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1 湘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久的建筑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久的建筑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018dc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d.png)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久的建筑》第1时教案总时第11时年月日题第门共2时第2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必然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育学生的自主、探讨、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方式与进程目标: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明白得。
情感与态度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试探,探讨门所包括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试探,探讨门所包括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法学法欣赏、交流、讲解、尝试表现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回忆上节内容,引入新上节咱们尝试说了传统建筑的门和现代的门的区别。
一、传统的皇宫贵族的奢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二、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二、新授传统的建筑具体有哪些特点。
一、试探:皇宫大门的门钉有什么含义?什么缘故皇宫门环会有金桐之分?什么缘故中国传统民居老是装有门坎?其高度有什么讲究?二、门楣、门柱、门头的装饰都是依照必然的规那么制作的。
3、铁饰和木板的材质相映成趣,给人以质朴、浑厚的感觉。
4、门扣分为门环和铺首,又喻为“怪兽衔环”,在古代有避邪之意。
、建筑各部的设计需考虑:形状、大小、材料、位置、色彩、装饰纹样等。
六、门神。
三、综合探讨分组合作研究考察、查找资料再进一步了解传统建筑。
四、教师总结分析并结。
一、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
威严华贵,是权利、地位、富贵的象征,反映了森严的封建品级制度。
二、造型新颖、选材普遍讲究、制作工艺先进、自然简练,极富现代气息。
表现了人们的生活乐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元文化在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
、学生分析、分组讨论。
二、通过欣赏、听讲、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国代的门的特点。
3、归纳传统的建筑具体特点。
合作学习,写出调查报告或画图进行展现。
教学反思。
第6课 魅力永恒的建筑-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6课 魅力永恒的建筑-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ea35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8.png)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湘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是什么;2.能够分析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对美感的作用;3.通过学习建筑的历史和现代实践,体会建筑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建筑中的各个元素;2.建筑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建筑的定义和分类•建筑的概念和定义;•建筑的分类。
(2)建筑的元素•空间、形式、材料、色彩、灯光等建筑元素分析。
(3)现代建筑实践•现代建筑的特点;•现代建筑事例介绍。
2. 教学方法(1)讲解法引导学生了解建筑的定义和分类、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毕马威大楼、水立方、鸟巢等建筑,从而使学生对现代建筑的特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创意设计利用各种材料,组织学生,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并交流归纳。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艺术元素,例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2. 学习建筑的分类和要素1.定义建筑及其分类;2.分析建筑中的空间、形式、材料、色彩、灯光等要素。
3. 学习现代建筑实践1.讲解现代建筑的特点;2.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建筑案例。
4. 发挥创意设计建筑模型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建筑模型,并进行归纳交流。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程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建筑的概念和分类,分析建筑中的各个元素,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感受到建筑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并且通过设计建筑模型,加深了对建筑要素的理解以及创意能力的发挥。
同时,通过观察学生设计的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思考题1.对于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建筑,应该如何选择建筑材料?2.你认为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哪些?请列举,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课件-湘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
![第6课+魅力永恒的建筑 课件-湘美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36ae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9.png)
窑洞是典型西北黄土高原、黄河上游地区,少雨地带的居民。窑洞一般宽3米、 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高约15 度,可谓“冬暖夏凉”。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 他污染的影响少。
依靠山势、以黄 土为材料、挖洞 造屋、冬暖夏凉
用冰块制成,抵御严寒、 与环境融为一体
整个建筑没有作多余的
处理,只是坦率的把结构暴 露在外,自然而然形成了建 筑的外观。其形态如同一个 孕育巨大生命的“鸟巢”,寄托 着对未来的希望。
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像树枝编织的鸟巢,朴素、简洁而生动。
伊甸花园 尼古拉 斯·格 里姆肖 (英国 )
巨型温室建筑体现了20世纪 建筑师与工程师的想法以及新的 建筑与资源保护的密切关系。
庄严肃穆、气势雄伟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 教堂之一,规模雄踞世界第二,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 教堂,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
米兰大教堂,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多魔大教堂, 位于意大利米兰市,是米兰的主座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规模居世 界第二。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 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965年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 是米兰市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由于冰屋结实不透风,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风的袭击。冰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很好地隔热, 屋里的热量几乎不能通过冰墙传导到野外。冻结成一体的冰屋,没有窗子,门口挂着兽皮门帘,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屋内外空气的对流。
正因如此,冰屋里的温度,可以保持在零下几度到零下十几摄氏度,这样相对于零下50多摄氏度的野外,要算暖和多了。爱斯 基摩人穿上皮衣,在这样的冰屋里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了。当然,冰屋里的温度比起我们冬天的室内温度要低得多,而且冰屋里也不允 许生火取暖,因为冰在0℃以上就会溶解成水。
湘美九上 6魅力永恒的建筑 教案设计
![湘美九上 6魅力永恒的建筑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cb9ebc770bf78a64295432.png)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
