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六

2019-2020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六

2019-2020学年度历史第一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六第1题【单选题】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①曹操②刘备③孙权④北魏孝文帝A、①④B、①②C、①③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经过近3年的策划、筹备、创作,新编历史剧《北魏孝文帝》于2016年6月1日、2日晚在洛阳歌剧院试演,再现北魏孝文帝风采。

下列在历史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①独尊儒术②开发江南③迁都洛阳④实行汉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B、成吉思汗——建立元朝C、汉武帝——修筑长城D、耶律阿保机——建立西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北方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两幅图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哪一事件相关联( )图一北朝汉人胡食画图二鲜卑人乐舞A、齐国管仲改革B、秦国商鞅变法C、汉代丝绸之路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古代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有( )①牧野之战②长平之战③巨鹿之战④官渡之战⑤赤壁之战⑥淝水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民族;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项羽之死》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项羽之死》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项羽之死》课堂训练参考答案一、字音过关垓下(gāi )和之(hè )骏马名骓(zhuī )...田父(fǔ )能属者(zhǔ )绐(dài )自度(duó )刈旗(yì ).....亦足王也(wàng)被十余创(chuāng)..二、阅读课文第一段,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1)项王军壁垓下(名做动,设营驻守).(2)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3)常幸从(受到宠幸跟随)..(4)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古今异义,本课为情绪激昂)..(5)时不利兮骓不逝(古今异义,古义奔驰).(6)左右皆泣(古今异义,古义为身边侍候的人,近臣。

现表..示约数)2、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省略句,“饮”后面省略了介词“于”)(2)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省略句,“仰视”后面省略了宾语“之”)3、请用四个字归纳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垓下之围4、认真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包含了哪两个连续事件?四面楚歌慷慨悲歌5、这一部分中项羽有哪些动作、行为?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惊---起---饮---歌---泣多情善感6、《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

“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

三、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思(1)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名做状,向南).(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随从).(3)田父绐曰“左”。

(欺骗).(4)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使动用法,使…灭亡).(5)项王自度不得脱。

(估计).(6)斩将,刈旗。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前秦战败,未能统一江南D.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淝水之战时的情况()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揭竿而起④风声鹤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这一时期北方也实现了几次短暂统一,下列哪一政权没有统一过黄河流域()A.曹魏B.前秦C.北魏D.东晋4.曾有诗句云:“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下列图书中详细介绍某位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秦始皇传》 B.《汉武帝传》C.《北魏孝文帝传》D.《汉高祖传》5.北魏孝文帝改革是1 5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②改鲜卑姓为汉姓③从官员到民众都必须穿戴鲜卑族服饰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7.某班下课后,黑板上还留有历史老师的如下一些板书内容,据此判断该教师这堂课讲授的内容应是中国古代史上的()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C.管仲改革的措施D.晋文公改革的措施8.小文同学想写一篇关于北魏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A.北魏统一了全国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C.平城到洛阳D.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9.独孤焘是北魏贵族,以下有关他的言行记录可能发生在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是()①他上朝时必须穿汉服②在一切公私事中,他的署名都是刘焘③他曾跟随孝文帝到曲阜祭孔④他的儿子娶了汉族豪门女为妻A.①④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人,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北师大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八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不忧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

”而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促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B、社会比较稳定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D、自然条件优越【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这材料反映的是( )A、江南经济落后B、江南政治稳定C、北方的经济发展D、江南经济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历史上某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时,运用了以下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争是(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进江南开发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招贤纳士,实行屯田②北方人口南迁避乱③江南战争相对较少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它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A、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A、京口——镇江B、建康——杭州C、建业——南京D、会稽——绍兴【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著名的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有( )①长平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⑤淝水之战⑥牧野之战A、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巨鹿之战(节选)》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巨鹿之战(节选)》含答案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巨鹿之战(节选)》巨鹿之战(节选)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①,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②,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③,莫敢纵④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司马迁《史记》【注释】①甑:陶制的蒸饭用具。

②甬道:通道。

③壁:营垒。

④纵:放出来。

294.选文中“绝其甬道”中的“绝”含义与其他各项相同的一项是()A.蝉则百叫无绝.B.沿溯阻绝.C.绝. 多生怪柏D.天下独绝.295.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296.选文情节可用哪个成语概括?这次战役让项羽确立了怎样的地位?【答案】294.B295.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296.破釜沉舟。

使项羽成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原文回答也可)。

【解析】294.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中的“绝”是断绝的意思。

A.停止;B.断绝;C.极;D.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故选B。

295.本题考查断句。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分析语意,这句话的意思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持三日粮”交代了楚军只带了三天的粮食。

“以示士卒必死”为第二层意思,交代楚军只带三日粮的原因。

“无一还心”是对“示士卒必死”的进一步解释,为第三层意思。

故断句为: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296.第一问:考查成语积累。

根据“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可得成语:破釜沉舟。

意为: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01552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上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简答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1. (5分)归纳所学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行政长官均有朝廷直接任免。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官员代表朝廷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材料二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规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而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材料三(图)(1)结合材料一,写出秦始皇、汉武帝分别开创了什么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哪一方面的治国措施?(3)材料三中的帝王在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哪些因素有利于国家的兴盛和长治久安?3. 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中国的边疆治理:调整与创新》(1)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2)阅读材料二,说说西汉成立之初社会情况怎么样?材料三: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宫室园林没有增加。

