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管理体制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产业园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行模式的思考——以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为例

对产业园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行模式的思考——以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为例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48对产业园区“管委会+公司”管理运行模式的思考——以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为例崔 亮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管委会 辽宁阜新 123006摘要:产业园区是地方吸收投资、人员就业、涵养税源的重要载体。

随着产业园区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外部环境等的不断变化调整,原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对此,本文结合辽宁阜新皮革产业开发区的管理模式现状并进一步总结其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管理权限和运营能力两个方面提出改进产业园区管理运行模式的新路径,旨在为推进产业园区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产业园区;管理模式;管理权限;公司运营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1)09-0149-03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是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变革、产业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导致现行管理运行模式不能适应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冲突不断凸显,成为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瓶颈。

2019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正式拉开各地各级产业园区优化改革序幕,其强调优化产业园区的管理机构设置,加强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而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外,囿于地区文化、经济实力以及产业园区发展阶段的差异,各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大致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以及政企合一型,其中,政企合一型管理是较为主流的产业园区管理模式(李晓东,2010),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很多局限,如:程郁和郭雯(2014)认为管委会缺乏长期稳定的制度调节机制。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江西南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肖桂林)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运营管理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产品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虽然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职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不易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薪水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不了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才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行政管理园区开发建设项目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公司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建设项目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确认三方需要,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园区建设、开发计划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自主创新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流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扩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主要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江西南康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肖桂林)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运营管理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产品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虽然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职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不易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薪水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不了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才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行政管理园区开发建设项目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公司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建设项目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确认三方需要,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园区建设、开发计划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自主创新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流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扩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主要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园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园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园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管理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园区的竞争力。

然而,当前我国园区管理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园区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许多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管理职能分散,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这导致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协调性较差,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园区的整体发展。

2.服务水平不高部分园区在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如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人才服务等。

这些服务的不足,使得园区内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影响了园区的吸引力。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部分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环境,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威胁。

4.创新能力不足当前,我国许多园区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使得园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人才短缺园区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

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园区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高端人才。

这使得园区在创新发展方面受到制约。

二、园区管理服务问题的对策1.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体制,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园区整体发展。

2.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园区在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园区的吸引力。

3.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投入,严格环保监管,确保园区内企业遵守环保法规。

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

4.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研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

5.引进和培养人才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园区。

同时,加强园区内企业员工的培训和再教育,提高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创新经济园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创新经济园区在高新技术领域、新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管理好这些园区,发挥最大效益,已成为广大园区管理者的共同话题。

本文将就如何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创新经济园区本质上是一个产业聚集区,其运行机制要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展开。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创新经济园区的核心是企业,因此,对企业的服务至关重要。

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构建一套完善的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

(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经济园区要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服务能力。

因此,对于园区业务范畴内的高科技企业,必须为其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帮助其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三)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创新经济园区的企业大多数都是高科技企业,因此,如何建设产业链,打通资源、人才和技术的流动通道,成为园区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规范核心技术研发创新经济园区的核心技术研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核心技术研发的规范,确保其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充分转化。

创新经济园区的管理体制即为园区内部的管理机构、职能部门组织及管理方式等的总体运行机制。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外部环境的配套从外部环境的配套方面,不仅包括政策的制定、市场的拓展、资源的配置等方面,也包括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

园区管理者必须认真考虑所有这些方面,完善创新经济园区的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强化园区内部的协同机制(三)借鉴外部经验当今世界上已有很多成功的经济园区,可以向其借鉴经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使创新经济园区的发展更快、更稳定、更有前途。

(四)各种经济主体的合作创新经济园区内部,必须建立起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包括科研院所和高校、政府和企业以及企业之间等。

关于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以J省T市为例

关于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与思考——以J省T市为例

2021·04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变化、服务范围扩大,开发园区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问题与矛盾,亟需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开发园区的改变,并与之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管理闭环。

为更好促进开发园区发展,发挥其经济动力引擎作用,去年底以来,T 市园区体制改革调研组先后对全市重点开发园区进行了以“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为内容的“家家访”,在摸清家底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最新文件要求,学习借鉴天津、山东等地开发园区改革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对新形势下推进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作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与思考。

