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3.1光世界巡行教案1-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1-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1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设计这节《光世界巡行》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

我希望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方式,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光现象,如激光准直、平面镜成像、彩虹等,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激光笔、镜子、水杯等,并教会他们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会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生动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会鼓励学生思考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在教具和学具准备方面,我准备了激光笔、镜子、水杯等实验器材,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习题。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光的基本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注重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这是因为光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方式。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激光准直现象,让他们看到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我还会让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他们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

我还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的现象,让他们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从而更好地理解光学知识。

我提出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光现象,如太阳光的直射、镜子中的反射像、水中的鱼看起来更浅等。

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那么他们就真正掌握了光学知识。

八年级世界巡行教学反思与评价 八年级网络改变世界教学反思

八年级世界巡行教学反思与评价 八年级网络改变世界教学反思

八年级世界巡行教学反思与评价引言在八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开展世界巡行教学活动,带领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地理等知识,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

本文将对八年级世界巡行教学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总结教学经验,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与执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地理等知识;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意识;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我们选择了八个国家作为世界巡行的目的地,分别是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巴西和澳大利亚。

每一周,我们都会选择一个国家作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讲解课、小组讨论、展示等。

教学活动与效果在讲解课上,我们会向学生介绍目的地国家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特色风俗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目的地国家的实际情况。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分享各自对目的地国家的看法和认识,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展示环节中,学生可以制作海报、PPT等形式,展示他们对目的地国家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他们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兴趣得到了满足。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反思教学准备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在准备教具和教材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有时候我们会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找资料、策划教案等方面,导致教学进度拖延。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教具和教材,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瑕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教学过程中的瑕疵,如有时候学生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教学进度紧张,有时候小组讨论的内容偏离了主题等。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好地掌控时间,合理安排活动的进行,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1光世界巡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1光世界巡行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1 光世界巡行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光世界巡行”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体验,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阳光、灯光为线索,引导他们发现光的存在和作用,感受科学的奇妙。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光的传播和反射过程。

3. 培养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塑料尺、平面镜、玻璃球、激光笔、白纸。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平面镜、玻璃球、白纸。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晴朗的早晨,阳光洒在操场上,孩子们在阳光下跳跃,形成斑驳的光影。

我带领孩子们观察这一现象,引导他们思考光的来源和特性。

2. 探索光的传播:给每个孩子发放实验套件,让他们用激光笔照射透明塑料尺,观察光在塑料尺上的传播情况。

孩子们发现光沿着直线传播,塑料尺上出现一条明亮的光线。

3. 理解光的反射:让孩子们将平面镜放在塑料尺上,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光在镜子上的反射现象。

他们发现光线从激光笔射向镜子,然后反射到白纸上,形成一道光斑。

4. 实践光的反射:让孩子们将玻璃球放在塑料尺上,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球,观察光在玻璃球上的反射情况。

孩子们发现光线经过玻璃球的反射,形成一个光斑。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孩子们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活动难点: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活动在孩子们的积极参与下顺利进行,大部分孩子能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但在活动中,部分孩子对光的反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他们和孩子一起探索光的世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3.1光世界巡行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和思考中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性质和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透镜成像等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玻璃板、实验桌、白纸等。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实验观察结果和思考。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光现象的图片,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引导学生关注光在自然界中的表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用激光笔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3. 光的反射:讲解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用透明塑料尺和玻璃板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特点,分析反射定律。

4. 光的折射:讲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用实验桌上的白纸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理解折射定律。

5. 平面镜成像: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分析成像原理。

6. 透镜成像: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原理,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成像特点,分析成像原理。

六、活动重难点1. 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节 光世界巡行》教案

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节 光世界巡行》教案

《第一节光世界巡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用途,知道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等现象。

3.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4.经历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主要是显示光路)的能力。

