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与发展课件PPT课件(64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为那些既是集体又是个人的过 程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
4.力场分析法
1.先把变革的动力和阻力排列出 来;
2.在图上以箭线的长短表示各种 力量强弱的程度;
3.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4.确定变革措施,使变革顺利进 行。
现状
目标百度文库
动力
阻力
力场分析方法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策 略。
2.在整合为系统思路的过程中, 原先不清晰、模糊的东西能变 得清晰。
五.组织变革与发展的 环节选择与措施
(一)组织变革的环节选择
关键环节的选择: 1.分析组织变革的现状; 2.明确应变革的问题。
其它环节的配套。
(二)组织变革的措施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 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 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
施: 1.目标管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理论; 2.斯坎隆(J.N.Scanlon)制。
勒温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和 原理来解释心理现象。他认为, “场”可用来解释行为、情绪 和人格。人的行为是由现存的 “动力场”所引导出来的。
2.力场分析公式
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 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内 部力场和环境力场的相互作用, 决定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 用公式表示:
B=F(P.E)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第1 节
一.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组织内 部各运行要素的合理配置及 运行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1.组织结构合理的标志
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适应 性;
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合理性; 3.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
权行为的合理性; 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组织发展是行为科学知识 在不同的组织层次(群体、 群体间、整个组织)的系统 运用,以引起有计划的变 革。
它基于“组织是用动态的人 际关系维系的系统”的认识, 致力于运用行为科学的知识 来改变信仰、态度、价值观、 策略、结构和实践,从根本 上实现改变组织的所有组成 部分。
它寻求的是增强组织有效性 和员工幸福。其目标包括:
(一)内在动因
1.组织层次:组织目标、组织结 构、组织规模、组织观念等的 改变;
2.个体层次:人事、员工需求变 动等;
3.技术方面:产品、生产技术变 化等。
(二)外部驱动因素
组织环境变化。具体有: 1.经济; 2.技术; 3.政治; 4.社会发展。
二.组织变革的内容
1.以人员为中心; 2.以任务、技术为中心; 3.以组织结构为中心; 4.以环境变化为中心。
更高质量的工作生活;
更高的生产率、工作效率;
更强的适应性。
2.组织发展的概念
组织发展:通过采用新的管 理和组织文化,依靠专家的 推进,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 和技术,为了提高组织解决 问题或吐故纳新的能力所做 的长期努力。
2.勒温的三阶段模式
组织变革应包括三个步骤: 1.解冻:先帮助员工清除旧的观
念,消除变革障碍的阶段。 2.改变:灌输新观念、新做法的
阶段。 3.再冻结:固化组织期望的新观
念、新做法的阶段。
3.六阶段模式
卡斯特的模式。
E.H.沙因的适应循环模式。
该模式与卡斯特的类似,也分 六个步骤。但沙因的模式更重 视信息的传递过程,而且还指 出了解决每个步骤可能出现困 难的方法。
三.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阻力:组织成员对组织变 革的不赞成或抵制。
分为: 1.心理上的和行为上的; 2.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1.观念; 2.地位; 3.经济; 4.习惯; 5.社会关系。
1.来自个体的阻力源
个体阻力主要来自于人的生 物性,如知觉、个性、需要 等:
1.习惯。人对外部刺激做出的 固定反应。行为的模式化。
2.安全。生理和心理的安全。
2.来自组织的阻力源
1.结构惯性。组织结构一经 建立,就具有稳定性。稳 定性自动排斥变化。
2.群体惯性。
(二)克服阻力的措施
1.教育; 2.参与; 3.促进与支持; 4.奖惩; 5.运用群体动力; 6.力场分析。
1.力场分析(场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创 立。
3.分析过程可以使人们体会到自 己的感情、态度以及别人的感 情和态度。
4.有利于改变不协调的人际关 系,提高员工积极承担义务 的觉悟。
5.便于了解工作所需付出的代 价、可能获得的收益和风险。
四.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
1.动因模式; 2.系统模式; 3.程序模式。
1.莱维特的系统模式
莱维特提出了与组织变革相互 关联和作用的四个变量,即: 1.结构; 2.任务; 3.人员; 4.技术。
斯坎隆制的主要内容
1.参与制度。企业中要建立有 职工参与的两个层次的组织:
①各部门的生产委员会; ②筛选委员会。 2.奖金制度。
如何成功实施变革
勾画并宣传组织的远景; 激励员工学习、参与; 使员工从组织变革中得到
回报。
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 第3 节
一.组织发展的概念 及其价值观
1.起源与理论渊源
授权
授权:上级将一定的权力和责 任委托给下级,使其代行职 权。 区别: 1.助理;2.代理;3.分工。
在“领导行为”中,授权指一 种工作方式;
在“激励理论”中,授权指一 种激励措施;
在“组织行为”中,它是一种 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手段。
二.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 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组织决策的合理性; 激励措施的有效性; 控制行为的有效性。
3.群体动力论
场理论最初只用于研究个体 行为,后来勒温把场理论推 广应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 出了群体动力理论。
勒温认为,群体行为同样受 内部力场(群体内在张力)和 环境力场的相互作用制约。
群体动力论的内容和意义
1.提出群体行为的驱动力在群体 内部;
2.从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相互 关系的角度,研究个体行为的 变化及其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三.组织气氛的和谐性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组织成员的协同性; 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度。
组织变革与对策
第2 节
一.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组织变革:应用行为科学 的理论研究群体动力、领 导行为和组织再设计等问 题,以使组织更好适应内 外环境变化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目标
