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犯罪案件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基本情况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建议。

一、经济犯罪的基本情况经济犯罪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富的行为。

经济犯罪类型繁多,主要包括贪污受贿、金融诈骗、走私贩私、合同诈骗等。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在我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以贪污受贿、金融诈骗为主要类型。

二、经济犯罪的影响经济犯罪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经济犯罪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环境,打击了正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经济犯罪导致国家财政损失,削弱了国家的财政实力。

再次,经济犯罪破坏了社会信誉和社会秩序,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

此外,经济犯罪也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了生活成本和社会风险。

三、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建议为了有效地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对经济犯罪的惩治力度。

制定更加严厉的刑法和法律,严格执行,对犯罪分子进行严惩。

同时,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提高司法效率,加强对经济犯罪案件的审判和执行力度。

其次,增加对经济犯罪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

再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受骗受骗的风险。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具有跨国性特点,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在执法和情报交流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经济犯罪。

总之,经济犯罪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监管效应、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才能够有效地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滨海区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7月至9月间,我对滨海区的经济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通过询问民警、查看大队有关资料、查阅卷宗等形式,较为客观的了解到了滨海区经济犯罪及经侦工作的情况:一、滨海区经济犯罪的现状:滨海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经济犯罪发案率较低。

上半年,区经侦大队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5起,比去年同期18起下降16.67%;立案侦查13起,较去年同期15起下降13.33%;查处涉案总值1.35亿元,较去年同期1428.73万元上升8倍;挽回经济损失1675.7万元,较去年同期712.53万元上升一倍;破获年内案件9起(破案率69.23%,另破年前案件1起),较去年同期破案数11起下降18.18%。

从上半年区经侦大队侦办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情况分析,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发案小幅上升,案值攀升信用卡诈骗犯罪已成为近年来金融诈骗乃至金融领域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又是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

我市银行卡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有七:1、提供虚假证明骗领信用卡;2、假冒他人身份骗领信用卡;3、多头办卡循环透支;4、以卡养卡长期套现;5、挥霍透支款;6、透支后逃匿;7、与其他犯罪行为相牵连。

银行卡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犯罪具有欺诈性、侵财性、系列性、滞后性四个特点。

(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偶有发生******************************************************** ************************************************************ ************************************************************ ************************************************************ *********************************二、滨海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基本情况:滨海经侦大队自2007年3月初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先后受理经济犯罪案件563起,立案300起,破获256起。

民营企业人员涉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人员涉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人员涉经济犯罪调研报告摘要:民营企业人员是支撑民营经济和社会开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开展,该领域人员各类违法犯罪也呈现出增长趋势,不仅危害民营企业的经营稳定和平安,也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和开展。

近年来,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检察职能,有效保障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开展。

该报告对办理的涉及民营企业人员涉经济犯罪情况进行梳理,对于此类案件的根本情况、案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整理,并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济犯罪;对策建议2021年以来,某县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本地民营企业人员〔检察机关统计报表为“非国有企事业人员〞〕涉经济犯罪共计42件。

其中办理民营企业人员涉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37件,已办结13件,涉及罪名11个。

办理民营企业人员涉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5件,均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已办结3件。

一、该类案件主要特征〔一〕涉及罪名相对集中。

民营企业人员涉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罪名有11个,主要集中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2个罪名上。

前者发生案件占总案件的24.3%,具有涉案人数众多,审查起诉期限长,退回补充侦查比例高,办案周期长,资金兑付归还率低,群众满意率低,上访压力大等特点。

后者占比32.4%,具有线索发现困难,危害结果一般比拟隐蔽的特点。

民营企业人员涉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那么是集中表达在非法占用农用耕地1个罪名上。

整体来看,民营企业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罪名相对较为集中。

〔二〕适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和判处分金刑罚较多。

民营企业人员涉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37件中,适用取保侯审强制措施22件,占比59.4%,将近六成。

在已办结的13件案件中,适用取保侯审强制措施6件,占比46.1%。

并处分金8件,占比61.5%。

民营企业人员涉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5件中,适用取保侯审强制措施4件,占比80%。

