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举升理论3概论
人工举升理论分析PPT学习教案
第17页/共70页
射孔的表皮效应
图1-16 射孔表皮计算中所用的井的变量
第18页/共70页
射孔的表皮效应
平面流效应sspH、 垂sH向汇sV聚效s应wb sv和井筒效应
swb.。
第19页/共70页
p g sin
z 2 l H l g (1 H l )
p z
2
l H l
l (1
H l )g sin
第25页/共70页
加速压力梯度
p z 3 /
l
A )
d dz
(Gg /
g
A )
第26页/共70页
贝格斯-布里尔方法
dp dz
(G / A)v
1.新完钻的井,根据预测的流入动态曲线,选择完井方式、完井 参数 (如射孔完井的射孔密度),确定油管尺寸,选择合理生产压差。
第44页/共70页
可求解的问题
2.对已投产的生产井系统,找出影响产量 的因素,采取措施使之达到合理利用自身 压力,取得最大产量。
3.改善现有生产井的某些条件,预测产量 变化,例如,更换油嘴、油管后的产量变 化。
以有效 (或相对)渗透率比代 Hawkins可用于这种情况了。
替 K/Ks ,
则
第15页/共70页
部分完井和斜井的表皮效应
图1-15 部分完井的斜井构形
第16页/共70页
部分完井和斜井的表皮效应
所有引起流线变形的情况都会产生表皮效 应sc。和油气藏高度相比,射孔段越小,完 井的偏心度越大,则表皮效应越大。
Ps
Pwf ,real
人工举升理论第1讲 概论
2
C3 Pwf D Pr
3
C4 Pwf D Pr
( 1-10)
4
K ro C1 B o o
' 1 K ro 0 2 o Bo
'' 1 K ro 0 4 o Bo
' '' 0
1 K ro '' 1 K ro ''' C3 6 B 6 B o o 0 o o 0 1 K ro ''' C4 24 o Bo 0 K ro 1 K ro ' 1 K ro '' 1 K ro ''' D o Bo 0 2 o Bo 0 6 o Bo 0 24 o Bo 0
第二节 油气两相渗流时的流入动态
沃格尔型流入动态
1968年,Vogel.J.V根据用计算机对若干典型的溶解气驱油藏中油井的流 入动态曲线的计算结果,发表了适用于溶解气驱油藏的无量纲 IPR曲线 及描述该曲线的方程。 沃格尔在计算中假定: 1) 圆形封闭油藏,油井位于中心; 2) 均质地层,含水饱和度恒定; 3) 忽略重力影响; 4) 忽略岩石和水的压缩性;
石油开采系统 有杆抽油系统
无杆泵采油
人工举升理论
第2章 油井流入动态
石油工业概论_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是为石油大学本科生全面了解石油工业而开设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完整系统地介绍石油工业的工艺流程、技术进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目的在于要使学生深刻认识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牢固树立起“学石油、懂石油、热爱石油事业”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同时进一步浓厚中国石油大学的石油文化特色。
本课程注重介绍石油基本知识和相关工艺流程。
对于理工专业的学生,应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石油的生产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明确自己所学专业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了解各有关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意识地学习更多的石油专业知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应了解石油天然气及其生产的最基本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强化石油文化特色。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对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2.对油气及其产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3.对油气地质学、油气勘探工程、油气藏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油气加工工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4.对石油工业经营管理、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了解。
5.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所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绪论1.石油工业与国家的强大 1学时薪柴时代与中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石油时代;2.石油工业概论课程体系的建立 1学时建立的出发点;内容体系;特点第一章石油工业发展历程本章重点难点:掌握石油工业的特点;了解石油工业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联系1. 薪柴时代的石油手工业 1学时石油名字的由来;从煮卤熬盐谈古代钻采运输业;从战争武器谈古代炼制业2.煤炭时代的石油工业 1学时现代石油工业第一井的诞生;美国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俄国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英波石油公司3.石油时代的来临 1学时电的发明对石油工业的影响;世界大战对石油工业的推动;美国霸主地位与石油工业4. 石油时代的风云 1学时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危机与国际能源机构的成立;美国石油霸权;俄国兴衰与石油第二章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本章重点难点:了解烃的结构;建立石油与精细化工产品的关系。