一、T 市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T 市开发园区整体发展水平同所在省份先进地区相比,在质量规模、推进效率、产出效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尚有不少差距,经济引擎作用发挥不足。

各开发园区尽管发展质态不尽相同,但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地域区位不占优势、空间规划不尽科学、产业转型不如预期等因素,更有管理体制“行政化”制约“市场化”引发的发展后劲不足的影响。

(一)管理体制“行政化”凸显法律主体缺失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园区愈来愈像一级政府,管理和运行体制回归传统,但是其管理机构始终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第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开发园区并不属于行政机构设置序列。

尽管2018年省人大出台的《J 省开发区条例》中明确开发区管理机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但开发区并不自动具备法律主体地位,也无法作为乡镇(街道)合法管理者。

“行政化”导向进一步放大了开发园区法律主体缺失的问题,势必影响到园区发展政策的规范性和稳定性,最终阻碍开发园区长期投资发展的信心和步伐。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产业园区是指通过以创新为核心,以集聚功能为基础,以园区发展为目标的区域性经济协作组织。

产业园区的一项重要特征是具备一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这些制度不仅仅是园区的运转保障,更是园区的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一、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园区管理体制应该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但是无论是什么管理体制,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政府职能:政府是园区的主导,应该对园区的整体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起到决策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同时,政府还应该为园区提供各种必要的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如水、电、气、路等,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企业自主经营:企业是园区的主体,必须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来进行经营。

园区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服务,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

(三)管理机制:管理是园区的保障,应该建立一套完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以使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范和透明。

(四)业务服务和创新服务:园区应该为企业提供各种必要的业务和创新服务,如技术咨询、行业信息、市场调研和营销推广等,以帮助企业提高业务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产业园区的运行机制产业园区的运行机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导向:市场是园区的导向,所有的策略和活动都应该基于市场需求,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与市场保持紧密的联系。

(二)集中协作:园区应该鼓励企业之间开展紧密协作,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提高园区的产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同时,园区本身也应该通过合作联盟等形式,与其他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整合和共同发展。

(三)开放共享:园区应该推进开放共享机制,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共享平台,如创新中心、人才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以促进园区资源共享,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园区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

如何发展和管理好产业园区对于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谈谈我对于产业园区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产业园区的定位应该清晰明确城市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同时产业园区也必须有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切入实际需求,更好的发挥产业聚集优势。

同时,产业园区的定位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不能仅仅依据目前的市场需求,否则可能会过度依赖某个行业或产生比较大的风险。

二、创新驱动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创新可以带来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创新驱动的发展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为产业园区带来更加丰富的企业和产业资源。

产业园区应该主动吸纳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创新环境和服务,以促进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

三、产业园区的管理应该灵活多样产业园区的管理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根据产业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更好的整合资源和服务。

同时,产业园区也应该鼓励企业和机构的自我管理和创新,在前期进行规划和定位时,应该充分考虑企业和机构的需求和独立性。

四、产业园区的公共服务应该完善公共服务是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产业园区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须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加强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公共服务涉及到安全、交通、环保等多个方面,应该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协调,满足产业园区的需求,提高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总之,产业园区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可以带来多种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合理的定位、创新发展、灵活多样的管理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可以促进产业园区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

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加以切实的解决。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以产业园区建设为重要载体,持续创新园区发展模式,不断规范管理机制,园区建设水平日益提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作出了显著贡献。

但现行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一、产业链不完整、缺乏xx产业。

一是各行业关联度不高,企业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形成配套生产和联动发展,不利于园区产业链的拉长和壮大发展;二是龙头带动效应不明显,传统行业较多,xx产业较少,不能和经济发展趋势密切接轨,发展后续无力,影响整体经济发展。

二、收支矛盾凸显、服务能力较弱。

一是园区财力增长的速度滞后于刚性支出(征地拆迁、土地成本、“九通一平”配套等)增速,财政支出和资金筹措压力较大;二是园区经济管理职能不到位,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职能还需加强。

