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三说知识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9世纪被多个军事势力进攻进攻 十字军东征攻打拜占庭一度灭亡,领土缩小,国势衰弱
14世纪初,受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1--2世纪出现 百多个小国
第11课 古代日本
5世纪大和统一 日本 “大王”
南宋外贸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4)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5)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
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 1206年
蒙古灭西夏 1227年
元
朝
蒙古灭金 1234年
的
南宋与蒙古灭对峙40多年
统
治
忽必烈 行汉法 行仁政 不嗜杀
元朝建立 1271年 忽必烈
元朝灭南宋 1276年 文天祥、陆秀夫 抗元
七年级历史下册1---21课 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2020年
建立与 统一
建立:581年 杨坚 长 安 统一全国:589年 灭 陈
隋隋
朝 的
文
帝
繁荣 强盛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币制,度 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作用: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强盛
统
一
注重学识考试选才
与
灭 亡
隋 炀
开通大运河 沟通南北
巩 固 和
巩固西 北边疆
1.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2.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3.设置伊犁将军
发
展
清朝
疆域
西--葱;西北--巴;北--西伯;西南--喜马 东北--外、库;东--太;东南--台及钓、赤;南-南海諸岛
清
朝
农业
前
(1)耕地面积扩大 (2)水利兴修治理黄淮 (3)粮食种植推广玉米、甘薯 (4)经济作物种植有较大发展
关于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有哪些
关于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有哪些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知识点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②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③长度和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④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⑤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⑥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①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②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③发展(明朝):八股取士④科举制的积极影响: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思维导思维导图:中国古代的历史一、夏商周时期A.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1.传说中的夏朝2.夏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夏朝的经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B.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1.商朝的起源和发展2.商代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3.商代的文化和科技C.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1.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2.周朝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3.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势二、秦汉时期A.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1.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立秦朝2.秦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秦朝的法律制度和文化影响B.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西汉和东汉的兴起和发展2.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汉朝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1.曹操、刘备和孙权的三国格局2.三国时期的政治动乱和社会状况3.三国时期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发展B.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年-公元589年)1.晋朝的兴起和灭亡2.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状况3.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传承和佛教兴起四、隋唐时期A.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1.隋文帝的统一战争和建立隋朝2.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隋朝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B.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1.唐朝的兴起和盛世2.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唐朝的文化传承和对外交流五、宋元明清时期A.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1.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2.北宋和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3.宋代的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B.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1.元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元朝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3.元朝的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C.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1.明朝的兴起和明太祖的统一战争2.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3.明朝的科技发展和对外交往D.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1.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2.清朝的社会状况和经济发展3.清朝的文化交流和社会改革六、近现代时期A.辛亥革命(1911年)1.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2.辛亥革命的中心人物和主要事件3.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后续发展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1.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共的统治2.建国初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3.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思维导图中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到近现代时期的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部编教材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6版部编教材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的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 2.建立者:杨坚(隋文帝3.都城:长安4.隋统一时间:589年5.隋统一的意义a.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b.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6.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3)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年起3.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
4.意义: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魏晋南北朝的选官方法:重门第,不重才能(九品中正制)2.科举制度的建立:1)隋文帝:初步建立考试选才制度(2)隋炀帝:创进士科,标志着科举的正式确立3.科举制的意义:(1)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化(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3)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四、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时间:618年结果:唐朝建立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618年建立者:长安继任者:李世民(唐太宗)(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简历▪2、贞观之治(1)概念: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国力逐步强盛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②虚心纳谏,从善如流③广纳贤才,知人善任(3)唐太宗革新措施: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度(2)制定法律,减轻刑罚(3)科举考试科目,增设进士科(4)严格考查各级官吏政绩经济上:轻徭薄赋,鼓励生产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二、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的政绩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三、开元盛世1、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措施):①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2、影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比较分析: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
