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合集下载

原创公开课杜甫《咏怀古迹》咏史怀古诗(已实践)

原创公开课杜甫《咏怀古迹》咏史怀古诗(已实践)

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恨之情。
(1)这是拟人的说法。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 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 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 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 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说明历史衰败的 无奈。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 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 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 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 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悲剧根源?
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 年),朝廷征集天下美女,当 时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王昭 君入选其中。从全国征集的 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逐 一亲视,便由宫廷画师画成 肖像以供御览。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此诗写的是昭君出塞,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是看到了她的 美貌,而在这首诗歌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情?请用诗歌中 的一个词概括。能直接表现昭君怨恨的是哪一句诗?
怨恨 分明怨恨曲中论
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开篇不写昭 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 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化静为动,以此来引出歌咏对象。 侧面烘托了昭君的毅力和勇气。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咏史怀古诗”单元。

主要章节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详细内容涵盖对古人事迹、历史事件的缅怀、感慨以及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思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发展脉络,掌握鉴赏方法。

2. 通过学习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培养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代文化氛围,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此类诗歌的特点。

3. 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等诗篇,分析其意境、情感及写作技巧。

4.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历史故事,尝试创作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咏史怀古诗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咏史怀古诗的发展脉络3. 《赤壁怀古》、《乌江渔者》、《咏煤炭》解析4. 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咏史怀古”为题,创作一首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作品,深入了解古代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实践情景引入中学生的创作尝试。

3. 例题讲解中历年高考咏史怀古诗试题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咏史怀古诗的创作要求。

一、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古迹的描写和感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 诗歌的朗读与鉴赏。

3. 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

4.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泊秦淮》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

2. 学会朗读与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主题思想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朗读与鉴赏诗歌,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教师以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引出《泊秦淮》。

2.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分析诗歌内容,解读意象a. 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等。

c. 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探讨诗歌主题思想a. 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a. 教师讲解一道关于《泊秦淮》的鉴赏题,分析解题思路。

b.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a. 诗歌背景:唐代、杜牧、咏史怀古。

b. 意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

c. 意境:苍凉、感慨。

d. 主题思想:忧国忧民、怀古伤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谈谈你对这首诗主题思想的理解。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等描绘了一幅冷寂、苍凉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泊船秦淮,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忧虑,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夕阳下,我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上回顾历史的长河思绪被岁月的洪流席卷而来这是一段关于岁月沧桑的怀古之旅古城墙高耸入云,犹如巨龙般屹立不倒。

它见证了无数年轮的更迭,承载着人们对往昔岁月的思念。

在这座城墙上,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声音,感受到了古人对故国深情的流露。

追溯历史,我们来到了南朝梁王国时期。

在这个时代,文化艺术达到了巅峰,留下了许多令人倾倒的诗篇。

我走进文学殿堂,开始怀古咏史。

《江南春》是南朝梁代大诗人郭世模的代表之作。

诗中以江南美景描绘了当时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钓舟弄短篙,湖上倚晚桥”,这样的诗句给人一种恬静而宁静的感觉,仿佛让我亲临江南的美景。

诗人将整个春天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了江南的春意盎然。

继续走进历史的长河,我来到了唐朝盛世。

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也是诗歌艺术的黄金时代。

《观燕》是初唐诗人孟郊的名篇之一。

诗人以燕子为媒介,讴歌了当时天下太平的盛况,表达了对安定团结的向往。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悠远的诗句,流传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继续前行,我来到北宋时期。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富饶繁盛的时代,也是文人雅士最多的时代。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人。

他的《登飞来峰》以雄浑壮丽的气势描写飞来峰的壮美。

“云自开楚岫,月自照长河”,这两句诗句如画般展示了山川的壮美,使人为之惊叹。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

当我漫步在城市繁华的大街上,看着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时,我仿佛明白了一些道理。

历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诗篇,更是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

怀古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现在的思考。

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勤奋,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中,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怀古咏史,是对历史的热爱与思索。

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的精彩,每一位文人都有它的传世之作。

让我们怀古咏史,感悟历史的博大精深,从中汲取前辈们的智慧,为我们的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泊秦淮》,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咏叹,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全班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

6.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等。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诗句、艺术特色、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了对偶、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课后背诵《泊秦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赤壁怀古》、《乌江渔者》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的理解与感悟1. 词汇解析:对诗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如“烟笼”、“寒水”、“夜泊”等,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意思。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2024年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咏史怀古》中的《泊秦淮》。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解析,对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背景介绍,通过《泊秦淮》一诗学习咏史怀古的写作特点,掌握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泊秦淮》,感受古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