石油气液两相管流 第一章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引言多相流理论多相流体力学理论相相是体系中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一部分,与体系的其它均匀部分由界面隔开多相流动体系两相或两相以上的流体一同参与流动的体系多相管流多相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Multiphase Flow多相流动两相或两相以上的流体一同参与的流动油水混合物:从相的角度区分为油相、水相从物质形态看同属液态相物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盐水:从相的角度划分只有液相从组分划分可分为:水和NaCl相组分(指混合物中的各个成分)原油?水-冰液固两相流水-水蒸汽气液两相流泥浆液固两相流油-气气液两相流油-气-水气液液三相流单工质(相同化学成分)多工质(不同化学成分)多相流体流动遵循的规律与单相流体并不相同,需引入新的理论来反映多相流体流动规律。
多相体系:水--冰、水—水蒸汽、泥浆、油气、油气水等多相体系的类型Ø热能工程:锅炉系统、制冷系统、热管Ø航天技术:平衡温差、保护设备Ø核工业:汽液两相流动Ø石油工业:两相渗流计算、井控设计、采油工艺设计、油气集输Ø化工行业:工艺设计Ø其它行业:水利、粉状物管线输送…………多相流应用领域油气是深埋于地下的混合流体矿藏,因此,油气藏的开发与开采离不开流体力学理论及其分枝——多相流理论。
举例来说,渗流理论、油气井压力控制、油气管流计算、举升参数设计、工况分析、集输设计等,都离不开多相流的理论与计算方法。
多相流理论是贯穿于石油开采全过程的基本理论一、多相流理论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石油工程(油气井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工程)以及油气储运工程都与多相流理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钻井工程:油气井压力控制(含气泥浆的压降计算)采油工程:采油方式优化设计、采油设备的工况分析(油气混合物在井筒中流动的压降和温度计算)储运工程:油气集输管线的设计(油气混合物在管线中压降和温度的计算)许多工程设计都将计算多相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压降和温度。
人工举升理论第15讲 螺杆泵采油
L EF3 E( L x)qt
油管锚定方式及受力分析
模型三:
油管座封时,整个管柱受压,扭力由支承卡瓦承受,作 用在套管上。作用力除油管自重外,在顶部还加一个附 加力F4。管柱在F3、F4的压力下,使管柱产生弯曲。管 柱失稳后产生弯曲,油管弯曲状态(如下图) 失稳计算方法如下:
螺杆泵的容积效率和系统效率
泵的系统效率η 定义为泵的有功功率 (水力 功率)Ph与泵的输入功率Pin之比,即
Ph Pin
Ph HQlg 10-3 Pin 3 10 UI
3
螺杆泵的扭矩
由于螺杆泵的吸大端和排出端存在压差,所以螺杆一衬 套副中的液体将对螺杆施加力的作用。同时,定、转子 间存在过盈量,将会使定、转子间产生摩擦阻力扭矩。
螺杆泵抽油合理工况参数分析
螺杆泵抽油沉没度是螺杆泵抽油系统的 一个重要参数,沉没度过高,影响油井 产量。若控制的过低,影响泵的吸入状 况,使泵效降低。螺杆泵定子橡胶发热, 定、转子间的摩阻增大,使抽油系统工 况变差,螺杆泵定子破坏加快。
合 理 沉 没 度 的 确 定
P沉=Pc
L沉
100
驱动装置 井口装置 地面动力
中间油管 井下螺杆泵
螺 杆 泵 驱 动
电动 液动 机动
螺 杆 泵 工 作
油杆转动 油 管 输 出
螺杆泵转动
地层流体
螺杆泵采油
地面设备简单、紧凑、占地小、初期 投资少、操作安全可靠、管理和使用方便。 排出流量均匀平稳,调参容易,通过 优 改变地面驱动转速来调整泵的排量。
点
180Ml GI p
(度/米)
Ml (ral) GI p
油管锚定方式及受力分析 模型二:
石油气液两相管流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
“流动保障” 确保油气的无阻塞流动并使系统的运行费用达 到最低。
保温材料
Pipe-in-Pipe
管线管束(flowline bundles)
渤海平均水深 18m,最深83m
黄海平均水深 44m,最深140m
东海平均水 深 370m, 最 深 2719m
南海平均水深 1212m, 最 深 5377m
pwf 井底流压
ptp 两相流压降
pt ph 自喷生产 pt ph 机械采油(人工举升)
气举采油系统示意图
依靠从地面注 入井内的高压气体 与油层产出流体在 井筒中混合,利用 气体的膨胀使井筒 中的混合液密度降 低,将流到井内的 原油举升到地面。
pt pwf ptp
设计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藏的潜 力和地面设备的能力,获 得最高的产油量。
•80年代中期应用高新技术及仪器进行多相流的模拟试验, 期望深入认识多相流动现象及流动机理,从而改进模型,提 高精度。
核密度计、超声波传感器、电导和光导探针、电容传感器、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高速摄像机等。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 目前,双流体瞬态模拟方法和精确描述物理现象的稳态机 理模型是多相管流研究的主要方法
举例来说,渗流理论、油气井压力控制、油气管流计算、举升参 数设计、工况分析、集输设计等,都离不开多相流的理论与计算 方法。
多相流理论是贯穿于石油开采全过程的基本理论
一、多相流理论在石油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许多工程设计都将计算多相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压降和温度。
钻井工程:油气井压力控制 (含气泥浆的压降计算)
第二节 气液两相管流的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特征
人工举升理论第17讲 水力活塞泵解读
Q 60 24 F泵 X容 n 1440 F泵 X容 n
井下机组的有效功率N效由下式确定
N 效 油 H 表Q
水力活塞泵装置的总功率N总由下式表示
N总
qp动
地泵
水力活塞泵装置的总效率η
总可由下式计算
N效 N总
油 ( L h沉 h油 h油升 )Q
应用条件: 井数不受限制,油井产液量大 于5t/d,符合质量要求的动力液供给有保证。 优缺点: 优点:动力液质量易保证,系统 可靠性强,操作管理方便;缺点:一次投 资大,建设周期长。
用范围 系统泵站
低含水原油
高含水原油
SLY-2
SLY-3 SLS-1
系统泵站、单井系统、组合式泵站
p4 (1 E / p) p3 E / p( ps G1 H p F1 Fp
对于闭式系统
p4 p3 E / p[ ps (G1 G2 )H p F1 F2 Fp p6 ]
再见,谢谢!