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 化的能力; 2.改变员工行为。
4.力场分析法
1.先把变革的动力和阻力排列出 来;
2.在图上以箭线的长短表示各种 力量强弱的程度;
3.然后进行综合分析;
4.确定变革措施,使变革顺利进 行。
现状
目标百度文库
动力
阻力
力场分析方法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策 略。
2.在整合为系统思路的过程中, 原先不清晰、模糊的东西能变 得清晰。
五.组织变革与发展的 环节选择与措施
(一)组织变革的环节选择
关键环节的选择: 1.分析组织变革的现状; 2.明确应变革的问题。
其它环节的配套。
(二)组织变革的措施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 以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 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
施: 1.目标管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理论; 2.斯坎隆(J.N.Scanlon)制。
勒温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和 原理来解释心理现象。他认为, “场”可用来解释行为、情绪 和人格。人的行为是由现存的 “动力场”所引导出来的。
2.力场分析公式
人的心理和行为决定于内部需 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内 部力场和环境力场的相互作用, 决定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向量, 用公式表示:
B=F(P.E)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第1 节
一.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组织内 部各运行要素的合理配置及 运行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1.组织结构合理的标志
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与适应 性;
2.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合理性; 3.组织权责体系的合理界定与授
权行为的合理性; 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组织发展是行为科学知识 在不同的组织层次(群体、 群体间、整个组织)的系统 运用,以引起有计划的变 革。
它基于“组织是用动态的人 际关系维系的系统”的认识, 致力于运用行为科学的知识 来改变信仰、态度、价值观、 策略、结构和实践,从根本 上实现改变组织的所有组成 部分。
它寻求的是增强组织有效性 和员工幸福。其目标包括:
(一)内在动因
1.组织层次:组织目标、组织结 构、组织规模、组织观念等的 改变;
2.个体层次:人事、员工需求变 动等;
3.技术方面:产品、生产技术变 化等。
(二)外部驱动因素
组织环境变化。具体有: 1.经济; 2.技术; 3.政治; 4.社会发展。
二.组织变革的内容
1.以人员为中心; 2.以任务、技术为中心; 3.以组织结构为中心; 4.以环境变化为中心。
更高质量的工作生活;
更高的生产率、工作效率;
更强的适应性。
2.组织发展的概念
组织发展:通过采用新的管 理和组织文化,依靠专家的 推进,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 和技术,为了提高组织解决 问题或吐故纳新的能力所做 的长期努力。
2.勒温的三阶段模式
组织变革应包括三个步骤: 1.解冻:先帮助员工清除旧的观
念,消除变革障碍的阶段。 2.改变:灌输新观念、新做法的
阶段。 3.再冻结:固化组织期望的新观
念、新做法的阶段。
3.六阶段模式
卡斯特的模式。
E.H.沙因的适应循环模式。
该模式与卡斯特的类似,也分 六个步骤。但沙因的模式更重 视信息的传递过程,而且还指 出了解决每个步骤可能出现困 难的方法。
三.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阻力:组织成员对组织变 革的不赞成或抵制。
分为: 1.心理上的和行为上的; 2.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
(一)组织变革的阻力
1.观念; 2.地位; 3.经济; 4.习惯; 5.社会关系。
1.来自个体的阻力源
个体阻力主要来自于人的生 物性,如知觉、个性、需要 等:
1.习惯。人对外部刺激做出的 固定反应。行为的模式化。
2.安全。生理和心理的安全。
2.来自组织的阻力源
1.结构惯性。组织结构一经 建立,就具有稳定性。稳 定性自动排斥变化。
2.群体惯性。
(二)克服阻力的措施
1.教育; 2.参与; 3.促进与支持; 4.奖惩; 5.运用群体动力; 6.力场分析。
1.力场分析(场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创 立。
3.分析过程可以使人们体会到自 己的感情、态度以及别人的感 情和态度。
4.有利于改变不协调的人际关 系,提高员工积极承担义务 的觉悟。
5.便于了解工作所需付出的代 价、可能获得的收益和风险。
四.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
1.动因模式; 2.系统模式; 3.程序模式。
1.莱维特的系统模式
莱维特提出了与组织变革相互 关联和作用的四个变量,即: 1.结构; 2.任务; 3.人员; 4.技术。
斯坎隆制的主要内容
1.参与制度。企业中要建立有 职工参与的两个层次的组织:
①各部门的生产委员会; ②筛选委员会。 2.奖金制度。
如何成功实施变革
勾画并宣传组织的远景; 激励员工学习、参与; 使员工从组织变革中得到
回报。
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 第3 节
一.组织发展的概念 及其价值观
1.起源与理论渊源
授权
授权:上级将一定的权力和责 任委托给下级,使其代行职 权。 区别: 1.助理;2.代理;3.分工。
在“领导行为”中,授权指一 种工作方式;
在“激励理论”中,授权指一 种激励措施;
在“组织行为”中,它是一种 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手段。
二.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 领导行为的有效性; 组织决策的合理性; 激励措施的有效性; 控制行为的有效性。
3.群体动力论
场理论最初只用于研究个体 行为,后来勒温把场理论推 广应用于研究群体行为,提 出了群体动力理论。
勒温认为,群体行为同样受 内部力场(群体内在张力)和 环境力场的相互作用制约。
群体动力论的内容和意义
1.提出群体行为的驱动力在群体 内部;
2.从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的相互 关系的角度,研究个体行为的 变化及其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三.组织气氛的和谐性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 组织成员的协同性; 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 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度。
组织变革与对策
第2 节
一.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组织变革:应用行为科学 的理论研究群体动力、领 导行为和组织再设计等问 题,以使组织更好适应内 外环境变化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目标
1.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 化的能力; 2.改变员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