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戊戌变法知识点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 讲义

《戊戌变法》 讲义

《戊戌变法》讲义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9 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通商,逐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使得传统的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内残酷压迫人民,对外屈膝投降。

封建统治的腐朽,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他们呼吁变革,学习西方,以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应运而生,这就是戊戌变法。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多次上书光绪皇帝,阐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和得力助手,他在宣传变法思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文章言辞犀利,影响广泛。

谭嗣同则是戊戌变法中的一位英勇志士,他为变法事业不惜牺牲生命,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

三、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在政治方面,主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近代工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采用西方的军事制度和装备。

四、戊戌变法的实施过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标志着戊戌变法正式开始。

变法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的变法诏令,改革的举措逐步推进。

然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极力反对变法。

在顽固派的压力下,光绪皇帝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变法的推行遭遇重重阻力。

教学课件: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课件:第7课戊戌变法

,废除
。变
法失败,仅维持 天,又称

戊戌政变 1、维新措施触犯了 顽固派 和 旧官僚 的
利益,遭到 守旧势力 的强烈反对。 2、 9 月 21 日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 ,搜捕 维新派 ,废除 变法法令 。变 法失败,仅维持 103 天,又称 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维新派的软弱与妥协
3.没有发动群众
4、中国的资本主义力量不能与封 建势力想抗衡(根本原因)
1,他献身的 精神对后人 起激励的作 用;
2,维新人士 逃脱后可以 继续斗争.
后来……
• 康梁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民国时期做了 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导师,死于一次失败的 手术。
•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窃夺了辛亥革命的 果实,做起了皇帝梦,最后在人民的讨伐 声中死去。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 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些知识分子 逐渐觉醒,必须要改变现状才能自强。洋务运动,希望 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但甲午中日 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 上不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
强”
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
------
变 者 天 下 之 梁公 启理 超也
康梁为推行变法做了哪些准备?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 等人在北京出版《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为了宣传变法而制 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1897年冬,严复 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 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 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 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 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 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 国是诏”, 宣布“以变法为号 令之宗旨,以西学 为臣民之讲求,著 为国是,以定众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和 向……。”
支持他的珍妃
1898.6.11-1898.9.21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民族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D. 训练新式军队
荣禄
翁同龢
李鸿章
(盛气凌人)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 ,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 天下。 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祖宗 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 家才能富强。
(拍桌子)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 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并没有 ,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 祖宗之法必须变。 (捋胡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 ,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洋务运动
《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第7 课
历史小百科
何谓『公车』
原采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 被征举的读书人,后采,人们 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 试的代称。
公车上书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 《马关条约》 试,等待发榜。 内割让台湾 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 ,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 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 、 梁启超 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 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 连署。5月2日,他们与数千市民集“都 察院”门前请代奏。
康有为故居,位于佛山市南海 区

戊戌变法_中华书局版第七课课件

戊戌变法_中华书局版第七课课件

变法能否成功? 答:不能。因为袁世凯告密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即使没有他的告密,变法也不可能成功的,在 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改良的道路 是行不通的。
1.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 变法的事情是(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C.鸦片战争的失败
把中国人在近代化的探索和产生的影响 连线:
出现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
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强调实业救国。 戊戌变法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强调变法 救国。 辛亥革命注重全方位学习西方,强调革命救国。 五四运动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强调结合中国国情, 走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1898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 诏,变法正式开 始。
变法正式开始的标志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及意义: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意义
经济
政治
文教
军事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 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科学技术,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 书言事,精简机构,裁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参政, 撤冗员,澄清吏治 提高效率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股文,创设京师大学堂, 培养维新人才,有利于科技文化 办报、译书等 事业的发展。 整顿海陆军,裁撤冗兵, 用新法练兵,增强强海 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 防。
5.1898年6月到9月,清朝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1898年是旧历的( ) A.辛亥年 B.戊戌年 C.甲子年 D.辛丑年
6.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 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高考知识点总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尝试,其背后涉及到众多知识点,包括历史背景、改革内容、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的探讨,对进行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一、历史背景发生在清朝晚期,时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外患方面,列强入侵中国,瓜分势力范围,中国陷入危机之中;内忧方面,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众的不满情绪逐渐积聚。

