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
(完整版)世界电影史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兴起,成为西方电影在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电影现象。
(1)不顾忌传统,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
(2)具有鲜明的美学特征,标志着有声电影以来电影趋向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最突出的成就.(3)改变了西方电影与美国电影之间的力量的比较,并向传统的戏剧电影挑战,创造出更为电影化的艺术作品。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是一次从内容到形式的美学革命,继先锋主义电影运动之后,在世界电影史上所出现的第二次电影美学运动,它对于世界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背景(1)从政治背景讲,战争的结束,对意大利人而言,不仅意味着战争的结束,而且更突出的意味着长达20年的法西斯统治时期的终结。
(2)从经济上讲,美国人的援助和政府的津贴维持了影片的创作。
(3)从文化角度讲,新现实主义的源泉:“1910年一1920年间的少数几部现实主义的影片,如吉奥内的《大盗扎·拉莫》或马尔托里奥的《迷失在黑暗中》;爱德华。
德。
菲利浦的方言戏剧和维尔加的小说。
以及那种在左拉的自然主义基础之上的,以“真实主义为模式”的文学创作的传统,这便是“形成新现实主义生活观的一个有力因素”.(4)从电影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角度讲,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现实主义美学追求的各种风格、流派之间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新现实主义的制作者,特别是一些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他们推崇苏联电影,同时,又受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们的电影创作紧密地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突出普通人的银幕形象的表现,并以最为朴实无华的风格、形式,将电影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了这一时期的最高峰。
维斯康蒂的剪辑师马里奥·赛朗德在为《沉沦》进行剪辑的过程中,给维斯康蒂写信说: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影片,我称它为新现实主义的.这便是“新现实主义"这一术语的第一次出现.理论先声:巴巴罗教授1943年发表在《电影》杂志上的“新现实主义”宣言中提出了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
经典:世界电影史发展历程
二、评道具:独具匠心的一场皮影戏
皮影戏在这部影片中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 高层次的需要。最初的时候,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 艺术追求,到后来输光家产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时, 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 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我 们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用于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 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承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 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则“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一、评主题 《活着》是跨越年代较长的一部影片,历史浓缩为们更加看清历史的面容。主人公福贵 的遭遇异常凄惨,他几乎经历了那个年代所有的风雨,仿佛在他的身上或 多或少的看到了我们祖辈的影子。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了人 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生死之间的苦笑。
正是每一位演员的倾力出演,让这部电影惟妙惟肖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让我们在感慨的同时,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影片中的主 人公徐福贵——葛优。他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内心,此片中有一句很深刻的 台词:“千好万好,活着就好”。另外,还有他跟春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 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着不容易,要好好活啊!”,这可能就是他能在 生活的压力和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能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吧。这种叙述方法很 好的表现出编剧的才华。一个富家公子,赌的什么都不剩,然后开始苦涩 的人生经历,给我感觉他很坚强。还值得赞扬的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借 了别人一箱皮影戏,他可以说是尽力保护,这很让人感动!
命运的无情和生命给予我们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中,最初当少爷时
纸醉金迷,为赌钱舍妻弃子,气死父亲,十足的纨绔子弟,到五颗子弹的 恐惧,打倒地主豪坤,龙二的子弹本应打在他身上,到儿子夭折之时的悲 痛控诉,如此多的不幸却戏剧般的降临到他身上,像是命运的使然,无可 奈何,只能承受!由此揭示出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相结合,由时代大 河所袭卷。
