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构造地貌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地质构造地貌》PPT课件

《地质构造地貌》PPT课件
世界地质公园,属于花岗岩峰林景观。 发生急剧的断块隆起和频繁的岩浆侵入
整理ppt
34
黄山构造地貌发育简史
1.4亿年前,燕山运动使深埋地底的花岗岩浆 上升,并在距地面3-6公里处冷却下来。
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喜马拉雅造山运 动使隐伏的花岗岩岩体冲出地面,形成了 今天的黄山布局。
整理ppt
35
距今200-300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由 于全球的变化,最终形成了温带地区特 有的冰川景观。
常见的断层构造地貌包括:断层 崖、断层线崖、断层三角面、断层谷、 断陷谷、断块山等。
★断陷谷
地堑由两条或两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 之间岩块相对下降,两侧的岩块相对上升, 常常形成断陷谷地形。
地堑
★断块山
与地堑相反,地垒是断层面之间的岩块 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常常 形成断块山地形。
地垒
52
整理ppt
53
张家界天子山
整理ppt
55
天子山 百丈梯
整理ppt
56
天子 山仙

整理ppt
57
张 家 界 峰 林
索溪峪
整理ppt
59
金鞭溪的景色
整理ppt
60
整理ppt
61
黄石寨
整理ppt
62
整理ppt
63
黄石寨
整理ppt
64
天书宝匣
整理ppt
65
醉罗汉
整理ppt
66
49
张家界
• 总的为较为稳定的陆地台块,以上下升降运动 为主,褶皱运动不强烈,也没有岩浆活动出露
•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是在晚第三纪以 来漫长的地史时间,由于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 升,经受流水长期侵蚀切割的结果。其发展演 变经历了平台、方山,峰墙,峰丛、峰林,残 林4个主要阶段。

课件1: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1: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褶皱模型
形态上:背斜拱起;向斜下弯 岩层新老关系上:背斜中老翼新;向斜中新翼老 地貌上: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问题探究
背斜
向斜
1. 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遭侵蚀
向斜槽部受压力 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构造地貌:
交通 运输
雅西高速拖乌山路段 采用双螺旋隧道设计, 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 性,同时也最大限度 地保护了山区的生态 环境。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公路 铁路
最大限制坡度 7%~9% 3%
(1) 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 通运输_方___式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线__路___的方向和延伸方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 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 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 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弧

东亚岛弧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山地 地形
方式 优先建造公路,而后才是铁路 线路布局 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线路布局 上坡路段往往呈“之”字形
形成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 庐山
宁夏平原
(平原)
渭河
(平原)
汾河
(谷地)
拓展提升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工程应用
• 背斜:挖隧道 • 向斜:修建大坝
天然气 石油
找矿应用

构造地貌(全套154页PPT课件)

构造地貌(全套154页PPT课件)
安第斯山的山坡與海溝直接相接, 大陸架和海岸平原非常窄。
邊緣山脈
安 第 斯 型 大 陸 邊 緣
2、東亞型大陸邊緣 東亞型大陸邊緣是由海溝、火 山島弧和弧後盆地組成。
根據地殼性質及其所處的位置的差異, 可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陸緣弧 陸地與火山島弧之間的弧後盆地的基 底是典型的陸殼性質,並沉積了陸源碎屑 物,形成淺海大陸架。如我國的東海與日 本琉球之間的大陸邊緣。
峨眉山金頂
峨眉山金頂
2.斷塊山與斷陷穀 (1)斷塊山
斷塊山是受正斷層控制的塊體,呈整體抬 升或翹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斷塊山的特點是山邊線平直,山坡陡峭成 崖,即斷層崖,與相鄰的平地之間沒有過渡地 帶,常常急轉直下。斷層崖受橫向溝穀的切割, 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斷層三角面。
華山
斷塊山可在各種地質構造基礎上形 成,有的兩面均受斷裂的控制,有的是 單獨存在,但多數是成群分佈,排列方 式為平行的、雁行的、斜交的或同心圓 狀的。
地形. 2.形態特徵 3.形成
塔里木盆地
(四)丘陵
三.地質構造地貌
(一) 斷裂地貌
1.斷層崖
(1)定義
斷層崖是指斷層一側的地盤抬高後,沿斷層線延 伸的陡崖。
(2)演變
斷層崖
斷層三角面
侵蝕地形
斷層崖的形成與演變
2.斷層線崖
(1) 定義
由於差異侵蝕而把古老斷層重新揭露 出來,並沿斷層線發育的陡崖,稱為斷層線 崖.
東亞型大陸邊緣——陸緣弧
第二,邊緣弧
邊緣弧的弧後盆地具有洋殼性質, 而火山弧的基底具有陸殼性質。
東 亞 型 大 陸 邊 緣 邊 緣 弧
——
第三,洋內弧 包括弧後盆地和火山島弧在內
的整個基底都由洋殼組成。如馬 里亞納群島及以西海域。

