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瘤细胞的纯化
抗体纯化手册-
![抗体纯化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02426fb910ef12d2af9e7a9.png)
图1.治疗性单抗技术演化一、单抗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市场前景Kohler 和Milstein 于1975年发明了被称之为“魔弹”的单抗技术,并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单抗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杂交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产生,其重链和轻链所形成的结构域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
1987年单抗技术被成功应用到诊断试剂当中,但由于HAMA (人抗鼠抗体) 反应,没能有效应用在人类疾病的治疗上。
90年代,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治疗性单抗从早期100%的鼠源性单抗(Mab ),到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Humanized Mab ),到近年的全人源性抗体 (图1、2),逐步消除了抗体的免疫源性问题,在保持对抗原高亲和力的同时,改善了抗体的药动力学。
1997年FDA 批准第一个治疗淋巴癌的嵌合单抗药物Rituxan ,CD-20上市,并进入56个国家,由IDEC /Genentech/Roche 三大药厂联合生产,至今仍然供不应求1。
2001年5月,《时代周刊》封面文章指出,治疗性单抗是人类与癌症战斗中的一次重大胜利2。
单抗药物的主要治疗机制是:1. 直接诱导癌细胞凋亡或抑制癌细胞生长和代谢,或通过 补体效应或ADC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间接杀死癌细胞。
2. 癌症、心血管等疾病的导向治疗:以单抗荷载同位素、 毒素蛋白、抗生素等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3. 应用抗体T 细胞、抗IL-2R 的单抗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 应等。
4. 以单抗制成避孕、传染病的预防药物。
至2004年,FDA 已批准了20多种治疗性单抗药物,约一半用于治疗癌症 (详见附录1,2004年FDA 批准了10个治疗用抗体,1个诊断用抗体),在治疗慢性疾病如关节炎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已上市抗体有不少已成为年销售额数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 (Blockbuster Drug )。
全球抗体药物的市场增长十分迅猛,有约200多种单抗在临床实验,占整个临床生物技术药品总数的三分之一多,其中四分之一在临床三期或等候批准。
杂交瘤细胞培养及其注意事项
![杂交瘤细胞培养及其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81ce5e5b90d6c85ec3ac6e7.png)
杂交瘤细胞培养及其注意事项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是一项迅速发展的技术。
本文阐述了单克隆抗体制备前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条件和应用,包括细胞的培养、培养基的选择,融合时期的选择,从而指导和优化实验室中杂交瘤的培养,促进融合细胞的融合率和后继单克隆抗体筛选实验的顺利进行。
标签:杂交瘤;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随着杂交瘤细胞株不断的建立和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日益广泛应用,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和优化不断得到改善,但是国内实验室设备和条件有限,多数的单克隆抗体的筛选还是应用基础的免疫抗原包被,结合Elisa方法联合有限稀释法来筛选单克隆抗体。
为了获得特异性较强的杂交瘤细胞株,融合前后细胞的培养以及杂交瘤的培养和储存,仍是基础实验室中必须注意和重视的技术。
1杂交瘤的起源和生产1.1杂交瘤所用的骨髓瘤细胞系1966年Petingel等在体外培养小鼠浆细胞成功。
Milstein等1972年由P3中用20μg 8-氮杂鸟嘌呤(8-azaguanine)筛选出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的新细胞系,称之为P3-X63-Ag8。
由于X63本身分泌IgG1,形成的杂交瘤除分泌B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外,同时分泌X63产生的抗体,因其抗体不纯,现多改用不分泌型骨髓瘤细胞系。
国内现已引进NS-1,SP2/0,FO,X63-Ag8-653等小鼠骨髓瘤细胞系。
最常使用的是SP2/0及NS-1[1]。
1.2人骨髓瘤细胞系为产生稳定的人免疫球蛋白的杂交瘤,需要人的缺某种酶的骨髓瘤细胞系。
国外已筛选了一些人骨髓瘤细胞,但融合率不高,还没有推广使用。
目前人一人杂交瘤技术仍存在着杂交瘤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问题。
细胞生长缓慢,抗体分泌力弱及效价较低,且难于克隆化等困难[2],限制了人骨髓瘤细胞的应用。
1.3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关系B淋巴细胞容易与浆细胞瘤融合,而T细胞则需要同胸腺淋巴肉瘤融合(Kohler,et al. 1977;Schwaber,1977)。
杂交瘤腹水纯化方法
![杂交瘤腹水纯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24fa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8.png)
杂交瘤腹水纯化方法
腹水纯化是获得高纯度单克隆抗体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杂交瘤腹水纯化方法:
1. 离心:将收集的腹水离心,去除细胞和固体杂质。
2. 过滤:使用0.22 微米的过滤器过滤腹水,以去除微小的颗粒和悬浮物。
3. 亲和层析:使用针对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
将腹水加载到层析柱上,使抗体与层析柱上的配体结合,而其他杂质则流过柱子。
4. 洗脱:使用适当的洗脱缓冲液将结合在层析柱上的单克隆抗体洗脱下来。
洗脱缓冲液可以是具有竞争结合能力的物质,或者是改变pH 值或离子强度来打破抗体与配体的结合。
5. 浓缩和透析:将洗脱下来的抗体溶液进行浓缩,可以使用超滤或透析的方法去除多余的盐分和缓冲液,同时调整抗体的浓度。
6. 保存:将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保存于适当的条件下,如低温冰箱或加入防腐剂。
需要注意的是,腹水纯化的方法可能因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腹水纯化之前,建议参考相关的实验手册和文献,以选择适合的纯化方法,并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9073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5.png)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和调控。
其基本原理是将两个不同品系或物种的细胞或组织相互融合,生成杂交细胞或杂交瘤。
