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合集下载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护理学杂志,2005,20(4):15. 张萍,陈海燕.压疮监控网络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
(8):2126
25
.
.
26
联合清创缩短了清创期
Ⅲ度和Ⅳ度压疮坏死组织干硬,与正常组织界限不 清、黏着紧密。为加速清创和减少组织受损,我们
采用“联合清创”。在清创胶的水化和自溶作用
3
兵团医院 .
提出背景
DVT是骨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国外文献报道 ,择期骨科手术DVT的发生率为 5 2 % ,人 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为 5 0 %~ 60 % ,脊髓损 伤引起瘫痪者为 75 %~ 80 % 。
4
.
5
.
研究目的
因此,探讨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的方法是降低DVT和肺栓塞(PE)的发生率提高病
3分
5分
年龄71-80
年龄>80
心脑血管及糖尿病、 髋、骨盆或腿骨折 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
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静脉曲张
外科小手术 (<45min)
病人及家属主动合 作
下肢石膏固定 恶性肿瘤
下肢制动
病人合作,家属不 合作
淤滞 外科大手术>3h
病人不合作,家属 合作
有DVT/PE病史
血管损伤 外科大手术>4h 病人及家属不合作
既往大手术史
高凝状态
中心静脉穿刺
血型
创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大手术(>45分钟)
长途旅行
9
.
技术手段与方法
DVT风险因素的评估:对可疑DVT 快速的评分判断工具表 WellL临床DVT评分表
临床特征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摘要: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较高。

骨科术后DVT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积极采取针对性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是预防骨科术后DVT、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就骨科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预防护理方案做一综述,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性护理;进展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是指患者深静脉内部血液非正常凝结,具体表现为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本病发病部位大多集中于下肢,常见于各科手术患者。

骨科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而DVT也是骨科术后需要充分重视的一种并发症。

骨科术后DVT早期发病隐匿,难以及时诊明,部分病例或形成肺栓塞,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延误治疗时机[1]。

所以,术后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策略,是确保骨科手术患者顺利康复、预后改善的关键环节[2]。

本文结合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了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探讨了骨科术后DVT的预防策略,并就骨科术后DVT护理进展做了如下综述,旨在为骨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提供必要参考,以降低DVT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1骨科术后DVT危险因素分析对于骨科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较多,但主要包括如下三种:(1)静脉血流缓慢;(2)静脉壁损伤;(3)血液高凝状态。

这三点危险因素也被称之为Virchow三联征[3]。

符合上述三点中的任意一点都可能会诱发DVT,存在危险因素越多,则出现DVT的风险就越高。

诱发骨科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如下:1.1高龄在DVT形成的各类危险因素中,高龄通常被视为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研究表明,高龄人群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已经被临床纳入下肢DVT的危险人群中[4]。

分析原因认为,高龄人群机体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导致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静脉瘀滞几率升高,因此引起下肢DVT。

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关键词】骨科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是静脉系统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静脉好发[1]。

据报道,骨科大手术后未采取预防措施,dvt发病率高达50%。

如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2]。

随着临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认识的提高,骨科病人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尤其重要。

近年来,我科对骨科大手术后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dvt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观察我科2011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大手术病人106例,包括脊柱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骨折病人手术,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2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骨科大手术患者,其中男58例,女48例。

患者年龄24-92岁,平均年龄为56.2岁。

106例患者中,脊柱骨折21例,骨盆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56例,股骨骨折17例。

1.2 方法该组患者经过护士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①基本预防措施。

②物理预防措施。

③药物预防措施。

由专人负责,主要包括仔细检查患者情况,观察下肢色泽、疼痛、肿胀程度。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局部颜色瘀紫,表浅静脉怒张,homans征,皮肤温度升高,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分别观察记录术后7天患者双下肢情况。

