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8.doc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汽化和液化教案设计思想一、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汽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汽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两个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
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节课共有实验八个,大多是学生亲自动手的分组实验。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5.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6.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性,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物理现象的物理道理。
教学准备一、电教器材: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二、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火柴、自制三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棉线、热水、手表、小塑料、酒精、纸盒、玻璃板、酒精棉球。
教学过程实验引入课题实验:在黑板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举例说明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为生活带来便利,提高生活质量。
3.开展小组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以下主题:
-汽化与液化的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汽化与液化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
-汽化与液化在自然界中的表现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合作的科学精神,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4.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常见的液化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等。
(3)汽化与液化的热量变化: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汽化与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数据分析不准确等,教师需给予耐心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出现的误区,教师应及时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4.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小实验,如制作简易的空调、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等,亲身体验汽化与液化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与心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6.课后反思,持续改进:教师课后进行反思,了解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7.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强调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讲解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讲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产生、温度变化等。
5.介绍液化的概念、方法及液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实验探究,深入理解: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深入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
4.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2)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沸腾的条件和沸腾过程中的现象,以及液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汽化的概念,掌握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湿度、表面积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7.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复习,提高教学效果。
8.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将环保、节能等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查找资料,了解汽化与液化在科技、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拓展阅读报告;
-推荐阅读一篇与汽化与液化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实践应用题和小组成果展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能力;
3.分析思考题要注重逻辑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3.分析思考题:
-分析生活中的一个汽化与液化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思考如何利用汽化与液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节能、减排等。
4.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汽化与液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例,制作成PPT或手抄报,课堂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拓展阅读:
9.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烧水时水壶嘴冒出的“白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如何产生的。
2.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汽化?什么是液化?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汽化与液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计算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能减排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水烧开、冰块融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生活中还有哪些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2)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哪些?
(3)如何区分蒸发和沸腾两种汽化形式?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其他小组认真聆听,可以补充或提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汽化和液化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现象。
2.归纳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PPT:包含课程主要内容、重要概念和实例图片。
-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汽化和液化过程,热量变化等。
3.课程平台:
-课堂管理系统: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和教学资源。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课后复习资料和扩展学习资源。
4.信息化资源:
-电子教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版。
-教学APP:支持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即时反馈。
3.设立生活实例分析环节,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和区分蒸发和沸腾,提高应用能力。
4.设计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5.课后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实物模型或实验器材:蒸发和沸腾实验装置、液体加热器、温度计等。
-投影仪或智能黑板:展示教学PPT、视频和动画等。
例题4:沸腾条件与气压的关系
题目:在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会降低。假设某地区海拔为2000m,求该地区水的沸点相对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降低多少度。
解答:
每上升1000m,气压下降大约10kPa。因此,2000m的海拔高度导致气压下降大约20kPa。
水的沸点与气压成反比,气压下降,沸点降低。根据比例关系,沸点降低的温度约为:ΔT = (20kPa / 10kPa) * 1℃ = 2℃
①汽化吸热:在汽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
②液化放热:在液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使周围温度上升。
4.汽化与液化的应用实例
①蒸发制冷:如冰箱、空调中的制冷剂蒸发吸收热量,实现制冷效果。
②沸腾烹饪:如煮水时,水加热至沸腾,热量使食物熟透。
③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热量推动活塞,转化为机械能。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备课教案+练习新版新人教版20201020483
3.3汽化和液化3.3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知道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3.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4.知道汽化吸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5.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6.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7.知道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一、情景引入按照教材中的的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设计说明:该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尽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见。
为了使塑料袋排尽空气,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这个类似?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体的液化和汽化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通过学习汽化和液化现象,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变化的普遍性,培养他们的自然观和科学世界观。
教学设计具体安排:
(2)新课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规律,理解能量变化;
(3)巩固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应用:介绍汽化和液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3.布置作业: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中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汽化和液化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能量变化等方面。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总结归纳
1.学生总结:邀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总结汽化和液化的重点知识。
3.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创新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3汽化和液化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
本节主要介绍有关汽化和液化的知识,包括“沸腾”“蒸发”和“液化”三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较多,为了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验机会,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将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汽化和液化定义,探究水的沸腾.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沸腾有了一些初步认识,所以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汽化和液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教学难点:利用图像来处理实验数据,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三、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烧杯、塑料袋、酒精、热水、电水壶、大试管,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钟表等。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实验导入
演示实验:向塑料袋中滴入几滴
酒精并将其扎紧,放入热水中,然后
取出。
请同学们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如何解释?