过程与方法: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建筑未来发展趋势有宏观的认识,理解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
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蚁穴、蜂窝、蛛网、鸟巢……这些东西细细看让人觉得很是奇妙,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动物们建造的住宅。
1、他们为什么要建造一个对他们而言的房子呢?因为建筑的最初需求即为庇护。
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为自己和后代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
我们人类最开始也是一样的目的。
2、那么我们的建筑也只是为了居住吗?人类能建造造型精美的住宅,这是人类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人类与动物不同,除了住房以外,还有另作他用的建筑。
比如教学楼、水塔、图书馆等等。
这一类不具备、不包含或不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筑物就叫做构筑物。
所谓建筑,即建筑物(狭义的建筑物仅仅指居住用的房屋)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功能与美学的统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魅力永恒的建筑。
了解认识一下东西方的富有不同魅力的建筑物们。
(二)新课传授1、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动物们都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和素材来建造住所,我们人类呢?也是这样吗?①陕西窑洞地理环境人文民俗生活习俗建造方法陕西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汉族民居形式,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等多种形式。
窑洞一般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
洞口都朝阳,这样便于阳光照射。
《魅力永恒的建筑》课程设计解读
![《魅力永恒的建筑》课程设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8d07a0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4.png)
《魅力永恒的建筑》课程设计解读摘要:本文将从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解读,使之能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教学。
其中涉及到建筑设计的初步知识,了解各地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话题。
关键词:建筑;教学;结构;造型;引言:《魅力永恒的建筑》是湘教版九上《美术》教材第六课的内容,涉及到建筑设计的初步知识,了解各地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话题。
本文将从教材解读、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对本课内容进行分析,力求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课做出科学的解读,使之能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教学。
一、教材解读本课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进行编写,里面包含"造型表现"以及"欣赏评述"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中外优秀建筑的不同的样式风格,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建筑的基本功能以及其中共性的特点等。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人文关怀并思考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环境与时代之间的相互关系。
1.建筑是人类的庇护所,是凝固的音乐,是悠久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教材图例首先从建筑必须满足功能需求出发,许多动物制造自己的栖身之地,于是处理不同种类造型,不同类型材料的建筑,其主要功用就是满足躲避恶劣的自然条件。
2.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其中陕西西安市半坡原始房屋复原图就具体剖析了古人的建筑如何就地取材以及采用何种的建筑样式。
新疆交河故城、陕北窑洞、爱斯基摩人的冰屋以及我国著名的长城都是人类在建筑演变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当地材料,改造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的建造符合当时需要的建筑。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同学分析建筑的演变过程及与环境的关系。
3.教材通过"苏州博物馆"和"流水别墅"借助水造景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建筑设计中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可以借用同样的方法,为学生的设计提供比较新颖的思路。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87a6d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4.png)
1.自我反思:在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给予诚恳的建议,促进共同成长。
3.教师评价:我将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在评价中,注重鼓励性原则,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建筑图片,如故宫、埃菲尔铁塔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这是哪座建筑,位于哪里,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2.提问: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座建筑的看法,引导他们关注建筑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3.导入: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魅力永恒的建筑》,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1.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艺术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建筑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建筑风格的演变: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中国的长城等。
3.建筑美学要素:分析建筑艺术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美学要素,以及它们在建筑作品中的运用。
3.讨论:组织各小组进行汇报、交流,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总结归纳
1.回顾:对本节课所学的建筑艺术基本概念、风格演变、美学要素、环境关系等进行简要回顾。
2.归纳:总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优秀表现,强调建筑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价值。
3.引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建筑艺术,学会欣赏和评价建筑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初步方法,学会分析建筑的功能、结构、环境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5aff53f46527d3240ce0d8.png)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篇一:中外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造园艺术的奇观。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范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品格。
西方园林艺术显现出“人工化”的痕迹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迥然不同。
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力求体现出严谨、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因此,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要取得进步和发展,既不能片面照搬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内容和手法,又不能忽视中国本土自然景观资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
园林效法自然,凿池开山,栽种花木,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常以假山、漏窗为屏障分割视线,有移步换景之妙,成为“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自然式山水风光。