5.学会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学习用作图法分析影子的成因等光学现象。

6.通过学习光的用途,意识到物理知识与我们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实际的密切相联,从而激发认识“光”、研究“光”的兴趣。

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光线”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光世界巡行》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光的用途、光源、光的传播独立思考并完成: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光能使冰雪融化给我们带来温暖,光能使花草树木进行光合作用而茁壮成长。

2.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通常,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在暗室中,将一束激光分别射入空气、水中,观察光在空气、水中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得出的结论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这一结论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很多,请举一例:射击瞄准。

(二)光的传播有多快自主阅读教材P48~4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5.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慢,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1012km,这一长度叫做1光年,其符号是1.y.。

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

(三)光的色散6.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1.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1. 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1-八年级物理上册【粤沪版】
八年级物理《3.1光世界巡行》
教学环节
课题:光世界巡行
教学扎记、反思
一、目标解读
二、习目标: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条件及其应用.
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m/s
3:了解光源光的用途。
学习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像
A.先产生烟雾,后听到枪声
B.烟雾和枪声同时发生,但光速此声速快得多.
C.烟雾和枪声同时发生,但人身没有眼睛快.
D.先产生枪声,后产生烟雾,但烟雾传播很快
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列是()
A.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汽车灯射出来的光.
B.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
C.从门缝涉入室内的太阳光束.
1、能够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在_____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
3、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叫________,他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影是怎样形成的?
三:光的传播有多快?
学生自主学习P48,回答下列问题,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m/s,用字母________表示。
2、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
3、在树荫的地面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量的圆斑,这些是什么?
收效展示:
1、能够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太阳,月亮,亮着的电灯,开着的电视荧屏,钻石,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自然光源。
2、木匠师傅为了检查一块木板是直,常采用方法是:闭着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着棱的长度方向看去,这样做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光世界巡行》。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以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并能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特性,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难点: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玻璃板、镜子。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激光准直、彩虹、水面成像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的兴趣。

2. 光的世界:(1)光的传播: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方向变化,解释折射现象。

(3)光的反射: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射到物体表面时的反射现象,解释反射定律。

3. 光的直线传播原理: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课堂练习: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七、作业设计(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光射到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答案:(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 m/s。

(2)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光射到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之间遵循反射定律。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光世界巡行一、课型:探究式新授课二、课时:一课时;三、三维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光的作用;2.通过生活经验与观察实验,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道引入“光线”的必要性,理解“光线”的意义。

3.会以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重要光现象。

学会以作图的方式对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现象进行更准确的研究。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大致了解科学家们研究“光的本性”、“测光速”的不懈努力的历史。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重要光现象。

2.难点:认识“光线”这一模型的意义,学会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五、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为光学的开篇之作,光的直线传播,“光线”模型的建立等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折射提供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2.学生的生活与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与现象观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以光线作为抽象的模型来研究一些重要的光现象,对初中生而言,是一种较难的理性分析。

3.教材编写思路:从“光的作用”入手,进一步了解“光是什么?”、“光的传播特点”、“光传播有多快” ,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顺理成章。

六、教学思路1.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师生和谐平等”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模型法研究问题。

2.设计意图:以生活经验与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指导学生用规律解释现象、用模型更准确的研究现象。

3.器材准备:光学综合演示仪(自制教具)、玻璃砖、手电筒等。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光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板书)3.1 光世界巡行光为我们做些什么?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图片以及多媒体展示,通过交流与讨论归纳出光的作用。

光世界巡行物理教学反思

光世界巡行物理教学反思

《光世界巡行物理教学反思.doc》(一) 光世界巡行在教参上的建议是一个课时,所以我也采用是一课时完成。

现在我对在...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jiaoxuefansi/1728755.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1节 光世界巡行教案与反思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1节 光世界巡行教案与反思

