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汇率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汇率制度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2005-6-30

内容摘要:印度在1993年实行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其汇率制度最近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为亚洲“最理想的”汇率制度。印度汇率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对浮动汇率进行管理。印度储备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保证卢比汇率的基本稳定。在资本项目的开放上,印度实行自由化与管制并举,对商业或个人目的所涉及的大多数正当交易实行可自由兑换,而对短期资本借款和居民境内存款的自由兑换则进行严格控制。

关键词:印度汇率制度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1991年,印度开始启动其经济自由化改革,汇率制度的改革也随之进行。1993年,印度转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对世界上20个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进行比较后,称赞印度的汇率制度“可以同世界上最好的汇率制度相媲美”,是亚洲“最理想”的汇率制度(Jalan, 2003)。由于印度同中国在体制和国情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印度汇率制度改革的经验对中国尤其具有参考意义。

一、印度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和历程

(一)印度早期的固定汇率制度与其经济发展战略

在独立之初,印度卢比同英磅挂钩。1949年,卢比随英磅而贬值。1957年,印度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实行大规模的重工业进口替代战略,进口大量增加,出现首次大的外汇危机。由于外汇短缺持续加剧,印度不得不实行严格的外汇和进口控制。这一政策影响到此后的30多年。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印度政府对市场价格机制一直持不信任态度。印度政府认为,汇率一定要固定,否则汇率的任何波动都会影响精心设计的“五年计划”的实施。1966年,印度汇率出现

波动,“五年计划”不得不临时中断。因此,印度政府过去对汇率波动一直很反对(Kapur and Patel,2004)。

(二)印度汇率制度的演变过程

印度卢比最早一直是钉住英磅。随着1971年8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卢比开始钉住美元,但在12月份后,卢比又转而钉住英磅。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钉住英磅的政策导致卢比汇率贬值。到1975年,卢比的真实汇率贬值高达20%。1975年9月,卢比从钉住英磅改为钉住一揽子货币。上世纪70年代末,卢比开始围绕美元实行准区间爬行。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印度汇率制度发生摇摆,但原因很难完全说清。1983年,印度汇

率管理的方向发生改变,实行爬行钉住一揽子货币。80年代中期,汇率政策上

实行更加积极地贬值,名义汇率贬值47%,真实汇率则贬值35%(Joshi and Little, 1994)。

80年代,尽管印度经济增长更快,但其财政状况却显著恶化,并波及经常

账户,引发了其国际收支危机。此次危机对印度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很大冲击,印度开始大范围地改革其内外政策。在1991年7月1日和3日,卢比分别贬值9%和11%。1992~1993年,印度开始实行新的汇率管理制度,即自由化的汇率管理制度(Liberalised Exchange Rate Management System),实现了卢比在经常账户下的部分自由兑换。在最开始阶段,印度采用了双轨制的汇率制度作为过渡。在过渡期间,出口商必须将其外汇收入的40%按官方汇率出售给指定的交易商,余额则按市场汇率进行兑换。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多边国际资本流动支付外,所有资本账户的交易都是按照市场汇率进行(Kapur and Patel,2004)。

汇率管理自由化的成功,使得印度有信心进一步转向市场化的浮动汇率体制。1993年,经过两年的双轨汇率过渡后,印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印度在实

行浮动汇率制度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这一点同其他一些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明显不同。印度汇率稳定有很多原因,其中重要之一就

是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的频率和力度都很大。随着贸易和国际收支制度的自由化,1994年8月,印度最终接受了IMF的第八条款,卢比在经常项目上实行了官方的可兑换。2000年,印度用《外汇管理法案》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Act) 替代了1973年通过的严厉的《外汇管制法》 (Foreign Exchange Regulation Act), 标志着其外汇制度从一个行政控制体制转向了以市场为基础实行监管的框架(详见附录)。

二、印度汇率制度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印度如何管理其浮动汇率

印度的汇率制度是一种中间型的汇率制度,并不是完全任汇率在市场上自由浮动。印度浮动汇率的管理有以下特点(Jalan, 2003):第一,印度储备银行并不对汇率设定一个需要捍卫和追求的“固定”目标。第二,只要认为有必要,印度储备银行随时准备干预外汇市场,以防止汇率异常波动。第三,印度储备银行购买和出售外汇是通过几家银行来进行的,操作非常谨慎。第四,原则上,市场操作和汇率变动都应该是交易导向而非完全投机导向的。

印度储备银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理由是:第一,在自由资本账户制度下,影响汇率的因素发生了本质变化。过去决定汇率变动主要是一国的贸易状况和经济增长,现在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形成则起关键作用。国际资本流动往往造成汇率异常波动,这就需要中央银行干预以稳定汇率。第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对汇率进行干预。同贸易流不同,资本流的“总流量”在任何特定时期都可以数倍于“净流量”,并且在预期的作用下,往往会更加敏感,从而使得外汇市场上的“羊群效应”不可避免。这样,当汇率的走向在短期内被认为异常时,一个国家至少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对汇率进行干预或管理(Jalan, 2003)。

自1993年以来,印度储备银行在其外汇市场上总体而言是净买入。尽管印度外汇市场上美元的供给有了实质性的增加,从而卢比面临着升值的压力,但印

度储备银行却成功地使卢比名义汇率发生了贬值。当然,在这一期间,也有一些时候卢比在市场上面临着贬值的压力。此时,印度储备银行就需要抛出美元来释放卢比的贬值压力。1993年3月卢比允许浮动以后,卢比兑美元的汇率围绕31.37:1的水平上下维持了20个月之久。随后,即在1994年12月,卢比首次出现贬值的压力,印度储备银行积极实施干预。1995年3月,卢比汇率又出现小幅波动。从1995年10月到1996年2月,卢比面临最强大的贬值压力。随后,卢比又重新稳定,直到1997年9月出现小幅波动(Saha, 2000)。

(二)资本账户自由化与管制的做法

印度对资本项目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第一,尽管资本流入的势头强劲,但卢比的汇率并没有因此而升值。第二,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同时,印度并没有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其国内和国外利率维持在不同水平。第三,资本市场黑市上的获利降到了几乎无利可图的地步(Jadhav, 2003)。

印度在资本项目的开放和管理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实为不易。1997年,印度储备银行(RBI)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制定完全资本账户自由兑换的改革路线图。该委员会对完全资本自由兑换提出了几个前提条件,即坚实的财政基础、经常账户赤字在合理限度、外汇储备充足、低通货膨胀以及健康的金融体制。实际上,在印度开始资本账户自由化改革时,有两个最为关键的条件,即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改革条件并没有得到满足。在1997~2003年期间,印度的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而印度金融体系的状况在公有体制下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尽管在资本账户自由兑换的条件未被满足时推行自由兑换会提高风险,但由于储备水平足够高,印度相信可以对这种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仍然开始推行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Kapur and Patel, 2003)。

印度对资本账户实行差别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不同的资本流采取不同的管制措施。对于国际资本流入的限制较少;对于同资本流入相关的资本流出,则不加限制;对于其他一些类型的资本流出,则施加更多的限制。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