已办结的3件中,并处分金1件,占比33.3%。

经侦 调研报告

经侦 调研报告

经侦调研报告经侦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经济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或者其他非法方式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通过损害经济交易、破坏市场秩序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手段实施的一系列犯罪行为。

经济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经济犯罪的类型、成因以及监管机制,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经济犯罪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方法及过程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具体调查了被调查者对不同类型经济犯罪的了解程度、预防经济犯罪的方法以及对相关监管机制的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取了一定的数据样本,从而能够量化和分析不同群体的认知程度和意见反馈。

其次,我们还对一些犯罪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访谈,与当地的经侦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受害者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被调查者对于经济犯罪的认知程度较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某些新型的经济犯罪类型没有充分的了解。

此外,被调查者对于经济犯罪的预防意识也相对较弱,普遍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了经济犯罪活动的泛滥。

在对相关监管机制的评价中,被调查者认为监管机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监管力度不够,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也不够。

通过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实际的经济犯罪活动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

一些犯罪分子通过虚构交易、操纵股票市场、偷税漏税等手段非法牟利。

受害者多为普通消费者、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他们受到经济犯罪的直接伤害。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地方政府和公共机构贪腐问题的存在,这导致了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产生,进一步助长了经济犯罪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经济犯罪预防意识。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经济犯罪的危害,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激发社会的共同抵制经济犯罪的力量。

都市公安经侦工作调研报告

都市公安经侦工作调研报告

都市公安经侦工作调研报告
简介
本报告旨在对都市公安经济侦查工作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了解
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调研结果
经过对都市公安经济侦查工作的调研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都市公安经济侦查工作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 目前经济犯罪形式多样化,其中以金融犯罪和网络犯罪为主
要类型。

3. 技术手段和工作手段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公安机关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4. 人员培训和专业能力水平的不足是当前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建议和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都市公安经济侦查工作的效能和质量,我们提
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 增加人力资源和投入,特别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升技术水平。

2. 加强与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同打击经济犯罪。

3. 提高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加强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形成
合力。

4. 制定更加细化和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规
范性。

5. 鼓励并加大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工作力度,减少经济犯罪发生
的机会。

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都市公安经济侦查工作的现状
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我们相信,通过采取有效措
施和持续努力,都市公安经济侦查工作将能够更加高效地打击各类
经济犯罪,为城市的安全和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文档仅供参考*。

最新整理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最新整理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最新整理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我市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一)犯罪类型相对集中,案件数量增长明显20xx年,我院办理16件25人;20xx年度,全年办理42件90人,20xx年此类案件的数量小幅下降,但涉案人员激增,我院办理该类案件达31件106人。

从具体罪名来看,集中在合同诈骗、非法经营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三类。

其中,合同诈骗犯罪从20xx年的7件11人、20xx年的11件14人到20xx年的9件9人;非法经营犯罪从20xx年的8件10人、20xx年的8件9人激增到20xx年的16件34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从20xx年的1件4人、20xx年的23件67人下降至20xx年的4件59人。

(二)涉案主体复杂,遍及社会各阶层我院受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其犯罪主体构成特征明显,多数案件的主犯为一人,少数案件主犯为多人,但是均指使或教唆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

涉案人员成分复杂、人数众多、阶层交叉是此类案件显著特点。

涉案人员身从普通下岗职工、农民、一般离退休人员和其他社会无业人员,到企事业职工、公务员乃至高学历的“白领”等,几乎涵盖了我国社会的各个不同阶层。

(三)共同犯罪人数多、比例高,不同类型比例略有差异我院受理的涉众型经济案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合同诈骗、非法经营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中,20xx年-20xx年受理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更是全部集中在这三类案件当中。

此类案件中,共同作案案件比例较高且集中,共同犯罪人数较多。

丁成玉等非法经营案中,有8人共同作案;组织、领导传销类案件中,涉案人员更多,其中顾洪新等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一案多达三十余人。

我院20xx-20xx年受理的32起非法经营案件,共同作案犯罪11起,所占比例达34.4%;31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中,共同作案多达16起,比例高达51.6%。

(四)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社会危害性强受害人涉及老年人、个体老板、下岗职工和企业职工等不同的社会群体;被害单位更是遍及金融机构、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各个行业。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也就难免出现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检察机关就要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的重要责任,对经济犯罪行为进行严格打击。