2. 分析诗中的意象,学会运用咏史怀古的写作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分析,咏史怀古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解析,杜牧生平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诗中历史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泊秦淮》。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诗歌,感受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

3. 诗歌解析: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中的意象,阐述其寓意。

5.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段关于南京秦淮河的描写。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慨,分享各自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泊秦淮》2. 诗人:杜牧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重点词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5. 咏史怀古特点: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咏史怀古的手法,写一篇关于家乡名胜古迹的短文。

答案示例:烟雨江南,乌衣巷口,青石板路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古街两侧,明清建筑错落有致,仿佛诉说着昔日的繁华。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秦淮河畔,一曲《后庭花》传来,让人陶醉在历史的余韵之中。

1.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1.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弄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 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 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 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 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 并称咏史怀古诗。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 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地去关注国 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写古 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 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 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 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 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 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 情。 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 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 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 史诗的一个专题。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 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 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 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 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 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 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 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第20页,共47页。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 手法。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 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 生,宫殿荒凉
第26页,共。
鉴赏方法小结
1、了解史实,典故
2、知人论世,寻找古今链接点,探讨写作目的
3、探讨技巧和情感
第27页,共47页。
实战演练之一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
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
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 字的理解。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的表达情感。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第30页,共47页。
答案展示
1、诗一: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 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 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 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 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诗二: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 国。
• 表伤现。手法:

• 用典、借古讽今
第13页,共47页。
• 例3、越中览古
• 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 战士还家尽锦衣。
潮打空城寂寞回。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

2024年《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高考咏史怀古诗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3.提升学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应考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

2.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情感把握和艺术特色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高考中的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古代诗人以咏史怀古为主题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文学的韵味。

我们就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学习如何鉴赏和应对这类题目。

2.咏史怀古诗的概念与特点语言凝练、意境深远。

常用典故、隐喻等修辞手法。

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高考命题规律直接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考查诗句中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技巧。

考查诗句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内容。

4.阅读理解与答题技巧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题目来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和答题。

【例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B.“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猿啸哀”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常作客”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D.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的对比。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选项A、B、C都是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而选项D中的对比手法并不准确,因为“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并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例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描绘赤壁古战场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精讲共27页文档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精讲共27页文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精讲6、露 Nhomakorabea凝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1、背诵全诗,领会诗歌情感主旨。

2、赏析名句,把握王昭君的形象特征。

3、总结归纳咏史怀古诗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王昭君的形象特征,领会诗歌情感主旨。

2、总结归纳咏史怀古诗的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新课之前,我们来看这几幅图片(PPT展示图片),大家认识图中的几位美人吗?对,(几位演员扮演的古代四大美女),她们在元宵晚会中演了“国色天香”的舞蹈,这是我们今人对古代四美的现代演绎。

说到四美,中国古代有一副对联怎么说的?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一个个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

其中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

二、整体感知(一)音读(要求读整齐,读准字音,争取读出情感)1、全班齐读2、纠正错音万壑(hè)赴(fù)荆门朔(shuò)漠青冢(zhǒng)论(lún)(二)意读(结合课下注释进行,根据自己理解复述诗歌内容)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翻译,可与同桌讨论2、请同学起来复述诗歌内容明确: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山,这里遗留有生长明妃的香溪村。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别汉宫便与北方荒漠连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漠漠黄昏。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画工曾经辨识昭君美丽的面容,(却因一己私欲致使昭君嫁匈奴),只有死后魂灵徒然在月夜归来。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倾诉着她内心的怨恨。

3、请同学起来朗读(有感情朗读)三、问题探究(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一)、找出描写昭君相关的诗句,概括昭君的形象特点?(二)、诗歌主要塑造了昭君,首联却不写昭君,而是描绘昭君村的图景,目的何在?(三)、作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阅读课下注释1和14)1、讨论结束请两位学生上黑板写出自己总结的昭君形象特点明确:貌美、不随世俗、爱国、恋乡、孤独、命运悲惨、满怀怨恨等2、请同学起来回答第二题明确: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这个奇女子。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课件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课件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物是人非,寄托昔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盛今衰的感慨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反衬,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借古讽今,对比。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道竞。出相六豪朝华灭奢亡侈缘。于
2. 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韦诗: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 感慨。 又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借阴雨、江草 、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凄清而令人伤感的 气氛。
刘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 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又直接发表议论,指出台 城成野草是由于竞豪华。
永贞革新失败被贬,在“巴山楚水凄凉地”过了十年 谪居生活后被召回长安。初回京师,游玄都观,写了 《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 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执政 者当即以“语涉讥讽”再贬刘禹锡。
十四年后,重回京城,又写了一首《再游玄都 观》,锋芒不减当年: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李清照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讽刺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呼唤英雄。
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盛衰无常的感慨,讽谏当朝统治者。
怀人 —— 羊祜
有政绩,名垂千古
伤己 一介布衣,湮没无闻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总叙,以气势逼人胜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具体描绘,以形象生动胜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西塞山怀古》157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高中语文《唐宋诗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西塞山怀古》157PPT课件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结构:临古地——思故人——忆其事——抒己志 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 水、细柳营、后庭花 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思想感情: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表现手法:用典、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 今、即事议论 语言:含蓄蕴藉
怀人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自己却因 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 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 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 遁世之心。
伤己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贬)
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 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 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
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 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 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 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 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 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 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 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 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 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 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 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 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 高下立判。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 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 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 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 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 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对《泊秦淮》全诗进行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泊秦淮》全诗内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意象和情感;学会古汉语词汇和句式;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全诗内容的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河夜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夜色中的秦淮河,引出课题《泊秦淮》。

