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研究
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研究城市中心区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它的空间形态牵涉到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发展和演变,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与城市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
许多城市的中心区域通常是该城市的起源地,因此,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往往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
例如,北京的城市中心区域是紫禁城和天安门广场,这里集中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与尊严。
通过研究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
其次,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城市中心区域通常是商业、金融和政治的中心,是城市的经济命脉。
例如,纽约的曼哈顿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域,这里聚集了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和国际总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中心之一。
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影响着商业的发展布局、交通的拓展和人流的聚集,从而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繁荣。
通过研究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的商业结构和经济格局。
此外,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对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社会活动也具有重要影响。
城市中心区域是城市的文化中心和社交中心,人们在这里工作、生活、娱乐和交流。
因此,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应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活动的丰富。
例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就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中心区域,这里既有豪华的商业街区,又有宽阔的人行道和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通过研究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的人居环境和社会融合程度。
最后,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研究也涉及到城市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对城市中心区域的空间形态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寻找到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例如,伦敦市中心区域的规划重点是提高可达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建设地铁线路和改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城市中心区域的功能多样性和空间紧凑性。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表
的基 础 上
。
,
向北 扩展
五 华山
”
,
形成
一
座 南北 长
,
东 西 窄的
明洪武十 五 年改 中庆城为云 南府
、 、
城池北 移
,
,
将 圆通 山
“
祖遍 山
[川
,
、
翠 湖 纳入 城 中
,
形成
1 3 组 团跳 跃发 展 期 ( 1 9 3 7
.
年
~
1978
年)
、
三
山
一
水
的城市格局
一
直到清末 民初
隅
昆明城
1 3
v e lo
id e
d f ro
t
t
m o
.
b ro
n
de
p e rs te
a
“
pe c
t iv
F u tu
,
re
de
v e lo
,
m e n
in g lt ip le
ho
ld f o Ilo
’ ’
a x ia
la
u
n
d p o ly c e
m o
n t r ic
s u s
pa
a
pm pm
e n
de l a
,
城市迅 速扩张
。
成为 昆明 近 代 史上 城市 发展最 快 的
具 有 明显 的向
,
个相对 独 立 的系 统
,
缺 乏 9 1 力对城 市 空 间的
、
。
城 市 空 间 的拓展形 成两 种趋 势 : 城市 内部
昆明城市近代化历程简述
昆明城市近代化历程简述Schrödinger昆明城始建于南诏国时期的“拓东城”,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城市格局的雏型。
在明朝云南府设立后,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这一格局一直保持到了清末,由于昆明此时处于国家边疆,周围受地形阻隔,成为四塞之地,这样的格局使昆明的经济缺乏外力对城市空间的推动作用,发展缓慢。
昆明城市近代化始于19世纪末期的中法战争,法国通过签订条约取得了修筑铁路权,为了加强对云南的控制,组织大规模人力物力修筑了滇越铁路。
20世纪初,昆明出现了大量商办企业,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1910年滇越铁路修通,1922年修筑了巫家坝机场,自此昆明彻底成为了全省的商品集散地、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打通了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
由于对外交通条件改善,此时城市的发展加速,清末民初的拆墙运动和城市发展对昆明的城市空间产生了重大影响,1922年,因市政建设需要开始拆除城墙,继之又拆除丽正门,保留“近日楼”;1930年拆除正义路以东、护国路以西城墙,填南护城河并取名为“南屏街”,此时的城市发展围绕火车站进行,城市空间扩张,沿着主要的商业区和对外交通流线向外溢出。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昆明具备了作为战争时期战略后方基地的理想条件(对外交通方便,有天然屏障),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不同于陷入停滞的全国大多数城市,昆明这时由于外来经济的注入和影响,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全国的对外交通枢纽,这是昆明近代发展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此时,城市内部空间在旧城的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而城市外部空间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了城市中心,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城市郊区或周围城镇,此时的城市空间形态是跳跃式的,呈现出了一种不连续的空间扩张状态,这样做似乎是试图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城市原有的文脉,让城市外部的工业区与老城区适度脱离,为后续发展留出空间。
昆明历史沿革
文明街的保护规划
