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定义
![化学武器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165bd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bf.png)
化学武器定义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又称为军用化学武器或工事用化学武器。
它是指那些利用化学反应,杀伤或破坏人员、器材,破坏物资设施以及改变环境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目前已知的大多数化学武器的杀伤效果取决于化学战剂的毒性、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引起的损伤后果的严重程度。
(1)其战斗部主要由化学战剂构成,这是化学武器最基本的结构,也是决定化学武器战斗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
毒剂和燃烧剂就是最典型的化学战剂。
化学毒剂大致可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和内分泌性毒剂5类。
此外,还有不少高毒性、烈性化学毒剂。
(2)有的是通过对敌军营地进行化学袭击,造成敌军伤亡;有的则是通过化学毒剂来消耗敌军兵力。
有些化学武器则以巨大的破坏力直接攻击目标,给敌方以毁灭性的打击。
例如,美国陆军第31化学炮兵团曾用水柱攻击坦克,可将一辆重达32吨的坦克完全淹没。
化学武器中还有一类是用烟云来迷惑、恐吓和毒害敌军,削弱其战斗意志。
一些典型的烟幕弹是以氯气、芥子气、光气、路易氏剂等化学药剂为主,辅以氧化剂、催泪剂等制成的。
在一战时期,德军向法国南部发射了几百万发这样的烟幕弹,迫使英法联军放弃了索姆河地区。
(3)还有一类化学武器主要由各种催泪剂、毒剂、烟雾剂和窒息剂等构成。
例如催泪弹、染毒弹和窒息弹等,其主要目的是使敌军感到难受,降低敌军的抵抗能力。
(4)许多新的化学武器正在不断出现,如中子弹、质子弹、芥子气等。
从二战至今,约有70个国家研制并装备了化学武器。
目前使用较多的化学武器主要有空气炸药、混合气体、磷、芥子气、光气、沙林、哈龙等。
化学武器一般都装备有现代化的作战系统,因而具有精确度高、灵活机动的特点。
其次,化学武器还具有不受气象条件影响的特点,其战斗过程与一般的火力突击相比并无明显差别。
但它仍需要预先占领阵地,其攻击目标也较单一,且杀伤范围不广,破坏力较小,尤其是使用量有限。
所以,化学武器的杀伤威力在实战中受到很大的限制。
第三课化学武器
![第三课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172f439cdaef5ef7ba0d3cee.png)
第三课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第一节毒剂种类及化学武器杀伤特点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图3-1几种化学武器一、化学武器的特点1毒剂可以气、烟、雾、液态使用。
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2染毒空气无孔不入,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
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4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和地物的影响非常大。
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1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
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无味。
其中毒症状有:瞳孔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2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
其中毒症状有: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3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
其中毒症状有: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4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
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
其中毒症状有:头痛、水肿、休克。
5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
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气、苯氯乙酮。
西埃斯无色,有胡椒味。
亚当气无色无味。
苯氯乙酮无色,有荷花味。
其中毒症状有:流泪、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烧灼感。
图3-2化学毒剂的中毒症状6能使人暂时失去正常精神、躯体功能,从而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毕兹,无特殊气味。
其中毒症状有:瞳孔散大、嗜睡、行动不稳、幻觉、精神失常。
思考题:1、查找资料了解,一战和二战中有哪些使用化学武器的战争?2、了解现代化学武器诞生的历史,并与同伴交流。
化学武器PPT
![化学武器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256f4db307e87101f69608.png)
•
• • • • • • •
化学武器的发展史
• 一、从伊伯尔毒袭说起 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伊伯尔地区,德国军队与英、法联军正在对峙。下午6时零5分,沿着德军 战壕升起了一道约一人高、6千米宽的不透明的黄白色气浪,被每秒2-3米的微风吹向英、法联军阵地。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奇 怪云团,英、法士兵们惊惶失措,紧接着一种难以忍受的强烈刺激性怪味扑面而来,有人开始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有的 窒息倒地,顿时阵地内一片混乱。许多人丢下枪支、火炮,跑出战壕,纷纷逃离战场,英、法联军的正面很快被突破5-8公里。 跟进在云团后面的德军,没有遭到抵抗便一举占领了英、法联军大约4公里纵深的阵地。这是德军对英、法联军进行的一次大 规模化学毒袭。德军用1600只大号吹放钢瓶和4130只小号吹放钢瓶共施放了180吨氯气,使英、法联军15000人中毒,其中 5000人死亡,被俘5000人,损失火炮60门。 伊伯尔地区的这次化学毒袭,是化学武器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于战场。从此,交战 中的英、法、美等国也相继使用各种化学武器,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据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使用的毒剂达 45种之多,毒剂量为12万5千吨,约有130万人受害。 二、化学武器的由来 远在数千年前,人类就用燃烧未干的木材、湿草所 产生的浓烟攻击野兽,依靠浓烟的刺激作用,将逃避洞内之兽逐出捕获。后来,人们又将这种烟攻野兽的办法,用于两军争战 之中。据记载,公元前431年,斯巴达人将沥青和硫磺制成抛射物,燃烧后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在围城战斗中攻击雅典人, 使雅典人毫无办法,终于取得了胜利。 