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
A卷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所有机构的教育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则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异化
教育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它在本义上作为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而反过来操纵了下一代人,使人的发展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
教育异化由两个部分构成,教育被(人)异化及(人被)教育异化。
3.班集体
班集体是为了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设置或构建的一种教育目标和理想教育实体.班集体是教育者对班级未来发展理想状态的设定,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班级及其成员发展的要求。
班集体是通过成员间彼此的交往、以班主任为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教育方向,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班级群体
4.教育全球化
教育全球化的本质,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同形式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共享程度,并且不断增加不同教育体系的共同因素以形成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全球教育体系的过程。表现为教育资源全球化、教育要素全球化。
二、简答题
1.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的基本特征,即把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其他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区别开来的基本特点和属性
教育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教育与其他非教育存在的差别,可以表述为“属加种差”
基于主客、主主关系认识教育本质:
(1)教育行为属于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人改造自然的目的合理的行为,它不是工具性的,而是伦理性的。
调整主客关系的是技术规则:经济性、有效性
调整主主关系的是伦理规范:平等性、对话性
启示一:师生关系的平等性,体现为法定权利、人格等的平等;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基于主客、主主关系认识教育本质
(2)主体在对待客体的关系上,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
教师学生(个体/集体)
奖金考试成绩
荣誉品行指标
职称体育指标
启示二: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尤其是专职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增加自己收入、提高工作福利待遇、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有效手段。
(3)把教育活动描述为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不符合教育实际状况
教师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学生
认识改造利用学习理解掌握教师教育内容学生
改造知识能力结构改造知识能力结构
启示三: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的作用是提供、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对学生的灌输、指导、施加影响
2.简述当前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片面化
•(1)仅关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学生,缺乏对学校教育“成人”价值的关注
•(2)仅关注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接受”,缺乏对精神文化世界中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充分开放•(3)突出对社会发展、人类存在价值某些具体方面的关注,缺乏整体观照
2.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当下化、直接化
•从根本问题与表面问题的关系维度看,强调了表面问题,忽视了根本问题。
•(1)学校教育改革表现出应对性思维和改革策略,缺乏对社会发展中诸多根本问题、基本问题的关注
•(2)强调了个体的工具价值,忽视个体生命成长价值
3.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凝固化
•从可能与现实的关系维度看,停留在实现层面,没有意识到发展的内在力量与需要。•(1)只看到缺乏发展可能的现实;(2)只看到静止的“现实”;(3)只看到静态化的时间观、发展观下的学生,缺乏对学生生命成长全程的关注,缺乏对人的生命成长中长效性因素的关注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指开展教授活动和学习活动这种双边活动的时间流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而非实践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学习、理解和掌握客观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活动虽然含有实践的成分,但教师的活动不是教学的核心,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条件。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体现在:•a)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b)间接性。教学过程主要是学习已有的文化知识,而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原创性认识,区别于科学家的认识活动。
•c)有指导。教学过程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不同于学生的自学活动。
•2.教学过程是一种艺术过程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都是一种艺术过程。
•3.教学过程是一种文化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将客观的文化财富转化为主观的文化财富的过程。
•4.教学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要使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过程,主要是受控制论的影响。
•5.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
•认识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只看到线性的教学过程,看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因此这种观点试图突破认识过程,将认识过程纳入交往过程,把知识的获得看作交往的一个内容来看待,交往又不止于知识。
4.当代学校教育需要重建何种学生观?
1.认识学生成长的可能性与主动性
(1)学生成长的可能性是一切教育活动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生生来就发展着,具有成长的可能性;一种具体的可能性转为现实性时,又生成着一种新的成长可能性。
(2)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发展目标,能够主动地探索、反思与重建。
2.认识学生的具体性
(1)学生是有自己生命追求与生命尊严的价值主体
(2)学生间的相互差异性是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资源。每个学生都“全息”着其全部的家庭、地区、时代的特征,有其个体独特的生命经验。
(3)学生群体构成学生成长的新生态,学生在群体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
3.认识学生成长的综合性
(1)学生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包含拓展知识、深化思维、丰富情感、锻炼意志等。
(2)学生的成长内容是多维度、多层面综合互动、有机构成的整体
包含个体的精神状态、个人的具体素养、个体的行为方式、个体的人格发展等。
4.认识学生成长过程的复杂性
(1)成长着的学生“全息”着历史与时代的相关信息;(2)学生成长是在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中现实的;(3)学生个体成长本身,尤其是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是个体成长中的关键性力量。
三、论述
1.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学科属性?
现代科学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脱胎于十八世纪末的自然哲学,最早形成近代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人文科学:来源于拉丁文,是人性与教养之意。人文科学狭义指拉丁文、希腊文、古典文学的研究。人文科学直接研究人的需要、意志、情感和愿望,强调人的主观心理、文化生活等个性方面;包括文、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它的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狄尔泰:自然科学是研究“死”的自然世界的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活”的精神世界的科学;
李凯尔特:自然科学是探讨与“价值”无关的自然世界的学问,文化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
胡塞尔: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搁置”起来,而采用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了解人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