1. 园林的空间布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旨是表现自然美,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d333a4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d.png)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但组织协调能力有待提高。
5.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较感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建筑艺术,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本节课的总结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培养其艺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魅力永恒的建筑》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性建筑作品等方面的知识。要求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建筑风格介绍文章,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3.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作品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审美原则以及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2.强调建筑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建筑艺术的世界,拓宽知识视野,提高审美素养。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魅力永恒的建筑》中,学生将探索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艺术。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建筑风格的历史演变。
2.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审美原则,如比例、对称、和谐等。
魅力永恒的建筑美术教案
![魅力永恒的建筑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ae31c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6.png)
魅力永恒的建筑美术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建筑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建筑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教学内容2.1 建筑美术概述•建筑美术的定义与特点•建筑美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2.2 建筑风格与代表作品2.2.1 古代建筑风格•古埃及建筑风格: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古希腊建筑风格:巴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等•古罗马建筑风格:斗兽场、罗马竞技场等2.2.2 中世纪建筑风格•罗曼式建筑:巴黎圣母院、比萨斜塔等•哥特式建筑: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等2.2.3 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圣彼得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等•巴洛克建筑:凡尔赛宫、圣保罗教堂等2.2.4 现代建筑风格•北欧现代主义建筑:雪松宫、阿尔托国际会议中心等•国际风格建筑:联合国总部大楼、帝国大厦等2.3 建筑美术的欣赏与评价•建筑造型与比例的欣赏与评价•建筑材料与色彩的欣赏与评价•建筑空间与布局的欣赏与评价3. 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介绍建筑美术的概念、特点和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
•示范演示: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进行建筑美术的欣赏和评价,给出具体指导。
•学生参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不同建筑风格的喜好和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4. 评价方式•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作品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的研究报告或设计作品,并进行评价。
•考试评价:组织一次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建筑美术概念、特点和代表作品的理解程度。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建筑美术概述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建筑美术的兴趣。
2.讲解:介绍建筑美术的定义和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建筑与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课时:古代建筑风格1.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古代建筑风格的概念。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第1课时教案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b5a21d02020740be1e9bb1.png)
九年级美术上册《魅力永恒的建筑》第1时教案总时第11时年月日题第门共2时第2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有一定主题和文化蕴意的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创新能力,抒发内心强烈的审美感受。
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门的风格特点的赏析和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欣赏和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难点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以门的文化含义为切入点启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探索门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思想。
教法学法欣赏、交流、讲解、尝试表现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上节我们尝试说了传统建筑的门和现代的门的区别。
1、传统的皇宫贵族的豪华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2、现代家庭居室门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二、新授传统的建筑具体有哪些特点。
1、思考:皇宫大门的门钉有什么含义?为什么皇宫门环会有金桐之分?为什么中国传统民居总是装有门槛?其高度有什么讲究?2、门楣、门柱、门头的装饰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制作的。
3、铁饰和木板的材质相映成趣,给人以质朴、浑厚的感觉。
4、门扣分为门环和铺首,又喻为“怪兽衔环”,在古代有避邪之意。
、建筑各部的设计需考虑:形状、大小、材料、位置、色彩、装饰纹样等。
6、门神。
三、综合探索分组合作研究考察、查找资料再进一步了解传统建筑。
四、教师总结分析并结。
1、制作工艺复杂,选材讲究。
威严华贵,是权力、地位、富贵的象征,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2、造型别致、选材广泛讲究、制作工艺先进、自然简洁,极富现代气息。
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新的审美观念、是多元文化在家居装饰中的突现点。
、学生分析、分组讨论。
2、通过欣赏、听讲、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国代的门的特点。
3、归纳传统的建筑具体特点。
合作学习,写出调查报告或者绘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 湘美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6课 魅力永恒的建筑教案 湘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b99bec360cba1aa911da07.png)
教具
准备
课本、教学课件、多媒体、挂图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导入
欣赏启发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欧洲古代建筑特点
中西方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建筑的发展趋势
尝试设计
学习活动
与评价
总结
课后拓展
1.播放中国和西方古代建筑作品,请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建筑?它们给自己怎样的视觉感受?