我国古代也有过不少这样的战例。《左传》中曾记载公元前5-6世纪:“夏诸侯之大夫 从晋侯伐秦时,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公元1000年,有个叫唐福的,把他所制的毒药烟毬献给宋朝廷。毒药烟球有点 象雏型的毒 气 弹,毬内装有砒霜、巴豆之类毒物,燃烧后烟雾弥漫,能使敌人中毒,削弱战斗力。宋初《武经总要》里,不 仅描述了这种武器,而且还记下了当时的配方。 古代的化学武器是原始的,不仅使用方法简单,而且杀伤作用有限。因此, 化学武器作为作战辅助手段,在当时没有被人们重视。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才开始显示它的威力。 三、 化学武器的发展 1915年德军首先在战场上使用化学武器以后,交战国相继使用了气体毒剂相互攻击。为了防止人员中毒,浸 药口罩出现了,使用毒效显著下降。据德军记载,到1916年底,气体毒剂杀伤率由开始的50—60%降到10—20%。因此,各 国又极力寻找具有新的中毒途径的毒剂。 1917年7月,德军在伊伯尔地区又首先使用了通过皮肤中毒,而且杀伤时间较长的芥 子气。在这次袭击中,使用方法也有所改进,即把毒剂装填在炮弹里射击,这种方法比用笨重的吹放钢瓶前进了 一步。同时, 芥 子 气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杀伤戴有呼吸道防护口罩的军队,使得因中毒而伤亡的人员总数提高了一倍,给部队的战斗行动和 防护造成新的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储备了大量毒剂,还装备了新型神经性毒剂,曾用以杀伤数百万战俘。 但在战场上未敢大规模使用。其原因是希特勒过分相信他的闪击战。战争后期,为挽救失败而企图使用化学武器时,主动权已 完全丧失,苏、美等国已具有大规模的化学攻击力量和完善的防护装备,遏制了法西斯的化学战。 1937-1945年,日本帝国主 义在侵华战争中,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毒剂1600多次。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差,受到较大的损失。1941年8月, 日寇围攻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时,用毒剂杀害我抗日军民5000多人。同年,日军为了夺取被中国军队收复的宜昌,大量使用 芥 子 气,使1600人中毒,死亡600人,迫使守军撤出战斗。此外,日寇还曾在我太原、宜昌、济南、南京、汉口、广州等地 建立了毒剂或化学武器工厂。据战后清查,仅分散在东北三省尚未使用的日军各种毒剂 弹就有270余万发,还有大量毒剂钢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美两国争先接收德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和专家,积极研制和储存各种新型毒剂,上世纪50年代, 苏、美等国已经研制出毒性更大的V类毒剂和失能剂。 1950-1953年,美军在侵朝战争中,曾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规模较大的 一次是1951年5月6日,美军B一29轰炸机,对朝鲜南蒲市投掷了光气炸 弹,中毒者达1379人,死亡480人。1952年2月至 1953年6月,美军使用毒剂百余次,品种达17种之多,如:芥子气、路易氏气、光气、氢氰酸及刺激性毒剂等,均造成一定伤 亡。 1962年至1970年,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曾把越南南方作为化学武器试验场。据不完全统计,在越南南方44个省,使用了 西埃斯7千吨,植物杀伤剂12万吨,用毒7百多次,染毒面积占越南南方总面积的30%以上,使130多万人中毒。同时,使农业 生产遭到了破坏。由于植物杀伤剂和固体刺激剂在战略后方的使用,使化学武器具有一定战略作用,成为特殊作战手段。 通 过以上事实不难看出,化学武器的发展史是伴随着战争而发展的,尤其对缺乏防护装备的被侵略者,其危害更大。
化学在军事上的运用,你知道多少?
![化学在军事上的运用,你知道多少?](https://img.taocdn.com/s3/m/48fbc3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b.png)
化学在军事上的运用,你知道多少?一、武器的灵魂——火药军事上所用的黑火药成分是:硝酸钾占75%,硫占10%,木炭占15%。
黑火药极易剧烈燃烧,其燃烧反应式是:2KNO3+S+3C=K2S+N2↑+3CO2↑它在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并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膨胀24 倍。
如果这个反应是在很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便会导致猛烈的爆炸。
比黑火药爆炸威力更大的烈性炸药,一般是含硝基的化合物。
用苯酚制成的“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就是“黄色炸药”,其生成的反应属于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
丙三醇俗称甘油,在军事上用它来大量制造硝化甘油,硝化甘油便是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其反应式:C3H5(OH)3+3HONO2------C3H5(ONCO3)3+3H2O甲苯经硝化反应后,可制成三硝基甲苯,其反应式为C6H5CH3+3HONO3 C6H2CH3(NO2)3+3H2O三硝基甲苯便是烈性炸药TNT。
硝酸钠也是一种烈性炸药,如若突然加热到高温或受到猛烈撞击时,便会发生爆炸性分解:2NH4NO3----- 2N2↑+O2↑+4H2O无烟火药则是用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经过硝化反应后制成的,它的化学名称为纤维素三硝酸酯。
二、迷人的“云海”——烟幕弹当装有白磷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便会迅速地在空气中燃烧起来:4P+5O2----2P2O5 其生成物又会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偏磷酸HPO3和磷酸H3PO4。
这些酸液微滴与一部分尚未反应的白色小颗粒P2O5 悬浮在空气中,便构成了“云海”。
四氯化硅这种物质极易水解成硅酸和盐酸。
液态的四氯化锡在空气中也会“冒烟”,这是因为它发生水解而生成氯化氢酸雾。
因此,它们在军事上都用来制造烟幕弹,一定形成更能迷惑敌人的白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就曾用飞机向自己的军舰投下了含有四氯化硅和四氯化锡的烟幕弹,从而巧妙地把自己的军舰隐蔽起来,因此避免了敌机的轰炸。
现在有些新式坦克中所放射的烟幕不仅能很好地隐蔽自己,并且这种烟幕还具有躲避红外激光、微波等侦察的功能。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52290c1b16fc700abb68fc28.png)
糜烂性毒剂多为沸点较高、比重大、难溶于水、易 溶于有机溶剂、穿透性强、作用持久并有特殊气味 的化学战剂。 芥子气比重大、溶解度小(0.081%,20℃)落入 水中大部沉于水底,少部分呈油状薄膜漂浮水面, 可造成水源长期染毒。 糜烂性毒剂的化学性质主要有水解、氧化与氯化反 应。
(二)氧化反应
神经性毒剂主要代表及其分子结构
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又称起疱剂(blister agents,vesicants)是一类能直 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 吸收后并能导致全身中毒的化学战 剂。主要代表有:
芥子气 路易氏剂
1. 2.