他要求陵墓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

汉景帝曾先后三次下诏书痛斥吏治腐败。

(完整版)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项羽本纪》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略知其意略:大略B.又不肯竟学竟:终了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B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故事得已. 故:原因。

B.毋妄言. 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

阴:暗中。

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学书不成,去②去北军二里余B.①梁以此奇籍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C.①以故事得已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D.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B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 C )①梁以此奇籍②足以记名姓而已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A、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C、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B.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B6.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B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江苏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人教版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江苏某校2021-2022学年-有答案-七年级(上)人教版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江苏某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人教版期中练习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2. 前国民党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是:“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A.黄帝和炎帝B.尧和舜C.舜和禹D.周文王和周武王3. 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

他是( )A.黄帝B.尧C.舜D.禹4. 将“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是A.周武王B.大禹C.商汤D.启5. 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是下列哪幅图片中的文字A. B.C. D.6. 实地考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同学们通过考察“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汉朝历史7.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8.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如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9. 我国的青铜时代不包括( )A.夏朝B.商朝C.东周D.西周10. 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这些简称源于西周实行的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11. 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A.宋襄公B.秦穆公C.晋文公D.齐桓公12. 下列成语与春秋时期人物对应的四组,错误的一项是A.退避三舍——晋文公B.一鸣惊人——楚庄王C.问鼎中原——吴王夫差D.卧薪尝胆——勾践13. 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晋B.齐C.楚D.赵14.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是A.推行县制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承认土地私有15.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理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6. “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把我国的古代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这一现象发生在A.汉朝时期B.秦朝时期C.战国时期D.西周时期17. 百家争鸣的主要作用是A.众说纷纭B.激烈争论,彼此影响C.出现诸子百家D.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18. “百家争鸣”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9. 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三国鼎立》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下列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的是()A. 城濮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 匈奴大军B. 孙刘联军C. 前秦军队D. 东晋军队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如图反映的是()A. 战国兼并图B. 赤壁之战图C. 人口南迁图D. 三国鼎立图5.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下图的幻灯片,王老师讲述的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长平之战D. 淝水之战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A. 统一全国B. 消灭袁绍C. 废汉献帝D. 建立魏国8.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D.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10.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 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 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 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1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2022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

2022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

2022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八年级上册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下面四项关于我国远古人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B.北京人体征的变化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C.山顶洞人的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D.原始人使用的工具种类很多,以下是其中代表:(依次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针、铁器2、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A.公元前2070年B、公元2070年C.公元前1600年D、公元1600年4、在春秋争霸战争中,楚庄王带领大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

以下对这个成语故事理解最准确的是()A.楚国自己想铸九鼎,但不知道大小轻重,所以询问周王室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意图C.楚国的霸主地位想得到周天子的承认D.周天子地位低下,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5、在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A.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6、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

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黄河7、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8、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含答案)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 陈胜、吴广起义B. 秦朝的暴政C. 修建阿房宫D. 项羽、刘邦起义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 陈B. 大泽乡C. 巨鹿D. 荥阳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 陈胜B. 吴广C. 项羽D. 刘邦4.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焚书坑儒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B. ①②③C.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5.6.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 ①③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7.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有()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②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③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④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赋税沉重。

A. ①②③④B. ①②C. ①②③D. ①②④8.“孟姜女,杞梁妻。

一去燕山更不归。

……长城路,实难行。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A. 沉重的赋税B. 繁重的徭役C. 严刑酷法 D. 繁重的兵役9.人们经常用项羽的破釜沉舟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这一历史典故出自于下列哪一战役()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10.中国历史上第—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 渔阳B. 陈C. 大泽乡D. 垓下二、列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1.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战争伴随着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科技的进步不断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3.2《陈胜吴广诛暴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3.2《陈胜吴广诛暴秦》同步练习(含答案)

陈胜吴广诛暴秦一、秦的暴政——起义的根本原因1.繁重的徭役、兵役: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大规模征发徭役和兵役。

他在咸阳附近大造宫殿,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房宫。

他还在骊山脚下为自己修建陵墓。

2.沉重的赋税:秦朝百姓的赋税负担很重,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交给官府。

3.严酷的刑法:仅死刑就有腰斩、车裂等10多种,而且一人犯罪,还要诛连亲族和邻里。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即位,称秦二世,他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秦末农民起义揭竿而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1.直接原因:路上赶上大雨,道路被冲断,按照秦朝的法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2.爆发时间:公元前 209年。

3.爆发地点:大泽乡。

4.领导人:陈胜和吴广。

5.建立政权:在陈县,起义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陈胜称王。

6.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7.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鼓舞了各地人民的反秦斗志。