1.3 结果通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护理和观察,本组10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1.4 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大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根据创伤和手术的不同,发生率也不相同,其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肥胖、骨折、手术、及人工材料的植入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下肢活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严重者血栓脱落形成肺动脉栓塞,可引起猝死[3]。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静脉内 皮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 风险。
血液高凝状态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液高凝 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疾病和药物
某些疾病和药物可能导致血液高 凝状态,如恶性肿瘤、炎症性疾 病和激素类药物。
02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机械性预防护理
弹力袜
通过施加外部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 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和疼痛。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护理措施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 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 理措施
• 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 • 术后护理与观察 • 总结与展望
01
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 因
血流缓慢
01
02
03
长时间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 休息,导致下肢肌肉松弛 ,血流速度减慢。
制动
骨科手术后,为了减轻疼 痛和防止骨折移位,患者 需要制动,这也会减慢下 肢血流速度。
手术操作
手术过程中,麻醉和药物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循环系 统,导致血流缓慢。
静脉内皮损伤
手术创伤
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和 操作可能会损伤静脉内皮 ,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注射
术后为了治疗和镇痛,患 者可能需要接受静脉注射 ,这可能会对静脉内皮造 成损伤。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能够减轻患者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负担,降低 治疗成本。
分析现有护理措施的不足与局限
缺乏个性化护理方案
01
现有的护理措施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特殊需
求,影响护理效果。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进展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SRathbun等统计[2],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由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在我国DVT的患病率及确诊率近年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3],可见DVT引起的危害范围广而严重,因此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是防止术后发生DVT的关键。

现将有关下肢DVT的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DVT的发病机制DVT的机制, 理论主体仍然是1856年Virchow提出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高凝状态[4]。

1.1静脉壁损伤髋部周围膝关节处血管丰富且手术复杂,术中极易损伤血管内膜从而导致血栓形成。

此外,还存在血管间接损伤的可能,如骨水泥的热损伤,感染性损伤,静脉输液造成的化学性损伤及静脉穿刺造成的机械性损伤[5]。

1.2静脉血流滞缓血流滞缓是导致DVT的主要原因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前即因病明显减少下肢活动甚至卧床,加之此类患者多属高龄,心肺及静脉瓣功能减退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患者在术中还会因制动麻醉止血带的使用进一步加重血流淤滞[6]。

再加上术后长时间的卧床,从而导致DVT。

1.3血液的高凝状态创伤或手术后激活病人自身凝血机制,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手术后患者由于禁食、禁水,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浓缩。

好发的因素有年龄>60岁, 有静脉血栓史、恶性肿瘤、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慢性静脉炎、心血管疾病及血粘稠度的改变[7]。

2 DVT的预防2.1基础预防2.1.1加强评估,做好个体化健康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DVT常识的宣传,讲解病情、本病特点、手术方法以及常见并发症和预后,详细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尤其对易发生DVT的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病人,要更为详细讲解,以引起重视。