芥子气、氮芥及路易氏剂的结构式、 化学命名及外军代号 。
(—)主要理化性质
化合物分子中含CN¯,故属氰类毒剂。施放 后呈蒸气态,经呼吸道吸入,作用于细胞呼 吸链末端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能量代谢 受阻,供能失调,迅速导致机体功能障碍, 是一类速杀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的毒性
氯化氰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浓度 1.00mg/m3时,有刺激感;2.5mg/m3时, 暴露数分钟即大量流泪。其毒性约为氢氰酸 的4/5,光气的1/2,沙林的1/36。 氢氰酸的毒性作用与浓度关系甚为密切,其 LCt值随浓度降低、暴露时间延长而增大, 或随浓度增高、暴露时间缩短而减少。
二、防护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的措施。防 护措施有两种: 1、 集体防护 就是组织人员迅速进入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事,以便 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所有毒剂。 2、 个人防护 即用防毒面具保护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护 人的身体。
三、消毒
4 、对人员消毒 对染毒水消毒 1、 2、 对染毒服装的消毒 当毒剂液滴落到人员身上时,应立即脱去染 染毒水的消毒方法是在水中加入适量 3、 对染毒食品的消毒 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用热碱水煮沸 毒衣服,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 的漂白粉和混凝剂,然后搅拌,待沉淀后 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需对表面 1-2 小时即可消毒。 滴(吸擦时应防止扩大染毒面积),然后用棉球 过滤。用明矾沉淀或长时间煮沸的方法, 醮专门的消毒药液擦拭消毒,或用小苏打水,肥 消毒后,就可以食用。对没有包装的食品, 也可对染毒水消毒。无论用哪种方法消毒, 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 一般应销毁。 都必须经过检验后才能食用。
化学武器(word文档良心出品)
![化学武器(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9ab4d113b4daa58da0114ad6.png)
军事武器中的化学知识一、武器的灵魂——火药军事上所用的黑火药成分是:硝酸钾占75%,硫占10%,木炭占15%。
黑火药极易剧烈燃烧,其燃烧反应式是:2KNO3+S+3C== K2S+N2↑+3CO2↑它在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并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膨胀24 倍。
如果这个反应是在很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便会导致猛烈的爆炸。
比黑火药爆炸威力更大的烈性炸药,一般是含硝基的化合物。
用苯酚制成的“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就是“黄色炸药”,其生成的反应属于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
丙三醇俗称甘油,在军事上用它来大量制造硝化甘油,硝化甘油便是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其反应式:C3H5(OH)3+3HO-NO2→C3H5(ONCO3)3+3H2O甲苯经硝化反应后,可制成三硝基甲苯,其反应式为C6H5CH3+3HNO3→C6H2CH3(NO2)3+3H2O三硝基甲苯便是烈性炸药TNT。
硝酸铵也是一种烈性炸药,如若突然加热到高温或受到猛烈撞击时,便会发生爆炸性分解:2NH4NO3===2N2↑+O2↑+4H2O无烟火药则是用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经过硝化反应后制成的,它的化学名称为纤维素三硝酸酯。
二、迷人的“云海”——烟幕弹当装有白磷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便会迅速地在空气中燃烧起来:4P+O2==2P2O5其生成物又会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偏磷酸HPO3和磷酸H3PO4。
这些酸液微滴与一部分尚未反应的白色小颗粒P2O5悬浮在空气中,便构成了“云海”。
四氯化硅这种物质极易水解成硅酸和盐酸。
液态的四氯化锡在空气中也会“冒烟”,这是因为它发生水解而生成氯化氢酸雾。
因此,它们在军事上都用来制造烟幕弹,一定形成更能迷惑敌人的白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就曾用飞机向自己的军舰投下了含有四氯化硅和四氯化锡的烟幕弹,从而巧妙地把自己的军舰隐蔽起来,因此避免了敌机的轰炸。
现在有些新式坦克中所放射的烟幕不仅能很好地隐蔽自己,并且这种烟幕还具有躲避红外激光、微波等侦察的功能。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3e3ef7610b1c59eef8c7b410.png)
化学武器化学武器,是一种以毒剂性杀伤有生力量的武器。
装有毒剂的炮弹、火箭弹、导弹弹头、布洒器、地雷等统称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使用简史人类在战争中使用有毒物质可追溯到公元前数百年,而化学武器的使用则始于近代,主要是二十世纪初化学工业迅猛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以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作战。
1941年9月德军违反1899年和1907年海牙会议协定,首先使用了刺激性毒剂,接着双方主要参战国(德、奥匈、法、英、俄、美、意等)都相继在战场上使用了化学武器。
1915年4月22日,在比利时的伊普雷地区,德军用5730只钢瓶向法军阵地施放了180吨氯气,造成1万5千人中毒,其中有5千人死亡,2400多人被俘,英法联军阵地被子打开了一个7-8千米的正面口子。
伊普雷化学战造成了极严重的后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使用交战的双方都把化学武器作为重要作战手段投入战场使用,并且越来越广泛。
规模越来越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有参战国共生产毒剂大约18万吨,其中用于战场上的为11万3千吨,遭到毒剂杀伤的人员总共有130万左右,另外未受到毒剂伤害,而因害怕化学武器产生恐惧症失去作战能力的人员近260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人民强烈遣责使用化学武器的压力下,于1925年6月17日签订了关于在战争中禁用毒物、有毒气体和细菌的日内瓦议定书。
但历史表明,它并不能制止化学武器的使用与发展。
1932年,日军在入侵中国东北时,使用了窒息性和糜烂性毒剂;1935-1936年,意大利入侵俄比亚时,曾进行了19次大规模化学袭击,造成1万5千余人中毒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各国贮备的毒剂已达50万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用毒总量的四倍多。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只有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使用了化学武器,其它战场没有发生化学战,但是,大规模化学战的威胁一直存在,并多次出现一触即发之势。
二战后化学武器的使用一直未断,我军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反击作战中,均遭到过敌人的化学攻击。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861817ec524de518964b7dd5.png)
六、对化学武器危害的防护
1、加强人防知识的学习:了解对毒剂的防护、处理手段。
2、及时发现和确认化学袭击
如飞机经过后有大量气雾、烟尘或有异味或动植物出现 异常等。
3、防护:尽快戴好防毒面具,或用浸水、浸碱的口罩、 纱巾、毛巾等简易器材对呼吸道进行保护。并穿上长衣服, 尽量减少皮肤暴露,迅速朝迎风方向离开染毒区。 集体防护则可进入三防工事如地道等。
1、沙林:无色水样液体,有苹果香味,溶于水,易挥发
沙林半致死浓度0.1毫克/升,维埃克斯半致死量0.015克/人
2、梭曼:无色水样液体,有樟脑气味,溶于水易挥发。 3、维埃克斯:无色无臭油状液体不溶于水难挥发。
维埃克斯30-40微克就能致人死地
(二)、全身性毒剂
中毒机理:吸入后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缺氧死亡。 中毒症状: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皮肤潮红抽搐死亡。 1、氢氰酸:无色液体,有苦杏仁味易挥发能溶液于水
中毒途径和机理:吸入或接触后引起皮肤、粘膜坏死、糜烂。 中毒症状:皮肤红肿、眼睛发炎、起泡、溃烂。胸闷。
芥子气中毒
路易氏气
(五)、失能性毒剂
比兹:无色无味固体难溶于水难挥发
