进一步发展完善。

社会资本可以被理解为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拥有的资源和有利于合作和信任的共享网络联系。

社会资本主要包括结构性资本、认同性资本和公共性资本三个层次。

其中,结构性资本指的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网络结构,包括个体的关系强度、关系密度和关系结构等因素。

认同性资本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信任和归属感。

公共性资本则是指个体通过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获得的公共资源。

2.2 社会网络的概念和理论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社会网络,网络中的节点代表个体,边代表个体之间的联系。

社会网络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的弱关系理论和六度分隔理论。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4. 研究议题 这里的议题指的是研究者关注、研 究的选题,国内学者集中研究的是形象 研究、公共议题研究和报道的个案研究 三个方面。目前,公共议题研究最多, 有 17 篇,占全部文献的 42.5%,数量多、 议题广泛。这类议题既有国内“华南虎 事件”、“汶川大地震”、“3·14 事件”、“台 海事件”等,也有国际朝核问题、环境 议题等热点。客观上,这与 2008 年是 国内外公共事件的集中年有较大关系, 也反映出框架理论分析在公共议题的分 析上有一定的优势。 其 次 是 形 象 研 究, 有 13 篇, 占 32.5%。形象研究包括人物、群体和国 家形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分析
接下来是批判论述分析取向,有 6 篇,占 14.3%,这类研究适合媒介偏见 的研究。比如唐闻佳的《3·14 西藏报 道的国际媒体分化现象分析》,从新闻 的遣词造句到新闻情节的描述分析,从 媒体的专业、商业和政治背景分析西方 媒体报道的偏见以及形成的原因。诠释 包裹分析取向只有一篇,是李惠明、罗 颖风的《〈中国青年报〉医疗体制改革 报道的框架分析》。
基本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文献统计和分析,可以 总结出 2006 ~ 2008 年三年内,国内框 架研究的基本情况 :
1. 国内框架研究的选题主要集中在 形象建构、公共议题、报道个案的框架 分析三个方面。
2. 与国外,甚至港台地区相比,国 内框架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探讨与 认知研究较少,原创性成果更少。
笔者从兰州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
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共收集 到框架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 75 篇,在 2006 ~ 2008 年三年中,共 52 篇。
框架理论概述
框 架 理 论 是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初西方兴起的传播理论,其概念最 早可追溯至人类学家贝特森。1974 年高 夫曼(Goffman)在其《框架分析》中将 框架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逐渐引起社 会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注 意。

新闻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新闻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新闻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新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新闻产生、传播和影响的过程,致力于揭示新闻事实,解读新闻事件以及帮助公众理解和判断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

在新闻学的研究过程中,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指导。

一、定性研究方法在新闻学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通过深入访谈、文本分析、观察等手段来获取和分析新闻问题。

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可以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背后原因、新闻报道的影响以及新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等。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新闻学者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和把握新闻现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二、定量研究方法除了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在新闻学研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定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手段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正性以及受众的阅读习惯等进行定量化的研究。

定量研究方法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帮助研究者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进行新闻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三、传播理论框架在新闻学研究中,传播理论框架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理论框架主要关注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帮助研究者了解新闻信息从发出到接受的全过程。

常用的传播理论框架包括传播模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

通过传播理论框架,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新闻的传播规律和新闻对受众的影响,为新闻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四、话语分析理论框架除了传播理论框架,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也是新闻学研究中常用的理论工具。

话语分析理论框架主要关注新闻报道中的话语表达和意义构建过程,帮助研究者理解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和意义符号。

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示新闻报道的隐含信息和意图,深入解读新闻报道的文本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新闻的真实含义。

五、叙事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方法是新闻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叙事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叙事逻辑以及叙事策略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新闻报道的叙事模式和效果。

考研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与传播效果模型剖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与传播效果模型剖析

考研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与传播效果模型剖析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和社会影响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深入理解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和传播效果模型,不仅是应对考试的关键,更是为未来从事相关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传播的定义、类型、过程和要素等。