开 式 水 力 活 塞 泵 井 口 装 置
基本参数计算的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当一定工况时,在液动机处和地面动力 泵处所需的动力液压力;
当一定工况时,动力液的流量; 当一定工况时,水力活塞泵的排量; 水力活塞泵装置的功率和效率。
差动式水力活塞泵井下机组的活塞 组上作用力简图 a一下冲程;b-上冲程
当下冲程时活塞组的受力平衡方程式如下
p' 动下 f 杆 L h混 混 p回 f 杆 S下 0
当下冲程时,液动机处动力液压力的计算公式为
p'动下 ( L h混 ) 混 p回
S下 f杆
当上冲程时,活塞组的受力平衡方程式为: p'动上 ( F发 f 杆 ) L h混 混 p回 ( F发 F泵 f 杆 )
石油工程概论考试复习知识点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机器的“粮食”。
石油和天然气是优质的能源、润滑油料及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有“国民经济的血液”之称。
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全球的78.2% ,沙特阿拉伯位列世界石油储量之首。
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173.08万亿立方米,欧佩克成员国的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2%。
俄罗斯位列世界天然气储量之首。
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是世界三大资源国,证实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7.2%、15.8%和14.7%。
(我国石油储量)33亿吨,占世界的2.3%,排名第11位;世界人均石油23吨,我们只有2.5吨,占世界人均的11%;(我国天然气储量)3.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排名第20位;世界人均天然气23200m3,我们只有1080m3,占世界人均的4.6%。
油区:20多个{陆上(如大庆、胜利、辽河、新疆、华北大港、吉林四川、青海、塔里木、克拉玛依、长庆、玉门、中原等)海上(如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等)}“加大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
加强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
“实施…走出去‟的跨国经营战略……”石油的化合物组成烃类化合物(即碳氢化合物)是石油主要成分,约占80%以上。
含有氧、硫、氮的化合物(非烃化合物)有时可达30%。
不利于石油的开采、炼制和加工。
石油的元素组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约占80%一88%;氢约占10%一14%;氧、硫、氮约占0.3%一7%。
石油中若碳、氢元素含量高,且碳/氢值低,则油质好;若氧、硫、氮元素含量高,则油质相对较差石油组分组成:i 油质ii 胶质iii 沥青质iv 碳质石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石油一般呈棕色、褐色或黑色,也有无色透明的凝析油。
)2密度3粘度(地下采出的石油在提炼前称原油。
地层粘度大于50 mPa·S、密度大于0.92的原油称为稠油。
人工举升理论第4讲 多相管流
C1与Nb关系曲线
l
l
摩阻梯度:
f l vt2 ql vs Ap f 2D q v A t s p
C1与NRe关系曲线
(3)过度流
平均密度可由顿斯及罗斯方法算出:
LM g LM LS
段塞
g LS
LM LS
雾流
摩阻梯度:
f f
l vl2
D 2
ql 其中 vl Ap (1 H g )
摩擦阻力系数可查下图:
摩擦阻力系数曲线
(2)段塞流
流体平均密度:
其中
Wt l vs Ap qt vs Ap
l
vs C1C2 gD
vs D l N vt Dl Nb Re
合并成大气泡,最后,大气泡成为顶部凸起的炮弹形气泡。 井筒内流体的压力进一步低于饱和压力,气体继续分离出来,
并且进一步膨胀,且炮弹形大气泡形成气体柱塞,使井筒内出现一段液
体、一段气体的柱塞状游动。这时气柱好象活塞一样推动液体上升,对 液体具有很大的举升作用,气体的膨胀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
环状流
水平管流型
这是目前气液两相管流方面较全面的研究成果。
机械能守恒方程:
dp dE dv g sin v dZ dZ dZ
位差压力梯度
dp l Hl g 1 Hl g sin g sin dZ 位差
Gv l H l g (1 H l ) g sin 2 DA
1 { l H l g (1 H l ) vvsg }/ p
Beggs-Brill方法流型分布图—水平流动
石油钻采机械概论(1-6)
第三章 石油钻机总论及旋转设备
石油钻机或油、气钻机是指用来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的成套钻井设备, 通称钻机。 陆用转盘钻机是成套钻井设备中的基本型式.即通常所说的钻机,也称 常规钻机。 为适应各种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为加快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成本,提 高钻井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相继研制了各种具有特殊用途的钻机, 如沙漠钻机、丛式井钻机、斜并钻机、顶驱钻机、且升飞机吊运的钻 机、小井眼钻机、连续柔管钻机等,可称为特种钻机。 整套钻机包括驱动与传动、旋转、起升、循环等系统设备,以及辅助设 备与测量仪表等。本章简要介绍钻机的组成、类型、基本参数与标准 系列、主要国产机械驱动与电驱动钻机传动方案、特点以及旋转设备。
5.涡轮驱动沼油泵采油 上部为轴流涡轮级,下部为轴流泵级, 共同固定在一根轴上,其问有止推轴承 和密封装置。地须提供的高压动力液通 过井口阀和中心油管进入井下机组的中 间部位,从涡轮级的下方向上流动,推 动涡轮级带动离心泵级转动,抽出地层 液。采出液自下向上流动,与乏动力液 混合,一起进入泊套管环形空间排出。
设备包括3部分:地面部分——游梁 式、链条式或液压式抽油机;井下部 分 ——抽油泵.又称深并泵;抽油机与 抽油泵连接部分——抽油杆。习惯上 将有杆泵上述3部分称作“三抽”设 备。动力机通过减速箱、曲柄连杆机 构和游粱等,将高速旋转运动变为抽 油机驴头的低速上下往复运动;井通 过悬绳器、光杆和抽油杆带动有游动 阀的柱塞,在深井泵筒中上下往复运 动,实现抽油.
