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六):音乐诗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六):音乐诗](https://img.taocdn.com/s3/m/b33d1cfb2cc58bd63186bd97.png)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六):音乐诗【知识储备】一、正面描写——音乐本身的描写。
1、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2、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例如: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
(张祜《王家五弦》)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3、以形写声法,即通感。
音乐诗中音乐的旋律读者不能亲身感受,所以写作者总是化听觉为视觉,即使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二、侧面描写——乐器的不凡,聆听者的感受。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正面描写)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侧面描写)三、主题:音乐诗多为赞扬演奏者技艺高超,但有时会根据具体场景,抒发特定经历特定情感。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l),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 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4分)听者(或;作者自己)的惑受上;侧面。
(2)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bec052ba5e9856a561260da.png)
有关音乐的诗歌鉴赏云南省红河州石屏二中袁永明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于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触摸,但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对音乐进行描写,今天我们在回顾学过的古典诗词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是怎样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的。
首先,我们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语段: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请同学们思考:《琵琶行》中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诗人是运用比喻,以声喻声来写音乐的。
诗中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从而达到声中有形,声中有情的艺术效果,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运用比喻来描写音乐,不仅能调动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还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这种运用比喻直接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写实主义写法。
其次,我们来回顾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又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这首诗描写音乐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谈李贺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
![谈李贺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06901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0a.png)
谈李贺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周建刚(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 李贺以赋咏音乐为题材的诗歌构思奇谲,比附奇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其中《李凭箜篌引》更是被历代诗评家们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之有音,视之无形,且稍纵即逝。
如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无形、无色而难以捉摸的音乐形象,李贺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音乐; 表现手法[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4)12-0059-02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里,描写音乐弹奏的诗篇很多,而其中对音乐表现得那样清灵、那样富有个性的,当属李贺的诗歌。
李贺这些以赋咏音乐为题材的诗歌构思奇谲,比附奇妙,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
如《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申胡子筚篥歌》、《龙夜吟》、《蜀国弦》等。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之有音,视之无形,且稍纵即逝,如何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无形、无色而难以捉摸的音乐形象,李贺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以典喻乐李贺善于用典故来表现音乐的感人效果,营造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天上人间、仙境与凡间交织而成的艺术境界,把人们引入一个色彩斑斓的神奇的音乐世界。
清人方扶南评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1]诗人以典喻乐的手法,用得非常巧妙灵活。
如在《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借用大量典故,来描摹音乐的曼妙无比。
诗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本身的旋律如何优美,也没有直接展现李凭弹奏的技法,而是用一连串的典故为喻,来描写音乐的感人效果。
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优秀课件PPT
![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981a75eefdc8d376ee32f8.png)
学习目标 • 掌握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描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乐的手法
• 正面描写 描摹声音(运用拟声词) 比喻(以声写声) 通感(以形写声) 夸张、拟人等
• 侧面烘托 通过环境烘托 通过其他事物对声音的感
