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常见传染病
养猪场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
![养猪场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e6866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0.png)
养猪场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
养猪场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应对措施:
1. 猪瘟:这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出血等。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及时隔离患病猪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给猪补充营养。
2. 猪蓝耳病:这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厌食、体重下降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这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4. 口蹄疫:这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口腔、蹄部出现水泡和溃疡、发热、厌食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配合使用高锰酸钾清洗患处和预防性疫苗接种。
5. 猪肺炎:这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嗜睡、体温升高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保持环境清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养猪场疾病防治相关书籍或咨询养猪专家。
第五章猪常见传染病ppt课件
![第五章猪常见传染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b634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b.png)
1个(只有毒力强、弱之分),但有许多变种, 往往引起非典型猪瘟。
3、体内分布
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中,尤其是脾脏、淋 巴结和体液中的含毒量最高。
27
第五章 第三节 猪 瘟
4、培养特性
最常用的细胞是猪肾细胞,不产生细胞病变。
5、抵抗力
➢ 对环境抵抗力不强,对温度、紫外线、干燥等都敏 感;
➢ 但存活的时间与所在的介质有很大关系,在猪肉、 猪肉制品中几个月后仍有传染性;
➢ 碱性消毒剂是最合适的消毒剂。
28
第五章 第三节 猪 瘟
三、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主要是猪、但野猪也可感染。
❖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直接接触。
29
第五章 第三节 猪 瘟
4、流行特点
➢ 流行过程较缓; ➢ 无季节性,一般春、秋较为严重; ➢ 新疫区,没有免疫的猪,发病率、致死率高; ➢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均可感染,但免疫好的母猪
20
第五章 第二节 猪支原体肺炎
➢ 腹式呼吸,犬做姿势; ➢ 咳嗽,次数少而低沉,有时痉挛性咳嗽;
病程1~2周,死亡率较高。
2、慢性型 多见于老疫区架子猪、肥育猪和后
备母猪 ➢ 长期咳嗽,清晨喂食和剧烈运动时明显; ➢ 随病程延长,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气喘,次数
增加,腹式呼吸; ➢ 严重病例,食欲减少或废绝,病程较长的小猪消
13
第五章 第一节 猪丹毒
2、发病后的处理措施
全群进行检疫; 对病猪进行治疗; 隔离病猪; 搞好消毒工作; 处理: ➢ 粪便——发酵、销毁; ➢ 死猪——肉不可食用,要化制、深埋; ➢ 急宰——没病变的高温后食用。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8d1a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f.png)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猪类常见疾病是指在养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些疾病,对于养猪户而言,必须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将介绍一些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 猪瘟: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高烧、食欲不振、呼吸急促等。
为了预防猪瘟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杀猪舍和设备,严禁进入疫区猪场,并加强猪只上市前的检疫工作。
2. 腺鼠疫:腺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淋巴结肿大等。
为了防止腺鼠疫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鼠类防治工作,定期清除猪圈周围的杂草和垃圾,及时消杀鼠类,保持猪圈的卫生。
3. 蓝耳病: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等。
为了预防蓝耳病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猪圈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检查猪只的耳朵,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
在发生疫情时,应立即隔离和消杀疫区猪场,同时进行病猪的集中处理和无害化处理。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呼吸困难、流鼻涕等。
为了预防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猪圈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杀猪舍和设备,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对猪只进行免疫工作,以提高抗病能力。