第五节 油、水并的维护与修理
在油井自喷、抽油和注水过程中、由于地质、工程和人为等因素,常会 有一些影响生产的情况发生,有时还会出现油、水井或设备故障。因 此,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维护和修理工艺程序,并配备相应的设备。 一、油井清蜡及降粘技术 我国有些油田生产的原油含蜡量很高,开采过程中,无论蜡在油层内还 是在油管、集输管内析出.都会增加油流阻力,甚至堵塞油层影响生 产。因此,在开采过程中,油井清蜡、防蜡和降粘是开采含蜡原油的 主要措施之一。清蜡和防蜡技术由初期的机械清蜡、热载体循环清蜡, 已发展到电热清蜡、化学清蜡、微生物清蜡等,并且做到清、防结合, 以防为主,效果很好。 1.机械清蜡 以机械刮削方式清除油管、抽油杆及输油管中沉积的蜡物质,称机械清 蜡。
人工举升理论 有杆泵诊断技术
i=i+1
阻尼系数的确定
方程,其中等效粘滞性阻尼系数为 v v ' ,它的量纲是[T-1]。 A
阻尼系数的确定
S.G.吉布思阻尼系数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另外,抽油杆柱可视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杆,其纵向振动的
第一阶固有频率为 n
它的量纲和v‘一样。将
c 2l
,v 则c 除临v界‘,阻得尼无系量数纲为阻v尼c 因2子An
Ac,
人工举升理论
第9讲 故障诊断技术
吴晓东
抽油机井故障诊断技术
人们认识到地面示功图诊断的缺陷后,就 试图直接或间接绘出抽油泵示功图
美国吉而伯特和萨金特于1936年发明井下动 力仪,可以直接获得泵示功图
1966年美国S.G.吉布思和A.B.内利研究出诊 断分析技术 ,建立了抽油杆系的一维带阻尼 波动方程,并用分离变量法求得其截断的付立 叶级数近似解 。边界条件就应用地面示功图 的载荷——时间曲线和位移——时间曲线 。 用该方法可以给出井下任意截面和泵的示功图
光杆与盘根之间的摩擦力;
泵柱塞与泵筒之间的摩擦损失;
泵阀和阀座内孔的流体压力损失以及杆柱 材料的迟滞损失等
阻尼系数的确定
S.G.吉布思阻尼系数
等效粘滞阻尼系数
首先恢复带阻尼的波动方程的原始形状
E A 2ud xA2ud xv' udx
x2
x2
t
式中v‘为等效粘滞阻尼因子,它是单位长度抽油杆的等效粘滞 阻尼因子,量纲是[ML-1T-1]。以ρA除以上式就得出一维波动
诊断模型及付氏级数解
吉布思建立了带阻尼一维波动方程:
2u x,tc22u x,tv u x,t
t2
x2
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年考博初试参考书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4年考博初试参考书目院系代码考试科目及参考书0012101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①《沉积学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赵澄林;②《层序地层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朱筱敏著0012102油区构造解析及构造物理学:①《油区构造解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漆家福等②《构造物理学概论》北京:地震出版社,1987,马瑾0012103有机地球化学:①《生物标志物应用指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姜乃煌等译;②《石油形成与分布》(第二版),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徐永元等译;③《石油地球化学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钟宁宁等0013101油气地质学进展①《石油地质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柳广弟等;②《石油地质理论与方法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赵文智;③反映石油地质学及油气资源评价进展的有关专著和文献0013102油气田开发地质学:①《储层表征与建模》,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吴胜和;②《现代油藏地质学》,科学出版社,2010,熊琦华等(理论篇第1~6章)0013103含油气盆地分析:《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陆克政等0013104环境化学:《环境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戴树桂001加试4101地质学综合:①《普通地质学》(第二版),夏邦栋,地质出版社,1995②《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③《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001加试4102油区岩相古地理:任何版本的岩相古地理教材001加试4103地球化学:①Tissot B.,Welte D.H.,《石油形成与分布》.(胡伯良、郝石生译),石油工业出版社②卢双舫等,《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工业出版社001加试4104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礼、朱志澄主编,地质出版社,1989(2006重印)001加试4105天然气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学》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001加试4106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①《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PS:The way to contact yumingkaobo TEL:si ling ling-liu liu ba-liu jiu qi ba QQ:77267853 