这些杂交细胞或瘤细胞会融合两个品系或物种的基因信息,同时保留着两个母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质基因。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步骤如下:
1.选择母细胞:选择具有所需特性的两个不同来源的细胞或组织作为杂交的母细胞。
一般选择一个无能力生长但含有所需基因的细胞(称为donor细胞)和一个能够快速增殖但缺乏所需基因的细胞(称为host细胞)。
2.处理细胞:将两个细胞进行特定处理,使其融合在一起。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化学物质(如聚乙二醇)或电脉冲来增加细胞融合的效率。
3.筛选和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进行筛选,通常是通过添加相应抗生素或培养基来筛选并培养合适的杂交细胞或杂交瘤。
4.分离纯化:通过稀释法或细胞克隆等方法,将杂交瘤细胞分离并纯化,以获得纯的杂交细胞系或杂交瘤。
杂交瘤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产生单克隆抗体:通过杂交瘤技术,可以融合具有所需抗体的B细胞与快速增殖的癌细胞,得到能够大规模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2.研究基因功能:将疾病相关的基因或调控元件与高增殖性的癌细胞融合,可以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3.生产重组蛋白:将所需基因与杂交瘤细胞融合,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特定蛋白质,并用于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
总之,杂交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遗传学实验方法,通过细胞融合的方式结合两种细胞的特性,用于研究基因功能、产生单克隆抗体和生产重组蛋白等多个领域。
杂交瘤细胞筛选实验报告
![杂交瘤细胞筛选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3d7ad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f.png)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融合技术,获得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特异性抗体分泌能力的杂交瘤细胞。
通过筛选和克隆化,最终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二、实验原理杂交瘤细胞筛选技术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具有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同时保留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
通过筛选和克隆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三、实验材料1. 试剂:聚乙二醇(PEG)、HAT培养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lgG抗体、包被液、脱脂奶粉、洗涤液、底物显色液、终止液等。
2. 仪器: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超净工作台、冰箱、酶标仪、微量移液器、恒温箱、96孔板等。
3. 实验动物:小鼠。
四、实验步骤1. 细胞融合:将骨髓瘤细胞和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PEG诱导细胞融合。
2. 细胞培养:将融合后的细胞接种于含有HAT培养基的培养瓶中,在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3. 细胞筛选:经过1-2周的培养,筛选出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4. 特异性抗体筛选:采用ELISA方法,将抗原固相在微孔板上,将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微孔板中,检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5. 克隆化:将筛选出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确保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6.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克隆化后的杂交瘤细胞是否产生特异性抗体。
五、实验结果1. 细胞融合:成功将骨髓瘤细胞和分泌某种抗体的淋巴细胞融合。
2. 细胞培养:在HAT培养基中,杂交瘤细胞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
3. 细胞筛选:经过筛选,获得能够存活并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
4. 特异性抗体筛选:ELISA结果显示,部分杂交瘤细胞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
5. 克隆化:对筛选出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
6. 阳性杂交瘤细胞筛选:间接ELISA结果显示,克隆化后的杂交瘤细胞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abbe1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a.png)
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
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同一种抗体分子,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杂交瘤技术。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免疫动物
首先需要选取与目标抗原相关的免疫原来免疫动物,一般常用的免疫原包括蛋白质、多肽、糖类、细胞表面分子等。
免疫动物可以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等。
2. 分离B细胞
将免疫动物的脾脏取出,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然后通过离心、梯度离心等方法分离出B细胞。
B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3. 杂交瘤的制备
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是一种白血病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但不产生抗体。
通过融合,可以将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与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两种细胞的特点的杂交瘤细胞。
4. 筛选单克隆抗体
将杂交瘤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筛选出产生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鉴定和筛选出单克隆抗体。
5. 大规模制备和纯化
