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教改分析【论文】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
环境科学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该学科综合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法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的知识。
作为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新学科,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和基础理论知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环境科学专业,但是,在环境科学专业教育教学中大多数高等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综合型大学或工科大学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使得某些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缺乏行业特色,不利于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据统计,全国共有林业类普通高等院校19所,其中本科院校8所,专科院校11所。
“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3所,其中有13所高等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有5所高校有硕士点,2所高校有博士点,3所高校具有环境类学院。
其中只有北京林业大学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其余两所都是资源与环境学院,侧重于环境生态、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
未成立环境类学院的林业类高校主要将环境科学专业放置在林学院、森林资源学院等。
因此,如何适应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林业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摆在我们林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工作者面前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性的课题。
一、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的成功就业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
因此,很多学者都深入探讨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和模式。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

环境工程实验教学现状与改革论文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为一体,供应多种跨学科的方法来讨论环境系统,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和可持续进展的途径。
环境工程专业为社会培育具备环境工程基本理论、学问和技能的高级特地人才,能够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其他部门从事环境爱护和环境管理工作。
本学科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对同学进行基本理论学问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育具有应用讨论和环境管理力量的人才,包括把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环境健康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管理和规划的技能。
相对于理论教学,试验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培育同学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使其把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培育高素养应用创新人才过程中具有不行替代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环境学科专业人才渐渐成为社会紧需人才,因此,对环境专业人才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高速进展的社会及经济的需求,培育高素养、高力量的复合型环境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环境学科面临的重要任务,有必要对现有环境学科的试验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究。
本文结合近年来在环境工程专业试验教学中的阅历与体会,对目前高等院校环境专业试验教学的现状进行思索,提出针对本专业试验教学的一些改革与探究,旨在为本专业试验教学的进展和创新供应参考,使同学通过本学科试验教学得到更加完善的训练,综合力量进一步提升。
2.环境学科试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1教学内容固定单调环境学科可开设试验课程较多,如“环境监测试验”“环境工程试验“”环境微生物”等。
这些课程基本首先制定教材,依据教材编制试验讲义,多年重复使用,试验内容的选择及试验方法的选定较为固定和单一。
以本学校“环境监测试验”为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及水中污染物〔苯、挥发酚等〕的监测。
虽然试验内容涉及了多方面,但试验方案较为单一,大多采纳分光光度法及滴定法进行。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论文环境科学研究方法是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综合实践性很强,结合环境科学类实验设计方法与数据分析实验,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为形成完整的环境科学知识体系奠定基础。
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这门课程中依然采用灌输填鸭式理论教学模式,过多强调深奥的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课程,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根据目前社会需求以及高校环境类人才培养现状,我们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创新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课题教学模式,建立具有青岛农业大学特色的环境科学学科。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环境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设计、数理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数据分析方法。
结合本校环境科学的专业特色,本科毕业生多从事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的工作。
从而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农业环境监测的特点相结合,在数据统计分析例题方面主要强调监测类数据的总结和分析,建立实用性较强的教学体系。
目前,这门课程还没有适合的教材,以往教材理论部分过于强调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深奥难懂,与环境科学专业的结合性较差。
因此该课程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内容改革:1.强调基本理论的应用性我们采用盖均镒编著的《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根据农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听取专家建议和学生反馈意见,自编讲义,引用环境科学类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高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性。
另外对课本上面繁杂的数理统计公式进行简化式教学,主要强调公式的`实际应用性,忽略复杂的推导过程。
2.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毕业方向根据专业特色,明确学生就业和考研这两个毕业方向。
课程学习以毕业方向为指导,就业学生主要侧重学习环境类监测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考研学生则更侧重环境类实验的设计与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学生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与自己毕业紧密联系,会激发学习热情,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就业或考研做好准备。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及创新改革