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正文]七年级下册123单元历史知识梳理框架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轨迹。
(一)原始社会的定义与特征原始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的阶段,通常指的是靠狩猎、采集为生的社会形态。
其主要特征包括: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阶段、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人口数量较少、社会关系基于血缘关系等。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1. 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提高了狩猎和采集的效率。
2. 定居生活的形成:人们逐渐从游牧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定居的农耕生活,开始种植农作物。
3. 农业的出现:农业的兴起使人类能够生产更多的食物,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兴起古代文明的兴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种具有独特特征的文明体系。
(一)古代文明的定义与特征古代文明是指在历史上出现的较为先进的文化体系,具有高度发展的农业经济、城市化和人类文化的显著特征。
(二)古代文明的代表1. 低线文明:主要分布在河流流域,如埃及、苏美尔、印度河流域等。
这些文明以农业为基础,建立了强大的城市国家。
2. 高线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如中国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科技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3. 西亚文明:出现在古代的近东地区,如古波斯、希腊等。
这些文明在人类思想、法律和政治组织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章: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是封建社会盛行的时期,封建制度成为统治社会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时期,欧洲盛行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封建制度的特征与运作封建制度是一种基于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确立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等级制度。
该制度的特征包括: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互相依附关系、地权与劳动权的不平等、封建领主拥有政治和军事权力等。
(二)封建社会的影响1. 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导,农奴为领主提供劳动力,主要生产目标是自给自足。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前时期知识点:1.人类起源:介绍人类在史前时期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以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
2.中国史前时期的遗址:讲解中国史前时期的主要遗址,例如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分析这些遗址对于认识史前中国的重要性。
3.包括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在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展中的农桑经济和手工业。
4.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介绍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陶器、石器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5.石器时代的特点:阐述石器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生产状况,比较不同地区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发展情况。
6.中国史前时期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中国史前时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生活方式和文化遗产。
7.史前时期的社会结构:分析史前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探讨史前时期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8.史前时期的文化遗产:介绍史前时期的文化遗产,包括古代遗址、文化史实物和文化风俗等,探讨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中国史前时期的意义和影响。
9.史前时期的艺术和宗教:介绍史前时期的艺术和宗教,包括史前时期的艺术作品、宗教信仰和祭祀习俗等,分析史前时期艺术和宗教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10.史前时期的文化传承:介绍史前时期的文化传承,包括史前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探讨史前时期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这个历史单元中,我们了解了古代中国史前时期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史前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也是中国文明的源头之一。
通过学习史前时期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了解古代中国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史前时期的文明和发展,为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三说知识树
170万年前
文明 文明 交汇 进步
政
统 一 国 家 的 建 立
权 分 立 与 民 族 融 合
文明 发展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社 会
文明 碰撞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和 民 族 关 系 的 发 展
文明 转型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巩 固 和 社 会 的 危 机
本学段 课标
理解热爱中 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文化
形成健全的 人格 健康的 审美情趣
历史新课标的注重点
要避免专业化 贴近学生生活 必备基本历史知识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和认知水平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改革课程内容
转变学习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信息传输 转变教学模式 转变师生关系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
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
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
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
盛行,了解盛唐的社
会气象 。
单
元 课
了解“安史之乱”导 致唐朝由盛转衰;知 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
程
国的局面。
内
容
标
准
说教材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重在培养 学生的学 习兴 趣
学习方法 学习技能
课程 资源 的开 发与 利用
已有知识 动态生成
青瓷、白瓷
和唐三彩 丝织技术高超
长安、洛阳、 扬州、成都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发达
商业繁荣
水稻育秧、 蔬菜、茶叶
农业发展
盛世经济
坊、市 长安:各民族交往的 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完整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梳理(1—3课)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五大水系。
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4、隋的覆灭:隋炀帝的暴政: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吏礼兵刑户工,属于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开创,唐完善,清末废除。
作用:实行后,用人权收归中央,扩大了统治基础;威胁中央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1)、原因: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知人善任,虚心纳谏③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历史上称她统治时期为“武周政治”。
(2)统治措施:1残酷诛杀反对她的人2继承唐初的制度3推行科举制4任用贤人(3)、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树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战国七让雄学生做铁课器堂和的牛耕主人。商容用商 认鞅。来鞅识变并认变到法识让法那它学的是的生历个天历历由史变文法史商意革作鞅义的。
的时死代来。讨论分医析学变法
民创造历史的艰辛。 了解当时农奴业隶的悲惨 生活。畜牧业
青铜器
灿烂的 青铜文明
春夏灭的为秋、 亡纷了战商 ,争巩国、 构固西 成和周 了反的 本馈建 课学立 的大 的习和 主变 时革 代
.
