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这些规划和项目,地方政府纷纷以各种形式举债,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严重。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不断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有效管理。

本文将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和提出对策建议。

1.地方政府规范逼迫:地方政府在面对各种发展和项目建设需求时,受到规模逼迫,急需筹集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

为了解决短期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发行债券、举债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以支持相关项目的实施。

2.地方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与经济增长挂钩,部分政府官员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债务管理的风险。

政府官员为了追求地方经济增长的政绩,在债务管理方面缺乏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问题。

3.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工作不完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

缺乏有效的审计手段和机制,导致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无序和管理混乱。

4.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认识不足:有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的认识不足,存在较大的风险盲区。

在面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时,有些政府官员没有深入研究债务管理的风险,导致了债务管理问题逐渐严重化。

5.地方政府债务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当下的资金需求,存在违法违规的债务行为。

以地方政府名义非法设立融资平台、变相扩大规模、隐性债务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债务限额和风险预警机制。

地方政府应设立债务上限制度,确保地方政府的债务处于可控范围内。

建立健全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2.加强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向社会公开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并公开地方政府债务使用情况,使社会公众更清晰地了解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面临的债务偿还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巨大,如果管理不善,可能会对地方政府的财务健康和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速如果过快,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影响到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违约风险,将影响到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信心,进而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管与规范,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从而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25万亿元,占全国GDP 比重超过了40%。

这一巨额债务规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呈现出逐渐加剧的趋势。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不合理,还债压力增大,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出现了偿债困难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有效化解,就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的隐性风险也在逐步显现。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偿还压力,采取了以债还债的方式,形成了债务链,将风险进一步扩大。

这种做法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和政治风险同步上升,给全国范围内的金融秩序带来了不利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既复杂又严峻,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分析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转移支付,但是在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存在问题,税收收入有限,转移支付不稳定。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浅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备受关注。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风险隐患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隐患。

而在应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时,需要制定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现状1.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居高不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经济增长,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举债投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大。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已达25.66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2. 违规融资问题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较多,地方政府违规融资问题较为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规避风险评估和审批限制,通过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渠道违规融资,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并且隐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3. 风险隐患加剧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一些地方政府违规违约,部分政府融资平台无法偿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加大。

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极力扩大投资规模,但又面临较小的财政收入,从而形成财政收支矛盾。

为填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只得通过借债来融资。

2. 政府干预过多一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直接介入市场经济活动。

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方面负债累累,形成了债务规模庞大的问题。

3. 建设项目收益低一些地方政府过度追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但一些项目收益不佳。

导致投资效益低下,债务无法得到有效偿还。

1. 完善财政体制加大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税制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地方政府自主权和财政收入能力。

通过财政体制的改革,合理分配地方政府财政资源,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2. 规范政府债务融资严格规范政府债务融资行为,划定地方政府债务的用途范围和融资担保责任,限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县级地方债务化解(3篇)

县级地方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县级地方债务尤为突出。

县级地方债务问题不仅关系到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旨在分析县级地方债务的现状、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化解对策。

二、县级地方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庞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县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过10万亿元,债务规模逐年攀升。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县级地方政府债务中,隐性债务占比高,且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

3. 债务偿还压力较大: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县级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地区出现债务违约风险。

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问题突出:县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较大,且存在监管不到位、运营不规范等问题。

三、县级地方债务挑战1. 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压力。

2.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县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债务偿还需求。

3.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存在漏洞,导致债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4. 债务违约风险增加:随着债务规模的扩大,部分县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不断上升。

四、县级地方债务化解对策1. 优化债务结构:调整债务投向,优先保障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降低隐性债务占比。

2. 提高债务偿还能力:加大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债务偿还能力。

3. 加强债务监管: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防范债务风险。

4. 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地方政府债务偿还提供有力支撑。

5. 创新融资方式: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6.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7.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化解债务情况报告(3篇)

化解债务情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报告将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1. 债务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债务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快,部分地区债务负担较重。