这些背景因素共同促成了的发生。

二、改革内容1.政治改革的政治改革主要体现在引进洋务思想,其中包括“变法”、“废除科考”、“改革官制”等。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国家的实力和机构建设。

2.军事改革清朝晚期,中国军队广受列强入侵的打击,军事实力低下。

的军事改革则旨在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

3.教育改革还涉及了对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体制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了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试图借鉴西方的教育经验,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三、影响1.改革成果的有限性虽然在许多方面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其改革成果并不显著。

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包括改革力度不足、保守势力的阻碍等。

2.的失败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关联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们的思想对于变法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康、梁等人的思想在实践中存在局限性,以及彼时中国社会的特殊背景,最终以失败告终。

3.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虽然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使中国国内外的改革思潮得到了激发,为后来的变法运动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埋下了种子,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经验。

综上所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运动,其影响深远。

通过对历史背景、改革内容和影响的探讨,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还能够拓宽对中国近代史的认知。

的失败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为今天的改革事业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总结

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总结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点。

下面我就来总结一下戊戌变法的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9世纪末,中国逐渐走向危机。

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经济面临巨大的危机,清王朝的统治遭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戊戌变法应运而生,成为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次重要试图。

二、戊戌变法的性质和特点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政治变革,它是为了挽救中国危机而进行的一次改革尝试。

特点有以下几点:1. 以自强为主题;2. 西学东渐,学习外国制度;3. 推动民族经济和文化现代化;4. 改革政治体制和官僚制度;5. 强调知识分子的作用。

三、戊戌变法的主要措施1. 推行新政,实行宪政制度;2. 改革教育制度,倡导科学知识;3. 建设新型军队,提高国防实力;4. 保护民间产权,加强税收征收;5. 消除外族特权,防止外国侵略。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1. 清王朝内部反对;2. 保守势力的阻挠;3. 社会冲突的加剧;4.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5. 西方列强的干涉。

五、戊戌变法的意义1. 第一次尝试进行现代化改革;2. 为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奠定了基础;3. 以西学为基础推进改革的尝试;4. 推进民族工业和经济现代化的开端;5. 推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总之,戊戌变法是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

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

戊戌变法的知识点也极其丰富,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键入文字]
八年级历史第7 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第7 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认真学习历史。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一)国内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二)国际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2.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一)序幕:公车上书
1.时间:1895 年
2.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3.领导人:康有为和梁启超
4.上书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5.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上书到光绪帝手中。

6.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二)展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三)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 年6 月11 日至9 月21 日
2.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四个方面(见书)
3.1898 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革命为戊戌变法。

(四)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1。

戊戌变法变法知识点

戊戌变法变法知识点

戊戌变法变法知识点一、戊戌变法前的中国社会(社会背景)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具体表现在:(一)列强加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1、经济上: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资本输出形式包括:直接在中国开设工厂、政治性贷款、抢夺路权、矿权。

2、政治上: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结合课本知识和地图知道英、俄、日本在中国的势力范围)3、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戊戌变法是民族危机加深的直接产物(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深:巨额赔款、严重财政危机、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三)新的社会因素: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支付战争赔款,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影响: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维新思想的传播(一)早期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2、思想主张: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商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3、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二)维新思想的传播1、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作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特点:“托古改制”2、维新思想的传播(1)公车上书:使得维新思潮演变为爱国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2)利用媒体、书籍宣传: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等代章,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谭嗣同发表《仁学》;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

7戊戌变法知识点

7戊戌变法知识点

第七课戊戌变法一、运动序幕-----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春。

2、人物:康有为,梁启超3、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深重的外患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唤醒了以爱国就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

4、经过: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5、结果:由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公车上书失败。