猪类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猪圈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杀猪舍和设备、加强鼠类和蚊虫的防治、加强猪只的免疫工作等。
只有养殖户切实采取这些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证猪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八种猪常见的传染病的症状与防治 - 养猪技术
![八种猪常见的传染病的症状与防治 - 养猪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6c3cc3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c.png)
八种猪常见的传染病的症状与防治-养猪技术猪的传染病防治是养殖户应该了解的常识,做好猪疾病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避免因猪传染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下面有八种猪常见的传染病的症状与防治,一起来了解一下!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侵害出生数小时至3日龄左右的仔猪。
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
感染后病猪排黄色或淡黄色混有气泡并带腥味的稀粪,口渴,精神沉郁,不吃乳,脱水,最后衰竭、昏迷而死亡。
剖检可见十二指肠呈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肠内容物呈黄色稀薄水样。
该病多发于3日龄内的仔猪。
病猪排黄色粪便,也可根据剖检病变做出诊断。
为防治该病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对乳头、产栏和饲养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2、仔猪白痢仔猪白痢是由猪大肠杆菌等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10~30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最多。
病原主要是大肠杆菌。
感染后病猪精神不振,下痢,排出乳白色、灰白色糊样粪便,有腥臭味。
病猪拱背、四肢无力、怕冷、喝水、不吃乳、消瘦、被毛粗乱、目光呆滞,最后因脱水、昏迷、虚脱而死亡。
剖检可见病猪胃黏膜红肿,肠内容物黄白色、粥状、有酸臭味、充满气体,肝、胆肿胀。
治愈后的仔猪多数成为僵猪。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作出诊断。
防治该病应加强对哺乳母猪、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料,防止饲料突变,保证泌乳质量。
妊娠母猪可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
仔猪吃乳前用0. 1%高锰酸钾擦拭母猪乳头,乳房和皮肤。
发病的仔猪可内服磺胺脒0. 5~1. Og,每天4次,连用Sd。
3、仔猪红痢仔猪红痢为C型产气夹膜梭菌或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1~3日龄的肠毒血症。
病猪突然发病并死亡,临床特征是肠坏死、排血色稀粪。
本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人畜肠道中,母猪肠道中更为多见,病猪排出的病菌污染猪栏、饲养用具及周围环境。
感染后该病主要侵害1~3日龄的仔猪,主要表现精神沉郁、不吃乳、畏寒、四肢乏力、行走不稳、腹泻、排出红色稀粪,故称红痢。
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
![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20da81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f.png)
常见猪病的诊断和防治一、猪的烈性传染病1、猪瘟:猪瘟早年又成猪霍乱,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传染病。
本病仅发生于猪。
病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确诊:猪瘟的出现不受到年龄和品种的管制,并无季节性。
抗菌药物化疗违宪,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免疫系统猪群常为零星散发出。
典型猪瘟:病猪体温开高40.5—42℃稽留热,皮肤上有较多的小出血点,化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有的后躯麻痹剖析可见,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脾边缘出血性梗死灶、喉头、粘膜、心外膜、肋膜、膀胱粘膜、肾表面点状出血、肾不肿、齿龈和唇粘膜有溃疡、胃粘膜出血斑点、大肠充血、出血、慢性病例、回盲口、有扣壮溃疡。
综合预防:化疗未有有效率疗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疫措施,阻断传染源,掌控传播途径,广为长久地积极开展猪瘟疫苗、预防注射。
猪瘟的免疫系统程序可以根据本猪场具体情况制定,通常公猪、产卵母猪每年春秋各口服猪瘟疫苗一次注射剂量可以加倍剂量2—3倍,对仔猪通常情况下于3—4周龄首免,由于考虑到母源抗体的影响,第一次免疫系统用3—4倍剂量效果较好,9—10周龄二宽免,出现过猪瘟的猪场新生仔猪应当使用全面性免疫系统口服2倍剂量的猪瘟疫苗,等待2小时后再民主自由哺乳,以后于8—9龄时加强免疫一次。
2、猪口蹄疫口蹄疫:口蹄疫就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发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存有7个血清型80多亚型猪主要就是o型。
诊断:多发于秋末、冬季和早春,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体温开高到40℃,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开水疱溃烂,乳猪发病时临床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心肌灰白色有虎斑心病变致死率高达80%以上,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综合预防:母猪在分娩初期和哺乳前一个月各注射一次灭活苗,种猪内要3个月免疫系统一次,每次肌注常规苗2毫升或肌注低大疫苗1—1.5毫升,仔猪40—45日龄首免,常规苗肌注2毫升,100—105日龄创业平台猪加强免疫一次(即为二宽免),肥育猪存栏前15—20天展开三宽免。
猪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如何防治?