作 者 简介 院 司万童渊1986要冤袁甘肃通渭人袁博士袁副教授袁从事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遥 * 通 讯作 者 院 刘菊梅渊1985要冤袁陕西横山人袁博士袁讲师袁从事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遥
加强与其他相关理论或实验学科的有机融合袁 取长补 短且避免重复遥
1 专业现状分析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已经有十七年的 历史袁 当初建立的教学大纲以及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 案袁 与现在环境科学的发展潮流和日益不断更新的技 术方法相比袁已经日益显示出了它的不足之处遥 目前袁 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 题院
0 引言
环 境 科 学 是 21 世 纪 国 内 外 大 力 发 展 的 学 科 之 一 袁 它已经渗透到了采矿业尧工业尧农业尧生物和海洋产业 等众多产业的环保领域袁 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柱之 一遥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袁 社会对环境科学类人才的 需求也日益高涨遥 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培养环 保 类 的 专 业 人 才 已 经 成 为 培 养 和 造 就 21 世 纪 高 素 质 人才群体的必备条件遥 因此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 展袁 环境科学已经日趋凸显出了它的技术优越性和科 研尖端性遥
揖关键词铱环境科学专业曰毕业论文曰人才培养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G642 ; X - 4
文献标识码院 A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9 . 19 . 071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9冤19-0146-002
渊1冤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袁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质 量监管不到位遥 从而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开展态度 不端正遥 本科毕业论文可以用大学期间的各类比赛获 奖或者参与发表学术论文做替代袁 导致很大一部分学 生放弃参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遥 从而永远地失 去了这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遥
环境科学教学革新分析

环境科学教学革新分析•环境科学论文■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一1原有实验教学体系的问题及改革的可行性目前重庆三峡学院的环境科学实验主要包括-专业主干课——仪器分析与环境监测的实验。
主要实验内容在专业成立之初基木确定,与课程教学紧密配合。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思考与实验动手能力。
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教学要求的提高,原有的实验体系与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1.1实验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准备好实验设备与仪器,学生按照实验步骤一步一步进行实验,不能随便改变实验步骤,不需要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了智能上被动和主观上依赖的实验习惯。
1.2实验内容单一。
实验内容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没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发展。
1.3实验设备落后。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室投入严重不足,可开出实验项目数逐渐减少,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
1.4实验室封闭管理,学生只能在规定时间进入实验室。
上述现状己不能满足现代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不能适应现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
同时,对重庆三峡学院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己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考虑,改革思路参考了国内外高校的有益做法,但由于实验室建设滞后难以实施。
重庆三峡学院百安坝校区的建设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机会。
另一方面,我校环境科学专业近几年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可以保证综合性、开放性实验的进行和指导质量。
2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要对实验的硬件要求加以提高,其核心更是要对实验内容的体系进行改革,将传统的实验所实行的“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教师评阅〃的三段串行模式加以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与综合素质。
2.1实验内容体系改革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我们将环境科学系列课程实验划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课程验证型实验、综合验证型实验(包括综合型、设计型和应用型实验)以及研究创新型实验。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环境科学专业普通生态学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摘要:本文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旨在形成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研习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改革;学生为本;环境科学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046-02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由生态学理论支撑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平衡等理论,对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态文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态学相关课程,作为生物、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在我校,普通生态学是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后继专业课的基础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学习普通生态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意识,让学生能够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普通生态学的教学必须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对生态学教学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校普通生态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的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所有活动、所有环节的落脚点,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和技能,它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纽带。
普通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知识点非常多,而该课程的课时数是48个学时。
要在48个学时内把所有知识点都涉及到,势必会造成过于理论化以及重点不能突出的问题。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但还需要进一步针对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2.缺少实践教学作为辅助。
普通生态学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许多生态学原理和现象,仅仅通过书本是无法牢固掌握和理解的。
但目前我校普通生态学课程并没有相对应的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应用一些生态学原理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强。
西藏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探究论文

