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选修课简介
戏曲课程知识点归纳总结
戏曲课程知识点归纳总结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戏曲课程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中都有相应的设置。
戏曲课程涵盖了戏曲的基本知识、演唱、表演、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内容,是学习戏曲艺术的重要途径。
在本文中,将对戏曲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为学习和教学提供参考。
一、戏曲的基本知识1.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戏曲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仪式和民间娱乐活动,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剧种体系。
戏曲包括京剧、粤剧、越剧、评剧等多种剧种,各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2.戏曲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种基本表演技巧。
其中“唱”指唱腔,即用特定的音乐节奏演唱剧中的台词;“念”指念白,即用语言演唱剧中的对白;“做”指做戏,即用动作表演剧中的情节;“打”指武戏,即用武术表演剧中的武打动作。
3.戏曲的艺术特点戏曲具有丰富的表演形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的表演技巧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音乐表演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动作表演能力,同时还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戏曲知识和艺术修养。
二、戏曲的音乐知识1.戏曲的音乐形式戏曲的音乐形式主要包括唱腔、乐曲和伴奏等。
唱腔是戏曲表演中的基本音乐形式,包括各种不同的腔调和曲牌;乐曲是戏曲表演中的伴奏音乐,包括打击乐、管弦乐等;伴奏是戏曲表演中的辅助音乐,用于衬托情节和烘托氛围。
2.戏曲的音乐特点戏曲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节奏和表现力,能够准确地反映剧情和人物的情感。
戏曲音乐的演唱要求演员具备高超的音乐功底和表演技巧,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使观众产生共鸣。
3.戏曲的音乐教育戏曲音乐教育是戏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表演能力。
戏曲音乐教育包括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作品的演绎等方面的内容。
三、戏曲的表演技巧1.戏曲的表演要求戏曲表演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优秀的舞台表演技巧和高超的表演功底。
《中国戏曲简史》课程标准
《中国戏曲简史》课程标准开设学期:3、4学期总学时:64课时(4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我院高职三年制戏曲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限定选修课。
本课程将在戏表学生专业必修课之外侧重开设,旨在系统提升学生的戏曲简史相关理论知识素养,使学生在戏曲简史相关专业知识方面应知应会、多知多会,从而促进其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课程作用本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戏曲表演学生在戏曲简史方面的专业理论素养,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充分了解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简史及自身所从业剧种的基本理论常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及相关艺术类工作奠定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业发展、提升专业能力助力。
二、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遵照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使戏表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在除了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掌握足够的戏曲理论知识。
因此,本课程在课时短、任务重的情况下,精心设计课程内容,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效果,教学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课堂师生互动学习,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看得见、听得见的立体生动内容。
(二)设计思路1、课程内容设计将课程细化为古代戏曲发展简史、近现代戏曲发展简史、本剧种发展简史、XX戏曲发展简史、全国戏曲剧种发展简史、戏曲舞台形态六个单元,根据六个单元内容合理分配课时。
2、教学方法设计将采用多媒体等学生乐于接受、能较好达到教学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鼓励将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课堂,时刻注重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3、课堂教学设计采用课堂师生互动学习新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精心准备相关图片、音视频等课件内容,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看得见、听得见的立体生动内容。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身心健康,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2、有互尊互帮、谦虚谨慎、不断学习的品质;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文字沟通及综合分析能力;4、有吃苦耐劳、勇于挑战、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学习精神;5、有认真负责、细致耐心、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戏曲鉴赏英文名称:Chorus and Conduction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校专业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戏曲是一种集合音乐、文学、美术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赏析、教唱,不仅让学生从宏观戏曲发展史、传统戏曲剧种名段赏析实践中去初步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了解戏曲的表演、唱腔、伴奏等基本内涵;把握当前影响较大的戏曲剧种风格;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所学对象,集中到浙江本土戏曲文化,通过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两段家乡特色戏曲唱段,深刻了解和把握本地域的戏曲文化,力求使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者、传播者、传承者。
(二)教学基本要求戏曲欣赏与实践课程以普及传统戏曲艺术为宗旨,以具体剧目的欣赏与演唱为中心,强调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课堂讲授与课外体验阅读相结合、听赏代表曲目与学唱规定曲目相结合、校内课堂学习有关内容与社会实践(体验、调查、观摩)相结合。
做到以下六个字:“听”—听讲授、听录音等。
“唱”—模拟演唱、熟唱或背唱代表曲目(段)。
“做”模拟、装扮不同剧目、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表演。
