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2017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word学案
语文版语文七下《鲁迅自传》word导学案
彷徨____ ____
侮蔑____ ____
自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变故:
学力:
筹办:
侮蔑:
自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
鲁迅自传
学
习
目
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内容
复习
巩固
1、提问背诵诗词五首。
2、掌握作者鲁迅的有关内容。。
预
习
检
测
预
习
检
测
1、熟读课文,掌握下列字、词。
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传____自我质疑个性
感
悟
迁
移
训
练
1、阅读附文《老舍自传》,并与课文比较,举例说说它们在语言运用方面的不同。
2、学完《鲁迅自传》一文后,讨论:
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层
次
作
业
1、积累本课的生字、词语。(必做)
2、请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自传。(选做)
3、采访一位长辈,代他(她)写一篇自传。(选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
主
学
习
1、阅读课后附文《呐喊自序》,进一步认识鲁迅。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述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鲁迅先生的宏大人格。
(重点)2.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是其经受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简单的。
他就像一部厚厚的大书,需要我们细细品尝。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脚印。
二、自主预习1.请同学介绍第三段中涉及的两个历史大事,并分析鲁迅的精神。
明确:1926年“三一八”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鲁迅与反动派势不两立的坚决立场,不畏强暴,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因为我总不愿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句中“两条路”是指什么?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明确:“两条路”是指做幕友或商人。
“总”字写出了家人或亲友屡次劝他去走“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的现实和他屡次坚决拒绝的态度。
也表明厌恶做官老爷的师爷,也不齿做商人。
三、合作探究(一)人物形象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打算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明确: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转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
但后来熟悉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缘由,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以求富国强民,转变落后面貌。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品尝语言本文的语言凝练而含蓄,平实中又不乏幽默。
请你品尝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短语。
1.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明确:一个“寄”字,就把家境的困难程度点化出来:寄人篱下,必受冷遇,“乞食者”的味道是何等难忍!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究竟被拒绝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经历的写法。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1、按时间顺序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经历,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1、从鲁迅求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体会鲁迅的爱国思想。
2、结合课下注解或当时时代背景资料对鲁迅回国工作后频繁的出走进行分析,谈谈对鲁迅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某某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同悲,在宋庆龄主持的追悼会上,人们用一面白色的大旗盖在了棺木之上,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民族魂”。
不错,“民族魂”也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今天就让我们再次重温先生的生平经历,再次感受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国深情。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鲁迅自传》一课。
二、介绍文章体裁请看大屏幕,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
它分为自传和评传两种。
自传是自己为自己作的传。
评传又叫他传,是记录他人生平事迹的文章。
今天我们要讲的文章属于自传。
三、整体感知文意,填写鲁迅档案表请四位同学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整体感知文意,从文中找出鲁迅的家庭情况、求学经历、工作简历及主要著作,填写鲁迅档案表。
(大屏幕显示表格,四位学生朗读课文)鲁迅档案表原名字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称号家庭状况求学经历工作简历主要著作让同学在文中迅速筛选信息,找出答案,然后回答。
家庭状况: 1、鲁迅一八八一年生于某某省某某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2、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3、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
4、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5、鲁迅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
春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
• 【翻译】 •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 • 祖国、故乡,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
察觉,
• 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鲁迅作品 扉页
重温高大形象
鲁迅表达了对于祖国命 运的深沉关切和忧思,流露 了对于广大人·民愚昧、不觉 悟的愤慨和焦虑。他立誓要 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 血和生命。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姓周 的家里。
前 家 庭
十三岁 时
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
情 约有三 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前往南
况 年多 京求学。
十八岁 入江南水师学堂。
求学
过了半 年
改入矿路学堂学开矿。
毕业之 后
到日本留学。
预备学 校毕业
决意学医,进仙台医专学习。
两年后 终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二十九岁
1933年鲁迅 和姚克合影
第四段指对自己的创 作成果的评价,严格要求 自己,暗含自谦意味。
鲁迅在 家中
归纳自传特点
通读课文,分析这篇 自传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找出相关语句并赏析。
宋庆龄许广平参 加鲁迅追悼会
归纳自传特点
以时间为顺序。
叙述自己的生平事迹和 主要成就。 用第一人称。 有详有略,选择反映性格 和思想倾向的内容详写。
情景引入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 个身材矮小却形象高大的人,广 大人·民称他为“民族魂”。他 以匕首投枪般的文字准确剖析社 会,他以“同志”般的关怀指引 革命青年。他是谁呢?他就是我 们深深敬仰的鲁迅先生。今天我 们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这 位伟人的一生。
“民族魂”鲁迅
鲁迅
自传
鲁 迅
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在情感把握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变化。
-在文学鉴赏上,教师可以对比其他作家对童年的描述,如冰心的《童年》,让学生体会不同作家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怀念过自己的童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童年世界。