文明街片区是昆明市仅存的具 有一定规模、成片集中反映昆明历 史文化和地区特色的传统风貌区, 是昆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体系中不 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保护 规划完整地保护了文明街历史街区 传统风貌和特色,继承和发扬了城 市的传统文化。通过保护更新,改 善入民生活、提高环境质量,使之 能跟上时代步伐,融入时代生活, 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 划强调保护历史的真实性、生活的 真实性和历史风貌的完整性。
1957年版昆明城市初步规划
昆明市为适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需要,在分析研究1955年前各次规 划资料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昆 明市城市初步规划设计》。
其中:准轨铁路仍由四川引入, 改北进为东进,铁路枢纽站设在东 郊黑土凹、羊方凹,客站设在南窑 ,此举奠定了昆明城市大交通结构 布局的基础,但铁路乃呈南北包围 城市。城市发展形态以向东、向北 、向西发展为主,控制向南发展; 城市过境交通仍为东西向。
1982年的昆明
1982年版昆明城市总体规划
1982年昆明市辖四区(盘龙、 五华、官渡、西山),四县(安 宁、呈贡、晋宁、富民),总面 积:6235KM2,总人口194.9万人 。
昆明城市在过去历年编制的城 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建设起来,已 初步形成城区、近郊区、远郊工 业城镇三个层的结构布局。城市 干道网络已基本形成“方格、环 形、放射”路网结构。
元代至元十一年,改鄯 阐城为中庆路,成为行省 府城。自此,昆明成为云 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首任平章政事赛典 赤•瞻思丁。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演变及特征分析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据统计,全球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5%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增至70%。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城市空间的演变方式也是多样的。
城市空间演变的趋势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也在不断演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将逐步趋向以下几个方向:1.城市扩张趋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需要不断扩张以满足人们的居住、劳动、教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同时,城市经济也需要不断扩张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
因此,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趋势之一。
2.城市密度趋势。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密度也在不断增加。
城市的密度高意味着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更好的城市运行效率。
但高密度也可能带来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3.城市生态化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采取措施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
城市空间演变的特征城市空间演变过程中,不同城市空间的发展方式也可能不太一样。
但总体上,城市空间演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空间分异。
城市空间内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异越来越明显。
比如住宅区和商业区、工业区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不同区域之间的空气质量和环境状态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2. 垂直化。
城市空间的垂直化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建筑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地下空间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
垂直化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城市景观不和谐的问题。
3. 城市边缘化。
城市空间的边缘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会出现城市边缘化的问题。
这些区域通常地理位置偏远、资源匮乏、经济薄弱,与城市中心区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城市本身,还会对周边地区和全国乃至全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空间演变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不同的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
《2024年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范文
《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篇一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摘要:本文以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城市为例,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网络、社会文化等多角度出发,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作用,探讨城市发展与地域文化传承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未来城市规划和文化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已成为反映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
城市空间形态不仅是城市物质空间布局的表现形式,更是文化、历史和传统等非物质要素的载体。
本文以重庆、武汉、南京三个城市为例,从地域文化视野出发,探讨其城市空间形态的特色及演变规律。
二、研究区域概况1. 重庆:地处西南地区,巴渝文化浓厚,地形复杂,具有典型的山城特色。
2.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交通枢纽。
3.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江淮文化的代表。
三、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1. 地域文化的传承: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
在重庆、武汉、南京三地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重庆的沿江发展与巴渝建筑风格的融合,武汉的长江岸线利用和桥梁交通的建设,南京的历史建筑保护和传统街区的规划。
2. 地域文化的特色表达:城市空间形态是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
三地通过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城市色彩等方面表达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
如重庆的吊脚楼、坡地建筑;武汉的近代建筑风格与湖泊交融的景致;南京古城的城防体系和传统建筑布局。
3. 互动影响:城市发展与地域文化的互动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持续的塑造作用。