第三章光和眼睛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第1节光世界巡行【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了解光的三基色.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行手影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深刻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过程,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知识点一光能为我们做什么【合作探究】演示一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植物依靠光合作用茁壮成长太阳能汽车靠光的能量飞快奔驰现代通信利用光导纤维扩大容量和提高传播速度你还能说出光的其他一些用途吗?答:在能源(清洁能源)发电、电子(电脑、电视、投影仪等)、通信(光纤)、医疗保健(γ光刀、B超仪、X光机)、照明、显示指示等各行各业都有应用.知识点二光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7,完成以下问题: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__光源__.2.光源可以分为__天然光源__和__人造光源.__【合作探究】演示二几种光源太阳点燃的蜡烛光源可以分为几类?答: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知识点三光是怎样传播的【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7,完成以下问题:光在同一种__均匀__介质中是沿__直线__传播的.【合作探究】1.学生实验:(1)用激光灯照射一个充有烟雾的杯子,发现光在杯子中的径迹是 __直__ 的.(2)用激光灯照射一个装有水(水中加入少许黑墨水)的杯子,发现光在杯子中的径迹是 __直__ 的.(3)用激光灯照射一块厚玻璃砖,发现光在厚玻璃砖中的径迹是 __直__ 的.由此以总结得出结论:__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探究一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提出问题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猜想与假设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进行实验演示三光在不均匀的蔗糖水溶液中传播把一大块蔗糖投入水中,不要搅拌,让它自己溶解,可以得到上面浓度小、下面浓度大的不均匀的蔗糖溶液,用激光灯照射蔗糖溶液.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激光灯射入蔗糖溶液中的径迹是一条曲线.演示四探究光在均匀的蔗糖水溶液中传播向原容器中倒适量热水,并用搅拌器充分搅拌,使蔗糖完全溶解.1.会观察到什么现象?答:激光灯射入蔗糖溶液中的径迹是一条直线.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我们如何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答:通常,我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探究二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其应用1.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现象可以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影子的形成影子是如何形成的?答:光在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到达的区域便形成“影”.(2)日食当月球进入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太阳的部分光线被月球遮住,在地球形成阴影,此处的人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3)月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域时,太阳的光线无法照到月球,人无法看到月球,于是出现月食.拓展延伸小孔成像实验器材:蜡烛、火柴、自制小孔成像器具(制作方法:两个套在一起的硬纸筒,内筒可以前后拉动,内筒的一端蒙上半透明的塑料膜,外筒的前端用硬纸片封死,硬纸片上穿一个小孔,直径约1 mm).操作步骤:①让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使蜡烛与小孔的距离在10 cm~15 cm之间,观察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的情况.②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观察像的变化情况.③保持蜡烛与小孔的距离不变,前后拉动内筒,观察像的变化情况.④改变小孔的形状,重复步骤①②③.请回答:1.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改变蜡烛与小孔的距离,像如何变化?答: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与小孔的距离以及小孔与光屏的距离有关.2.成像情况与小孔的形状有关吗?答:像的形状与物体自身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答:光沿直线传播.【教师点拨】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直线__传播.2.光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学问题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实际上__并不存在__.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跟进训练】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D )A.日食和月食B.影的形成C.小孔成像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知识点四光的传播速度【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8,完成以下问题:1.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__快__.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3×108___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2.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叫做__光年__. 知识点五光的色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9-50,完成以下问题:1.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__色散__.2.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3.色光的三基色是__红__、__绿__、__蓝__.【合作探究】演示五色散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答: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知识扩展:雨后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下雨过后,有很多小水滴,由于重力的作用,它的下半部分较大,上半部分较小.水滴像三棱镜,太阳光经水滴后也会发生色散,空中有很多水滴聚在一起,正因如此,我们在雨过天晴会看到彩虹.演示六色光的混合人们发现,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基色.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答: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画面,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知识拓展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演示七物体的颜色红花绿叶探究三透明物体的颜色如上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依次通过三棱镜、透明玻璃、白屏,观察实验现象.换用不同颜色的玻璃,重复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玻璃,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红色玻璃只能通过红光;绿色玻璃只能通过绿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结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探究四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如上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依次通过三棱镜、覆盖有不透明纸的白屏,观察实验现象.换用不同颜色的纸,重复实验.换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答:把绿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把红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红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把蓝纸贴在白屏上,在屏上只有蓝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教师点拨】1.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颜色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颜色决定的.【跟进训练】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D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1.光源(1)天然光源(2)人造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3.光速真空中光速为:c =3×108 m/s ,水和玻璃中的光速分别为34c 、23c. 4.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2)色光的混合①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基色.②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部编版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部编版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光世界巡行一、课型:探究式新授课二、课时:一课时;三、三维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光的作用;2.通过生活经验与观察实验,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道引入“光线”的必要性,理解“光线”的意义。