然而,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鲁迅的批判精神,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帮助他们理解鲁迅的批判精神。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他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交流。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写作手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写作训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同时也是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它是理解鲁迅文学思想的重要作品,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文学艺术成就。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些具体描写。这些描写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情感和观点,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
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5鲁迅自传》word教案 (1)
5. 鲁迅自传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3.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鲁迅所学专业几经变化与思想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鲁迅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肯定知道我国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文坛巨匠是谁吧?对,是鲁迅先生。
看来,同学们都和我一样喜爱鲁迅,崇拜鲁迅!想不想更好地了解鲁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拜读《鲁迅自传》这篇文章,去追寻鲁迅先生闪光的人生足迹。
(这样既可唤起学生对鲁迅的敬慕之情,激发阅读兴趣,又提示了学习重点。
)二、解题要说自传,该从传记说起。
传记是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
传记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叫“自传”。
自传的篇幅可长可短;篇幅短小,扼要地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叫“小传”。
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
3.全班讨论、交流:(1)用自己的话概述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
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
学生相互补充,完整概述下列内容:1881年,出生;1893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1896年,父亲去世;1898年,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1909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
回国后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1910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1911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1926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语文版语文七下《鲁迅自传》word教案
5、鲁迅自传授课日期:年月日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解词。
2、学习运用朴素平实而又蕴含深情的语言来写作。
3、学习传记文体把握人物精神实质的写作方法。
4、学习传记文体高度的概括性。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自传(zhuàn):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乞食者:要饭的人。
乞:乞讨。
筹办:筹划办理。
幕友:旧时军队或行政部门里由长官私人聘请的人员,协助办理文案、诉讼、钱粮等事物、俗称师爷。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wéixīn反对旧的,提倡新的。
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绍(shào)兴:段祺(qí)瑞:北洋军阀皖系的首领。
厦(xià)门: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páng huá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侮蔑:wǔ miè轻视;轻蔑。
川资:路费。
随喜:随着众人做某种表示。
失怙:hù丧父。
三、课文朗读:四、课文导语:“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五、常识(分发)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
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
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
七年级语文鲁迅自传教案
七年级语文鲁迅自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鲁迅自传的内容。
(2)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鲁迅的文学风格,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坚定的信念和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自传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自传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鲁迅文学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自传的文本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对鲁迅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自传,理解文本内容。
(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鲁迅自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欣赏鲁迅的文学风格(1)学生朗读鲁迅自传中的精彩片段,感受鲁迅的文学风格。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鲁迅的文学特点,如讽刺、幽默等。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鲁迅自传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鲁迅自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鲁迅自传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讲解不清晰或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探讨的效果如何?4. 学生对鲁迅文学风格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提升?5. 学生对鲁迅自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有积极的改变?七、评价与反馈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鲁迅自传(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鲁迅自传(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鲁迅自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积累“筹办、维新、污蔑”等词语,学习鲁迅严谨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能恰当运用辐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重大转折。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重点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提问:在小学我们学习过不少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今天我们先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说你对鲁迅先生的认识。
(帮助学生把小学学过或课外阅读的有关鲁迅的故事组织起来,通过讲述故事说出自己对鲁迅的认识,为新课的教学设置情境) 2.导人课文,板书课题。
从故事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先生的经历是复杂的,他于1930年5月写了一篇简短的自传,介绍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鲁迅自传》。
1.学生回忆学过的《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踢鬼的故事》等,讲给同学们听,尽可能说出对鲁迅的看法。
(对讲述自己课外阅读故事的同学予以表扬)2.学生初步感知鲁迅自传的内容二、整体阅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感知内容。