传播,简单来说,就是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从类型上划分,有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

人际传播是最基本的形式,比如我们日常与朋友、家人的交流;大众传播则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大量的受众。

传播过程包含了信息源、编码、信道、解码和受众等要素。

信息源产生信息,经过编码转换为可传递的符号,通过信道传输,受众接收到后进行解码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传播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重点剖析几个重要的传播效果模型。

首先是“魔弹论”,也被称为“皮下注射论”。

它认为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就像子弹一样,能够迅速击中受众,直接产生强大的效果。

在这个理论中,受众被视为毫无抵抗力的被动接受者。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和片面。

实际情况中,受众并非完全被动,他们具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有限效果论”则对“魔弹论”进行了修正。

该理论指出,大众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受众的个人差异、社会关系和传播环境等。

比如,一则广告可能对某些人产生影响,但对另一些人则毫无作用。

“议程设置理论”强调了媒体在影响公众关注议题方面的重要作用。

媒体通过选择和突出某些议题,能够引导公众关注并认为这些议题是重要的。

这并不意味着媒体能够直接决定公众的观点,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思考问题的方向。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就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被攻击的风险),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

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框架理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J o u r n a l o f H o n g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V o 1 . 1 1 N o . 4 A u g . 2 0 1 3
框架理论在新 闻传播领域 的研 究与应用
李海 波
( 云 南大 学新 闻 系,昆明 6 5 0 0 9 1 )



文献样本 结构特征
根据C N K I 搜索结果 ,内地第一篇有关框架研究
的文章是陆哗 的 《 香港 中文报纸 的内地新 闻》,发 表于 1 9 9 8 年第2 期 《 新 闻大学 》。该文借鉴梵・ 迪克 ( V a n D i j k )的 “ 批判论述 ”取向,对香港6 份主要 中文报纸进行 内容分析 ,探讨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纸 媒的内地新闻报道 的框架。 2 0 0 5 年 以前 ,框架理论相关文献较少 ,总和为 3 4 篇 。之后文献数量逐年增长 :2 0 0 6 年1 9 篇 ,2 0 0 7 年2 8 篇 ,2 0 0 8 年4 8 篇 ,2 0 0 9 年7 0 篇 ,2 0 1 0 年9 7 篇, 2 0 1 1 年1 0 7 篇。 由于2 0 1 2 年度数据不完整 ,博硕学位 论文 尚未上线 ,期刊论文仅有3 4 篇。 包括2 0 1 2 年度的全部4 3 6 篇文献样本里 ,理论探 讨类为7 %( 3 2 篇 ),实证研究达8 9 %( 3 8 9 篇 ),既 缺乏理论思辨又没有实证分析的随感类文献则 占4 % ( 1 5 篇 )。其 中,期刊论文 占全部样本的5 6 %( 2 4 7 篇 ),学 位 论 文 4 2 % (1 8 2 篇 ),会 议 论 文 2 % ( 7 篇 )。期刊论文 中 ,实证研究2 0 4 篇 ,理论探讨2 8 篇 。学位论文 中,实证研究1 7 8 篇 ,理论讨论4 篇; 硕士论文1 7 9 篇 ,博士论文3 篇。这项统计 和此前的 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即国内框架研究在理论探 讨与认知研究方面较为薄弱【 4 】 。实际上 ,如前文博拉 的研究所言 ,重实证 、轻理论 的情况 ,在 国外同样 存在。 就研究人员情况分析 ,全部4 3 6 篇文献样本 ,未 标明作者身份的1 0 8 篇。其余表明身份的文献 因部 分文章联合署名 ,身份明确可查的为3 8 9 名 ,其中本 科生6 人 、硕士生2 4 9 人 、博士生3 4 人 、讲师3 2 人、 副教授2 3 人 、教 授 2 5 人 、研究 员 和 助 理研 究 员 各 1 人 ,其他 ( 主要为业界人 士 ,如编辑 、记者等 )1 8 人 。标明身份的作者 中,在读学生 ( 包括本科生 、 硕士生和博士生 )比例接近7 5 %。这项数据说 明该 领域的成熟研究者 比例偏低 ,或许可 以推断总体 的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基于框架理论的新闻传播需要更好地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学术界备受关注,并在新闻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呈现出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新闻传播未来的发展模式。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通过综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框架理论的内涵和实际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学框架理论和心理学框架理论的分析,以及对新闻传播实践中框架理论应用的探究。