本文通过对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经济犯罪的类型、特点以及打击工作中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经济犯罪的类型和特点(一)经济犯罪的类型1.贪污受贿贪污受贿是指公职人员因职务上的便利,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中,收受贿赂或非法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侵犯知识产权侵犯知识产权是指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别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

这类犯罪主要存在于制造行业和互联网产业,严重地危害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新活动的开展。

3.金融诈骗金融诈骗是指将虚假信息或者不实宣传用于欺骗投资者,以达到非法牟取利益的行为。

这类犯罪比较隐蔽,一旦发生,损失往往不小。

4.涉税犯罪涉税犯罪是指以逃避税款、骗取退税等方式进行税收违法行为,严重威胁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税收的正常秩序。

(二)经济犯罪的特点1.复杂性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人员,涉及的融资渠道、资金流向、交易方式等难以一一掌握,对办案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2.技术性现代经济活动依赖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因此,经济犯罪案件往往需要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侦查和破案。

3.高效性经济犯罪行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具有迅速扩散的趋势,一旦发现往往需要快速反应,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

二、检察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实践(一)办案流程1.立案检察机关在接到犯罪线索后,需要对其进行初步核查,确认犯罪事实和涉及人员后进行立案。

2.侦查侦查阶段是整个办案流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一环。

检察机关需要依据犯罪嫌疑人的有关信息,运用技术手段搜集相关证据,最终确认犯罪事实和相关人员。

3.起诉一旦确定了犯罪事实和证据,检察机关就会进行起诉,并将犯罪人送至司法机关进行审判。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经济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经济犯罪指的是在经济活动中,以非法手段获取财产的行为。

这些非法行为严重损害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经济犯罪的调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应对经济犯罪的策略。

二、经济犯罪的种类及影响经济犯罪的种类繁多,包括财务舞弊、内部腐败、洗钱、金融诈骗等等。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财务上的损失,还损害了商业环境、扭曲了市场竞争,甚至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首先,经济犯罪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损失。

财务舞弊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行为,通过虚构账目、偷税漏税等手段,造成企业财务数据的不真实,导致财产的流失。

内部腐败则是指企业内部职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收受回扣等,使得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其次,经济犯罪扭曲了市场竞争,破坏了商业环境。

对于金融诈骗等类别的经济犯罪,其目的往往是通过欺骗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

这些行为损害了投资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最后,经济犯罪威胁到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洗钱是一种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犯罪活动。

洗钱行为旨在通过在合法经济活动中掩饰非法资金的来源,使其合法化。

这可能妨碍国家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对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经济犯罪的原因分析经济犯罪的发生有诸多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性因素、经济因素和人为因素。

首先,制度性因素是经济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和不完善,使得犯罪分子可以抓住法律的漏洞,从而逃脱法律的制裁。

此外,监管不力和执法不严也为经济犯罪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其次,经济因素也是导致经济犯罪的重要原因。

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会使人们更容易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经济增长的不均衡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为经济犯罪提供了土壤。

最后,人为因素是导致经济犯罪的重要原因。

一些个人的道德观念淡薄,贪婪、投机心理严重,导致他们选择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

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调查报告一、案件背景经过初步调查,本案为一起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

案发地地市,犯罪嫌疑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涉嫌卷款数千万元人民币。

在案发前,犯罪嫌疑人长期利用公司职务之便,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非法占有,并掩盖犯罪事实。

二、案件调查过程1.案件的立案根据受害人的报案及相关证据的初步查明,公安机关立案并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

2.证据收集专案组对该公司进行调查取证,对公司财务及相关交易进行全面审查。

同时,对犯罪嫌疑人的电子设备进行了扣押和勘验,获取了大量关联证据。

3.重要涉案人员审讯依法对涉案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员工以及相关目击证人进行了传讯。

通过审讯发现,犯罪嫌疑人利用职务之便,以虚构交易、内外勾结等手段非法牟利,同时掩盖犯罪事实。

4.调取金融数据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调取了涉案公司的银行账户、交易记录等金融数据。

初步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非法资金流转涉及多次跨行和国际汇款,形成一个复杂的资金链。