西藏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探究论文西藏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探究论文本文就围绕着西藏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改革与建设实践经验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探讨了在高校从哪些方面,如何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进行了阐释。
本论文研究为高校专业建设与改革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为区内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主阵地,西藏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担当起为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输送急需的环境科学专门类人才,为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专业的智力支持的重任。
然而,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环境科学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和能力。
因此,加强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整体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我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改革之前专业现状从历史来看,与环境学科相关专业方向最接近的专业是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当时招收的专科生,主要是国土规划与管理方向,于1999年和2000年招了两届共63名毕业生;据了解和实际工作中的接触,这些毕业生都成为了西藏基层国土、规划、发展改革等重要部门的骨干力量,甚至有些已经站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之前在西藏还没有其他有关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历史。
我校现有环境科学专业开设于2001年,开始时连续两年招收专科生,很大一部分是部队生源,科班出身的专任教师只有刚毕业的一名本科生。
因软件、硬件多方面原因,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但这两个班毕业的学生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西藏基层环保部门的领导或者骨干,为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4年面向全国招收首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并连续5年每年招生一届一个班的规模。
到现在已经陆续招收8届(2003年停招一年,2009停招一年)共272人。
结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我校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社会上需求量大。
环境科学论文(5篇)

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5篇)环境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相对较新的专业,各个方面都还没有完善到位。
自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以来,各种类型的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他们大都集中在艺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及其他专业高校、职业院校、师范院校。
各种不同的院校在开设这一专业中,其课程设置也不同。
综合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以建筑类课程为主,结合艺术类课程的基础训练来支配相关的课程,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中的环境设计课程以室内设计为主,相应增加景观设计和建筑城市规划设计的课程,也形成了独特的课程体系;高职类院校的课程体系更注意社会的有用性,因此,各类学校中的环境设计学科专业的课程是把建筑学、园林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平面设计、造型基础设计交融在一起,涵盖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艺术学科、建筑学科等多学科内容。
2021年改革之后,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课程设置现在许多本科环境设计专业往往还是沿用2021以前的环境设计课程设置,做出的改动也只是简洁的拆分课程,增加授课时间。
详细体现在追求大而全的课程设置,没有更多的完善课程体系,使同学不能够用心于重点的关键课程,以至于贪多嚼不烂,不利于学问的消化汲取。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照旧是多传授设计理论等基本学问和设计方法,不注意详细实施当中消失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突况的应对等实际问题,没有把所学学问系统的联系应用于实践中。
另外,有些学校还停留在装饰、工艺美术的层面,在大一阶段没有把培育同学的创新和专业设计思路放在首位。
有的学校在培育同学的综合素养方面还处于原始的等待自我觉悟状态,也没有仔细的下功夫启发。
因此授课范围的广度、教学的实践性和同学的自由度等等方面得不到保证,于是同学设计出来作品的创意性也大打折扣。
3、同学和社会的联系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许多学校没有准时有效的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造成毕业出来的同学动手力量较差,自主学习动机不强等一些问题,在毕业之后给他们自己和所在单位造成麻烦,也影响了同学自己将来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进展。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摘要:结合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更新实验实践教学观念、改进实验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科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01一、前言环境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其概念、原理、规律以及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来自于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以及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各个领域[1]。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环境科学工作者不仅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具有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综合技能,因而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必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环境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污染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因此,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对提高环境科学教学整体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
本文结合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具体情况以及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就进一步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二、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由于办学时间短,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验实践教学对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实验实践教学没有放到应有的位置,实验实践教学实际是只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
二是一些实验项目内容陈旧、手段落后,且部分实验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内容重叠,使得实验实践教学学时数多而学生学到的少。
三是在实验的方式上,基本上采取“保姆”式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的要求,按照统一的方法、既定的仪器条件进行操作,完成实验报告,学生依赖教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及创新改革