2. 债务结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政府购买服务债务。

其中,专项债务占比最高,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

3. 债务风险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偿债压力较大。

(2)债务结构不合理,部分项目收益难以覆盖债务成本。

(3)部分地区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

(4)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地方政府通过不规范手段举债,导致债务风险难以控制。

三、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措施1. 加强债务管理(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举借、使用和偿还行为。

(2)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监测体系。

(3)强化债务责任追究,对违规举债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2.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

(2)优化债务品种结构,提高专项债务占比。

(3)加强债务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盘活存量债务(1)推动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融资成本。

(2)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盘活存量债务。

(3)加强债务资金回收,提高债务回收率。

4. 加强债务风险防控(1)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2)建立健全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3)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传递。

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成效1. 债务规模增速放缓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速明显放缓,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 债务结构逐步优化通过优化债务结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部分项目收益开始覆盖债务成本。

地方债务化解难度较大(3篇)

地方债务化解难度较大(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地方债务化解难度不断加大。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背景、现状、原因、影响以及化解难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地方债务背景与现状1. 地方债务背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债务、政府性基金预算债务和专项债券。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债务主要用于满足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等,专项债券则用于特定领域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

2. 地方债务现状根据我国财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债务7.8万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债务5.2万亿元,专项债券1.3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且债务结构较为单一。

三、地方债务化解难度较大的原因1. 外部环境变化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债务偿还压力增大。

2. 内需不足受国内消费需求放缓、投资意愿减弱等因素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同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导致债务风险积聚,进一步加剧了内需不足的问题。

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债务限额管理不严格,部分地区债务规模超出限额。

(2)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债务风险防控能力不足。

(3)债务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部分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4. 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政策效果有限虽然我国已实施债务置换政策,但置换效果有限。

一方面,置换额度有限,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需求;另一方面,置换后的债务期限较短,难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化解地方债务债务(3篇)

化解地方债务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地方债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化解地方债务,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现状、原因、策略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债务现状及原因1. 地方债务现状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35.1万亿元,加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25.9万亿元,全国政府债务余额61万亿元。

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占比约为57.7%。

地方债务主要集中在城投债、政府购买服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面。

2. 地方债务形成原因(1)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

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集中了大部分税收,而地方政府事权较大,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只能通过借债来满足支出需求。

(2)土地财政依赖度高。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导致土地市场泡沫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3)政绩考核体制不完善。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增长,往往采取高负债、高投资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导致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金融监管不到位。

金融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

二、化解地方债务的策略1. 调整财税体制(1)完善分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财权,确保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满足支出需求。

(2)提高地方政府税收自主权,增加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减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2. 优化政绩考核体制(1)调整政绩考核指标,将地方债务规模、债务风险纳入考核范围,引导地方政府理性发展经济。

(2)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防止地方政府违规举债。

3. 严格金融监管(1)加强对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行为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向地方债务领域传导。

(2)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提高金融监管效能。

4. 发展实体经济(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一、地方债务现状当前,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较大,负债率较高。

一些地方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偿债高峰期来临的情况。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方债务期限结构短,还债高峰期集中,导致还款压力巨大。

同时,债务来源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信托等非金融机构的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

3. 债务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的情况,如将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非公益性项目,导致资金浪费和效益低下。

4.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变化,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当前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1.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偿债能力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地方债务风险。

2.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定严格的债务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确保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偿还方式符合规定。

3. 推动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增强其偿债能力。

4.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考核和问责机制,防止出现违规举债、变相举债等行为。

5. 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

建立跨部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机制,加强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较快、隐性债务较多等特点,严重影响着地方政府财政稳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成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

一、问题成因分析1.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政府自负盈亏的财政体系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需要承担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的巨大压力,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出让金、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难以满足这些支出的需求。

为了稳定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就需要通过增加债务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

2. 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我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和债券融资。

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低,融资难度较大,这就导致了地方政府在融资渠道上的单一化和过度依赖,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地方政府举债严重缺乏管制我国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缺乏有效的管制机制。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出现过度举债和风险隐患。

而且,地方政府的债务主要以隐性债务形式存在,不易被人们所关注,这就给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体系应当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