5.分析犯罪手段6.立案侦查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专案组正式立案侦查。

并依法申请相关手续,将犯罪嫌疑人列为在逃人员,正在积极打击和追捕。

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危害与防范1.危害性分析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通常涉及大量的受害人和巨额的经济损失。

这些受害人可能是普通民众、公司股东、投资者等,他们因为受到欺骗而遭受财产损失。

而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职务之便,在长时间内掩盖犯罪事实,给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重大威胁。

2.防范措施建议(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压实内部控制责任,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2)推行透明、公正的财务核算体系,严禁虚构交易、隐瞒损益等操作。

(3)建立高效的内部审计制度,及时查发经济犯罪线索。

(4)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

(5)加强金融数据的监管,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检测和预警异常交易。

四、结论本案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专案组经过详细调查,已初步获取大量的证据,为下一步的审查和侦查奠定了基础。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经济犯罪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趋势,给社会经济秩序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经济犯罪的现状、特点和规律,加强对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我们进行了本次经济犯罪情况调研。

一、经济犯罪的现状(一)经济犯罪案件数量持续上升过去几年,经济犯罪案件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特别是在金融、税收、商贸等领域,犯罪活动愈发猖獗。

(二)涉案金额巨大许多经济犯罪案件的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犯罪手段不断翻新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等手段,实施诈骗、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活动,手段更加隐蔽,难以察觉。

二、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一)金融领域犯罪包括信用卡诈骗、贷款诈骗、票据诈骗、保险诈骗等。

犯罪分子通过伪造证件、虚构交易等方式骗取金融机构的资金。

(二)税收领域犯罪如偷税、抗税、虚开增值税发票等。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非法利益,采取各种手段逃避税收。

(三)商贸领域犯罪常见的有合同诈骗、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

此类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四)知识产权领域犯罪主要包括假冒注册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权等。

对创新企业的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经济犯罪的特点(一)智能化程度高犯罪分子往往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熟悉金融、财务、法律等领域的规则和漏洞,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

(二)跨区域作案增多随着交通和通信的便捷,经济犯罪不再局限于一地,往往涉及多个省市甚至跨国作案,增加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三)团伙作案突出经济犯罪多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作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犯罪网络。

(四)潜伏期长一些经济犯罪案件在实施后经过较长时间才被发现,使得犯罪分子有足够的时间转移资产、销毁证据。

四、经济犯罪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触犯法律。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目前,经济犯罪已经成为我国司法体系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各种经济犯罪也不断涌现出来。

经济犯罪不仅破坏了社会正常的运转,还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因此,为了更好地打击经济犯罪,提高司法效率,建立一个规范的司法体系,调研经济犯罪的办理情况和原因,就显得十分必要。

研究发现,经济犯罪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金融领域、企业领域和民生领域。

其中,金融领域的犯罪行为最为严重,主要包括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洗钱等。

企业领域的犯罪行为也很多,如贪污受贿、侵吞公款、虚假宣传等。

而民生领域的经济犯罪主要涉及到食品药品、环保、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经济犯罪办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经济犯罪主体作为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对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较大影响力,他们通常拥有一定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因此对于这些人的起诉和审判,往往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

其次,一些涉案人员可能存在团伙之间的内部勾结,或者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不正当关系,这些因素都会对案件处理带来一定困难。

再者,长期以来,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司法机关自身的问题,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保护伞”问题,让经济犯罪分子得以逍遥法外。

为了更好地应对上述问题,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法律法规的完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必须确保法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完善刑事立法,提高刑事制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防止相关法条过于僵硬,无法适应实际需要。

二是提高司法机关的专业水平。

经济犯罪办理需要严格的证据和技术支持,司法机关需要提高专业水平,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案件的调查和处理。

同时,应当适当加强司法机关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侦查和审判效率,尽快将案件办理完毕。

三是强化辅助手段的使用。

在经济犯罪办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监测、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证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案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有关县公安经侦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有关县公安经侦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有关县公安经侦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经侦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某某县公安经侦大队在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全力打击经济犯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

(一)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某某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于2001年成立,现有民警16人,其中大队长、教导员各1名,副大队长3名,大队下设3个中队和1个办公室。

