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0257-5876(2005)01-0018-06

/伤痕文学0的历史局限性

程光炜

内容提要 作为/新时期文学0的起点,/伤痕文学0有其众所周知的历史功绩。但是,/十七年文学0仍然是它的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之一,二者在文学观念、审美选择、主题和题材诉求等问题上,是一种同构的关系。这决定了伤痕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仍然会按照传统的习惯预设文学方案,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很自然地带入艺术构思、创作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另外,/问题意识0成为伤痕文学/干预0与/服务0于现实的主要基点,成为其引起轰动效应的一个原因,然而,当上述社会/问题0得到解决,作家的创作便会出现意料之中的障碍和困难。这一局限,在多数/伤痕文学0作家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0 /伤痕文学0 问题小说

/伤痕文学0一说距今已二十六年¹。它的历史意义早已确立,没有人会再怀疑。然而,这个概念本身仍有讨论的空间。例如,它与/十七年0文学的关系,它在当时的现实意义,以及如何重新评价其审美价值和艺术成

就等等。

1

不妨说,/伤痕文学0是直接从

/十七年文学0中派生出来的。它的核心概念、思维方式甚至表现形式,

与前者都有这样那样的内在联系。刘心武在

1980年写的一篇题为5泪珠为何在睫毛上闪光)))回忆我的少先队生活6的文章中,似乎已经说得非常明白:/我的第一个、正式的创作冲动,是我十四岁即将离开少先队的时候,偷偷写出来的一篇小说,它就是表现这个篝火晚会的。那虽然是一件废品,而且早已不知失落到了何处,但是,难道在我成长后写出的5班主任6等小说中,没有潜移默化地体现着这样一种境界吗?少先队员时代啊,你在我记忆中留下的金线,将永远编织在我今后的作品之中,,0º虽然,一篇笔谈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是,/伤痕文学0作家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完成文学的/接受0和/教育0的,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十七年0,/主题0、/题材0、/内容0和/思想立场0曾经是当时文学的核心概念。一篇文学作品是否/正确0,是否有重大的/社会意义0,能否/教育0广大人民群众,这些概念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人指出:/作家要表现我们时代的先进人物,就必须站到这个时代的斗争的最前面。我们的作家当然可以描写历史的人物,但也必须用新的观点去表现他们。我们决不是无目的的,更不是为了逃避现代生活而去寻找历史的题材。0»在新时期,尽管文学环境发生了很大转变,但在大量/伤痕文学0的创作谈和评论中,重视创

)

18)

作的/主题0和/题材0,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立场0、/态度0等,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一部文学史认为,5伤痕6、5吉普赛人6和5竹叶子6等,描写了一些天真单纯的青少年的心灵是怎样在/文革0期间席卷全国的/阶级斗争0中受到伤害,从而/使读者看到了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以剥削阶级的血统论冒充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鬼蜮伎俩0。所以,新时期六年来革命现实主义传统在短篇小说创作迅速恢复和不断发扬光大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作家紧跟时代步伐、真实地反映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过程。/题材的开拓,主题的深化,莫不同人民群众思想情绪的发展变化紧密相关。0¼又例如,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强调了/思想立场0的正确性:/他生活在最底层,在最边远的地方与人民同甘共苦、共呼吸,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那些年的戏法魔术、风云变幻0,他承认,/我的小说的支点正是在这里0½。

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评论中,刘心武身上的/少先队员情结0、/-班主任.情结0以及王蒙的/少年布尔什维克情结0,曾成为众多评论家关注的对象。这种思维定势,甚至在以后的研究中仍有延续:/-少共精神.是贯穿王蒙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根主线。0/政治上特别早熟,有着特殊政治经历的王蒙对中国-十七年.的精神追求多少是怀有感情的,这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摆脱。0¾作为一种很深的历史/积淀0,以刘、王为代表的/伤痕文学0作家对/主题0、/题材0的迷恋,对/思想立场0的敏感,对文学作品重大的/社会意义0的追求与固执坚守,就在合理的想象与推理之中¿。

从文学的角度看,/主题0、/题材0和/思想立场0指的是文学创作的/外部因素0。说到底,它与/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0的思维逻辑是有着很深的亲缘关系的。具体地说,虽然到了/新时期0,而/伤痕文学0的创作原则仍在/十七年0的轨道上很自然地滑行)))这两种思想方法的/对接0,其实并没有被当时的评论家和研究者清楚地意识到;相反,它们还被当作是/恢复0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0的突出的例证,上面提到的5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6和5新时期文学六年6,就是这一观点的/始作俑者0。进一步说,重视/政治0而轻视/艺术0,重视/主题0和/题材0而轻视/形式0与/技巧0,正是来自传统的历史习惯。在80年代,这一/习惯0不仅没有得到清算,而且还紧紧地控制了/伤痕文学0及其他的创作。这一历史宿命,即使连那些当时站得很高的代表作家们也未能幸免。过分依赖/外部因素0,一定程度表明了对文学/内部因素0的藐视。它还表明,当时至少在相当一部分作家的潜意识中,当他们用文学作武器投入/思想解放0运动的洪流时,其实是很少将文学当作/文学0

看的。

2在80年代,/团结一致向前看0一度成为时代的/主旋律0。在这一

号召下,文艺界一些重要而敏感的/历史问题0被要求搁置。响应/号召0,是/十七年0就已形成的当代中国作家们的心理习惯和行为模式。在强调/文艺与政治0的关系框架中,/政治0的能指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它涵括了时代、文艺政策、社会生活、写什么、怎么写等等。总之,一旦响应号召并接受它的指导,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便随之迎刃而解,一切成为创作/障碍0的问题便不复存在。

创作/伤痕文学0的许多中年作家,他们当年的职业是官员、记者和教师。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文革.后,因为纠正冤假错案的先后,以及获得新的荣誉、地位的不同,其创作心态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一致.。有的虽说属于-反思文学.,潜意识里还在受为

)

19

)

文艺研究2005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