世界电影史概述(全)
世界电影自1895年诞生起,迄今已有110多年。
百余年来,世界电影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世界各国电影创新运动(创作技巧、思想观念、技术手段)的推动,其中最重要者依次为:1915年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在“视觉语言”上的集中突破。
192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联等国)。
1927年,电影开始有了声音,美国《爵士歌王》。
1930年代,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成就。
1930~1940年代,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的确立,及其大制片厂制度的建构与完备;1935年,电影开始有了“色彩”,美国《浮华世家》。
1940年代中期~1950年代初期,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贡献。
1950年代~1970年代,世界电影的第二次创新浪潮。
包括:以瑞典、法、意、日等国为主的“新浪潮”运动,以及1960~1970年代的新好莱坞和新德国电影的成就。
19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和技术对电影创作的深刻影响等等……当然,世界电影能有今天的魅力,还要感谢那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卓别林、弗拉哈迪、格里尔逊、瑞芬斯塔尔;让·雷诺阿、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柴伐梯尼;黑泽明、伯格曼、特吕弗、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法斯宾德、科波拉、斯皮尔伯格;李安等等……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淘金记》赏析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四、《公民凯恩》 与现代电影变革
《公民凯恩》赏析
国家:美国 出品:雷电华电影公司 年代: 1941年 导演:奥逊·威尔斯 主演:奥逊·威尔斯 编剧:赫尔曼·曼凯维茨、奥逊·威尔斯 摄影:格雷戈·托兰 九项奥斯卡提名、奥斯卡最佳编剧奖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 再现美国西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 党 同 伐 异 》
第三节 美国电影产业格局的形成
一、好莱坞的崛起
二、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美国电影制片厂制度的四个要素:
1、行业内的垄断 八大电影公司: 米高美、派拉蒙、华纳兄弟、哥伦比亚 20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
2、分工细致 3、制片人专权 4、明星制
3、庸俗;
4、淫秽;
5、渎神;
6、服装:决不能因情节需要而裸露。
7、舞蹈:
总的来说,跳舞被承认是一种艺术 和一种表达人的情绪的美丽的形式。但 是暗示或表现性动作的独舞或双人或多 人舞、意在挑动观众情欲的舞蹈、摇摆 胸部的舞蹈、双腿不动而作过度的躯体 动作的舞蹈都是不雅观的和邪恶的。
8、宗教:神职人员之所以不能成为滑稽 可笑的角色或歹徒,是因为对待他们 的态度很容易转化为对待宗教的态度。 观众对一位教士不够尊重,宗教在观 众心目中的位置也就下降。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世界电影历史1895年以前11世纪科学家们意识到了将一束光透过小孔可以使一个外部的形象在内部显现出来。
16世纪雷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概略地描绘出“黑箱”的概念。
“黑箱”出现于欧洲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
它是一个类似镜头式的暗箱,里面射出的光线可以在其对面的墙上形成颠倒的影像。
16世纪中叶一17世纪1、钱巴蒂斯塔·德拉·波尔塔(意大利)通过“黑箱”放映了一组不长的风光图画。
2、阿塔内休斯·基歇尔(德国)发明了他的“魔灯”。
这是一种通过蜡烛和透镜放映画面的方法。
1824年彼得·马克·罗热(英国)向伦敦的皇家协会提交了名为"关于活动物体的视觉留影原理"的报告。
1826年约翰·艾尔顿·帕里斯博士发明了"幻影转盘",即在一圆盘上一面画有鸟笼,一面画一只鸟,旋转时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19世纪30年代1、约瑟夫·涅普斯和路易斯·达盖尔(均为法国)发展了照相制版工艺,使被拍下来的影像可以保留在金属板上。
2、威廉姆·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英国)在纸板上制出了正片。
1832年1、约瑟夫·普拉图(比利时)制造出了"诡盘"。
这是一只画有一系列动作分解图形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许多齿孔。
操作者面对镜子,把眼睛对准任何一个齿孔,转动圆盘,可在镜中看到活动的影像。
2、西蒙·里特·冯·施坦普夫(德国)发明了"圆筒动画镜",这是一种与"诡盘"相类似的玩具。
1834年威廉姆·乔治·霍纳(英国)发明了"活动连环画转筒"。
它在一只圆筒状的内环中贴上画有一系列分解动作的纸片,通过圆筒的旋转使人看到连续活动的影像。
世界电影史
特点:侧重内心描写,试图把人的内心搬上银幕。
左岸派:居住在塞纳河左岸的一群电影作家的创作。 阿伦· 雷乃 瓦尔达 科尔皮
6.意识流电影
特征:1.剖析深入
2.内容深远
3.打破了传统的戏剧化构造。
4.反对超出电影门房一般的伦理
伯格曼《野草莓》 费里尼《八部半》
四.好莱坞类型电影
好莱坞全盛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电影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产 品标准化的规范,即按照不同的类型的既定要求而创作出来的影片
世界电影史
主讲人:
杨昌林
一、电影的诞生
视觉暂留理论 1894年,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西洋镜) 1895年 卢米埃尔兄弟 法国
《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梅里爱 法国 ——世界上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1899年《德雷福斯案件》