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及创新改革【摘要】本文基于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教学现状,论述了当前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于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验课程的辅助改革,对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进行了综合创新改革思路探索,包括教学时间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改革等。
旨在让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教学工作具有更强的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导向性。
让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能够真正起到指导学生就业和服务学生考研的作用。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毕业论文;人才培养0引言环境科学是21世纪国内外大力发展的学科之一,它已经渗透到了采矿业、工业、农业、生物和海洋产业等众多产业的环保领域,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社会对环境科学类人才的需求也日益高涨。
普及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培养环保类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培养和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群体的必备条件。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科学已经日趋凸显出了它的技术优越性和科研尖端性。
1专业现状分析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已经有十七年的历史,当初建立的教学大纲以及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案,与现在环境科学的发展潮流和日益不断更新的技术方法相比,已经日益显示出了它的不足之处。
目前,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面主要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监管不到位。
从而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开展态度不端正。
本科毕业论文可以用大学期间的各類比赛获奖或者参与发表学术论文做替代,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放弃参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
从而永远地失去了这一次非常重要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3)学生能够进行科研创作的平台非常有限,不能很好地为本科毕业论文服务。
在大学二年级以后,多数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如有学生对环境科学的某些理论知识感兴趣,就可以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来验证,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改革修订论文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改革与修订摘要:本文介绍了陕西理工学院三次对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的改革与修订情况。
通过三次修订,教学培养计划由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实践创新平台等四个模块构成,压缩了总学分、优化了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使教学培养计划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培养计划;改革与修订0、引言陕西理工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生。
在借鉴了一些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2003版的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
在运行了几年后总结2003版培养计划的不足之处,在积极贯彻“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指导思想,对03版的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形成2006版培养计划,在2009-2010年陕西理工学院开展了“优化培养模式,深入教学改革”的研讨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认真研究分析国家教育新形势,在专业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和推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改革、优化培育。
形成较明显的专业教学特色和培养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西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进行了教学培养计划的第三次改革与修订,形成2010版培养计划。
1、教学培养计划修订原则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培养计划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陕西理工学院“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和多种学科复合的特色教育培养模式”的全新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构建具有陕西理工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本科教育基础性原则,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加强技能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原则,优化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的原则,注重个性发展、综合培养能力的原则。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体系,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突出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通过教学培养计划的修订主要改善当前03、06版存在的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总学分偏多、某些课程内容有重叠;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实践教学内容有缩水的现象:三是选修课设置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主的“选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四是整个课程体系的衔接不是特别顺畅,课程开设顺序不利于学生整体认识掌握知识;五是在第七第八学期的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不利于学生的考研和就业。
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案例

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案例自:环境科学专业大学生致:导师名称日期:2022年5月15日主题:环境科学研究与应用——基于生态系统保护视角的可持续发展尊敬的导师:您好!经过四年的学习和研究,我充分认识到了环境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
特此向您呈上我的毕业论文范文,其中包括研究背景、论文目标、方法和结果、讨论以及结论等内容。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人口不断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环境科学作为综合性学科,通过研究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1.2 论文目标本论文旨在以生态系统保护的视角,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
第二章:理论基础2.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原则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维护和提升环境质量、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
本节将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如平衡性、参与性、长期性和整体性等。
2.2 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体,是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对象。
本节将详细介绍生态系统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章:方法与结果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了解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实践。
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3.2 研究结果通过数据分析与解读,本研究发现了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因素,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优劣势。
第四章:讨论4.1 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因素本节将探讨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制约因素,如资源短缺、污染排放和生态系统破坏等。
4.2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实践基于对相关政策和实践的调研,本节将分析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优劣势,并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本文通过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得出了环境科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全文)