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下,地域文化不断更新与融合,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的扩展与调整。
四、重庆、武汉、南京的城市空间形态分析1. 重庆:山城特色显著,城市空间布局顺应地形变化,形成独特的立体式发展模式。
“密路网,小街区”模式的路网规划与道路设计——以昆明呈贡新区核心区规划为例
规划 B7 30m二分路,20m地方街道
10
模式 B8 30m二分路,20m地方街道
11
B9 30m二分路,20m地方街道
12
C两
C1
60m主干道,40m次干道, 30m二分路,20m地方街道
6
种模 式相
C2
60m主干道,40m次干道, 30m二分路,20m地方街道
8
结合
C3
60m主干道,40m次干道, 30m二分路,20m地方街道
生活空间”[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城市规划界提出
“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念,倡导回归欧洲传统 城镇空间形式,并结合“生态”、“低碳”的普 世价值观,进一步发展了以“密路网,小街区” 为特征的城市空间规划模式。这种思想也影响到 了国内,国内学者也以此作为破解传统规划模式 困境的途径之一,并结合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机 遇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尝试[4-5]。2010年, 在美国能源基金会的帮助下,美国新城市主义的 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对昆明 呈贡新区8.21km2核心区提出了概念规划方案, 成为“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在国内城市最 重要的一次规划实践。
在“密路网,小街区”规划模式下,路网主 要由红线宽30m二分路和20m地方街道构成,由两 条相互平行且反向的单行道组成的二分路代替传 统规划模式的主次干道。街区数量划分越多,街 区尺度变小,路网密度相应提高(图3-B、表1)。
笔者尝试将传统规划模式与“密路网,小 街区”规划模式相结合(图3-C),保留传统规划 模式的主次干道,将主干道与相邻道路组成二 分路,在主次干道之间加入几条地方街道。以 传统规划模式A2为基础,分别与“密路网,小 街区”规划模式的B3、B5、B7结合,形成C1、 C2、C3三种路网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区域需 要来划分街区尺度和路网密度,在街区边长为 136.7m的区域路网密度为12km/1km2,在街区边 长为97.5m的区域路网密度为16km/1km2,在街 区边长为74m的区域路网密度达到20km/1km2。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城市空间结构一直以各种形式发生着演变。
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交往等各种活动,其空间结构的演变不仅反映着城市发展的历程,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扩张、功能分布和人流动态三个方面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一、城市扩张的演变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之一。
在城市发展早期,城市扩张主要以向外延伸的方式进行。
这种扩张模式使得城市呈现放射状或环状的形态,如古代的罗马城和伦敦城。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开始向垂直方向发展。
高楼大厦的出现和立体化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愈发复杂多样,如现代的纽约和上海。
而在当今时代,城市向各个方向不断扩张,形成了多个圈层结构。
城市核心区作为商业和行政中心,拥有密集的建筑、繁华的商业街和文化名胜;城市边缘区则以住宅和产业园区为主,居住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好;而中间地带则是过渡区域,既包括郊区住宅区和商务区,也有一些新兴产业聚集地。
这种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空间结构既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也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功能分布的演变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体现在城市功能分布的调整上。
在早期发展阶段,城市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往往集中在核心区。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交通和通信的不便,使得人们更愿意将重要的社会活动集中在一处,便于管理和交流。
然而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功能逐渐分散。
特定的产业集群出现在城市的不同地区,不再局限于核心区。
例如,伦敦金融城专注金融业务,柏林科技园区聚集科研和创业资源。
这种功能分布更加合理,使得城市的整体效益提高,并加强了城市间的合作和联动。
另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呈现出功能多样性的特点。
城市不再仅仅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还承担起休闲娱乐、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等多种功能。
购物中心、公园和文化场所等社会设施组成了城市的生活圈,使得城市成为一个宜居的空间。
城市空间形态相关研究进展
全方位 发展 状态 ,城 市往 往 以同心 圆式 同时 向 四周 扩 展 。城 市 活 动 中心 多 处 于平 面 几何 中心 ,
维普资讯
中山大学 学报论 丛 , 07年 第 2 卷 第 1 期 20 7 2
S N AT EN U Y S UNI E I Y RUM , Vo. 7 No 1 2 0 V RS T FO 12 .2 07
城 市空 间形 态 相 关 研 究 进 展 一
维普资讯
干道 之 间 分 布 城 市 次 中心 。 整 个 城 市 可 以根 据 需 要 沿 放 射 轴 向外 无 限 扩 张 。凯 文 ・ 奇 林
(0 1 2 0 )认 为这是 最适 宜 大 中型城市 的发 展形 态 。 组 团型形态 ( ls r rh l y ,这种类 型城 镇 的城 市建成 区是 由若 干 个基 本 团块 组 成 , Cut p oo ) e Mo g
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 ,有一个人 E密集的多功能核心区,由此核心向外发散若干主干道 ,主 l
・
收稿 日期 :20 0 7—1 2 1— 9 基金项 目:广 东省科技 厅软科学项 目 《 于绿地布局 生态机理 的城 市空间形态研 究》 基 作者简介 :周 荣 (9 6一) 16 ,女 ,佛 山科技 学院 园艺系副教授 、系副主任 。 பைடு நூலகம்
型 、星座 型 、组 团型和散 点 型六 大 主要 类 型 。赵 和生 ( 9 9 根 据城 市 发 展 演 变 的历 程 ,将 19 )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昆明的发展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昆明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云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昆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中心。
本文将对昆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昆明的发展现状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掌握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昆明经济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增长,城市规模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
