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项羽本纪》《飞将李广》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项羽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项羽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e6bacaaaea998fcd220e27.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史记·项羽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
飞将军文言文答案
![飞将军文言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24840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6.png)
飞将军文言文答案1. 求有关“飞将军李广节选”的高考文言文题目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
”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
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
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
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
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
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后者□ □。
用文中词语回答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 ____。
5.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用自己的话回答1.编年司马光2. D3.简易烦扰。
4.用法(或:从严)。
5.要点:前一问①李广才气高②士卒乐于为他献身后一问①后继者难以为继②与他同时的将领因军心受扰难以治军③军队无法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
(写出两点即可)【解析】要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
“如此焉可也”紧承“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几句,由此可知原因:(1)是“人人自便”所以“咸乐为死”。
(2)是李广才气高。
“不可以为法”后有原因:(1)其继者难也;(2)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3)是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
李广巧计退兵阅读答案
![李广巧计退兵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cc9a4eb90d6c85ed3ac658.png)
李广巧计退兵阅读答案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
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奉命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有三名匈奴兵又来侵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三名匈奴兵,杀了两名,活捉一名。
李广的队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
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沉着地对部下说:“我们只有百余骑,离大营还有几十里远。
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必定追杀我们。
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
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
”部将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
到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又下令:“全体下马休息。
”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
李广立即命令士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
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
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
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袭击,慌慌张张地领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1)请仿照“津津有味”写3个“AABC”形式的词语,并用“津津有味”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镇定( ) 察看( )(3)你认为李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闪闪发光彬彬有礼喋喋不休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吃饭。
高二语文《飞将军李广》课后作业
![高二语文《飞将军李广》课后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54a8923dd3383c4bb4cd2b3.png)
《飞将军李广》课后作业一、解释加点的词语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秩八百石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杀其骑且尽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皆惊,上山陈今如此以百骑走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固自辞于大将军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南绝幕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练习。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①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https://img.taocdn.com/s3/m/840682c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项羽本纪》高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二)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三)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34e1a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1b.png)
《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项羽本纪》阅读答案解析及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空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日:“公将见武信君乎?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日:“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日:“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弓l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日:“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日:“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敞’。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敞之承!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日:“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遏,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文言文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李将军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3a31aba417866fb84a8ef0.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
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
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追广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
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令诸骑曰:"前!”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②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武帝立,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
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详死,睨貝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2019-2020学年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五单元自读文本 飞将军李广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五单元自读文本 飞将军李广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81dd4f79563c1ec5da717a.png)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莫府省约文书籍事B.广暂腾而上胡儿马C.行十余里,广详死D.胡虏益解解析:选B。
A项,“莫”同“幕”。
C项,“详”通“佯”,假装。
D项,“解”同“懈”,松散,懈怠。
2.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岂吾相.不当侯邪相:命相B.行可.数百里可:约C.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谕:说明D.吏当.广所失亡多当:应当解析:选D。
当:判罪。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胡军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②鞭.马南驰数十里③匈奴日.以合战④络而盛卧.广⑤于是至汉,汉下.广吏⑥尝夜从.一骑出⑦士兵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③/②⑤/④⑥/⑦⑧C.①②③/⑤/④⑦/⑥⑧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解析:选B。
