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点
所有制和所有权也是相互联系的。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 容。
教学要点
在现实经济中,有两种基本的要素所有权, 即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劳动力的所有权。 经济学分析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力、 土地、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在内的生产要素的所 有权。
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2、协作 所谓协作,是指“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 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 地一起协同劳动”。 机器大生产对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 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要点
协作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 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 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 料的效用。 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 第四,协作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 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 多面性。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教学要点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
活动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是一种广义的 生产关系,也即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教学要点
2、生产关系的定义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 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 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 关系。
教学要点
3、调整生产关系的途径 一是变革这一社会的根本制度,用新制度代 替旧制度; 二是在特定社会基本制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对特定社会的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对社会经济运 行的具体制度进行重新安排或创新。
教学要点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 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 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 实的产品。 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 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教学要点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1)生产决定交换。
教学要点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 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权制度、 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 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知识、信息、管理等 先进生产要素,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也呈现出递 增的趋势,由此,人们发展生产力的方式也出现 了不断的变革。
(2)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 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3)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教学要点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
wk.baidu.com
(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要点
4、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消费从其内容分,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 个方面。 消费按其主体分,有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集团消费。
教学要点
所有制与所有权是两个相互关联又存在区别 的范畴。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而所有权 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 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 对该物处理; 作为经济用语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拥有关 系,也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依据所有权, 人们实现其经济利益关系。
教学要点
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出发点是私人产权,但它 所分析的产权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突出表现在两 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教学要点
(1)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 益权利,具有可转让的特征。 (2)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它包括 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 构。我们将这种由一束产权组成的结构成为权能结 构。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应该是先进的社会生产 力与先进的社会制度相适应。
教学要点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人类 社会的共同的经济规律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与之相适应。 先进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客观要求采取与 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形式。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最新科 学技术的生产力。 先进社会生产力是一个动态概念。
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 任务。
教学要点
三、新科技革命及其影响 1、世界三次科技革命 18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 制度确立; 19世纪70年代,以电、化学品、内燃机的发 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 初,开始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合成化学、高分子 化学等的发展。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2)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 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教学要点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 立于生产之外。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分配对生产也具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 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 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 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1、什么是产权
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 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分、转让、收益 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 使用权、处分权、转让权和收益权。
以上权利都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 为财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
教学要点
第四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教学要点
一、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
1、生产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的 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 社会形式。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五种生产方式。
教学要点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经历新的科技革命, 其核心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领头的高科技 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要点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促使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涌现和发 展,从而扩大了生产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科技进步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不断地得到改造, 从而大大提高了这些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重 新焕发出发展的活力;
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是现代市场 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教学要点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教学要点
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1、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包含三要素,即:人的劳动、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 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教学要点
生产力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决定 了在一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生产 关系的部分质变,并要求人们针对生产关系在某 些环节上或者是在实现形式上所出现的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要求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的必要调整, 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教学要点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都是生产关系的范畴。 经济制度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 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 主要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 类。 经济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 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是根本制度。 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 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是根本制度。
教学要点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 权利有如下规定:
教学要点
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 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 济关系。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 的属性。
(2)劳动职能的分工;
(3)机器体系中的分工。
教学要点
目前的社会分工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分工促使劳动的专门化和生产工具的专门化, 并由此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要点
社会分工与个别分工的区别在于: (1)生产的直接结果不同;
(2)劳动联系的方式不同;
(3)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4)决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的途 径不同; (5)社会分工只承认竞争的权威,而个别分 工以所有者或管理者对劳动者或被管理者的权威 为前提。
教学要点
2、生产力的作用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统一体,生产关系 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并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而变化。 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 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教学要点
二、分工、协作与机器大生产 1、分工
经济学中的分工有多种形式:
(1)各种社会劳动的划分和独立化,它又包 括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两种基本形式;
教学要点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 产力起决定性作用 一 方 面 ,生产力在社会生产中是最活跃、最 革命的因素,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它的 这种发展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另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或要求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消费、交换和分配三个环节之间也存在着相 互关系 。
教学要点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 关系
教学要点
1、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教学要点
2、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 的社会形态下,根本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同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有不同样的经济 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 的属性。
教学要点
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们必然会对 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教学要点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 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经济体制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 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是具体制度。
教学要点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 的社会形态下,根本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生产方式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准确理解生产 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 相互关系;产权理论极其意义;生产力的决定因 素及其发展途径;引导同学们运用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原理正确分析经济社会现象, 提高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
科学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不断 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 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教学要点
以信息技术为突破口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 新一轮重大突破,将深刻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和 人类文明演化的进程。
从未来看,能源与环境技术将为经济可持续 发展提供新引擎,生命科学正在引领世界科技发 展的新潮流,生物技术产业将高速发展,给各国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也面临重大挑战。
教学要点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教学要点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1、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 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 经济关系所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教学要点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在一个社会中,有多种所有制存在,其中占 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该社会的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