通过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可以得到足够数量的单克隆抗体,然后通过柱层析、电泳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总的来说,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免疫动物、分离B细胞、杂交瘤的制备、筛选单克隆抗体和大规模制备和纯化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和技术,以确保制备出高质量的单克隆抗体。
细胞工程题库精简版
![细胞工程题库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bb22b2f01dc281e43af043.png)
细胞工程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组织在适当培养条件下诱导长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植物的器官发生:指离体培养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3.脱分化:已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植物组织的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诱导改变原有的发育途径,逐步失去原有的分化状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性细胞的过程。
4.愈伤组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的细胞团5.外植体:植物体上切下来进行培养的部分组织或器官。
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
6.继代培养: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7.体细胞胚:又叫胚状体,是指离体培养条件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而形成的胚胎类似物。
8.植物胚胎培养:指对植物的胚及胚器官进行人工离体无菌培养,使其发育成幼苗的技术。
9.人工种子:又称合成种子或体细胞种子,是指将植物离体培养的胚状体或芽包裹在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的类似种子的颗粒。
10.植物脱毒: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脱除植物所感染的病毒,在无菌条件下培养不带病毒的植株,进行快速繁育无病毒种苗的技术。
11.看护培养: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一种培养方法。
这块愈伤组织被称为看护组织。
12.细胞系:是以一种细胞为主、能在体外长期生存的不均一的细胞群体13.细胞株:是指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14.细胞融合:指使用人工方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15.体细胞杂交:指将不同来源的体细胞融合并使之分化再生、形成新品种的技术。
16.单倍体:细胞中含有正常体细胞一半染色体数的个体,即具有配子染色体组的个体。
17.花药和花粉培养:指离体培养花药和花粉,形成花粉植株,从中鉴定出单倍体植株并使之二倍体化的细胞工程技术。
ige制备方法
![ige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3e3d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9.png)
免疫球蛋白E(IgE)制备方法
一、引言
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是一种重要的抗体类型,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防御。
IgE的研究对于理解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有效的IgE制备方法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基础。
二、IgE的生物学特性
IgE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种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和黏膜表面。
它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FcεRI受体结合,引发速发型过敏反应。
此外,IgE还参与抗寄生虫免疫反应。
三、IgE的制备方法
1. 血液提取法:通过收集健康人的血清或血浆,然后通过离心、超滤、层析等步骤纯化出IgE。
2. 细胞培养法:将能够产生IgE的B细胞或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然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再经过纯化得到IgE。
3. 基因工程法: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编码IgE的基因导入到表达系统中,如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使这些宿主细胞大量生产IgE。
四、IgE的纯化
IgE的纯化通常采用亲和层析法,利用IgE特异性的配体(如抗IgE抗体)与IgE结合,然后通过洗脱条件的选择,分离出纯化的IgE。
五、结论
IgE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
选择何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来确定。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注意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和避免IgE的变性,以保证制备出的IgE的质量。
六、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能发展出更高效、更经济的IgE制备方法,为过敏性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工具。
同时,对IgE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也将有助于我们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单抗体制备
![单抗体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f88cf6e8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4.png)
单抗体制备引言单抗(monoclonal antibody)是指来源于单一克隆细胞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亲和力。
单抗在医学、生物工程和疾病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单抗的制备方法,包括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细胞培养和纯化等步骤。
一、杂交瘤细胞制备杂交瘤细胞是由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和骨髓瘤细胞(myeloma cell)融合而成的细胞系,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产生单克隆抗体的能力。
制备杂交瘤细胞的步骤如下:1.1.采集B淋巴细胞从免疫动物(如小鼠)的脾脏或淋巴结中采集B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产生抗体的关键细胞。