骨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施有 效的护理 干预措施 , 未发 生 1例深静脉血栓。结论
的预防和护理对避免围术期发 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围术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疗效
深静脉血栓 ( V 形成是骨科 十分 常见 的并发症 。近年 , D T)
231 术后一般护理 ..
了解患者手术方式 、 手术时间的长
21 心理 护理 .1 .
耐心疏导和解释 , 给予安慰和鼓励 。介
显 , 体的肿胀程度 、 肢 肤色 、 感觉 、 浅静 脉充盈情况可 反映下肢
绍 主管 医师 的技术 和手术 优点及科室发展的情况 , 介绍与术 并 后 恢复 良 患者见面 , 好 消除其思想顾虑 ,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
21 饮食 护理 .. 2 做 好饮 食指导 , 指导 患者围术期进易消
31 指导 患者尽早开始足 、 . 趾主动运动及腓 长肌、 四头 股 肌训练 , 多做深 呼吸及 咳嗽动作 , 以加快静脉血流速度 , 轻水 减
肿 , 善血 流动力 学 , 红细胞 聚集结 构破坏 , 改 使 防止血 栓 的形 成 。此外 , 下肢肌 肉有节律性 收缩 和静脉瓣 的协 同作用 可促进 肌 肉内或肌肉间的静脉 内血液 向向心方 向流动 。对年老 、 体弱 等患者可行下肢肌 肉被动按摩。 3 早期离床 活动 ,根据病情尽可 能指 导患 者早期 离床 - 2
一 汐留目嘧露
骨科 围术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 防及护理
何 慧琳 汪利辉 尚建英 刘 莉
( 阳市 中心医院 , 绵 四川 绵 阳 6 1 0 ) 2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围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
科 学
22 术 中护理 .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确定预防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患者的预防策略,如基本预防措施、物 理预防措施或药物治疗。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防血栓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具体的预防 措施。
术中和术后管理
1 2
术中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避免血 管损伤和血栓形成。
术后管理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下肢肿 胀、疼痛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静脉血栓。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足底静脉泵
通过周期性的充盈和排空足底静 脉,模仿正常足部运动,增加下 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 的风险。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通过周期 性的充气和放气,产生搏动性血流 ,减少血液淤滞,预防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预防措施0102 Nhomakorabea03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低分子量肝素等,抑制凝 血过程,预防血栓形成。
血管超声
对疑似血栓形成的患者进 行血管超声检查,能够及 时发现血管内的血栓并判 断其位置和大小。
CT或MRI
对于一些难以诊断的病例 ,可以考虑进行CT或MRI 检查,以更准确地判断是 否存在血栓。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下肢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静脉曲张等症 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血栓形成。
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溶栓治疗
尿激酶
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链激酶
另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具有更强的溶栓效果,但出血风险也 较高。
t-PA
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具 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出血风险。
其他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骨科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环境安静 , 避免不 良刺激 。急性期后鼓励
患肢 , 鼓励 病人尽早开始足趾 的主动及被 动活动和股 四头肌的舒缩运动 ; 多做深 呼
吸及有 效 咳嗽 动作 ; 可 能早 期 离床 活 尽
病人逐渐下床活动 , 但避免剧烈运 动。② 警惕发生肺栓塞 :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 血
栓最严重 的并发症 , 临床 护理 时若发现患
关键 词
预防
2 2 4 O. 2
骨 科 卧 床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护 理
量必须准 确 , 使用 过程 中现配 现用 , 以免 效价 降低 ; 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 地进 人 体 内, 利 于 保 持 有 效 血 药 浓 有 度 ;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 变化 , 局部 并 及 有无 出血 、 渗血 和全身 出血倾 向。④ 饮食
无 出现 倾 向 。
位, 肿胀程度 , 有无 色泽 改变及 浅静脉 怒
张; 足背及胫后 动脉搏 动情况 , 肌肉有 无
压痛等。必要 时测量 双下 肢相对 应不 同 平面的周径 , 相差 0 5 m以上时 , 时通 .c 及
摘 要 目的 : 讨 骨 科 卧 床 病 人 下肢 深 探
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 ①
例 出现 下 肢 深静 脉 血 栓 的 临床 症 状 , 过 经
常见 护理 : ①基 本预 防 : 骨科 卧床病 人 自卧床 之 日起 即开始有 计划进 行下肢
按摩 , 由远端向近端 , 促进静脉 回流 ; 高 抬
微屈 1 , 5 严禁 按摩 患侧 肢体 , 避免 血 栓脱落 , 休克者应 取休克 卧位 , 对 并保 持
积 极 治 疗 与护 理 , 7~1 0天 后 患肢 肿 胀 明
显 消退 , 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 。结 未 论: 下肢深静 脉血栓 形成是 骨科 卧床病人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超高危8分以上
及早活动梯度 压力袜和充气 压力泵+(低剂 量肝素或低分 子肝素)或调 整剂量肝素或 低分子肝素口 服抗凝剂
20
Company Logo
建立深静脉血栓观察表 ➢ 定时记录下肢皮肤温度、色泽、足背 动脉搏动、肿胀程度、局部的张力、有 无水泡及破溃情况
观察下肢周径 ➢每日测量双下肢膝上10cm处、膝下 10cm处周径 ➢准确记录数值与术前及健侧周径比较
12
Company Logo
药物预防
❖ 阿斯匹林 ❖ 低分子右旋糖酐 ❖ 华法林 ❖ 小剂量肝素 ❖ 低分子肝素(速碧凝)
13
Company Logo
机械预防
14
Company Logo
15
Company Logo
早期康复活动(主动+被动CPM)
16
Company Logo
基本预防措施
❖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止血带的应用,最好使用电动止血带 ❖术后抬高患肢 ❖鼓励病人早期足踝主动活动,深呼吸咳嗽动作 ❖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下肢穿抗血栓压力带 ❖术中和术后的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 护理
1
1 概述 2 提出背景 3 研究目的及内容 4 技术手段与方法 5 课题的创新性 6 社会效益
2
Company Logo
概述
定义;下肢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管内形成了血栓病变,往 往治疗效果不佳常遗留下肢深静脉阻塞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 急性期随时可能会由于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严重时导致猝 死
穿上(30分钟以内) • 每小时让患者活动踝关节12次 • 如果使用间歇压力装置,需使用30分钟以上
研究目的