①③名词作状语;②⑤名词作动词;④⑥使动用法;⑦⑧意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广不为后人..B.而广意气..自如C.还,赏不行..与士共之..D.饮食解析:选D。
A.后人:古义,在别人之后;今义,后代的人。
B.意气:古义,神情意态;今义,意志和气概。
C.不行:古义,没有实行;今义,不被允许。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中贵人将.骑数十将:带领B.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C.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D.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之:的解析:选D。
之:到,往。
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②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④今如此以百骑走.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选D。
①并且;②将要;③④逃跑。
7.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汉文帝时,李广从军击匈奴,因“杀首虏多”,提为汉中郎。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82651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9.png)
文言文阅读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
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
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於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原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馀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馀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B.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C.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D. 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秩八百石”与“秩序井然”中的两个“秩”字含义不同。
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658c2baef8941ea66e0530.png)
高二《项羽本纪》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1〜11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 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 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 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 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D.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略知其意 略:大略 B.又不肯竟学 竟:终了 C . 毋妄言,族矣 毋:另h 不要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惮:害怕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故事得已。
故:原因。
B . 毋妄言。
妄:狂妄。
C . 梁以此奇籍 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 . 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
阴:暗中。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学书不成,去 ②去北军二里余 B .①梁以此奇籍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 子弟①以故事得已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①梁以此奇籍 ②足以记名姓而已 ③以是知其能“以” “以” “以”“以”两个 两个 两个两个 意义相同,两个 意义相同,两个 意义不同,两个 意义不同,两个 ④略知其意“知” “知”“知意义也相同。
意义不同。
意义也不同。
意义相同。
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一一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一一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下列判断错误的是(C )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的名将。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8afb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8.png)
二、古诗文阅读(44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救巨鹿。
战少利,陈馀复请兵。
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B•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C•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D•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李将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李将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dc8d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b.png)
李将军列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广既从大将军青①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②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
”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南绝幕③,遇前将军、右将军。
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
大将军使长史持鞴醪④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李将军列传》注释:①大将军青:即卫青,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②右将军:主爵赵食其时为右将军;③南绝幕:绝,横渡;幕,通“漠”,沙漠。
④糒醪:糒(bèi),干饭;醪(láo),酒浆。
一、1.《李将军列传》选自《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体的史书。
(1分)2.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乃自以精兵走之A.其李将军之谓也 B.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C.百姓闻之 D.及死之日3.请结合选文,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书评, 感受司马迁的“奇”气。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5aca3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3.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将军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将军广者,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士皆解鞍纵马卧。
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匈奴兵多,生得广。
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广家居数岁。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止广宿亭下。
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
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B.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C.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D.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良家子,汉代良家子是个特定阶层,他们拥有一定资产,遵循伦理纲常,是从事正当职业的人。
《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8541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6.png)
《项羽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②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阅读练习:【注】①有栎阳逮:有罪相连及,被栎阳县追捕;②眴:同“眩”,使眼色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略:大致B、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阴:暗中C、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将领D、是时桓楚亡在泽中亡:逃亡4、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长于臣C、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飞将军》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飞将军》的阅读答案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033de2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f.png)
《飞将军》的阅读答案及翻译关于《飞将军》的阅读答案及翻译飞将军一般指李广。
西汉时期名将、民族英雄,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飞将军》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6分)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
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