6、意义: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发展------康有为、梁启超的主要维新运动。

(1、公车上书)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创办《万国公报》,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后来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文》,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3、组织政治团体----(强学会)(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的)(三)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光绪帝支持变法,颁布法令)1、时间:1898.6------1898.9开始的标志:1898.6光绪帝颁布《定国诏书》。

2、名称由来: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是“戊戌变法”。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它“百日维新”。

3、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4、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四)运动失败------戊戌政变(慈禧天后镇压变法运动)1、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2、措施:(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

(2)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

(五)袁世凯训练新式军队,出卖了维新派。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一.基本内容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变法内容文教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经济改革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军事改革改用西洋军事训练;遣散老弱残兵,削减军饷须支,实行团练,裁减绿营,举办民兵;颁发兴造枪炮特赏章程;筹设武备大学堂;武科停试弓箭骑剑,改试枪炮。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
学好知识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编辑了第7课戊戌变法复习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历史,欢迎参考!
 一.背景
 1.社会危机严重
 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2.社会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
 二.变法过程:
 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C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
 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1898)
 三.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
 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

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1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唯一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收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戊戌变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戊戌变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政治背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2)经济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发展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有所壮大,作为一个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形成了具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4)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时间:19世纪60年代以后。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要观点: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康有为与梁启超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康有为的活动:19世纪90年代初,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

《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他最有代表性的维新变法的理论著作, (2)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3)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1896年,他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连载《变法通议》等文章,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系统宣传了变法图强的理论。

3、“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的成立。

(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领导人:康有为。

意义:使维新变法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强学会的成立——时间:1895年。

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中外纪闻》: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广造舆论。

三、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1)原因: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

(2)派别:洋务派也站在顽固派一边,形成了维新派和顽固派、洋务派的尖锐对立。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第7课  戊戌变法

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
【探究主题2】百日维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
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
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
„„那个烦闷的夏季,又一次见证了旧制度的腐朽。
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有试图通过 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谭嗣同从容赴死,他认为国 家不昌盛是因为还没有人为变法救国而流血。戊戌变法被扼杀
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
②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 ③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影响:①宣传了维新变法,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政治。 ②议论时政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③启发了人们探索救国救亡之道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
一、序幕——“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 》的签订,民族危机日 1895年,《_________ 益深重
康有为、梁启超 联合各省应试举 _______________ 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 变法图强 _________
概况
影响
变法维新 运动的序幕 揭开了_________
二、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万国公报 》。 1.创办报刊:《_________ (1)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2)内容: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 维新变法 。 _________ 强学会 。 2.组织团体:联合朝中大臣组织_______
(1)地点:北京。
中外纪闻 》。 (2)机关报刊:《_________ 政治团体 形成。 (3)标志:维新派的_________

戊戌变法_中华书局版第七课课件

戊戌变法_中华书局版第七课课件
《中外纪闻》(北京)
1、办报刊 《时务报》(上海)
《国闻报》(天津)
《湘学报》(长沙)
强学会(北京)
2新 变 法 运 动 逐 渐 在 全 国 兴 起
百日维新
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光绪不甘做亡国之君
1898年6月,颁 布“明定国是” 诏,变法正式开 始。
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的原因: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
在康有为、梁启超的组织下,联名上书, 2、过程: 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 3、结果: 未送到光绪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4、“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注意:
公车上书不是维新变法的正式开始
维新派的宣传与组织活动
——谭嗣同绝命诗
戊戌变法评价
1.历史 意义 2.性质 3.失败 原因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 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 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场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3)没有发动群众 (4)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4.结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是行不通的
戊 戌 变 高潮 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法
作用 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1、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背景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公车上书 兴起 2、创办学会和报刊,宣传变法思想
结果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中国近代化探索之
第7课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概况
1、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
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国的民族危机加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课笔记一、课程主题“戊戌变法”二、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国家的存亡受到严重威胁。

2、经济基础19 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代表人物1、康有为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之一。