三、土地供应紧张、高层次人才缺乏。

一是随着园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土地政策的收紧,有效供地日趋紧张,土地瓶颈制约效应凸显,招引项目难以落地;二是市场化管理人才模式效果不明显,园区急缺的高层次规划、投融资、资本运行人才招不进、留不住。

为此建议:一、强化园区运行机制建设。

由工信、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组建工业投资公司,多方筹资,成立工业发展基金,弥补工业发展不强短板,加快布局增值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引导产业发展;依托现有园区及企业,通过项目嫁接和市场引入,引入同类别企业,建设若干企业产业园区,形成同类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持续推进企业闲置资源盘活,推进以商招商、中介机构招商、专业团队招商、互联网招商等模式,开展集群式、补链式精准招商,力求实现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逐步推进“腾笼换鸟”。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下放权力,实现园区有限“自治”,提高办事效率;根据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职能,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完善“一站式服务”的行政代理机制,将行政职能从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到宏观规划和服务上来,形成以政府领导、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园区的支持力度,实行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对重大产业项目、xx产业项目降低税收分成比例,加大对园区土地供应的支持力度。

对园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对园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对园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湖南、广西、安徽经济园区考察近几年,我国园区经济方兴未艾。

苏州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可谓我国园区的领头羊,但因其地理位置、国家政策等原因,很多做法广西难以复制。

而地处中部的湖南,不少园区建设颇有成就,在面对园区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上,他们是如何应对的?他们的经验做法,广西是否可以复制推广?带着这些问题,2015年以来,笔者对湖南、广西、安徽经济园区进行考察调研。

通过调研,对园区发展建议如下。

市政府的支持是园区发展的前提。

审批程序繁杂、社会事务牵扯过多精力、用地指标不够,是园区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授权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关键,与园区发展密切相关的授权主要有五项:财权、行政审批权、执法权、乡镇托管权、土地使用权。

上级政府对园区的支持越多、授权越大,园区发展越快。

长沙、株洲、湘潭高新区的行政级别均为副厅级,是一级财政,托管了乡镇。

2014年,三个高新区的财政税收分别为80亿元、52亿元和20多亿元。

三个高新区中,长沙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最靠前(第14名),株洲次之(第40名),湘潭高新区发展相对慢些。

为何长沙高新区发展最快?因为长沙市政府根据其发展需要,做到了“缺地给地、缺权给权”。

长沙高新区成立之初(1988年),园区面积只有1.2平方公里,规化建设等权限都在上级职能部门。

由于管理链条长、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很受影响,为此,长沙市政府不断扩大其权限和管辖范围。

现长沙高新区面积140多平方公里,有独立的公安分局,并将引入人大、法院等机构派驻,相当于一个“准政府”;原先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现基本都能在园区内办理。

成立于1992年的株洲高新区发展也较快。

为让株洲高新区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株洲市政府1997年建立天元区政府,定位于管理园区社会事务。

天元区班子与高新区班子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在中央“八项规定”后,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没有互相兼职,但园区书记仍为天元区委书记。

关于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思考建设工业产业园区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实现工业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现阶段是我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面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重任,加快工业产业园区建设是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探索新形势下我市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径,我们对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表明,我市工业产业园区体系初步形成,总体上已处于由前期建设向产业培育转变的关键阶段,发展势头很好,但要实现跨越突破发展,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思维理念,强化推进措施,努力走出一条集约化经营、集群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全市工业产业园区建设进展情况省委、省政府提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以来,我市将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壮大区域经济的一大突破口,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科学发展,规划布局不断加强,管理工作日趋规范,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果显现,体制、机制、政策、资金、土地、项目审批等各方面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点扶持,产业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增强,集中区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目前,全市已有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1个,其中,商丹工业园区被纳入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洛南县陶岭工业园区、镇安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等7个集中区被确定为全省100个重点扶持的县域工业集中区。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一、存在的问题(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