受或反应表现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唐代】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能想出 什么好 办法解 决新中 国工业 化的问 题呢? 1.依据辐 射方向 确定“ 辐射源 ”,确定 辐射名 称和热 量传播 空间 2、假如由你来主持制定“一五计划” ,你将 优先发 展什么 ? 3.材料二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含义 是什么 ,邓小 平提出 它的根 本目的 是什么 ? 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明香 港问题 能最终 解决的 主要原 因(至 少列出2点), 并指出 其历史 意义。 5.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 世界反 法西斯 战争的 重要组 成部分 ; 6.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 月灭亡 中国的 战略计 划和“ 速战速 决”的 方针, 消耗了 日本的 军事和 经济实 力; 7.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 国共产 党领导 的敌后 战场; 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 括吸收 和反射. 9、含义: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其实 质是土 地退化 。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有何特点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有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c45d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a.png)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有何特点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诗歌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音乐描写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元素之一。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首先,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富有情感色彩。
古代文人雅士对音乐的热爱常常化作对心灵深处情感的倾诉。
例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但通过对雁的飞行和鸣叫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深远的情感和壮美的意境。
而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通过对曲笛声音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常常与情感交融,形成了一种深邃的艺术韵味。
其次,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注重形象的描绘。
古代诗人往往通过对音乐的声音、乐器的形态以及演奏技巧的描写来表达对音乐的独特感受。
苏轼的《赤壁赋》中,他以“遥听千帆远,目送孤雁低”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远近和乐曲所带来的情感冲击力。
这种直观的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感。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还强调了韵律与节奏的呼应。
音乐依靠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古诗词也常常通过对音乐中韵律感受的描写来表达对音乐的体验。
在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中,他运用了抑扬顿挫的语调,将诗歌与节奏感的音乐完美结合,塑造出豪放激昂的境界。
这样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通过诗歌中的音乐描写感受到旋律的旋转和节奏的起伏。
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还常常注重对音乐氛围的描绘。
古代文人常常以音乐的场景和环境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氛围。
比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通过描绘江河的广阔和鹳雀楼的高耸,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庄严和辽阔。
这样的描写方式使人在阅读古诗词时,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宏大。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音乐描写通过丰富的情感色彩、形象的描绘、韵律与节奏的呼应以及对音乐氛围的描绘,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音乐描写不仅丰富了古诗词的艺术表现力,也使古代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得以表达,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古典诗歌中有关音乐的描写
![古典诗歌中有关音乐的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31de9684d0d233d4b14e6953.png)
• 作者运用想象联想来表现 “筝声”之“悲 怨”。作者写听到筝声仿佛是随着春风拂 过柳枝,又像是随着鸟儿绕花而飞;进而 想象到夜半孤灯等待亲人回家之景及空楼 对月盼望团圆之景。由这样孤凄的景象表 现出筝声的悲怨。
——王策
பைடு நூலகம்
参考答案
• 作者用通感的手法,表现了“筝声”之 “哀怨”。在颔联中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 风逐柳絮、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伤春画 面;在颈联中描绘了灯下只影落泪、楼头 伫立相思的凄凉场景。以视觉写听觉,化 无形为有形,以生动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 “筝声”之“哀怨”。
月考试卷分析
——古典诗歌中有关音乐的描写
月考试题回放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8.请结合本诗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筝 声”之“哀怨”的? 试卷中出现的答案: 通感 比喻 想象联想 虚写 拟人 借景抒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 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 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 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24f0e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f7.png)
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绘音乐之美的经典诗篇,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箜篌的音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精美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山上的白云都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被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是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得就像昆仑山的美玉被击碎,凤凰在鸣叫;时而又像像芙蓉在露水中饮泣,像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清冷的乐声让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帝王的心弦也被乐声打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引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看见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中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潭中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2、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中学诗歌鉴赏:李凭箜篌引