3
历史新教材的体例
教材的体例
书的结构
单元的结构 课的结构
写给同学们、目录 主题课文、主题活动
附录构成
主题页 主题课文 主题活动
.
导入框、 正文宋体 小字楷体、文献资料
图表、动脑筋 注释注音、练一练 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4
教材的特点
6、尊重传统
史学,内容
整合更合理
5.转变传统 的教学和 学习方式
汉形初和成亲以讨论为中心的综汉和合元亲帝启为发报式效祖国,不屈不挠,
教学 。
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分析学习汉武帝汉武的帝大 一统措施并让学大一生统动
汉匈和战
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 的张骞意通识西。域 认识古代经济文
1.注重培养 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教材的
特点
4.注重减轻 学生的负担
3.注重教材
2.增强教材 的趣味性 和生动性
的启发性、语
言的生动性
.
5
历史教材中的时序发展
时代
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
秦汉的统一和巩固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单元
.
6
新课标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 铁春尧商器秋概这生综因源以很生舜朝以和五禹述合样联为问少大的西战后牛霸都禅周炎 二国原性做系侧题讲程负一 学 提 眼 西 的 变耕世让江夏黄 帝七始的,前重,或度担堰科示光文定 周革发朝雄社看既后于其不上商。大体学看明程 、。展居春国河鞅汶居会有的文他讲减问华民的姆系生待成度春奴秋纷变口民的题利知明问,轻夏的渡夏眼隶法,用夏就上秋战争大历,于识的题就了商兴的半之时光淡、同发、和变悲青坡农史学,起可在学又周亡祖代来惨铜居化战时展商社革耕。山器民又的、会了国生顶青畜农洞活铜国牧中人业社北业文家京华会百远明的天人家文中的屈古文争产原勃华历明变居文元鸣生<法兴字文谋离民革医和人骚化上学实 立 但 客>秦际 分 观是.秦七年级历史的秦 秦的上 裂 上社兴统的 末建是 动 为会暴 起亡立一建侧 与 武 亡 科 楷 脆政 义三一 荡 民分国国立三 鼎重 巩 帝 、 体 不书裂个 中 族文汉大家国 立鼎政景于 固 以 东 字 涉必主 又 交动汉 大民朝一的之立权武 一秦 的 后 汉 简 及讲题 包 往荡官的统族治帝 统分渡汉 历 西 的 略 。的赤汉的的含与融之秦壁立内统史汉兴叙匈两一融反战合民之汉汉丝与和一,的亡述容个些合映战初族汉文绸战战和国而发等,,武,方积提融化北争亲之帝有家对展传有合方面极供是魏路江张的建于与统的的。的了消科汉孝晋统骞南和技元立汉衰教干文用极政因土一通亲文开成西帝帝西的权素壤化就晋发改域兴革分,。,思西江7亡想域南科宗淝之成都开技教水战就护发
七年级下册历史1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述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包括: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文帝的统治:改革官制,发展经济,注重吏治,提倡节俭,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民族文字。
-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暴政导致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灭亡。
2.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主政时期(627-649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3.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713-741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4. 科举制的创立:-创立:隋朝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5. “和同为一家”:-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蕃会盟碑:823年,唐蕃会盟,立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汉藏两族“和同为一家”。
6. 对外友好往来:-鉴真东渡:唐朝高僧鉴真为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玄奘西行: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经,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西亚各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请注意,具体知识点可能因教材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参考所在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进行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隋唐的政治与经济隋朝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
南北统一589年,隋军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再次统一。
隋朝改革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即唐高祖。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注意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武则天继续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使国力进一步强盛。
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朝改革措施唐玄宗“励精图治”。
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重用人才,提倡节俭,史称“开元盛世”。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创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完善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的内容。
政治科举制影响1. 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期隋炀帝时(605-610年)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
隋朝大运河影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发展较快,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兴修水利修建了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
隋唐的政治与经济经济开元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栽培技术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农作物水稻产量大大增加,蔬菜出现许多新品种。
丝织业丝织技术高超,花色品种多。
盛世手工业陶瓷业陶瓷业有重要发展,青瓷、白瓷、唐三彩最为有名。
商业唐朝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
2.合同为一家(民族关系)民族藏族人的祖先。
吐蕃与唐朝关系与唐朝关系友好。
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
结
一、历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演变
- 人类社会的起源:猿人和旧石器时代
- 农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和农耕文明的形成
- 城市文明的出现:商周时代和城市国家的建立
- 帝国的兴衰:秦汉时代和统一帝国的建立与衰落
二、世界上的古代文明
- 黑非洲的诸国: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文化
- 美洲的古国: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