1.2.准备骨髓瘤细胞选择一种骨髓瘤细胞系,如NS-1细胞或SP2/0细胞,作为杂交瘤的母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适合用于制备杂交瘤细胞。
1.3.融合细胞将采集到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聚乙二醇等融合剂,使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
融合后的细胞称为杂交瘤。
二、单克隆细胞培养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但并不能产生单一的抗体。
为了获得单克隆抗体,需要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单克隆化培养。
2.1.稀释培养将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进行稀释培养,使细胞以单个细胞的形式分散在培养基中。
这样可以使每个细胞形成一个单克隆。
2.2.筛选单克隆细胞将稀释后的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通常采用限稀稀释法或HTP法。
限稀稀释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杂交瘤细胞,使每个细胞在培养皿上形成单个克隆。
HTP法则是将杂交瘤细胞分装到96孔板中,每个孔中只有一个细胞,便于单克隆的筛选。
2.3.培养和扩增单克隆细胞将筛选出的单克隆细胞进行培养和扩增,可以使用无血清培养基,添加合适的生长因子和抗生素,促使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三、单抗纯化经过单克隆细胞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但其中还含有其他蛋白质和杂质。
为了获得纯净的单抗,需要进行纯化步骤。
3.1.采集培养上清将培养单克隆细胞的上清液收集起来,其中含有分泌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https://img.taocdn.com/s3/m/e540262b2cc58bd63086bd12.png)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过两次筛选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总共有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两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是不相同的。
第一次筛选的原理与方法:细胞融合后,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是第一次筛选的关键。
普遍采用的HAT 选择性培养液是在普通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酸(T)。
其依据是细胞中的DNA合成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生物合成途径(“D途径”),即由氨基酸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核苷酸,为DNA分子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此合成过程中,叶酸作为重要的辅酶参与这一过程,而HAT 培养液中氨基喋呤是一种叶酸的拮抗物,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另一条途径是应急途径或补救途径(“S途径”),它是利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催化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生成相应的核苷酸,两种酶缺一不可。
因此,在HAT培养液中,未融合的效应B细胞和两个效应B细胞融合的“D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虽“S途径"正常,但因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一般10d左右会死亡。
对于骨髓瘤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细胞而言,由于通常采用的骨髓瘤细胞是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苷转移酶缺陷型(HGPRT)细胞,因此自身没有“S途径”,且“D途径”又被氨基喋呤阻断,所以在HAT培养液中也不能增殖而很快死亡.惟有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具有效应B细胞的“S途径”,又具有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液中长期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液中选择性存活下来,并不断增殖.第二次筛选的原理和方法:在实际免疫过程中,由于采用连续注射抗原的方法,且一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形成相对应的一种效应B淋巴细胞,因此,从小鼠脾脏中取出的效应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是不同的,经HAT培养液筛选的杂交瘤细胞特异性也存在差异,所以必须从杂交瘤细胞群中筛选出能产生针对某一预定抗原快定簇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及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及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化](https://img.taocdn.com/s3/m/35bc630816fc700abb68fc94.png)
・8 l・
◇医学基础与药学研究 ◇
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及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的纯化
汪永和 魏祥志 何明坤
【 中图分类号】 R 3 【 7. 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185( 0) -0 10 17— o4 08 50 8- 2 2 0 【 要】 目 纯化单克隆抗体。 摘 的: 方法: 先将分泌单抗 N 5 3 的杂交瘤细胞 P 5 3 作克隆化培养, 再应用po iA s hr e L4 re -e a sc .B tn p o 制备免 疫亲和层析柱 , 纯化单克隆抗体 。 结果 : 单抗纯化后电泳呈一条带, 且保存 良 好的免疫活性。 结论 : 有限稀释法对 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 ̄有效的, t - 应用p tn -ehr e L4 r e - pa s c厂 B亲和层析法可以有效地纯化单克隆抗体。 o iA s o 【 关键词 】 有限稀释 纯化 亲和层析 单 克隆抗体 N 5 3
作者单位 : 合肥 市第三人 民医院 合肥 202 30 2 20— 62 收稿 , 080- 3修 回 08 0—8 20—90
A 图示第 1泳道 是 杂交瘤 细胞 克 B 图示 1 1 — 0泳道 分 隆 化 培 养 前 纯 化 的 单 抗 的 . 别加 的是 :.正常人 1 S — AG DS P E,结果 出现 2条 带, 考 淋 巴 细 胞 。.T C 2 L Y 虑 杂 交瘤 P 5细胞 的克 隆化程 度 ( 3 肺鳞 癌 )3 ,.正常人 不够 , 需要对该细胞进行 克隆化培 胃组织 ,. 4上颌鳞癌 ,
二 抗 , 5 阴 性 对 照 , AB 为 阳性 对 照 , 晶 无 一 抗 , . A 邶 无
