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之记叙中的说明

合集下载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解析版)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现代文阅读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解析版)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现代文阅读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顺序(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在中考记叙文阅读中,总会考到有关记叙文顺序方面的题目。

我们知道,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

阅读记叙文就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从而去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一般常考插叙和倒叙,尤其常考插叙,主要以考查辨识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的方式出现,此类题比较简单,只要掌握记叙的顺序就易拿分。

常考形式一、此类题主要出现的形式:(一般题目简单明了,易审题准确)(1)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作的?(2)按这样的顺序写有何好处?(3)本文记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4)本篇文章的记叙顺序是什么,并说说这种记叙顺序的作用。

(5)文中第三段是插叙,此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6)文章开头即是全文结局,这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7)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吗?若不是,是什么记叙顺序呢?二、根据此类题常考形式,找到这类题的重点是辨识记叙文为何种记叙顺序,并掌握其作用【有关记叙顺序的知识点】(一)顺叙及其作用顺叙也称正叙,叙事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使用顺叙法,必须特别注意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常用的叙述方式。

【作用】1.按事件发展(时间)叙述,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二)倒叙及其作用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写,然后从头来记叙。

【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2.避免叙事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及其作用插叙——在叙述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记叙,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東后,再接着原线叙述。

第十五讲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线索-解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密码

第十五讲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线索-解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密码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记叙文阅读密码第十五讲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线索【考点概述】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

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

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设问方式】1、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3、本文中“×××”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4、文章选材众多,但不觉凌乱,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5、请补充文中“我”对“×××”的感情变化。

6、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技巧点拨】一、线索形式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散文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常见形式。

1、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叙事,以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贯穿全文。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通过写父亲过铁道卖橘子的过程,表现了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动人的感情。

2、以事情为线索以中心事件贯穿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全过程,那么这个事件就是文章的线索,如《社戏》描写鲁迅盼社戏,看社戏,怀念社戏。

3、以物品为线索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

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如《皇帝的新装》是以皇帝新装为线索,写了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揭穿假新装。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订)

中考语文总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修订)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分类:1、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等;2、按记叙的内容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

二、记叙文的特点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写人物或事件,及写景状物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三、记叙文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记叙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便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第二人称:拉近感情距离,便于情感交流。

3、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顺序指记叙文材料的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风筝》《背影》《永久的悔》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情节跌宕起伏,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等。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囚绿记》《孔乙己》作用:a补充交代……情节,丰富文章内容;b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c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分辨方法:一般情况下,倒叙看开头,插叙看中间,补叙看结尾。

(四)记叙线索及作用:1、线索类型(1)以时间变换为线索;《森林和草原》(2)以地点变换为线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3)以人物的行踪(见闻)为线索;《孔乙己》(4)以事件为线索;《山中避雨》(5)以物品为线索;《风筝》(6)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

中考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全)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讲解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讲解

中考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讲解专题:记叙文阅读——表达方式、线索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文表达方式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适当运用议论,说明和抒情。

一、叙述:交代人物活动,事件发展情况。

明确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和地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解。

使读者了解事物的全貌和来龙去脉。

点、怎么样地做了什么事情。

具体叙述:对什么事情再具体化。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叙述。

学习叙述方法,主要应研究以下三个问题:①叙述的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缩短双方的距离;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②叙述的方式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叙述。

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倒叙一般有必要的文字过渡。

采用倒叙手法,或者是顺乎思路的自然,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诸如为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者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二、描写:它常常与叙述结合在一起,用生动的语言,对人、事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1、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

那么,人物描写有哪些手法呢?常用的有两种: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是作者直接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刻画和描绘,尤其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语言。

侧面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其鲜明突出。

【中考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中考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课前小测悠悠寸草心(1)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2)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3)“从来没有过。

”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4)“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5)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6)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7)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

能做到吗?”(8)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9)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

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

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

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

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10)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

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

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

”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

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

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11)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12)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4.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说明了什么?(4分)15.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3分)16.第⑼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5)三、议论文的常见题型 (7)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记叙顺序与作用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记叙顺序与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的顺序及作用㈠顺序定义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

㈡倒叙定义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叙述写出整个过程。

作用①强调主要内容。

②突出文章主旨。

③造成强烈悬念。

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思路①内容:概括了……内容。

②主题:表达了……情感。

③写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引出下文,或首尾呼应。

㈢插叙定义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

作用①内容上: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突出、丰富文章主旨或表达的情感。

②结构上:补充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解题思路①内容:交代了……(家境、生活环境、故事内容、缘由),丰富了……内容。