课件2:2.2构造地貌的形成

课件2:2.2构造地貌的形成
列波状弯曲,由背斜和向斜组成。
(2)识别背斜和向斜:
①岩层形状: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背斜
向斜
(2)识别背斜和向斜:
(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②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向斜相反。
①~⑦代表地层由老到新
①~⑦代表地层由老到新
(3)褶皱地貌:
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原始地貌)
1、安全性高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多发地段;修建隧道时应选择在背斜处。
2、成本低
沿等高线建,降低难度。
3、尽量少占耕地
优点:
①能够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
4、生态环境保护
②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工程建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破坏。 缺点:
5、方便居民出行
桥隧比例的增加,也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在地球的内、外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二)地质构造的类型:
1、褶皱
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 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 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
2、断层 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
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1、褶皱:
(1)概念: 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
岩层年龄新老关系还 是最根本的判断方法
外力侵蚀作用下: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 生裂隙,容易被侵蚀 成谷地;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侵蚀后)
外力侵蚀作用下: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石致密,不易被 侵蚀,相对高耸形 成山岭。
2、断层:
(1)概念: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

《地貌学》第二章 第二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

《地貌学》第二章   第二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

峨眉山金顶
峨眉山金顶
2.断块山与断陷谷 (1)断块山
断块山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 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断块山的特点是山边线平直,山坡陡峭成 崖,即断层崖,与相邻的平地之间没有过渡地 带,常常急转直下。断层崖受横向沟谷的切割, 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断层三角面。
华山
断块山可在各种地质构造基础上形 成,有的两面均受断裂的控制,有的是 单独存在,但多数是成群分布,排列方 式为平行的、雁行的、斜交的或同心圆 状的。
昆明西山
有时一系列断陷盆地呈斜列分布, 盆地之间由—隆起高地分隔,断陷盆 地和隆起高地共同构成断陷盆地-断块 山系。
山西断陷盆地系分布图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板块内部稳地区构造长期稳定,新生代 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拱起或拗陷。
若拱起区缺少差异运动,形成的地貌类 型和形态单一。如高原、山地、或丘陵。
正在发展为新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 最典型的大陆裂谷是东非大裂谷。
(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褶皱-断块山 先经历了古生代板块碰撞,形成褶皱构造;
在中、新生代又发生了板内块断构造运动,从 而形成褶皱块断山。
它的山前断层的垂直断距很大,构成山体 的岩层保留着原先就有的褶皱构造。因此,在 褶皱-断块山的形成中,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 同等重要。
常见的断块山有地垒式断块山和掀 斜式断块山。
(A)地垒式断块山
地垒式断块山的构造基础是地垒 构造。
地垒式断块山又称地垒山,指断块沿两条或多
条断裂隆升而形成的山地。
地垒山的两侧山坡的坡长和坡度基本相等,且 多呈断崖绝壁。
江西庐山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其外形特点 是两侧山边线平直,并形成悬崖峭壁,而山顶部分 起伏较平缓。庐山的西北侧是莲花洞断层,东南侧 是五老峰断层,两者都是高角度正断层,而且是阶 梯状断层。

