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实验小学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一、引言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智慧。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实验小学特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2. 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4. 培养学生的坚韧毅力和自律习惯;5. 塑造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品质。
三、实施内容与方法1. 内容选择针对实验小学各年级的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选取适合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包括但不限于《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
2. 课程设置(1)学校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程,通过集体诵读和个人诵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每个学期设立一个国学经典诵读主题,如“诗词之美”、“贤人之道”等,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和领悟其中的价值与精神。
3. 教学方法(1)教师导读:教师对选定的经典进行解读,介绍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核心内涵。
(2)集体诵读:全班集体诵读选定的国学经典,注重声调、韵律和整齐划一。
(3)个人诵读:学生根据自身选择合适的经典段落进行个人诵读,注重语音、语调和感情的把握。
(4)实地实践: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地参观,了解其历史背景,增加实践感受。
四、实施步骤1. 确定诵读经典和实施计划。
2. 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培训,提升诵读指导水平。
3.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诵读。
4. 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配备相应的诵读教材和学习资源,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6. 定期组织诵读比赛和展示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
五、实施效果评估1. 教师对学生诵读的评价和指导,鼓励其在语音、韵律、感情等方面的提高。
2. 观察学生在诵读实践中的表现和态度变化,了解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3. 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2023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

2023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2023年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一、课程目标学校的教育,目的在于打好人生的底本,这样的底本可以概括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有了这样的底本,无论经受怎样的磨难和风浪,都能昂首挺胸走出来。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在此阶段实施中华经典教学,更利于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
此外,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益处。
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
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学校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根据《高台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高教体…20xx‟14号)文件精神工作安排,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
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中国古代、现代的优秀诗词。
2、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
学校国学诵读实施方案

学校国学诵读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国学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国学诵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学校国学诵读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和文化自信心;2. 增强学生的国学诵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方案。
1. 选材广泛、精心筛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材要广泛,内容要经典。
可以选取《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国学著作,也可以选取一些古诗词、经典散文等,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制定诵读计划、定期诵读活动。
学校要制定国学诵读的具体计划,安排专门的诵读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国学诵读。
同时,可以定期组织国学诵读比赛、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
学校要安排专门的国学诵读教师,进行诵读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经典著作的背景故事、作者生平等,增加学生对国学的了解和认识。
4. 结合课堂教学、跨学科融合。
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可以适当融入国学诵读内容,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国学的魅力,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学校要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媒介,宣传国学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营造学校浓厚的国学诵读氛围。
2. 建立评价体系、激励学生。
学校要建立国学诵读的评价体系,对于优秀的诵读者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国学诵读。
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家中引导孩子进行国学诵读,共同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和兴趣。
五、总结。
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精选3篇)

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精选3篇)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篇1一、活动目的:为了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了陶冶小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的效果,我校特举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二、参加对象:1—6年级各班同学。
三、活动时间:11月25日下午一节课后。
四、活动地点:学校操场五、活动形式:在1—6年级各班中开展“诵千古美文,做文明少年”古诗文诵读比赛。
六、活动细则:1、要求每班全员参加。
2、每班比赛中自选一首诗,随机抽取四名同学各背一首。
3、比赛同学要求服装统一,化妆,仪表大方、自然、得体。
4、各班的古诗文诵读要有创意,采用新颖的形式,体现各班的特色。
5、评委:z君。
6、计分:z内容(10分)效果(60分)形象(20分)加分(10分)总分(100分)25分(15分)(15分)(5分)符合范围及主题,无错漏集体背诵表演10分个人背诵5分小组背诵5+5分内容与表情动作相宜,自然,有整体感内涵把握准确,感情充沛,艺术感染力强音乐、道具、布景等辅助手段运用得当合理服装整齐、队伍有序,对观众、评委有礼貌教师参与、有突出创意七、评分标准:(100分制)1、形式:形式新颖有创意,体现自己的特色。
2、表情:表情大方、自然、声情并茂。
3、语言:要求普通话标准,背诵流利无错。
4、服装:要求服装统一,有特色,有创意。
5、上下场:要求上下场整齐、安静、快速。
八、备注:1、音响话筒:总务处2、摄像、照相:z3、各班位置划分:总务处4、主持人:大队部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基础,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探索以课堂为主,课外校外为两翼的新的教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师生的人文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走内涵发展思路,为学生创建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为教师搭建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为学校构建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把我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国学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品德修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为了有效地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方案。
一、明确目标与指导思想1. 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理解,使其能够正确理解其内涵,感受其中的智慧,提升自身的品德和素养。
2.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通过诗词歌赋、寓言故事、名句格言等形式,达到感悟内涵、传承文化的目的。
二、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1. 课程设置:将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课程,设置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
可每周安排1-2节诵读课程,为学生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
2. 教材选择: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选择相应的国学经典教材,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古文观止》等。
教材内容应有针对性地选取,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兴趣。
三、课程教学方法1. 听读结合:在诵读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进行朗读,让学生聆听并感受诵读的节奏和语调。
然后,进行分组阅读、个人朗读等形式,让学生逐渐参与到诵读中去。
2. 分层次讲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讲解内容。
对于年幼的学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介绍国学经典的基本意义和特点;对于高年级学生,可深入分析其内涵和背后蕴含的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课堂活动:设计一些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如分角色演绎、小组辩论、作文创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因材施教与形式多样1.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通过舞蹈、绘画等形式,来诠释国学经典的意境和美感。
2. 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纸质课本阅读外,还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工具,如多媒体教具、影视资料等,增加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五、家校共育与评价方式1. 家校共育:鼓励学生与家长一同参与国学经典的诵读,定期组织家长与学生的互动活动,推动家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经典修养。
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3篇)