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4b98c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9.png)
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杂交瘤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免疫原制备、小鼠免疫、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筛选与鉴定。
首先,免疫原制备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步骤之一、免疫原即所要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目标抗原。
免疫原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进行,如对特定蛋白质、细胞表面分子等的免疫。
免疫原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步骤:蛋白纯化和蛋白改性。
对于蛋白纯化而言,可以通过胶体电泳技术或柱层析技术等方法获得纯化的蛋白质。
对于蛋白改性而言,可以通过蛋白质偶联剂的使用,将蛋白质与载体相结合。
其次,小鼠免疫是为了获得特异性抗体。
将制备好的免疫原注射到小鼠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
为了增强免疫效果,一般需要多次免疫,同时还可以使用辅助剂和佐剂来提高免疫效果。
然后,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是为了制备杂交瘤。
在免疫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后,需要收集小鼠的脾脏,分离脾细胞。
肿瘤细胞一般采用无髓腔瘤细胞系,如SP2/0或NS1等。
通过使用聚乙二醇等融合剂,将脾细胞和肿瘤细胞融合,从而获得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中的每个细胞包含有来自小鼠脾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和来自肿瘤细胞的无限生长能力。
最后,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是为了获得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在发育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筛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并进行克隆扩增。
筛选方法一般包括ELISA、免疫荧光细胞分选等。
通过克隆扩增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鉴定与验证,如免疫沉淀、西方印迹等方法。
总结起来,杂交瘤法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包括免疫原制备、小鼠免疫、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融合、单克隆抗体筛选与鉴定。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工具。
2.杨霞,赵蕊.杂交瘤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J].生物技术通报,2024(3):170-173.。
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技术细胞筛选
![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技术细胞筛选](https://img.taocdn.com/s3/m/f06fb16b0b1c59eef8c7b44e.png)
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技术细胞筛选杂交瘤细胞在融合后2周左右即可筛选,即把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孔从众多的孔中选出来,通常也称为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的方法很多,通常根据所研究的抗原和实验室的条件而定。
但作为杂交瘤筛选的抗体检测方法必须具有快速、准备、简便,便于一次处理大量样品等特点。
因为往往有几百个样品需要在短短几个小时就报告结果,以便决定杂交瘤细胞的取舍。
所以选用抗体检测方法的原则是快速、敏感、特异、可靠、花费小和节省人力。
一般说来,在融合之前就必须建立好抗体检测方法,并克服可能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抗体检测方法所需要的“动力学范围”,即检出背景以上的最强与最弱信号之比,依所用的检测抗原是否纯净而定。
如杂交瘤抗体是针对纯化的蛋白质抗原的,100%的抗原参与反应,一个阳性/阴性判别系统就够了。
另一方面,如果杂交瘤抗体是针对细胞表面微量的蛋白抗原,检测系统可能需要能测出微弱信号,则动力学范围至少应为10:1,最好为100:1。
另外,检测方法的选择还受所需杂交瘤抗体的类型和预定的用途的影响。
结合补体的抗体可以用基于细胞毒性反应的检测方法来选出。
如需结合A蛋白的杂交瘤抗体,就要用结合蛋白A的检测方法。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与复苏(1)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在建立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有时一次融合产生很多“阳性”孔,来不及对所有的杂交瘤细胞作进一步的工作,需要把其中一部分细胞冻存起来;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实验室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如停电、污染、培养箱的温度或CO2控制器失灵等给正在建立中的杂交瘤带来灾难,通常尽可能早地冻存一部分细胞作为种子,以免遭到不测。
在杂交瘤细胞建立以后,更需要冻存一大批,以备今后随时取用。
细胞冻存的原理是细胞在加血清和二甲基亚砜的培养基中以一定的缓慢速度下降温度(0℃—— -20℃,每分钟下降1℃;-20℃—— -40℃每分钟下降2℃),可在-196℃液氮或液氮蒸气中长期保存。
下面介绍我们实验室的细胞冻存方法,经几年来对多种细胞的使用,细胞复苏存活率均在80%以上。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639472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b.png)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特定的抗体,由同一种克隆的B细胞产生,并具有相同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这种抗体制备技术是通过将B细胞与瘤细胞融合而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来实现的。
以下是关于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详细解释。
1. 免疫原制备: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需要准备免疫原。
免疫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糖脂或其他小分子化合物。
免疫原的选择基于所需抗体的特异性。
一般来说,免疫原应具有较高的纯度,并且能够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
2. 免疫动物免疫:接下来,将免疫原注射到实验动物体内,以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或兔子。