第二章构造地貌

第二章构造地貌
方山
尖山
构造上升
沉积盆地
2.构造阶地
构造 平原 构造 阶地 河流
方山
尖山
构造阶地的特点: (1)岩层水平。 (2)坚硬岩层构成阶地面或阶地陡坎的上部,软弱岩层构成 阶地陡坎的下部。 (3)阶地面倾向受岩层倾向控制(河流阶地倾向河床)。 (4)只反映岩性的差异,不反映构造运动的阶段性。 构造阶地形成过程——节理,侵蚀,小沟槽,切入软岩层,坍塌
长白山天池火山
火山弹
五大连池火烧山巨大火山弹
2. 火山盾
中心式喷发的玄武岩流,形成一种平缓、高凸的 盾形丘陵,称火山盾。
火山盾
3.熔岩平原(高原)
大规模裂隙式喷发,或多中心喷发的玄武岩流,形成大面积平 坦地形,称熔岩平原。 平原 高原 0~200m 1000~3300m
例如,长白山主体就是一个巨大的玄武岩高原。
由被剥露出来的构造面(如侵入岩体表面)构成地表面。
构造地貌
瑞士侏罗山地的背斜山和向斜谷
原始构造地貌
地垒 地堑 地堑 地垒 地堑
岩株山
次成构造地貌
二、水平岩层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倾角小于5o。 1.构造高原/平原
构造 平原 构造 阶地 河流
低平原(海拔0~200m)
构造平原 高平原(海拔200~600m) 高原(海拔600m以上)
猪背脊——Hogback
猪 背 岭
猪背脊
4.穹隆地貌
穹隆是一种没有明显走向的背斜隆起,平面轮廓呈圆形或椭圆 形,长宽比小于3:1,组成穹隆构造的地层向四周倾斜。 当地壳下部的岩盐呈 塑性状态侵入到上部 的沉积岩中,或岩浆 侵入到上部的地层中, 都能使地壳上部岩层 上拱,形成穹隆构造。 塑性岩盐侵入到地层 中形成的穹隆,又称 盐丘。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构造地貌的形成(共68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2构造地貌的形成(共68张ppt)

√C.丙
D.丁
地壳运动造成岩层的变形和变位为地质构造。如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地势抬高
容易形成山地,反之为向斜,地形表现为谷地。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4. 图中地质构造类型为( A )
A. 背斜谷
B. 向斜山
C. 背斜山
D. 向斜谷
5. 图中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 )
A. 受力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外力侵蚀
7. 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D )
A. 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 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 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8. 图中长腰山是( B )
D. 自A向B由老到新
A.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11.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C )
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12.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A )
A.渭河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2.2 构造地貌的形成
观察下列山脉有何不同之处?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和断层是常见的地质构造。
(一)褶皱 1.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
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2.类型






形态上看: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高中地理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二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重难归纳 1.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 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绝大部分位于海洋,其余五 大板块都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一 般来说,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方法归纳 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
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是理想的 山区公路汽车爬坡比赛赛场,被称为“历史的弯道”。其全长约4千米,从山 脚至山顶直线距离约350米,坡度倾角约60°,道路盘绕24道弯,对于赛车手 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天然赛道。
(1)在山区为什么要修建盘山公路? (2)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1)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盘山公路与等高线平行,可降低工 程难度,减低道路的坡度。 (2)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板块海拔相近,中间为山地,故图示的板 块边界是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 图示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阿尔卑斯山脉是非洲板块和亚欧 板块相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因板块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和落基山 脉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的。
4.特点:板块内部相对 稳定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 的地带。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而实际情况是,地壳下面的均衡面即是起伏的,同时物质又是不均一的。 根据W.A.Heiskanen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来成,而37%由 普拉特模式进行。这就解释了大洋与大陆显体地貌的成因。
(3)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

Hale Waihona Puke 地学界对陆地与海洋的成因一直有两种观点:固定论和活动论 活动论学派由来已久,在20世纪初德国学者魏格纳首次提出大陆漂移 学说,解释海陆分布。但由于种种缺陷一直没有被接受,到20世纪中 叶,由于深海钻探的发展,大洋研究的深入,发现海底扩张。在海底 扩张和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并用其解释大陆海 洋的成因的问题。


海陆分布的另一特点是其分布的不均匀性。大部 分陆地分布在北半球,占此半球总面积的39%。 而南半球陆地仅占南半球总面积的17%左右。 地表最大的起伏为20km,最高的山峰为珠穆朗玛 海拔8844.43m,最深的海洋为马里亚纳海沟说- 11022m,地表平均高度为-2450m。

2、大陆和海洋分异
火山庐山地垒式断块山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庞越地区的布罗莫火山左和塞梅鲁火山冒出浓烟剥蚀山地剥蚀山地的形成不发展受到的外力作和新极造运动对山地形态塑造的影响
第二章 大地构造地貌
一、地貌概述 二、大陆区的形态 三、大洋区的形态
一 、地貌概述
(一) 地球表面的基本轮廓 显然地球表面的起伏很复杂,但其表面的基本轮廓可明显地表现 为大陆表面高地和海洋底部低地两部分。
黄 冈 山 冰 蚀 山 地
鲁 山 构 造 侵 蚀 山 地
-
乌蒙山-岩溶山地
(二)平原
1、平原的高度分类
2、平原的成因分类
①构造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大于剥蚀作用,平原面与岩层面 一致。如前第四纪水平(或缓倾斜)岩层和熔岩等的固结 岩层形成的平原和高原。 ②剥蚀平原 构造上升作用与剥蚀作用大致相等,平原面切 过岩层面,地面微有起伏。