3.会以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重要光现象。

学会以作图的方式对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现象进行更准确的研究。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大致了解科学家们研究“光的本性”、“测光速”的不懈努力的历史。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重要光现象。

2.难点:认识“光线”这一模型的意义,学会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五、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为光学的开篇之作,光的直线传播,“光线”模型的建立等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折射提供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2.学生的生活与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与现象观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以光线作为抽象的模型来研究一些重要的光现象,对初中生而言,是一种较难的理性分析。

3.教材编写思路:从“光的作用”入手,进一步了解“光是什么?”、“光的传播特点”、“光传播有多快” ,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顺理成章。

六、教学思路1.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师生和谐平等”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模型法研究问题。

2.设计意图:以生活经验与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指导学生用规律解释现象、用模型更准确的研究现象。

3.器材准备:光学综合演示仪(自制教具)、玻璃砖、手电筒等。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光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板书)3.1 光世界巡行光为我们做些什么?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图片以及多媒体展示,通过交流与讨论归纳出光的作用。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1《光世界巡行》说课稿1. 教材简介本说课稿是针对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中的第3个单元——《光世界巡行》的第1节课进行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入光的概念与性质,并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的概念和性质,能够简单描述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光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思辨能力。

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4. 教学过程及方法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可以举一些例子吗?”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引出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

4.2 呈现学习目标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确今天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4.3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4.3.1 实验1:光的传播路径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步骤如下:1.取一张白纸,在纸上放置物体A(如铅笔),用手电筒射出光线,使其照射到A上。

2.观察铅笔所投影的位置B。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3.2 实验2:光的反射规律继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用手电筒射出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

2.观察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4 拓展应用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的方式,拓展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的应用。

例如,问学生光在什么材料中传播得最快,让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回答并解释原因。

4.5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反思所学到的知识和他们的疑问。

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精选15篇)

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精选15篇)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篇1《光世界巡行》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粤沪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实验教材。

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在课中有三个探究实验,1、分解白光,2、营造斑斓的色彩,3、观察苹果的颜色。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特意让学校买了滤色片和强光手电,并在办公室进行了试做,发现用三棱镜分解白光简单但后两个实验由于办公室里光线较强效果不是很好,又跑到实验室拉上遮光窗帘试验,嘿、效果很好,于是决定在实验室上这以节课。

当在课堂上看到色彩鲜艳的七色光谱那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也使学生明白了白光是由红、橙、蓝、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在进行“营造斑斓的色彩”这一实验教学时,选择了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滤光片放于投影光源前,让学生观察光屏上的颜色,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的结论,在光的交汇处也可说明光是可以合成的。

并让后排的学生到前面近处观察,使学生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提问时,基本上学生都能答对。

"在"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所决定的"教学中,我先从学生身上的着装开始,我指着一名学生(女生)校服的红色部位,让学生说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们异口同声的答:“红色的”,我问:“为什么是红色的?”学生答:“因它反射红光”;我又指着这名学生(女生)校服的白色部位,让学生说是什么颜色的,学生们仍异口同声的答:“白色的”,我又问为什么是白色的?学生答:“因它反射白光”。