“观”—观看相关剧目作品、专业演出等。
“思”—思考、分析、感悟优秀的文化遗产等。
“传”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传播、传承者。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A 戏曲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关联B 戏曲的流派文化C 怎样鉴赏戏曲侧重当代性、实践性。
组织学生开展影视创作现状的调查、当代影视热点问题的讨论,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使用教学资源。
2、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多思考,多与同学探讨,多向老师请教。
3、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4、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评。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700122014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 opera appreciation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戏曲鉴赏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它的某些因素早在我国上古时期就产生了,一直到唐代产生了成熟的戏剧形式——参军戏,然后宋杂剧,元杂剧,宋元南戏,一直到明清的传奇,戏剧不断的成熟,丰富,繁荣,在古代文学长河里,它独自形成一道风景。
是我国古代不可忽视的一种艺术样式。
我国现在极富魅力的京剧,还有各地的地方戏,都证明戏剧这种艺术样式的生命力。
该选修课就是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作一个梳理,对戏剧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作详细的介绍,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特征及角色知识作准确的讲解。
戏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本课程力在让同学们对戏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同学们对古代文学的学习。
该选修课力求详细的对古代戏剧作一下梳理,辅助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对戏剧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与掌握。
并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未来研究的铺垫。
该选修课力求借助多媒体,原典的阅读等手段引入最新的研究观点,对戏剧的剖析力求准确,生动,新颖,挖掘出更多的意蕴。
使学生对古代戏剧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一些重要的戏剧作品有一个详细的把握,对戏剧表演中的一些知识能够熟练掌握。
通过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培养他们鉴赏戏剧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通过学习戏曲常识及欣赏戏剧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艺术。
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从而更加熟悉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使学生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3.使学生理解戏曲的含义。
(三)实施说明1.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三年级使用。
本门课程总计24学时。
2.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戏曲史,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台艺术、戏曲剧种。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1.戏曲专题研究集中阐释戏曲文体的发展演变与作家作品的思想及艺术特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对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特征、产生与流变及各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通过课合作讨论,进一步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使学生结合听讲与读原著,撰写论文,初步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接受和传承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教学要求1.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分析戏曲史上纷繁复杂的现象,努力掌握其发展规律、审美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阐释能力。
3.为解决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部分容易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1.教学内容(1)先秦时的戏曲胚胎期;(2)汉唐时的戏曲雏形期;(3)宋金时的戏曲成熟期。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宋金时的戏曲成熟;(2)难点:先秦时的戏曲胚胎。
第二章元杂剧的概述(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1.教学内容(1)元杂剧的繁荣;(2)元杂剧的形式;(3)元杂剧的分期和分类。
2.重、难点提示(1)重点:元杂剧的形式;(2)难点:元杂剧的繁荣。
第三章杂剧班头关汉卿(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4)1.教学内容(1)关汉卿的生平与著作;(2)悲剧典范《窦娥冤》;(3)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2.重、难点提示(1)重点:悲剧典范《窦娥冤》;(2)难点: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天下夺魁《西厢记》(3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4)1.教学内容(1)《西厢记》的作者与故事源流;(2)《西厢记》的人物与主题;(3)《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32501513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戏曲专题3.英文名称: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eatre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之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以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作品及作家为研究对象。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演进,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主要成就,对其发展演变轨迹有明晰的了解;引导学生阅读和评价中国古典戏曲代表作品,使其初步具备从事古典戏曲鉴赏与研究的能力。
2.与相关课程衔接:已完成中国文学史中涉及戏曲部分的学习。
