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概述】:
1.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以粒系增生为主,无病态造血
2.Ph 染色体t(9;22)(q34;q11)是其特征性的细胞遗传学标志,p210BCR-ABL是其分子发病基础
3.p210BCR-ABL具有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 它导致下游一系列信号持续磷酸化,致使发生造血干细胞增殖
失控、抗凋亡和黏附功能缺陷等病理生理变化。
4.慢性期NAP积分低于正常或阴性,急变时NAP积分可能转变至正常或升高
5.发展史
(1)19世纪中叶第一个被命名为白血病。
(2)20世纪60年代初证明CML患者有特殊的Ph 染色体---是肿瘤病中发现的第一个标志染色体。
(后确定为t(9;22)(q34;q21))
(3)20世纪80年代证明了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发病基础。
(4)20世纪末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成功应用于治疗CML。从而开创了研发小分子化合物靶向治疗肿瘤的时代。
6.
【临床】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2.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可出现骨痛
【骨髓】
1.形态学、注意blast、basophils的比例
【遗传学检测技术】
1.染色体
(1)敏感性:5%(分析20个细胞)
2.FISH
(1)假阳性:1%~10%
(2)Interphase FISH:不需要处于分裂期细胞,PB和BM均可
Hyperphase FISH:需处于分裂期细胞,需BM
Double FISH:可监测到所有变型的Ph
(3)敏感性:1-5%
3.分子生物学
(1)敏感性:1/105
4.突变分析
【Ph染色体】
1.9号染色体上c-abl原癌基因易位到22号染色体BCR基因区域,而形成bcr/abl融合基因。
2.常见3个断裂点区:
(1) M-bcr:含有5.8 Kb核苷酸,可产生2种形式的bcr/abl融合转录本b2a2、b3a2。蛋白产物皆为P210
(2) m-bcr:产生elb2融合转录本,翻译成P190,更易出现于急淋
(3) μ-bcr:位于M-bcr下游,断裂点发生于此区,可转录e19a2mRNA,蛋白产物为P230
3.慢粒患者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其祖细胞均存有Ph染色体
4.慢粒急性变(原始细胞危象)时,Ph染色体不消失,还可出现双Ph染色体或其他染色体核型异常
5.bcr/abl融合基因还可出现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6.bcr断裂点的位置与慢粒的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1) P210:临床经过为经典性
(2) P190蛋白占优势:外周血单核细胞偏多,年龄偏大,脾不大,白细胞中度增多
(3) 同时表达P210和P190:可能与疾病的恶性进展有关,出现P190有预示向急淋变方向发展的可能
(4) 伴有P230则可能表现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5) 慢粒伴血小板增多与b3a2mRNA相关
7.ASS突变:伴随BCR-ABL而发生,常与愈合不良相关,慢性期短,即使移植,第一年复发率高。
8.隐匿性Ph染色体易位:其它染色体易位到Ph染色体处,掩盖(通过间期FISH可识别)
9.del(9)中间缺失:预后不良指标(10-18%)
【慢性期危险因素分类】
1.年龄、脾脏大小、血小板高低、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的比例、贫血程度、嗜碱粒细胞比例和嗜酸粒细胞比例与预后密切相关
2.相对危险度计算公式如下:主要根据常规化疗(主要是马利兰和羟基脲)患者推论出,对INF-α治疗价值相对较差。
0.0116(年龄-43.3)+0.0345
血小板数
相对危险=EXP (脾大小-7.51)+0.188[()2-0.563]
700
+0.0887(原始细胞百分数-2.10)
对46岁以下的患者用下列公式:
0.0255(脾大小-8.14)+0.0324
血小板数
相对危险=EXP (原始细胞百分数-2.22)+0.1025[( )2-0.627]
700
-0.0173(红细胞压积-34.2)-0.2682(性别-1.40)
说明:
●男性为1,女性为2,红细胞压积以%计算。
●低危组<0.8
●中危组:0.8-1.2
●高危组(>1.2)。
3.Hasford]依据1300例用INF-α治疗患者的资料提出了一新积分系统。
(1)新积分=[0.6666×年龄(<50岁,0;≥50,1)+0.420×脾大小(肋缘下cm数)+0.0584×原始细胞(%)+0.2039×嗜碱粒
细胞(<3%,0;≥3%, 1)+1.0956×血小板数(<1500×109/L,0;≥1500×109/L,1)]×1000
(2)分组:
●低危组:新积分≤780
●中危组:新积分≤1480
●高危组:新积分>1480
【诊断】
(3)诊断要点
(1)不明原因持续性WBC增高;
(2)典型血象和骨髓像变化(需特别注意原始细胞和嗜硷粒细胞比例)
(3)N-ALP减低或阴性
(4)脾大
(5)Ph或BCR/ABL(+)
(6)
(4)诊断条件:骨髓Ph染色体或RT-PCR BCR-ABL mRNA 阳性是诊断的必要条件。
【分期标准】
1.慢性期
(1)脾大,可有乏力、发热、厌食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2)血象:WBC显著增高(30×109以上),以中晚幼及杆状核为主,原始<10%,嗜酸嗜碱增多,可见少量幼红细胞。
(3)骨髓像: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中晚幼及杆状核为主,原始<10%
(4)N-ALP显著减低或阴性
(5)Ph或BCR/ABL(+)
(6)CFU-MG集落或集簇明显增加
2.CML-AP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或以上,WHO分型,2001):
(1)原始细胞在外周血及(或)占骨髓有核细胞的10%~19%;
(2)周血嗜碱≥20%;
(3)与治疗无关的持续性血小板减少(≤100´109/L)或血小板持续增高(≥1000´109/L);
(4)进行性脾增大或WBC增多,治疗无效
(5)克隆演变:出现初诊时没有的额外遗传学异常
(6)巨核细胞增生成片或成簇同时伴有明显的网状或胶原纤维增生,及(或)严重的粒细胞病态造血提示是CML-AP。此点尚未被大量临床分析所验证是否为诊断CML-AP的独立标准;此现象往往与上述5项中的1或多项共存。
3.CML-BP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或以上,WHO分型):
(1)外周血或骨髓有核细胞中原始细胞≥20%;
(2)髓外浸润;
(3)骨髓活检示原始细胞聚集或成簇。
说明:约70%为髓性急变,原始细胞可以是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