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年版56页PPT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年版5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7a5df2cfc789eb162dc856.png)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 准20年版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一流】全新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共35页)
![【一流】全新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共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892cc51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2.png)
【一流】全新2024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共35页)课程标准编订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布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研制报告》;3. 我国历史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包括历史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著作;4. 国际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先进经验。
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1. 强化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历史观念、历史思维、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等方面;2. 增加历史学科的实践性,鼓励学生开展历史调查、历史剧创作等实践活动;3. 优化历史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4. 提升历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时代化水平,反映我国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5. 关注历史教育公平,确保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意识、民族意识、全球意识、创新意识,具备历史核心素养;2. 课程内容:以中国历史为主干,世界历史为参考,涵盖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共计12个单元;3. 课程实施:提倡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 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历史思维、历史情感等方面。
课程标准的附录:1. 历史课程资源推荐:包括历史书籍、影视作品、网络资源等;2. 历史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3. 历史考试命题建议:明确考试命题的原则、方法和要求;4. 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对课程标准的内容、特点、意义进行详细解读。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年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764b2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6.png)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1000字2020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历史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
新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民族情感、历史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人才。
一、课程标准总体设计新课程标准以“青少年成长与历史”为主线,分为“探究历史”,“历史与文化”和“历史与社会”三个模块,分别对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学科能力以及情感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基本内容1.中国古代史:介绍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发展、以及外交关系等内容,并通过阅读史书、考古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
2.世界史:介绍世界各个文明和文化的形成、演变和交流,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多元性和互动性。
3.中国近现代史:介绍中国近代史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潮,以及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
重点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让学生对中国的未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能力培养“探究历史”、“历史与文化”和“历史与社会”三个模块中分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1.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历史资料阅读和历史信息处理的能力。
2.历史方法能力:让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和研究手段,比如历史考证、田野调查、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
3.历史表达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历史研究报告、历史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情感价值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从以下方面展开:1.民族情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全面和自信的民族精神。
2.多元文化: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长处和差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价值观念:启迪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对公正、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价值观的认识和尊重,同时让学生对追求美好生活有一种向往。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4e46b20975f46526d3e13f.png)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精品】最新2020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共79页)
![【精品】最新2020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共79页)](https://img.taocdn.com/s3/m/45bdc791767f5acfa0c7cd8e.png)
【精品】《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共79页)注:红色字体为课标重点增加的新内容;蓝色字体为课标局部修改的新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发挥重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一、课程性质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组成。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史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由来,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84c01df111f18583d05a6d.png)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61ef334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d.png)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对初中历史课程进行了修订。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精神,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对原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进行的修订。
一、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价值观。
3. 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国际理解能力。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阶段。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阶段。
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古代文明、中东古代文明等。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拿破仑时代、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阶段。
5. 历史地理:包括古代中国的地理单元、古代世界的地理单元、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等。
三、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 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历史文物、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四、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 课程标准应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国情,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2020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2020年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f1f36b526fff705cc170aa4.png)
作者:非成败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时间:2020.12.1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注:红色字体为课标重点增加的新内容;蓝色字体为课标局部修改的新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发挥重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一、课程性质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组成。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史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由来,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2024初中历史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初中历史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9c02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8.png)
2024初中历史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制定了2024初中历史教育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重要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地图等获取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培养科学的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学会尊重不同民族和文化,树立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视野。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重点掌握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
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重点掌握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
3.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历史时期,重点掌握各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
4.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等历史时期,重点掌握各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科技文化成就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b1897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1.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一、学情况分析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
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二、教材分析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5、教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最新完整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最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5fd73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a.png)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最新完整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1.课程性质:强调历史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国家的发展做准备。
2.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要求学生学习“有用的历史”,倡导研究性学习,并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3.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4.内容标准:涵盖了通史、地理、人物、事件、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并按照历史时期和专题进行组织。
5.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抱歉,我无法找到“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这个词汇,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以便我为您提供更准确的回答。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方法:1.理解基本史实,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
2.掌握重要的历史线索,理清历史发展脉络。
3.关注重要历史人物,了解其生平事迹。
4.重视重要的历史事件,理解其来龙去脉和意义影响。
5.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弘扬民族精神。
6.关注现实问题,探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7.注重中外历史的比较,培养全球视野。
8.运用历史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
9.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展历史学习渠道。
10.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
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系统地研究中国和世界的文明演进,探讨与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的研究,为现实服务,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完成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f1a7676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c.png)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以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为标题,本文将深入分析新版课程标准,并结合实践教学,阐释新版课程标准如何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及教学指导。
