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混凝土结构设计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它的本质是确保建筑结构在安全、美观、经济、环保等方面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然而,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强度不足、裂缝、开裂、变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对结构的安全和使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出发,探讨一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强度不足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强度不足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主要是因为混凝土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如气孔、微裂缝等,这些缺陷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解决强度不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质量好的原材料。
优质的水泥和骨料是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此在选择原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质量好的产品。
同时,在施工中,应注意控制水泥掺量,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还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设置钢筋等,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在混凝土设计中,为了尽量避免强度不足问题的出现,通常会在设计中留一定的余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满足要求。
二、混凝土裂缝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裂缝问题也是一个相对常见的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温度变化、荷载变化等。
然而,无论出现裂缝的原因是什么,它都会对结构的使用效果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如何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决混凝土裂缝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加固措施。
比如,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钢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另外,在混凝土设计中,还可以采用伸缩缝等措施来缓解混凝土中的内部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时间和浇注量等,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三、混凝土变形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混凝土变形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文章题目: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展开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混凝土强度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二、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1.材料选择不当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若水泥、砂、碎石等原材料质量不达标,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掺入杂质、含泥量过高等问题也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是混凝土强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水灰比、砂石比等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3.施工工艺不当施工工艺的不当也是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浇筑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表现。
4.环境因素影响环境因素如气温、湿度等对混凝土的强度有重要影响。
若在恶劣环境下施工,混凝土的强度很可能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5.其他因素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搅拌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问题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方法1.提高原材料质量选择优质水泥、洁净砂石,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是避免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关键。
2.合理设计配合比在配合比设计上,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水灰比、砂石比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3.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确保浇筑密实、养护到位,以及消除搅拌不均匀等问题,对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至关重要。
4.注意环境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环境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表现。
5.定期检测定期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对保障混凝土的强度具有积极意义。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混凝土强度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解决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关键在于全面了解相关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通过提高原材料质量、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施工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
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处理标准
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处理标准一、背景介绍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使用中最基本的性能指标之一。
在混凝土工程中,抗压强度的达标情况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抗压强度的检测、评定和处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处理标准。
二、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原因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不合格。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原材料的质量有很大关系。
如果原材料不合格,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就会受到影响。
2.施工过程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如果存在不规范的操作,比如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浇注不密实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
3.养护不当。
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温、湿润等问题,如果养护不当,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三、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处理标准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后,需要进行处理,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处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新取样、检测当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时,首先需要重新取样、检测,以确定混凝土的实际抗压强度。