![猪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如何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e6e0084be23482fb5da4c90.png)
猪的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如何防治?畜牧堂王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猪的传染病有哪些?猪场的主要传染病有免疫抑制性疫病、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猪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主要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衣原体病、猪传染性胸膜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蓝耳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D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
加上原有在我国较多猪场发生的猪瘟、猪气喘病、猪口蹄疫、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链球菌病、猪布鲁氏杆菌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目前,影响猪健康**严重的疫病是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非典型性猪瘟、副猪嗜血杆菌病、猪水肿病等。
传播途径目前,猪的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病原体随着病猪咳嗽、打喷嚏的飞沫以及呼气排出体外,健康猪吸进这些病原体后而引起传染,如猪气喘病、流行性感冒等;消化道传染:很多病原体都是随着猪的吃食、饮水和拱土等进入体内,如猪瘟等;伤口传染:当皮肤或粘膜破伤时,病原体由伤口侵入,如破伤风、猪丹毒等;生殖道传染:有的公猪或母猪配种时互相传染,如猪传染性流行病等;昆虫携带传染:如蚊子、虱子、跳蚤等吸血昆虫的传播,如猪附红细胞体病等。
猪发生传染病后应采取哪些措施?1.药物预防。
通常注意猪只易发病的年龄,在流行季节,对自养户或大型场应进行药物预防,这是防疫中的必要措施。
应用土霉素、磺胺增效药物或用中草药,根据传染病的种类,选用验方加入猪饲料中喂给,以预防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一般在平常饮水中加入适当药物,防病效果显著。
2.一旦发现了猪的可疑传染病后,应立即把发病时间、发病头数、主要症状及死亡情况向当地有关单位或部门(兽医部门)反应和报告。
3.紧急预防注射。
在已发生猪传染病的邻近地区,应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在有猪瘟流行的地区,对没有症状及体温正常的猪只也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作紧急预防注射。
猪的常见传染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4c44762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f.png)
猪的常见传染病猪的常见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或多种动物或人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在养猪业中,传染病对猪群的健康和养殖效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猪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一、猪瘟1.1 病原体猪瘟是由猪瘟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的物品传播给猪。
1.2 发病症状猪瘟的症状包括高热,长时间食欲缺乏,呼吸困难和咳嗽,消瘦,皮肤和粘膜出现出血点等。
1.3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猪瘟疫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猪群的管理和观察,提高养猪场的卫生条件,确保猪群的免疫力,及时隔离疑似病例,并采取杀死、物理消毒等措施。
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2.1 病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呼吸道引起的一种繁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
2.2 发病症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流鼻涕,可能导致流产和胎儿畸形等。
2.3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定期检查猪只的健康状况,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保持场所的干净和通风,及时清除病死猪只,并进行物理、化学消毒等。
三、猪痢疾3.1 病原体猪痢疾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3.2 发病症状猪痢疾的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腹泻,粪便带有黏液和血液,可能导致脱水和消瘦等。
3.3 防治措施为了防止猪痢疾蔓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猪群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饮水设施和饲料槽,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发病的猪进行及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附件:这里可以附上有关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痢疾的图片、图表、流程图等资料,以增加文档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法律名词及注释:1.疫情蔓延:指传染病在一定区域内迅速传播并影响更多的人或动物。
2.物理消毒:使用物理方法(如高温、紫外线辐射)杀灭或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3.化学消毒:使用化学物质(如消毒液)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
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556456fc19e8b8f67c1cb9ff.png)
皮肤疹块型:该型易在背腹部等部位
出现突出于皮肤的红色疹块,形状多为菱
形,易于诊断。
关节和心脏增生型:该型是慢性型, 多由急性败血型和皮肤疹块型转化而来, 表现为关节内增生物的出现,特别是在跗 关节内,表现尤为明显;在心脏内膜会有 菜花样赘生物的出现。
预防及治疗
发生该病时应首先隔离病猪并进行全群消毒,
预防
疫苗免疫为最有效手段,为提高猪群抗体
整齐度,母猪宜进行免疫,3次/年。 圆环有点类似于条件致病,饲养管理水平 越高,发病率越低,因此良好的饲养管理 能显著降低猪群发病率。
蓝耳
概述
蓝耳病是目前国内对养猪业危害最大的传
染病,高死亡率,高淘汰率,危害巨大; 蓝耳病毒变异性高,感染持续性强,对巨 噬细胞的嗜性,一定的抗体依赖性,导致 蓝耳病的发生,难以清除;
萎缩性鼻炎
概述
猪萎缩性鼻炎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