②手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为下文埋下伏笔;照应标题等。

③主题: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

④人物: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⑤效果:丰富或补充情节,情节波澜起伏。

㈣补叙定义叙事结束后,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①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结构完整。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③结构上:照应上文或标题。

解题思路补充交代了……,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主旨)更加突出(丰厚)。

【中考真题链接㈠】父亲的歌①父亲去世了,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

冬天的寒风吹过烟囱,发出“呜呜声,又令我想起那个晚上父亲教我听歌的情景。

②那时我大概五六岁吧。

那天夜幕降临后,我便爬上床。

这时,一道微弱的电光透过窗帘划破漆黑的天空,接着长长的、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挤进窗缝的风像魔鬼一样嘶吼着,然后整个房间被闪电照亮了,随即好像有千万只鞭炮震响……我吓呆了,大声哭喊起来。

③很快,父亲来到我的床前,紧紧地抱着我。

【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三+记叙文阅读

【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安徽)现代文阅读梳理:专题三+记叙文阅读

专题三,记叙文阅读中考知识梳理1. 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包括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包括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2. 记叙文的分类(一),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一、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记叙文法较单一。

②,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支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法,如《背影》。

(2),从写作对象上看,可分为:一、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绘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藤野先生》。

②,叙事类记叙文,以表达事件为主,着重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③,写景类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如《春》。

④,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紫藤萝瀑布》。

3. 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父亲到车站送别;经过——回家为祖母奔丧、到南京与父亲分手、父亲到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4. 记叙文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文的顺序。

常见的有四种类型:(一),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插叙有两种:一是因为某种需要,暂时把表达线索中断一下,插进相关的另一件事情的表达;二是插进对相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表达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表达。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记叙文知识点、出题点举隅【知识点】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出题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一、*信息的感知和提取*的信息包括*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题形式】1、理清*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线索)〖补充知识点〗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补充知识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训练】例一:《背影》节选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最新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最新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画龙点睛式------抒情 锦上添花式------议论


在叙述中抒情,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文章 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苍白无力的 文章,是不会打动人的。所以,要在叙述 中抒情,以达到在叙述中,自然流露真情。 在叙述中议论,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文 章全篇平淡、无议论,作者要表达什么、 赞成什么、贬斥什么,没有明显的点示, 缺少必要的议论,就会使文章黯然失色。
最新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记叙文避免“流水账” --------表达方式
我们在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 个方法或手段问题,叫做表达方式,习 惯上有五种表达方式,要想写出一篇具 体形象、生动感人的优秀作文,只用单 一的表达方式是难以做到的,必须综合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Hale Waihona Puke 表达方式的运用
语言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分为五种:记叙、 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表达方式的运 用,是由表达需要来决定的。要根据不同的表 达需要,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 介绍事迹——用叙述; 塑造人物——用描写; 表明观点——用议论; 表达心情——用抒情。
基本表达式------叙述 精雕细刻式------描写

叙述是陈述的过程,是记叙文的基础,比较简 单,学生用的较多,但是一篇记叙文只用记叙 这一种表达方式,叙事会显得平淡无奇,枯燥 无味。而只要多结合一些描写,你的文章就会 “活”起来。因为,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可以更 具体更形象地告诉读者某一情节或情景;所以, 只有在记叙中结合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你所叙 述的人或事,才会具体而形象生动,并使叙述 语言充满灵动的色彩,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 其人,如闻其声。
小结

记叙是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基础与依托, 议论、抒情和描写是记叙的锦上添花,只 有将议论、抒情与记叙、描写相结合,才 能使文章的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情感动 人。这样,读者才能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情 感的共鸣,文章才能真正达到感人至深的 效果。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顺序及作用-答案版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顺序及作用-答案版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叙述顺序及作用叙述顺序:1.倒叙: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到最后写,后发生的事情放到文章的前面去写。

2.插叙:正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插入另外一件事(当前的事件并没有讲完),另外一件事情讲完之后接着原来的事件继续叙述。

(多采用回忆的形式或者场景切换、时间转换等形式)3.补叙:由于情节发展或者表达主题的需要,将前面已经讲过的事情再用一两句话进行补充说明。

4.顺叙:也称为正叙。

就是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是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

5.平叙(了解即可):指在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者是两件以上的事情。

(考试一般不会考到)考试考的较多的是倒序和插叙,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

无论哪种叙述方式,都有突出或者是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叙述顺序的作用:倒序的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3.突出文章的主题。