7)②《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第3版)》,李明诚,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③《油气地球化学》,卢双舫,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0022201力学综合(I)连续介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第二卷)(第6版),俄罗斯)谢多夫著,李植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桂通0022202现代油气井工程综合:①《油气井工程》,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胡湘炯,高德利;②《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高德利;③《油气钻探新技术》(第九分册),石油工业出版社,高德利0022203油气田开发综合:高等油藏工程:①现代油藏工程,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陈元千;②油藏工程实践(修订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P.达克;提高采收率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岳湘安;气液两相流理论:气液两相流理论:《两相流与沸腾传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鲁钟琪0023201力学综合(II)高等流体力学:《高等工程流体力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张鸣远,景思睿,李国君0023202高等工程力学综合:高等流体力学(适用钻井、开发、储运):《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汪志明连续介质力学:①《连续介质力学引论》,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戴天民刘风丽陈勉编著;②《连续介质力学讲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阳光书店有售,2001.9,陈勉0023203高等渗流力学:《高等渗流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程林松0023204人工举升理论:①《石油开采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M.J.埃克诺米德斯;②《有杆抽油系统》,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③《人工升举法采油工艺》(第一卷),石油工业出版社,K.E.布朗等002加试:4201断裂力学:《断裂力学与断裂物理》,赵建生,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002加试:4202塑性力学:《塑性力学引论》,王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02加试:4303现代完井工程:《现代完井工程》,万仁溥,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002加试:4204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基础》,石油工业版社,1995,韩大匡等002加试:4205现代钻井液技术:《钻井液工艺学》,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2年0032301催化原理:《①催化作用基础》(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5,甄开吉等;②《应用催化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吴越;③《催化化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韩维屏等;④《催化化学》,科学出版社,1998,吴越;0032302化学反应工程:①《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李术元等;②《Reaction kinetics and reactor design》Prentice-Hall,1980,John B.Butt③《Elements of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ering”Prentice Hall PTR,H.Scott Fogler0032303高等有机化学:①《有机化学》(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王积涛等;②《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邢其毅等0033300物理化学(I):《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天津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033301石油化学:①《石油化学》(第二版),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梁文杰;②《重质油化学》,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梁文杰0033302化工原理:《化工原理》(上、下册)(第三版),谭天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石油化学工程原理》(上、下册),李阳初,石化出版社,20080042401弹塑性力学:《弹塑性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桂通0042402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苏长荪0042403机械参数测试技术:《测试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贾民平0042404信号分析与处理:《信号与系统》(第三版),电子工业出版社,吴湘淇0043401机械振动:①《机械振动》,张义民,清华大学出版社;②《振动理论及应用》方同,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0043402