中毒途径和中毒机理:吸入后使脑中枢功能紊乱运动功能 失常。 中毒症状:瞳孔散大、瘫软行动不稳、精神失常。
三、化学武器的特点
1、杀伤途径多: 毒剂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食物 使人中毒。 2、作用时间长: 毒剂的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分钟、 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十天。
化学武器
一、什么叫化学武器
用于战争,以毒害作用杀伤人员、牲畜并毁坏 植物的有毒物质叫毒剂。装有并能释放度级的 武器、运输工具,总称为化学武器,如装妒忌 的炮弹、航弹、火箭、导弹、布洒器等。
二、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化学武器概述
![化学武器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3052e6e4f90f76c661371a9b.png)
缓效性毒剂; • 按照要达到的目的可分为三种:杀伤性化 学袭击、迟滞性化学袭击和扰乱 (疲惫)性 化学袭击。
• 按毒剂作用快慢,又可分为速效性毒剂和
缓效性毒剂; • 按照要达到的目的可分为三种:杀伤性化 学袭击、迟滞性化学袭击和扰乱 (疲惫)性 化学袭击。
• 按毒剂的毒害作用,可分为神经性毒剂、
• (பைடு நூலகம்)以杀伤有生力量为主 • 建筑物、武器装备和物资材料等物质的性
能虽因染毒和消毒作用而略有影响,但妨 碍不大。但是对人员的杀伤力巨大。
三、化学武器的种类
• 按毒剂的基本杀伤类型,可分为致死性毒
剂和非致死性毒剂; • 按毒剂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暂时性毒剂 和持久性毒剂;
• 按毒剂作用快慢,又可分为速效性毒剂和
化学武器概述
• 一、化学武器概念 • 1. 什么是化学武器 • 化学武器是指把一些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
即毒剂(人称毒气),装填在各种弹药、 兵器中,施放在战场上,用来伤害人、畜 和毁坏植物的事种武器。
2.化学武器的特点
• 1, (一)伤害途径多。 • 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
• •
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剂的液滴和气雾,食 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2.作用时间长。 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 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长则几天、十几天。
• 3.杀伤范围广。1 • 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
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扩散, 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 生力量。 4. )制约因素多 • 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 天候武器。
军事与化学第一节 化学武器基础知识
![军事与化学第一节 化学武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914510884868762caaed5eb.png)
第十四章军事与化学世界多极化日益发展,世界和平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但是在某些地区仍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争斗不断,战争频发。
如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局势、利比亚战争、巴以问题等等,这些地方的人民深受其害,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因此各国开始扩充军备,企图用军事实力来安定国家。
我国人民虽然爱好和平,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但也要应对外来势力的挑衅,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加强震慑力,打击一切敌人。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建立强大军队,研制新型武器的重要保障。
第一节化学武器基础知识人类应用有毒的化学物质由来已久,包括生产斗争和从事战争。
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燃烧未干的木材或湿草产生刺鼻的浓烟,将藏匿在深穴岩洞中的野兽熏出,然后猎取而食。
后来,人们将这种方法用于战争,以对付敌人。
一、化学武器的定义1、毒剂在战争中以毒性杀伤人、畜和破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毒剂。
2、化学武器装有毒剂的武器、器材统称为化学武器。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1、以毒性杀伤人畜,不损坏设备器材。
2、中毒途径多。
3、杀伤范围广。
4、持续时间长。
5、受气象、地形条件影响大。
三、化学武器的局限性1、气象因素风向:顺风利于使用毒剂;逆风/不定等使用不利。
风速:小于1m/s 或大于6m/s时,不宜使用。
气温:温度高加速蒸发,严冬时某些毒剂凝结。
湿度:湿度大,稀释作用,毒剂浓度降低。
雨雪:冲刷、水解、覆盖等。
2、建筑、地形、地貌高山阻挡毒气扩散,水网稻田加速毒气失去作用;高地、开阔地毒气扩散快。
3、化学防护程度良好的防护可以减弱化学武器的杀伤和牵制作用。
四、化学武器的使用1、使用兵器按战斗使用,化学武器一般有毒剂炮弹、炸弹、导弹、火箭弹、航空布洒器、地雷、手榴弹和毒烟罐等,毒剂弹又可分为暂时性毒剂弹和持久性毒剂弹。
2、施放方法即爆炸分散法、热分散法和布洒法。
3、化学武器的袭击方式化学武器的袭击,可根据不同作战目的采用不同方式,一般有杀伤性化学袭击、扰乱性化学袭击和迟滞性化学袭击三种。
化学武器及其禁止与防御
![化学武器及其禁止与防御](https://img.taocdn.com/s3/m/27ebe7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f.png)
化学武器及其禁止与防御化学武器是一种采用人造化学物质作为武器的战争工具,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产生破坏作用,甚至能够致死。
化学武器的使用在战争中被视为一种极其残忍的行为,因此全世界都禁止其制造、储存和使用。
然而,由于其制造难度相对较低,并且可以在隐蔽的地方制造和储存,因此该领域的防御和禁止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化学武器的种类和效果化学武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毒剂、表皮剂、泪气剂、催泪剂、神经剂和瘤剂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在吸入、皮肤接触和口腔进食等方面对人体产生危害。
常见的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头痛、眩晕、鼻塞、嗓子发炎、喉咙疼痛、咳嗽和气短等。
对于神经剂而言,就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瘫痪和死亡。
防御化学武器的方式防御化学武器首先要保证防护装备的齐全性。
比如空气过滤器、排放阀、空气呼吸器、防护服和手套等装备都应该准备充足。
其次,建立与化学武器有关的监测机构。
这些监测机构可以部署在相关区域内,对于化学武器的泄漏情况和风向等信息进行监测。
当化学武器泄漏时,应该尽快疏散受到影响的人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最后,则需要对森林和草原等相关的领域进行生态保护和维护。
只有保护好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避免化学武器的使用和制造。
禁止化学武器禁止化学武器旨在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全球和平。
为此,国际社会在多方面进行了有力而严格的管控,包括《化学武器禁止公议条约》和《毒品禁制公约》等。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化学武器的制造、储存和使用已经形成了共识,各国都汇聚成一个强大的力量去维护全球的和平与安全。
结语化学武器是一种严重的战争武器,对人类的破坏力极为巨大。
尽管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御和禁止其存在,但仍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化学武器的认知和了解。
只有真正摆脱化学武器,才能让人类的和平事业更上一层楼。
军事理论-化学武器
![军事理论-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44cb9d3a0912a216147929b1.png)