插叙的作用:1.突出文章的主旨。

2.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3.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丰富文章的故事情节。

补叙的作用:1.补充交代上文……的原因/结局2.深化文章的主题。

3.引人深思。

例文一:(一)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张莹①六月,花红柳绿。

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

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

“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一、整体感知1、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如2005年山西临汾市中考试题《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一文中的第二题“请按事情发生的本来顺序,为本文另写一个开头。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素材进行重组的能力。

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合理的想象,就会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再如2006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题“选文第4、5两段在记叙的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采用了插叙的顺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回答。

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记叙文阅读训练指导:《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记叙文阅读训练指导:《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一个个小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

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它们在枝条上跺脚,摇晃着身体,但是枝条没有动静。

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③一个嫩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

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

④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烙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告诉它以后会长成一片葱郁的叶子。

这是让它放心呢!所以,一片叶子从一开始就不会出错,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

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

⑤再往上一点,就是鹅黄了:刚刚长出来的娇柔的模样,仿佛弱不禁风。

当然,它也不需要经过几场风,就会又往上长一点了。

如同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担心一脚踏进泥泞,但是还没有踩到泥泞,这一段路就已经走过去了。

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

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⑦春天就这样来了,一点一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油菜花也零零星星地开了,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

而春天也是一个凶猛的季节,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

⑧当然这棵野蔷薇并不知道我对它的憎恨:我在淘宝网上看见它开得那么妖娆,还可以接连不断地开,结果栽下去,它却是一棵野蔷薇——花开得乱七八糟,没有一朵成形的,挂在枝头上的全部是小小的白花,我被淘宝骗了。

但是它没有骗我,因为它不敢骗春天。

所以春天一来,它似乎就叫了起来:我在,我也会开花!⑨今年,我又买了几棵花苗栽下,我一样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

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

《诚信》记叙文阅读与答题思路指导

《诚信》记叙文阅读与答题思路指导

5、问题: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 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 宽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予肯定和鼓励。)
解析:此类答案属于开放性题目,关键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对“我” 要肯定和宽慰,也就是能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及时补嗅、味、触觉);语言、动作、心理、神 态、外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c、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d、从用语、遣词(动词)准确传神巧妙; e、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f、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g、联系上下文从内容上分析。
《诚信》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1、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2、原文阅读; 3、阅读答题思路指导。
一)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的种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三、修辞的种类与作用分析: 常用的修辞格: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 …… 情感。 举例: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感 情方面,必须跳出被比喻的事物本身,要看文章整体写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感情 是什么,扣住主题。) 2、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情态(喜怒哀乐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感情。(表达感情方面,必须跳出被比喻的事物本身,要 看文章整体写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扣住主题。)举例: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排比: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 , 加深了感情。(表达感情方面,必须跳出被比喻的事物本身,要看文章整体写的 是什么,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扣住主题。) 举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4、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 ,使文章有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 6、反问:表达了……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精讲精练)

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表达方式(精讲精练)

专题09 表达方式【方法技巧】表达方式有5种: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议论、说明。

1.叙述: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1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一般包括时间的先后、空间或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展的过程。

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再写缘由;②先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从事件的开头按照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开篇点题;制造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使结构更加紧凑。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形象,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显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描写: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生动具体,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例如: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人物描写:外貌(对人的身材、容貌、衣着、打扮以及仪态等进行描写,使读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揭示人物身份、社会地位等)、神态(对人物面部神情的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心理(对处在一定环境下的人物内心活动、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动作(又称行为描写,通过对人物肢体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语言(对人物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等进行具体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变得丰满、鲜活,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中的说明
【阅读目标】
说明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极其常见。

但在记叙文中,分析说明性文段却往往是一个难点。

因为同学们总是很难把握好说明性文字的特点及作用。

而记叙文中的说明,一般简明扼要,主要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补充交代。

在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中,适当地穿插几句或几段文字来简要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会使所叙的人、事、物更加清晰。

分析记叙文中的说明性语句,有利于同学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另外,记叙文中的说明语段的特征是言简意赅,因此,在通讯类或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中运用较多,从内容上来看,往往是一些概括性的内容;而从语言特点上来看,则以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为主。

【即学即练】
取名在出生前
□杨俊生
在河北省西南部,涞源、易县、徐水、满城等地的交界处,太行山余脉延伸到这里,耸起五座直刺云天的山峰——狼牙山!在那百丈悬崖之下,绿荫中立着一座白色石碑,石碑下排着三座汉白玉石墓,三个英雄亡灵永远地躺在这里……中国人民永远忘不掉的那场民族战争,在进入第4个年头——1941年时,八路军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残酷、最困难的时期。