产毒素巴氏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本 病常发生于2~5月龄的猪,其特征为鼻炎, 颜面部变形,鼻甲骨尤其是鼻甲骨下卷曲 发生萎缩和生长迟缓。
临诊症状
临诊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血、颜面变形、 鼻部歪斜;受感染的小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 嚏,呈连续或断续性发生,呼吸有鼾声。猪只 常因鼻类刺激黏膜表现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 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 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 病猪的眼结膜常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由于 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
感染
临诊症状
高烧 全身出血
雀斑肾
淋巴结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
膀胱出血、喉头出血
脾边缘出血,严重的梗死
大肠出血、扣状肿,淋巴滤泡出血肿大
猪结肠小袋虫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猪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ba34e5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1.png)
2021
定期对猪群进行 健康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病猪
疫苗接种
2019
接种时间:根据 猪的生长阶段和
当地疫情制定
2021
注意事项:疫苗 保存、接种剂量、
接种后观察等
01
02
疫苗种类:猪 瘟、猪蓝耳病、
猪伪狂犬病等
2020
03
04
接种方法:肌 肉注射、皮下
注射等
2022
药物治疗
01
抗生素:针对细菌感染,如 青霉素、链霉素等
04
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 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05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防止病原体进入猪场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猪的常见传染病及防治
演讲人
目录
01. 猪的常见传染病 02. 猪传染病的防治
猪的常见传染病
猪瘟
01 病原:猪瘟病毒
03
症状:发热、食欲不振、 呼吸困难、腹泻等
02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 气传播、食物传播等
04
防治方法:加强饲养管理、 疫苗接种、药物治疗等
猪蓝耳病
D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疫苗免疫、药物治疗等
3.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湿度, 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4. 定期对猪舍内的设备、工具进行 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5.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 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生物安全措施
01
加强猪场管理,保持良 好的卫生环境
02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防止病原体传播
03
加强猪群的免疫接种,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C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B 症状:发热、呼吸困难、流产、死胎等
A 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
![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12c4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2.png)
猪病大全及治疗方法猪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猪群中常常出现各种疾病。
猪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养猪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猪病及其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养猪人士有所帮助。
1. 猪瘟。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厌食、呼吸困难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保持猪舍清洁,加强饲养管理,使用猪瘟疫苗进行预防。
2. 猪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呕吐、腹泻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隔离防控。
3. 猪疫病。
猪疫病是由猪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皮肤出血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增强剂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隔离防控。
4.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热、关节肿胀、呼吸困难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
5. 猪瘤胃炎。
猪瘤胃炎是由猪瘤胃炎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厌食、体重下降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促进消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调整饲料,加强饲养管理。
6.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脱水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和补液疗法进行治疗,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
总之,猪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养猪业来说至关重要。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猪人士应加强猪群的管理,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消毒,及时发现并处理猪病,以减少经济损失,保障猪群的健康。
希望本文对养猪人士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猪的主要传染病
![猪的主要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f23cad8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0.png)