在注射过程中,免疫原通常与佐剂混合以增强免疫反应。
注射免疫通常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以确保充分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3. B细胞的筛选和融合:在动物免疫后,从其脾脏或骨髓中收集B细胞。
这些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通过在培养基中培养,可以增加B细胞的数量。
然后,将这些B细胞与一种名为骨髓瘤细胞的癌细胞融合。
这种骨髓瘤细胞有着无限增殖的能力,而B细胞则提供了抗体生产所需的特定性。
4.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融合后的细胞形成了杂交瘤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两个来源的特性,具有骨髓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
为了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使用细胞培养基中的特定抗原进行筛选。
只有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存活和增殖。
5. 克隆的建立:经过筛选后,单个杂交瘤细胞被分离并单独培养,以建立纯化的单个细胞克隆。
这些克隆细胞会持续产生与免疫原结合的特定抗体。
这些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培养细胞并收集培养上清液来获取。
6.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和特性分析:单克隆抗体的纯化是将其从其他细胞产物和杂质中分离出来。
这通常包括离心、过滤和亲和层析等步骤。
纯化后的抗体可以进行各种特性分析,如亲和性测定、特异性测定和功能性分析等。
这些测试可以验证抗体的特异性和效能。
总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是一种通过将免疫的动物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的方法。
简述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
![简述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f8a1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1.png)
简述利用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流程及其应用。
一、原理单克隆抗体是指来自同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和工业等领域。
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是将体外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使其继承了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和骨髓瘤细胞的不死性,从而长期稳定的产生单克隆抗体。
二、流程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五个步骤:1. 免疫动物:将抗原注射于小鼠等哺乳动物体内,诱导其产生抗体。
2. 分离B细胞:从免疫动物体内获取脾脏,制备成单细胞悬浮液。
3. 融合细胞:将分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4. 筛选杂交瘤细胞:用选择性培养液筛选并纯化杂交瘤细胞,使其长期稳定的产生单克隆抗体。
5. 鉴定鉴定单克隆抗体:对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鉴定,并获取其蛋白质序列,以便制备大规模的单克隆抗体。
三、应用杂交瘤细胞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医学上,单克隆抗体已成为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
例如,抗癌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地靶向癌细胞,疗效显著。
在生命科学领域,单克隆抗体也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组织学和免疫学等方面。
在工业领域,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生化工业、食品工业和环保等方面。
综上所述,杂交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
它的原理简单、流程清晰,经过鉴定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39b147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a1.png)
简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医药研发、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选择一种特定的免疫细胞,获取它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并使其进行不限制性复制,最终获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单克隆抗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鼠源性、嵌合型和人源性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单克隆抗体生产的流程和应用。
一、鼠源性单克隆抗体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是最早使用的单克隆抗体,其制备原理是将鼠类动物免疫一种抗原,收集其脾细胞,将其与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然后将杂交瘤细胞单克隆化,即从杂交瘤中分离出单个克隆细胞并培养扩大。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制备简单、产量高,但由于小鼠免疫系统与人类的巨大差异,鼠源性抗体往往容易引起免疫原性反应,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
二、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为了克服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局限性,研究人员提出了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技术。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是由人源性的Fc区和鼠源性的可变区域组成,它可以确保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又可以降低免疫原性反应。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是将人源性的IgG1的Fc片段与包含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可变区域进行基因重组,最终获得嵌合型单克隆抗体。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优点是高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免疫原性反应小。