首先,昆明的经济增长势头强劲。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了86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
其次,昆明作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成果显著。
昆明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数据显示,2019年昆明市接待游客数量近1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
再者,昆明市的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高速公路、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昆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昆明的未来趋势昆明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昆明将继续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昆明将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
其次,昆明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
昆明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地理接近性和交通便利性将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昆明将发展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节点城市。
再者,昆明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昆明发展的重要优势。
昆明将加大生态环保力度,保护好这片宝贵的绿水青山。
此外,昆明还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面临的挑战昆明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昆明的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不再是单一的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简单组合,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多功能、多层次的空间系统。
本文将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角度,探讨工业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形态发生的变化。
1. 工业化前的城市在工业化之前,城市空间主要由市中心、市场、住宅区和农村等组成。
这些区域的空间结构主要是基于社区和行业的组织方式,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十分依赖当地社区和行业。
尤其在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结构更是体现了特殊的文化传统。
城市中心往往是皇宫城墙、庙宇或者高耸的塔楼,市场和居民区则分别依据商业和个人生活的需要发展,住宅区和工业区则是分层次、分区域的。
城市中心的文化和行业引导了城市发展方向,市民的居住和生活也围绕着城市中心进行。
这一城市空间结构在中国大陆的许多古城中仍然留存。
2. 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空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城市的空间结构极大地发生了变化。
在工业化初期,城市空间主要是由工业区组成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中心逐渐向城市外围和近郊地区扩散,城市的空间结构也逐渐从以商业和居住为主导的传统结构,转变为以工业和商业为主导的新结构。
在这一时期,工业区和居住区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工业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例如,1990年代美国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开始在城市中心周围的郊区开设大型购物中心,在这些购物中心的周围民居和小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商业为主的新型城市中心。
与传统城市空间不同的是,这些新兴商业区所在的位置并不是城市的中心,而是城市近郊或较为偏僻的区域。
3. 工业化后的城市空间进入21世纪,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发生了重大变化。
城市的空间面貌越来越多样化,多功能、多元化的空间系统逐渐成为城市空间的主导。
例如,在1980年代开始兴起的香港中环金融中心,集中了大量银行、证券交易所和商业中心,逐渐成为香港金融的核心。
昆明“老街”的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研究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5昆明“老街”的文化记忆与空间生产研究张 迪 刘 静【摘 要】古城镇和历史街区作为承载着城市记忆点的空间,一直是一座城市展现自身历史面貌的重要窗口。
本文以“昆明老街”为例,以“文化记忆”为突破口,对其空间生产的历史性变迁、社会关系再生产、新空间再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推动昆明老街形成及发展的力量,重新赋予城市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寻找城市文化记忆下的空间发展道路。
【关键词】昆明老街 历史街区 空间生产 文化记忆一、“空间生产”文献梳理“空间生产”最早是由“空间中的生产”衍生而来。
亨利·列斐伏尔(1974)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强空间和地理的联系,提出了“空间生产”这一前沿体系:一是对空间产品使用价值的生产,二是对空间产品价值的生产,其中对空间产品价值的生产是空间生产的核心。
戴维·哈维(1985)较早地运用和传播了列斐伏尔的观点,提出空间组织和结构是生产的需要和产物;苏贾(20世纪60年代)强调了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对城市空间生产的影响。
二、昆明老街文化记忆下的空间生产(一)昆明老街的文化记忆“昆明老街”片区是当前昆明仅存的一处面积最大,文物建筑较多且传统街巷保留较为完整的老街区。
它既有传统商业形态下对古老街区建筑的保护创新,同时又有着传承下来的文化记忆。
这些文化根植于昆明老街的一景一物中,同时也铭刻于身处昆明街区一代又一代来来往往的居民或是过客的记忆之中。
“昆明老街”有“钱王街”,“钱王街”流传着“钱王王炽”的故事。
“钱王街”一带在清末、民国时期就已是老昆明的商业、金融的繁盛之地。
这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文化记忆点,使得昆明老街具有了自身的独特意义,物化的景观建筑便是这些文化的载体。
在进行空间生产的同时赋予了昆明老街一种真实的、传统的、独特的人文情怀。
正如“钱王”之于“钱王街”,“钱王街”之于“昆明老街”,在老街片区内,任何一个叫得出名字的经典建筑的背后,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属于这片古老街区的记忆点。
昆明市的历史演变与地区特色
昆明市的历史演变与地区特色昆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
这座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特点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昆明市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特色。