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具体措施

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具体措施

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具体措施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全髓关节置换术(THR)、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舱部周围骨折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出现轻者增加患者疼痛,重者血栓脱落阻塞于重要脏器,如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未经预防的住院患者下肢DVT发病率达10%〜40%,酸部骨折术后总DVT与近端DVT发生率分别高达50%和27%,人工酸关节置换术术后DVT 发生率为42%〜57%。

坚持预防为主,下肢DVT重在预防,但单一预防措施不足以有效预防DVT的发生,集束化护理策略是一有效方法。

集束化护理策略概述集束化护理(bundles of care)目的在于帮助医务工作者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护理服务,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护理结局,其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集合起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每个护理措施都要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必须是经过临床实践证明的能够更好地改善病人结局的干预措施。

具体措施集束化护理小组有医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高年资护士负责制订集束化管理方案及负责检索文献,提高循证依据,并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核查集束化护理制度、流程、护理核查单、护士执行单、患者告知书、健康教育处方等措施执行情况,组织召开集束化管理小组会议,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做相关调整。

医生负责下肢血栓情况评估、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动态评估。

血栓预防性治疗前,需对患者发生血栓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评分结果选用不同的预防措施。

目前血栓风险因素评估方法包括常采取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该评估是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设计的一个有效且简单可行、经济实用的VTE风险预测工具。

根据评分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等级。

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评估,如遇急症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返回后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6小时内完成评估。

低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中危患者至少每周评估2次;高危及以上患者每日评估一次。

骨科VTE的预防及护理-精品医学课件

骨科VTE的预防及护理-精品医学课件

间歇性压缩装置
使用间歇性压缩装置,如 弹力袜、气囊等,可增加 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血栓 形成。
足底静脉泵
使用足底静脉泵,可模拟 肌肉泵作用,增加下肢血 液回流,减少血栓形成。
药物预防
抗凝药物
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可降低血液凝固性,抑 制血栓形成。
血小板抑制剂
使用血小板抑制剂,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 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考核与认证
对医护人员进行骨科VTE防治知识 技能的考核和认证,确保具备相应 的专业能力。
提高公众认知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宣传 册、健康讲座等,普及骨科VTE 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
度和重视程度。
提供专业咨询
设立骨科VTE防治咨询热线或网 站,为公众提供专业的防治咨
询和指导。
开展筛查工作
康复预防
专业的康复指导
在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的指 导下,进行科学的康复训 练,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
正确的姿势
在起床、坐下、躺下等动 作时,要注意正确的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 势。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戒烟、控制血糖、控制体 重等,可降低血栓形成风 险。
03
骨科VTE的护理方法
骨科VT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较大的影响。
发生原因
骨折
骨折患者由于局部血肿、疼痛 、制动等因素,易导致静脉血 流缓慢、血小板聚集,从而引
发VTE。
手术
骨科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麻醉 状态,肌肉松弛,导致静脉血流 缓慢;术后制动时间较长,易形 成深静脉血栓。
其他因素
高龄、肥胖、吸烟、糖尿病等患者 ,以及存在肿瘤、心衰等疾病的患 者,发生骨科VTE的风险增加。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