- 亚洲的古国: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和中国的古代文明
三、中国古代历史
- 夏商周时期:三代的更迭与封建制度的形成
- 秦朝:秦始皇的统一和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
- 汉朝:汉武帝时期的疆土拓展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 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和在中国的传播
四、世界古代历史
- 希腊罗马文明:雅典民主制和罗马法律的影响
- 东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分裂与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 的兴起:的基本教义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以上是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新人
教版
本文档总结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为学生复提供指导。
一、大地的变化与发展
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 地球是一个略扁球体,分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 地球既自转又公转,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变化,公转使得地球有四季变化。
2. 大陆的漂移
- 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的相对移动。
- 亚洲大陆漂移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古代的文明与变革
1. 文明和变革的定义
-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 变革指的是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
2. 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 本单元主要研究了两个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和南美印加文明。
- 埃及文明的特点:河流文明、法老统治、金字塔建筑等。
- 南美印加文明的特点:太阳神、宏伟建筑、农业发达等。
三、经济与社会的变革
1. 商业与交通的发展
- 商业发展推动了交通的发展,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
绸之路。
-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2. 农业与手工业的变革
- 农业方面,我们研究了农田水利和农具的改进。
- 手工业方面,我们研究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树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这样做,既有利于学 社会的变革 夏商周 魏晋文化 生联系前后的知识, 商朝 宗教 政权分立与 夏朝 的兴亡 综合性的看问题,又 民族融合 七 淝水 因为侧重于文明的起 尧舜禹禅让 江南开发 华夏之祖 中华文明 之战 年 源问题,其他问题可 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政权分 炎黄 级 三国鼎立 民族融合 西晋兴亡 以少讲或不讲,就在 二帝 河姆渡 农耕生活 历 远古居民 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 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 居民 官渡之战 北方的统一 江南开发 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 三国 史 生的负担。 北京人 半坡居民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从图表 元谋人 中文字材料中解读远古居民的 生活情况和特征,对比形成表 格。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 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中 华 文 明
教材内容 第二单元 通过描述学生熟识的 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 的构造以及它的生产 场面和情景,来感受 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 春秋五霸 技艺 ,体会劳动人 民创造历史的艰辛。 农业 了解当时奴隶的悲惨 生活。畜牧业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历史新课标的注重点
要避免专业化 贴近学生生活 必备基本历史知识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和认知水平
训练历史小论文
编写纲要图表信号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活跃课堂氛围
课堂形式要简练
要避免专业化贴近学生生活必备基本历史知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转变信息传输转变教学模式转变师生关系转变课程功能明确课程性质建立评价机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建立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来定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写给同学们目录主题课文主题活动附录构成主题页主题课文主题活动导入框正文宋体小字楷体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注音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第一单元远古人类农耕居民传说时代春秋战国的变革时代夏商周的更替第二单元秦汉的统一和巩固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第四单元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汉武帝秦末起义学科体系同时又天文历法医学与巩固的历史而对于汉大一统汉武帝提示学生用发展的战争武帝以后西汉的发展与衰农业奴隶的悲惨秦的暴政眼光看待夏商畜牧业文景之治屈原离骚亡东汉的兴亡等传统教汉元帝都江堰西周春秋战国和亲青铜器秦的建立科书必讲的内容有的用汉初和亲的文明成就和社会汉朝的文字西域都护楷体字简略叙述有的干商鞅变法铁器和牛耕大一统变革
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人们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文化遗产的一门学科。
七年级下历史学习的第一单元主要涉及到古代文明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一、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万年以前的非洲。
人类的祖先是猿人,他们起初生活在非洲的森林中,后来逐渐演化成人类。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和研究化石,确定了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二、古代文明1. 埃及文明埃及古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发源于公元前5000多年前。
埃及最著名的建筑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陵墓的代名词。
埃及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
2. 巴比伦文明巴比伦文明位于亚洲,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巴比伦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和日晷,是古代数学、艺术和文学的重要中心。
3. 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早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