2. 朗读全诗: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读全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慨。

4. 词汇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本诗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主要内容:诗的背景:夜泊秦淮意象:烟、水、沙、月、夜情感:忧国忧民咏史怀古诗特点:借古讽今、感慨时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联系历史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提示:从诗中的意象入手,联系历史背景,分析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举例进行解释。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登高》、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刘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刘

本诗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 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对昏庸的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 讽刺。(怀古伤己,怀古讽今)
六朝
石头城
唐朝
讽喻现实,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 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对象 角度
石头城
唐朝(中唐)
昔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 经历贞观之治、开 此,彻夜笙歌、欢乐 元盛世;繁盛兴旺 无时;繁华
今 至唐初废弃,二百年 来久已成为一座“空 城”; 冷落荒凉
牛李党争、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 衰微破败
注意理解 :咏史诗不等同于怀古诗!
咏史诗: “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 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或讽刺时政。咏史诗长于议论,不一定要写景,不注 重表现时空场景。
怀古诗:古,指古迹,“怀古”是由历史遗迹诱发, 触景生情而抒发感慨。作者多是身临旧地、凭吊古迹 产生联想,而抒发情怀抱负。注重写古迹的景物景观, 常用情景交融等手法。
发思古之幽情 明当今之得失 ---咏史怀古诗群文阅读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 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 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本节课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
咏史怀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教学目标】
一、 能够准确找出历史与现实 的连接点;
二、 抓住情感线索,读懂咏史 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 不得志。
对比失落型
古人展抱负,建功业,得遂心愿。自己却因为某 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郁郁寡 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越中览古①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①此诗是诗人游览越中时所作,越 中,指会稽,春秋时代越国曾建都于此。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夜泊牛渚怀古》
此诗借牛渚山之景,抒发 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 对前贤的追思。
《石头城》
以南京石头城为背景,通 过描绘古城荒凉破败的景 象,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无 限感慨。
创意写作或绘画等延伸活动设计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以《泊秦淮》为蓝本,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可以要求学生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这首诗,或者借鉴诗中的意象 和手法创作一篇新的散文或诗歌。
语音语调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注意平仄、轻重音和停顿等技巧,
以表现出诗歌的韵律美。
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内涵, 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 变化等手段,将情感准确地传达出 来。
气息控制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气息,使声音更 加饱满、圆润,同时避免出现气息 不足或过度换气的情况。
学生朗诵实践及点评
教师寄语和期望
•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共同领略了《泊秦淮》 这首咏史怀古诗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体会诗人对历 史兴亡的感慨和思考,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去欣赏 和创作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大家 能够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 学修养。期待大家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济地位,以及沿岸的古建筑、历史遗迹等。
古代诗歌中的秦淮情怀
02
阐述古代诗人如何借秦淮之景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
唐代诗歌与杜牧的创作背景
03
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以及杜牧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泊秦淮》这首诗。
同类题材诗歌比较阅读推荐
《江南春》
同样以江南为背景,通过 描绘春天的美景来表达作 者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之 情。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公开课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学目标】1. 品读诗句,感悟诗歌内容与手法。

2. 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3.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1.了解昭君和杜甫的相似命运,体会诗人深层的情感。

2.通过合作探究练习,理解并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最终化为青冢里的一缕魂魄,默默地守望着她的故园。

她就是王昭君!唐朝大历年间,怀才不遇、漂泊西南、历尽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绵延起伏、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诗人会生发怎样的感怀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去寻找答案吧!展示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咏怀古迹》是一组七律诗,共五首,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本首写的是王昭君,那么,诗人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又是如何写的呢?首先我们来诵读这首诗歌诵读指导: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与情感,情感沉郁怨愤,所以语气要舒缓。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读后点拨读音和重点词意。