本文旨在为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促进该理论在实践中的更好应用。

二、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新闻传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之中。

从历史角度看,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的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的出现,新闻传播开始从单一的文字传播向多元化的视听传播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态,也促使新闻传播者开始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向受众传递信息。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20世纪中后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新闻传播学开始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新闻传播研究也逐渐从经验主义向科学主义转变。

新闻传播框架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它试图从新闻生产的角度,解析新闻如何从社会现实中选择、加工、传播,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新闻传播框架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新闻传播的形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媒体形式,而是通过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这种变化对新闻传播框架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地构建和传播新闻框架,成为了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

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引言新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的产生和传播有着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新闻工作者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于新闻理论体系的研究也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的起源我国的新闻理论体系起源于20世纪初的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新闻传播在帮助人们了解战争动态、凝聚国家力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新闻传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人们开始探索新闻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闻理论体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那个时期,一大批文化精英开始关注新闻传播对社会变革的影响,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理论体系。

二、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新闻理论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通过对新闻基本规律的研究,指导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于人民群众。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作为社会思想意识的一种表达形式,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很大。

唯物史观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解析新闻中的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3. 新闻伦理新闻伦理是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闻伦理包括了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一系列原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新闻伦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新闻行业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4. 媒介效应媒介效应是我国新闻理论体系中的又一个重要领域。

媒介效应研究探讨了新闻对受众的影响,涉及到新闻传播的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媒介效应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新闻内容。

三、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的挑战在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研究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1. 理论创新需加强我国新闻理论体系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当代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

当代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

当代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应用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新闻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等方面的规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当代新闻学的理论框架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并且广泛应用于新闻媒体的实践中。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当代新闻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一、理论框架1. 传媒效果理论传媒效果理论是研究媒体对受众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的一种理论。

在当代新闻学中,传媒效果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分析新闻媒体对受众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社会事件的影响等方面。

传媒效果理论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践验证,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框架,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了解媒体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机制。

2. 媒介生态学媒介生态学是指研究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地位的一种理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新闻媒体被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介所冲击和取代。

媒介生态学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态系统,从而更好地应对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

3. 媒介伦理学媒介伦理学是关于媒体行为和媒体职业道德问题的研究领域。

在当代新闻学中,媒介伦理学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以及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等方面。

媒介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了一种指导性的规范,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确保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信任度。

二、实践应用1. 新闻素养教育新闻素养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公众的新闻意识、新闻判断力和新闻批判能力,提高公众对新闻的理解和认知水平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当代新闻媒体泛滥的信息时代,公众对新闻的辨别和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新闻素养教育通过将当代新闻学的理论知识融入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提升对新闻的辨别能力。

2. 移动新闻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新闻应用成为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当代新闻学中,移动新闻应用的开发和运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践领域。

论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

论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

论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展开,通过探讨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建构、语言学、传播学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新闻文本和传播语境。

通过对新闻文本和传播语境的分析,可以深入探究新闻传播中的语言运用、意义建构、传播效果等问题。

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运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话语分析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深入探究新闻传播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构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需求日益凸显。

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体系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话语分析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包括话语分析的定义、研究范围、基本理论框架等,是构建话语分析理论体系的基础。

话语分析与新闻传播学的关系:探究话语分析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如何运用话语分析理论深入探究新闻传播现象和规律。