一、历史演变昆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昆明是滇池周边的一个小城市,名为“昆明堡”。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逐渐成为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隋唐时期,昆明成为了南诏国的都城,南诏国是一个独立的少数民族国家。
随着宋代的到来,昆明成为了云南省的行政中心,并开始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交通枢纽。
在明清时期,昆明市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变动,但仍然保持着其地区的重要地位。
二、地理特色昆明市地处云南高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首先,昆明市的气候温和宜人,被誉为“春城”。
这里四季如春,气温适宜,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口。
其次,昆明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锌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昆明市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盛产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产品。
再者,昆明市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连接了中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
这使得昆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吸引了大量的商业和旅游活动。
同时,昆明市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科研和教育中心,拥有多所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
三、文化特色昆明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彝族、哈尼族、白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服饰和传统习俗。
昆明市的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包括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活动等。
例如,位于昆明市中心的滇池古建筑群,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此外,昆明市还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光者,为昆明市的文化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昆明市的历史演变和地区特色使其成为一个独特而美丽的城市。
云南省地级城市近20年空间格局演变
云南省地级城市近20年空间格局演变
张娇;杨勇;周芹芳;马品;毛峰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24()1
【摘要】以云南省16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7年6个时间段的遥感影像、GDP、人口等数据,通过城市面积、扩展面积、扩展速度、扩展强度、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空间扩展类型、紧凑度等7个评价指标来揭示云南省近20年城市扩展空间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空间格局上,在这17年间城区规模呈直线攀升,且城市扩展呈现出明显阶段性和地域差异性。
(2)用地效益上,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均大于最优值,城市土地的扩展远大于城市人口的增长,二者出现不协调。
(3)扩展类型上,在2000-2010年基本为外延型扩展,2011-2017年内部填充型扩展城市增多。
(4)空间形态上,城市紧凑度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而时间进程上表现为西南部地区先降后升,东部地区逐渐提升。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张娇;杨勇;周芹芳;马品;毛峰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图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1
【相关文献】
1.近十年来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收敛性分析
2.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r——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
3.基于NPP-VIIRS的云南省城市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4.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浅析耕地保有量空间格局演变——以四川省21个地级行政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
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摘要:建筑的品质主要来自于其中凝结的劳动量,包括脑力和体力的数量质量,这种难以准确量化但是一般人又很容易切身体会的东西。
古代创作者尽心尽力整体构造出优美的事物。
需要我们去更加详细更加认真的去研究,当今社区形态都会参照古代的建筑格局所以这让对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更为重要。
本文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探究,对古镇建筑空间的构成、含义以及空间形态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为下一步保护古镇建筑和改造古镇建筑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关键词:昆明官渡古镇;空间形态分析昆明官渡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历史厚重感,是昆明地区少有的著名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官渡曾经是誉满滇中的古渡口,唐宋时期古镇已成为滇池东昆岸的集镇,元代设县,到了明清时期,古镇已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的乡镇了。
官渡古镇的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历史文化古迹虽有一定程度的损毁,但官渡古镇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得以保存至今。
1 古镇的总体布局官渡区既是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联结昆明主城区和呈贡新城区的枢纽,具有其他县区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区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新老昆明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都仍然坐落在区内,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客运、货运窗。
形成了以城市快捷干道为骨架、以规划片区道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这为官渡古镇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古镇处于滇池之畔,地势平坦,位于昆明的南入口。