如果实际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可以考虑继续使用;如果实际抗压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加强养护措施如果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原因是养护不当,可以考虑加强养护措施,比如加强保温、湿润等措施,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3.加强施工管理如果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原因是施工过程不规范,可以考虑加强施工管理,比如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浇注等工艺的掌握和管理,以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4.拆除重做如果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原因比较严重,比如原材料质量不合格等,需要考虑拆除重做,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预防措施为了避免混凝土抗压强度不达标的情况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控在混凝土工程中,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质量要求,从而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一、1.1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水泥质量不过关。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如果水泥的质量不好,那么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混凝土中的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如果这些材料的质量不好,那么混凝土的强度也会受到影响。
二、1.2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影响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导致建筑物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三、2.1 提高水泥质量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首先需要提高水泥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选用质量更好的水泥来实现。
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工艺来改善水泥的质量,例如添加一些助剂或者改变水泥的生产工艺等。
四、2.2 提高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除了提高水泥的质量之外,还需要提高骨料、砂子等材料的质量。
这可以通过选用质量更好的骨料、砂子等材料来实现。
还可以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例如破碎、筛分等,以提高它们的质量。
五、2.3 采用合适的配合比在制作混凝土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配合比是指水泥、骨料、砂子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
不同的建筑物需要使用不同的配合比,以达到最佳的强度效果。
因此,在制作混凝土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六、3.1 加强施工管理除了以上措施之外,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
这包括加强对原材料的检验、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和均匀性等方面。
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
七、3.2 做好维护工作在建筑物建成之后,还需要做好维护工作。
这包括定期检查建筑物的结构是否稳定、是否有裂缝等问题。
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只有做好维护工作,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商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商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商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分析:1.材料选用不当:在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如果选用的原材料质量不好,或者掺入了掺合料的质量不达标,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
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设计的重要环节,如果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比如水灰比过高、骨料粒径分布不合理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搅拌工艺不当: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如果搅拌时间不足或搅拌方式不正确,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骨料分散不均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使其充分水化反应,增强强度。
如果养护措施不到位,比如湿度保持不佳、温度控制不当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二、商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选用质量优良的原材料进行生产,确保水泥、骨料、掺合料等的质量达标。
2.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设计出合理的配合比,控制好水灰比和骨料粒径分布。
3.优化搅拌工艺:合理控制搅拌时间和搅拌方式,确保混凝土中的骨料能够均匀分散,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
4.加强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湿度和温度的适宜,促进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增强其强度。
5.加强施工管理: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管理,确保施工操作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6.强度监测与质量控制:定期对生产的混凝土进行强度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7.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混凝土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流程,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可靠。
总之,商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很多,但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和施工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 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4)骨料(尤其是砂)中有机杂质含量高:如骨料中含腐烂动植物等有机杂质(主要是鞣酸及其衍生物),对水泥水化产生不利影响,而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5)黏土、粉尘含量高:由此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这些很细小的微粒包裹在骨料表面,影响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二是加大骨料表面积,增加用水量;三是黏土颗粒、体积不稳定,干缩湿胀,对混凝土有一定破坏作用。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理标准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理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其强度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的强度可能会出现不合格的情况,这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理的标准。