题目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姓名与学号刘飞龙 3100103926指导教师吕强年级与专业大一工科试验班(工学)所在学院蓝田学园摘要: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困扰、迟滞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它包括毒剂、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等。
由于化学武器强大的杀伤和威摄作用、使人们每当谈到它时就不寒而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化学毒剂的种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
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
化学武器的防护:穿戴严密、随手应急、积极行动、自救互救。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 ,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武器的销毁:高温焚烧法、冷冻破碎法、化学中和法。
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关键词: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化学毒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引言: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wⅰ)。
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据统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交战国共生产了13.602万吨各类毒剂,施放毒剂达到11.3万吨,共伤亡129.7万人,超过战争伤亡总数的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
化学武器的定义
![化学武器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d923fcb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9.png)
化学武器的定义
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武器,它们依靠化学药剂来杀伤对手。
这类武器可以分为有害化学武器、化学催化武器、生化武器和病毒武器等几种不同的类型。
有害化学武器是最常见的,其特点是能够分解气体或者液体,以此来毒害人类或者其他物种。
包括气态毒剂如毒气、液态毒剂如Ricin以及固体毒剂如磷等,都属于有害化学武器。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释放,比如药物炸弹、空气发射器、管喷等等。
它们可以被用来造成致命或慢性毒害效果,以及产生负面的心理作用,从而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战略优势。
化学催化武器是次常见的化学武器。
这类武器依靠化学反应来毒害人类或者其他物种,通过释放毒性气体来实现。
它们可以通过发射机或航空弹发射实现,它的有效范围较大,可以影响较远距离内的敌人,此外也可以用来摧毁农作物、植物、动物等生命,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生化武器的原理和有害化学武器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不同点。
一方面,它不依赖化学剂来杀伤敌人,而是通过含有病毒或细菌的、更具有实际毒性的毒气来实现;另一方面,它可以持续释放毒气,甚至持续好几小时,从而创造出持久的折磨效果。
最后,病毒武器也是一种特殊的化学武器,它的特点在于由特定的病毒或流感构成,能够致病、致死、引发疾病传播和细菌繁殖,因而大大提升了武器的威力。
当前,各国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受到国际法律和十分严格的限制,然而由于技术含量高,制约有害化学武器的法令总是很难执行落实,因此使用化学武器继续存在考验。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fd4a9be4f705cc17552709b3.png)
军事武器中的化学知识一、武器的灵魂——火药军事上所用的黑火药成分是:硝酸钾占75%,硫占10%,木炭占15%。
黑火药极易剧烈燃烧,其燃烧反应式是:2KNO3+S+3C== K2S+N2↑+3CO2↑它在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并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膨胀24 倍。
如果这个反应是在很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便会导致猛烈的爆炸。
比黑火药爆炸威力更大的烈性炸药,一般是含硝基的化合物。
用苯酚制成的“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就是“黄色炸药”,其生成的反应属于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
丙三醇俗称甘油,在军事上用它来大量制造硝化甘油,硝化甘油便是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其反应式:C3H5(OH)3+3HO-NO2→C3H5(ONCO3)3+3H2O甲苯经硝化反应后,可制成三硝基甲苯,其反应式为C6H5CH3+3HNO3→C6H2CH3(NO2)3+3H2O三硝基甲苯便是烈性炸药TNT。
硝酸铵也是一种烈性炸药,如若突然加热到高温或受到猛烈撞击时,便会发生爆炸性分解:2NH4NO3===2N2↑+O2↑+4H2O无烟火药则是用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经过硝化反应后制成的,它的化学名称为纤维素三硝酸酯。
二、迷人的“云海”——烟幕弹当装有白磷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便会迅速地在空气中燃烧起来:4P+O2==2P2O5其生成物又会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偏磷酸HPO3和磷酸H3PO4。
这些酸液微滴与一部分尚未反应的白色小颗粒P2O5悬浮在空气中,便构成了“云海”。
四氯化硅这种物质极易水解成硅酸和盐酸。
液态的四氯化锡在空气中也会“冒烟”,这是因为它发生水解而生成氯化氢酸雾。
因此,它们在军事上都用来制造烟幕弹,一定形成更能迷惑敌人的白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就曾用飞机向自己的军舰投下了含有四氯化硅和四氯化锡的烟幕弹,从而巧妙地把自己的军舰隐蔽起来,因此避免了敌机的轰炸。
现在有些新式坦克中所放射的烟幕不仅能很好地隐蔽自己,并且这种烟幕还具有躲避红外激光、微波等侦察的功能。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5cb2f35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7.png)
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见证了化学武器的使用,英、德、法等国一共释放了12.4万吨化学战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使用了化学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中国使用了化学 武器。 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都在研制和贮存化学武器。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化学武器,手段极其残忍。而 一份解密的CIA文件则宣称苏联在入侵并占领阿富汗期间使用了它们。 埃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一个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埃及于1963年卷入了也门的内战。埃及军 队向躲藏在山洞中的敌军投放了硫芥炸弹。 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标志1980年代,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侯赛因在两伊战争期间对伊朗以及 1988年对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库尔德人使用了硫芥和神经毒剂塔崩。 叙利亚可能早在1973年便获得了首批化学武器,并于2012年公开承认拥有化学武器。 美军在越南战场上大量喷洒‘橙剂’等化学武器,导致40万越南人死亡。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1日,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表示,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的120多名美国雇佣兵正准备 用化学武器制造挑衅。
毒剂
01
神经性毒剂
02
糜烂性毒剂
03
失能性毒剂
04
刺激性毒剂
06
窒息性毒剂
05
全身中毒性 毒剂