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根据泰安市教育局___~___学年度下期德育工作计划的安排,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
特制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1、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2、陶冶性情品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
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推进素质教育。
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丰富“重德崇智、和谐发展、体验成长”的办学思想;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
二、活动领导小组:组长:___副组长:___成员:学校中层干部、各班班主任和全体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
各班班主任负责___本班学生的经典诵读活动。
)三、活动时间:1、活动筹划:___年___月2、活动实施:___年___月——___月四、活动内容:1、诵读的名篇:《劝学》、《论语》、《大学》、《孝经》、《正气歌》、《赤兔之死》《少年中国说》、《尊师》、《三字经》……2、诵读时间:每周班会课——班级诵读,每周升旗仪式——全校___诵读,假期独立自读。
3、领诵人:班会课——班主任或指定同学升旗仪式——语文组选送4、实施快乐学习法。
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让学生在默读、轻声读、分组读、齐读,轮读,示范读、听读等多种形式中水到渠成地熟读成诵。
5、营造氛围,走进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
班级精选古诗文、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
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媒介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
6、___诵读安排:时间地点诵读文篇领诵人备注第五周学校操场第六周学校操场第七周学校操场第八周学校操场第九周学校操场第十周学校操场第十一周学校操场第十二周学校操场第十三周学校操场第十四周学校操场第十五周学校操场第十六周学校操场第十七周学校操场第十八周学校操场7、成果展示:(1)、《诵读国学经典资料汇编》(2)、办一期有关的板报(3)、学生撰写学习心得(4)、书写国学经典书法作品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2)一、背景和意义书香校园是指学校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综合素质。
2024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2)学校进行班级经典诵读评比,依据年级不同进行评比。 (3)进行手抄报,板报、朗诵等奖项评比。
பைடு நூலகம்
3.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育学生酷爱祖国、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团结互助、 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4,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及好书为友,及经典对话,及博览同行。在经典阅读中开阔视野,陶冶 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让书香飘满校内,让学生享受读书的欢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每周五有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讲解国学内容。 .班主任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支配。 .学生制定自己的读书目标和成长规划,开展阅读活动。 .每个学生建立一本“读书积累本”,将读书活动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读 书规划书,参与读书活动的作品,奖状等记录下来,参与学校的评比活动。 七、展示评价 .每个学期各班及学校撰写总结。 .学校制定展示评价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找特地时间展示。 (1)进行国学的朗诵竞赛。 (2)进行国学内容的摘抄、手抄报、板报、橱窗、读书笔记等内容展示。 (3)学校以国学为内容开展专题活动。六一、艺术节、家长开放日等契机。 (4)学校组织制作校内内国学宣扬标语等。 (5)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宣扬国学经典,弘扬民族文化。 .评价 (1)每个学生制定自我评价表,老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
一、活动目的
1.开展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同学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吸取民族精神的丰富养分, 弘扬文学艺术,营造文明高雅的校内文化氛围,丰富我校班级的校内文化生活。
2,诵读国学经典美文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审美实力,提高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培育学生对优 秀文学作品的学习爱好,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汉语言文学的艺术魅力。
2024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024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024年中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成为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班人,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开展国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中华文化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2. 原则: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阶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小学部:以经典诵读、古文阅读、国学常识为主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包括但不限于《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史记》等经典。
(2)初中部:在小学部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名人、古代科技等。
(3)高中部:在初中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理解,包括但不限于古代哲学、古代文学与艺术、中国古代历史等。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对经典文献的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博物馆等,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经典文献。
四、实施步骤与措施1. 教师培训:开展国学教育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的国学素养,加强他们对国学教育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2. 制定教材:邀请国学专家和教育专家共同编写与年级特点相适应的教材。
3. 课程安排: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保证学习的连贯性。
4. 多样化评价:设立国学测评,通过测验、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5. 家校合作:通过家庭作业、课外阅读、亲子活动等形式,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国学教育的实施。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通用5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1一、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经典诵读内容小学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古诗10首。
小学三年级:诵读《笠翁对韵》《千字文》,古诗20首。
小学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论语》,古诗30首。
小学五年级:诵读《笠翁对韵》《诗经》,古诗30首。
三、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一)保证诵读时间。
每天固定上午第一节课前的预备时间以及每周一节诵读课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二)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在每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由学生专人负责每周刊登一首诗,一句经典文句。
学生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并记忆。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三)一——五年级利用每周一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四)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五)学校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各班要每月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
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
(六)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七)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实施