1902年:《月球旅行记》、《鲁宾逊漂游记》、 《格利佛游记》。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的结束
1920-1933:20世纪20年代末,这个流派的 每位导演分别完成了四部重要的影片。1929 , 爱森斯坦前往好莱坞学习研究声音技巧。最 后的代表作有维尔托夫的《热情》(1931) 和普多夫金的《逃兵》(1933) 衰落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德国或法国因为工 业或经济的原因,而是由于远离民众的艺术 实验和政府的政治压力——社会主义现实主 义方向的新艺术政策。
把D.W.格里菲斯引进了电影界,启用他在影片《从鹰巢中救出的 人》(1907)里当演员。鲍特自1916年以后转而从事研制电影放映机 和其他电影新技术。1929年因在股票市场上遭到失败而破产。1941 年默默无闻地死去。
格里菲斯:现代电影之父
酝酿与尝试:短片时代的格里菲斯 1:让剪辑深入到场景之内 2:情感的介入与叙述的复杂化 《陶丽历险记》《姑娘和她的忠诚》《埃德加· 爱伦· 坡》
世界电影史
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
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
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
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
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在商业和声誉上均获巨大成功,不仅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
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二、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世界电影史 (完整版)
1、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卢米埃兄弟是法国的一对兄弟,是电影和电影 放映机的发明人。兄弟俩改造了美国发明家爱迪生 所创造的“西洋镜”,将其活动影像能够借由投影 而放大,让更多人能够同时观赏。 卢米埃尔兄弟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 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 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的去表现和 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 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
2.3八大电影公司 一个电影制作公司拍摄了电影 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乱世 佳人》,创造出历久不衰的银幕经 典——007,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 象——猫和老鼠,发起成立了美国 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并推出了学 院奖(即奥斯卡) 米高梅
(米特罗——高德温——梅耶的简称 )
2.3八大电影公司 派拉蒙电影公司创建于1912年5 月。作为电影业的老牌巨头,派拉 蒙以群星环绕雪山的标志为人所熟 知,事实上,用高山来比喻派拉蒙 在电影业的地位也是非常恰当的, 在创立的最初三十年,这家公司以 众多的明星,高质量的影片和遍布 全美的连锁影院,一直坐在好莱坞 霸主的宝座上。作品《教父》、 《周末夜狂热》、《夺宝奇兵》 《阿甘正传》、2007年,发行了 《史莱克3》和《变形金刚》
世界 电影 史
传媒影视系
摄影摄像 肖本军
世界电 影史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第一节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
——《大英百科全书· 电影史》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 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 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 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视频:1秒 等于25帧,这25帧图片连在一起有序播放就能被人眼捕捉 下来留下.1 电影先驱者
世界电影史发展历程
二、评道具:独具匠心的一场皮影戏 在《红高粱》中,观众是不会忘 记青纱口那一望无际的高粱地;在 《菊豆》中,观众的视觉中反复出现 杨家染坊里自房梁上悬挂而下的红黄 布条,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 家大院里的大红灯笼以及灰色的高墙 更是电影故事的主线。无一例外的, 皮影戏是是电影《活着》不可分割的 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但增添了观众的 视觉享受,更是把电影的主题,推到 了一个更高的境地。
历经艰辛的苦命女人的形象。让电影增色不少。
正是每一位演员的倾力出演,让这部电影惟妙惟肖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让我们在感慨的同时,对历史和人生都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影片中的主 人公徐福贵——葛优。他善于表现小人物的内心,此片中有一句很深刻的 台词:“千好万好,活着就好”。另外,还有他跟春生说的一句话:“我们都 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活着不容易,要好好活啊!”,这可能就是他能在 生活的压力和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能活下来的精神力量吧。这种叙述方法很 好的表现出编剧的才华。一个富家公子,赌的什么都不剩,然后开始苦涩 的人生经历,给我感觉他很坚强。还值得赞扬的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借 了别人一箱皮影戏,他可以说是尽力保护,这很让人感动! 巩俐在这部片子里面的表现是一般,没有特别的地方,无法和她在 《霸王别姬》中的表演相比,但是故事人物的本身决定了她并没有太多的 发挥空间,即便如此她也把一个善良的人面对着生活的苦难的无助和坚强