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环境科学论文1改革教学方法此外,笔者摒弃了以往实验教学完全依托理论教学的“依附性”、“验证性”实验,将有关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土壤学等课程的实验纳入环境科学专业实验体系,进行单独设课,在大学3年级开设。
同时,利用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设计实验、开展科学研究的机会,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改进教学模式通常实验仪器设备难以满足单独实验要求,或者实验过程多、任务重,实验时间有限,有些实验须采纳小组实验。
而小组实验中,有些学生有惰性和依赖心,不利于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不利于独立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小组内实验分配到个人,合理安排每位成员的任务和作用,进行合理分工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协作精神,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偶然误差,保证实验数据的科学性。
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每学期12个实验,由3个教师分班教学,采纳10~12人/组分组进行讲解,做到每人过关。
由于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针对某实验中的一个方面进一步研究设计实验方法,如活性炭吸附实验仅考虑了活性炭投加量对其的影响,而活性炭的制备原料和方法、孔隙大小、振荡时间长短、不同的温度和pH值也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可以进行进一步研究,也可以作为本科生创新实验和本科论文的选题。
3加强对备课和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3.1做好预备实验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做好预备实验至关重要。
认真做好预备实验,可以确保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应认真钻研,了解相关实验原理,并动手操作,结合实际进行调查。
如,笔者对比有关教材和GJ标准,对GB/T12496.10-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纳标准硫酸铜比色法,在标准条件下初步得到的吸附值约为11ml。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教改分析.doc

环境科学毕业教改分析-1端正认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面对本科毕业本科毕业作为大学之中的最后一个学分内容,应该把它的严肃性与课程等同起来,要以对待上课的责任心去对待本科毕业。
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很多[1~3],在此不多表述。
2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学生在本科毕业中的自主设计能力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
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
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
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
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
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
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
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选题进行控制。
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位打好基础。
环境科学教改分析

环境科学教改分析提纲:一、环境科学教改的背景与意义二、当前环境科学教改存在的问题三、促进环境科学教改的有效措施四、建立环境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五、环境科学教育未来发展方向一、环境科学教改的背景与意义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正在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环境科学教改的意义在于,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环保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当前环境科学教改存在的问题1. 教师师资力量不足,在教学中无法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
2. 海洋、气象等领域环境科学内容不够充分,课堂教学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
3. 环境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缺乏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
4. 环境教学与实践相脱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5. 环境科学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培养缺乏全面性。
三、促进环境科学教改的有效措施1. 组织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环保意识和教学水平。
2. 加强环境科学课程设置,开设针对不同领域的专业选修课。
3. 强化实践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
4. 推广新型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学习、案例教学、工程实践等。
5. 建立环境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四、建立环境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1. 确定环境科学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指标。
2. 制定评价标准,体现知识、技能和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要求。
3. 建立评价体系评测机制,加强对环保意识、环保技能等方面的考量。
4. 加强对不同学科环保教育等方面的考量。
5. 反馈教育教学成果,安排和优化课程设计。
五、环境科学教育未来发展方向1. 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将其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普及,将其贯穿教学始终。
2. 实践环保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意义,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环保人才。
3. 思维训练教育通过教育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浅析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优化与创新论文