哈拉帕文明的城市规划非常先进,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和公共浴室。
三、古代科技1. 造纸术造纸术是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发源于中国。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和学术的发展。
2. 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发明,最早用于医药和民用烟火。
后来火药被改进用于军事,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代表之一。
3. 罗盘罗盘是古代中国的发明,它是指在自由旋转的轴上装有磁针,可以用来确定方向。
四、世界地图的绘制古代的地图制作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手绘的。
在地图上标记出地形、河流、山脉、城市等。
随着地图制作技术的进步,现代的地图已经可以细致到南北极和海底。
地图的绘制对于人类社会的探索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七年级下历史一单元主要涉及人类起源、古代文明、古代科技和世界地图的绘制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这一单元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遗产,带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1——8课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的灭亡:618年,被部将在扬州杀死。
4、隋朝大运河目的:为加强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四段:﹑﹑和6、隋朝大运河五河:﹑﹑、和7、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8、618年,建立唐朝,定都。
就是唐高祖。
9、唐朝为了解决民少吏多的问题,想采取措施是。
10、“房谋杜断”分别是和;为唐太宗时期的著名谏臣。
1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1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13、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14、唐朝改进翻地工具和灌溉工具15、越窑、邢窑。
最为有名16、唐朝商业大都市林立:﹑﹑和;长安是国际大都市;17、长安城内的“坊”是,“市”是。
18、评价: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
19、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0、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个最为重要。
21、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是﹑和。
22、唐太宗:扩充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23、武则天:开创和。
24、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2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6.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呈现如下特点:⑴。
唐初,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后来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理西域。
⑵。
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⑶。
文成公主入吐蕃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朝与吐蕃的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后,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是一个短暂而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统一,但又很快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之中。
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 年,隋军南下,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隋朝经济的发展隋文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包括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 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 多千米。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隋朝的灭亡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终于在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他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杜如晦等。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物产居唐朝 进口首位
日本
新罗
玄奘西游
天竺
《大唐西域记》
经济繁荣
4.唐朝 的中 外文 化交 流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的影响
黄巢起义与唐 朝灭亡
安史之乱 的背景
安史之乱
五代十国的 更迭与分立
政权更迭 与分立
5.安史 之乱与 唐朝衰
亡
内容整合
和平交流
暴力冲突
手工业发展
商业的发展
编写 编写 特点 意图
编排
体例 内容
结构
教学
内容 标准
课标
教材
建议
建议
评价 建议
课程 目标
流程
说课标
形成丰富的 历史想象力 和知识迁移 能力
感知历史 积累历史 理解历史
过程与方法
掌握基本 的历史技
能
知识与能力
注重探究式 学习 运用 历史分析问
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掌握基本 的历史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知 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掌握中国 古代基本 的历史知 识
本册课 标
了解学习 历史知识 的基本技 能和方法
增强学习 历史的兴 趣激发民 族自豪感 树立民族 自尊心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 之治”、知道唐玄宗 和“开元盛世”,初 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 因。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 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 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 朝灭亡的原因。
主题页 主题课文 主题活动
说明、目 录 主题课文、 主题活动 附录构成
单元的结构 书的结构
教 材 的 体 例
导入框、 正文
相关史事 材料研读
课的结构
课后活动 知识拓展
唐朝的开 放
两宋 经济重 心的南移
隋唐时期
元:民族关系 的发展
辽宋夏金 元宋元时 期
明清时期
唐朝 的繁 荣
繁盛 一时 的隋 朝
本册 内容 结构
隋的建立
隋文帝 分科考试
科举制的诞生
隋炀帝正式 设进士科
581年
1.繁 盛一
隋的灭亡
影响
(618年)
时的
隋朝
长安
李渊 (唐高祖)
618年
吸取隋亡教训 “房谋杜断”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唐太宗 李世民
“贞观之治”
历史上唯一 的女皇帝
唐的建立
武则天
使唐朝社会 进一步发展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2.1“ 贞观 之治”
值观
转变
建立评价机制
课程功能 明确课程性质
建立能促进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 课,体现义务教育的普 及性、基础性和发展
素质全面发展、 激励教师积极进 取的评价体系
性.