1.苏州园林整体上风格如何?如果在这里建一幢建筑,你会怎样设想?(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创意)
2.通过组图分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风格。
1既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又是现代版的诠释;
2对自然环境采取保护的态度;
3整体保持古典园林的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运用现代开放式的结构;
4巧妙地借助水面,与旁边的拙政园、忠王府相边,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的融为一体。
2.欧洲古建筑罗马竞技场雄伟、高大;米兰大教堂色彩肃穆。尖顶、神秘。
1.从占地面积、用材、视觉感受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建筑的不同特点,并小结。不同的时代、政治体制、地域、人文环境、美学标准、世界观和宗教观都能在建筑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
2.说说你身边有哪些建筑与本地自然环境有关。(湘西吊脚楼、游牧民族的蒙古包、徽派建筑)
3.随着科技的发达,许多建筑逐渐摆脱了技术的束缚,更完美的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葡萄牙吉马良斯的石头屋利用了传统的窗户和前门造型,又将建筑和环境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感觉像是自然形成的一道风景线,整体造型极富童趣。
1.展示鸟巢的图片,你觉得鸟巢好的在哪?有什么优点?
(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引导)
2.许多动物给自己搭建了完美的建筑,同学们了解的有哪些?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第六课教学案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第六课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c46a94b9d528ea81c779a5.png)
九年级上学期美术教学案第六课《魅力永恒的建筑》主备教师:张红燕任课教师:一、教材分析从地域性因素如何影响美术创作这个角度入手,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文化背景会给美术创作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教材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民居与地域。
2、寺庙建筑与地域。
3、中国陶器、绘画与地域。
4、外国绘画流派与地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丰富第一块内容作为第一课时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地域的民居建筑艺术特点,详细分析地域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民居建筑艺术特点的学习方法。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穿插一些教师旅游考察的民居录像资料,兼任教师和导游的双重角色,使学生在愉悦的旅游情境中探索新知识,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本课中的教学阶段,教师准备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究民居的艺术特点与地域风貌的关系时安排2人小组的交流合作学习;学生在这个环节中除了获得审美技能以外还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生活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民居建筑,学生在假期的旅游活动、其他学科的学习、各种媒体上或多或少地接触过。
2、2、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已经高度发达接近成人。
教师对教材进行一定的组织和补充后,学生可以根据材料自主进行分析、体验、感悟出其中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建筑和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和理解地域因素对建筑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永恒的建筑
1教学目标
了解建筑的基本功能,懂得建筑艺术设计需要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自然条件,能够根据身边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并绘制一幅理想中的建筑设计图。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的功能,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能用简单的草图进行表现。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欣赏启发
(一)欣赏启发
播放中国和西方古代建筑作品,请学生谈自己喜欢哪些建筑?它们给自己怎样的视觉感受?引导思考:这些作品的风格是一致的?还是有区别的?你能判断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哪些是西方古代建筑吗?并小结中西方建筑都有着其民族性、时代性的特征,它们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们差异巨大呢?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1.布达拉宫图片的不同角度赏析,从造型、与自然环境结合、色彩、气势、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美。
2.五台山南禅寺整体、局部的照片赏析,从宗教角度分析作品的整体美感。
具体从造型(对称)、色彩(灰色)、木构(力学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3.天坛组照进行分析。
从整体布局、色彩运用、祈年殿的造型和用材来对作品的设计思想、其所处时代的世界观等进行分析。
(三)欧洲古代建筑特点
1.提问:欧洲古建筑整体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欧洲人喜欢用什么材料?这种材料给人怎样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和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有什么不一样?
2.欧洲古建筑罗马竞技场雄伟、高大;米兰大教堂色彩肃穆。
尖顶、神秘。
(四)中西方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从占地面积、用材、视觉感受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建筑的不同特点,并小结。
不同的时代、政治体制、地域、人文环境、美学标准、世界观和宗教观都能在建筑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
请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体格特征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古代建筑采用不同材料的主要原因。
小结:中国的建筑多为木构,而且是多个单体建筑组成一个整体;西方建筑则多以石料为原材料,多采用拱券式。
(五)建筑的发展趋势尝试设计
1.“中国国家体育场、方舟、伊甸园”等建筑图片展示。
2.我们周围常有不同建筑崛起,如长沙的梅溪湖桥,浏览建筑图片,我们感受一下它们整体的发展趋势,各小组派代表从造型、自然环境等方面说说其共同的发展趋势有哪些?从仿生、智能、生态、环保、造型奇特、功能各异等方面进行总结。
活动2【讲授】课后拓展
这里还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建筑,(会动的建筑)像海鸟一样的密尔沃基市艺术馆,是一座会动的建筑。
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能够将建筑顶部的两个像翅膀一样张开的羽翼,在阳光下慢慢张开。
凝固的音乐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随着建筑师们神奇的创造力,建筑正在慢慢成为跳动的音乐,流动的音乐。
让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它们,欣赏它们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