‘2.检查阅读效果: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学力、变故、筹办、维新、污蔑)3.感知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主要经历?4.解读课文,从设计鲁迅先生简历人手;详细了解鲁迅的经历。
(提示:小学毕业时,我们都填写过自。
己的简历表,仿照那种形式,我们给鲁迅先生设计一份“简历表”,把课文中鲁迅先生的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清楚)5.再识鲁迅。
引导学生作初浅分析。
(提示:鲁迅先生的生活、求学、工作经历与众不同,这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仔细阅读课文,发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1.自由快速阅读课文,积累词语。
2.根据老师出示的卡片内容,还原语境,理解词义。
语文七下(YW)--2.教案9.鲁迅自传
9鲁迅自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重点)2.把握课文结构层次。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著名的诗句同学们知道是谁写的吗?(生答鲁迅)。
在上学期我们也学过鲁迅的作品,谁还记得是什么?(生答)今天我们将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人。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等。
2.文体常识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
传记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一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篇幅长的称“传”或“传略”,篇幅短的叫“小传”。
传记要求内容真实,评价公允。
《鲁迅自传》是鲁迅为自己写的传文。
3.字音字形筹.办(chóu)学籍.(jí)衰.落(shuāi) 乞.食者(qǐ)4.词语解释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原指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要饭。
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5.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标出文中直接或间接表明时间的词句,了解文中牵涉的一些历史事件。
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梳理鲁迅在本文中所交代的一些情况。
明确:年份主要活动1881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1893年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
1896年父亲去世。
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
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
1902年到日本留学,两年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中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鲁迅自传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因此教学前应对传记文这种文体适当介绍。
教好这一课,一方面为下面继续学习其它课文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迁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感知他的人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从而到达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一语文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通过文章阅读与教师背景资料的补充,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与主要创作成果。
2、通过研究文章,体会本文选材精要,表达详略得当的特点;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与爱国思想。
4、熟悉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与主要创作成果。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方式及教学用具:讲授、讨论、对话;黑板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文章阅读与教师背景资料的补充,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与主要创作成果。
熟悉课文,掌握生字词。
〔一〕、导入1、解题:鲁迅自传传记: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可分为自传与评传。
⑴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
⑵评传:是由别人撰写的,也叫传。
2、介绍鲁迅〔1〕、请同学回忆以前所阅读的鲁迅文章,简单介绍对鲁迅的印象。
〔2〕、引用毛泽东的话,简介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珍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这些是后人给他的评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记叙自己的。
〔二〕、熟悉文章,梳理文章。
1、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掌握生字词。
自传〔zhuàn〕乞〔qí〕食衰落〔shuāi〕〔luò〕彷徨〔páng〕(huáng) 侮辱〔wǔ〕〔rǔ〕祺〔qí〕〔1〕[学力] :这里指在学习上到达的程度。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教学设计(精品)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
2、了解“小传”的文体特征,学写“小传”。
3、体会本文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4、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精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学习《鲁迅自传》这篇人物传记、了解自传的写法,进而会写简单的自传。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的内容猜一猜这说的是哪个人物?(鲁迅)有谁能把鲁迅的有关情况对大家作个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好几部作品,谁能回忆一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故乡》等),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我们已大致了解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系统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一生。
(板书课题)二、介绍“自传”及学习的方法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属传记类文章,有三个特点;①所写材料真实典型、既要概括人物的一生,又要突出主要事件;②在记叙中常插入对人物事件的议论;③语言准确、平实、简明,富于个性特征。
学习自传的方法:1、把握人物一生中的主要事件;2、根据这些事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整体感知弄清几个概念:传记、自传、小传──传记是叙写人物生平经历的文体。
要求写真人真事,可以写他人.也可以写自己;写自己的传记叫“自传”;篇幅短小,扼要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叫“小传”。
《鲁迅自传》便是写自己的小传。
此文写于哪一年?写了自己多少年的历史?──本文写于1930年。
写了1881~1930年约49年的历史。
这篇自传共四个自然段,请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
──1.家庭情况;2.求学经历;3.工作经历;4.著述概况。
阅读“家庭情况”课文: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
图片:鲁迅祖居德寿堂绍兴鲁迅故居大门课文: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 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鲁迅自传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感受、解读鲁迅精神。
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法学法: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
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
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网页上幻灯片(2)内容显示: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新)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9.《鲁迅自传》说课稿
《鲁迅自传》说课稿一、说教材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材所选的课文文体丰富、内容精彩。