大队牢固树立“抓执法就是抓业务,抓执法就是抓队伍,抓执法就是抓形象”的理念,通过规范执法主体、完善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及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全面推进经侦工作执法规范化建设。

1、强化教育培训,规范执法主体。

经侦大队针对人员偏少、队伍逐渐老龄化、执法能力不强等问题,将规范执法主体的工作着力点放在长效教育培训的落实上,努力通过提高民警自身执法能力和水平来提高民警执法原动力,弥补队伍状况存在的不足。

一是通过科学培训丰富民警法律、经济知识;二是依托兼职法制员制度以点带面提高民警办案水平;三是实施法制追踪跟进制度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

2、完善和落实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结合执法工作实际,明确执法办案程序,将民警的执法行为置于严格的程序规范之下,保证了民警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一是进一步规范执法操作环节。

对原有的接处警、涉案财物、证明出具等工作规范,进行全面的梳理,进一步加以落实和细化。

同时,针对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其他一些执法环节,如取保候审案件办理等加紧研究,制定明确的操作程序和执法标准。

二是建立典型个案的跟踪指导制度。

经侦大队主动请求县局法制室对在侦在办的典型或重大案件进行的事前、事中指导,以确保各类案件的办理程序规范、实体恰当和及时处理。

三是规范涉案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要求,经侦大队制定了《涉案财物管理规范》,对嫌疑人财物扣押的适用范围、扣押流程、保管要求、返还手续等多个环节逐一做出严格规定,从源头上杜绝了办案民警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四是将执法质量列为重中之重。

经侦大队始终把保证执法质量置于执法工作的首位,切实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规范操作,不留疑问,不出差错,努力把每起案件都办成精品铁案,严格按照执法过错追究程序,开展执法过错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人予以追究,实行一票否决制。

XXXX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调研报告(可编辑).doc

XXXX 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调研报告(可编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调研报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等多重利益我们把他称为涉众型经济犯罪。

所谓“涉众”是指涉及众多的受害人特别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

近几年来此类犯罪在一些地区频繁发生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大、地域广不仅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因而是一类最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最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最容易引起群情上访最容易形成新的社会矛盾成为影响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在近年来的经侦工作中虽然我们始终把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作为工作重点但多种多样涉众型经济犯罪抬头甚至扩散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因此我们公安经侦职能部门要始终把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作为工作重点防止蔓延坐大应当采取有效对策防之蔓延。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原因分析(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体制改革后的民营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农村百姓和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的重要场所。

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极少部分的公司企业披着“合法”的外衣掩盖非法”的经济犯罪活动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择手段筹措资金疯狂在民间以高额利息诱骗群众投资极大刺激群众现投现收益的愿望。

但目前国家实行的是刺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银行存款利率低收益少民间投资市场活跃、投资需求望盛相对狭窄的投资渠道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在客观上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

(二)伪装逼真识别投资陷阱难度大。

有部分公司在建立之初为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意夸大自已资金充足、实力雄厚并拿出一套具有尖端科技性、效益性的虚假开发项目资料作为宣传攻势骗取政府和社会群众的信任从而导致公司在不具备开发物质和条件的情况下却顺利取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相关手续为造大影响面和吸引力邀请地方拥有‘权’和’钱’一手统的各部门领导及社会各界同仁志士奠基同贺采取这种极其诱惑性的伎俩致使三种不同性格、不同工种的群众上当受骗一种是下岗职工二种是城镇无职无业人员及农村部分农民三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前两种受害群众防范意识薄弱主要是缺乏对不法分子公司业务经营和资信进行印证和深入了解渠道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弱势位置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识别不到投资的陷阱主观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检察院办理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是一种犯罪行为,它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

经济犯罪不仅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且对国家、社会的利益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调查分析经济犯罪的成因和防范措施,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经济犯罪的类型、成因和防范措施,以期为检察机关打击经济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供经验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和数据分析等。

我们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公众对经济犯罪的认识和关注程度,然后通过现场访谈,对犯罪嫌疑人、案件受害者、检察官等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分析经济犯罪现状和成因,最后再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量化统计。

三、调研结果1.经济犯罪的类型本次调研发现,经济犯罪的类型种类繁多,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诈骗、偷税漏税、金融诈骗等等。