话语分析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从具体的新闻传播实例出发,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探究话语分析揭示出的信息、话语策略、传播效果等问题。

话语分析的局限性:对话语分析理论的局限性进行深入认识,提出相应的方法论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话语分析理论体系。

新闻传播学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有助于深化人们对新闻传播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在面对复杂的新闻传播环境和现象时,对话语分析理论的掌握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更深刻地探究各种问题。

通过话语分析理论的建构及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而提高新闻传播学的学术地位和研究价值。

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未来研究可以对话语分析理论在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伦理、国际新闻传播等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文化视野417网络舆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王培培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摘要: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对其2014年至2016年近3年收录的与网络舆情相关的期刊论文的发表年份、作者、期刊、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分析近几年网络舆情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

关键词:网络舆情;词频统计;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417-01网络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刺激而产生的,主要通过互联网形式传播和形成的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所有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的集合[1]。

网络舆情作为新兴的学术热点,得到了不同学科领域研究者的涉足,近些年来它以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姿态迅速得到各学科领域的重视并取得了不少成绩,本文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网络舆情研究近3年的期刊论文进行定量分析,了解网络舆情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以CNKI 作为文献的数据来源,在高级检索界面中将文献类型设置为期刊,以“网络舆情”作为篇名,将时间限定在2014年至2016年,检索出相关文献2170篇,除去会议、题录、简讯和征稿等无关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2069篇。

把数据导入软件进行统计。

二、网络舆情研究现状分析(一)网络舆情研究年度刊文量分析对一段时间内某主题的文献发文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主题领域的发展状况。

从图1可看出,2010年至2015年,网络舆情期刊发文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达到最高,763篇,可见近些年网络舆情研究热度不断高升,已经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尽管2016年期刊发文量有所下降,但仍达到600篇以上。

由此可见,网络舆情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图1网络舆情研究年度刊文量(二)网络舆情研究学科领域分布通过对网络舆情研究的发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研究网络舆情的学科领域分布比较广泛,既包括新闻与传播学,政治与管理学,也包括图书情报学,计算机学等其它学科[2]。

传播学研究框架

传播学研究框架

传播学研究框架
传播学研究框架是指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的框架结构。

传播学研究框架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包括传媒、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对象,并确定研究的重点和范围。

2. 理论框架:传播学研究需要基于相关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解释。

常用的理论包括传播效果模型、传播过程模型、社会认知理论等。

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

3. 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内容分析等。

研究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验证研究假设并获取研究结果。

4. 数据分析:在传播学研究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研究者需要运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5. 结果解释:研究者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提出理论观点或建议,并探讨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并指导
研究过程。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目的灵活运用不同的框架结构。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研究综述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研究综述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传媒理论研究综述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新闻的生产、传播与接受等方面的规律。

作为媒介,新闻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本综述旨在对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的传媒理论研究进行综合梳理和总结。

一、媒介与社会媒介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针对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多个理论,如马克思主义观点、功能主义、认知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媒介与社会互动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框架。

二、媒介内容与传播新闻作为媒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信息的传达和传播效果。

在复习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媒介内容构建和传播的理论,如媒介语言学、议程设置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新闻内容的生成和传播方式,以及影响因素。

三、媒介与受众新闻传播离不开受众的接受与反馈。

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对媒介与受众关系的研究着重考察了受众的特征、需求、接受方式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受众对新闻的态度、认知和行为,为新闻从业者提供更准确的传播策略和手段。

四、媒介与社会变革媒介对社会变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复习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媒介理论研究在社会变革方面的应用,如传媒与政治、传媒与教育等。

媒介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对我们深入理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媒介伦理与责任新闻媒介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

在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对于媒介伦理和责任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可以了解到媒介道德规范、自律机制以及传播道德等方面的讨论,这对于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结:通过上海市考研新闻学复习资料中的传媒理论研究综述,我们可以看到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关注的是新闻的生产、传播与接受等方面的规律。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媒介内容的构建和传播方式、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媒介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以及媒介伦理和责任等方面的研究也是新闻学乃至整个传媒领域的重要内容。