还应当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的浪费,提高财政效益。

2.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应当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推动地方政府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多种途径来降低地方政府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3.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防止过度举债和风险蔓延。

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3篇)

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攀升,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降低债务风险。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现状、原因分析、创新措施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债务风险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3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高达127万亿,债务风险压力巨大。

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债务负担较重。

2. 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赤字较大,偿债压力较大。

3. 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较短,流动性风险较大。

在债务到期时,可能面临较大的偿还压力。

二、债务风险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财政收入增长乏力。

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民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影响了财政平衡。

3. 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不到位,债务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不健全,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 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部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导致财政收入波动较大。

三、创新化解政府债务工作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

加强债务限额管理,合理确定债务规模,避免债务过度扩张。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配置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务,降低流动性风险。

2.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1)完善财政预算制度。

加强预算约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民生、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 加强债务风险监管(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债务规模、期限结构、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

提高债务透明度,增强社会监督。

论文: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债务人要按照协议或合同的约定,依照法律的规定向债权人承担的资金偿付义务。

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和单位通过举债融资,在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以及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使得我国债务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和债务率已经突破了国际上的警戒线。

地方政府的长期负债运行,引发了不少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我国地方性债务目前现状及问题1、地方债务总余额数量巨大。

根据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审计结果公告,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

政建设和交通运输方面,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项目配套,资金安排基本上由地方政府直接安排,由相关部门管理使用,部分建设项目法人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关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导致相关职能部门监督管理流于形式,管理职责不明确,监督管理效果不明显。

举债效益普遍低下,逾期率较高,出现了债务逾期无力偿还、拖欠工程款等现象。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分析1、相关地方政府为弥补发展资金不足而大量举债。

近年来,部分相关地方政府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弥补发展资金不足,通过举债融资等渠道,多方筹集资金,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当前,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投资为主的拉动,以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培育消费热点来支撑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

但由于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程度低的实际,相关地方政府只有通过举债融资的形式,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2、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2002年以来,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权不足以承担事权,由此导致地方政府的财力和事权严重不适应,造成部分省份的财政非常困难。

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的状态下,由于财源明显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举借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此背景下,我的文章将探讨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讨论其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地方政府对债务的实际状况。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政府债务总额(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达到了42.4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1万亿美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占据了63%。

按照中国官方的分类划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

前者包括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公共领域的融资,后者则是政府为特定用途发行的债务。

近年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的规模呈增长趋势,是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增加的主要力量。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呢?我们可以归结如下几点:1、多样化的政府融资方式政府融资是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的一个必要手段。

政府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政府发行债券或筹款,而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等中介渠道向债权人融资。

由于政府间接融资的成本比较高,近年来多数地方政府采用了直接融资,即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2、资金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地方政府对资金的需求随之增加。

当地政府计划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经济发展项目时,政府融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地方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3、地方政府奖励机制过去几年里,中国地方政府之间一直在竞争,争相引入外来投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地方政府推出了大量奖励制度,鼓励当地民众或外国企业投资地方经济。

地方政府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和低成本的借款,以此来吸引投资。

这导致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承租人的风险管控能力,极易导致债务问题的产生。

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增长迅猛,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1.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地方政府要承担的基本民生开支和公共服务项目增加,但财政收入增速不足以满足支出增速,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

为了填补这一缺口,地方政府便通过举债来解决日常开支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

2. 地方政府重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工作。

在缺乏有效盈利模式的项目中,地方政府通过举债来支持这些工程项目,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3. 地方政府担保和隐性债务在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和项目提供担保,形成了隐性债务。

当这些企业和项目无法偿还债务时,地方政府需要承担相应的债务压力,增加了债务风险。

4. 地方政府债务平台膨胀地方政府将部分债务转移到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被进一步扩大。

这些融资平台的债务未经有效监管和管理,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预算和财政收支管理制度,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控制支出,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避免过度依赖债务来填补财政赤字。

加强对重建经济增长中的项目审批和核准,控制投资规模和方向,避免过度依赖债务来支持工程项目,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