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较为复杂,且其效价可能比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略低。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逐渐开始研制具有人源性的单克隆抗体,其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在人体内生物学免疫动态,从而降低了潜在的体内免疫原性反应。
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小鼠背景中将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和生产,另一种是通过人免疫系统获得人源性单克隆抗体。
人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原理与小鼠类似,但需要额外进行一系列的筛选和优化步骤,以保证细胞系的干净和稳定性。
由于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与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相似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f07c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8.png)
杂交瘤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杂交瘤抗体技术(Hybridoma technology)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技术,用于在体外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具有特异抗原识别能力的B淋巴细胞与癌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既具有B 淋巴细胞的特异抗原识别能力,又具有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的混合细胞。
通过培养这些杂交瘤细胞,可以获取大量生产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能力。
具体来说,杂交瘤抗体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生抗原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化。
首先,需要用原生抗原对小鼠(或其他合适的动物)进行免疫。
免疫过程中,将原生抗原注入小鼠体内,使得小鼠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原生抗原可以是具有特定抗原性的蛋白质、多肽、多糖或其他小分子。
接下来,需要采集小鼠的脾脏细胞,其中包括B淋巴细胞。
这些细胞是体内产生抗体的主要细胞类型。
然后,将获得的小鼠脾脏细胞与特定的癌细胞(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癌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能力,但是缺乏自身产生抗体的功能。
通过融合,可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杂交瘤细胞。
融合细胞的关键步骤是融合剂的添加,常用的融合剂包括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或电融合等方法。
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培养,形成杂交瘤细胞系或克隆。
接下来,需要进行对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杂交瘤细胞融合后,细胞状态杂乱,包括混合细胞和单个细胞。
为了筛选出合适的杂交瘤细胞,通常会采用HAT选择培养基。
HAT选择培养基含有嘌呤、嘧啶和大环酸(aminopterin)。
此种培养基筛选基于杂交瘤细胞同时需要三种成分合成DNA和RNA,但正常骨髓细胞无法合成这些成分,从而导致正常骨髓细胞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生存和增殖。
经过适当的筛选,能够获得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杂交瘤细胞系具有很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同时也保留了母细胞所特有的特异性抗原识别能力。
在杂交瘤细胞系的培养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条件来维持细胞的稳定生长和抗体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救合成途径
细胞可通过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 转移酶 (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TK),将核苷酸前体合成核苷酸以供 DNA合成的原料。
DNA的生物合成途径与HAT选择培养基
糖和
A
氨基酸
T
TMP
核苷酸 前体
TK HGPRTH来自IMP核苷酸 DNA
H—hypoxanthine (次黄嘌呤) A—aminopterin (氨基喋呤) T—thymidine (胸腺嘧啶核苷)
杂交瘤细胞的纯化原理与方法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未融合的免疫细胞在培养6~10天后 会自行死亡;异型多核细胞分裂不正常, 培养过程中也会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 细胞因其生长快不利于杂交瘤细胞生长, 所以要将杂交瘤细胞筛选出。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脾细胞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脾细胞脾细胞
筛选出 不能长期存活
2~4周
HT培养基
普通培养基
• 实验所用骨髓瘤细胞是HGPRT缺陷(HGPRT-) 和TK缺陷(TK-)细胞,不能利用培养基中 的H和T,且未融合骨髓瘤细胞合成DNA的主 要途径被培养基中的A阻断,所以未融合骨 髓瘤细胞不能在HAT培养基中生长。
• 未融合的脾细胞因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而死 亡。
• 脾细胞和脾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能在HAT培 养基上正常生活,但不能增殖,所以经过数代 后,HAT培养基上没有脾细胞和脾细胞自身融 合的细胞。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不能长期存活
HAT培养基进行筛选
原理
细胞DNA合成有两条途径: 从头合成途径 补救合成途径
从头合成途径
即利用糖和氨基酸这些可从培养液中摄 取的简单的含碳、含氮复合物来合成核苷 酸,进而合成DNA。
这一过程需四氢叶酸参与供甲基及甲 酰基,因此该途径可被叶酸拮抗物氨基喋 呤(A)阻断。
• 只有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HGPRT 和TK,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
骨髓瘤细胞: HGPRTˉ或TKˉ 脾细胞: HGPRT+,TK+ 杂交瘤细胞: HGPRT+,TK+
死亡 存活但短命
存活
筛选方法
HAT
融合后 培
的混合 养
物
基
次日 骨髓瘤细胞死亡
7~10天 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死去, 杂交瘤细胞逐渐长成细胞 集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