现我们坚强,我们必须坚强的活者。
二、评道具:独具匠心的一场皮影戏 皮影戏在这部影片中是一种关于艺术与传统的象征,是人类生存中较 高层次的需要。最初的时候,当福贵是个二世祖时,皮影戏是一种纯粹的 艺术追求,到后来输光家产后,这既是艺术,又是谋生的手段;到文革时, 关系就更为微妙了,那既是他“干革命”的本钱,又是他需巧妙地保护以免 于被扼杀、毁灭的“传统”。后来皮影戏还是给“灭”了,但在片子最后,我 们发现那箱子还在,只是用于装小鸡。小鸡是新生命的象征,箱子曾经装 过代表艺术的皮影戏道具,如今又承载着新生命,这就使艺术、传统与新 生命有着相通与联系,则“活着”的意义又有了更深远的内涵。
世界电影史概述、电影基本元素和作用
电影简史一、1895~1918年:世界电影的草创时期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
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
二、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涉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表达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三、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1、“好莱坞”的发展与壮大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3、英、德两国的纪录片成就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四、1950~70年代:世界电影“第二次创新浪潮”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受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世界电影艺术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出现了大批“现代主义电影”——旨在展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面临的种种精神危机。
五、1980年代以来:CG技术对世界电影的深远影响1980年代以来,建构在CG技术之上的数码艺术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和极大的便利。
1、能够让编导的艺术才华和愿望得到充分施展,把许多原先无法表现的题材,能够“无中生有”地、逼真地呈现在银幕视听上,这尤其表达在的各种银幕奇观上。
2、能够极大地降低“巨片”制作的成本,同时有可能创造巨额财富。
电影基本元素及作用构成影视艺术作品的基本元素就是影视艺术的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一、画面:电影摄影机或电视摄像机连续拍摄下来,然后在银幕上或屏幕上复原的视觉形象,它是影视艺术作品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影视造型语言的的基本视觉元素。
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元素。
〔二〕声音:声音的类型:人声、音响、音乐人声包含:对白,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
第二节 电影的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上午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 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公开 售票放映,12部电影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一次公开售票向公众公映了他们用纪实手法拍 摄的第一批短片。其中有《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 《拆墙》、《里昂贝尔库广场》、《火车进站》、《 婴儿的午餐》、《水浇园丁》等12部,每部只有一分 钟的无声短片。特别是《水浇园丁》,它是世界上最 早的一部带有喜剧因素的影片,为以后的故事片的创 作开了先河。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蓝胡子》《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极征服记》
梅里爱是世界电影导演第一
人,他对电影技艺作出了极大的 贡献!创造了快动作、慢动作、 停机再拍、叠印、淡出、淡入等 特技摄影。他把电影技艺变成了 电影艺术,他引进了戏剧因素, 创造了戏剧电影。他所摄制的几 百部电影,都是以戏剧结构的电 影表现形式,影片大都是自编、 自导、自摄、自剪。梅里爱的代 表作是《圣女贞德》
爱迪生 “电影视镜”所放映 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 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 出来的。而事上,他的创造本身 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 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 “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 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 师的“窥视”。
爱迪生的“电影视 世界电影史(完整版)(完整版)
显示设备,器件被放置在一个橱柜里,只能允许一个人通过小窗口观看电 影,每次可放映半分钟。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 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为这门新艺术 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
世界电影史全PPT课件精选全文
第62页/共201页
电影生产一旦被有远见的企业家纳入他们熟悉的工 业化生产和销售轨道之后,其获取的利润是其他任何制 造业所不能比拟的。
第63页/共201页
八大电影公司的崛起
The rise of the eight great studios
查理·卓别林 博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哈莱·朗东
第42页/共201页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第43页/共201页