他们的首倡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

三、秦亡汉兴1.秦朝灭亡——秦末农民起义的第二阶段(1)巨鹿之战:公元前 207年,项羽在巨鹿城下,一举消灭秦军主力。

(2)秦朝灭亡:刘邦率兵直抵咸阳,迫使秦王投降,秦朝灭亡。

秦末农民战争结束。

2.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战,史称楚汉战争。

刘邦在争战中团结任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杰出人才;他“约法三章”,取信于民。

3.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4.东汉建立:西汉灭亡后,刘秀建立东汉,都城为洛阳。

【问题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探究: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对人民实行暴政。

它主要表现在:①秦始皇焚书坑儒。

②广建宫殿陵墓,修筑长城,导致赋税、徭役和兵役繁重。

③严酷的刑法,有族诛和连坐等。

④秦二世昏庸残暴,统治国家更加黑暗。

秦朝的暴政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含答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A.秦朝人民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D.拐杖是外来品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在大泽乡的高地上喊着:“天下受秦的迫害时间太长了,我们要反对秦的暴政。

”这个画面发生在()A.陈胜、吴广起义中B.巨鹿之战中C.楚汉之争中D.刘邦建立汉朝后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国和秦王朝的成与败()①垓下之战②城濮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巨鹿之战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唐朝诗人写道:“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焚书坑儒和()A.统一中国B.秦末农民战争C.楚汉之争D.修筑长城6.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之争④建立张楚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材料二: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是指什么历史事件?(2)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3)材料二图中振臂高呼的两位主角是谁?你能根据该图概括出两个成语吗?(4)图片反映的这一事件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8.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学习了《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对秦末农民战争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你也一起来吧!【秦朝统治篇】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8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八十七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8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八十七

2019-2020年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八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灭亡西晋的是( )A、匈奴人B、氐族人C、乌孙人D、大月氏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等C、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D、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A、广州B、建康C、扬州D、荆州【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著名的战役中属于以少胜多的有( )①长平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⑤淝水之战⑥牧野之战A、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考古新闻: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A、秦汉时期B、夏商时期C、两晋南北朝时期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与“魏晋南北朝”、“南方安定”、“北人南迁”、“奠定基础”等关键词相近的历史事件是( )A、赤壁之战B、西晋短暂统一C、江南地区的开发D、孝文帝改革【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______年,西晋建立;______年,东晋建立。

《巨鹿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巨鹿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

《巨鹿之战》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巨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

④枝梧:抵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C.立项羽为假.上将军假:假扮,充当。

D.救巨鹿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

《钜鹿之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钜鹿之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钜鹿之战》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doc》钜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精品】河北省秦皇岛市 九年级语文(上)阶段测试试卷(解析版)

【精品】河北省秦皇岛市 九年级语文(上)阶段测试试卷(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台营学区九年级(上)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8分)默写:①,阴阳割昏晓。

②《登幽州台歌》中“,”体现作者独立于天地之间,孤独寂寞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④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

⑤《己亥杂诗》写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2.(4分)根据拼音写出括号处相应的词语。

(1)辽宁舰官兵xián shú地操纵着航空母舰。

(2)发动机的páo xiào 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到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kūlāxi ǔ,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4)还没等观众从yǎn huāliáo luàn 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哧”地插入碧波之中。

3.(3分)下列语段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把修改意见写出来。

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①不仅压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

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②在文学艺术创作中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

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

③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1)第句,修改意见是:。

(2)第句,修改意见是:。

4.(6分)食品安全系万家,网络谣言岂容狂。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谣言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这些谣言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甚至引起民众恐慌。

为此,某班开展“舌尖上的谣言,止于你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材料二】上周,赵硕同学看到她小姨又转发了一篇文章,说什么“拉面里添加了强碱性的蓬灰,用以增加面的弹性,具有致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

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

④枝梧:抵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C.立项羽为假.上将军假:假扮,充当。

D.救巨鹿者十余壁.壁:营垒,军营。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

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B.宋义率部抵达安阳后,停留不前。

他对项羽攻打秦军的建议并不采纳,甚至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者一律斩首。

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戮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领一军。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国的军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10、C。

“假”,代理的。

11、B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12、A 引起项羽不满的是宋义的种种表现,项羽杀死宋义后,假托楚怀王的命令,而不是“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13、(1)若论披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冲锋陷阵,我比不上您;若论坐下来运筹谋略,您比不上我。

(“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分;“策”谋略,1分;句子通顺1分)
(2)现在宋义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他不是国家的忠臣。

(“恤”1分;“社稷”1分;句子通顺1分)
(3)在这个时候,楚兵在诸侯中位居第一。

(“冠”1分;句式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就以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以忧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大败赵兵。

这时,赵歇作赵王,陈余为大将,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

楚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

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

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

行军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

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

”宋义说:“不对。

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攻打他们);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

披甲胄,执兵器,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

”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首。

”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

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

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

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

况且,(楚王)把全国兵力集中起来交给上将军。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兵,却徇私情,这不是国家的大臣。

”项羽就在宋义的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

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

在这时到了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九次战斗,断绝了他们运粮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了苏角,活捉了王离。

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

在营寨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

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营寨上观看。

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

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没有不跪在地上前行的,都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