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

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

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

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思考

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思考

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思考县域产业园区是指依托县域内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以及农村企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载体,打造的集产业集聚、优势产业孵化、企业孵化和培育、园区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县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成为了摆在各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县域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挑战1. 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潜力受限当前许多县域产业园区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潜力受限。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影响,这些传统产业往往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技术落后等问题,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2. 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功能不完善部分县域产业园区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支撑,服务功能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

3. 环境监管不力,发展空间狭小一些县域产业园区在发展中环境监管不力,存在污染治理不到位、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1.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针对当前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导向,鼓励县域产业园区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产业升级。

2. 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要加强园区内部的创新驱动力,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建立科技研发中心和创新孵化基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3. 完善园区配套服务,提升竞争力在提升服务功能方面,可以引入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构建完善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4. 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园区发展空间在环境保护方面,要严格落实环保政策,加大环保投入,治理园区内的污染源,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为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转型升级中的政策支持1. 制定激励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县域政府可以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入驻园区,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土地出让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关于产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产业园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集聚了一定规模的企业和相关支持机构,依托特定的产业特点和优势资源,通过形成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推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特殊区域。

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园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一个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助于推动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首先,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由于产业园区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如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管理体制应尽可能简洁明确,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下及时调整和适应。

同时,管理体制还应注重创新,不断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产业园区的管理应注重公平公正和便利高效。

管理机构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时应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需求,确保政策的公平和公正性,避免任何歧视和不合理的对待。

同时,管理机构应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如办公场所的租赁、注册、人才培养支持等,便利企业的落地和发展。

第三,产业园区的管理应注重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

不同的企业和机构在园区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协同效应,管理机构应积极引导和促进各方的合作和资源整合,共同推动园区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同时,管理机构还应做好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企业文化。

最后,产业园区的管理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引导,鼓励企业实施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策略,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管理机构还应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和合作,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综上所述,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应具备灵活性、创新性、公平公正性、便利高效性、协同合作性和环境保护性等特点。

只有建立和完善这样一个高效、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和成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共赢的局面。

产业园区自主管理的思路

产业园区自主管理的思路

产业园区自主管理的思路梧州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梧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大胆创新的硕果。

因此,在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可以探索建立相对先进的管理模式,即自主管理模式。

采取此模式具有多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自主管理是对组织基层充分授权,从而激励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准确的说是一种管理思想。

自主管理全过程充分注重人性要素,充分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

注重局部的个体目标与整体目标的统一,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

要推进园区的自主管理,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推进产业园区制度体系建设;二、推动管理体制改革, 将开发与管理职能分离;三、创新管委会组织机构的设置;四、推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无规矩不成方圆,想要使项目落地开花,就要完善好顶层设计。

从制度方面明确了产业园区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界定管理职能,这样有利于保证产业园区管理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确保产业园区长期平稳发展,促使产业园区的建设可以更上层楼。

国内大多数产业园区都在采用政企联合型管理体制。

投资开发管理公司负责园区内具体事务,但是必须在管委会指定的框架内,没有独立的决策权。

因此必须探索出管委会和投资开发管理公司之间新的监管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开发管理职能的分离。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以企业为主导的自主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设计一套符合产业园区实际情况的运行机制, 核算成本效益。

争取在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能实现园区内的高效运作。

在自主管理的模式下,管委会下设各部门:办公室、经济发展处、建设管理处、投资管理处综合服务中心。

办公室负责对管委会的领导负责, 协助管委会领导处理日常事务; 负责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组织安排;负责人事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经济发展处负责,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拟定年度计划 , 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等。

建设管理处负责,项目规划、选址、施工图等报建手续、审核报批及验收;负责监管工程质量、审核工程预算等。

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范喜昌,杜江,楚瑜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区。

随着产业园区管辖范围、功能目标定位、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产业园区在职能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发展进入瓶颈期。

中央、省相继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园区整合优化是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好这一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产业园区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一、荥阳市产业园区概况近年来,荥阳市努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西部产业高地。