1912年,麦克·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一家启斯东 制片厂,这里后来成为了喜剧类型片的摇篮。
麦克·塞纳特对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创
了传送带生产式的制片方式。其影片的工艺流程是
——(法国)乔治·萨杜尔
第13页/共201页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第14页/共201页
《工厂大门》
第15页/共201页
《水浇园丁》
第16页/共201页
第30页/共201页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矿 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为镍币影院
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31页/共201页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 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三、放映术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 每秒16格 供一人观看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
世界电影史及流派1、1895~1918:草创时期1、法国:卢氏兄弟、梅里爱、百代公司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举行了世界电影的“首次商业”公映,他们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10余部短片,内容均为对工作、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的“片断式客观实录”;这天标志着世界电影的诞生;从1896到1910年前后,法国人梅里爱陆续导演了月球旅行记太空旅行记等多部具有科幻或神话色彩的作品,在世界电影史上成为了“剧情片”的奠基人和电影特技的先驱;从1895年起,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影生产和输出国,其中“百代公司”和“高蒙公司”的产销量最高;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法国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故乡”;2、美国:爱迪生、鲍特、格里菲斯、好莱坞1896年4月,爱迪生在纽约进行了全美首次电影商业放映,这标志着美国电影的开端;1903年,埃德温·鲍特导演的火车大劫案奠定了美国西部片的经典样式,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美国电影在国内外的影响力;1915年,格里菲斯导演了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该片广泛吸纳了世界电影在最初20年里的探索成就,如:平行剪辑、运动镜头、特写镜头、多角度摄影,并由此确立了以“镜头”而不是以“场面”作为影片结构基础的“电影叙事语言”,从而让世界电影开始由一种杂耍过渡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艺术形式;在1910年前后,作为美国电影产业中心的“好莱坞”,在加里福尼加州的洛杉矶地区崛起,并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称霸世界影坛;2、1919~1930:第一次创新浪潮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核心人物和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备注: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2、“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及其代表作当中:1、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1919等;2、法国:①、印象派电影黄金国/1921等;②、达达主义电影幕间休息;③、超现实主义电影贝壳与僧侣/1927,一条安达鲁狗/1928等;上述作品可统称为“现代主义”电影;3、“纪录片”的创立与发展1、1921年,美国人弗拉哈迪拍摄了北方的纳努克,“纪录片”这一片种因此诞生;后来,弗拉哈迪又拍摄了摩阿拿亚兰岛人等一批纪录世界各地人类生活的影片,因此,他既是“世界纪录片之父”,也是“人类学纪录片”的奠基人;2、1920年代,苏联人维尔托夫等人拍摄了大量新闻纪录片,主张“利用比人的眼睛更加完美的电影眼睛——电影摄影机,来研究充满空间的庞杂视觉现象……”,因此被誉为“电影眼睛派”,代表作是持摄影机的人1929;“电影眼睛派”反对简单纪录生活,主张用多种独特的镜头、剪辑和特技去捕捉与表现生活,这一流派的美学追求与风格,对后来各国的纪录片创作影响很大;此外,法国人让·维果的尼斯景象,荷兰人伊文思的雨桥等,也是1920年代纪录片的杰作;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平铺直叙地客观摄录现实,而是通过多维的视角和特殊的剪辑去表现现实,这使许多原本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景象,具有了诗一般的情调和社会内涵;4、“纯电影”的艺术成就有关“纯电影”的概念和实践主要出现在1920年代中后期;纯电影一般完全不要故事情节、乃至摒弃思想主题,重在将一些运动、变化着的事物或有趣的现象,以极富韵律感的方式剪辑在一起,刻意要把电影做成一种“看得见的音乐”或“视觉的舞蹈”;代表作主要有出自法、德两国的机械舞蹈和对角线交响曲等;5、“有声电影”开始面市第一部有声片是美国的爵士歌王1927;注:进入1930年代之后,各国普遍开始探索有声电影,大约到1930年代后期,默片才最终从国际电影市场消失;声音的介入,使电影的信息量和表现力得以极大增强:1人声:空前丰富了电影的信息量,使之能在有限时间讲述复杂故事;2音响:强化了电影的环境空间感、真实感,以及银幕内外的心理感受;3 