国学诵读活动方案实施一、活动主题:国学诵读二、活动目标: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国学经典。
2. 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国学诵读,重点推广经典国学著作,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并鼓励学生自愿选择其他优秀传统文化著作。
2. 设置国学诵读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诵读技巧。
3. 组织学生参观国学馆、图书馆等相关场馆,培养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4. 邀请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国学讲座,讲解经典著作的背景故事、思想内涵等,加深学生对国学的理解。
5.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演出,展示学生的诵读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演讲口才和舞台表演能力。
四、活动安排:1. 活动前期准备:a. 向学生普及国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b. 宣传活动内容和目标,鼓励学生参与。
c.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d.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
2. 活动实施:a. 组织诵读班级筹备会议,明确活动目标和任务分工。
b. 学生自行选择诵读的著作,并自愿报名参与诵读比赛。
c. 设立评委团队,对参赛学生的诵读进行评分。
d. 组织学生参观国学馆、图书馆等相关场馆。
e.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f. 组织诵读演出,与学校其他活动相结合,举办庆祝活动。
3. 活动后期总结:a. 组织学生填写活动反馈表,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b. 对活动进行总结,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五、活动资源:1. 学校图书馆、国学馆等相关场馆。
2. 国学专家学者。
3. 诵读比赛的评委团队。
4. 学校音响、灯光等设备。
六、活动评估:1. 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反馈和诵读比赛表现等来评估活动的效果。
2.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国学诵读活动的学习成果和成就感。
3. 通过观察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表现,评估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效果。
书香校园国学诵读实施方案

书香校园国学诵读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淡忘。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和传统文化的意识,本方案旨在推行书香校园国学诵读活动。
二、活动内容1.国学经典诵读:每周学校组织学生集中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选取经典诵读篇目,包括《论语》、《大学》等,并设立有效奖励机制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课堂国学培训:通过将国学元素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与热爱。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节由专业老师进行的国学培训课程,教授学生国学原理和国学经典。
3.诵读比赛:定期举办校内诵读比赛,提供给学生展示诵读才艺的平台。
比赛以诵读篇目的流利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品质为评判标准,并为优秀选手颁发相应奖励。
4.校外参观考察: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国学名胜与纪念馆,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组织参观活动可以包括故宫博物院、文物陈列馆等。
三、活动流程1.每周一至周五的固定时间安排国学诵读活动,每次持续时间为30分钟。
2.每学期开设至少一节的国学培训课程,由专业老师授课。
3.每学年至少定期组织一次校内诵读比赛。
比赛时间为两天,第一天为初赛,第二天为决赛。
4.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校外参观考察活动,时间约为一天。
四、资源保障1.人力资源:–学校聘请国学专业教师担任国学培训课程的教师。
–学校成立国学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的活动。
2.材料资源:–学校购买国学经典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学习和诵读使用。
3.空间资源:–学校提供教室作为国学诵读活动的场所。
–学校安排合适的空间用于举行诵读比赛和其他相关活动。
4.财务资源:–学校拨款用于购买国学经典书籍和资料,以及奖励优秀学生。
五、评估与改进1.定期组织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评估活动,了解活动效果和反馈意见。
2.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
六、预期效果通过书香校园国学诵读实施方案的推行,预计能够取得以下效果: 1.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模板

一、指导思想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诵读内容: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为主,结合现代语文教学需求,适当选取其他经典名篇。
2. 诵读形式:个人诵读、小组合作诵读、集体诵读等。
四、课程实施1. 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学期16课时。
2. 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语调。
(2)小组合作诵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集体诵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4)结合经典内容,开展讨论、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根据学生的诵读表现、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课程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国学诵读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 教师保障: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师。
3. 经费保障:学校根据课程实施需要,合理分配经费,确保课程顺利开展。
4. 设备保障:学校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如音响设备、书籍等。
六、预期效果1.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热爱程度明显提高。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水平得到提升。
3.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丰富,精神世界得到拓展。
4.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得到增强。
七、总结与反思1. 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2. 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3.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置。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