新版课程标准及其解析
新版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于2020年制定的。
其主要内容是以“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结合历史的多样性,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构建历史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学会把握历史脉络。
此外,新版课程标准还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想象和探索,以及批判性和独立性思维。
意在让学生从接受、理解历史知识过渡到综合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从教学实践中促进改革
借助新版课程标准,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显著改变,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贯彻“问题意识”,以及强调“学生参与和活动
式学习”的原则。
首先,老师应该根据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其次,要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式学习,如讨论和分组合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第三,要教会学生把握历史脉络,通过将历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对历史获得更深入理解和认识。
总之,新版课程标准以及教学指导能够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让学生从理解简单的历史知识渐渐过度到系统的学习历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充分
地理解历史,把握历史脉络,才不会按死板模式学习。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c516375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9.png)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本文档旨在介绍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和相关要求。
该课程标准适用于初中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和学科能力。
1. 课程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 了解和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规律;- 具备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历史意识、历史道德和历史文化素养。
2. 课程内容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中国古代史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历史人物、文化和社会制度等。
2.2 世界古代史主要介绍世界古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文明发展和交流等。
2.3 中国近代史主要介绍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世界现代史主要介绍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国际关系、科技进步等。
2.5 历史思维和方法包括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史料等信息了解历史。
3. 学科要求学生在研究历史课程过程中,应具备以下学科能力和素养:- 掌握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史料;- 发展历史思维,具备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问题的能力;- 培养历史意识,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尊重历史文化传统;- 培养历史道德,具备正确的历史伦理观念;- 培养历史文化素养,了解并欣赏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4. 教学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应遵循以下教学要求:- 紧密结合历史课程内容,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节和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发展水平。
以上是对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简要介绍,该课程标准将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历史学科素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d13dd6cc17552706220804.png)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髙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4b9a2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2.png)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23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使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观,为未来的研究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知识与能力2.1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以下内容:- 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世界古代历史,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清朝灭亡、辛亥革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重大事件和人物;- 世界近现代史,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2.2 能力培养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把握;-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调查研究等方法,获取、整理和评估历史资料;- 培养历史思维方式,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本模块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内容,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3.2 模块二:世界古代史本模块主要介绍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
3.3 模块三:中国近现代史本模块重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包括清朝灭亡、辛亥革命、民主革命等。
3.4 模块四:世界近现代史本模块介绍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包括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等。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和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述、讨论、小组合作、文献阅读、实地考察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五、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将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以期准确反映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发展。
初中历史新课标(全)
![初中历史新课标(全)](https://img.taocdn.com/s3/m/d0b548d284254b35eefd34bb.png)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二、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历史课程应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0a6195dd36a32d7275816f.png)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2d449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9.png)
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背景介绍2024年,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该标准是经过教育部部编版工作小组多年努力研发而成。
该标准旨在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主要内容1. 课程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内容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4. 评价方式: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相应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和能力。
三、实施建议1. 学校应及时更新教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学校应及时更新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标准相匹配。
2. 教师应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教学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应积极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总结2024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于提高初中历史教育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确保新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学习环境和培养途径。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ecf22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5.png)
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下册(完整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大纲要求如下:1.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和重要事件。
3.形成对历史的基本认知、观念和看法,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基本历史和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5.掌握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
6.培养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7.培养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8.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史学技能。
9.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对历史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10.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
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初中生历史教学大纲下册是指教育部2018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实验)》(以下简称“旧大纲”),以及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教学大纲(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新大纲”)的下册部分。
旧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新大纲的下册部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世界史。
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其中中国现代史包括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和20世纪的中国;世界现代史则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等。
此外,新大纲还增加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和“近代以来世界重大改革回眸”两个专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部编版】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84c01df111f18583d05a6d.png)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版)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
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髙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
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1、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2、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伊斯兰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
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形成了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
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
通过学习世界古代史,知道主要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
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
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趣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
•绘制一幅欧洲中世纪庄园平面图,了解庄园布局和农民日常生活。
•列举世界古代史上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帝国。
五、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的起讫时间大约是从16世纪初至19世纪末。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
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从14世纪到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而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掠夺,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
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另一方面,工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时,
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
到19世纪末,随着拥有先进技术的欧美人对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殖民,世界完全联系成一个整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和主宰地位的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空前激化,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指明了方向。
通过学习,了解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理解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初步学会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其野蛮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从手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
理解美国革命
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通过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巴多酚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分小组讨论。
•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