![中学诗歌鉴赏:李凭箜篌引](https://img.taocdn.com/s3/m/834ba4d765ce050876321397.png)
【设题意图】从艺术手法角度鉴赏能力。
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象力, 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
• 2、比较《琵琶行》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 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 《李凭箜篌引》主要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 旋律本身的起伏着墨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 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
• 《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强弱缓急,是直接描写的 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 风格各异:李诗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 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白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 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穿 插其中,风格平易感伤。
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手法 河北冀州中学弓新亚
![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手法 河北冀州中学弓新亚](https://img.taocdn.com/s3/m/50be662e0740be1e650e9aee.png)
(1)颔联主要运用通感(比喻)修辞,(1 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1分)使 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 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 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1分)写出了分 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答“借景抒 情”“联想想象”的适当给一点分即可) (2)“独”突出了孑然独坐、愁对孤灯的形 象;(1分)“空”字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 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 清的气氛,写出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1 分)
古典诗歌中描写 音乐手法
河北冀州中学 弓新亚
• 音乐空灵微妙,孔子听到《韶》乐之后, 甚至有“三月不知肉味”之感。由此 可见乐声之美,其魅力之大。 • 如若将音乐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那就又极难把握了,就需要诗人们运 用高超的艺术方法。 • 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 和李贺《李凭箜篌引》,曾被清人方扶 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些 诗歌为我们学习描写声音提供了很好 的借鉴。
•
李凭箜篌引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
听筝
柳中庸
• • • • •
正面描写
以声喻声(比喻、通感、想 象、联想) 以形写声(通感、想象) 这是最常见的描写手法,姑且 叫“拟声法”吧。就是用我 们生活中一些常听到的声音 来具体形象地比喻音乐声。
白居易的《琵琶行》如“大弦嘈嘈 如急雨,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 帛。”这里作者妙笔描绘琴声如 “急雨”般沉重舒长,如“私语” 般细促轻幽,如珠落玉盘似的圆润 悦耳,如“莺语”般婉转流畅,如 “银瓶乍破”“刀枪鸣”似的铿锵 雄壮,如“裂帛”般强烈清脆。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6faa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9.png)
诗歌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分析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表现力。
它通过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结构,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传递给读者。
本文将从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
一、诗歌的艺术特色1. 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是其独有之处。
通过押韵、节奏和音调的运用,诗歌能够创造出和谐的音韵效果。
例如,《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句子的平仄平仄和谐,给人以动听的感受。
2. 紧凑性:诗歌在表达语言的时候要求简练精确,用字的浓缩和密度很高。
通过有限的文字,创作者能够营造出丰富而独特的意境。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一个安静而清新的夜晚景象。
3. 意象丰富:诗歌通过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
意象不仅可以是视觉上的,还可以是听觉、嗅觉、触觉等等,通过感觉上的共鸣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到作品中。
例如,《早梅》中出现的“湿罗敷血,凝絮成玉”,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于美的追求和对逝去的思考。
二、诗歌的表现手法1. 比喻: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使得诗歌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危楼高百尺》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通过将起舞比作在人间,表现出作者对于自由境地的向往。
2. 比拟:比拟是通过对两个相似或有共同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某种特征或感受。
比拟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例如,《红豆生南国》中“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通过将红豆比作爱情,以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珍视。
3. 换喻:换喻是通过使用一个不同于原本意义的词语或表达方式,以达到修辞、表现的目的。
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愿作比翼鸟,从此南飞翔”通过将和平比作“比翼鸟”,以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4.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两种事物或情感进行对照,以凸显其中的差异和冲突。
诗歌中音乐描写的手法