构造地貌知识分享

构造地貌知识分享
(c )
图12-7 断陷盆地剖面特征 (a)地堑断陷盆地; (b)簸萁式半地堑断陷盆地; (c)复 式半地堑断陷盆地; (d)复式地堑式断陷盆地
3.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
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称断层崖。
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和差异 剥蚀作用,常使断层面裸露地 表,形成陡崖,这种陡崖通常称 为断层崖 。
三、褶曲构造地貌
岩石受力发生弯曲,便形成褶曲。 原生褶曲构造地貌(由新构造运动造成)
褶曲构造地貌 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受到剥蚀所形成 )
(一)原生褶曲构造地貌
1.活动褶曲构造山地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 形成山地。
新生代的构造褶皱带,大多数属于活动褶曲构造山地。
图4-34 旋转断层产生的断层崖
4.断层线崖
断层上盘受到强烈剥 蚀,当上盘出露软弱岩 层,下盘出露坚硬岩层 时,上盘剥蚀速度较 快,结果上升盘比下降 盘还低,这种断层崖称 断层线崖,又叫逆向断 层线崖(图12-19C)。
断层线崖
顺向断层线崖
顺向断层线崖
5.断层谷
沿断裂破碎带发育的河谷,称 断裂谷。
茶壶峰(丹霞地貌)
人面石(丹霞地貌)
赤壁丹崖(丹霞地貌)
丹霞山风光(瀑布)
5.剥露构造平原
地壳上升以后,如果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则构造阶地、方 山、尖山等全部被破坏掉,由被挖掘出来的坚硬岩层组成 新的地表面,称为剥露构造平原(次成构造地形) 剥露构造平原一般比原始构造平原复杂,常常带有微起伏 ,并可有少量堆积。
200~600m)
高原(海拔600m以上)
构造上升 沉积盆地
3.方山、尖山
方山——由水平岩层构成的孤立的平顶山。 尖山——方山进一步发展,顶部呈锥形,称为尖山。

构造地貌 教学PPT课件

构造地貌 教学PPT课件
2
全球构造地貌
海底构造地貌 洋底构造地貌
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陆地构造地貌大洋中脊 Nhomakorabea洋盆
深海平原 海岭
大陆架 岛弧、海沟
大陆坡 大陆隆
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洋底火山与火山链 平顶海山 珊瑚礁
火山海岭、断裂海岭
3
全球构造地貌
大陆漂移
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
洋底构造地貌
活动区:大洋中脊
相对稳定区:大洋盆地
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太平洋:活动的大陆边缘 大西洋:稳定的大陆边缘
成,大陆边缘可宽达 1000km,火山地震频繁。
71
1、大陆架
旧金山 附近海 底地貌
大陆架是指被海水淹没的大陆延伸 部分,又称陆棚。水深一般 <200 m , 全球平均约 130m ,这深度相当于第四 纪冰期的最低海面的深度。地形平坦, 坡度小(平均坡度仅 0.1°)。
稳定大陆边缘的大陆架宽度大,活 动大陆边缘的大陆架宽度小,全球平均 宽约 70km。
板块的划分不受陆地和海洋的限制,只 根据板块边界而划分。随着研究的深入,板 块的划分越来越细,板块数量越来越多。
49
全球六扩大张型板板块块边界 汇聚型板块边界 平错型板块边界





② ④③


50
(四)全球构造地貌的演变
51
太古代 Ar( Archaeozoic Era )
地球形成(46亿年前)至 25 亿年前
在震旦纪时,地球发生了第一次大冰期 (称为震旦纪大冰期)。
53
晚元古代 华南
华北
震旦纪大冰期
晚寒武纪
华北
寒武纪的广泛海侵
华南

第二章 构造地貌(修)

第二章 构造地貌(修)

• 2、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 地貌特征: 在太平洋周围最为典型。由海沟
与岛弧或边缘山地组成,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 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 成因:这里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冲撞挤压的
地带,当大洋板块自洋脊向两侧移动时,由于洋 壳板块的岩石密度大,位臵较低,遇到大陆板块 时,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冲带上形成深 海沟以及与其平行的山脉或岛链。