请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千山万壑逶迤不断一直延伸到荆门,生长王昭君的山村还存在。

他离开了汉宫廷,远嫁到了北方的沙漠,如今只留下一座坟墓沉寂在黄昏中。

当初汉元帝在画图中曾经见过王昭君的容貌,如今只有王昭君的魂魄仍在月夜归来,千百年来流传的她做的胡音琵琶曲,分明是在诉说她满腔的怨恨。

这首诗歌首联点出王昭君出生地,颔联叙述其一生的不幸遭遇,颈联揭示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尾联表达出蕴含其内心的感情。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图画:群山起伏,连绵不绝;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奇伟形象,正所谓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好山好水好姑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 城①
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情感态度
(1) 诗人写台城流露出什么情感,蕴含了对历史的怎样思考?(5分)
答:①感慨今昔变迁昔盛今衰。(2分) ②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原因:奢华享乐,伤财误国。(3分)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1:51:4 901:51: 4901:5 1W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答案:①李诗以描写为主,(1分)把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 对照,触景生情,世事沧桑变迁之意油然而生。(2分)
②皮诗以议论为主,(1分)认为单说开凿运河,隋炀帝的 功劳可与大禹治水相比,但他南巡的奢侈残暴行为却是亡
国的根本原因。(2分)
本课小结
• 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和主题。 •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 注意“依题变通”。
第一步弄清史实:台城是什么地方? 从第东二晋到步南体朝悟结感束情,:台城诗一人直感是慨朝的廷是台省什(么中?央政府)和皇宫 所在地感第,慨三既过是去步政的分治奢析中华技枢,巧,今:又日是的诗帝破中王败用荒,了淫吊什享古么乐伤的今艺场,术所因手。奢法亡?国。
把过去六朝华丽奢侈的生活和现在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进行对比。 运用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表现帝王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
唐玄宗 杨贵妃
安史之乱 李杨的爱情悲剧
感慨沧海桑 田昔盛今衰
感慨人生如 梦功业未成
对历史的反 思对唐玄宗 的讽刺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主题:
• 今昔对比,感伤兴衰 • 追念古人,观照自我 • 借古讽今,理性反思
咏史怀古诗: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 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或寄寓个人怀才不 遇的感伤,或直接对古人、古事进行思考评价。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620. 12.16W ednesday, December 16,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1:5 1:4901: 51:4901 :5112/ 16/2020 1:51:49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601:51: 4901:5 1Dec-20 16-Dec-2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二)李商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杜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 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 古之情、兴亡之叹。
——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温故知新
作品
古迹 古人
古事
感叹的内容/ 主题
《乌衣巷》 金陵 乌衣巷
王导 谢安 贵族
繁华的乌衣巷 而今野草丛生
《念奴娇 赤壁 赤壁怀古》 古战场
周瑜
周瑜的风度闲雅 和
赤壁之战的功绩
《马嵬》 (其二)
马嵬驿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情感态度
答案:①李诗通过描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
衰亡的感慨惋惜之情。(2分)
②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
行了强烈的批判和斥责。(3分)
手法技巧
⑵ 这两首诗运用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请分别说明。(6分)
二、鉴赏方法
根据怀古咏史诗的概念和主题,结合学 过的这类作品,讨论我们应该如何鉴赏咏史怀 古诗。
三步曲 鉴赏
壹 (弄清史实) 诗中描写的古人、
往事是怎样的
贰 (体悟感情) 诗人写这个古人、
这段往事 ,是要 在诗中表现什么 情感态度
叁 (分析技巧) 这种情感态度是
用什么艺术手法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李白
用典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拟人 对比 反衬
• “诗”与“史”的结合: 用典、双关 • “咏史”与“言志”结合:借古讽/伤今、借景抒情、拟人 • “古”与“今”的结合: 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 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 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 考。总之不同的写法由不同的主题决定,要灵活应变。
注意理解:咏史诗不等同于怀古诗!
咏史诗:“咏史”就是翻阅古书,拾点旧说,针对 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或讽刺时政。咏史诗长于议论,不一定要写景,不注 重表现时空场景。
怀古诗:古,指古迹,“怀古”是由历史遗迹诱发, 触景生情而抒发感慨。作者多是身临旧地、凭吊古迹 产生联想,而抒发情怀抱负。注重写古迹的景物景观, 常用情景交融等手法。
(2)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6分) 答:①用典。(2分)
手法技巧
②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使人联想起当年歌舞升平
的场面。(2分)
③使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2分)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①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②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③?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③不较多:差不多。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内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
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6分)
三、鉴赏示例
台 城①
唐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②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② 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 诗人写台城流露出什么情感,蕴含了对历史的怎样思考?(5分)
(2) 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简要分 析。(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