![诗歌中音乐描写的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d19875b307e87100f69625.png)
练习3: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1)①以景结情。 (手法) ②诗人想象清晨来到烟雨迷蒙的桐江垂钓,把钓舟系在秋叶正红 的枫树上。 (翻译) ③烟雨迷蒙,诗人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强化了诗歌由沧桑感, 苍凉感和人生短暂的空虚感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意境情感) ④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术语)
例 4: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 赏析: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①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比喻,以声写声。(手法)
听蜀僧睿弹琴
②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翻译) ③ “一挥手”写出了蜀僧弹琴时潇洒的动作和气定神闲的从容 姿态;比喻,用大自然万壑松涛之声比喻琴音的清越宏远,生动 传神地表现出琴声极其宏伟、铿锵有力的特点。(分析) ④表现了蜀僧弹琴技艺的高超。(作用)
描写音乐的手法
正面描写: 对弹奏者的动作、神态等的描写 描摹声音(运用拟声词) 比喻(以声写声) 通感(以形写声) 夸张、拟人等 联想、想象
侧面烘托:通过环境的烘托 通过其他事物、人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表现
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①比喻、以声写声。 (手法) ②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翻译) ③把大弦的粗重之声比作急雨声,小弦的轻细之声比作私语声; 用急雨声、私语声来形容大弦的粗重之声与小弦的轻细之声; (分析) ④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琵琶乐声的粗重繁密与轻柔细致,表现了琵 琶女弹奏技艺的精妙。 (作用:音乐特点,弹奏者技艺高超)
诗歌鉴赏中的音乐描写
![诗歌鉴赏中的音乐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23cba510763231126edb1118.png)
诗歌鉴赏中的音乐描写作者:陶建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10期摘要: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要是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
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
然而在唐朝,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本文针对诗歌鉴赏中的音乐描写进行了论述,并列举了一些例子来加以说明,以期能给同行带来启示。
关键词:诗歌鉴赏;音乐描写;手法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10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要是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
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
然而在唐朝,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中出现了大量以音乐本身为表现对象的作品,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例如,韩愈《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琵琶行》和李贺《李凭箜篌引》就是其中的姣姣者,曾被清人方扶南称许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这些诗歌为我们学习描写声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概括起来,其描写音乐的手法有以下几种:一、摹拟音响法,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例如: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2. 铿铿锵锵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
(牛殳《方响歌》)例1用叠字拟声词“嘈嘈”和“切切”来摹拟急促的大弦声和轻细的小弦声。
例2用“铿铿锵锵”这个拟声词来表现方响深沉而凝重的声音。
二、以声写声法,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例如:3. 唯羡风流田太守,小金铃子耳边鸣。
(张祜《王家五弦》)4.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例3用耳边鸣响小金铃声来比拟五弦琵琶声的清脆悠扬。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
![诗文中的音乐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03970aedfab069dc51220115.png)
用听众的反映来体现音乐的艺术魅力。《琵琶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主人忘归客人不发都是因为深深地被音乐吸引。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结束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这可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作者认为“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女第三次演奏后,用“满座重闻皆掩泣”从面上写出音乐感人至深的力量;用“江州司马青衫湿”从点上写出音乐能引起诗人情感上的共鸣,让诗人情不自禁感慨万千,泣涕唏嘘。笔者认为,从侧面烘托音乐的感染力比正面描摹乐声更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种艺术上的空白更能让读者回味无穷。这可与《省试湘灵鼓瑟》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无定法,除了上述技巧外,还可以从音乐的抑扬顿挫、高低急徐的角度描写音乐。《琵琶行》和《明湖居听书》都写出了音乐歌声从低到高,从舒缓到急促,并在高潮后戛然而止的跌宕起伏的过程。
高明的文学家就如同高明的乐师,他们以语言为琴瑟,懂得在恰切的时机,使用恰当的技巧拨动读者内心深处的琴弦,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给我们如听仙乐,如遇知音绝妙感觉和审美享受,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感慨。
描写音乐,还可以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也叫移觉。最典型的莫过于刘鹗《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一段。王小玉初唱时,人们听来“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作者将获得美妙歌声的听觉转化为“熨过”“伏贴”的感觉和吃了人参果而畅快的味觉;王小玉“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把王小玉的歌声转换成视觉形象,抛入天际的钢丝的形象让人感觉到了歌声的尖细而高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也是用视觉形象把旋律的跌宕起伏,歌声的千回百转表现出来。这两个例子是赋声以形的通感。王小玉唱到高潮时,“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从视觉的角度写听觉,不仅有烟火之形,还有绚烂之色,把歌者声形色兼备的高超技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李贺《李凭箜篌引》中“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人用露滴残荷的形象(“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盛开如笑靥的兰花(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神奇构思,真是形神兼备。以感觉写感觉的通感修辞手法调动了听众的所有感官,让他们潜心投入到欣赏这天籁之音的意境当中。