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
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
稍迁偏将军。
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
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
”奉独曰:“不然。
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
”及恪上岸,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俱从山西上。
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
”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
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著胄,持短兵。
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
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
魏将文钦来降,以奉为虎威将军,从孙峻至寿春迎之,与敌追军战于高亭。
奉跨马持矛,突入其陈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
进封安丰侯。
孙休即位,与张布谋,欲诛孙綝,布曰:“丁奉虽不能吏书,而计略过人,能断大事。
”休召奉告曰:“綝秉国威,将行不轨,欲与将军诛之。
”奉曰:“丞相兄弟友党甚盛,恐人心不同,不可卒制,可因腊会,有陛下兵以诛之也。
”休纳其计,因会请綝,奉与张布目左右斩之。
迁大将军,加左右都护。
宝鼎三年,(孙)皓命奉与诸葛靓攻合肥。
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苞以征还。
建衡三年,卒。
奉贵而有功,渐以骄矜。
或有毁之者,皓追以前出军事,徙奉家于临川。
(《三国志吴书丁奉传》)1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被:遭受B.诸葛恪率军拒之拒:拒绝C.帅麾下三千人径进径:直接D.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间之间:离间1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A.少以骁勇为小将B.以奉为虎威将军C.有陛下兵以诛之也D.皓追以前出军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丁奉字承渊,是庐江安丰人。
《飞将军李广》练习
![《飞将军李广》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19b4e28de53a580216fcfeb3.png)
《飞将军李广》练习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2)辄分其麾.下()(3)广讷.口少言()(4)以为李广老,数奇.()(5)意甚愠.怒而就部()(6)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7)遂引刀自刭.()(8)悛.悛如鄙人()(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同(2)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同(3)行十余里,广详死同(4)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7)专以射为戏,竟.死(8)广数.自请行(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14)遂引.刀自刭(15)其李将军之谓也...(16)此官虽小,可以谕.大也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将:带领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生:活捉C. 吾去大军数十里去:距离、离开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从:跟从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①是.必射雕者也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②是.时会暮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D. 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②李广乃归其.大军②大军不知广所之.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④今如此以百骑走.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7、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会天大雨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④会征促织⑤会不相从许⑥俱会大道口⑦会其怒A. ①④⑥B. ②⑤⑥⑦C. ①③⑤D. ②④⑦8、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A. 石之铿然有声者B.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 古之人不余欺也9、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汉将军李广阅读答案
![汉将军李广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a80315f0e7cd185253607.png)
汉将军李广阅读答案【篇一:文言文《李将军》阅读答案】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
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
陈: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于 ;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二一) 李将军答案1.(1)传授(2)它,代石(3)距离(4)跑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
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4.射术(射箭)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本纪》《飞将李广》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
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陕西李广为上郡太守,尝从百骑出,卒遇匈奴数千骑。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
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
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军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平旦,李广归其大军。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飞将李广》)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
我/
B.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C.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
我/
D.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
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东向,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尊的。
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B.为寿,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
C.《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分本纪、世家、列传、记、表五类。
郭沫若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平旦是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两段文字出处不同,但故事情节曲折跌宕,主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都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B.到鸿门后,刘邦先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还套出了军中的奸细,足见他能言善辩,机变狡诈。
C.李广带了百余名骑兵最终遇到了几千名匈奴骑兵,手下被吓得惊慌失措,他却能做到处乱不惊,还下令下马解鞍来攻击敌军。
D.胡军从吃惊到不敢攻击再到带着护卫的白马将军来试探都没有结果,最后李广率军返回汉军大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答案:
10.D。
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11.C。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
“记”应为“书”,评价人应是鲁迅。
12.C。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卒,本文意为“猝”,突然。
不是最终遇到,是突然遇到,对文言字词“卒”的理解有误。
二是下马解鞍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击敌军,对文
言上下文信息理解有误。
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数”:多次,屡次;“三”:再三;“应”:反应。
三处各1分,句意2分)
(2)到了半夜,匈奴兵又以为汉朝在附近设有伏兵,想在夜里偷袭他们,(于是)匈奴人就都领兵撤离了。
(“于旁”后置;“夜”,在夜里;“去”,撤离。
三处各1分,句意2分)
文段二大意:
陇西人李广担任上郡太守,曾经带领一百名骑兵外出,突然遭遇了匈奴骑兵数千骑。
匈奴人看见李广一行,还以为是汉军大部队派来的诱兵,都吃惊不小,随即上到山上摆开阵势。
李广手下的一百名骑兵很害怕,都打算骑马逃跑,李广劝阻他们说道:“我们距离大军足有数十里远,如今仅仅依靠这一百名骑兵往回跑,一旦匈奴人追杀射击。
我们可就立马完了。
如果我们留在这里不走,匈奴人一定会把我们当做大军的诱敌队伍,必定不敢轻易进击我们。
”说罢,李广便命令骑兵们说:“前进!”于是就去到距离匈奴阵地不到二里的地方,停了下来,李广命令道:“统统下马,解下马鞍!”他手下的骑兵都说:“现在大敌当前,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我们怎么办?”李广说道:“敌人本以为我们会逃跑;我现在下令都解下马鞍,就是向他们表示我们不会逃跑的,好以此来坚定他们认为我们是诱敌部队的想法。
”于是匈奴骑兵果真不敢进攻他们。
这时从匈奴队伍里冲出一位骑白马的将领来,监护他的军队。
李广见状飞身上马,带上十几个骑兵奔向前去,射杀了那位白马将军后,重新返了回来。
抵达他的百骑阵营中后,马上解下马鞍,命令战士们解开战马,躺倒休息。
当时,正好将近黄昏,匈奴骑兵始终对李广部队的行为感到奇怪,不敢轻易出击。
到了半夜,匈奴军队依旧认为附近有汉朝大军埋伏,准备在夜间突袭他们,所以吓得都领兵撤离了。
等到黎明时,李广才率军返回到汉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