国学诵读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国学诵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学诵读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学诵读课程的实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提升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课程内容。
1. 选取经典国学诵读文本,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注重选材的经典性和启蒙性;2. 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国学诵读课程,如诵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等;3.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四、教学方法。
1. 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诵读;2. 创设轻松愉快的诵读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诵读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
1. 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诵读表现评价、课堂参与评价、书面作业评价等;2. 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诵读水平,更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思想深度等;3.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
六、课程实施。
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2. 学校要提供良好的诵读环境和资源支持,如诵读角、国学馆等;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国学诵读活动,关心孩子的诵读情况,共同促进国学诵读课程的实施。
七、总结。
国学诵读课程的实施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推进国学诵读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各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国学诵读课程的实施,共同努力,让国学诵读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风景线。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实施方案

《快乐晨读—走进经典》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奠定他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依据今天,有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其基本理论有以下几条:(1)经典诵读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当前,学生被无所不在的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围着,造成他们“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
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
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
”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经典可以作为一种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2)经典诵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学生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
有研究表明,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习能力的项次记有:提升记忆力、增进日后的理解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的触角多且广、提高语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好、提升作文能力、增加语汇、认识更多字、较易了解文言文、提升专注力、持续力增加、开发理性等。
(3)诵读文化经典简单易行,成效显著经典诵读采取的是“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每天用30分钟诵读经典,重在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创造条件,因而并没有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反而开拓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另一空间,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施目标与定位(一)实施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全体学生和教师理解“诵读经典”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在学生中开展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国学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国学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
国学诵读是一项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通过诵读经典,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文化自信。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国学诵读活动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动国学诵读活动的开展,制定并实施本方案。
二、活动目标。
1. 提升学生国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2.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打造校园国学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4. 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三、活动内容。
1. 组织国学诵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 开展国学诵读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讲解国学经典,引导学生深入理解;3. 举办国学诵读展示活动,让学生在展示中展现自己的国学功底,增强自信心;4. 组织国学诵读社团,定期举行国学诵读活动,提供学生诵读交流的平台。
四、活动实施步骤。
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2. 开展宣传工作,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国学诵读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3. 组织学生参与国学诵读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诵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诵读水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5. 进行活动总结和成果展示,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估,展示学生的成果和收获,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国学诵读活动。
五、活动保障。
1. 学校领导重视,提供必要的场地和物资支持;2. 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工作;3. 加强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和支持学生的国学诵读活动;4. 健全激励机制,对参与国学诵读活动的学生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六、活动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学校的国学氛围、师生的互动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活动方案,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五篇

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五篇方案一:“传承经典,启迪智慧”国学经典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在当今社会,弘扬国学经典对于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广大读者的文化修养,特制定本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标1、让读者深入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阅读和交流,启发读者的思维,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例如:X 年 X 月 X 日 X 年 X 月 X 日四、参与人员明确参与活动的对象,如:全体师生、社区居民等五、活动内容1、设立国学经典图书专区在图书馆或活动场所设立专门的国学经典图书展示区,集中展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以及相关的解读和研究书籍,方便读者借阅和阅读。
2、举办国学经典讲座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或教师,举办系列国学经典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经典著作的解读、历史背景介绍、文化内涵阐释等,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国学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开展读书分享会组织读者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读者分享自己阅读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感悟和思考。
可以设置主题讨论环节,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激发思想的火花。
4、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举办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读者以朗诵、吟诵等形式展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比赛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如最佳表现奖、最具创意奖等,以激发读者的参与积极性。
5、创作国学经典相关作品鼓励读者以国学经典为灵感,创作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相关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选。
通过创作,让读者将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艺术表达,进一步加深对经典的领悟。
六、活动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单页,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等场所张贴和发放,宣传活动的主题、时间、内容和参与方式。
2024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