二、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原因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不规范:混凝土浇筑时,如未按照标准施工,例如浇筑过程中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振捣、养护等操作,就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合格。
2.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等,如这些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就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施工现场环境: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分类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可分为两类: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和强度不足。
1.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指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强度不足:指混凝土强度等级虽然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结构形式、荷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不足以承受设计荷载。
四、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的处理标准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重新检测: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应重新对该批混凝土进行检测,以确定实际强度等级。
2.评估影响:评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3.重新施工: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有较大影响,应重新施工。
4.调整设计:如果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规定值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影响较小,可通过调整设计来解决问题。
五、强度不足的处理标准当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要求,但实际强度不足以承受设计荷载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评估影响:评估混凝土实际强度不足对建筑物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2.加固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加厚结构等。
3.重新设计:如果加固措施无法满足要求,应重新设计建筑物,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商混站混凝土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时相应的处理措施
商混站混凝土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时相应的处理措施1.概述商混站生产的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工程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商混站在混凝土异常或强度达不到要求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2.混凝土异常情况在商混站生产的混凝土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异常情况:(1)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2)混凝土初凝时间延长;(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4)混凝土收缩裂缝;(5)混凝土外观不良;(6)混凝土抗渗性能差;(7)混凝土耐久性能差。
3.处理措施(1)调整原材料比例:商混站可以根据混凝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水灰比和粉料掺量,以提高混凝土强度。
(2)加快搅拌时间: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未充分搅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因此商混站可以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在气温较高或较低的环境下施工,需要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出现凝结时间延长或凝结不良的情况。
(4)加强养护措施:商混站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避免混凝土在早期龄期出现收缩裂缝或抗渗性能差的情况。
(5)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时,可以采取增加外加剂的方法进行强度调整。
4.总结商混站在生产混凝土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混凝土质量和性能,一旦发现混凝土出现异常或强度不达标的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防止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通过合理的调整配合比、施工工艺和养护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异常或强度不达标的问题,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商混站还应加强对生产工艺和设备的管理,提高混凝土生产质量和效率。
5. 混凝土外观不良的处理措施混凝土外观不良可能表现为表面光洁度不佳、色泽不匀、有气泡或空洞、有砂眼、有裂缝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搅拌不均匀、模具不良、浇筑方式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商混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1)调整搅拌工艺: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是改善混凝土外观的关键。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
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2.混凝土开裂:可能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引起。
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混凝土抗裂措施,如加纤维等。
3.混凝土强度低:可能由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板结及强度不够处理办法
混凝土板结及强度不够处理办法一、混凝土可泵送性差出现抓底或板结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 产生原因(1)配合比选择不符合泵送工艺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
(2)水泥用量偏低。
(3)砂、石级配不合理,空隙率大。
(4)配合比中砂率过小,坍落度过大,混凝土易离析。
(5)严重泌水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粘锅)。
(6)水泥用量大的混凝土易出现抓底现象。
(7)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大的砼易出现抓底现象。
(8)砂率小,混凝土易出现板结现象。
(9)混凝土外加剂减水率高,泌水率高,保水、增稠、引气效果差的砼易出现抓底或板结现象。
2 解决途径(1)减少单位用水量。
(2)提高砂率。
(3)掺加适量的掺合料如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
(4)降低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
(5)增加混凝土外加剂的引气、增稠、保水功能。
二、混凝土强度不够,均质性差原因及解决方法1 产生的原因(1)搅拌机计量设备故障,坍落度失控,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2)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4)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5)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6)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
(7)夏季施工,试件未及时覆盖、养护。
(8)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 防治措施(1)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
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2)加强计量设备的保养,确保投料准确,控制出机混凝土混合物坍落。