其中,贪污受贿以及挪用公款是经济犯罪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占据了总数的60%以上。

2.经济犯罪的成因经济犯罪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心理动机等等。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不到位,导致犯罪分子持续作案,难以被严惩。

3.防范措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加强监管和提升公民素质是防范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

通过教育、宣传和媒体曝光等方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经济犯罪的认识和警惕能力,增强社会各界的监督力量,为保护社会安全、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结论经济犯罪对于社会的危害性只增不减,除了经济乃至财产损失外,还会引发政治、道德风险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打击经济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需要发挥人民监督和公民素质,从源头根治经济犯罪行为。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经济犯罪调研报告一、引言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或组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财产利益,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的形势和特点,对社会和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报告旨在调研经济犯罪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二、经济犯罪的现状1.范围扩大:经济犯罪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金融业、房地产、税收、企业经营等方面。

2.手段多样: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多样,如网络诈骗、虚假广告、贪污受贿等。

3.危害严重:经济犯罪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带来了巨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犯罪的原因1.缺乏监管:一些领域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监管漏洞被利用,经济犯罪得以进行。

2.道德败坏:个别人员道德观念淡薄,只顾追求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进行经济犯罪。

3.贫富分化:社会贫富差距加大,一些人为了逃离贫困生活,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财富。

四、应对经济犯罪的对策1.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监管机构,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形成有效的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对经济犯罪的警惕性,提高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打击跨国经济犯罪,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的经济安全和秩序。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经济犯罪害处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共同形成打击经济犯罪的社会氛围。

五、结论经济犯罪现状严峻,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大宣传力度是应对经济犯罪的重要方法。

只有形成全社会共同打击经济犯罪的合力,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骗取贷款犯罪调研报告

骗取贷款犯罪调研报告

骗取贷款犯罪调研报告骗取贷款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行为,也是一种对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贷款需求的增加,骗取贷款犯罪案件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骗取贷款犯罪的情况,针对该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

首先,骗取贷款犯罪的手段多样。

骗取贷款犯罪分子常常利用虚假身份、伪造假证、编造谎言等手段来欺骗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资金。

他们有时会伪造房产证明、收入证明等重要文件,虚构投资项目、经营状况等信息,以此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贷款支持。

其次,骗取贷款犯罪对经济金融秩序造成严重危害。

骗取贷款不仅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还影响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大量的贷款资金被骗取,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会增大,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同时,骗取贷款的犯罪行为也侵害了其他借款人的权益,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不利影响。

再次,骗取贷款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

骗取贷款犯罪行为往往与个人的经济困难、道德观念缺失、监管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犯罪分子为了解决自身经济问题,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贷款资金;另一些人可能是因为道德观念缺失,对违法行为缺乏足够的敬畏心;同时,监管部门的力度不够、管理不完善,也为骗取贷款提供了机会。

最后,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骗取贷款犯罪,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提高贷款审批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其次,加强对贷款申请者信息的核查工作,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减少风险;再次,加大司法力度,依法严惩骗取贷款犯罪分子,增加刑事惩处的力度和效果;最后,提升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骗取贷款犯罪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自我防范能力。

总之,骗取贷款犯罪是一种严重影响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了解骗取贷款犯罪的手段、危害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打击,对于维护金融秩序、保护社会经济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犯罪检察工作情况报告

经济犯罪检察工作情况报告

经济犯罪检察工作情况报告简要回顾2019年2019年,经济犯罪案件始终处于高发态势,检方加强了对经济犯罪领域的打击力度,着力保障经济安全,推进反腐败斗争。

检方严格落实司法责任,严肃查办各类经济犯罪,进一步加强了经济领域的司法保障。

一、经济犯罪案件的整体情况2019年,我国全国检察机关审查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235.9万人,其中经济犯罪逮捕人数18.3万人,占总数的7.8%。

检方共公诉各类犯罪人225.9万人,其中经济犯罪公诉人数15.5万人,占总数的6.9%。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经济犯罪案件数量略有下降,但仍然很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加大了打击力度,严格执行和落实了各种打击经济犯罪的政策法规,形成了震慑力,有助于慢慢减少经济犯罪的数量。