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官渡古镇在多年的开发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整体空间结构布局。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不管是哪个流派都自成体系,拥有自己独特建构方式。
古镇建筑跟西方古典建筑相比,并没有西方建筑体积庞大,期望气势恢宏给人以华丽壮大的感觉,古镇建筑另辟蹊径,低调却不失优雅,以院落的形式用多个单体建筑组合到一起,达到一种精妙和博大的平衡和谐,从实际出发满足了对建筑的空间需求和使用需求,又表现出了中国渊远文化的智慧和内涵。
昆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
摘 要 :城 市 空间结构 演 变十 分复杂 ,一直是 城 市地 理 、城 市规 划等 学科 的研 究重 点与难 点.以 高原 山地城 市 昆明为例 ,梳 理其 空间结构 演 变“时.空”过程 ,发现 演 变特征 为 :1)演 变的基 点未 变;
2)城 市空间 结构 高度 密集和 能分 区混 杂 ;3)圈层 结 构 日益 明显 .并从城 市空 间结构优 化 角度 提
化 、自然条件及 各类建 筑的组合 ,是城市发展程 度 、阶段 与过程 的空间反 映.由于学科背景 差异 ,对城 市空 间结构的界定存在差异 :1)城市地理学围绕人类活动的空间投影及其空间分异特征阐述城市空间结构【J ;
2)城 市经济学 从经 济活 动 自身属 性及其 区位特 征界定城 市空 间结构 I6 ;3)建筑 学界将 城 市空间 限定 在城市
物质实体空间结构转向城市社会 、文化的空间结构.然而 ,对高原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甚少,主要有刘 "J对 20世纪 80年代 前昆 明城市空 间形态演 变简 析 、周 J探 讨 了昆明 市域 城市 空间形 态演变趋 势.以
昆明主城为例 ,重 点梳 理城市 空 间结 构演变 的时空 过程及 基本特 征 ,不仅 能够发 展和完 善城市 空间科学 的 相关 理论 ,而 且有 助于 中西部 1【l地城市 空间合理 化发展 .
出调 控 措 施 . 关键词 :昆明主城 区;城 市 内部 空 间;空 间结 构演 变特 征
中图分 类号 :TU98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09.2854(20 1 0)02—0050-04
城 市空 间是城市 范 围内诸种 人类活动 和功能组 织在地 域空 间上 的投影 ,是城 市人 口、经 济 、社会 、文
昆明主城空间结构演变的驱动力研究
张
猛 (91 ) 18 一 ,男 ,理学硕士 ,云南省经济研究院实习研究员 ,研究方 向:GS与区域规划 。 I
解鹏超 ( 92 ) 18 一 ,男 ,理学硕士 ,莱州土地规划利用管理站工程师 ,研究方 向:土地利用规划。
昆 明主 城 空间 结 构 演 变 的驱 动 力研 究
研 究 的聚 焦 。对 比中西 方 学 界 对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昆 明 城 市 空 间 形 态 演 变 ;霍 志 红 等@定 性 分 析
形成 六个 流 派 ( 1 ,它 们 间差 异 表现 为 : 期 ,武进 、胡俊 、吴 良庸 、崔功豪等对城市空 表 ) ② 90 ①研 究 问题 由物 理 空 间 ( 自然 环 境 空 间 )一 间 结构 的演 化 机 制 进 行 了 较 系 统 阐 释 。1 9 或
经济 空 间一 社 会 空 问 ( 治 空 间 、文 化 空 间 年代 中期后 ,地 理学 界 完 成 了对 我 国沿 海 发 达 政 等 )… 等演进 ;②研 究 理 论基 础 ( 法 ) 由古 地 区城 市空 间结构 实 证 研 究 ,阎小 培 以广 州 信 方
关键 词 :历 史 视 角 ;城 市 内 部 空 间 ;驱 动力 ;历 史 事 件 中 图分 类 号 :T 9 U8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4 1 ( 00 —0 — 0 8 0 63 5 3 2 1 ) 2 0— 6
城 市空 间是 人 类 活 动 和功 能组 织 在 城 市 地 15 9 0年代 ,之 前仅 有 零 星 引介 西 方 理 论 的译 9 0年 代 后 ,城 市 规 划 、 城 市 地 理 、 建 域 上 的投 影 ,是城 市发 展 程 度 、 阶段 与过 程 的 文 。1 8 空 间反 映 。城 市空 间结 构 就是 城 市 内部 空 间结 筑 学 等专 家 聚 焦城 市 空 间 研 究 ,在 城 市 内部 空
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徐宏远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
【年(卷),期】2024(33)2
【摘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间人口流动也将不断加速,昆明常住人口即将突破1000万大关,这将持续考验着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
昆明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正致力于打造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为进一步提升“春城”的功能品质和竞争力,需加快城市更新改造步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缓解住房供需结构失衡,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更高质量的现代化省会城市发展之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页数】5页(P54-58)
【作者】徐宏远
【作者单位】昆明市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浅析我国城市更新改造及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浅析我国城市更新改造及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昆明市幸福家园社区低保调查为例
4.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以昆明市幸福家园社区低保调查为例
5.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分异研究
中国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分异研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地理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分异。
城市作为人类聚集的地方,其空间结构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经济增长等方面。
因此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利于理解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同时也有利于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城市。
一、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定义城市地理空间结构是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空间布局和组成关系,包括城市主体区、外围区域、城市中心区和城市周边区域等。
这些区域的分异是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分异随着我国城市化过程的加速,城市地理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演变和分异。
在城市地理空间结构演变的不同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城市发展主要依靠手工业和商业业的发展,城市设施不完善,城市中心与城市周边区域没有明显分区,表现出基本的单核结构。
2、中级阶段在中级阶段,城市化进程向着规模化和工业化发展,城市内部出现多个中心区。
城市核心区与城市周边区域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空间结构。
3、高级阶段在高级阶段,城市化程度进一步加速,城市内部形成了更加复杂多样的空间结构。
城市的中心区和外围区域相对分化更加明显,城市周边区域和中心压力带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纵深拓展。