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混凝土坍落度不足、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开裂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施工质量,还会增加工期和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混凝土坍落度不足混凝土坍落度不足是指混凝土在浇注后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坍落度。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混凝土密实度不够,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造成混凝土坍落度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过小或过大。
(2)混凝土拌合时间过长或拌合不均匀。
(3)混凝土中的骨料粒径不均匀或含有过多的细颗粒。
(4)浇注过程中振捣不够或振捣时间过短。
针对混凝土坍落度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
(2)控制混凝土拌合时间,保证混凝土充分拌合均匀。
(3)选择合适的骨料,保证骨料粒径均匀,不含过多的细颗粒。
(4)在混凝土浇注之前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是指混凝土在浇注后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建筑物的承重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过大或过小。
(2)混凝土中的骨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含有过多的细颗粒或含有大量的泥土、杂质等。
(3)混凝土拌合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
(4)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振捣不够或振捣时间过短。
(5)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针对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
(2)选择质量好的骨料,保证骨料质量符合要求。
(3)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充分拌合,确保混凝土强度均匀。
(4)在混凝土浇注前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不足处理方案
混凝土强度不足处理方案混凝土强度不足,这可是个棘手的问题啊!就像你在参加一个聚会,结果发现自己穿错了鞋,真是让人尴尬。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怎么处理这个让人头疼的情况,保证让你不再心慌意乱。
1.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为啥混凝土会强度不足呢?这就像我们去餐厅点菜,如果厨师心情不好,做出来的饭菜肯定味道差。
这混凝土也是一样,原因多得很!常见的有以下几点:1.1 材料质量不佳说到材料,这个真的是基础中的基础。
如果水泥质量差,骨料不合格,那就等着大坑了!你想啊,选了个不靠谱的材料,结果自己还得收拾烂摊子,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1.2 施工不当然后呢,施工手法不对也是一个大问题。
有些施工队可能不够专业,手法生疏,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像是炒菜不翻面,结果味道一言难尽。
特别是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振捣,那就很可能出现空洞,强度自然打折扣。
1.3 环境因素此外,环境因素也是个隐形杀手。
天气太热,混凝土干得快,水分没保持住;天气太冷,又怕结冰。
就像夏天喝饮料太快,肚子不舒服一样,强度也跟着变差。
2. 如何处理混凝土强度不足说了那么多原因,那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啦!别担心,我们有办法!2.1 加强养护首先,养护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就像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需要细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
你可以使用喷雾、覆盖湿布或者塑料薄膜,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湿度。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让你的混凝土“喝水”的重要环节!2.2 加固处理如果强度真的不行,那我们可以考虑一些加固措施。
比如,使用钢筋、碳纤维或者其他材料进行加固,这就好比给房子加个安全带,让它更稳妥。
这样的话,就算外面风雨再大,心里也踏实得很。
2.3 补救措施有些情况下,如果已经浇筑完成,强度又不够,那就只能采取补救措施了。
比如,可以用环氧树脂进行修补,增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这就像是给它穿上“防弹衣”,让它更加坚固,不怕挑战。
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感化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况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征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4)骨料(尤其是砂)中有机杂质含量高:如骨料中含腐烂动植物等有机杂质(主要是鞣酸及其衍生物),对水泥水化产生不利影响,而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5)黏土、粉尘含量高:由此原因酿成的混凝土强度下降主要表目前以下三方面,一是这些很细小的微粒包裹在骨料表面,影响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二是加大骨料表面积,增加用水量;三是黏土颗粒、体积不稳定,干缩湿胀,对混凝土有肯定破坏感化。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措施:
① 表面处理:对强度不足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把松动的部分剔除。
例如有些混凝土表面有起砂现象,就把这层起砂的部分铲掉。
② 涂刷材料:可以涂刷增强型的材料来提高强度。
像涂刷混凝土增强剂,均匀地刷在混凝土表面,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强度。
③ 增加截面:在原有混凝土构件上增加截面。
比如在柱子四周再浇筑一层混凝土,扩大柱子的截面积,新老混凝土要结合好。
④ 置换混凝土:把强度不足的部分混凝土置换掉。
例如在梁的局部强度不够的区域,把这部分混凝土凿除,然后重新浇筑强度更高的混凝土。
⑤ 结构加固:采用一些加固方法。
像粘贴碳纤维布,把碳纤维布按照规定的方法粘贴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增强其承载能力。
⑥ 加强养护:对强度不足的混凝土加强后期养护。
比如增加浇水次数,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延长养护时间到28 天甚至更久。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置标准
混凝土强度不合格处置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其强度是衡量混凝土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是一种常见的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置标准,以保证工程质量。
二、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定义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格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未达到设计标准或规范规定的要求。
三、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原因1.材料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品种不正确、骨料、砂子质量不合格,以及掺入劣质掺合料等。
2.施工问题:混凝土浇注不均匀、养护不到位、混凝土拌和不充分、振捣不密实等。
3.环境问题: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四、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分类1.初次强度未达标:指混凝土浇注后经过规定时间的养护后,抗压强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
2.终次强度未达标:指混凝土浇注后,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了设计或规范规定的抗压强度,但在工程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强度不足的情况。
五、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处理方式1.初次强度未达标的处理(1)重新养护:对于初次强度未达标的混凝土,可以重新进行充分的养护,以提高其强度。
(2)局部加固:对于初次强度未达标的混凝土,可以采用局部加固的方式,如在强度不足的部位加固或更换混凝土。