二、反腐败斗争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监管,各种政策措施对打击经济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司法改革深入推进,以审前结案为例,不仅减少了犯罪的数量,也减轻了审讯庭、检察官等司法工作人员的负担。

二、主要类型经济犯罪案件根据公开数据,2019年,全国检察机关主要打击以下经济犯罪案件:1、侵吞公共财物和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和侵吞公共财物罪是比较常见的犯罪类型,有的想拿到这笔钱去做其他的事情,有的则是因为身处要职,利用自己的权力进行腐败行为。

2、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指的是以使用、管理等职务为由,擅自占有或处置自己不得占有或处置的国家或集体财产或者他人财物的犯罪,也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经济犯罪类型。

3、贪污罪近年来,反贪风暴不断,贪污犯罪数量也在逐步减少。

但贪污犯罪是一种常见经济犯罪犯罪,只要存在腐败现象,这种犯罪就不可能消失。

4、金融犯罪金融犯罪一般是指以金融领域为背景,以获取巨额财富或者其他利益为目的的犯罪,涉及金额巨大。

主要包括“股票操纵”、“违法集资”、“非法融资”、“恶意破产”等类型。

小结面对经济犯罪的高发态势,检察机关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打击力度,在企业准入、金融机构稳妥运营、财会人员作风建设、政府监管等方面积极努力,形成了较好的检察工作情况。

关于民营企业人员涉经济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营企业人员涉经济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民营企业人员涉经济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作者:赵光东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25期关键词民营企业经济犯罪对策建议作者简介:赵光东,河南省兰考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9.0532018年以来,某县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本地民营企业人员(检察机关统计报表为“非国有企事业人员”)涉经济犯罪共计42件。

其中办理民营企业人员涉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37件,已办结13件,涉及罪名11个。

办理民营企业人员涉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5件,均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已办结3件。

(一)涉及罪名相对集中民营企业人员涉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罪名有11个,主要集中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2个罪名上。

前者发生案件占总案件的24.3%,具有涉案人数众多,审查起诉期限长,退回补充侦查比例高,办案周期长,资金兑付偿还率低,群众满意率低,上访压力大等特点。

后者占比32.4%,具有线索发现困难,危害结果一般比较隐蔽的特点。

民营企业人员涉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则是集中体现在非法占用农用耕地1个罪名上。

整体来看,民营企业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罪名相对较为集中。

(二)适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和判处罚金刑罚较多民营企业人员涉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37件中,适用取保侯审强制措施22件,占比59.4%,将近六成。

在已办结的13件案件中,适用取保侯审强制措施6件,占比46.1%。

并处罚金8件,占比61.5%。

民营企业人员涉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5件中,适用取保侯审强制措施4件,占比80%。

已办结的3件中,并处罚金1件,占比33.3%。

(三)部分案件处罚较轻,司法保护倾向明显已辦结的民营企业人员涉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的13件中,判处适用缓刑3件,占比23%,案件撤回3件,占比23%,二者共计占比46%。

经济案件调研报告

经济案件调研报告

经济案件调研报告经济案件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增加,经济案件也随之增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经济案件的情况,进行国内经济管理的合理布局,本次调研报告将详细介绍经济案件的类型、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二、经济案件类型经济案件可以分为多个类型,主要包括金融诈骗、商业诈骗、经济犯罪、合同纠纷等。

金融诈骗是指通过虚假宣传或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商业诈骗是指在商业交易中,通过欺骗、虚假操作或不履行合同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经济犯罪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财富的犯罪行为;合同纠纷是由于合同的履行、解释等问题导致的经济纠纷。

三、经济案件的原因1.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经济相对薄弱,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了违法、经济犯罪的增加。

2.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人在经济活动中对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合法经营意识,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违反法律规定,从而产生经济案件。

3.监管不力一些企业存在管理缺陷,监管不力,内部控制松懈,给了经济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4.信息不透明部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以及与供应商、客户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导致经济案件的发生。

四、应对经济案件的措施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国家对经济案件的法律规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法律效果。

2.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

3.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法律、道德等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合法经营意识。

4.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体系,对于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监管和惩罚,增强市场的信用意识。