截至目前,荥阳市产业园区共有5家,分别为荥阳市产业集聚区、郑州荥阳健康园区、郑州市新材料产业园区、荥阳市特色商业区、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荥阳市工业门类齐全,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和其他战略性产业,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和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包含以国机精工、华晶金刚石为主的超硬材料产业和以四维碳纤维为主的碳纤维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6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包含以中车荥阳造修基地、明泰交通新材料、中原利达为龙头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金阳电气、天河通信、海格经纬为骨干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以郑州煤机综机、三华科技、中联收获为骨干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以高山阀门、宇明阀门、高压阀门为引领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以金谷机器人、思维精工为首的智能装备制造业等,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5家。

此外,按照郑州市“生态+医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健康城核心板块建设,着力打造以中科基因、深业集团为引领的现代化医养高地,努力构建城市发展的新支撑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和城市结构的关键点。

二、产业园区及管理机构情况(一)荥阳市产业集聚区。

荥阳市产业集聚区是2009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产业聚集区,曾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两强”产业集聚区、河南省“两化融合”试验区、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5.8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为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

加强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集聚

加强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集聚

加强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集聚工作总结一、引言近年来,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推进,为推动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总结我在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中所取得的进展,同时探讨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二、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回顾1. 优化园区规划在园区规划方面,我们通过充分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园区规划。

我们注重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使不同产业能够形成互补和协同效应。

2. 优化园区管理体制在园区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进行了改革创新,建立了健全的管理机制。

我们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引入了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园区管理,提升了园区综合竞争力。

3. 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是产业集聚的基础,我们重点改善了园区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园区的硬件条件。

通过加大投入,提高了园区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加强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推动产业集聚的措施与方法1. 增强服务意识作为园区管理者,我们要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将以企业为中心,提供精准的服务和支持。

通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

2. 加强产学研结合园区建设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我们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

通过引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发,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我们将鼓励企业在园区设立研究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强化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我们将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同时,我们将提供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鼓励更多企业在园区落地生根。

四、结语通过本次工作总结,我们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的进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加强对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

关于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助力统筹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助力统筹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助力统筹发展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区建设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创新示范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为产业特色不够鲜明、重大项目有待突破、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要素制约比较突出、资源整合任务艰巨。

一、园区建设现状一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开发区园区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主力产业、“拳头”产业。

园区内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够完整,缺乏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有的仅是实现了空间意义上的集中,而没有产业链上的集聚。

原有政策优势逐步消失,自主权、审批权也在减少,园区发展活力削弱。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科创等优质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主要集中在老城区,造成园区的功能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供给的能力水平、质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存在同质化的问题,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存在主导产业集中于少数企业的现象。

在规划层面,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同小异,容易导致低水平竞争,削弱了区域竞争力。

此外,比较重视新建、扩建园区环境的打造,对已经成型、成片园区改造升级的关注度不高。

随着“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的发展,对园区的通信、电力、商务等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应对新情况、处理新问题的举措上不及时不到位。

二、可借鉴的园区发展样式武汉市注重引导开发园区在支柱产业定位上“做减法”,重点发展1-2个主导高端产业。

着力做强现代家纺、电动工具、船舶修造、新能源等省级特色产业园,不断提升开发园区产业能级。

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境)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

该市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配套型中小企业,不断延伸供应链。

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吸引和培育信息技术重点领域领军企业,利用信息科技手段拓展传统产业链。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

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创新经济园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促进创新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

作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经济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其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创新经济园区的管理体制应建立在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上。

创新经济园区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场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

管理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运作和管理创新经济园区的各项业务。

管理体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提高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创新经济园区的运行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建立健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推动经济园区的发展。

经济园区应当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各项业务的发展和资源的配置。

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和创业精神。

创新经济园区应当制定一套合理的激励政策,包括奖励制度、科研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园区内进行创新活动。

要建立良好的公共服务机制,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方面,为园区内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除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外,创新经济园区的发展还需要与政府的政策和支持相结合。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创新经济园区的特殊性和发展需要,制定出一揽子的促进政策,包括产业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引导和推动创新经济园区的快速发展。