3.学时:总学时32,周学时24.开课学期:第6学期5.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开展学术实践6.考核方式:考查,总评成绩=课程论文X40%+期末考查X607.教材:叶长海,张福海.中国戏剧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8.教学参考资料:①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②叶长海,张福海.中国戏剧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④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⑤陈多,叶长海.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⑥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⑦陈白尘,董建.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⑧唐文标.中国古代戏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戏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第一节中国戏曲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戏剧的始源——原始歌舞,掌握原始歌舞的面貌、本质及戏剧质素。
教学重点:原始歌舞,掌握原始歌舞的面貌、本质及戏剧质素教学难点:原始歌舞表演情况及本质授课时数:2教学内容:一、原始时代歌舞1.原始歌舞的表演情况及文献记载和考古支持2.原始歌舞的本质3.原始歌舞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形态二、上古歌舞的戏剧质素1.诗歌舞的综合2.混合整一的美学取向3.原始歌舞与戏剧的不同第二节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教学目标:了解早期戏剧出现的历史背景,表演情况及类型;掌握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戏剧发展情况,教学重点:傩的表演程式;早期戏剧演员的职业特征。
《中国曲艺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曲艺发展简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曲艺发展简史英文名称:The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folk art development课程编号:x2120402学时数:64其中实践学时数:0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表演一、课程简介中国曲艺发展简史课程是表演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系统介绍了曲艺艺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以时间为序,按照朝代发展的顺序向曲艺表演专业学生系统介绍了传统曲艺艺术的整个发展脉络,为曲艺艺术溯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曲艺表演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曲艺发展史相关知识,了解中国曲艺发展的源头及各个朝代曲艺艺术的主要代表形式和特点以及和曲艺相关的各方面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成为既懂理论知识又会表演的复合型表演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教学内容中国曲艺发展简史课程向学生介绍的内容主要包括:1.初成时期的唐前曲艺;2.正式形成的唐代曲艺;3.成熟兴盛的宋代曲艺;4.稳定发展的金元曲艺;5.承前启后的明代曲艺;6.集成繁荣的清代曲艺;7.民国时期的曲艺;8.新中国探索时期的曲艺;9.新时期的曲艺。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曲艺发展整个脉络、过程,并掌握相关的曲艺概念和专业理论知识。
(二)基本要求了解:中国曲艺发展简史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曲艺艺术的主要代表形式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曲艺文献熟练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曲艺名称(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不同历史时期曲艺表现形式及名称难点:曲艺历史文献阅读四、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五、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1、课堂注意听讲。
2、认真做笔记。
3、课后要复习。
4、查阅相关资料。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中国曲艺发展简史是表演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有力支撑,表演专业学生除了掌握表演技巧外,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能够更好地指导其专业实践。
中国戏曲史教程
中国戏曲史教程戏曲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戏曲史教程对于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国戏曲史教程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戏曲史教程的内容涵盖了演员、剧本、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
首先,它详细介绍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戏曲的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经过了多个朝代的演进和改进,形成了曲艺、评弹、快板等多种类型的戏曲艺术形式。
其次,教程还介绍了中国戏曲的代表性剧种和流派。
中国戏曲有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众多剧种。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方式、音乐风格和舞蹈动作。
教程会详细解析每个剧种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戏曲。
此外,教程还会介绍中国戏曲的演员和表演技巧。
中国戏曲演员被称为“净、末、旦、丑”,分别扮演正派人物、反派人物、女性角色和丑角。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扮相和表演风格,教程将重点讲解演员的扮相化妆、身段动作和声腔唱腔等技巧,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最后,中国戏曲史教程还会引入音乐和舞蹈方面的知识。
戏曲音乐以器乐伴奏和唱腔为主,曲调优美动人,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舞蹈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补充和点睛的作用,通过优美的舞姿来表达剧情和情感。
中国戏曲史教程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学习戏曲史教程,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戏曲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之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程还可以帮助戏曲演员和从业者提升自身技艺和艺术水平,推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中国戏曲史教程是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它涵盖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演员表演技巧、剧种流派和音乐舞蹈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戏曲,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曲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戏曲鉴赏英文名称:Chorus and Conduction课程性质:任意选修课总学时:32 学分:2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6适用专业:全校专业适用层次:本科先修课程: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戏曲是一种集合音乐、文学、美术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结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