此时,学生认为自己答的完全正确,正等着老师的表扬,我说:“不对”,学生们谔然,接着我把绿光照到白衣服上让学生观察,学生说是绿色的,又把蓝光照到白衣服上,学生又说是蓝色的,最后我让学生讨论白色的衣服为什么能呈现不同的颜色,这样“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所决定的”便有学生得出结论来了。

紧接其后的游戏环节又引起了学生们的轰动,我拿出了自制的彩色眼镜给学生戴,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周围的色彩,知道“戴有色眼镜看人”的结果是什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教案、教学设计
4.了解光的能量传播和光的信息传递,认识到光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运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光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光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通过学习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奥妙,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
3.引导学生关注光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4.结合光学知识,教育学生爱护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一系列光学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活动:
-布置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光的色散现象及其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3.光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4.光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拓展:

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光学知识点和技能。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a. 讲授法:通过讲解光的基本概念、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光的基础知识。
b.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光学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c. 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实验操作,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和整理光学相关的信息,提高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将对光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教学手段:
a.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现象和实验过程,使抽象的光学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b.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模拟光学实验,便于学生反复观察和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过程。
c. 实验器材:准备充足的光学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说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说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世界巡行》说课稿一、活动设计背景与意义本次课程以《光世界巡行》为教材,旨在通过发现光的本性和光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光的本性和光的传播方式;•掌握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光的成像原理;•探究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科学结论;•能够运用光的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够利用光学设备进行实际应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课时:光的传播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上一章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的传播。

2. 观察实验(1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在一块纸上挖一个小孔,然后将光源放在纸的一侧,观察光从小孔中的传播情况。

3. 实验探究(25分钟)学生利用小镜子和照相机,观察和探究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导学生找到光线传播的规律。

4.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规律,并进行辅助说明。

第二课时:光的反射和折射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 观察实验(1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利用凹凸镜观察反射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探究实验(20分钟)学生利用玻璃棒和水,探究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概括其应用。

第三课时:光的成像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现实中的图像,引发学生对成像过程的猜想,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 观察实验(1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利用凸透镜和光屏,观察光的成像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探究实验(25分钟)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实验,探究物体和镜子的距离对成像的影响,并记录实验结果。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2019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光世界巡行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光世界巡行一、课型:探究式新授课二、课时:一课时;三、三维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与讨论,了解光的作用;2.通过生活经验与观察实验,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知道引入“光线”的必要性,理解“光线”的意义。

3.会以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重要光现象。

学会以作图的方式对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现象进行更准确的研究。

4.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大致了解科学家们研究“光的本性”、“测光速”的不懈努力的历史。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重要光现象。

2.难点:认识“光线”这一模型的意义,学会运用“光线”分析影子的成因等现象。

五、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及作用:本节为光学的开篇之作,光的直线传播,“光线”模型的建立等是学习几何光学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光的反射、折射提供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2.学生的生活与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与现象观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但以光线作为抽象的模型来研究一些重要的光现象,对初中生而言,是一种较难的理性分析。

3.教材编写思路:从“光的作用”入手,进一步了解“光是什么?”、“光的传播特点”、“光传播有多快” ,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顺理成章。

六、教学思路1.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师生和谐平等”的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以模型法研究问题。

2.设计意图:以生活经验与观察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并指导学生用规律解释现象、用模型更准确的研究现象。

3.器材准备:光学综合演示仪(自制教具)、玻璃砖、手电筒等。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光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板书)3.1 光世界巡行光为我们做些什么?学生活动1:观察教材图片以及多媒体展示,通过交流与讨论归纳出光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新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八年级物理上册 3.1《光世界巡行》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新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