音乐:可以事半功倍地使影片中的气氛与情感得到有力的渲染和表达;可以说,通过这十年的努力,世界电影无论在影片的种类与数量上,还是在艺术的水准和多样性上,抑或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上,乃至在声画的结合上,都已经使得电影本身成为了一个影响广泛的、具有独特魅力的、世界性的艺术品种3、1930~1940年代的世界电影1、“好莱坞”的发展与壮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以“好莱坞”为主要生产基地的美国电影,就已经在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垄断性的地位;经过1920年代的发展,好莱坞陆续形成了以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20世纪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八大公司为龙头的多个垄断性的电影企业;同时,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特点主要有:①、制片人专权;②、集制片、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大规模的垄断性企业;③、制片厂内部分工精细,工业化的流水线运行模式;以生产“类型片”为主;④、明星制度;“制片厂制度”秉持市场为本的原则,能够在制片人的强力统筹下,进行高效率的生产;其垄断性的的“运行模式”,则保证了所有产品都能进入院线;而“明星”则是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海报”;“1930~1940年代”,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佳作频现、人才辈出,利润更是滚滚而来;这一时期,好莱坞对世界电影艺术的最大贡献在于:成功地推出了大量各具特色的“类型片”——这是电影产业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类型片”主要有:西部片:关山飞渡/1939/约翰·福特;喜剧片:一夜风流/1934/弗兰克·卡普拉;歌舞片:出水芙蓉/1944;强盗/黑帮片:疤脸大盗/1932;科幻/恐怖片:弗兰肯斯坦/1931;悬疑/恐怖片:蝴蝶梦/1940/希区柯克;……注:好莱坞成为世界影坛“常青树”的关键因素1、美国雄霸天下的综合国力与开放多元的社会制度,保证了好莱坞在资金上的投入与回收,以及影片主题与风格的多样化——这是好莱坞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2、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3、极强的人才吸纳能力卓别林、希区柯克、奥逊威尔斯、李安等;4、与时俱进、永远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1927/有声片爵士歌王;1935/彩色片浮华世家;1977/高科技星球大战……5、挖掘、培养、造就了大量享誉世界的明星;6、推出一系列独具魅力的“类型片”;2、“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这是法国在进入193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并无明确艺术主张、但有共同创作倾向的电影流派,其核心人物是让·雷诺阿;“法国诗意现实主义”贡献在于:1、在形式上,以“长镜头”和“景深镜头”为主,系统的确立了写实主义电影语法;2、在内容上,强调反映生活的复杂性、暧昧性、日常性,淡化戏剧式冲突;该流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让·雷诺阿/幻灭/1937、游戏规则/1939,让·维果/操行零分/1933、驳船亚特兰特号/1934;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1930、自由属于我们1932;马赛尔·卡尔内/雾码头/1938等;3、英、德两国的纪录片成就在1930年代,世界纪录片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成就最高者为英、德两国;一、英国在1930年前后开始,出现了一次由格里尔逊倡导、组织的纪录电影运动,他们拍摄了100多部纪录片,形成了著名的英国纪录片学派;他们认为:通过艺术化地处理真实生活场面,电影可以成为一种有社会意义的宣传手段;代表作有:漂网渔船/1929,工业的不列颠/1932,夜邮/1936等;二、瑞芬斯塔尔是一位杰出的德国女艺术家;她在1930年代的纪录片代表作有:意志的胜利/1934——记录了希特勒在纽伦堡召开第四次纳粹党代会时的壮观场面;奥林匹亚/1936——纳粹德国为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所作的宣传片;该片效果超出了对奥运会的单纯记录,成为对运动中的人体的礼赞,很多体育运动的拍摄技巧由此片首创;瑞芬斯塔尔在电影的镜头调度、摄影和剪辑等方面的成就,让人叹为观止;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起止时间在1945~50年前后;代表人物:柴法蒂尼、罗西利尼、德·西卡等;代表作有: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偷自行车的人/1948、罗马11时/1952;主要艺术主张:1形式上:“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追求实景拍摄、纪实风格;2内容上:“还我普通人”——以表现底层百姓生活为主,常启用非职业演员;4、1950~70:“第二次创新浪潮”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受当时流行于欧洲的“存在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世界电影艺术出现了历史性变革,出现了大批“现代主义电影”——旨在展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面临的种种精神危机;其特点如下:在影片内容上,开始质疑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如:宗教等,并提出了不少此前曾被忽视或遮蔽的社会问题;此外,这次创新浪潮还在“意识银幕化”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广泛的探讨;在摄制形式上,突破了一些常规的电影语法,如“拍摄轴线”和“流畅剪辑”等观念;高潮期在1959~70年前后,所波及的国家更多,主要有:法国、瑞典、意大利、美国、德国、日本等;总体上,可以被统称为一次世界性的“新浪潮”电影运动;总体而言,当时的世界电影由原先注重叙事的写实主义电影,逐渐转向了注重内心剖析的“现代主义” 