(3)重新浇筑:对于初次强度未达标的混凝土,如果不能通过养护或加固的方式提高其强度,需要进行重新浇筑。
2.终次强度未达标的处理(1)局部加固:对于终次强度未达标的混凝土,可以采用局部加固的方式,如在强度不足的部位加固或更换混凝土。
(2)重新浇筑:对于终次强度未达标的混凝土,如果不能通过加固的方式提高其强度,需要进行重新浇筑。
六、混凝土强度不合格的处置标准1.初次强度未达标的处置标准(1)养护期内强度未达标:当养护期内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时,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处置:①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85%及以上:继续养护至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
②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70%至85%之间:在强度不足的部位进行加固,或更换混凝土,加固后重新进行养护,直至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规定的要求。
建筑项目中砼强度等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项目中砼强度等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原因及预防措施建筑项目中砼强度等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因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不达标、配合比设计不当、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等方面。
为了预防砼强度等级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包括水泥、砂、石、水等。
水泥应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要求的产品,砂石骨料应满足粒径、级配和洁净度等要求。
禁止使用质量不稳定、强度等级不达标的水泥和砂石骨料。
2.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砼配合比设计,确保砼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同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环境条件,对砼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砼的综合性能。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砼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
在砼搅拌过程中,应保证各种原材料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在砼运输过程中,应防止砼离析、泌水等现象;在砼浇筑过程中,应确保浇筑密实,不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在砼养护过程中,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砼出现干缩裂缝等问题。
4.加强砼的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砼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在砼浇筑前、浇筑后、养护后等关键节点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对于出现强度不足的砼结构物,应进行加固处理或返工重建。
在加固处理前,应对强度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原因。
加固处理可以采用加固补强、增大截面等方法,返工重建应重新进行设计和施工。
通过以上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砼强度等级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发生,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1. 原材料质量水泥:水泥强度偏低、安定性差、碱含量过高、细度过粗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
粗骨料:粗骨料粒径过大、级配不合理、含泥量过高、石料强度偏低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
细骨料:细骨料含泥量过高、细度模数过大或过小、碱活性过高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
外加剂:外加剂掺量过大或过小、质量不合格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
水:水质不符合要求、含有杂质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
2. 配合比设计水灰比过大: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水灰比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
砂率过高:砂率过高会导致混凝土骨架空隙率增大,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水泥用量不足:水泥用量不足会导致混凝土胶结料不足,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外加剂掺量不当:外加剂掺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偏低。
3. 施工工艺搅拌不均匀:搅拌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未充分水化的水泥颗粒,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振捣不密实:振捣不密实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孔洞和空隙,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养护不及时或不充分:养护不及时或不充分会导致混凝土水化不充分,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施工现场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施工现场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水化,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
4. 其他因素混凝土龄期:混凝土龄期越长,强度越高,但也有一个极限值。
荷载作用: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发生蠕变,导致强度降低。
碳化:混凝土在碳化环境中会发生碳化,导致强度降低。
冻融: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会发生冻融破坏,导致强度降低。
为了提高混凝土实体强度,应采取以下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优化配合比设计,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强度充分发展。
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在后期受到碳化、冻融等因素的影响。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处治措施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及处治措施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重要材料,其强度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偶尔会遇到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情况,这不仅可能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还可能导致额外的成本和工期延误。
必须深入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治措施,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质量的达标。
混凝土实体强度偏低的原因原材料质量问题: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受到原材料质量的影响,包括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原材料的质量不达标或掺假,可能会直接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
如果设计不合理,例如水灰比过高、水泥用量不足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
施工操作不当: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控制措施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搅拌时间不足、拌和不均匀、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到位或者养护不当,都可能使混凝土的强度发生变化。