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 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梭曼,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 代表物有:塔崩(Tabum)二甲胺基氰膦酸乙酯、沙林(Sarin)甲氟膦酸异丙酯、梭曼(Soman)甲氟膦酸特己 酯、维埃克斯(VX)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化学在军事中的应用
![化学在军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d1fac2b915f804d2b16c1e4.png)
一、武器的灵魂——火药军事上所用的黑火药成分是:硝酸钾占75%,硫占10%,木炭占15%。
黑火药极易剧烈燃烧,其燃烧反应式是:2KNO3+S+3C K2S+N2↑+3CO2↑它在燃烧时可放出大量热,并使生成的气体体积膨胀24 倍。
如果这个反应是在很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便会导致猛烈的爆炸。
比黑火药爆炸威力更大的烈性炸药,一般是含硝基的化合物。
用苯酚制成的“苦味酸”(三硝基苯酚)就是“黄色炸药”,其生成的反应属于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反应。
丙三醇俗称甘油,在军事上用它来大量制造硝化甘油,硝化甘油便是一种烈性炸药的主要成分,其反应式:C3H5(OH)3+3HONO2------ C3H5(ONCO3)3+3H2O甲苯经硝化反应后,可制成三硝基甲苯,其反应式为C6H5CH3+3HONO3 C6H2CH3(NO2)+3H2O3三硝基甲苯便是烈性炸药TNT。
硝酸钠也是一种烈性炸药,如若突然加热到高温或受到猛烈撞击时,便会发生爆炸性分解:2NH4NO3----- 2N2↑+O2↑+4H2O无烟火药则是用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经过硝化反应后制成的,它的化学名称为纤维素三硝酸酯。
二、迷人的“云海”——烟幕弹当装有白磷的烟雾弹引爆后,白磷便会迅速地在空气中燃烧起来:4P+5O2----2P2O5其生成物又会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偏磷酸HPO3和磷酸H3PO4。
这些酸液微滴与一部分尚未反应的白色小颗粒P2O5悬浮在空气中,便构成了“云海”。
四氯化硅这种物质极易水解成硅酸和盐酸。
液态的四氯化锡在空气中也会“冒烟”,这是因为它发生水解而生成氯化氢酸雾。
因此,它们在军事上都用来制造烟幕弹,一定形成更能迷惑敌人的白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人就曾用飞机向自己的军舰投下了含有四氯化硅和四氯化锡的烟幕弹,从而巧妙地把自己的军舰隐蔽起来,因此避免了敌机的轰炸。
现在有些新式坦克中所放射的烟幕不仅能很好地隐蔽自己,并且这种烟幕还具有躲避红外激光、微波等侦察的功能。
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115e19e80242a8956bece480.png)
刺激性毒剂 是一类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剂。按毒性作用分为催泪性和喷嚏性毒剂 两类。催泪性毒剂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喷嚏性毒剂主要有亚当氏气。 全身中毒性毒剂 全身中毒性毒剂是一类破坏人体组织细胞氧化功能,引起组织急性缺氧的 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氰气等。 窒息性毒剂 窒息性毒剂是指损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气的而造成窒息的一类 毒剂。其代表物有光气、氯气、双光气、氯化氢等。
化学武器
纺织14-1 吴翔宇 201421803069 李 栋 201421803064 陈猛迪 201421803071
1.定义
2.分 类 3.使用历史 4.事例 5.化学武器公约.
什么是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通过爆炸的方式(比如炸弹、炮弹 或导弹)释放有毒化学品或称化学战剂。化学武 器通过包括窒息、神经损伤、血中毒和起水疱在 内的令人恐怖的反应杀伤人类。化学武器素有 “无声杀手”之称。它包括装有各种化学毒剂的 化学炮弹、导弹和化学地雷、飞机布洒器、毒烟 施放器以及某些二元化学炮弹等。
化学武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许多惨绝人寰的事件:
1.日本731部队在中国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化学武器活体实验。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打破僵局,芥子气被应用于战场,1917年6月 12日,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地区(Ypres)首次对英军防线使用芥子气,造 成2000多人的伤亡。由于德军在炮弹上标以黄色的”十”字与其他毒剂炮弹区 分,所以当时德军内部通常称其为“黄十字”毒剂。 3.在叙利亚战争中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了平民的大量死亡。
毒剂类型
神经性毒剂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 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梭曼,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 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塔崩(Tabum) 二甲胺基 氰膦酸乙酯、沙林(Sarin) 甲氟膦酸异丙酯、梭曼(Soman) 甲氟膦酸特己酯、维埃克斯(VX) 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膦酸乙酯 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的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军事理论
![军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defc1a6dd3383c4bb4cd290.png)
杀伤途径多,毒气可呈 气、烟、雾、液态使用
3.传播途径
空气
持 续 时 间 长
2、生化
武器 的特点
受 气 象 等 条 件 影 响 大
食物供应
城市供水系统
4.发展历史
生化武器是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其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A、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
B、70年代末
C、80年代以后
A、第一阶段
研究和使用的生物战剂主要是细菌,在当时 称为“细菌武器”。开始时的战剂仅限于少数几种 细菌,生产规模小,主要污染水源、食物。施效 方法主要是由特工人员携带潜入敌方。 从30年代开始,研究生化武器的国家增多, 主要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生物战剂的 种类增多,生产规模扩大,攻击范围扩大。施效 方法改用飞机施效。
5.生化武器在世界各国的应用
当代世界中只有美、俄、英、法、印、中等国家拥有少量的 生化武器,但已经被国际公约禁用了。
前苏联国家和伊拉克已被证实拥有炭疽热生化武器。
伊拉克早在1995年就已有相当数量的炭疽热武器。从技术 上讲,只有美国和前苏联国家有能力拥有天花生化武器。
美国之前曾宣布放弃全部天花类生化武器,但前苏联一些 国家可能还有。伊拉克现在并没有完全排除拥有天花生化 武器的可能性。
这是当时日本731部队做化学毒气 试验的时候所使用的防毒面具,这 个面具就是由面风的面具加装一个 过滤器,过滤器里面填充活性炭或 其他过滤材料
这是日本731部队在中国的时候,利 用人体试验生物战细菌战时的场景, 当时的人体生物试验中,主要有冻伤 实验 加压实验 减压实验 鼠疫实验 病 毒实验 细菌实验 器官实验 器官功能 实验 等。
6.我们的认识
综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生化武器是一种高 科技作战武器。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能 造福人类,若用于战争,也可毁灭人类。所 以对于生化武器必须慎重对待,限制使用,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兵器知识库-化学武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兵器知识库-化学武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5ef894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02.png)
兵器知识库-化学武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化学武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造价低廉,来源方便。
化学武器是一种费效比最高的武器,花钱不多,能最大限度地杀死杀伤敌有生力量。