电影;1、法国:特吕弗、戈达尔;阿仑·雷乃在这次世界电影“新浪潮”运动中,法国的“电影手册派”和“左岸派”这两大流派都有出色表现;1、“电影手册派” :依托法国着名电影理论杂志电影手册成长起来的一批青年导演,代表人物有:特吕弗/四百下/1959、戈达尔/筋疲力尽/1959等;2、“左岸派” :居住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一批作家导演,以阿仑·雷乃的去年在马德里昂巴德/1958/和广岛之恋/1961/为代表;总之,法国“新浪潮”在电影拍摄和剪辑上,以及在“意识银幕化”等方面的探索,极大地丰富、推动了世界电影的发展;2、瑞典:伯格曼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做出了独树一帜的出色成就,其代表作是:第七封印/1956,野草莓/1957,处女泉/1959,呼喊与细语/1972等;伯格曼充分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不仅表达了对宗教的质疑与排斥,还深入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人生的孤独与苦闷;例如:他在野草莓中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表现了一个老人对死亡的恐惧、对孤独根源的探索和对生命再生的渴望;伯格曼在摄影构图、色彩影调、环境渲染、剪辑技巧和指导演员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把现实主义手法与意识流手法有机地、富于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创立了电影表现的新风格和新手法,使电影成为一种表现人类精神状态的艺术,对1960~70年代的西方电影产生了重大影响;3、意大利:安东尼奥尼、费里尼意大利的新浪潮电影更偏重于一种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更关注生活中的个体的生存境遇、心理状态和情感矛盾,例如:人生的孤独与隔阂、荒诞和异化,以及在生存困境中的茫然失措等等;在表现形式上,则打破传统叙事规则,往往以某个哲学观念或心理意绪为核心,展示编导对自身和世界的主观态度以及抽象哲理思考,尤其侧重于对当时西方社会中人们那种纷繁杂乱的内心意识或潜意识的揭示;代表人物主要有:安东尼奥尼:奇遇/1960、红色沙漠/1964、放大/1966/等;费里尼:甜蜜的生活/1960、八部半/1962/等;4、美国:新好莱坞电影1960~70年代,美国社会连续出现了大量社会问题,导致公众对既有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怀疑、乃至敌对态度,一些试图打破传统束缚和秩序的“反文化思潮”随之兴起;在上述社会背景下,美国影坛于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出现了等一批新导演,他们的影片革新了传统好莱坞的僵化模式,标志着“新好莱坞电影”的诞生;“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如下:在思想内容上,对美国的社会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揭示、反思与探讨,尤其是表现了青年人的种种疑虑与反抗,出现了一系列“反传统、反主流文化”、甚至违法犯罪的主人公形象,而他们的对立面,却正是传统好莱坞曾竭力颂扬的各色守法、护法的正面人物;虽然片中的“坏人”最终大都受到了惩罚,但却往往因其社会性的、悲剧性的堕落原因,成为了事实上被同情的对象,而主人公的对立面——国家法律、传统道德等反而成为真正的被谴责对象;在电影语言上,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连续性和线性情节结构,大量借鉴欧洲新浪潮电影的艺术手法,自由地处理时空关系;同时,在运动摄影、声音处理、剪辑技巧、实景拍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着成就;“新好莱坞电影”代表作有:阿瑟·佩恩/邦妮和克莱德/1967、迈克·尼科尔斯/毕业生/1967、伍迪·艾伦/拿了钱就跑/1969、库布里克/发条桔子/1971、科波拉/教父/1972、乔治·卢卡斯/美国风情画/1973、马丁·斯科西斯/出租汽车司机/1975、斯皮尔伯格/大白鲨/1975……5、德国:新德国电影西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至1960年代初,由于种种原因,西德电影在经济和艺术上日益走低;为了挣脱困境,1962年在奥伯豪森市的一次集会上,一些西德青年电影人倡议“创立德国新电影”——与传统商业性电影决裂,创立具有国际性的新电影后来被称为“奥伯豪森宣言”;“新德国电影”由此发端,并于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期达到了高潮;其代表人物及作品为:克鲁格/告别昨天/1966、赫尔措格/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4、法斯宾德/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78、施隆多夫/铁皮鼓/1979、文德斯/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新德国电影”的主要成就在于:在思想内容上,首先是以理性、真诚的态度,对纳粹德国的罪孽、以及战后西德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与剖析;此外,还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角度,对人性、欲望、人际关系等问题作了广泛探讨;在艺术形式上,一方面常常使用“间离效果”和开放式的叙事结构,使作品呈现出浓郁的反思与哲理意味;另一方面,法斯宾德等导演也充分吸收、借鉴了法国“新浪潮”和美国好莱坞的表现手法,使部分作品能够在思辨性与观赏性上取得双赢;此外,文德斯还别出心裁地为世界电影奠定了“公路片”这样一种独特样式;5、1980年代以来:CG技术的影响“数码艺术”即“新媒体艺术”,其表现手段与方式,主要是运用“CG 技术”computer graph,即“电脑图形图像技术”进行艺术创作;CG技术包括“虚拟影像合成技术”和“数字合成技术”;1980年代以来,建构在CG技术之上的数码艺术为电影创作带来了无限可能性和极大的便利;1、能够让编导的艺术才华和愿望得到充分施展,把许多原先无法表现的题材,能够“无中生有”地、逼真地呈现在银幕视听上,这尤其体现在的各种银幕奇观上;例如:在1994年的阿甘正传中,阿甘与肯尼迪总统的“历史性”握手;2000年的角斗士中的“人虎激战”;以及对其他影片中各种魔幻、灾难和宏大场面的营造;2、能够极大地降低“巨片”制作的成本,同时有可能创造巨额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淘金记》
The Gold Rush 导演:查尔斯·卓别林 主演:查尔斯·卓别林 上映:1925年6月26日 地区:美国 时长:68分钟
查理•卓别林(1889~1977) Charlie Chaplin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最佳影片奖提名 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 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镍币影院”的出现和发展