三、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现状和趋势当前我国城市地理空间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在国际上,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单一,城市中心区的空间布局需要进一步推进。
虽然大中城市的空间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但是大中城市与小城镇地区的巨大差距表明城市空间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
面对城市空间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
未来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将呈现“多核心、网格化、根据需求布局”的趋势,城市的中心区、压力带及周边区域的发展也将更加协调。
四、结论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演变和分异与城市发展的阶段有关,同时也与城市的规模、经济成分、区位等因素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 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
面皆水”(1]'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 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座南北长,东西窄的 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 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 “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1J,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 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 1期第24卷73
图3“轴向延伸”:省域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
图4“轴向延北跨是未来 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向
昆明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确定了城市 空间拓展沿曲靖一昆明一玉溪方向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区域交通联系强度 确定了城市空间发展向东南、东北方向的 主导路径。
(1)根据城市主出口道路交通流量分 析。昆明城市5个主要出口道路:昆曲高速 公路、昆禄公路、昆安公路,昆玉高速公
路、昆石高速公足色分另帜拉于5个重要的
城市对外交通方向:东北、西北、西南、南 和东南。根据2005年昆明5个主要出口道 路的平均日交通量对比,可以得出昆明与 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以东南方向为最主要 的交通联系方向,西南方向次之,西北方 向、东北方向的交通联系相对较弱(表2)。
2.4城市与区域尚未形成协调发展 机制
虽然昆明作为滇中的核心城市,但城 市空间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职能分工、
图1昆明城市空间历史演变圈
交通网络等方面尚未与滇中城镇群形成有 机整体和协调发展机制。这种局面一方面 导致昆明的发展缺乏区域经济的强力支 撑,对昆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昆明需要为区域经济的 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只有使其成为区域 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中心,城市的发展才会 有更大的突破。
2.2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脱节 昆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和多层次的
产业结构发展脱节。城市产业与城镇发展 未形成互动态势,郊区工业化、居住化先 于城镇化,郊区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 益低、布局分散,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的 发展。
2.3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 稀缺的矛盾
昆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增长,资 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和 结构性失衡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昆明可 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受“三面环山,一 面临水”的地形条件所限,滇池北岸的发 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经济增长与土地 资源短缺、城市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 大等,已成为昆明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从 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 日趋重要。
72规 万划方师P数LFI据nnE己s
图2昆明几个主要出口方向的公路客流量 表1昆明与区域几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强度
表2 2005年昆明5个主要出口道路的平均日交通量(辆)
3未来的抉择: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 模式
3.1未来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3.1.1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研究经济联系强度,有 助于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主要经济联系方 向,选择城市未来空间的拓展方向[2]。为
在此阶段,由于昆明偏居西南一隅,周围受地 形阻隔,成为四塞之地,这样的格局使昆明的经济 形成—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缺乏外力对城市空间的 推动作用,城市发展缓陧,表现为点状积聚形态。
1.2块凇泼胃期(民国初年至1937年)
1905年昆明白辟商埠对外开)瓷在“明城”外 围东南部形成近2 Km2的商埠,1910年滇越铁路全
西(昆北安出公口路()昆、禄东南渊出最口少((昆图石2高)。速公路),
通过对昆明与周围区域交通联系强度 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城际交通联系的主
要通道是昆玉高速公路、昆曲高速公路。 因此,曲靖一昆明—玉溪方向是区域主要 的交通联系通道,昆明城市空间向东南方 向(玉溪)、东北方向(曲靖)拓展也是交通 联系强度导向的结果。
带、多中心”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空间形态;发展模式;昆明
[文章编号]1006-0022(2008)11-0071-06[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瞳啪咖TMraodritpi悯onaEI volution Urban
ln Kunmircj/Zhou)(in
。axiaI and polycentric”spatial development modeI and create a"ot3e core.two axes,two belts,and multiple centers"spatial
岫■删Spaaal layout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rphology。Development models,Kunming city