高等流体力学(适用钻井、开发、储运):《流体力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汪志明0043403机械综合:①《机械原理》(第7版),孙桓,陈作模,葛文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②《机械设计》(第四版),邱宣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③《系统分析与控制》,孙增圻,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0043404安全综合:①《安全工程概论》,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②《油田生产安全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王登文等0043405多相流动:《石油气液两相管流》,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陈家琅004加试4402安全检测与监测:①《安全检测原理与技术》,海洋出版社,董文庚等;②《过程设备安全管理与检测》,化学工业出版社,戴光等004加试4403事故调查与失效分析:《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蒋军成0052501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陆基孟0052502地球物理测井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楚泽涵、高杰、黄隆基、肖立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0052503软件工程:《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052504最优控制:《最优控制理论与应用》,张洪钺,王青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05350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资料分析》(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美]伊尔马滋著,刘怀山等译0053502测井资料解释:《测井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雍世和等005350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马少平,朱小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0053504线性系统理论:《线性系统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郑大钟0053505数字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3,胡广书005加试450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徐恪005加试4502面向对象方法:①《面向对象的方法学与C++语言》(第二版),西北大学出版社,王斌君等;②《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三版,网络版),科学出版社,白中英主编005加试4503系统辨识:方崇智等《过程辨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005加试4504图像处理与识别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第三版。
人工举升理论第5讲 节点系统分析
解节点在井底的解
不同油管直径对生产动态的影响
(下图),油管直径太小(右上图),
油管直径太大(右下图)。
油井受管路限制
油管直径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左图),
优选油管直径(右图)。
油管直径对生产动态的影响
优选最佳油管直径
选取井底为解节点,便于预测油藏压力降低后的未来油井产量 ( 左
当以功能节点为解节点时,先要以系统两端为起点分别计算 不同流量下解节点上、下游的压力、求得节点压差并给出压 差一流量曲线。然后根据描述节点设备 (油嘴、安全阀等 )的
流量一压差公式或相关式,求得设备工作曲线。由两条压差
一流量曲线的交点便可求得问题的解,即节点设备产生的压 差及相应的油井产量。设备规格不同,则求解得到的压差及 产量亦不相同,从而可根据要求选出合适的节点设备。
确定油井停喷时的生产状态,从而分析确定油井的停喷原因;
确定油井转入人工举升方式生产的最佳时机,同时有助于人工 举升采油方式的优选; 找出提高油井产量的途径。
解题步骤
Step 6 Step 5 Step 4 Step 3 Step 2 Step 1 程序应用。 进行动态拟合; 确定生产协调点; 计算节点上、下游的供、排液特性; 选择节点; 建立生产井模型;
分离器压力与产量关系
对不同类型的井,以分离器为求 解点可做出如左图的曲线从而可 得到分离器压力对各类井生产的 影响情况。由左图可以看出,虽 然降低分离器压力可提高油井产 量,但各井增产的程度不同, A 井增产明显而D井则增产很少。
分离器压力对不同油井产量的影响
以油嘴压力为节点的分析方法 函数节点分析:
油井生产系统
油嘴 任何油井的生产都可以分为三 个基本流动过程: 从井口到分离器的流动——在 地面管流中的水平或倾斜管流。
3自喷采油法和气举采油法
CH3 自喷与气举采油重点难点:●井口装置的组成和作用●自喷井的四个流动过程●井筒气液两相流动●启动压力采油方法分类自喷气举人工举升泵举升采油方式§1 自喷井井口装置井口装置一、自喷井井口流程典型井口流程自喷井的井口流程:油气在井口所通过的那套管路和设备,控制、调节油、气产量和把产出的油、气进行集输。
井口流程的作用:◆控制和调节油井的产量;◆录取油井的动态资料;◆对油井产物和井口设备进行加热保温。
二、自喷井的井口装置1 套管头作用➢悬挂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的重量;➢密封套管环形空间;➢为其它装置提供过渡连接;➢提供侧向作业通道;2 油管头作用➢悬挂井内油管柱;➢密封油管与油层套管间的环形空间;➢为采油树提供过渡连接;➢通过油管头四通体上的两个侧口(接套管闸门)完成注平衡液及洗井等作业。
3 采油树型号表示方法采油树:KYS 最大工作压力/公称直径-工厂代号-设计次数采气树:KQS 最大工作压力/ 公称直径-工厂代号-设计次数。