通过本课程的讲解、赏析、教唱,不仅让学生从宏观戏曲发展史、传统戏曲剧种名段赏析实践中去初步感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了解戏曲的表演、唱腔、伴奏等基本内涵;把握当前影响较大的戏曲剧种风格;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所学对象,集中到浙江本土戏曲文化,通过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两段家乡特色戏曲唱段,深刻了解和把握本地域的戏曲文化,力求使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者、传播者、传承者。
另外,本课程的设置也是“戏曲进课堂”课程群体系之一。
(二)教学基本要求戏曲欣赏与实践课程以普及传统戏曲艺术为宗旨,以具体剧目的欣赏与演唱为中心,强调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课堂讲授与课外体验阅读相结合、听赏代表曲目与学唱规定曲目相结合、校内课堂学习有关内容与社会实践(体验、调查、观摩)相结合。
做到以下六个字:“听”—听讲授、听录音等。
“唱”—模拟演唱、熟唱或背唱代表曲目(段)。
“做”模拟、装扮不同剧目、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表演。
“观”—观看相关剧目作品、专业演出等。
“思”—思考、分析、感悟优秀的文化遗产等。
“传”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传播、传承者。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A 戏曲文化与历史发展的关联B 戏曲的流派文化C 怎样鉴赏戏曲侧重当代性、实践性。
组织学生开展影视创作现状的调查、当代影视热点问题的讨论,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使用教学资源。
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音乐与戏剧表演)戏曲史简述_课件1
戏曲史简述
戏曲,源自古代歌舞,秦、两汉有歌 舞、百戏与优戏(诙谐调笑的表演)。隋 唐有歌舞戏与参军戏(滑稽戏),宋、金 有杂剧(院本)、诸宫调。
戏曲史简述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 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 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 台艺术样式。
12世纪末期至13世纪初期(宋、金至 元初),在南方先后形成唱南曲的戏文, 又称宋元南戏;在北方形成唱北曲的杂剧, 它们已是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元统一以后,南北交流,至明代发展 为唱南北曲的弋阳腔(又名高腔)、昆山 腔(简称昆腔)等戏曲品种。明末至清前 期,民间又有弦索腔(俗曲)、梆子腔 (又名秦腔)、皮黄腔、乱弹腔、吹波腔 等声腔蓬勃兴起。明、清以来,在全国流 行着昆、高、梆、黄等不同声腔和各个民 族的、不同地域的戏曲艺术品种,呈现出 百花齐放的景象。
明代海盐腔演出图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简介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简介(含课程名称、学时及授课对象等):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欣赏
学 时:32
授课对象:全校文、理、艺术等本、专科生
课程简介: 一、中国戏曲的产生 二、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 三、中国戏曲的种类欣赏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 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 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 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 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 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 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民族传统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但我们的传统戏曲艺术现在正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大多年轻人不喜 欢这门艺术,不懂这门艺术,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后继之人甚少,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外国的年轻 人非常仰慕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艺术,漂洋过海到中国拜师学艺,并取得了让中国人敬佩的成绩,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戏曲艺术。
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学校重新审视并调整 《戏曲欣赏》教学的定位,创新《戏曲欣赏》的教学思路,以便提高《戏曲欣赏》教学的质量, 适逢其时。
《戏曲欣赏》教学目的在继续保有原来“美育”和“素质教育”的规定內涵的同时,要从 根本上提高《戏曲欣赏》的教学质量,要将《戏曲欣赏》教学思路创新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各个 环节,师资水平亟待提高,必要的硬性条件和软性环境亟待改善。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戏曲教学方案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戏曲教学方案中国古代传统戏曲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传统戏曲需要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以确保其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戏曲教学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背景概述中国古代传统戏曲是源远流长的艺术门类,经历了演化与传承。
戏曲教学方案的实施旨在传承古代文化遗产,培养更多的戏曲人才,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1. 基础知识课程戏曲基础知识是戏曲表演的基础。
学生将学习戏曲的历史渊源、分类、演唱技巧等内容,了解戏曲的基本构成和表演形式。
2. 角色扮演课程角色扮演是戏曲表演的核心。
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戏曲角色的扮演方法和技巧,通过模仿和学习名角的表演风格,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
3. 古诗词学习古诗词是戏曲传统的一部分,也是学习戏曲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生将学习相关的古诗词,了解其与戏曲的关联,培养对古典文化的欣赏能力。
4. 剧目学习学生将学习不同戏曲剧目的经典唱段和台词,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实践演绎。
通过对剧目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和传达戏曲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观摩鉴赏学生将观看专业戏曲演出,感受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
通过观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艺术特点。