3.1 光世界巡行
附:练案
(1)打雷时,我们总是先见到闪电后闻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
A、闪电先发生
B、光比声音传播得快
C、雷声先发生
D、声音传播较快
(2)下列各现象中不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
A、射击瞄准时一定要“三点一线”
B、树林中地上有圆形亮斑
C、人在灯光下的影子
D、在平静的水中看到自己的像
(3)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_________
A、影子
B、月食,日食
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
(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就开始计时,不能等到枪声才计时,这是因为:__________
A、看枪烟计时比较方便
B、怕离起跑点较远,声音嘈杂听不清枪声
C、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高
D、听枪声才计时不够准确,使成绩偏低
(5)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___________m/s。

(6)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__________
A、观看电视节目时电视机的荧光屏
B、观看电影时电影的银幕
C、晚上天空中明亮的月亮
D、观察物体时人们的眼睛
(7)太阳光垂直射到一块中间有很小方孔的不透明薄板上,在它背后光屏上看到的光斑是:__________
A、方形的
B、圆形的
C、长方形的
D、无法确定
(8) 光在下列环境中传播的速度最慢__________
A、真空
B、空气
C、水
D、玻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
《光世界巡行》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粤沪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实验教材。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一
学校赛课,我选择《光世界巡行》这节课,本节是初中物理“光现象”的第一节,对学生认识物理,激发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设计好本节课内容,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

我觉得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一、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初中生认识事物,处在从感性认识为主,逐渐向理性过渡的阶段。

本节课开始,我通过神奇的泰山日出、静谧的三潭印、神奇的海市蜃楼、旖旎的湖光山色、绚丽的节日灯展、缤纷美丽的礼花、神秘闪烁的太空、神秘的蓬莱仙洞、美丽的都市夜景等图片给学生一场视觉盛宴,一幅幅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惊叹世界的美丽,让学生感叹光的神奇,进而引入课题。

使学生对光充满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本节课新课引入,通过图片给学生感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认知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上,我在了解光的用途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光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对于光,你想知道什么?因为学生在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章节学习中,了解声音从声音怎样产生的、声音如何传播的、声音的传播有多快三个方面出发了解的,因此这里学生不难提出问题:光来自何处?光怎样传播?光传播有多快?在光源概念引入时,我通过课件模拟漆黑的房间,问为什么看不见物体,学生回答没有光,我顺势引入学生的问题“光来自何处”。

接下来就是学生讨论光的****。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中,我一直在引导着学生如何去认识光,或者说引导学生在光世界里巡行的方向,而主体是学生。

我引导学生想了解光的什么知识,学生自己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三个方面内容:光来自何处?光怎样传播?光传播有多快?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三个问题分别提出猜想。

特别在本节课重点知识光怎样传播教学中,先让学生看图猜想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然后给学生实验器材,让学生用所给器材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而得出结论。

本节课也由不足之处,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本节课后面有光的色散,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安排本部分内容。

安排学生实
验时,之前我用的是蚊香,但课前我多次实验发现,效果不好,原因在于现在的蚊香都是无烟蚊香,而我所需要的正是蚊香点燃后的烟。

学生实验验证了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但现实条件限制无法完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情况,通过作业发现,部分学生产生了误解,认为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使课堂很明确的让学生比较光和声音的不同点。

物理光世界巡行教学反思二
《光世界巡行》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取自粤沪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八年级实验教材。

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在课中有三个探究实验,1、分解白光,2、营造斑斓的色彩,3、观察苹果的颜色。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特意让学校买了滤色片和强光手电,并在办公室进行了试做,发现用三棱镜分解白光简单但后两个实验由于办公室里光线较强效果不是很好,又跑到实验室拉上遮光窗帘试验,嘿、效果很好,于是决定在实验室上这以节课。

当在课堂上看到色彩鲜艳的七色光谱那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极大
的满足。

也使学生明白了白光是由红、橙、蓝、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在进行“营造斑斓的色彩”这一实验教学时,选择了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滤光片放于投影光源前,让学生观察光屏上的颜色,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的结论,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