匹兹堡的“淘金浪潮”带来世界各地怀揣梦想的矿工; 镍币影院的简陋条件和低廉票价适合贫苦矿工阶层; 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技术条件为镍币影院提
供了必要的支持。
第一节 鲍特及影片《火车大劫案》
埃温特 • 鲍特代表作品:
《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火车大劫案》(1903年)
——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
二、摄影术
“达盖尔照相法”产生 穆布里奇获得“拍摄活动物体的方
法及装置”专利权 马勒的摄影枪
三、放映术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4年 每秒16格 供一人观看
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卢米埃尔兄弟与“活动电影机”
电影终于诞生——
《火车大劫案》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片长:12分钟 年份:1903年
《火车大劫案》的艺术特征:
对不同的场景采用基本的镜头切分; 把电影的逼真再现和假定性拍摄结合; 使用外景,突破戏剧舞台的简单束缚,再现美国西
部的现实生活氛围。
第二节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 世界电影的诞生
第一节 电影的起源
“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 历史一样长。”
——《大英百科全书·电影史》
一、视觉滞留
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 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 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 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由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 个小故事组成
《 党 同 伐 异 》
四、无声电影与美国电影喜剧学派
美国无声喜剧学派的代表人物:
查理·卓别林 博斯特·基顿 哈罗德·劳埃德 哈莱·朗东
麦克·赛纳特和启斯东制片厂
1912年,麦克·塞纳特在好莱坞创办了一家启斯东制 片厂,这里后来成为了喜剧类型片的摇篮。
大卫·格里菲斯 (1875-1948)
格里菲斯的贡献: 探求与实践蒙太奇手法
代表作品
《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年)
《一个国家的诞生》
《一个国家的诞生》对电影史的贡献:
电影的单位开始从“场景”变成“镜头”; 镜头开始大规模运动; 电影奠定了作为独立艺术样式的基础;
《党同伐异》(1916年)
——(法国)乔治·萨杜尔
卢米埃尔的作品题材和内容:
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工厂大门》、《照相师》、 《木匠》、《铁匠》、 《烧草的妇女们》、 《水浇园丁》、 《拆墙》、 《消防员》(四部)
《工厂大门》
《水浇园丁》
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婴儿的午餐》、 《玩纸牌》、《下棋》、《钓鱼》、《金鱼缸》、 《猫的午餐》、 《儿童吵架》、《家庭聚餐》、 《恬静的家庭生活》
排演的新闻片
《梅茵号》 《德莱罕斯案件》
神话故事片
《小红帽》 《蓝胡子》 《仙女国》 《灰姑娘》
科幻探险片
《月球旅行记》 《太空旅行记》 《极征服记》
《月球旅行记》海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梅里爱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 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是以原始人的那种聪明、细致的天真眼光 来观察一个新世界。”
——(法国)乔治·萨杜尔
第二章 美国电影与电影叙事
形式的发展
早期美国电影的探索
通过模仿梅里爱和卢米艾尔的影片和当时欧洲较为 先进的机械发明,在电影制作领域迎头赶上。
原本只是以电影作为宣传手段的很多马戏团、魔术 师在市场需要下纷纷改建了简单的电影院。这使电 影走出了一人单独观看的模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 市场机会。
《火车进站》
第三节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乔治·梅里爱(1861—1938)
梅里爱的贡献:
发明特技摄影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银幕即舞台的美学观念”
梅里爱作品分类:
魔术片
《贵妇人的失踪》(停机再拍) 《橡皮头人》(移动摄影) 《魔窟》(迭印法) 《多头人》(遮盖法) 《音乐狂》(多次曝光) 《乔治·梅里爱的魔术》(变形法)
发明人:法国兄弟 路易·卢米埃尔(1864—1948)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1862—1954)
发明日: 1895年12月28日上午 地点: 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 地下室“印度沙龙” 公开售票放映12部电影 33名观众目睹电影的诞生
第二节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照相”
从路易·卢米埃尔的影片中人们了解到,电影可 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这些影片既象一本家庭的照相册,同时又象无 意中拍摄下来的——部描写上世纪末一个法国富裕 家庭的社会记录片。卢米埃尔拍下了一些很成功的 情景,使观众在银幕上能够看到同自己一样的生活, 或者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法国)乔治·萨杜尔
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出港的船》、《火车进站》、 《警察游行》、《街景》、 《骑兵表演》、《威尼斯景象》 《在美国拍摄的39个景象》
麦克·塞纳特对美国电影的最大贡献在于,他首创了传 送带生产式的制片方式。其影片的工艺流程是先由 “出主意者”提出一个原始点子,然后交由“剧本会 议”设计人物和故事,成型后由“噱头部”负责添加 滑稽场面和情景。这种由制片人专权,强调集体智慧, 精细分工的制作方法在今天的好莱坞仍占主导地位。
喜剧大师卓别林和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