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折和骨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本文查阅了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对深静脉血栓的患病机理以及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和预防手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通过对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有效的预防护理,能减少和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近几年的预防护理进行综述。

关键词骨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循环和流动,导致体内的深静脉内形成凝结或堵塞的情况,从而诱发静脉回流困难,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和多发的病症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患者术后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成为了近年来广大研究者备受关注的课题。

目前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在骨折手术后的恢复治疗过程当中,患者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超过75.68%,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有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概率约为61.54%。

如果深静脉血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造成肺部堵塞,影响呼吸,进而威胁生命,因此深静脉血栓的发现与治疗格外重要,需要护理人员格外注意,用专业的手法和科学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掌握该病的诱发机理以及基本预防知识。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有效的预防和干预不仅能够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病同时,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进展,从危险因素、基本预防以及预防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1危险因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滞缓、静脉血管壁破损以及患者的血液呈现半凝固状态。

1.1.血流滞缓患者经过骨折或者骨关节错位等病症的手术康复后,极易因石膏板固定或者长时间卧床不能行动而发生的血液循环不畅等情况,同时因为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或者大面积麻痹,此过程也会引起周围或者全身性的经静脉异常或扩张,进而产生血液循环减速等情况,同时因为麻醉药的使用,会短暂性的引起患者下肢肌肉组织或者神经组产生麻痹,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无法行动。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 (1)精选全文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ppt (1)精选全文

Thrombus血栓
Valves静脉瓣
Leg without T.E.D. Stocking 不使用T.E.D. 压力带
Increase of venous blood flow 增加静脉血液流动
Leg with T.E.D. Stocking 使用压力带
锻 女 纸 判 踏 秃 媒 惫 颅 怪 兄 相 惯 鱼 利 飘 浑
03
预防措施
三大防栓措施
基础预防
防栓措施 物理预防
药物预防
首 柬 刚 驳 爸 她 慨 净 非 澡 鄙 掺 纬 装 奢 皇 港
防栓措施
1.基础预防 (1)保护下肢静脉 (2)早期功能锻炼 (3)有效抬高患肢: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度---30度。 (4)正确补液 (5)卧床期间多饮水1500ml/L,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戒烟酒。 2.物理预防 (1)踝泵运动 (2)梯度压力袜 (3)各类型充气压力泵 3.药物预防 利伐沙班片 低分子肝素钙钠注射液
缩),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有效抬高患肢: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度---30度。 .正确补液: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血液黏度增加。 .饮食护理,卧床期间多饮水1500ml/L,进食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戒烟酒。
砸 桌 痛 邱 锻 苑 浊 中 图 怨 转 潭 舀 橙 萌 誊 边
防栓措施--物理预防
形成原因
血栓形成三要素--Virchow 三联症
团结 奉献 求实 进取
血流缓慢
Rudolf Ludwig Karl Virchow
血管壁损伤
高凝状态
樊 超 炕 颊 徽 筑 串 馏 底 惭 符 饭 切 儒 簧 训 缕
血栓的常见原因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

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现状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

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破损及血液高凝状态,骨科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血液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如果一旦发生,可导致下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