分类:KY25/65DQ,KYS25/65SC和KYS15/62C作用➢控制和调节油井的生产;➢引导从井中喷出的油气进入出油管线。
组成及作用➢总闸门➢生产闸门➢清蜡闸门➢节流阀节流阀针形阀固定式可调式油嘴采气采油§2 自喷采油一、自喷井的四个流动过程图2-6 自喷井的四种流动过程1-地层渗流;2-井筒垂直管流;3-嘴流;4-地面管线流动四个过程的共同特点1 四种流动过程同处于一个动力系统中➢井底压力➢井底压力对产量的影响➢井底压力的作用➢油管压力➢油管压力的关系2 四种流动过程存在的能量供给与消耗能量的大小主要表现为压力的高低,能量的消耗主要表现为压力的损失➢地层渗流:能量来源,压力损失,流态,10%~15%➢垂直管流:能量来源,压力损失,流态,30%~80%。
➢嘴流:5%~30%➢出油管线流动:能量来源,压力损失,5%~10%地面管线油嘴井筒地层p p p p p ∆+∆+∆+∆=∆二、油井流入动态流入动态曲线: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动压力的关系曲线,也称IPR曲线,指示曲线。
人工举升理论
3. 摩擦载荷
(1)抽油杆柱与油管的摩擦力
(杆管)
(2)柱塞与衬套之间的摩擦力
(柱塞与衬套)
(3)液柱与抽油杆柱之间的摩擦力 (4)液柱与油管之间的摩擦力 (5)液体通过游动阀的摩擦力
(杆液) (管液) (阀阻力)
上冲程主要受(1)、(2)、(4)影响,增加悬点载荷
下冲程主要受(1)、(2)、(3)、(5)影响,减小悬点载荷
悬点加速度在上、下冲程中大小和方向是变化的。
上冲程:前半冲程加速度为正,即加速度向上,则惯性力向下,从而增 加悬点载荷;后半冲程中加速度为负,即加速度向下,则惯性力向 上,从而减小悬点载荷。
下冲程:与上冲程相反,前半冲程惯性力向上,减小悬点载荷;后半冲程 惯性力向下,将增大悬点载荷。
抽油杆柱引起的悬点最大惯性载荷
S B = r (1 cos ) = r (1 cos t )
以下死点为坐标零点,向上为坐 标正方向,则悬点A的位移为:
S A = a S B = a r (1 cos t ) bb
A点的速度为:
dS A a dt b
A点的加速度为: dVA a 2 dt b
图3-7 抽油机四连杆机构简图
上冲程:
I ru = Wr S
2(1 +r
)=
Wr
S
N2 1
+r
=
SN Wr
2
1
+r
g2
l g 2 30 l 1790 l
取r/l=1/4时,
SN 2 I ru = Wr
1432
g2
2(1 rl ) =
Wr SN 2 (1 r 1790 l
第十一章 其它人工举升方法3
地面部分、中间部分和井下部分 。
地面部分和中间部分与水力活塞泵相同, 地面部分和中间部分 与水力活塞泵相同,所不同的是 与水力活塞泵相同 水力射流泵只能安装成开式动力液循环系统。 水力射流泵只能安装成开式动力液循环系统。 井下部分是射流泵, 它是由喷嘴、 井下部分 是射流泵,它是由喷嘴 、 喉管和扩散管三部 是射流泵 分组成。 分组成。
3.分类: 按工作流体的种类分类,射流泵可分为液体 分类: 按工作流体的种类分类,射流泵可分为液体 分类 射流泵和气体射流泵(喷射泵 两种。 喷射泵)两种 射流泵和气体射流泵 喷射泵 两种。
射流泵的工作特性 二、 射流泵的工作特性
为了正确设计和使用射流泵, 为了正确设计和使用射流泵,必须掌握射流泵的 工作特性(压力、 流量与泵的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 工作特性 压力、流量与泵的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 , 压力 它反映了泵内的能量转换过程及主要工作构件(喷嘴 喷嘴、 它反映了泵内的能量转换过程及主要工作构件 喷嘴 、 喉管)对泵性能的影响 对泵性能的影响。 喉管 对泵性能的影响。
q d = A jυ j = A j
2( p d − p f ) AD 2 ρ d [(1 + ζ j ) − (1 + ζ s ) ρ D q D ( ) 1 − AD
当喷嘴与喉管入口之间的距离比喷嘴直径大1~ 倍时有 当喷嘴与喉管入口之间的距离比喷嘴直径大 ~2倍时有
qd = A j
2( p d − p f )
1. 射流泵的无量纲工作特性参数
1)
p 指泵内地层液压力的增量( 无量纲压力比 PD 指泵内地层液压力的增量 p m -f ) 与动力液压力的降低量( 之比, 与动力液压力的降低量 p D - p m )之比,即 之比
《石油工业概论》综合复习资料
石油工业概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最初的世界石油三大产地为(美国)、(巴库)和(印度尼西亚)。
2、石油七姊妹指(埃克森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莫比尔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国石油公司)、(雪佛龙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海湾石油公司)。
3、根据化学结构,石油中的烃可分为(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三大类。
4、三大合成材料指(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5、石油地质学家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油气田形成要具备(生油层)、(储集层)、(盖层)和(圈闭)4大要素,要经历(运移)、(聚集)、(保存)等过程。
6、油气勘探的程序包括(区域普查)、(区带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
7、油气田开发的程序包括(油气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油气田开发调整)、(三次采油)。
8、人类钻井的历史可分为(人工挖井方法)、(冲击钻井方法)和(旋转钻井方法)三种钻井方法。
按照钻井的顺序,钻井工程工艺可包括(钻前准备)、(钻进)、(固井和完井)等三个主要阶段。
9、采油方法包括(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油层渗流)、(井筒流动)、(油嘴节流)、(地面管线流动)四种流动过程。
10、油气集输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气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脱水)、(天然气轻烃回收)、(液烃储存)、(输油输气)等。