养护条件不足:混凝土在初凝和硬化阶段的养护对其强度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养护条件不足,例如温度过高或者水分蒸发过快,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环境因素影响: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等,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施工,需要特别注意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护。
处治措施检查原材料质量:加强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和供应商的管理,确保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优化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试验结果,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控制水灰比、水泥用量和骨料粒径等参数,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稳定和符合设计要求。
加强施工操作管理:制定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导,培训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确保混凝土搅拌、浇筑和振捣等施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严格控制养护条件: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操作,保持养护环境的稳定性,防止因环境因素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发展。
定期质量检验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混凝土强度监控和评估机制,定期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测试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处理。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方法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方法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强度不足的情况。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产生影响。
因此,对于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处理方法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混凝土。
如果配合比不合理,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 施工质量不良。
例如,混凝土浇筑时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 混凝土养护不当。
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如果养护不当,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4. 材料质量不达标。
例如,水泥、骨料等原材料质量不达标,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1. 采用高强度水泥。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可以考虑使用高强度水泥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高强度水泥是指强度等级高于普通水泥的水泥,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 增加骨料含量。
骨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可以考虑增加骨料含量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3. 增加水泥含量。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粘合剂,可以使混凝土更加紧密。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可以考虑增加水泥含量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4. 钢筋加固。
钢筋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可以考虑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来加固。
5. 重新浇筑混凝土。
如果混凝土强度不足且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加固,可以考虑重新浇筑混凝土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预防措施1. 合理配合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施工需要和原材料特性合理确定,避免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 养护措施得当。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避免养护不当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这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规定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工程的混凝土因强度不足而造成不少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低下造成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结构构件承载力下降;二是抗渗、抗冻性能及耐久性下降。
因此对混凝土强度不足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一、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1. 原材料质量问题(1)水泥质量不良1)水泥实际活性(强度)低: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水泥出厂质量差,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又在水泥28d强度试验结果未测出前,先估计水泥强度等级配置混凝土,当28d水泥实测强度低于原估计值时,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二是水泥保管条件差,或储存时间过长,造成水泥结块,活性降低而影响强度。
2)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其主要原因是水泥熟料中含有过多的游离氧化钙(CaO)或游离氧化镁(MgO),有时也可能由于掺入石膏过多而造成。
因为水泥熟料中的CaO和MgO都是烧过的,遇水后熟化极缓慢,熟化所产生的体积膨胀延续很长时间。
当石膏掺量过多时,石膏与水化后水泥中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铝硫酸钙,也使体积膨胀。
这些体积变化若在混凝土硬化后产生,都会破坏水泥结构,大多数导致混凝土开裂,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表面虽无明显裂缝,但强度极度低下。
(2) 骨料(砂、石)质量不良1)石子强度低:在有些混凝土试块试压中,可见不少石子被压碎,说明石子强度低于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混凝土实际强度下降。
2)石子体积稳定性差:有些由多孔燧石、页岩、带有膨胀黏土的石灰岩等制成的碎石,在干湿交替或冻融循环作用下,常表现为体积稳定性差,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
3)石子形状与表面状态不良:针片状石子含量高影响混凝土强度。
而石子具有粗糙的和多孔的表面,因与水泥结合较好,而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有利的影响,尤其是抗弯和抗拉强度。
最普通的一个现象是在水泥和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高10%左右。
4)骨料(尤其是砂)中有机杂质含量高:如骨料中含腐烂动植物等有机杂质(主要是鞣酸及其衍生物),对水泥水化产生不利影响,而使混凝土强度下降。
5)黏土、粉尘含量高:由此原因造成的混凝土强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这些很细小的微粒包裹在骨料表面,影响骨料与水泥的粘结;二是加大骨料表面积,增加用水量;三是黏土颗粒、体积不稳定,干缩湿胀,对混凝土有一定破坏作用。
6)三氧化硫含量高:骨料中含有硫铁矿(FeS2)或生石膏(CaSO4·2H2O)等硫化物或硫酸盐,当其含量以三氧化硫计较高时(例如>1%),有可能与水泥的水化物作用,生产硫铝酸钙,发生体积膨胀,导致硬化的混凝土裂缝和强度下降。
7)砂中云母含量高:由于云母表面光滑,与水泥石的粘结性能极差,加之极易沿节理裂开,因此砂中云母含量较高对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均有不利影响。