新闻传播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研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闻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影响着人们对新闻的理解和判断。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也需要关注新闻传播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的问题。

首先,社会网络结构对新闻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分享、点赞、评论等行为,将新闻内容传播给更多人。

然而,由于不同用户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社会网络的结构对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效果具有巨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中存在着“小世界”现象,即每个人通过有限的联系就可以迅速接触到任何其他人。

这种网络结构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广泛地传播,但也容易带来信息过度重复和同质化的问题。

其次,信息扩散的机制与社会网络的结构密切相关。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信息接收的被动状态,因此,信息的扩散往往依赖于少部分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用户。

这些具有影响力的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观点和行为,引导其他用户对特定新闻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具有影响力的用户的位置和影响程度,从而更好地理解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和模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网络结构并不完全决定信息扩散的结果。

用户个体的特点、兴趣爱好、社会地位等也会对信息传播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发现,用户在分享新闻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观点选择合适的信息,形成“信息过滤”的现象。

这种个体选择的行为往往会进一步影响信息的传播路径和范围,导致信息在社会网络中的扩散出现偏差。

除了社会网络结构和个体选择行为外,新闻内容本身也会对信息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具有强情感性和争议性的新闻更容易引发用户的关注和讨论,从而促进信息的传播。

此外,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会影响信息扩散的效果。

用户往往更倾向于分享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新闻内容,而对于虚假和不可信的信息则会加以回避。