浅析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优化与创新论文加快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结合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改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锻炼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吸收中外教育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面向就业、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基础研究的环境科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教材的优化当前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各级政府对环保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带动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国内与国外日渐增多的沟通交流,需要系统地了解国外环境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
由于环境科学内容涉及面广,该学科包括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在大学阶段全面深入地学习环境科学各个方向的专业英语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很遗憾,至今尚未有环境科学统一的专业英语教材,当前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所用教材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
国内高校中选用最为广泛的原版环境科学英文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发行的影印版《Environmental Science: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至今已发行到第11版。
该教材共分为5个部分、20章,篇幅近500页,内容极其广泛。
对于国内大多数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有限的学时内(小于80学时)很难完成教材的全部内容。
任课教师自行选编的教材由于受自身专业水平所限,文章的难易程度和知识结构难于设计合理,因而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创新思维大学生固然属于成人,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但是,如果教师忽略学生作为有情感有思想的教育对象,仅把他们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贮存罐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教改分析
1端正认识,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面对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大学之中的最后一个学分内容,应该把它的严肃性与课程等同起来,要以对待上课的责任心去对待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的文献报道已有很多[1~3],在此不多表述。
2利用环境科学的大方向,加强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自主设计能力
国内外对中国学生的普遍认识是解题能力很好,但提问能力或者创造能力很差,因此,我们更希望毕业论文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或者设计能力,而不是像应付普通考试一样按照老师的安排和设计按部就班的一路做下去。
如何选题就成为毕业论文指导模式调整的主要内容。
环境科学的内容涉及面广,而且专业性较强,毕业论文选题要顾及专业性、研究性、时限性等多个方面,现有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主要是依靠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的,也有少数同学是自主选题进行研究的。
我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选题的研究,在我校也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给予资助,但由于本科生的专业基础知
识相对还比较差,因此需要相关导师更费心的进行指导。
特别是对于环境科学这样覆盖宏观到微观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要避免出现选题过大过空工作量来不及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研究过细过深导致经费缺陷的问题,必须先选好合适的题目,订立可行的实验方案计划再开始实验。
避免出现因为缺乏经验导致遇上难以解决或者过于复杂的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情况。
而对于大多数跟着老师做课题的同学而言,我们建议导师让学生先动手制定实验方案,然后与其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开展实验。
并坚决反对将本科生当做洗碗机,仅仅跟着研究生洗洗瓶子到时候由研究生抽出部分数据写本科论文,这种做法虽然导师和学生都很省心,但学生在毕业论文中却可能什么都学不到,可以说是教师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3因材施教,使得毕业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方向
环境科学专业的涉及面较广,而且应用性操作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工作去向与实际兴趣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控制。
如对动手实验能力较弱,今后也仅希望从事环境规划或者环境评价工作的同学,可以给其设定规划或评价方向的论文课题,鼓励其查找资料,或者去相应公司实习,通过整个论文过程能取得相应的理论经验,为其今后踏上岗
位打好基础。
而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生物或者化学的基础能力不同进行分科,分别参与到环境化学或者环境生物学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如让其参与水质指标监测、或者进行生态学的监测、调查等等课题,在整个毕业论文的课题中能找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4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手段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资源
由于环境科学毕业论文指导的时候经常需要进入实验室开展论文,且本科论文大多都在毕业前集中开始,容易造成实验室资源不够分配的情况。
因此,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高校教学和科研资源,努力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实验。
具体的内容包括:(1)按照第3点所述,将学生进行分科,对于部分把握不准自己论文方向的学生进行均衡性调整,减轻各个实验室的压力。
(2)将学生实验安排错时调整,如室外水质监测的一般一个月采样1~2次,而做室内模型试验的则需要连续几周,尽量将室内模型试验的工作期与室外采样期错开进行或者将同学结合起来,对室内室外相同的指标进行分组测试,提高操作效率。
而需要老师带队的监测、调查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以避免与上课时间发生冲突。
(3)鼓励学生到更好的学校或者到实习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实践。
对于部分希望考入更好学校读研的学生来说,能有机会去这
些学校熟悉环境认识导师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与外校老师沟通,参与到相关的研究中去。
进入实习单位开展论文工作可以更快的让学生适应今后的社会工作,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也可以提早培养人才。
但由于一般单位的数据会有保密性,而且论文质量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该方法尽管可行,但不适于大量推广。
5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禁止抄袭现象的发生
由于现在的课程体系设置偏向于理论教学、理论考核,应用教学缺乏等问题,理科本科生的实际动手素质并不高,甚至有四年级的学生不会使用移液器的情况出现,因此,本科毕业论文可以说是大学中最后一个可以给学生把关的地方。
在毕业论文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了解从药品配置、监测方法选择、仪器选择和使用等全系列的过程,而不会像课程实验一样,由实验师准备好所有东西,学生直接操作看结果。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分析数据。
这一方面是对其在校期间理论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平时实验课程中照本宣科的写作方式,锻炼了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体而言,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论文设计既要体现其实用价值,使得学生能为今后的工作或是深造打好基础,又要区别与高职教育,培养有一定分析判断和设计能力
的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