11、原油的初加工包括(原油的预处理)、(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原油的深加工包括(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延迟焦化)、(减粘裂化)、(氧化沥青)等。
12、石油成本包括(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生产成本)等四部分;天然气成本包括(井口成本)、(管道输送成本)、(地方燃气公司的输配成本)和(营销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n
2 T
T
U (t) cosntdt
0
n
2 T
T
0
U
t
s
in
ntdt
将曲线离散化
n
2 K1
K1
Up
p1
sin
2np
K1
n
2 K
K
Dp
p 1
cos 2np
K
n
2 K
K p 1
D
p
sin
2np
K
vn
2 K1
K1
Up
p1
c
os
2np
K1
图3-8 光杆位移与θ关系曲线
图3-9 光杆动载荷与θ关系曲线
x 2
v
ux, t
t
定解条件
图3-6 光杆载荷与时间关系曲线
图3-7 光杆位移与时间关系曲线
边界条件数据
Dt
L(t) Wr
0
2
n
n1
cos nt
n
sin nt
U t
v0 2
vn
n1
cos nt
n
sin nt
傅立叶系数
n
2 T
T
D(t) cosntdt
0
n
2 T
T
0
Dtsin ntdt
ui, j1 t
ui,
j
2u t 2
i,
j
ui,
j 1
2ui, j t 2
ui, j1
2u x2
i, j
ui1, j
2ui, j x2
ui1, j
诊断模型的有限差分解
ui1, j
x
2
ct
(1 vt)ui, j1 (2 vt)ui, j
ui, j1
2ui, j
ui1, j
Pn (x) ( n sinh n x n cosh n x) cos n x (n cosh n x vn sinh n x) sin n x
傅氏级数解
F(x,t)
EA
o
2EA
n1
O'n (x) cosnt
P'n (x)sin nt
O'n
(x)
n sinh
EA
nx
( n
抽油泵
图3-3抽油泵结构示意图 ( 管式泵;(b) 杆式泵
抽油机井故障诊断技术
• 当人们认识到地面示功图诊断的缺陷后, 就试图直接或间接绘出抽油泵示功图
• 美国吉而伯特和萨金特于1936年发明井 下动力仪,可以直接获得泵示功图
• 1966年美国S.G.吉布思和A.B.内利研究出 诊断分析技术
波动方程
X (x) n sin n x n cos n x • 式中φn和Θn是复常数
n n in
n n i n
傅氏级数解
• 则方程的解为: •
Z (x, t) x n sin n x n cos n xeint n1
U t n cos nt n sin nt
X '' (x) X (x)
2n
T "(t) vT ' (t) 2nc2T (t) 0
X " (t ) 2n X ( x) 0
傅氏级数解
T (t) : eint
n 2 2eint ivneint 2nc 2eint 0
• 因为 eint 0
2n
n
2 ivn
c2
傅氏级数解
• 令:n n i n
傅氏级数解
• 应用分离变量法,解的乘积形式为
Z(x,t) X (x)T (t)
• Z(x)和T(t)分别仅为x和t的函数
傅氏级数解
T '' (t) vT ' (t) X '' (x) c2T (t) c2T (t) X (x)
T '' (t) c2T (t)
vT ' (t) c2T (t)
1
D(t) EA
n n n n cosnt n n n n sin nt
傅氏级数解
U (x,t)
vo 2
o
2EA
x
[On (x) cos nt
n1
Pn (x) sin nt]
On (x) ( n cosh n x n sinh n x) sin n x (n sinh n x vn cosh n x) cos n x
抽油机
图3-2 常规型游梁式抽油机结构示意图 1一刹车装置;2一动力机;3一减速箱皮带;4一减速箱;5一输入轴;6一中间轴;7一输出轴;8一曲柄;9一连杆轴;10一支架;11一曲柄平衡块;12一连杆;13一
抽油杆
• 普通抽油杆 • 玻璃纤维抽油杆 • 空心抽油杆 • 连续杆 • 钢丝绳杆 • 不锈钢杆 • 非金属带状杆
• S.G.吉布思建立了抽油杆系的一维带阻尼 波动方程,并用分离变量法求得其截断 的付立叶级数近似解
• 边界条件就应用地面示功图的载荷一时 间曲线和位移一时间曲线
• 用该方法可以给出井下任意截面和泵的 示功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诊断模型及付氏级数解
• 吉布思建立了带阻尼一维波动方程:
2ux, t
t 2
c2
2ux, t
n
n
c2
1
1 v 2
n
n
n
c2
1
1
v
2
n
傅氏级数解
• 我们称λn为为方程(d)的本征值。当 n=0时,λ0==0,方程成为
T " (t) vT " 0
X "(x) 0
• 解为: T (t) : X (x) : x
傅氏级数解
• X " (t) 2n X (x) 0 的解为谐波方程 :
2 n
2 n
n
nn n n
EA
2 n
2 n
有限差分解
• 傅氏级数解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傅氏系 数数目太低就不能保证精度,因此计算 时间较长。此外,傅氏级数法将使地面 示功图平滑化。
• 可以用台劳级数推导出波动方程的有限 差分解。设驴头下死点为x坐标原点,向 下为正。
有限差分解
u t
i, j
人工举升理论
石油大学 吴晓东
第三讲 有杆泵采油
• 有杆泵采油包括游梁式有杆泵采油和地 面驱动螺杆泵采油两种方法。
• 游梁式有杆泵采油方法以其结构简单、 适应性强和寿命长等特点,成为目前最 主要的机械采油方法。
抽油机井设备
• “三抽”设备: • 抽油机 • 抽油杆 • 抽油泵
图3-1有杆泵采油井的系统组成 1一吸入阀;2一 泵筒;3一活塞;4一排出阀; 5一抽油杆;6一油
边界条件
u1,1 u1; u1,2 u2 ; u1,k uk
u F1 EA x
1,1
EA
u2,1 u1,1 x
F2
EA u x
1,2
EA u2,2 u1,2 x
......
Fk
EA u x
1,k
EA u2,k u1,k x
边界条件
n
vn n
) coshn
x
sin n x
E
n
A
c
os
h
n
x
(vn n
n n
sinh
n
x
cos n x
O'n
(x)
n
EA
c
osh
n
x
(
nn
vn n
) sinh
n
x
cos n
x
E
n
A
sinh
nx
(vn n
n n
) cosh n x sin n x
傅氏级数解
n
n n n n
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