通过针对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患者所处病程的不同阶段: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后,从心理、饮食、体位、肢体功能锻炼、辅助器械及药物的使用等等多个方面,给予必要的积极地护理干预,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1]。

DVT在骨科术后患者的发病率约为40~70%[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并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的任何部位。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lolism,PE)是DVT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骨科手术患者施以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DVT发生的风险,是近年来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1相关因素1.1主要原因早在19世纪Virchow率先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观察显示:上述三种因素中,任何一个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3]。

1.1.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流速缓慢或产生涡流时,血小板会沉积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当激活的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达到了凝血所必需的浓度时,便导致血栓的形成。

骨科手术患者导致血流缓的因素包括[4]:①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②手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使血流缓慢;③手术时间长,止血带应用,术中头高脚低体位,影响下肢血液回流速度;④术后下肢特定体位,早期肢体制动,同时伤口疼痛使下肢活动受限,患者长期卧床使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肌泵作用减弱,导致血流缓慢,静脉瘀滞。

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骨科术后预防静脉血栓的措施

在骨科手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措施和预防方法:
1. 抗凝治疗:在骨科手术后,常规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这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

具体的药物和用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2. 弹力袜:穿戴弹力袜(也称为压力袜)可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并减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些袜子施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防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

3. 早期行动和活动:尽早开始行动和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情况制定适当的康复计划,包括早期起床、行走和进行康复运动。

4. 循环器肌肉泵活动:在床上或坐着时,定期进行脚踝和腿部的肌肉收缩和放松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减少血液在静脉中滞留,并预防血栓形成。

5. 液体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有助于保持血液的稀释,减少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6. 避免长时间静卧:长时间保持静卧不动会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床上休息时,应定期改变体位,尽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

7. 教育和意识:医疗团队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患者应了解并遵守医生和护士的指导,注意自我观察,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骨科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一手自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下缘向上挤压
频率为24次/min,每次运动5min
方法6 膝关节伸屈运动
踩踏自行车动作
频率为24次/min,每次运动5min
方法 7 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运动、 直腿抬高30º ~60º 练习
每次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方法8 深呼吸运动
用力吸气,再用力呼气 每次运动5min 指导正确的咳嗽、深呼吸训练,以增加膈肌
不同体位时股静脉回流速度
仰卧位 侧卧位 右侧股V回流速度均 >左侧 坐位时 侧卧位
(屈髋20~30°)
坐位
(屈髋80~90°)
股V回液高凝状态
术后
创伤
肿瘤组织 裂解
血 小 板 数
抗 凝 血 因 子 活 性
凝 血 因 子
血栓 形成
术后DVT的发生率与手术类型相关。 普通外科25% 妇产科16% 多发创伤50% 神经外科22% 骨科关节手术40-84% 心梗24% 脊髓损伤67-100% 中风55%
易失去活性,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尿激酶 : a.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b.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 c.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d.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
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肿消散是以芒硝、冰片为主要成分,利用 芒硝的脱水作用以及冰片能够改变皮肤通透性的 原理,能够迅速吸收组织间液,减轻肢体张力, 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循环,达到肢体 消肿的目的。
肺栓塞的观察
血栓机化的过程一般需 2 周左右完成,而静脉血 栓的附壁性在 1~2 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因 此在血栓形成后的 1~2 周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 对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 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预防措施
作用
--增加腓肠 肌泵的功能或 血液的重力加 速度作用,加 速下肢静脉的 血流速度
足踝主被动、旋转运动
被动挤压小腿肌群 膝关节伸屈运动 下肢抬举运动 深呼吸运动
方法1 双足主动伸屈运动 取平卧位 双腿自然放松 双足做主动足踝跖屈50°背伸30°运动
—即踝关节屈伸带动腓肠肌舒缩
“旋转”运动 频率 15~20次/分,每次运动5min。