– –
– 2、事实:动态均衡理论——地壳厚度是不一的,密度也是
不均一的(根据W.汉斯克的意见,实际地壳均衡63%是艾里模式 来成,而37%由普拉特模式进行)。 任何部分发生比重上或体积 上的改变,则会造成地壳均衡的调整,既地壳均衡异常。地壳由 老的均衡向新的均衡不断发展。这种均衡运动的根本动因是地球 内部的物质运动,它就是大洋与大陆形成的根本原因。
北、中、南,中间有吐鲁番、哈密,艾比湖等盆地
• 山体断裂升降活动剧烈。如天山升降幅度达11000-15000米。
2.断块山与断陷谷
• A、成因:在古生代的板块内部稳定区,由于新生代强烈 的断块运动,岩层断裂上升而形成的山地称为断块山,相 对下降的称为断陷谷,二者往往伴生。
• B、地貌特点: • 断块山山坡一般为急陡的断层崖,山形呈地垒式或掀斜 式。P20 图。如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山、贺兰山、 庐山、泰山 • 断陷谷横剖面呈地堑形或簸箕形,有很厚的堆积层。如
我国的汾河和渭河谷地
(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 • 该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生代构造运动 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起和拗陷。 • 1、高原 • 2、盆地 • 3、平原
• 1、高原:
• A、成因:是板块内部大面积的拱起区后受外力微弱侵蚀 切割的结果。如非洲、巴西、青藏、蒙古等高原。 • B、地貌特点: • 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相对高度500m以上,形态单一, 起伏不大的广大地面; • 边缘为受到强烈侵蚀的陡坡或起伏显著的山地; • 坡麓往往有来自高原边缘的粗大碎屑物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

地貌学知识整理剖析第二章构造地貌复习要点1、构造地貌规模分级;一: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

二: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三:地质构造地貌—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2、地壳均衡理论;固体的地壳在熔融状态的地幔之上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快体一样,地壳厚的地点,突出地表愈高.插入下部地幔愈深;反之,地亮薄的地点,插入下部地幔愈浅。

如此就形成地壳均衡。

3、全球有三大构造活动地貌带(名称、特点);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集中了世界上60%的活火山和绝大部分的深源地震,并伴有极其频繁的浅、中源地震。

新生代地层因受构造活动造成比较复杂的地质构造现象,也是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所在。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地震频繁,某些段降有火山活动。

新生代地层受强烈水平挤压作用呈现大规模逆掩推覆现象。

洋脊裂谷带:地形起伏较缓,新生代岩层形变错位别强,非常少有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

4、洋底构造地貌的类型;(1)大洋中脊(2)大洋盆地:海岭、深海平原、海沟5、活动大陆边缘的类型和特点: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以太平洋的东岸最为典型。