五、结论经济案件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要切实加强法律监管和教育培训,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以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海区经济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7月至9月间,我对滨海区的经济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中,通过询问民警、查看大队有关资料、查阅卷宗等形式,较为客观的了解到了滨海区经济犯罪及经侦工作的情况:
一、滨海区经济犯罪的现状:
滨海区地处城郊结合部,经济犯罪发案率较低。

上半年,区经侦大队共受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5起,比去年同期18起下降16.67%;立案侦查13起,较去年同期15起下降13.33%;查处涉案总值1.35亿元,较去年同期1428.73万元上升8倍;挽回经济损失1675.7万元,较去年同期712.53万元上升一倍;破获年内案件9起(破案率69.23%,另破年前案件1起),较去年同期破案数11起下降18.18%。

从上半年区经侦大队侦办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情况分析,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发案小幅上升,案值攀升
信用卡诈骗犯罪已成为近年来金融诈骗乃至金融领域经济犯罪的主要类型
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又是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

我市银行卡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犯罪的表现形式有七:1、提供虚假证明骗领信用卡;2、假冒他人身份骗领信用卡;3、多头办卡循环透支;4、以卡养卡长期套现;5、挥霍透支款;6、透支后
逃匿;7、与其他犯罪行为相牵连。

银行卡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犯罪具有欺诈性、侵财性、系列性、滞后性四个特点。

(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偶有发生
******************************************************** ************************************************************ ************************************************************ ************************************************************ *********************************
二、滨海区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滨海经侦大队自2007年3月初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先后受理经济犯罪案件563起,立案300起,破获256起。

追缴赃款赃物折款12.4亿元,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185名,有效地遏制了经济犯罪的蔓延,保障了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综观全区的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强化经侦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大队坚持把对民警的理想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反腐倡廉教育、重视作风养成教育放在突出位置。

先后开展了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三教育、三治理等活动,使民警的宗旨意识、全局观念、服务观念有了进一步增强。

积极开展全员培训,通过组织民警到外地培训学习,民警之间的交流学习等形式,大大提高了大队民警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了独立办案能力。

(二)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经济环境明显改善。

针对当前经济犯罪率不断上升的新形势,大队狠抓措施落实,对辖区内经济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

深挖犯罪线索,广辟收集渠道,加强部门协作。

增强经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强化侦查破案,对接报的案件加大查处力度,落实破案责任制,限期立案查结并及时退赃,最大限度地挽回损失;全力追捕逃犯,对各类经济案件逃犯逐一建档,采取架网守候、循迹追踪、外出追捕、家属规劝等措施进行缉拿;严把案件质量关,实行了分管局长、法制部门、大队长三级把关制,将办案质量纳入考核,有效地保证了案件质量,至今未发生冤假错案和违反办案程序的案件;大队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市场经济整顿,协助烟草部门查处生产销售假烟案件2起,配合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开展了行业经济秩序整顿活动,促进了全区市场经济秩序的明显好转。

(三)不断加强防范措施,防范能力明显提高。

大队通过建立警企联系制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征求对打击犯罪服务企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通过印制警企联系卡、公开联系电话和受案范围,方便与企业的联系;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将经济犯罪方面的新动态、新情况和预防措施通报给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提高了企业的防范能力。

三、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滨海区经侦大队成立至今,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预防犯罪工作做得不深,宣传力度不够。

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滨海经侦大队对经济犯罪侦查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民群众对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经侦大队的职能仍不够了解,还未达到众所周知的程度。

二是基础工作做得不实,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的信息情报获取不多,工作触角向派出所延伸不够,警力不足。

滨海分局经侦大队现有民警15名,承负着滨海区金融、涉税、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等犯罪案件的侦办,加上经济犯罪分子逃匿速度快,涉案范围广,经常要跨省、跨地区抓捕犯罪嫌疑人,警力紧张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础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传统的侦查模式与破案需要反差较大。

从受理案件情况来看,三分之二以上是群众报案或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而通过自身工作发现的案件线索很少,现实工作中,大部分基层经侦民警仍然存在着坐等报案的思维定势,对畅通信息渠道和信息来源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必要的工作措施,工作中主动争取的少,被动接受的多,从而导致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来源不及时、不充分、不准确,进攻被动、滞后,错失了主动进攻的许多良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