方法4
双足被动旋转运动

取平卧位 双腿自然放松 协助者一手握患者踝部,另一手握足尖,做 “环转”运动 频率 15~20次/分,每次运动5min
方法5

被动挤压小腿肌群
取平卧位 双腿自然放松 协助者一手握患者踝关节 一手自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下缘向上挤压 频率为24次/min,每次运动5min
大腿根 8mmHg
踝 18mmHg
平卧位疗法护理
1.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10~14天,患肢抬高, 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防栓子脱落引起 肺栓塞。 2.膝关节屈曲15度,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 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 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3.采取保暖措施,室温控制在20~22°,防止因 寒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使血行缓慢而瘀滞。
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
• 一、静脉壁损伤 • 二、静脉血流的异常 • 三、血液高凝状态
• 十九世纪著名的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 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至今仍为各国学 者所公认。
一、静脉壁损伤
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是血管内给药的常用途径,各种刺激性溶液 (如化疗药物、高渗营养液或抗生素等)都可损伤静脉 内膜。
方法6
膝关节伸屈运动


踩踏自行车动作 频率为24次/min,每次运动5min
方法7 股四头肌、腓肠肌收缩运动 、直腿抬高30º ~60º 练习
每次锻炼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度
方法8
深呼吸运动
用力吸气,再用力呼气 每次运动5min 指导正确的咳嗽、深呼吸训练,以增加膈
肌活动,促进血液回流。
肺栓塞的观察
血栓机化的过程一般需2周左右完成,而静脉血栓 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因此 在血栓形成后的1~2周及溶栓治疗早期,应绝对 卧床休息,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过大,禁止按摩 患肢,以防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 咯血。但有时肺栓塞症状并不典 型。对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 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 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 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 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一般护理
1、饮食宜低脂低盐,高纤维易消化食物,以减少血液 粘稠度,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多饮水,保持大便通 畅,减少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还要预防因用力排便而致血栓脱落。 2、为防止出血,减少穿刺次数。 3、说服患者严格戒烟,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 缩,影响患肢血液循环。 4、注意患肢温度及肿胀程度。急性期每日测量并记录 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并与前日记录和健侧周径相比 较,以判断治疗效果。 5.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DVT的最佳措施。有研究证 明,患者适当功能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病的 75%~77%。
易失去活性,因此应选用新鲜溶液,现用现配。
尿激酶 : a.溶栓期间应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 b.用药剂量必须准确,在使用过程中应现配现用,以免效价降低。 c.应用输液泵使药液准确而匀速的进入体内,有利于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d.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作相关的化验并做好记录。
肿消散外敷的护理
肿消散是以芒硝、冰片为主要成分,利用芒 硝的脱水作用以及冰片能够改变皮肤通透性的原 理,能够迅速吸收组织间液,减轻肢体张力,促 进侧支循环的开放,改善血液循环,达到肢体消 肿的目的。
7.勿使用过紧衣物避免血液瘀滞。各种术后病人应慎用止血 药物,可适当垫高下肢或尽早下床活动,以利静脉血回流; 应用下肢弹力绷带包扎等。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作 足背屈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 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8.高危病人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9.戒烟 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故应 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心理护理
• 下肢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 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 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心 中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 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 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的护理
1、穿刺点沙袋压迫6h,平卧24h,不主张长期制动,防 止血栓形成,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患肢抬高30°,术后第二天指导病人在床上做踝关 节跖屈背伸、旋转等训练; 3、遵医嘱继续溶栓,从患肢足背静脉微泵q8h维持, 每天正确测量双下肢周径;
分类及临床表现
根据栓塞血管部位划分: 1.周围型 2.中心 Nhomakorabea 3.混合型
1.周围型:血栓局限于小腿深静脉丛,表
现为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
Homan征:若在膝关节伸直位,将足急剧背屈,使腓 肠肌与比目鱼肌伸长,可以激发血栓所引起炎症性 疼痛,而出现腓肠肌部疼痛,称为Homans征阳性。