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很狭窄。

东亚型大陆边缘:以东亚的大陆边缘最为典型。

自海向陆依次浮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构造复杂多样。

陆缘弧:指陆地和火山岛弧之间的弧后盆地的基底具有典型陆壳性质,并因有丰富的陆源碎屑堆积,成为浅海大陆架,其陆壳向来延伸到火山岛弧区域。

边缘湖:它的弧后盆地基底更多的具有洋壳性质,并往往成为深达2千米左右的海盆,而火山岛弧的基底却具有陆壳性质。

洋内湖:包括弧后盆地和火山岛弧在内的整个基底都由洋壳组成。

6、地质构造地貌的类型(重点掌握单歪地貌)。

断裂地貌:断层崖、断层线崖、断层谷、掀歪山褶皱地貌:单歪地貌(向一具方向倾歪的状态称为单歪构造。

发育在构造盆地的边缘、穹窿高地的边缘、褶曲两翼等的单向倾歪岩层上的地貌,统称为单歪地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里亚纳群岛
马里亚纳海沟 11034 m
马里亚纳海沟地形
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 水深在0~3KM。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两部 分。
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 大陆边缘可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二大类。
一)稳定大陆边缘 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
洲大陆边缘较为典型,故又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 缘。在其复杂的断块构造的基底上通常有几千米 以上的中、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 大陆架,大陆架的外侧至大洋盆地为大陆坡。此 类大陆边缘基本上无火山活动,也极少有地震活 动,反映了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当平静的特点。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这种稳定大陆边缘过去是大 陆裂谷两侧的陆壳。早期它作为板块边界具有强 烈构造活动特征。后期则随洋底扩张逐渐远离, 中部形成大洋盆地,其两例接受来自陆地的大量 沉积,成为稳定的大陆边缘。
(二)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 陆边缘相接。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 程中形成的。这里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岩 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其中主要地 貌类型有:
l.海岭
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
其成因类型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 海台等。
2.深海平原
死 海
死海
东非大裂谷的北端, 低于海平面约416米。
死 海 的 盐
海拔 -416 m 面积 1050 km2
死海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为一接近扁率1:298的旋转椭球体(大地
水准面的形状)。 二、大陆与洋底 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占地球总
面积的55%。洋底地壳厚度薄,是玄武岩质,上覆薄层 深海沉积物或缺乏。 大陆——大陆地壳密度小、厚度大、二氧化硅含量大。 表层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其下为花岗岩质的基础, 再下面为玄武岩质层。大陆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9%。 大陆边缘——洋底与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指陆地周围水 深小于3000m的海底,占地球总面积的16%。大陆边缘 的地壳具过渡性质,大部分地方接近陆壳。
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又称海盆。 平均水深5000~6000米,其原始状态为大约 300米起伏的丘陵地形,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 沉积,速率较慢,约0.2厘米/千年。
3.海沟
海沟在构造上是岩石圈板块相撞的产物。洋底 一侧的洋壳以一定角度向大陆边缘一侧陆壳下面 俯冲,在俯冲带位置上形成了海沟。与岛弧伴生, 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
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
(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新生代褶皱山带
新生代板块的碰撞俯冲作用形成的。这里构造活 动强烈,有频繁的地震,某些地段还有近期的火 山活动。
2.相对稳定区
在构造活动带之间是相对稳定的区域。 地形起伏较缓,新生代岩层形变错位不强, 很少有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 这种稳定区内最稳定的是洋底深海平原区 和大陆上由古老地盾构成的高原和平原区。
(二)成因
勒比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 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样板块完全属洋壳构成外, 其它五个板块范围兼包陆壳和洋壳部分。板块之 间的边界活动带是由上述三大构造活动带组成。 这些边界地貌反映了两侧板块性质与活动的特点。 洋脊裂谷带的生成反映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 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主要反映了洋壳板块与陆壳板 块的汇聚,喜马拉雅山突出反映了两侧陆壳板块 的碰撞过程。
洋脊的地形较为复杂,由两列平行脊峰和中间的 洋脊裂谷构成,并被一系列横向转换断层切断成 不连续的段落。
洋脊裂谷是地慢物质上涌地方,是地球上规模 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喷发溢流活动带,是新 洋壳形成地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当地幔物 质上涌时,洋脊顶部受拉张而形成纵向的洋脊裂 谷。同时,岩浆溢出,新洋壳不断地在中脊顶部 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展,因而离洋脊越远,洋 底年龄越老。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保存了熔 岩溢流、火山喷发及转换断层所造成的原始地形。
第二章 构造地貌
科罗拉多大峡谷
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 态。即通过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所形 成的地貌。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 所以也称为内营力地貌。
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级: 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 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
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是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表现。 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 形成的地貌。是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所形成 的地貌,有的是地质构造经外力剥蚀出露的产物。
固体地球表面随高度的分布
陆地
高出海平面的地球表面部分,起伏很大。 最高为:喜马拉雅山:8844.43米; 最低为:死海— --399米; 高差:9243.43米。
(二)活动大陆边缘 在太平洋周围最为典型,故又称为太平洋型大
陆边缘。整个大陆边缘由海沟与岛弧或边缘山地 组成,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世界上 60~70%的活火山以及绝大部分深源地震都分布 在这个地带,同时还有频繁的中、浅源地震。靠 大洋一侧震源深度较浅,靠大陆一侧较深。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这里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 块冲撞挤压的地带,当大洋板块自洋脊向两侧移 动时,由于洋壳板块的岩石密度大,位置较低, 遇到大陆板块时,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 冲带上形成深海沟以及与其平行的山脉成岛链。 根据活动大陆(一)特点 根据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点,可将地球表面分
为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和位于构造活动带之间 的相对稳定区。 1.构造活动带 全球有三条规模巨大的构造活动地貌带: ①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③洋脊裂谷带 共同特点是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发 生显著形变错位,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 著变质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