政府还应加大对创新经济园区的扶持力度,包括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创新经济园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创新经济园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需要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学习和借鉴国外创新经济园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管理体制的思考
新时期背景下,公益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深水区,要求加快综合服务中心运行体制机制改革步伐,改善综合服务中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本文从体制机制、运行机制和资金保障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综合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以期深化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体制改革,促进综合服务中心健康稳定发展。

标签:公益类事业单位;综合服务中心;体制机制改革
事业单位是政府为了提供社会公益目的,借助国有资产设置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主要功能是面向社会提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等领域履行社会公益服务职能。

公益属性是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提供公益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

虽然,根据事业单位存在公益一类、二类、三类的差别,但就本质上而言,公益属性始终是事业单位的根本特征,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民本情怀。

自2011年开始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以来,开启了以分类改革为显著特征的事业单位改革。

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要求事业单位回归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因此,如何扎实落实事业单位改革有关要求,理顺政事关系、推动职能调整、组织机制再造是公益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

针对该问题,本文以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例,深入研究公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新思路。

1 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管理现状及问题
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是2010年12月份经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3年,经北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增挂“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立足于海洋产品,全面发展海洋产业,聚焦北海地理优势,打造蓝色经济集聚区,重点创新发展海洋生物和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打造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学研究与文化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南方海洋科技城和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核心区。

产业园设管理单位,下设综合服务中心,属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综合服务中心主要面向产业园内企业提供相关服务,不收取服务费用,财务上独立核算,不足部分由园区补足。

同时,综合服务中心面临薪资水平不高、激励措施不完善等情况,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度不高,影响了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

2 关于产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管理体制的思考
针对综合服务中心面临的问题,应依据十九大工作报告要求,积极推进综合服务中心体制改革,理顺政事关系,明确综合服务中心职能和运行机制,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益事业单位改革全面落地。

2.1 完善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机制
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差额拨款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与政府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政府的角度而言,立足于服務型政府建设,为实现公益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要对事业单位加强监管和投入,而从事业单位角度而言,应立足于本身职能范围挖掘发展活力,改善服务水平,推进人事、收入分配等运行机制创新。

而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综合服务中心存在定位不清、关系不明的现实困境。

针对该问题,
2.2 推进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改革
运行机制涉及事业单位运行各个方面,重点在于人员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

(1)完善用人机制
当前,综合服务中心面临对专业性人才吸引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制约了综合服务中心的专业化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

针对该问题,应当深化用人机制改革。

一方面,实施弹性聘用制度,积极引入“能进能出、公平公开、引入竞争”的聘用制,取代以往的行政任用制,以便于扩大服务中心人才招聘范围;另一方面,打破事业单位“终身聘用制”的惯例,实行“按需设岗、竞争上岗”,通过择优录取和竞争上岗,提升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专业化程度。

同时,做好社会保险缴纳和人员分流和安置工作,解除用人机制改革后顾之忧。

(2)优化分配制度
在用人机制变革的基础上,综合服务中心应积极引入绩效改革,建立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薪资分配制度。

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方案,细化考核指标,强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责任感与危机意识;其次,根据绩效考核方案和岗位职责,合理确定岗位薪酬和绩效考核比例,并加强绩效考核执行过程中的检查、反馈、监督,提高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的实效性。

2.3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的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应结合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特点确定财政保障机制。

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准公益类服务,该类型服务具有一定的需求导向性,同时,根据十九大工作报告中禁止公益性事业单位开展竞争性经营活动的要求,可逐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政府规定资金使用结构和比例,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资金配置则由综合服务中心统筹规划、决策使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资金支配的自主权。

同时,针对资金使用情况,政府应根据其公益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以绩效考核为导向,实施经费补贴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财政经费补贴管理方法,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3 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公益事业单位改革迫在眉睫,要求综合服务中心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产业园综合服务专业化水平。

在此形势下,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应从管理体制机制、运行机制改革和资金保障机制方面入手,理顺政事关系,找准职能定位,回归公益本质,为产业园发展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州大学公益慈善与社会治理研究院施从美.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改革新思路[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7(006)
[2]王玮.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