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担保和隐性债务的监管,厘清责任,防止隐性债务的快速增长,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扩大。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平台审批、发行、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加强对融资平台债务的管理和风险防范,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

5. 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透明化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完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债务信息的透明度,让社会各界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充分了解,从而更好地化解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问题研究

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也开始大规模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

而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增长等原因,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快速上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地方政府债务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现状据中国政府债务网站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66.6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2.8万亿元。

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186.16万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80.49万亿元。

债务余额总额创下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3.1%。

尽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但其在国家债务总额中的比重并不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政府债务总量为49.4万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债务为22.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为26.6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占政府债务总额的比例为53.8%,较2019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并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管理方式和风险控制能力。

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原因1. 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疫情等因素,导致土地市场疲软,收入下降,进而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2. 融资平台债务增长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债务规模已经逐年增长。

这些融资平台有的是负责配套基础设施的开发公司,有的则是承担城市扩容、工业转移等任务的投资公司。

一些融资平台的运营效率低下,导致了大量债务的积累。

3.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过度我国地方政府喜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经济发展,投资规模往往巨大,而一些融资平台未能有效监管和控制,从而导致债务规模扩大。

此外,过度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方财政负担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三、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建议1. 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应该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明确债务政策和法规,规范债务融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有效防范地方政府举债风险。

政府债务危机化解(3篇)

政府债务危机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危机,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因、现状、化解路径与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政府债务危机化解提供参考。

一、政府债务危机的成因1. 经济增长放缓: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依赖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膨胀。

3. 财政收支矛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匹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迫使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弥补财政缺口。

4. 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往往采取高投资、高负债的发展模式,加剧了债务风险。

二、政府债务危机的现状1. 债务规模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超过60万亿元,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2. 债务结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中,高成本、短期限的债务占比过高,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

3. 地区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债务压力较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较高。

三、政府债务危机化解路径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高成本、短期限债务占比,提高长期限、低利率债务比例,降低债务风险。

2. 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建立债务限额管理制度,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止债务过度扩张。

3.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制度,提高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4. 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后劲。

5. 优化债务融资方式:推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拓宽债务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6. 加强债务风险管理: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高风险地区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控,防范债务风险。

四、政府债务危机化解策略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债务预算管理制度,将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债务预算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大量举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由于一些原因,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不断攀升,债务风险也在逐渐积累。

理性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和化解对策,对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融资需求迅速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需求。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民生保障等领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由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有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从而导致地方政府债务不断攀升。

2. 土地财政依赖过重地方政府财政主要依赖土地出让和转让收入,土地财政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相当高。

由于土地市场波动较大、政策调整频繁,一旦土地市场出现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3. 基建项目盲目投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赶发展步伐,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导致项目过多、投资规模过大,同时很多项目也存在盲目扩张、缺乏市场需求等问题,最终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资金空转。

4. 财政体制改革不彻底过去的财政体制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自主能力,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等变相隐性债务方式来规避政策限制,也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对策分析1. 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为了使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更加规范和透明,应当完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管理制度,明确债券用途,规范债券发行程序,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债券的使用符合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需求。

2.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增速,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隐患,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 推动土地财政改革加快推进土地财政改革,减少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增加地方政府自有资金和财政收入,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地方债务的化解(3篇)

地方债务的化解(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债务风险,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化解。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背景、特征、原因及化解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地方债务的背景与特征1.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加大,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难以满足支出需求。

此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兴起,使得债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2. 特征(1)债务规模较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3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50%。

(2)债务结构不合理:高成本、短期限的地方债务占比过高,增加了偿债压力。

(3)债务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的债务压力较大,东部地区相对较小。

(4)隐性债务风险较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PPP项目等方式形成的隐性债务,增加了债务风险。

二、地方债务的原因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渐减弱,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资需求仍然较大。

2.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受经济增速放缓、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放缓,难以满足地方政府支出需求。

3. 融资平台扩张: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导致了债务规模的扩大。

4. 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三、地方债务的化解路径1. 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2)改革税收制度: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制度,提高地方政府收入能力,降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