多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

他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宣传变法思想,他的文章言辞激烈,富有感染力。

3、谭嗣同戊戌变法中的激进派,他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他为变法牺牲的决心。

四、变法的准备1、公车上书1895 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数千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这次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等组织的成立,为变法聚集了力量。

五、变法内容1、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3、文化教育方面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

六、变法的实施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七、变法的结果1、失败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人士。

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变法历时103 天,最终失败,因此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2、失败原因(1)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2)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薄弱。

(3)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4)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

(5)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

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

戊戌变法所有知识点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戊戌变法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4)康、梁维新思想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康梁的维新思想:(1)理论著作:①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梁启超《变法通议》。

(2)基本主张: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②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3)思想特点:将西方的资产阶级学说同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思想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开学会、办报刊宣传变法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3.百日维新(1)政治: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2)经济: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3)文教:改革科举制度;鼓励私人办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

(4)军事: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兵器,按新法练兵。

3.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主观原因: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4.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发展的表现,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

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难以行通。

戊戌变法的高考真题【高考真题例解】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戊戌变法
1.背景:(1)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
机空前加剧,一些仁人志士认识到,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经济与阶级基础: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时间:
3.人物:
4.经过:①兴起:1895年,
②发展:(1)办报刊:《》(2)组织强学会(3)严复翻译《》
③高潮(百日维新):(1)开始:1898年6月11日,颁布变法诏书。

(2)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军事上:
(3)结果:1898年9月21日,
,变法失败。

5.性质:
6.失败原因:(1)主观:
(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变法内容基本上没有涉及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2)客观:①
(措施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不允许改变祖宗之法)②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走向富强道路和袁世凯的出卖。

7.启示(教训):
8.意义:
(具有爱国和进步性)。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戊戌 变法 的背 景: 民族 危机 空前 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结局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背景:1895年春,《
马关条约
》的消息传到北京。
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各省 公 经过: _______ 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车 上 影响: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戊书 万国公报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了《_____》,介绍 戌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 变 准备 强学会 法百 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____,定期集会讲演。
课前提问
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 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此时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 做过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5年, 公车上书 揭开了变 法维新运 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
失 败 后
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什么是维新?
除旧迎新。后称改变旧法推行新政为维新。
创《万国公报》
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组织强学会 三次上书 光 绪 帝 光绪帝接见 康 有 为
倡导变法
光绪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变法开始
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的一系列法令
分类 政治
经济
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革政府结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 囚禁光绪帝 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的历史 重任,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戊戌变法》 讲义

《戊戌变法》 讲义

《戊戌变法》讲义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9 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通商,逐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经济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巨大冲击,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长。

政治上,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官场黑暗,贪污成风,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中国的传统制度和文化,呼吁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爱国志士挺身而出,试图通过改革来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戊戌变法应运而生。

二、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

他多次上书光绪皇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学习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和得力助手,他以犀利的笔锋和激昂的言辞,宣传变法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谭嗣同则是戊戌变法中的英勇志士,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充分展现了他的大无畏精神。

三、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政治方面,主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裁减旧军,改用西洋军事训练。

文化教育上,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四、戊戌变法的实施过程1898 年6 月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开始。

随后,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出台。

然而,变法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

改革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他们极力反对变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自上而下)
2、公车上书内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科举举人,上述光绪帝,反对同日本
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结果失败(选)
3、公车上书的标志:是维新变法的序幕。

4、公车上书失败后,梁启超创办了《万国公报》,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
会后《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纸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5、百日维新:时间:1989年6—9
支持者:光绪帝(无实权)
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
注意;在政治上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提出兴民权,开国会,立宪法的政治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最能得到资产阶级欢迎的
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与洋务运动内容相同的是开办新式学
堂培养人才,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前身)。

6、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次变法称为“戊戌变法”
7、1989年九月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过程: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光仁)被害。

——
戊戌变法失败,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8、失败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
性,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走不通。

9、评价(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