2. 实践演习学生将进行角色扮演演练,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演技水平。
同时,学生还将参与集体演出,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个别辅导教师将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个别辅导,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评估方式1. 学术考核学生将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包括对戏曲基础知识和剧目学习的测试。
通过学术考核,可以评价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表演评估学生将进行戏曲角色扮演的评估,以评价其演技水平和对角色理解的准确程度。
通过表演评估,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走进戏曲小本课程纲要
走进戏曲小本课程纲要Yesterday disappeared, January 6, 2020走进中国戏曲校本课程纲要主讲教师:上帝在发笑教学材料:整理收集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课程类型:选修课授课时间:每周一节授课对象:高一、高二或高三选修此课程的学生课程背景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戏剧之一;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作为中国人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并且有责任和义务对它们进行传承并发扬光大的..但是根据我对学生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中国戏曲缺乏基本的了解;根本不感兴趣;因此连最基本的常识都知之甚少..虽然初中教材对中国戏曲已经作了概括的介绍;对戏曲的流派及特点均有所涉及;但比较简单..所以对戏曲的基本常识、对一些大的剧种;独特的戏曲唱腔;着名的戏曲人物等;学生们都应该尽可能自主的去接触;去了解..设计理念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所以我设计的这个主题阅读学习包涉及到的学科有语文、音乐、美术三个..其中语文学科涉及到听说读写;其中以“读”为重点;由课内的精读带动课外的略读以及网络的浏览;在学生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的习作;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音乐学科以听唱为主;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戏曲;摹唱几段简单的戏曲;培养高雅艺术情操.. 美术学科主要是根据文字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色彩描摹脸谱..本次主题教学活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设计和组织活动;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几个戏曲选段的欣赏;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悠久历史;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3、感受常见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的风格特点;熟悉这些戏曲剧种的着名选段;有兴趣的学唱其中一个剧种作品片段..能力目标:1、拓展语文课的学习资源;尝试网络环境中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充分凸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2、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询、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网络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整合的理念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3、独立思考;明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2、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3、激发大家热爱戏曲;为家乡戏曲献计献策的激情..课程内容1、学习戏曲基础知识;了解戏曲悠久历史;2、感受常见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的风格特点;欣赏优美唱段..3、熟悉常见戏曲剧种的着名选段;模唱其中几个片段..课程安排本课程学习时间大约是8课时;每周上一节课..教学方式对于各种戏曲剧种名段的欣赏在传统课堂上根本无法完成..因此;走进戏曲是很适合于作为网络环境下的整合教材..而这样设计教学的目的则在于使学生在网络环境所营造的自主学习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引导他们既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充分尊重他人的观点;逐步提高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为此;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制作了Moodle课件;巧妙利用了Moodle平台中的插入标签、编写网页、讨论区、作业和投票等功能;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力图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有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刺激的弊病..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创设一个良好的交互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调动他们积极参与..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本主题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1、学生的测试;2、学生的作品集;包括脸谱绘图、摹唱、对某一问题的讨论以及主题评价表;3、教师的轶事记录..此外;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来评价自己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简介
课程名称:中国戏剧史
任课教师:康保成
授课年级:02级、03级
授课时间:2004年2月—2004年7月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我国戏剧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拟主要讨论戏剧形式的发展变化,不大涉及内容,避免以后与元明清文学重复。
本课程的主要章节有:一、戏剧的本质,二、中国戏剧的起源,三、优与优戏,四、汉代戏剧,五、踏谣娘、参军戏与唐代其他戏剧样式,六、宋杂剧与金院本,七、元杂剧的剧本体制与演出形态,八、宋元南戏,九、明清传奇,十、清代以来的地方戏,十一、近代话剧的特征及输入过程,十二、台湾与少数民族戏剧。
授课方法:本课程在多媒体教室授课,尽可能多利用文物图片和音像材料,力求将中国戏剧的历史立体地展现出来。
每次授课后给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在教与学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
考试采用开卷写文章方式。
参考教材:叶长海等人编著的《插图本中国戏剧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待出版),在未拿到书之前,可先使用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要求排课时间:周二上午第三、四节02级、下午2点半排03级。
若周二有困难,可排周三,实在排不下可排周一。
因为研究生的课和系里的活动在周四、周五,因此最好不要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