《鲁迅自传》安排在第三单元的首篇,是鲁迅作于1930的一篇自传, 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约50年的人生经历。
按“经历十成绩”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来写,是鲁迅所交上的一份无愧的人生答卷。
因为它具备传记作品实事求是、线索清楚、重点突出的文体特征,所以学生通过它既可以走近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又可通过学习它掌握传记的特点和写法。
二、说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
所以教学这一篇传记,一方面要针对传记的特点,了解传记的写法和鲁迅的生平经历。
另一方面要通过了解文章相应的时代背景,体会鲁迅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所以教学本文应实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二)体会鲁迅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三)掌握人物传记的特点及写法。
其中第一个教学目标是本文的重点,第二个目标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完成前面两个目标,第三个目标将在第二课时完成。
三、说过程为了实现前两个目标,在第一课时我按照“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了解鲁迅,学习鲁迅”的步骤展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部分,我运用了以旧引新法,由学生学过的第一单元导入新课,由后人对鲁迅的评价(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经历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随意点名四位同学轮流朗读全文,通过听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掌握一些生字的读音,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2、默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找出标示时间的词语,和对应的事件或经历完成表格。
通过上述操作,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记忆得以强化,落实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并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夯实了基础,为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作准备。
(三)了解鲁迅,学习鲁迅。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5鲁迅自传》word教案 (5)
《鲁迅自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二)难点: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四、教学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内容在家自学部分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páng huáng() shuāi败() chóu办()zhè江() nà喊()亲qī()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
(8分)(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在校教学部分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9鲁迅自传教案语文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感受、解读鲁迅精神。
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法学法: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
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
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网页上幻灯片(2)内容显示: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著作
两本短篇小说集:____、____。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评论,若干翻译作品。一本_______和一本编订的_______。
2.细读课文,将鲁迅的主要人生经历案时间顺序列成表格:
时间
主要经历
一八八一年
13岁时
18岁时
毕业之后
两年后
29岁时
回国后
一九二六年
1962年12月
一九一八年
问题:
1.本文以____为顺序,叙述了鲁迅从___到____的情况。
2.本文共写了关于鲁迅四个方面的内容,请加以概括。。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第四方面————————
3.“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中的“变故”指的是什么?“变故”能否换成“变化”?说说你的看法。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三、探究研读:
1.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转折?
2.鲁迅最重大的一次人生转折的原因是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次转折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在他的人生中有着怎样的意义?
3.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四、点语段研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文段略)
②鲁迅的母亲:鲁迅的母亲姓鲁名瑞,生于咸丰年间。受封建社会影响,她没有上过学,凭着自己的毅力,自修到能够读书的程度。她读过不少书,有弹词、演义、章回小说等。她是个很有胆识的女子,对鲁迅三兄弟充满了温柔的母爱。她每年回娘家总把鲁迅带去。鲁迅的父亲去世后,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当鲁迅18岁那年决定离家去南京读书时,家里虽然十分贫困,她还是想尽办法筹措了把块银元给鲁迅做路费。
③鲁迅弃医从文的缘由:鲁迅选择学医,是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非导致国人受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到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拓展延伸:
关于鲁迅的诗歌
↓
《自题小像》
【关键字】七年级
9.鲁迅自传
【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学习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学习难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写作背景】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自传记述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呐喊()彷徨()侮蔑()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变故:
侮蔑:
学力:
学历:
二、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按下列几方面将鲁迅大半生的主要经历填在表格中:
段落
内容
主要经历
一
家庭状况
___年出生,出生地为________。父姓__读书人,母姓__乡下人。幼时不愁生计,13岁时________,父亲重病三年而死。
4.选文中提到的“新文艺”指的是什么?
5.鲁迅选择医学的原因是什么?后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从鲁迅弃医从文的变化中你能看出鲁迅的什么精神?
五、相关知识链接:
①鲁迅家遭受的一场变故:鲁迅十三岁那年,祖父周介孚,替亲友向浙江乡试的主考官行贿赂。按清朝法律,科场案是大罪,周介孚被关进了杭州监狱。祖父人狱,断了官俸,还要不时往狱中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周围的人全都变了脸。才十几岁的鲁迅,却已经不再有少年人的任性的权利,他必须像成年人那样承担责任,命运已经不允许他像孩子那样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了。面对造物主的这种苛待,他只有咬紧牙关,默默地忍受,即使跨进家门,把那在当铺的轻蔑和歧视中换来的钱交给母亲,他也从不说什么。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的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传记特点】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洁严谨。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筹办()衰落()学籍()
二
求学过程
18岁_______,半年后______。毕业后______。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_________。
三
工作简历
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__________,绍兴中学_____,师范学校_____,南京政府________。移入北京后兼做_________。出走后做______、_______,后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