强毒在猪群中传播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 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持续的先天性感染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
症状
急性型猪瘟:由HCV强毒引起病猪体温升高至41℃上 下 ,高的可达42℃以上。少数病猪可发生惊厥,常在几 小时内或至多在几天内死亡。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症状 病猪生长迟缓,常有皮肤损害。
病原
疱 疹 病 毒 科 ( Herpesviridae), 疱 疹 病毒亚科。只有一个血清型。毒力是由 几种基因协同控制,主要有gE、gD、gI 和TK基因。发现TK基因一旦灭活,则 PRV TK缺失变异株对宿主毒力将丧失 或明显降低。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流行病学
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 重要传染源。猪配种时可传染本病。母 猪感染本病后6-7d乳中有病毒,持续35d,乳猪可因吃奶而感染本病。妊娠母 猪感染本病时,常可侵及子宫内的胎儿。 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 高,随着日龄增长而下降,断乳后的仔 猪多不发病。
防治
• 紧急免疫 1. 仔猪超前免役
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 没有按规定妥善保存和运输疫苗,使其免 疫原性降低
• 注射时操作不正规,剂量不足 • 生产实践中免疫程序不合理 • 母源性中和抗体对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干扰
猪伪狂犬病
(porcine pseudorabies)
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感染 猪的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新生仔猪表现神经症 状,还可侵害消化系。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妊 娠母猪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胎及呼吸系症状无 奇痒。
在核内包涵体。有丝分离活跃培养并能提 高病毒复制所需之RNA聚合酶,有利复制; • 5、感染性滴定不能用CPE,而用检查核内包 涵体或培养基的血凝素或IF检查。
猪的常见传染病
![猪的常见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46381b0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d.png)
综合防治
处方推荐
№1:呋喃唑酮0.01g/kg.W分两次混入饲料给予连用一 周
№2:三甲氧苄氨嘧啶TMP0.2gSD1.0g蒸馏水
10ml20-25mg/kg.W 或M 每天V 2次 №3: 氧氟沙星0.4-0.5g/kg.W土霉素针40mg/kg.W分
点 ;地塞米松2.5M-5mg 一日2次连用2-M3天
肠系膜弥漫性出血
肝表面散在坏死灶
结肠粘膜严重出血
结肠坏死性炎症 表面有纤维素渗出物
诊断要点
• 体表皮肤有紫红色斑脾脏肿大暗红色质韧切面蓝 红色
• 大肠粘膜有典型的坏死和溃疡有糠麸样坏死灶或 粘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失去弹性;肝、淋 巴结等干酪样坏死
• 肝、肾、心外膜、胃、肠粘膜有出血点
诊断要点
综合防治
特征病变
脾
脏
出血性梗死
胃底 盲肠扣 出血 状溃疡
肠表面 出血点
肠粘膜 出血点
结肠扣状肿
诊断要点
• 本病只发生于猪 • 最急性型:多流行于初期尤在新流行区多见表现突然
发病高热稽留精神沉郁眼结膜充血颈、腹部及四肢内 侧的皮肤发绀和出血有的呈现抽搐和痉挛病程一般不 超过3天病死率可高达100% • 急性型:最为常见体温可升高到41℃稽留热病猪表现 寒颤、困倦、行动缓慢、共济失调、弓背、头尾下垂、 废食常伏卧一隅或钻入垫草内嗜睡病早期有眼结膜炎 眼角聚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在鼻盘、嘴唇、下颁、 四肢、腹下及外阴等处皮肤可见到紫红色斑点 • 根据特征病变可确诊
3d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d •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炎夏和寒冬及潮湿多雨季
节发病严重春、秋温暖季节发病少
病原及流行
仔病 猪猪 黄排 痢出 病的 死粪 猪便
猪的传染病
![猪的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a4a0f6c333d4b14e8524683c.png)
二、猪副伤寒
猪副伤寒是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一种传
染病。临诊表现பைடு நூலகம்慢性腹泻,有时发牛卡 他性肺炎。病原体沙门氏菌,其,血清型 相当复杂,主要有猪霍乱沙门氏菌和 Kunzendorf变型、猪伤寒沙门氏菌和 Voldagsen变型、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 门氏菌。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有周鞭毛。 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叫、猪,1~4月龄仔 猪发病最多。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早败血症, 常突然死亡,晚上食欲还正常,早晨死于 栏内。发展缓慢的病猪-见呼吸困难(图Ⅱ一 12),咽喉部肿胀,食欲废绝,临死前在耳 根、颈和下腹部等处皮肤发紫,有时有出 血斑,最后因窒息而死。 急性型:土要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是 较常见的一种病型。临诊表现为呼吸道症 状,病末期皮肤有紫斑或小出血点。病猪 极度消瘦及生长不;良(图Ⅱ—13)。
死后剖检见病猪肠道充满灰黑色粪便,盲 肠、结肠和回肠肠壁增厚,肠管膨大(图II— 9),黏膜上覆盖一层弥漫性、死性性麸皮样 物质,形成弥漫性坏死(图Ⅱ—10)。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采用添加抗 生素的饲料添加剂,应注意地区抗药菌株 的出现。应用自本场(群)或当地分离的菌株, 制成单价灭活苗,能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本病的治疗,可选用经药敏试验敏感的 抗牛素,如土霉素、氯霉素等,并辅以对 症治疗。呋喃类和磺胺类药物也有疗效,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本病根据临诊症状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 性疹块型和慢性型。 急性败血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2~43℃, 稽留。结膜充血,黏膜发绀,皮肤潮红(图 Ⅱ—20)。胃底部和幽门部黏膜严重出血(图 Ⅱ一21)。 亚急性疹块型:特征是在胸、腹、背、 肩四肢等部的皮肤表面出现红色疹块,呈 方块形、菱形,偶呈圆形,稍突起于皮肤 表面(图Ⅱ一22, Ⅱ一23)。体温升高至 41℃以上。
猪的常见传染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
![猪的常见传染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6e2f9d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5.png)
猪的常见传染病有哪几种?如何防治?养猪最怕传染病,一头猪得了传染病,往往会蔓延全群,甚至引起大量死亡,造成损失。