日军集结六七万兵力,对晋察冀进行了“铁壁合围”的秋季大扫荡。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率部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9月25日,日军第一一○师团三千五百余人扫荡狼牙山区,误以为包围了杨成武的老一团主力,穷追不舍。

老一团第七连在完成掩护部队主力和数万名地方干部群众转移任务后,留下第六班掩护全连撤退。

六班边打边撤,把日军引向三面绝壁的棋盘峰,激战五小时,击退敌人四次冲锋,毙伤敌人五十多名,全班只剩下五名战士!在弹尽粮绝、敌人再次冲上山顶的危急关头,他们砸毁枪支,一齐纵身跳下百丈悬崖……其中,有两名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落挂在绝壁上的乱树枝上侥幸存活,另外三名勇士(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于是,在中国抗日军民中流传起一个英勇悲壮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1943年12月26日,漆黑寒冷的夜,狼牙山南麓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易县东西水村)。

村东北一个破烂的茅草房,堂屋透出昏黄的灯光。

地委妇委副书记赵志珍,一手撑着怀孕7个月的肚子,一手往热气腾腾的灶锅里添水。

八路军一支敌后武工队刚在隔墙院裹住下,她想烧些热水送过去。

房东李大姐一边往窗棂上拴绳,一边念叨:“听说寨头那边,鬼子把房子全烧了,还杀了不少百姓……”“大姐,地委指示给寨头筹粮的事,你替我转告村长了?”志珍突然问。

“放心吧,”李大姐下了炕,又咕哝着,“不知杨司令在哪个山上。

”赵书记——杨成武的妻子,已习惯了战争时期一年半载见不上一次面的夫妻生活。

几个月来,赵志珍一直忙着秋季反“扫荡”,这几天觉得肚子不对劲儿,似要早产,赶紧在这个村的老据点住下来。

这时,她想起最近在狼牙山与丈夫的那次偶然相遇。

一个月前,反“扫荡”战事正酣,身怀六甲的志珍带着4岁的女儿易生,被地委安排到狼牙山里一个老据点——不老庵暂住。

一天清晨,门外山头那边猛然响起枪炮声,不知哪支部队与鬼子接上了火。

正午时分,门口突然停下一伙身着灰色军服的八路军。

赵志珍定睛一看,竟是丈夫身边的警卫和卢医生等人!
警卫员从骡子上抬下了昏迷的杨成武。

“司令员!”志珍边唤边跟着跑进屋里。

半年多没见,丈夫瘦多了,青黄色的脸上长满胡子碴,额头上虚汗津津,前胸衣服上沾满黄土……
在不老庵,杨成武高烧昏迷不醒,他时不时地惊叫着,似在阵地上发布命令。

志珍挺着肚子,陪在丈夫身边,在那个年代,像志珍这种“媳妇”,既要履行好做妻子的责任,还要承受着时刻牵挂丈夫生命安危的精神压力,这就是战将妻子的“荣幸”。

第三天,杨成武终于苏醒过来,志珍一边招呼给丈夫做饭,一边向丈夫轻声叙说这些日子的事,还把大女儿易生叫过来见父亲。

看着女儿漂亮的小脸蛋,杨成武蜡黄的脸上荡出笑容。

志珍靠在丈夫头边,说:“下次见面还不知到什么时候,你给肚子里的小东西取个名儿吧。

”杨成武转过头,欣喜地看着妻子隆起的腹部,用幽默的口吻说:“漂亮的母亲生的孩子……名字就叫‘俊生’吧!”
(选自《武警女将军》,有删节)
1.请你在文中画出第一段中的说明性文字,并简要概括其作用。

(解题思路: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而这篇文章开头在写人物之前,会先用说明和概括叙述的文字,交代背景,烘托气氛,给人清晰明快的印象。


2.仔细分析第二段中的画线语句,简要说明列数字在文中起到的主要作用。

(解题思路: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说明方法,能够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3.文章在叙述时为什么要穿插“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情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解题思路:在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应理清文章主旨,在前后文的具体语境中揣摩文段的内涵及作用。


参考答案
《1.从开头到“躺在这里”。

作用:概括说明,交代背景,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2.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六班掩护全连撤退的情况,体现出战争的惨烈和战士的英勇顽强的特征。

3.好处: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在语言表述上更显具体真切。

同时,也反映出抗日战争时期战况的惨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