因此,新闻传播中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研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夫曼首先将框架作为阐释个人认 知框架 , 从心理学“基模”中引入,应 用于传播情景。他认为人们通过已有的 认知结构,从一套框架转到另一套框架 来建构社会真实,并指出框架一方面是 源自过去的经验 , 另一方面受到社会文
化意识的影响。 迄今框架研究的最重要学者甘姆
森,进一步把框架分为两个层次,一类 指界限 , 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 , 代表 了取材的范围 ;另一类是架构——人们 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对于框架机制, 学者们有不同的说法,如吉特林认为是 选择、强调和排除 , 台湾藏国仁等认为 是选择与重组。
4. 研究议题 这里的议题指的是研究者关注、研 究的选题,国内学者集中研究的是形象 研究、公共议题研究和报道的个案研究 三个方面。目前,公共议题研究最多, 有 17 篇,占全部文献的 42.5%,数量多、 议题广泛。这类议题既有国内“华南虎 事件”、“汶川大地震”、“3·14 事件”、“台 海事件”等,也有国际朝核问题、环境 议题等热点。客观上,这与 2008 年是 国内外公共事件的集中年有较大关系, 也反映出框架理论分析在公共议题的分 析上有一定的优势。 其 次 是 形 象 研 究, 有 13 篇, 占 32.5%。形象研究包括人物、群体和国 家形象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分析
3. 国内框架分析对象绝大部分集中 在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关于传播者、 受众、社会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分析不足。
4. 国内新闻框架的媒介研究对象主 要集中在纸质媒体,对于新媒体的研究 不够。
5. 框架分析取向批判性的定性研究 几乎很少,方法的多元性不够,框架研 究方法需要“百家争鸣”。
框架理论目前还是一项相对模糊的 研究范式,这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研 究视野、方法。框架理论不是简单的理 论认识,更多地表现为多学科、多背景 的交叉与结合,因此能汲取不同的营养。
对于新闻框架研究,学者们基本上 源于高夫曼的思想。坦克德认为框架是 新闻的中心思想。恩特曼 (Entman) 提出 新闻框架经过选择与排除后产生新闻, 能使新闻工作者快速地把信息进行常规 处理、包装后有效地传递给受众。伍(Woo) 等人则更直接表示新闻框架是新闻工作 人员、消息来源、受众、文本与社会情 景之间的互动的结果。
不够的。如今中国再不是那个充满着古 老神秘气息的东方国度,我们已经迈出 了走向世界的脚步,这个曾经的文明古 国早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所以,我们 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符号系 统的拓展与更新。融入更多现代化、国 际化的因素,将古老的中国、现代的中 国与未来的中国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 既有历史传承,又有现代感和亲和力的 新的国家形象符号系统。只有这样,我 们才能真正融入世界话语体系,为中国 国家形象增添新的内容。
3. 要实现符号外延与内涵的有机结 合
正如罗兰·巴尔特所说 :内涵代表 外延的“换挡加速”。在塑造国家形象 的过程中,要利用符号“外延”与“内涵” 的有机结合,让受众通过符号来建构其 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在潜移默化中达到 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目的。
今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发布了
许多关于温家宝总理的新闻图片,有一 张图片是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金融危机 的提问时拍摄的,画面中的温总理面带 自信的微笑,眼神坚定。这不仅是大国 领导人风范的体现,更传达了中国面对 世界金融危机时的从容与自信。这张图 片很好地实现了直接意指与含蓄意指, 即外延与内涵的结合,传达出许多画面 之外的意义,完全可以为中国形象“加 分”。
注释 : ①陈阳 :《框架分析 :一个亟待澄清的概 念》,《国际新闻界》,2007 年 7 月 ②康怡 :《大陆和台湾媒体新闻报道的框 架建构——以两岸的新闻报道为例》,厦门大 学优秀硕士论文,2007 年 5 月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54 青年记者·2009年7月下
基本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的文献统计和分析,可以 总结出 2006 ~ 2008 年三年内,国内框 架研究的基本情况 :
1. 国内框架研究的选题主要集中在 形象建构、公共议题、报道个案的框架 分析三个方面。
2. 与国外,甚至港台地区相比,国 内框架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的探讨与 认知研究较少,原创性成果更少。
53 青年记者·2009年7月下
理论视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06 ~ 2008 年国内新闻传播 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状况
国内框架理论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目前还未出现专门研究框架理论的专 著,研究成果散见于一些期刊和著作中。