(3)拌合水质量不合格拌制混凝土若使用有机杂质含量较高的沼泽水、含有腐殖酸或其它酸、盐(特别是硫酸盐)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可能造成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下降。
(4) 外加剂质量差目前一些小厂生产的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的现象相当普遍,由于外加剂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甚至混凝土不凝结的事故时有发生。
2.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水灰比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其他如用水量、砂率、骨灰比等也影响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从而造成强度不足事故。
这些因素在工程施工中,一般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随意套用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情况,由工地向实验室申请试配后确定。
但是,不少工地却不顾这些特定条件,仅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指标,随意套用配合比,因而造成许多强度不足事故。
(2)用水量加大:较常见的有搅拌设备上加水装置计量不准;不扣除砂石中含水量;甚至在浇灌地点任意加水等。
用水量加大后,使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造成强度不足事故。
(3)水泥用量不足:除了搅拌前计量不准外,包装水泥的重量不足也屡有发生,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足,造成强度偏低。
(4)砂、石计量不准:较普遍的是计量工具陈旧或维修管理不好,精度不合格。
(5)外加剂用错:主要有两种;一是品种用错,在未搞清外加剂属早强、缓凝、减水等性能前,盲目乱掺外加剂,导致混凝土达不到预期的强度;二是掺量不准。
(6)碱一骨料反应:当混凝土总含碱量较高时,又使用含有碳酸盐或活性氧化硅成分的粗骨料(蛋白石、玉髓、黑曜石、沸石、多孔燧石、流纹岩、安山岩、凝灰岩等制成的骨料),可能产生碱一骨料反应,即碱性氧化物水解后形成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它们与活性骨料起化学反应,生成不断吸水、膨胀的混凝胶,造成混凝土开裂或强度下降。
日本有资料介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碱一骨料反应后混凝土强度仅为正常值的60%左右。
3. 混凝土施工工艺存在问题(1)混凝土拌制不佳;向搅拌机中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过短,造成拌合物不均匀,影响强度。
(2)运输条件差:在运输中发现混凝土离析,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如重新搅拌等),运输工具漏浆等均影响强度。
(3)浇筑方法不当:如浇筑时混凝土已初凝;混凝土浇筑前已离析等均可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
(4)模板严重漏浆:某工程钢模严重变形,板缝5~10mm,严重漏浆,实测混凝土28d强度仅达设计值的一半。
(5)成型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入模后的空隙率达10%~20%,如果振捣不实,或模板漏浆必然影响强度。
(6)养护制度不良:主要是温度、湿度不够,早期缺水干燥,或早期受冻,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
4. 试块管理不善(1)交工试块未经标准养护:至今还有一些工地和不少施工人员不知道交工用混凝土试块应在温度为(20±3)℃和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潮湿环境或水中进行标准条件下养护,而将试块在施工同条件下养护,有些试块的温、湿度条件很差,并且有的试块被撞砸,因此试块的强度偏低。
(2)试模管理差:试模变形不及时修理或更换。
(3)不按规定制作试块:如试模尺寸和石料粒径不相适应,试块中石子过少,试块没有用相应的机具振实等。
二、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类型的结构构件的影响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分析,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结构强度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一般规律如下:(1)轴心受压构件:通常按混凝土承受全部或大部分荷载进行设计。
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构件的强度影响较大。
(2)轴心受拉构件:设计规范不允许采用素混凝土作受拉构件,而在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强度计算中,又不考虑混凝土的作用,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受拉构件强度影响不大。
(3)受弯构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强度与混凝土强度有关,但影响幅度不大。
例如纵向受拉HRB335级钢筋配筋率为0.2%~1.0%的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由C30降为C20时,正截面强度下降一般不超过5%,但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
(4)偏心受压构件:对小偏心受压或受拉钢筋配置较多的构件,混凝土截面全部或大部受压,可能发生混凝土受压破坏,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构件强度影响明显。
对大偏心受压且受拉钢筋配置不多的构件,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构件正截面强度的影响与受弯构件相似。
(5)对冲切强度影响:冲切承载能力与混凝土抗拉强度成正比,而混凝土抗拉强度约为抗压强度的7%~14%(平均10%)。
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时抗冲切能力明显下降。
在处理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前,必须区别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正确估计混凝土强度降低后对承载能力的影响,然后综合考虑抗裂、刚度、抗渗、耐久性等要求,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三、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常用处理方法(1)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当试块试压结果不合格,估计结构中的混凝土实际强度可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可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或钻孔取样等方法测定混凝土实际强度,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增加而提高,在干燥环境下3个月的强度可达28d的1.2倍左右,一年可达1.35~1.75倍。
如果混凝土实际强度比设计要求低得不多,结构加荷时间又比较晚,可以采用加强养护,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原则处理强度不足事故。
(3)减少结构荷载:由于混凝土强度不足造成结构承载能力明显下降,又不便采用加固补强方法处理时,通常采用减少结构荷载的方法处理。
例如,采用高效轻质的保温材料代替白灰炉渣或水泥炉渣等措施,减轻建筑物自重,又如降低建筑物的总高度等。
(4)结构加固:柱混凝土强度不足时,可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或外包钢加固,也可采用螺旋约束柱法加固。
梁混凝土强度低导致抗剪能力不足时,可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及粘贴钢板方法加固。
当梁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导致正截面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加高梁,也可采用预应力拉杆补强体系加固等。
(5)分析验算挖掘潜力:当混凝土实际强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多时,一般通过分析验算,多数可不作专门加固处理。
因为混凝土强度不足对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影响较小,所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必要时在验算的基础上,做荷载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构安全可靠,不必处理。
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不足,可能导致抗震安全度不足,只要根据抗震规范盐酸后,在相当于设计震级的作用下,强度满足要求,结构裂缝和变形不经修理或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则不必采用专门措施处理。
需要指出:分析验算后得出不处理的结论,必须经设计签证同意方有效。
同时还应强调指出,这种处理方法实际上是挖设计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