猪的常见传染病有猪瘟、猪丹毒,猪喘气病、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病等。
现将各病的起因及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1)猪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危害最大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此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预防方法主要是搞好卫生防疫工作。
每年舂、秋两季,给猪定期肌肉注射猪瘟免化弱毒疫苗1毫升,要做到一头不漏。
仔猪生后20天注射一次t断奶再注射一次。
发病初期可以用抗猪瘟血清治疗。
(2)猪丹毒。
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3-12月龄的架子猪。
预防猪丹毒,除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抵抗力外,应按期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菌苗,每头皮下注射5毫升,免疫期为6个月。
治疗猪丹毒的最好药是青霉素。
用量是每公斤体重用粉剂5000-6000单位,每天肌肉注射2-3次,用20%磺胺噻唑注射液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3)猪喘气病。
一是由于猪喘气病枝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由呼吸道传染.此病的预防首先是要注意防止引进病猪。
其次要经常注意观察和及时发现,隔离病猪。
三要实行人工授精配种,防止公猪、母猪相互接触感染。
四要加强饲养管理,早春注意保暖,增加营养。
猪喘气病可用土霉索、卡那霉素治疗。
(4)仔猪白痢。
是哺乳仔猪的急性或慢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生活条件不适合,造成体质衰弱而又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
预防本病应加强母猪饲养、合理搭配饲料,按不同妊娠阶段特点喂给含有充足营养的饲料,并搞好猪舍卫生。
在仔猪哺乳阶段,要根据母猪奶水多少,适当地增减仔猪饲料喂量,做到既能使仔猪吃到足够的母乳,又不致因为吃了过浓的母乳消化不了而得白痢病。
预防仔猪白痢病,可在仔猪出生后15天,分别肌肉注射0。
1%的亚硒酸钠1-2毫升。
母猪临产前一个月内分两次注射亚硒酸钠,每次注射10-20毫升。
一旦仔猪得了白痢病,可以腹腔注入5%葡萄糖盐水IO-20毫升。
(5)仔猪黄痢病。
猪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猪常见传染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5706ec9172ded630b1cb6df.png)
死胎和木乃伊胎
神经症状和脑炎
睾丸炎
(八)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ous diease) 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猪的繁殖障碍病,
其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
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偶有流产,母猪本
身无明显症状。
病原
死胎和木乃伊
猪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一)猪瘟 (二)猪繁殖障碍综合症 (三)猪圆环病毒感染
一、猪病毒性传染病
(四)猪伪狂犬病 (五)猪口蹄疫 (六)猪传染性胃肠炎 (七)猪日本乙型脑炎
猪 常 见 传 染 病
(八)猪细小病毒病 (一)猪丹毒 (二)猪肺疫
(三)猪链球菌病
二、猪细菌性传染病
(四)仔猪副伤寒 (五)仔猪黄痢 (六)仔猪白痢 (七)猪水肿病 (八)仔猪红痢
病原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rovirus, PCV)。 该病毒由Tischer等(1974)在PK-15细胞中发现,当时 认为它是一种细胞污染物,后来被证实为一种单股、 环状的DNA病毒。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成员。该 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约17nm,含有单 股负链环状DNA。PCV以滚环复制方式进行复制。 PCV 有两种血清型,即PCV-1和PCV-2。PCV-1基因组全长 1.759kb,PCV-2为1.768或1.767kb,两者的核苷酸序 列同源性低于80%,而同一血清型中各毒株之间的核 苷酸同源性在96%以上。
猪是PCV的主要宿主。猪对PCV有较强易感性,
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尤其仔猪感染后发病严重。
胚胎期或出生后早期感染的猪,往往在断奶后才发
病,多集中在5-8周龄,尤其在6-12周龄最多见。
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猪常见的几种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a4d0891a2e3f5727a4e96239.png)
临诊症状
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引起猪只“六炎四水”, 即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肺炎、腹膜 炎和关节炎,及颅腔积液、胸腔积液、腹 腔积液和关节积液,及纤维素性渗出;
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主要表现毛发参差,生 长缓慢,料肉比升高等,死亡率较低;
实用文档
毛发参差、偶尔的神经症状
实用文档
胸腔积液、纤维素性渗出
病猪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拉稀,粪便颜色从 焦油样至水泥样不等,解剖症状主要为肠 道增生变厚,内黏膜似“糠麸”样,严重 的肠道内有焦油样血液。
实用文档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主要发生于生长猪及育肥猪,1.5-4月龄多 发。一般散发,死亡率低,病猪皮肤上出 现圆、平的紫红色斑块斑点。主要分布在 体侧及胸、腹部,本病常与PMWS一起发
生或在其后发生。 发生皮炎时易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病,
消耗猪体营养,会造成猪只生长缓慢。
实用文档
判断要点: 身体上的紫斑或丘疹
犊牛睾丸细胞易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
实用文档
圆环
实用文档
概述
本病主要侵害保育猪和早期育肥猪,尤其 是8~16周龄猪;本病有严重免疫抑制作 用,是猪传染病中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疾 病。
PCV2感染除了引起PMWS而外,还可导 致母猪繁殖障碍、断奶猪和育肥猪的呼吸 道疾病、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PDNS ) 。 PCV2感染和引起的疾病已呈全球分布。
实用文档
判断要点:
实用文档
脾脏梗死、纤维化,形成“镰刀”状,质地 “橡皮”样,肾脏畸形;猪群整齐度差,出栏
时间延长。
实用文档
繁殖障碍 严重的会引起母猪流产,流产胎儿包括前 期、中期和后期,及死胎、木乃伊胎,幸 存的仔猪体质较弱,断奶后死亡率较高。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b63a6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6.png)