归纳总结:汽化、液化定义。
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
思考并回答
充分利用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
欲望,大大的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3.3 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⑴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⑵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⑶能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⑷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际中应用的事例.:培养学生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⑴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⑵通过汽化现象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通过液化现象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液体的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特点;会用汽化和液化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教学难点液体蒸发时吸热,使物体温度降低;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一、引入新课教师在黑板上用沾有水的棉花写两个字,如“好学”过一会儿黑板上的字迹逐渐消失.师提问:黑板上用水写的字怎么没有了?这些水到哪里去了?(水变成水蒸气了)(提问)雨后地上的水坑,一会儿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水到哪里去了?(回答)水也变成水蒸气了.物质不仅可以在固、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物质的液、气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相互转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液、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二、新课教学㈠汽化和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反之,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汽化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汽化现象?(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煮沸的水冒水气……)这些现象好象有些不同,那么不同在哪儿呢?(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所需时间较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不明显,而煮沸的水冒水气比较明显.)虽然这些都是汽化现象,但方式不一样.一般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像雨后天晴,地上变干;湿衣服晒干,属于蒸发现象.那么蒸发有何特点?(学生讨论得出)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进行.⑴蒸发①像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洗过的衣服晾干时,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这说明了什么?(蒸发有快慢之分)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呢?(学生分组讨论:建立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设、总结出)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练习:下列事实说明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1.夏天晾衣服比冬天干得快.2.把衣服撑开晾比堆放在一起晾干得快.3.衣服在有风时晾比在无风时晾干得快.⑵沸腾你能否讲一讲水的沸腾现象是怎样的吗?(学生可能有所回答,但回答不完整.)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并讲清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液化 汽化气态液态A.按图装配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对水加热.从水温90℃开始,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后3分钟为止.B.观察、记录:①温度为____时水中开始出现小气泡.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②温度为____时水中出现大量气泡.大量气泡是从水中的_____开始出现的.大量气泡出现后所发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③水中大量气泡出现后,温度怎样变化?____________④水中出现什么现象时称为沸腾?___________⑤记录实验数据于表格中温度(℃)时间(分)水的沸腾图象⑶液化液化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早晨,我们可以经常见到窗玻璃里边会出现一层水雾而变得模糊不清;冬天,人说话时会有一团“白气”从口中呼出,夏天刚拿出冰箱的饮料瓶外壁上会“出汗”;夏天,剥去冰棍上的包装纸可以看到冰棍在冒“白气”;烧开水时看到“白气”……这些都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的结果.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你知道产生液化现象的条件吗?①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②气体液化时,要放出热量.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十分广泛.。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3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二、进行新课[师]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1 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 [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vaporization).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liguefaction 2.沸腾(boiling)[探究]水的沸腾[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水烧开,也就是水沸腾,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提出想了解什么?[生甲]水开了为什么要冒气?[生乙]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生丙]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生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生戊]水熬干了,水去哪里了?[师]问题提出来,大家先大胆猜测,相互讨论,制定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生甲]水熬干了,水变成了水蒸气. [生乙]我们组的方案是:如课本图4.3—2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 min为止. [生丙]我们组的方案和上一组基本相同,只是我们把热水倒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热水加热. [师]两种方案都很好,也可行,我们现在分两大组.一大组用冷水做,另一大组用热水做.仔细观察,最后得出结论.并说出这两种方案的缺点.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生甲]我们组是用冷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在烧杯的器壁出现了许多小气泡,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小气泡逐渐变大,并脱离烧杯器壁开始上升,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还没有到达液面就消失了,同时听到吱吱的响声,后来发生了变化,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这时水就沸腾了,在沸腾前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是不改变的,把酒精灯撤掉以后,沸腾停止. [生乙]我们组是用热水做实验的.开始给水加热时,水温上升.水沸腾时,内部出现大量的气泡,气泡越来越大,上升到水面破裂,汽泡里的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水的温度不变,把酒精灯撤去,沸腾停止. [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2 [生甲]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生乙]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生丁]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生戊]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师]根据记录数据,在图4.3—3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80页小数据. [生甲]为什么表上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师]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 ℃.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 ℃.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 ℃、水银的沸点357 ℃.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师]我们现在用桌子上那张光滑的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观察到什么.[师]这是为什么?[生甲]水100 ℃就沸腾,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 ℃,所以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师]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生甲]说明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生乙]蒸发是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生丙]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快慢有关.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生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温度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师]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生甲]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 [生乙]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 [生丙]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温3.蒸发(evapration)(板书)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想想做做][师]把酒精滴在手背上,擦在手背上,或用手扇,有什么感觉?[生甲]滴上、擦上酒精的地方有凉的感觉,用手扇感到更凉. [生乙]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生丙]滴在手背上的酒精,比擦在手背上蒸发的慢. [生丁]用手扇酒精蒸发更快.说明蒸发快慢与空气流动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生戊]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师]同学们回答地非常好.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并且蒸发有致冷作用.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板书)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3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师]看课本图4.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启发诱导[生甲]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 [生乙]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前面我们看到,把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凉一会儿,塑料袋变瘪,并且有酒精液滴,这过程说明了什么?大家思考,并相互讨论. [生甲]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生乙]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酒精被液化. [师]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这是液化的一种途径.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这是液化的第二种途径.这我们也不陌生.我们家中用的液化气罐,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变成液体后装入钢罐的.还有我国长城三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的燃料,用氢作燃料,用氧作助燃剂,这些装在火箭里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既然液化是汽化逆过程.那它是吸热还是放热?能用例子解释吗?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1)降低温度;(2[生甲]液化过程要放热. [生乙]100 ℃水蒸气的烫伤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100 ℃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三、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液化和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四、布置作业P8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1.