2. 引入地方政府债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1)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分布等方面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化解债务风险。

化解_地方_债务(3篇)

化解_地方_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债务风险逐渐凸显。

化解地方债务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地方债务的成因、现状及风险分析入手,探讨化解地方债务的路径、策略与展望。

二、地方债务的成因及现状1. 成因(1)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担了大量公共服务支出,但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重要来源。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

(3)融资平台过度扩张,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债务融资渠道,但也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

2. 现状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约为30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债务规模过大,部分地区债务负担过重,偿债压力巨大。

(2)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部分债务到期集中,偿债压力加大。

(3)部分地区债务风险集中,存在系统性风险。

三、地方债务风险分析1. 财政风险地方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无法覆盖债务支出,引发财政风险。

2. 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如银行坏账、金融系统性风险等。

3. 社会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如失业、民生问题等。

四、化解地方债务的路径1. 调整财政政策(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地方财政收入征管,提高财政收入水平。

2. 优化债务结构(1)合理控制债务规模,避免债务过度扩张。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降低偿债压力。

3. 改革融资平台(1)推进融资平台市场化改革,降低对政府融资平台的依赖。

(2)加强对融资平台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4. 发展实体经济(1)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抗风险能力。

五、化解地方债务的策略1. 加强债务管理(1)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融资行为。

调研化解债务(3篇)

调研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调研,分析债务产生的原因,探讨化解债务的思路和措施。

二、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原因1.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超过70万亿元。

其中,政府债券余额约为50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余额约为20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风险问题不容忽视。

2. 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1)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

为弥补财政缺口,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借债务,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

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导致债务规模增长。

(4)地方政府管理不规范。

部分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不规范、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债务风险加大。

三、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思路和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政府债务规模。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逐步降低债务率。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配置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比例,降低偿债压力。

(3)加强政府债券管理。

提高政府债券发行市场化程度,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2. 加大债务风险防范(1)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测、分析和评估。

(2)加强债务监管。

加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举债行为。

(3)提高债务透明度。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债务风险的认知。

3. 创新债务化解方式(1)盘活存量资产。

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债务压力。

(2)推进债务重组。

对部分高风险债务进行重组,降低债务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分析1. 引言1.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一旦出现问题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现阶段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加剧,必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下降、地方政府融资成本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等。

及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稳健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背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借债规模在不断扩大。

随之而来的债务风险也日益凸显,给地方政府运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研究背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违约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债务风险的不断暴露,使得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都认识到了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和化解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维护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化解对策及可行性分析,旨在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分析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比例限制,形成了一定的债务压力。

2.债务结构亟待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债务结构过于单一,依赖于部分集中的债务品种,风险集中度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1.1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
根据审计署的审计结果,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 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 655.77 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 393.72 亿元。

根据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在举债主体和融资方式上出现的新情况。

在这次审计中,在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形成的债务383.52 亿元;在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中,包括了地方政府通过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等新的举债主体和通过BT(建设-移交)、融资租赁、垫资施工等新的举债方式为公益性项目举借,且由非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19 730.13亿元。

我国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不同,我国政府债务主要用于消费性支出不同,我国的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相关的项目建设,大多有相应的资产和收入作为偿债保障。

目前,国际上对政府性债务负担状况尚无统一评价标准,参考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通常做法,通过比较负债率、政府外债与GDP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债务率和逾期债务率等指标,对2012 年底8我国政府性债务负担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政府性债务各项风险指标均处于国际通常使用的控制标准参考值范围内,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但是相对目前来说,规模仍然是很大,增长速度很快,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等等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2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特点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

如果按照2010年的增长速度,2012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估计已经达到GDP的29%,远高于1996年的3.4%。

相比之下,日本的政府债务虽已相当于GDP的200%,但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与GDP的比例近期一直在40%附近波动;美国同样是联邦政府债务较多,而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比较低。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比日本稍微低一点,比美国高得多。

(2)债务周期短,2010年还期5年以内的债务占比70%。

(3)债务率高。

债务率是地方政府债务与地方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目前平均水平已经达到150%。