生猪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中常见疾病有许多种,这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发现和防治这些疾病对于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生猪养殖疾病及防治措施。
1. 猪瘟:猪瘟是一种由高度传染性的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等。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猪只、避免与疾病猪只接触和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卫生。
2. 猪鼻疽:猪鼻疽是由奋斗弧菌引起的疾病。
其症状包括鼻部溃烂、流脓、打喷嚏和食欲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保持舒适、干燥和清洁的养殖环境、合理饲养和添加适量的抗生素。
4. 胃肠道寄生虫感染:胃肠道寄生虫感染主要包括蛔虫、绦虫和旋毛虫等。
其症状包括腹胀、腹泻、贫血和消瘦。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进行定期驱虫和饲料消毒。
5. 猪蓝耳病:猪蓝耳病是一种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发热、皮肤发绀、咳嗽和呼吸困难。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疫苗接种、常规消毒和饲喂高质量的饲料。
7. 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
其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晕厥和溃疡等。
防治措施包括良好的环境卫生、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许多种,这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治这些疾病,养殖户应加强疫苗接种、定期检查和驱虫、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提高猪只的抵抗力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3) 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
(4) 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5) 突然死亡。
2. 防制:
(1) 控制:
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
2. 防制:
控制:在疫病流行时,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作乳前免疫。防止脱水、酸中毒,给发病猪群口服补液盐。使用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用卫康、农福、百毒杀带猪消毒,一天一次,连用7天;以后每周1-2次。
预防:给妊娠母猪免疫(产前45天和15天)弱毒苗。肌注免疫效果差。小猪初生前6小时应给于足够初乳。若母猪未免疫,乳猪可口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二联灭活苗作交巢穴(后海穴)(猪尾根下、肛门上的陷窝中)注射有效。
8) 猪附红细胞体病
1. 现场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2. 病猪体表苍白, 养猪网 3. 高热达42℃。有时黄疸。有时有大量的瘀斑, 4. 四肢、尾特别是耳部边缘发紫, 5. 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严重的酸中毒、低血糖症。贫血严重的猪厌食、反应迟钝、消化不良。6母猪乳房以及阴部水肿1—3天;母猪受胎率低,
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
4、 细小病毒病。
1. 现场诊断要点: a) 多见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或产出的弱仔,b) 以产木乃伊胎为主;c) 经产母猪感染后通常不d) 表现繁殖障碍现象,e) 且无神经症状。
2. 防制: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才能引进;
8. 预防:断奶后3-7天在饮水或料中添加抗菌药,9. 如:呼肠舒、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10. 连给1—2周。目前常用的抗菌药有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等。使用抗菌药治疗的同11. 时,12. 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对病猪还可应用盐类缓泻剂通便,13. 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10仔猪副伤寒
3. 防制:
一旦确诊最好淘汰;
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
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
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
6、 猪传染性胃肠炎。
1. 诊断:
现场诊断要点: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即12月至次年3月。大小猪都可发病,特别是24小时—7日龄仔猪。病猪呕吐(呕吐物呈酸性)、水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减退。哺乳猪胃内充满凝乳块,粘膜充血。
4. 防制:(1)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5. 敏感,而6. 对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等敏感。目前常用的药物有: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蒽诺沙星、二氟沙星、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或泰妙菌素、利高霉素。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前后,7. 在饲料中拌入100PPM枝原净,同8. 时以75ppm蒽诺沙星的水溶液供产仔母猪和仔猪饮用;仔猪断奶后继续饮用10天;同9. 时需结合猪体与猪舍10. 环境消毒,11. 逐步自病猪群中培育出健康猪群。或以800PPM呼诺玢、土霉素、金霉素拌料,12. 脉冲式给药。(2)免疫:7—15日龄哺乳仔猪首免1次;到3—4月龄确定留种用猪进行二免,13. 供育肥不14. 做二免。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7. 不发情,9. 流产,10. 产死胎、弱仔。剖检可见病猪肝肿大变性,11. 呈黄棕色;有时淋巴结水肿,12. 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
13. 治疗:(1)猪附红细胞体现归类为支原体,14. 临床上,15. 常给猪注射强力霉素10毫克/公斤体重/天,16. 连用4天,17. 或使用长效土霉素制剂。对于猪群,18. 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0克土霉素(可加130ppm阿散酸,19. 以使猪皮肤发红),20. 饲喂4周,21. 4周后再喂1个疗程。效果不22. 佳时,23. 应更换其它敏感药物。(2)同24. 时采取支持疗法,25. 口服26. 补液盐饮水,27. 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输液,28. 加NaHCO3。必要时给仔猪、慢性感染猪注射铁剂(200克葡萄糖酸铁/头)。(3)混合感染时,29. 要注意其它致病因素的控制。