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夕h联系的通道1922 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 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 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 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
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1.3组团罡|傍吃揪(1937年~1978年)
量的60%,其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城镇 密度相对较大,为城市的集聚式发展创造 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但目前滇中城镇群的 结构失衡,难以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monocentdc spaOal development models are no longer relevan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of Kunming;
spatiaI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Future development in Kunming should foIlow an
1.5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轾今)
1990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 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99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 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 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 区连片发展,原有的啧炙射组团”格局被 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 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 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 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 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
万方数据
2008年第1 1期第24卷71
业组团[1J,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 展的趋势。 1.3.2 1949年~1966年
昆明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近 郊形成了茨坝、上庄、普吉、马街等四个 独立的工业组团,促进了昆明郊区的工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拉开城市空间发展 的骨架。
在此期间,城市空间拓展仍然以内、 外两种相对独立的扩张方式同时演进:中 心城区以方格网为主,表现出均衡外溢的 拓展趋势;郊区工业组团依托放射道路逐 步向心移动,表现出轴向拓展的趋势。结 合城市功能布局,初步形成“方格、环形、 放射”的道路系统,进一步强化了组团跳 跃式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2)根据公路客运流量分析。昆明市作
为全省客流的中心集散地发往云南省16
个地州。其中昆明市域客流约占37.8%, 滇南客流约占23.5%,滇东客流约占 20.7%,滇西八地州客流约占18%。可 以看出昆明与滇南方向的客流联系最为 密切,与滇东方向的客流联系次之,与 滇西的客流联系最弱。
以昆明5个主要出口道路为研究对 象,昆明市客流主要有5个出口方向,东 北出口(昆曲高速公路)客流量最多,南出 口(昆玉高速公路)次之,其次是西出口
从昆明与滇中城镇群中的曲靖、玉溪、 楚雄,滇西的中心城市大理,以及滇南的 中心城市蒙自这几个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 强度看,昆明作为滇中城镇群乃至云南省 的中心,与玉溪,曲靖的经济联系强度远 远高于与楚雄、大理、蒙自的数值(表1)。 因此,曲靖一昆明一玉溪是区域主要的经 济发展轴线,其中昆明—玉溪的经济联系 强于昆明一曲靖,昆明城市空间向东南方 向(玉溪)、东北方向(曲靖)拓展是经济强 度动力的结果。 3.1.2交通联系强度分析
研究昆明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采用经济 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式[2l
R,j_[(P,J,)0’5x(P}JJ)0。5]/D,j2 式中,R,表衣舀褪关系强晓P;表示昆 明市区--tE农业人IZI;P。表示区域内另—城 市的非农业^口;Jj表示昆明市区的国内生 产总硷J;表示区域内另—城市的国内生产 总值;D,,表示昆明到另—城市之间的距离。
规划广角
口Un口U尸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口周 听
[摘要]传统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拓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昆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
市的发展空间显得日趋重要。综合考虑昆明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空间
拓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未来昆明城市将形成“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及“一核、两轴,两
②“三圈”,即依托“三轴”逐层推进 的三个梯度经济圈,包括以昆明都市圈为 主的核心经济圈,以玉溪、曲靖、楚雄为 主的滇中经济圈,以大理、蒙自为主的第 三层次的经济圈,形成以昆明为核心,辐 射带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2)滇中区域层面:形成“昆~玉一 曲”城市带。城市群(带)的形成是区域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经济总量和经济 发展推动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 地位[3】。昆明和它所在的滇中城镇群的经 济指标总和基本占据了云南省经济指标总
1.3,1 1937年一1949年 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
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 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 时期[1J。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 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 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 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 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 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
动“三圈”的发展,对内连接内陆腹地对
外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空间发展模式(图3)。 ①“=---m”,即以高速公路为轴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