倒一盆冷水,将一只盛有饭菜的篮子搁在离水面稍高处,将一块白纱布缝成圆筒型,下面浸入盒里的水中,上端用夹子夹在篮子柄上,放在通风处效果更好.因为纱布能沿着自身的纤维结构将盒内的水吸上来,随着水的蒸发,周围的温度就会降低,饭菜就不容易变馊了.2.以一般家庭用液化气罐为例,罐内的液化气重15 kg,容积35.5 L,汽化后体积增加16倍.3.把一块金属放在冰箱中冷冻一会儿,取出后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擦不干.这是因为从冰箱中取出的物体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因遇冷发生凝结,由于液化附着金属的表面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发生液化.所以擦不干. 4.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它的温度不变.五、板书设计第二篇:八年级物理上:第3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教科版第3节汽化和液化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3《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3.3《汽化和液化》教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八年级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物态变化的重要一环。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将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掌握沸腾和蒸发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这些内容不仅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物态变化打下基础,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然而,他们对汽化和液化的微观过程、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等深层次问题尚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 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知道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沸点的概念,掌握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3. 理解蒸发和沸腾的区别,知道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而沸腾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科学思维 1.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 通过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 1. 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2. 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与责任1.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 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掌握沸腾的特点和条件。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 1. 区分沸腾和蒸发的不同点。
2.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具准备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展示“水的三态变化”课件,引导学生回顾水的三种状态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汽化和液化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什么是汽化现象,汽化现象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什么是蒸发现象;(3)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理解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并能用蒸发吸热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三、教学分析本节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之后,经历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此之前有晶体熔化的实验作为基础,学习本节时应该不是特别困难,在数据处理方面,也与前面所学有相似之处,都是用图象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本节设计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讨论,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设计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
着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从中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把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塑料袋膨胀,老师提问学生塑料袋膨胀的原因?二、进行新课经过把塑料袋里的酒精倒掉后再密封放入热水中比较,使学生明白塑料袋的膨胀不是由于热胀冷缩,而是由液态酒精变成气态后引起的,由此告诉学生第一个概念,什么叫汽化并板书。
板书后提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汽化现象,请学生说说看。
学生举例,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的汽化现象,但这些汽化现象的特点不太一样,大体可以分成两类,由此引出蒸发的概念,板书汽化的分类和蒸发的概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3.3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布置与汽化和液化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如观察并记录家中热水器的工作过程,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早晨荷叶上的露珠消失、热水壶中的水沸腾等,引发学生对这些现象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它们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疑惑。
-难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汽化和液化的过程,并学会收集、处理数据。
-难点: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提炼规律,形成科学的结论。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现象,如蒸发的水迹、热蒸汽冷凝成水滴等,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空调、冰箱等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沸腾过程,收集数据并分析,探讨影响汽化和液化的因素。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汽化和液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汽化和液化特点,进行分类和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 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3.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4.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汽化一、导入新课我们的妈妈把洗好的衣服放在太阳底下晒,在有风处容易干。
那么,湿衣服干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1课时汽化》。
(板书设计)二、自学互研(一)沸腾自主阅读教材P58~6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3.沸腾时需要吸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5.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6.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a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读数时示数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图a) ,图b)(3)纠正错误后,根据实验数据小滨作出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b所示。
由图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7℃,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二)蒸发自主阅读教材P60~61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蒸发要吸热。
人教版八年级上3.3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学会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直观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小组合作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温度对蒸发速度的影响。要求:描述实验步骤、所需材料及预期结果。
3.讨论题:液化的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请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优缺点。
4.选择题(以下每题5分,共计25分):
(1)以下哪个现象属于蒸发?(A.冰融化B.水沸腾C.酒精挥发D.水结冰)
(2)下列哪个因素会加快沸腾的速度?(A.提高温度B.增大压力C.减小液体表面积D.降低温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汽化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液化的方法及其应用。
2.技能重点: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难点解析:
(1)学生对汽化过程中蒸发和沸腾的区分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直观展示。
(3)下列哪个物质在常温下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实现液化?(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
八年级物理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 《物理世界》杂志中关于汽化和液化现象的专题报道。
- 《生活中的物理》一书中关于汽化和液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章节。
- 《初中物理教学参考》中关于汽化和液化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的文章。
- 讲授:讲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热量变化。
-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汽化和液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观察和思考。
-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实际应用。
- 项目导向学习: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蒸发和沸腾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汽化过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 3.3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章节内容:第三章《物质的状态变化》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 汽化的概念与类型(蒸发、沸腾)
- 液化的概念与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汽化和液化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汽化和液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水蒸发、沸腾的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汽化和液化的现象。
简短介绍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汽化和液化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汽化和液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原理。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本质区别上,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能量转化的细节部分。此外,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解释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实验操作中的观察和数据记录,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而遇到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3 汽化和液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的吸热本质,了解蒸发可以制冷的应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象,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物理变化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酒精棉球、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三芯酒精灯、硬纸板、一次性纸杯、电风扇、投影仪、仙人掌、棉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的猜想都要用实验来验证。
壁出现许多小气
腾时水的声
训练:
”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