9. 控制:常用药物有氟甲砜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复10. 方新诺明等,11. 这些药物再配合抗炎药使用,12. 疗效更佳。例如,13. 氟甲砜霉素:口服14. 50-100毫克/公斤体重、天,15. 肌注30-50毫升/公斤体重、天,16. 疗程4-6天,17. 在配合地塞米松肌注。病死猪要深埋,18. 不19. 可食用,20. 以免发生中毒,21. 对尚未发病猪要进行抗菌素药物预防。
伪狂犬病阳性猪场:
生产种猪群: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每年3-4次免疫;
引进的后备母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2—4周后,再肌肉注射加强免疫;
仔猪和生长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3日龄鼻内接种,4-5周龄鼻内接种加强免疫,9-12周龄肌肉注射免疫。
3、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 现场诊断要点:a) 怀孕母猪咳嗽,b) 呼吸困难,c) 怀孕后期流产,d) 产死胎、木乃伊或弱仔猪,e) 有的出现产后无乳;f) 新生仔猪病猪体温升高40℃以上,g) 呼吸迫促及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h) 产后1周内仔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有的病猪在耳、腹侧及外阴部皮肤呈现一过性青紫色或蓝色斑块;i) 3—5周龄仔猪常发生继发感染,j) 如嗜血杆菌感染;
30. 预防:(1)切31. 断传播途径:注射时换针头,32. 断尾、剪齿、剪耳号的器械在用于每一头猪之前要消毒。定期驱虫,33. 杀灭虱子和疥螨及吸血昆虫。防止猪群的打斗、咬尾。在母猪分娩中的操作要带塑料手套。(2)防制猪的免疫抑制性因素及疾病,34. 包括减少应激。(3)猪群药物防治:每吨饲料中添加800克土霉素加130克阿散酸,35. 饲喂4周,36. 4周后再喂1个疗程。也可使用上述其它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37. 如呼诺玢、蒽诺沙星、二氟沙星、环丙沙星、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氟甲砜霉素等。预防时,38. 作全群拌料给药,39. 连用7—14天,40. 或采取脉冲方式给药。
22. 预防:仔猪断奶后,23. 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疫苗,24. 肌注口服25. 均可。
11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征
1. 现场诊断要点:该病多发于6-12周(5-14周,2. 即断奶后3-8周),3. 很少影响哺乳仔猪。病猪被毛粗糙,4. 体表苍白,5. 黄疸,6. 有的皮肤有出血点,7. 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剖检病变为淋巴结肿大,8. 但不9. 出血,10. 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髂骨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躯体消瘦、苍白,11. 有时黄疸。肺呈橡皮样(间质性肺炎)。肝脏可能萎缩,12. 呈青铜色。肾脏苍白,13. 不14. 一定出血,15. 在肾皮质部常见白色病灶(间质性肾炎)。食道部、回盲口处溃疡。时常合并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 养猪
11. 防制:(1)治疗:给病猪肌注抗菌药+抗炎药(如地塞米松),12. 经口给药无效。目前较有效的抗菌药为头孢噻呋(Ceftiofur),13. 每日每公斤体重肌注5.0mg,14. 连用3—5天;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等。也有一些菌株对磺胺+TMP敏感。肌注给药连用5天。(2)预防:做好免疫接种工作,15. 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2次,16. 间隔21天。母猪分娩前注射2次,17. 间隔21天,18. 以通过初乳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可制作使用自家灭活菌苗。 养猪网
16. 防制:对于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用敏感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预防可采用一般的生物安全措施。
12) 猪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
1. 现场诊断要点:病猪咳嗽、喘气,2. 腹式呼吸。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对称性发生肉变至胰变。自然感染的情况下,3. 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2)鉴别诊断:应将本病与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丝虫、蛔虫感染(多见于3—6月仔猪)等进行鉴别。
1. 现场诊断要点:多见于2—4月龄的猪。持续性下痢,2. 粪便恶臭,3. 有时带血,4. 消瘦。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5. 后期呈青紫色(败血症)。有时咳嗽。扁桃体坏死。肝、脾肿大,6. 间质性肺炎。肝、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7. 盲肠、结肠有凹陷不8. 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肠壁变厚(大肠坏死性肠炎)。
k) 育肥猪生长不l) 均;m) 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肺炎。
控制:母猪分娩前20天,每天每头猪给阿斯匹林8克,其它猪可按每公斤体重125—150毫克阿斯匹林添加于饲料中喂服;或者按3天给1次喂服,喂到产前一周停止,可减少流产;
使用呼乐芬或蒽诺沙星等控制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后备猪: 4月龄时用弱毒苗首免,1—2个月后加强免疫;仔猪:断奶后用弱毒苗免疫。
对后备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射;在本病流行地区内,可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
5、 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1. 现场诊断要点:主要在夏季至初秋蚊子孳生季节流行。发病率低,2. 临床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死胎或虚弱的新生仔猪可能出现脑积水等病变。 养猪技术
7、 猪流行性腹泻
1. 现场诊断要点:多在冬春发生。呕吐、腹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缺乏。传播也较慢,2. 要在4—5周内才传遍整个猪场,3. 往往只有断奶仔猪发病,4. 或者各年龄段均发的现象。病猪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5. 水样并混有气泡流行性腹泻。大小猪几乎同6. 地发生腹泻,7. 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8. 乳猪有部分死亡。 9. 防制:用猪流行性腹弱毒苗在产前20天给妊娠母猪作交巢穴(后海穴)或肌肉注射。免疫注射时配合用新必妥(转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