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银行保险发展模式、面临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金融控股集团将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是不同金融产品、服务的相互整合,这种方式首先兴起于法国,目前中国市场才刚刚起步,与传统的保险销售方式相比,银行保险在客户群、产品、服务、培训模式和展业模式方面都具有自身特色。

中国的银行保险最早由创新基因浓厚的平安第一次引入,直至现在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的银行保险虽然只发展了短短十几年,但不论业务种类还是业务规模都在不断发展完善。

但是无论从模式上还是从法律制定上来讲,我国的银行保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银行保险的实现方式按照金融一体化程度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协议合作模式、合资企业模式、金融集团模式和业务线一体化模式四种。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银行网点轻型化、智能化转型推进,银行营业网点新增速度已明显放慢;国有大行一方面积极整合低产网点、集中优势资源,另一方面也积极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战略,新设网点向县乡域倾斜。

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网点总数达到22.86万个,相比2017年末的22.87万个有所降低。

截至2018年末,全国保险机构229家,较年初增加7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为158家,较2017年增加13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机构数量为59家,较2017年增加2家。

截至2018年底,人身险公司实现银邮代理业务8032.34亿元,同比下降24.11%,在人身险公司所有业务中的占比为30.59%;而随着行业转型发展步入深水区,这一增长情况在2019年出现变化:2019年前6个月,银保渠道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131亿元,同比增长22.52%,占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银行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让我国的保险市场得到飞速的发展,有些保险公司通过银保渠道的大力拓展,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使保费规模冲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组长:范一飞朱鹤新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朱隽纪志宏阮健弘孙国峰邵伏军陆书春周学东徐忠温信祥《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导小组范一飞朱鹤新王兆星陈文辉李超刘伟《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编写组总纂:周学东匡小红黄晓龙陶玲杨柳统稿:杨柳张甜甜执笔:第一部分:正文:孙寅浩刘通王一飞马志扬王磊刘珂专题一:孙寅浩姜宁馨专题二:郭旻蕙专题三:纪宝林李宏瑾专题四:苗萌萌李知常陈勇专题五:刘通纪宝林谷仕平第二部分:正文:楼丹陈敏莫依依专题六:周媛专题七:郭旻蕙专题八:李敏波莫依依专题九:许玥莫依依专题十:王少群刘浏专题十一:程世刚孙寅浩专题十二:陈盼专题十三:苗萌萌第三部分:正文:刘通周乙彬孙毅专题十四:刘勤苗萌萌陈盼陈伟专题十五:丁洪涛专题十六:谢丹刘婕李岩吴文光段小钰专题十七:陈敏李恺宁专题十八:谢丹朱强朱汉宁杜萌专题十九:刘通专题二十:刘勤专题二十一:冯泽旭专题二十二:欧阳昌民孙彬丁菁专题二十三:张昕宁附录:纪宝林刘通杨青刘浏莫依依其他参与写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勇于明星于海旭王婧王大波王文静王尊州卢钇辰刘诗颖李庆佟岳男季军赵文赵民胡永博战天舒姚丰夏伟亮高霞殷实董进董英超谢容雷昭明综述201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变化。

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而且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展开,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向前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弹性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2017年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6.9%,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也高于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期的经济增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通货膨胀总体温和,2017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总体平衡,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172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915亿美元。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18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组长:范一飞朱鹤新成员(以姓氏笔画为序):朱隽纪志宏阮健弘孙国峰邵伏军陆书春周学东徐忠温信祥《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指导小组范一飞朱鹤新王兆星陈文辉李超刘伟《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编写组总纂:周学东匡小红黄晓龙陶玲杨柳统稿:杨柳张甜甜执笔:第一部分:正文:孙寅浩刘通王一飞马志扬王磊刘珂专题一:孙寅浩姜宁馨专题二:郭旻蕙专题三:纪宝林李宏瑾专题四:苗萌萌李知常陈勇专题五:刘通纪宝林谷仕平第二部分:正文:楼丹陈敏莫依依专题六:周媛专题七:郭旻蕙专题八:李敏波莫依依专题九:许玥莫依依专题十:王少群刘浏专题十一:程世刚孙寅浩专题十二:陈盼专题十三:苗萌萌第三部分:正文:刘通周乙彬孙毅专题十四:刘勤苗萌萌陈盼陈伟专题十五:丁洪涛专题十六:谢丹刘婕李岩吴文光段小钰专题十七:陈敏李恺宁专题十八:谢丹朱强朱汉宁杜萌专题十九:刘通专题二十:刘勤专题二十一:冯泽旭专题二十二:欧阳昌民孙彬丁菁专题二十三:张昕宁附录:纪宝林刘通杨青刘浏莫依依其他参与写作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勇于明星于海旭王婧王大波王文静王尊州卢钇辰刘诗颖李庆佟岳男季军赵文赵民胡永博战天舒姚丰夏伟亮高霞殷实董进董英超谢容雷昭明综述2017年以来特别是进入201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变化。

外部不确定性的增加,使得中国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

即便如此,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长水平,而且随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的展开,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持续向前推进,中国金融体系弹性增强,金融运行总体稳定。

2017年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6.9%,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也高于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期的经济增速;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通货膨胀总体温和,2017年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总体平衡,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172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915亿美元。

浅析18年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浅析18年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浅析18年贸易战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 引言1.1 18年贸易战背景18年贸易战是指自2018年开始的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纠纷。

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冲突。

这场贸易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国对中国经济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的不满。

双方在贸易谈判中互相指责对方采取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并相继实施关税措施以回应对方的行动。

这种紧张局势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对中国金融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18年贸易战背景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外资流入受到一定影响,汇率波动加剧,金融监管也面临更大压力。

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需要应对贸易战带来的挑战,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结束】1.2 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中国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18年,中国金融业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银行体系,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