1. 文献样本的结构特征 在 全 部 75 篇 文 献 样 本 中,2006 年 以 前 国 内 已 有 研 究 文 献 23 篇, 2006 ~ 2008 年 的 文 献 有 52 篇, 占 69.3%。在近三年内,框架理论探讨文 献 有 6 篇, 占 11.5%, 其 余 46 篇 是 框 架研究的实证或应用性研究的文献。 2006 年 和 2007 年 研 究 文 献 分 别 有 13 篇 和 15 篇, 各 占 25% 和 28.8%。 2008 年相关研究的文献最多,有 24 篇, 占 3 年 全 部 文 献 的 46.2%。 总 体 来 说, 2006 ~ 2008 年,相关研究文献呈增长 趋势,尤其是 2008 年,可以说是国内 框架理论研究的“井喷之年”。 2. 研究对象 这里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对象,既 可以是框架理论或新闻框架基础研究本 身,也可以是具体的新闻生产过程中所 有的环节、对象。 第一类,在框架或新闻框架理论研 究本身,3 年内共有 6 篇文献,占全部 样本的 11.54%。这类文献主要直接引介 西方或港台地区框架理论的基础探讨, 主要从理论起源、定义、功能、与其他 理论的关系等 6 个方面来考察理论本身。 第二类,在新闻生产过程的研究环 节对象上,恩特曼曾认为框架至少存在 新闻生产过程的传播者、新闻文本、受 众、社会文化等环节。 国内的框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新 闻文本的框架分析,有 49 篇,占全部 文 献 的 94.3% ;研 究 传 播 者 的 有 2 篇, 占 3.8% ;以受众、社会文化为框架研 究对象的各有 1 篇。 3. 分析取向 目前,以框架理论为前提的框架分析 取向有四种 :范戴克的“批判论述”分析 取向,甘姆森与雷恩的“诠释包裹”分析
参考文献 : ①孟华 :《符号表达原理》[M],青岛海 洋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②余志鸿 :《传播符号学》[M],上海交 通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③罗兰·巴尔特著,李幼蒸译 :《符号学 原理》[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④特伦斯·霍克斯著,瞿铁鹏译 :《结构 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年版 ⑤唐昀 :《张艺谋 :“鸟巢”导演完美大 片》[J],《环球》,2009 年 1 月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 要充分重视不同媒介的符号特点 新闻媒介作为国家形象塑造的主 体,不同的媒介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的。 纸质媒介主要使用的是文字符号和图 片,广播使用的是声音符号,电视主要 使用的是声音、影像符号,互联网则是 多种符号的融合。根据媒介所使用符号 的不同,可以发挥不同符号的优势来塑 造国家形象。比如报纸可以利用文字符 号的优势,作深度报道,以报道的细致、 全面、深度来塑造国家形象 ;广播可以
发挥声音符号的优势,声音符号中的言 语与“所指”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脱 离“所指”而存在,因此让人产生丰富 的想象 ;电视融语言、图像、声音等多 种符号于一身,可以发挥各种符号相互 配合的作用,将画面的具象性与声音的 抽象性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富有感官 冲击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可以发挥它多 媒体、超文本链接的优势,为国家形象 塑造提供一条更加便捷的途径。
接下来是批判论述分析取向,有 6 篇,占 14.3%,这类研究适合媒介偏见 的研究。比如唐闻佳的《3·14 西藏报 道的国际媒体分化现象分析》,从新闻 的遣词造句到新闻情节的描述分析,从 媒体的专业、商业和政治背景分析西方 媒体报道的偏见以及形成的原因。诠释 包裹分析取向只有一篇,是李惠明、罗 颖风的《〈中国青年报〉医疗体制改革 报道的框架分析》。
笔者从兰州大学图书馆网站提供
的《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共收集 到框架理论研究的相关论文 75 篇,在 2006 ~ 2008 年三年中,共 52 篇。
框架理论概述
框 架 理 论 是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80 年代初西方兴起的传播理论,其概念最 早可追溯至人类学家贝特森。1974 年高 夫曼(Goffman)在其《框架分析》中将 框架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逐渐引起社 会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注 意。
某一群体或国家形象在新闻文本的反应 或框架。个案研究也是国内框架研究关 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硕博士论文中较 常见。
5. 媒介对象 在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中,媒介的 选择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国内研究的 文本媒介主要集中在报纸、电视、杂志、 网络 4 种媒介 :国内研究绝大部分集中 在报纸文本的分析,有 33 篇,占全部 新闻文本研究文献的 89.1% ;其次是电 视媒介,有 3 篇,占 9.1%;网络、杂志、 广告媒介分别有一篇。
理论视野
● 王培培
近年新闻传播领域框架理论研究综述
框架理论又称架构理论,是近年来 国内外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热门 理论之一。
国外一篇针对 2001 年 1 月~ 2004 年 5 月 6 种一流英文传播学期刊内容分 析的研究文章表明,进入 21 世纪以来, 这些刊物上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最广泛 的理论就是“框架分析”。①
国内新闻传播学界从上世纪 90 年 代 开 始 研 究 框 架 理 论, 进 入 21 世 纪, 尤其是近三年,集中出现了一大批学术 论文,并呈现一种开放、多元的趋势。 本文借鉴内容分析法,对国内新闻传播 领域近三年框架理论研究的论文进行较 全面的统计分析,以期对框架研究的进 展情况作一番考察,进而探讨研究中存 在的问题。
取向,“框架清单”分析取向,潘忠党与 克思基的“论述结构”分析取向。②
国内新闻报道文本框架分析中,使 用最多的是框架清单取向分析,有 21 篇, 占全部新闻文本分析文献的 50% ;这与 文本分析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有较大关 系,内容分析法是新闻传播领域的经典 研究,相对来说操作简单、效果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