计算表明,杀伤1平方公里内的人员,使用常规武器需要2000美元,使用核武器需要800美元,使用化学武器则仅需要600美元。
化学武器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可用火炮、火箭弹发射,可用飞机、直升机投掷,可由导弹、火箭战斗部携载,也可用手榴弹投掷,还可用化学地雷设优于地下,所以具有明显的实战应用特点。
化学武器的生产加工远比核武器、航天等尖端武器简单,只要具有一定的医药、化工、火药等方面的基础,就能牛产化学武器。
伊拉克在战争中使用的化学武器都是利用本国石油化学工业和有机磷农药工厂生产的。
生产化学武器的某些原料和中间体,国际化工市场上可以随便买到,生产化学武器的工厂且可以化工厂和农药厂为名大量生产,伊拉克和利比亚化学武器的生产厂都是德国厂商承建的。
美军的TMU-28/B型VX毒剂布洒器杀伤途径多。
染毒空气可以经呼吸道吸入、皮肤吸收后中毒,毒剂液滴可经皮肤渗透中毒,染毒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中毒,有些爆炸性化学武器还呵通过弹丸、碎片在释放毒剂的同时杀伤有生力量。
杀伤威力大。
化学弹的杀伤威力一般比普通弹的杀伤威力大几倍至十几倍,有的杀伤作用极强,不仅能渗人不密闭、无滤毒通风装置的掩蔽部、各种工事和战斗车辆、飞机、舰船内部,还能使用穿甲爆破式化学弹钻入装甲车、坦克、舰艇和地下工事内爆炸。
持续时间有的几分钟、几小时,有的则可达几天、几十天。
第八课—化学武器
![第八课—化学武器](https://img.taocdn.com/s3/m/06bb61314b73f242336c5fda.png)
3)持续时间长 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比较长。 染毒空气可危害几分钟到数十分钟,毒 剂液滴的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甚至几 天、数十天。 4)主要杀伤人员 化学武器对于建筑物、物资器材虽 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但影响不大, 它主要对人员肌体造成伤害,使人 员行动受限,甚至死亡。
5)制约因素多 化学武器受天气和地形的影响较大。 刮风、下雨、下雪和气温、建筑物的 情况等,对毒剂产生的杀伤效果都有 一定的影响。
下面再来讲讲毒剂的种类和性能:
二、毒剂
毒剂的种类有很多,按其对人员的毒害作用 可把毒剂分为五类:
1、神经性毒剂(P32) 1)定义: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 剂。因含磷元素,故又称含磷毒剂。 主要有沙林(甲氟磷酸异丙脂)、vx (甲基硫赶膦 酸乙酯)、梭曼、塔崩等。沙林是一种无色或淡黄 色较易挥发的液体,有微弱的苹果香味;vx纯品是 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工业品呈棕黄色,有臭味。 使用时,沙林呈气、雾状,使空气染毒;vx呈雾状、 液滴状,使地面、物体、水源长时间染毒。
1)杀伤途径多 使用化学武器,主要是利用爆炸、布洒、加热 蒸发等方法,使毒剂分散呈气、烟、雾、粉末、 液滴等五种状态,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 以及误食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
2)杀伤范围大 毒剂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和地面染毒,染毒空 气可随风飘到很远的地方。它不但能伤害被袭 击地域和下风方向一定距离内未防护的人员, 还能渗入不密闭的人防工程和房屋内,杀伤掩 蔽人员。
1989年2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有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参 加的禁止化学武器大会。1997年4月29日,有169个国家签字, 121个国家递交了批准书,并在47届联大会议上审议通过的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公约》规定,现有的化学武器要 逐步销毁,对化学武器的研究、生产受到禁止。 几十年来,禁止化学武器的谈判一再进行,公约、法规 一再制定,与此同时化学武器的研制、扩散和使用屡禁不止, 所以,化学武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人类的威胁依然存 在。美、俄两个化学武器大国至今仍拥有7万吨以上的毒剂, 他们一方面借口种种原因,拖延销毁工作,另一方面仍在秘 密研制新型化学武器。 我们中国一贯旗帜鲜明地反对研制和使用化学武器、主 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化学武器。中国也是《禁止化学武器 公约》的原始缔约国之一。在我国政府为禁止化学武器做出 不懈努力的同时,作为学生,我们必须要对化学武器的历史 和发展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对化学武器的知识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姓名与学号刘飞龙 3100103926指导教师吕强年级与专业大一工科试验班(工学)所在学院蓝田学园摘要:化学武器是利用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疲惫敌有生力,困扰、迟滞其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它包括毒剂、化学弹药和毒剂布洒器等。
由于化学武器强大的杀伤和威摄作用、使人们每当谈到它时就不寒而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武器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化学毒剂的种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失能性毒剂。
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
化学武器的防护:穿戴严密、随手应急、积极行动、自救互救。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 ,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武器的销毁:高温焚烧法、冷冻破碎法、化学中和法。
化学武器的发展趋势,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关键词: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s),化学毒剂,《禁止化学武器公约》(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非致命性化学武器。
引言:化学武器大规模使用始于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wwⅰ)。
使用的毒剂有氯气、光气、双光气、氯化苦、二苯氯胂、氢氰酸、芥子气等多达40余种,据统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交战国共生产了13.602万吨各类毒剂,施放毒剂达到11.3万吨,共伤亡129.7万人,超过战争伤亡总数的6%;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时首次用空军使用芥子气和光气,仅在1936年的1~4月间,中毒伤亡即达到1.5万人,占作战伤亡人数的1/3。
第二次世界大战(wwⅱ)期间在欧洲战场,交战双方都加强了化学战的准备,化学武器贮备达到了很高水平。
各大国除加速生产和贮备原有毒剂及其弹药外,并加强了新毒剂的研制。
其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则是神经性毒剂;在亚洲战场,日本对我国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从wwⅱ结束至今,世界上局部战争和大规模武装冲突不断发生,其中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和被证实的有美侵朝战争、美侵越战争、原苏联入侵阿富汗等。
80年代初开始的两伊战争,伊拉克在进攻失利、失去主动权的紧急时刻使用化学武器对扭转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停火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武器虽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非常规武器。
如1899年和1907年的两次海牙会议,1925年日内瓦议定书以及前不久(1993)联大通过的全面禁止和彻底消毁化学武器公约等。
我国政府和人民一贯主张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严格恪守《公约》,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文:一、化学毒剂:化学毒剂是化学武器的基本组成部分 ,作为战剂 ,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毒性强、作用快、毒效持久、施放后易造成杀伤浓度或战斗密度、能通过多种途径引起中毒、不易发现、防护和救治困难、容易生产、性质稳定、便于贮存等;所以 ,可以作为化学毒剂的药品并不多。
通常,按毒害作用可以把化学毒剂分为6类:1神经性毒剂:这是现今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学战剂。