阅读普及 性历史读 物
识读历史 图表,知 道古代纪 年方法
正确计算 历史年代 描述历史 事件
了解中国 古代历史 发展的基 本线索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能力
国 家 的 产 生 和 社 会 的 变 革
170万年前
文明 文明 交汇 进步
政
统 一 国 家 的 建 立
权 分 立 与 民 族 融 合
文明 发展
繁 荣 与 开 放 的 社 会
文明 碰撞
经 济 重 心 的 南 移 和 民 族 关 系 的 发 展
文明 转型
统 一 多 民 族 国 家 的 巩 固 和 社 会 的 危 机
主要国家
主要少数民族
农业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暴政与盛世
主要战争
重要人物
经济
重要制度 主要朝代
政治
外交
中 国 古 代 史
民族大融合
和平交流
民族
暴力冲突
思想 文化
主要朝代 思想控制
书法、绘画
科技与宗教
单元内容结构
设机构、联姻、 册封
隋朝大运河、曲 辕犁、筒车
民族关系方面
日本、新罗、天 竺等国家
经济方面
本学段 课标
理解热爱中 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文化
形成健全的 人格 健康的 审美情趣
历史新课标的注重点
要避免专业化 贴近学生生活 必备基本历史知识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和认知水平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
改革课程内容
转变学习方式 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信息传输 转变教学模式 转变师生关系
2.2. “开元 盛世”
妇女地位
和同为一家 社会充满活力
兼容并蓄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藏族的祖先
民族交往与 交融
开放的社会风气
唐诗
绘画
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的繁荣
商业
书法
农业 手工业
3.盛 唐气 象
政治改革 创造文字 生活习俗 唐招提寺
“唐人”
长安、洛阳、 广州、扬州
外交至 亚、非、欧
概况
开明的对内 对外政策
课程 资源 的开 发与 利用
明清君权的 加强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
社会危机
本单元内容结构
1
繁 荣2 与 开 放3 的 时4 代
5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2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表现
原因
南北重归统一 589年
隋的统一
目的
条件
隋初经济的繁荣 大运河的开通
端点 中心
作用
长安
杨坚 (隋文帝)
青瓷、白瓷
和唐三彩 丝织技术高超
长安、洛阳、 扬州、成都
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发达
商业繁荣
水稻育秧、 蔬菜、茶叶
农业发展
盛世经济
坊、市 长安:各民族交往的 中心,国际性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 前期
大型水利工程
的繁荣
“开元盛世”
政治清明, 经济空前繁荣
注重吏治
“开元之治”
唐朝进入 全盛时期
“历精为治” 唐玄宗
对外交往 方面
政治方面
贞观之治、开元 盛世、科举制
单 元
文化方面
内
容
结
建筑、印刷、诗
构
歌、书法、绘画、
石窟
知识技能立体整合
繁盛繁一盛一时时的的隋隋朝 朝
贞贞观观之之治 治
和同为一家
繁荣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开放
开元盛世 科举制的创立
对外友好往来
辉煌的隋唐文化
文明 开端
中 华 文 明 的 起 源
文明 标志
中国古代文明史 鸦片战争前
说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说 建 议
课程资源 的开发与
利用
·提倡教学形式的 多样化,积极探索 多种教学途径,组 织丰富多彩的教学 活动
注意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 的多样化和 现代化。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 注重学生 学习过程和方法,
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 建议
注重拓宽 历史课程的 情感教育功能
生动、完整地讲述历史 小故事或历史片段。
自编自演有关的 历史剧。 要求剧目情节完整 。
围绕某一主题 收集资料。 能解释材料与 主题的关系
评价 建议
评议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视频资料 查阅资料
历史遗迹、 遗址
பைடு நூலகம்
博物馆、 纪念馆
档案馆等
核心资源
网络
生活
教材
学生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
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
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
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
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
盛行,了解盛唐的社
会气象 。
单
元 课
了解“安史之乱”导 致唐朝由盛转衰;知 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
程
国的局面。
内
容
标
准
说教材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重在培养 学生的学 习兴 趣
学习方法 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