2024书香校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中,国学经典的诵读和理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学经典在校园中的传承和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2. 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弘扬中华文化;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专业发展。
三、实施内容与方法1. 课程设置与教材选择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特点,编写相关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包括古诗词、古文、经典文学作品等。
同时,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学校的语文、文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课程中,实施全员参与的方式。
2. 诵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1)每周组织一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每次诵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校园广播、晨读等时间可作为主要诵读时间段,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2)诵读活动以班级单元为基础,建立诵读小组,由班级教师担任指导人,进行集体诵读和个人诵读交流。
(3)每个学期根据学校安排,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设置个人和团队两个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诵读水平。
(4)学校可以邀请国学专家、文学家等进行讲座、讲解经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进一步的学习指导。
3. 诵读成果展示与评价(1)学校建立诵读成果展示平台,学生可以通过朗诵比赛、展览等形式,展示自己所学习的国学经典作品。
(2)教师进行诵读成果评价,通过平时表现、评比等方式进行评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书法、诗词创作等比赛,将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综合能力。
四、教师培训与支持1. 学校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资料,增强教师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知识储备。
2.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国学相关的研讨会、会议等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专业水平。
国学经典诵读 实施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一、背景。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信息爆炸,很多学生对国学经典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
因此,制定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热情;2. 增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和认同;3. 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诵读内容。
根据学生年级和学科特点,选择适合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灵活选择。
2. 制定诵读计划。
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制定国学经典诵读的具体计划,包括诵读时间、地点、频率等。
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愿意参与诵读活动。
3. 组织诵读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老师或学者来讲解国学经典,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主题教育。
结合国学经典的内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孝道”、“礼仪”、“忠诚”等,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5. 建立评价体系。
建立国学经典诵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诵读表现进行评定和奖励,激励他们参与诵读活动,提高诵读的效果。
四、实施保障。
1. 学校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国学经典诵读工作,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教师参与支持。
教师要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家长配合。
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工作,鼓励孩子参与诵读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4. 资源整合。
学校可以整合相关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等,为学生提供国学经典的学习和阅读环境。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通用8篇)

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通用8篇)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篇1为使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
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经典诵读活动意义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
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经典诵读活动宗旨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渊源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让学生接受实实在在的“中国人”的教育。
2、陶冶性情品德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
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3、提升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推进素质教育诵读经典,培养心灵,汲取营养,启迪心智,使学生在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一步推进我校素质教育,构建儒雅校园、精神家园、和谐乐园。
三、经典诵读活动主题活动以“诵经典、品书香、塑人格、”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我校广大学生诵读成果,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经典诵读活动组织机构组长:邱玮副组长:黎小慧、邱宝剑、杜桂红成员:凌丽芳、刘桃红、李晶、罗碧芳、林慧、刘福招谢燕琳、汤丽玲、陈丽萍、何智琴、何慧萍五、经典诵读活动口号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选2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1一、活动背景:为贯彻落实东明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东明县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学校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型融为一体,让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标:让小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小学作文教学个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三、活动意义:1、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文,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
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四、活动内容:《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故事等。
五、活动实施:1、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组员: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 2、职责:组长负责全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动的开展与日常管理、检查;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和本班学生的诵读活动,以及活动安排与实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国学诵读
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弟子规》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
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旨在及早让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接触最有智慧的经典,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逐渐培养其仁义敦厚和高尚的人格、开启其创新思维,奠定她一生中具有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与秉性的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依据
今天,有许多教育家和学者经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其基本理论有以下几条:
(1)经典诵读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单纯无邪,心如明镜,污垢未染,越是这样的心灵越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学生被无所不在的浅俗、甚至庸俗、低劣的“快餐文化”包围着,造成她们“阅读面太窄,快餐式的阅读太多,名著读得太少,就像一个营养不良的人。
读的不是精品,而像鲁迅先生说的,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
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充分发展的人的。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从儿童开始诵读经典名著,是我们一贯的基本教育方法,20世纪因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而被逐渐丢失了。
”在学生记忆力强的时期诵读的经典能够作为一种
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储备。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典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
(2)经典诵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
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儿童记忆力发展和智慧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
正如古人所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多记性,少悟性”,小学生的记忆潜力很大。
如王财贵先生所说,小学生仿佛是一头有四个胃的牛。
如果不让她们好好储存下一些经典,正是饿牛。
对小学生进行经典教育就是先让她们“食饱”,而后慢慢“反刍”。
朱光潜先生回忆自己的读书生涯:“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
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来,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时却是一件乐事。
……我现在所记得的书,大半还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意味确是深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曾经就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之间效应相关性进行了实验。
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诵读经典对于提高儿童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经典诵读能够提高学习成效、提升学习能力的项次记有:提升记忆力、增进日后的理解力、加强阅读能力、思考的触角多且广、提高语文能力、口语表示能力好、提升作文能力、增加语汇、认识更多字、较易了解文言文、提升专注力、持续力增加、开发理性等。
(3)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简单易行,成效显著
古诗文诵读采取的是“不求甚解”与“直面经典”的方式,小学生每天用10—20分钟诵读经典,重在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培养她们对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