因人员中毒后迅速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而得名。
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 G类和V类神经毒。
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
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
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它们的化学结构和性能见表1神经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 ,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 ,重者可迅速致死。
2糜烂性毒剂:又称起疱剂,能引起皮肤、眼、呼吸道等局部损伤;吸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
主要代表物有芥子气 ,氮芥和路易斯剂。
糜烂性毒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侵入人体,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粘膜坏死、皮肤糜烂、眼睛刺痛、畏光甚至失明等。
这类毒剂渗透力强,中毒后需长期治疗才能痊愈。
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先后在我国13个省78个地区使用化学毒剂2000余次,其中大部分是芥子气。
3窒息性毒剂:又称肺刺激剂。
主要损伤呼吸系统 ,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水肿,导致缺氧和窒息。
窒息性毒剂主要有光气、双光气以及氯气、氯化苦等。
代表物是光气。
光气(COCl2)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有烂干草或烂苹果味。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在高浓度光气中,中毒者会因为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4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代表物有氢氰酸、氯化氰。
氢氰酸(HCN)是氰化氢的水溶液。
有苦杏仁味,可与水及有机物混溶,战争使用状态为蒸气状,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毒剂经呼吸道吸入后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破坏细胞呼吸功能,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导致组织缺氧,死亡极快。
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曾用氢氰酸一类毒剂残害了集中营里250万战俘和平民。
5刺激性毒剂:这类毒剂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眼痛、流泪、喷嚏和胸痛等。
主要代表物有苯氯乙酮、亚当氏剂、CS和CR。
刺激性毒剂作用迅速强烈。
中毒后,出现眼痛流泪、咳嗽喷嚏等症状。
但通常无致死的危险。
现常用于军警部门。
6失能性毒剂:这类毒剂种类繁多,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国研制的毕兹(BZ)。
毕兹(二苯基羟乙酸- 3 -奎宁环酯)○1。
该毒剂为无嗅、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战争使用状态为烟状。
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中毒。
它可以引起思维、情感和运动机能障碍,使人员暂时丧失战斗能力。
此外,化学武器按杀伤时间可分为两种:暂时性毒剂: 使用时呈蒸气状、气溶胶状,这类毒剂有效杀伤时间短,根据使用环境、气温、风力不同,一般为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
持久性毒剂: 使用时呈液滴状、粉末状,有效杀伤时间为几小时至十几昼夜,甚至更长。
很多毒剂可以用多种状态使用,如:沙林、塔崩、梭曼可以呈蒸气、液滴状态使用。
VX、芥子气可以呈气溶胶、液滴状态使用。
二、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1毒性作用强化学武器主要靠cwa的毒性发挥战斗作用。
化学战剂多属剧毒或超毒性毒物。
其杀伤力远远大于常规武器。
据wwⅰ战场对比统计,化学战剂的杀伤效果为高爆炸药的2~3倍。
近代化学武器的发展,已使毒剂的毒性比wwⅰ所用毒剂的毒性高达数十乃至数百倍,因此在化学战条件下可造成大批同类中毒伤员。
2中毒途径多常规武器主要靠弹丸或弹片直接杀伤人员。
化学武器则可能通过毒剂的吸入、接触、误食等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员中毒。
3持续时间长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或弹片(丸)飞行时引起伤害。
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不会在毒剂施放后立即停止。
其持续时间取决于cwa的特性、袭击方式和规模以及气象、地形等条件。
4杀伤范围广化学袭击后的毒剂蒸气或气溶胶(初生云)随风传播和扩散,使得毒剂的效力远远超过释放点。
故其杀伤范围较常规武器大许多倍。
三、化学武器的防护:化学武器是一种杀伤性较强的武器,一旦遭敌化学武器袭击,并非无法可防。
懂得下述防护原则,就是掌握自我保护的法宝。
穿戴严密,,“纹丝不透”当听到毒剂报警器或者化学袭击警报时;发现有敌机布洒毒剂或遭敌化学炮弹袭击时;及发现周围人员出现异常症状时;应立即穿戴防护器材。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利用工事,隐蔽防护:现代的防备工事一般都安装有完善配套的三防设施,其防毒功能良好。
在外界染毒情况下, 应尽量避免人员出入, 以减少毒剂带进。
化学袭击过后应对工事通风换气。
随手应急,简易防毒:除了用制式的器材防护外, 利用简易、就便的物品也能起防护作用。
如用口罩、毛巾等浸水捂住鼻子和嘴,同时为躲开毒云,应辨明风向,向毒云上风方向跑。
紧急时也可用透明塑料蒙住眼睛。
积极行动,消除毒害:战时一旦沾染了毒剂,千万不要惊慌,因为毒液渗透到皮肤里面需要一段时间。
眼睛染毒时,要迅速闭嘴侧脸,用清水反复冲洗。
当皮肤染毒时,应先用布、纸、干土将毒液吸去,再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用碱水、肥皂水代替消毒也可。
对染毒严重的人员,应利用附近河流上游的水或到洗消站全身洗消。
自救互救,起死回生:当发现有人中毒后,为避免中毒人员继续受毒侵害,除对面部的染毒部位消毒,应迅速给其戴上防毒面具。
如情况允许,人员应撤离染毒区,将伤员转移到上风方向或安置于空气流通处。
在查明是何种毒剂时,对受染人员应对症治疗。
四、《禁止化学武器公约》:1993年1月13日,国际社会缔结了《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 ,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Convention on the Banning of Chemical Weapons -- CWC) ,它是第一个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草案是由负责裁军事务的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经过长达20多年的艰苦谈判后于1992年9月定稿,并于1992年11月30日由第47届联大一致通过,1997年4月29日生效。
《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包括24个条款和3个附件。
主要内容是签约国将禁止使用、生产、购买、储存和转移各类化学武器;将所有化学武器生产设施拆除或转作他用;提供关于各自化学武器库、武器装备及销毁计划的详细信息;保证不把除莠剂、防暴剂等化学物质用于战争目的等。
条约中还规定由设在海牙的一个机构经常进行核实。
这一机构包括一个由所有成员国组成的会议、一个由41名成员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和一个技术秘书处。
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应在2012年4月29日之前销毁其拥有的化学武器。
1993年1月13至15日,此公约的签字仪式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120多个国家的外长或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包括中国在内的130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
此后,公约转到联合国总部纽约继续开放签署。
禁化武组织现有183个缔约国。
公约审议大会每5年举行一次,旨在全面审议公约实施情况及科技发展对履约的影响,并制定未来5年的履约计划。
迄今已证实销毁2.4万吨化学武器,占申报储存化学武器的33%。
拥有化学武器的两个主要国家俄罗斯和美国销毁化武的期限是2012年4月,俄罗斯已经销毁22%,美国销毁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