Homan征
2.中心型:血栓局限于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肿
• 腹主动脉位于下腔静脉的左侧。下腔静脉与左、右髂总静 脉的汇合处正好在第五腰椎上缘的前面,下腔静脉与左髂 总静脉位于骶骨岬最前凸部位,前面有右髂总动脉经过, 可压迫左侧髂总静脉,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纤维束带, 或者在血管内形成内膜增厚,甚至局部粘连或血栓形成, 影响左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这不仅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 于左下肢的潜在原因,而且也会引起非血栓性肿胀。
不同护理方式 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影响
主动运动效果最佳 被动运动、下肢抬高时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程度 较踝关节运动差 呼吸运动对于不同体位和不同状态下血液回流 速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DVT的预防措施
• 1、足底动静脉泵:通过模拟人行走时腿血 液循环的生理作用,给予足底动静脉脉冲 式的压力,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同时 激活纤溶系统的活性; • 2、弹力袜的使用:研究证明,髋部手术的 患者使用抗血栓弹力袜,能将深静脉血栓 的发生率降至50%;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 张,保护静脉内膜不致损伤,并有防止足 、股部静脉血流迟缓、促进血液回流,增 加静脉血液流速的作用。
4、密切监测患肢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观察伤口处渗 血、出血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皮温以及肿胀改 善情况;观察有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散在出血 迹象。
5、进食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胆固醇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严格戒烟。
小腿:髌骨下缘10cm
双下肢周径的测量
预防及健康宣教
1 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定时 更换体位,膝下垫枕,避免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 吸及咳嗽。 2 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处 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 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3 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 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 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 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 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应 及时通知医师 5 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多食纤维素 丰富食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 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6 定时测量双下肢的周径
直接的机械损伤
——反复静脉穿刺或塑料管的长期留置在静脉中, 是 静脉血栓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PICC置管使上肢静脉血 栓的发生率增加。
老年人禁止在下肢静脉穿刺!
二、静脉血流的异常
大多数静脉血栓均原发与血流缓慢的部位。 静脉血流速度远较动脉血流缓慢,下肢比目 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 的血流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 回流。 在制动或长期卧床条件下血流过分缓慢,易 于血栓形成。
骨科DVT的预防及护理
概述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 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 疾病。包括
——深静脉血栓(DVT)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
概述
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DVT,DVT是PTE 发生的主要标识。 急性大面积PTE主要对肺循环和体循环的血流动 力学和肺的气体交换产生巨大的影响。 PTE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群生命的疾病,起病急、 病死率高。
足踝主、被动运动 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与静卧相比,足踝的主动及被动运动均可增加 股静脉血流的峰速度和平均速度,且主动运动 增加血流速度的幅度明显高于被动运动。 “环转”运动引起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增加值为 各运动形式之首。
深呼吸和足踝主动运动 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深呼吸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 与足踝屈伸、内外翻运动的效应相仿,但 其效应不及足踝“环转”运动 。
胀、疼痛和局部沿静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脉曲 张。左侧多见
3.混合型:病变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主干
4.特殊类型
A.股青肿 当血栓继续滋长、繁衍,不仅使 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全部处于阻 塞状态,还引起动脉强烈痉挛时, 即形成股青肿.
特殊类型
B.股白肿 由于血栓形成迅速而广泛,下肢 浮肿在数小时内就达到最高程度, 肿胀严重,张力很高。下肢动脉 痉挛发生的较早,表现为全下肢 的肿胀、皮肤苍白及皮下小静脉 的网状扩张,这种情况称之为疼 痛性股白肿。
药物预防
—应以抗凝血酶的药物为主
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或低分子
肝素钙皮下注射,尿激酶、华法林 、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注射液等 溶栓治疗。
用药护理
1、每次使用抗凝药物前,应测定出凝血时间; 使用抗凝剂后,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