琵琶行音乐描写手法
![琵琶行音乐描写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60a15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8.png)
琵琶行音乐描写手法
在《琵琶行》这首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主要有两个手法。
第一种手法,以声拟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
我们当然没有听到当时弹奏琵琶的声音,但是听过急雨打窗的声音,听过私语的声音。
读了这样的诗歌以后,会唤起一种生活的联想。
用人们生活的经历来弥补和丰富音乐的声音。
这是以声拟声。
第二种手法,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往往是有限的,而侧面烘托往往是无限的。
汉代的乐府诗中有一首叫《陌上桑》,描写秦罗敷长得很美,说她“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高明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对人物的外貌进行描写,诸如柳叶弯眉,不过像柳叶一样;目似双星,不过像星星一样;樱桃小口,粉面桃腮,唇红齿白……这样写的美都是有限的。
而是抛开这些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看到她时忘情的表现:过路的人见罗敷如此美,歇下担子、捋着胡子欣赏;少年人见罗敷如此美,脱下帽子,露出美丽的帩头,以引起对方的注意。
耕者忘了犁地,锄者忘了锄地,都是因为看傻了。
古典诗歌描写音乐
![古典诗歌描写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e944328ce53a580216fcfe62.png)
正侧结合、比喻、夸张、 通感、渲染、衬托、对比
听蜀僧浚弹琴 (天津卷)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⑴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 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 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 表现音乐的高妙。(4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东船西 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也是通 过环境描写来烘托声音,达到了“此 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4.以感衬声(衬托)。描写音乐除 了正面写演奏者的技艺外,还可以写 听众的反映及感受,由侧面衬托,以 达到烘云托月的效果。先看李白的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 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并没直 接写笛声的哀怨婉转,而是通过听众 的反映,情感的变化来写乐曲声:听 着这暗暗飘来的《折杨柳》的玉笛声, 谁能不触动怀念故乡之情呢?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 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3.以境显声(烘托)。诗歌描写音 乐还常常通过周围景物的描写来烘托 曲调的优美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盛 唐诗人李颀写过一首《琴歌》:在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的夜晚弹琴,“一声已动物皆静,四 座无言星欲稀”,琴声一起,万籁俱 寂,乌鹊不飞,林木不响,连星星也 躲了起来,似乎都陶醉在琴曲之中了。 这里作者并不直接描写琴声如何动听, 而通过情景的描写来烘托。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写 明湖居听书的情景。先写黑妞的演 唱“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后 写王小玉:“唱了十数句之后,渐 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 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 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 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 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分析
![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dd4f2f43323968011c924f.png)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பைடு நூலகம்
李 凭 箜 篌 引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 • • • • • • • • • • • •
思 考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色 彩。诗人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 的优美音乐的?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 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 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 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 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 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 是文学,一把是音符。 ——雨果
成语“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 当人们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听到某种音乐时,会与这种音乐 也比喻音乐优美。 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作用。
听蜀僧濬弹琴
[唐] 李白
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他飘然而下峨嵋峰。 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袅袅余音融入秋色霜钟。 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不 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 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 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 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 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南,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 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 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 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 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起千回百转的 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里盘旋穿插, 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李白 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