如果计算债务与本级财政收入(不包括中央转移支付收入)的比例,
平均水平高达250%。

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建立债务规模控制机制,部分政府建立了,也很不规范,测量指标的选取不够全面科学,没有起到规模控制应有的作用。

为了把地方债务规模控制在适度规模,必须建立合理规范的债务规模控制机制。

2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各层级、各管理机构间还未形成统一的债务管理制度体系。

特别表现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统一。

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使中央政府的财权更加集中而事权则相对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权相对的减少了而事权却不断加大。

地方政府要负责的事务多,但是财政收入却很少。

中央政府的税收比重过高,地方政府的税收比重较低。

但在财政支出中方面,地方财政的支出却占据主要地位如表1
表1 1998-2012年部分年份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比例及自给率%
根据数据统计资料可以得知2012年我国中央的财政支出是641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7.9%,地方财政支出1052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1%(见表1)。

可见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是严重不统一对等的。

地方政府是无力长期承担沉重的财政支出,这就形成地方政府债务严重的重要原因。

2.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多且混乱
由于沉重的财政支出压力,地方政府开始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融资平台就随着这种形势产生。

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虽然能解决现时问题但是随之带来的弊端也是很大的,如果不合理限制和引导也会带来严重的,危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比较多,且比较混乱,没有秩序。

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较弱。

主要表现在:对融资平台公司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部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级次多、链条长,资本金到位率低等,所以说融资平台管理不够规范会容易出现大问题。

2.3地方政府举债主体不明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过程不够全面,举债主体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举债主体不明,而且呈现混乱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政府的举债主体包含多种形式,举债主体多且混乱,这种主体不明的局面给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和确定地方债务偿还责任等方面造成严重困难。

也因为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更多是向债务化解倾斜,而缺少法规及文件对债务举借资格、债务举借前的准备、债务发行程序,以及事后的债务偿还、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规范,所以举债形式才多种多样。

2.4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缺乏有效管理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比较庞大,而且大部分都难以偿还,缺乏有机制的管理。

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响应号召,发展当地经济,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设。

当财政收入无力支撑大量的支出时,各级政府也只能举债,这样长年累月就形成大量的债务堆积。

2.5缺乏对债务监督和预警机制
我国地方政府对债务缺乏监督管理,没有设立合理的预警机制。

虽然地方政府举债,形成债务在一定限度内是可行的。

但是没有监管是不行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为了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形成的威胁,必须建立债务的预警机制。

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有很多方面,其复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经济转轨时期各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等问题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是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的财政体制问题。

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增加的根本性原因,是自分税制改革以后遗留的一些体制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所长期积累而成。

地方债增长较快的原因也主要是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不
匹配,县级财政缺乏独立的税种收入,地方想用权但是没有钱,地方政府财力不足。

二是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

软预算约束的含义就是借的钱不一定要自己来还。

地方政府是不被允许发债的,它的财政赤字是由中央政府填平,地方政府发的债务都是在预算约束以外的。

所以地方政府就存在着依赖的心理,只管借钱而没有考虑还钱的问题。

这样各种各样形式的融资平台,融资公司产生。

这个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论是借钱的人还是借钱给他的人,都没有真正考虑借钱人的资产负债表。

有一些特别注重城市建设的地方政府官员,很受老百姓的欢迎,也得到了很快的升迁,但是却留下了一笔烂账,要很多年都不能解决。

三是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

长期以来,我国政绩考核方式一直倚重GDP及其增长速度,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很多领导干部将GDP 的高速增长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往往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势举债融资,忽视地方财政的承受力,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土地抵押来获得资金,这些地方政府就形成了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卖地获取财政收入成为最简单取得财力的方式,但却忽视了房价下跌带来的风险,这也造成了债务风险,同时对经济增长又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影响我国的楼市,形成泡沫。

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自2011 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就出台多项制度,规范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

财政部完善了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相关管理办法,组织清理规范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建立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统计报告制度,动态监控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等。

13会计三班卢桉
学号13215103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