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等多维度的动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及时捕捉并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生成和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动态生成

经常到农村学校调研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让精彩的动态生成资源悄悄从课堂身边溜走,深感遗憾。

案例一:二年级上册《统计》教学片段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都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课件出示:四个动画名星(懒羊羊、美羊羊、沸羊羊、喜羊羊)

师:你们最喜欢谁?

生:统计得最喜欢懒羊羊1人;美羊羊15;沸羊羊2人;喜羊羊28人。并根据已有经验填好统计表。

师:我们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简单的统计图,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再制作一个统计图好吗?(课件出示空格子统计图,并每个小组发一张空格子统计图,空格子统计图的纵格子数是15格)。请小朋友们先认真观察格子图,然后再小组合作完成涂色。

师:请小组汇报作图情况。

组1:我们小组涂的是一格代表1,喜欢喜羊羊的人太多,老师

给的统计图竖行只有15格,我们没有格子涂了。

组2:我们小组涂的是1格代表2人,喜欢喜羊羊的有28人,我们涂了14格;喜欢美羊羊的有15人,我们涂了7格半;喜欢沸羊羊的有2人,我们涂了1格;喜欢懒羊羊的有1人,我们涂了半格。

组3:我们组涂的和第2组的一样。

组4:我们也相同。

听小朋友们汇报到这里,老师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了,因为这节课的知识点在小组合作中突破了。

师:这几个小组的小朋友真聪明,他们认真观察老师发下的统计图表,想到用一格代表2人来涂格,你们看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就完成了。

组5:我们不同他们的。我们是用1格代表5人,喜欢喜羊羊的有28人,我们涂了5格加大半格;喜欢美羊羊的有15人,我们涂了3格;喜欢沸羊羊的有2人,我们涂了小半格;喜欢懒羊羊的有1人,我们涂了小小半格。

师:哦,今天我们要学的是1格代表2的统计图,1格代表5是我们今后才学的。

教材的知识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当我们在课堂上关注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能否实施时,还得时时警醒到在动态的课堂上还流淌着一种凝聚着学生个体智慧的生成性血液,而这种血液恰恰就是滋生课堂生命活力的最佳“营养源”。这位教师的一句“哦,这

是我们今后才学到的”轻描淡写地就绕过了这个动态资源。这样的教学,只能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少生气、乐趣,学生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

案例二:五年级《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想听吗?听的时候要认真,待会我有问题要提问哦。——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三个小和尚。小和尚最喜欢吃老和尚烙的饼了。有一天,老和尚做了三块一样大小的饼,想给小和尚吃,还没给,小和尚就叫开了。矮和尚说:“我要一块!”高和尚说:“我要两块!”胖和尚说:“我不要多,只要四块!”老和尚听了二话没说,立刻把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取其中的一块给了矮和尚;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两块给了高和尚;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六块,取其中的四块给了胖和尚,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同学们,你知道哪个和尚吃的多吗?

生1:胖和尚吃的多。

生2:矮和尚吃的多

生3:高和尚吃的多

生4:几个和尚吃得一样多

师:到底谁回答得对呢?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能得到准确的答案。(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三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来,分别用颜色表示每个正方形的1/2、2/4、4/8。(学生动手操作,教

师可提示用对折的方法来分。)

师:请第一组的组长来汇报你们刚才涂色的第一个正方形,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个正方形的蓝色部分,是多少呢?

生:1/2、2/4、4/8

师:(在学生汇报完每个图形后)这是放大后的正方形,我把它贴在黑板上,写上表示蓝色部分的分数。

师:比较一下正方形中蓝色部分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生:蓝色部分的大小相等。

师:蓝色部分相等说明这三个分数怎样?

该教师可及时调整原先设计的方案,直接利用生4的回答“三个和尚吃的一样多”这个生成资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知道的,从而揭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可以达到新的更有价值的目标。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智慧活动真正活跃起来,充满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灵活运用这些错综复杂、稍纵即逝的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一、质疑教材,抓住生成

着眼于动态生成的观点,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或删、或添。总之,一切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教师留下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质疑。

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不知道能不能说。

师: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吧。

生1:我觉得课本例2中:(88+104)+96○88+(104+96);(69+172)+28○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三组等式中一、二组等号的左边、三组等到号的右边根本就不用加括号,本来就按先后顺序计算。

生2:是呀,我们学加减混合运算时就讨论过的,不该加括号的就可以不加括号的麻。

师:照你们这么说,我们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生1:我觉得在加法运算中哪两个加数先加都可以的,所以可以这样表示a+b+c=a+(b+c)=b+(a+c)。

师:哟!这样算式中就不只是运用了加法结合律了?

生1:对,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师:是呀!有交换又有结合,我们就不能光叫它加法结合律了,那该怎样叫它才好呢?

生3:能不能叫“加法运算定律”?

师:嗯,我看行。那又该怎样用文字来表达呢?

生4:可不可以这样说:“三个数相加,把其中任意两个数相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