![李白 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https://img.taocdn.com/s3/m/233c09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1.png)
李白诗词里面描写歌曲的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迥异,其中不乏描写歌曲的佳作。
本文将为您精选李白诗词中关于描写歌曲的内容,共同领略他那独特的音乐韵味。
一、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清平调》是李白为唐玄宗和杨贵妃所作的宫廷歌曲。
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歌曲的美妙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宫廷音乐的华美与典雅。
二、李白的《阳春白雪》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阳春白雪》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爱人的歌曲。
李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季节、景色、情感等元素,将歌曲的旋律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如怨如慕的动人歌声。
三、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在这首《夜泊牛渚怀古》中,李白以夜泊牛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诗中的歌曲元素,通过“余亦能高咏”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
四、李白的《听蜀僧溶溶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听蜀僧溶溶弹琴的情景。
诗中以琴声比喻歌曲,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通过“如听万壑松”等句子,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音乐之中,感受那悠扬动听的旋律。
总结:李白的诗词中,描写歌曲的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音乐与自然景色、人物情感紧密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歌曲的美妙。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音乐意象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音乐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465792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4.png)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音乐意象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其中常常出现音乐意象,通过诗人对声音、乐器和音乐表演的描写,营造出美妙的视听效果。
以下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1. 琴古人常用琴来比喻音乐的美妙。
琴有着高亢激昂的琴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豪情壮志。
例句:《琵琶行》中的“夜行黄沙道中,少成若名豪杰”,表现了琵琶声音的悠扬和诗人的动情。
2. 铃铃声清脆悦耳,常常用来形容音乐的美妙。
例句:《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诗人表达了听到铃声时思念故乡的情感。
3. 箫箫声婉转柔美,常常用来描绘温柔的音乐。
例句:《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更上一层楼”一句,诗人赞美箫声的婉转动人。
4. 笛笛声悠扬凄凉,常常用来表现忧伤和离别。
例句:《悯农》中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通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诗人描绘了笛声中的凄凉和落寞。
5. 鼓鼓声激昂有力,常常用来表达节奏和力量。
例句:《将进酒》中的“银骑白马,金戈锦袍,绿蓑衣。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诗人借助鼓声的力量和节奏,表达了壮志豪情和豪饮的情境。
以上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通过对琴、铃、箫、笛和鼓等乐器的描绘,诗人们将音乐之美融入诗歌,使古代诗歌更加丰富多彩,令人陶醉其中。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切勿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谈李贺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
![谈李贺诗歌中音乐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dbf7dcda38376baf1faece.png)
怪, 是有生命 的 , 还是无生命的 , 展 现给人们 的是诗人极度 丰
富的情感世界 , 蕴含着的是他无 法抑制的激情 。 二、 以形 喻乐
素女也为之充满忧 愁 。乐声 清脆 动 听得就 像昆仑 美玉 被击 碎, 凤凰 呜叫 ;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 中饮 泣 , 时而使香兰 开怀欢
需要进一 步说 明 的是 , 李 贺是一 位 富有 激情 的浪 漫诗 人, 他那些 描写音乐 的诗 篇 , 都 带有 强烈 的主体色 彩。 由于
、
以典喻乐
李贺善于用典故来表现音乐的感人效果 , 营造 一个神话 传 说中的天上人 间 、 仙境与 凡 间交织 而成 的艺术境 界 , 把人 们 引入 一个 色彩斑斓 的神 奇的音乐世界 。清人方扶南评 说 :
笑。这清脆神 奇 的乐声 , 消融 了长 安 城十 二 门前 的 清冷 之
为了把本来无形的难 以言说的音乐变得触 手可及 , 李贺
艺术表现手法 。
一
奏技 艺向神妪传授 。乐声使得老鱼在波涛 中兴奋地跳跃 , 瘦
蛟也为之翩翩起舞 , 就 连月宫 中吴刚也 被乐声 吸 引, 倚 着桂 树倾 听 , 彻夜未眠 。深夜的露水 已打湿 了蹲 伏一旁 的月宫玉 兔, 它还在那凝神谛 听。诗人对 音乐 的描写 , 连用 了 “ 娥皇 、 女英 泪下 沾竹” 、 “ 素女鼓 瑟” 、 “ 成 夫人 好乐 弹箜篌 ” 、 “ 女 娲 炼五 色石 补天” 、 “ 传说月宫 中吴 刚、 玉 兔” 等神话传 说 , 以典 喻乐 , 其神奇感人的效果可谓 “ 天地神人 , 山川灵物 , 无不 感 动鼓舞 ” 。 在诗人的笔 下 , 这 音乐仿佛是 来 自天界 的仙乐 。 这里虽然是 以神喻人 , 以虚 喻实 , 却 能让 人体 会到李 凭弹 箜 篌的精湛技艺及神 奇美 妙的音乐效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音乐的手法
• 正面描写 描摹声音(运用拟声词) 比喻(以声写源自) 通感(以形写声) 夸张、拟人等
• 侧面烘托 通过环境烘托 通过其他事物对声音的感
受或反应表现
实用文档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唐代】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学习目标 • 掌握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实用文档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实用文档
听颖师弹琴 韩愈【唐代】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