与此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也日益壮大,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层出不穷,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金融监管方面,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

通过逐步推出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措施,我国金融业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金融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

与此中国金融机构也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扩大国际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良好,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中国金融业仍需不断创新,做好应对措施,保持稳健发展。

【2000字】2. 正文2.1 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在贸易战的影响下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股市受到直接影响,股指下跌,投资者情绪受到波动。

债市也受到冲击,债券价格波动较大,利率波动明显。

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作者:徐璐来源:《乡村科技》 2018年第15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一直以来,农业生产都备受我国各届领导人的关注。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增收创富。

农村金融资源短缺、资金力量不足可谓是农村经济难以持续健康有效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涉农贷款,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提供贷款,以图解决农村地区的资金问题。

2004—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 年聚焦“三农”问题。

相比以往,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金融支持“三农”问题更是提高了要求。

在政策原文的第十一条中就资金供给明确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坚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无独有偶,2018 年4月3 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发布《2018 年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详细阐述了农民直接补贴、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农业结构调整等八大方面财政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涉农贷款现状对于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农村信用贷款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强调了“加大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对乡村振兴支持力度。

”自2003 年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后,涉农贷款在促进“三农”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显示,自2007 年央行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361.7%,9 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8.8%。

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 年末的6.1 万亿元增加至2016 年末的28.2 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0%提高至26.5%。

中国金融 发展现状

中国金融 发展现状

中国金融发展现状中国金融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前,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金融开放大幕已经拉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开放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自2014年起,中国先后推出了香港沪港通和深港通,进一步扩大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此外,中国还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金融开放加快,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创新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金融科技(Fintech)创新。

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众多,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公司均在金融领域布局。

同时,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科技监管,推出了一系列支持金融科技创新的政策,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三、金融监管趋严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多次出台监管政策,加强金融监管。

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成立,整合了原银监会和保监会,打造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

今年,央行还出台了《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指引》等文件,将进一步加强对虚拟货币等金融产品的监管。

四、金融业吸引力不断提升随着金融开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中国金融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为人才引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与此同时,金融行业也成为了各类人才竞相争夺的热门领域。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中国金融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金融创新创业风险较大;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不良资产较多等。

但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一定会逐渐解决。

总之,中国金融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信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中国金融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预测作者:姚欣欣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8期一、当前中国金融监管格局变化概述21 世纪初,在我国金融业高速发展的初期,金融业急需规范的监管制度和有效的发展指引,为此,我国成立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称中国银监会)、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称中国证监会) 以及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简称中国保监会),三者与中国人民银行一起被称为“一行三会”,构成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的格局。

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原来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构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我们需要新的监管格局,以推动当前国内经济进一步稳定有效发展。

鉴于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于2015 年11 月13 日公开建议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拉开了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序幕。

时至今日,主要有以下几点成效:第一、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

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于2017 年7 月中旬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宣布设立,同年11 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该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第二、银监会、保监会的合并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

为防止规避监管行为的发生,同时基于银行与保险在监管理念、规则、工具上的相似性,和监管资源和监管专业能力要求上的相近性的考虑,党中央国务院于2018 年3 月宣布中国银监会和保监会的正式合并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第三、中国人民银行职责变动。

在银监会保监会合并的同时,两者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被划入中国人民银行。

至此,“一委一行两会”的监管构架呼之欲出。

二、金融监管体制变化原因1.“一行三会”体制存在缺陷在我国金融业起步初期,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有更多优势,也更适应当时的发展状况,但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我们也逐步发现了“一行三会”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

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

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预测分析2018-2022年中国银行业影响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一)银行业经营环境改善2017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周期性回升和中国经济转型不断取得进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平稳回落中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稳步推进,过去主要由地产和基建等投资拉动的粗放增长方式逐渐发生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开始出清、集中度开始提高,消费升级逐渐成为总需求上升的主要贡献力量,这些有利的经济变化反映在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指标上,就是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在经历了经济回落初期从高位的回落之后,进入2017年开始企稳并呈现触底回升态势。

(二)有效信贷逐步回升本轮经济增长中枢回落和结构调整快速推进的初期,确实给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带来了巨大压力,但是,经过了近年来中国的银行主动进行行业结构调整、强化风险管理和多元资产处置的过程之后,整体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形成的高峰已经过去,银行业在市场化的环境中度过了资产质量风险的考验,跨周期经营的能力得到检验和提高。

根据2017年上半年末中国银监会披露的数据,行业整体不良率稳定在1.74%,部分银行和部分地区的不良资产比率已经出现双降,拨备充足对后续继续消化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以及支持未来利润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经过此轮周期的考验,中国银行业更加注重提升资产质量的战略布局能力,同时探索了不良资产转让或证券化、债转股等新型的处置方式,强化了风险化解和处置能力。

从不良资产的区域形成观察,这一轮不良资产比率明显上升,发端于以浙江温州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当时长三角地区新增的不良资产占到当年全国银行业新增不良资产的相当大的比例,经过几年来对不良资产包袱的消化和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长三角地区的银行经营状况已经开始明显好转,不良资产比率呈现稳定回落态势。

(三)信用风险压力趋于平稳伴随着中国银行业重组与改革的进程,中国银行业的监管体系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较早地以自信的姿态与国际接轨,监管透明度不断提高、监管体系不断完备,为引导银行业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监管框架。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互联网金融是当前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尤其在中国,其市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的涌入。

但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监管不到位、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人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行业提供参考。

一、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时期。

截至2018年底,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4.3万亿元,其中,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保险等领域成为了市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借贷平台数有5097家,其中P2P网络借贷平台占据了大多数,达到了463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则有超过2000家,行业集中度较高。

除此之外,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面临着许多机遇。

例如,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行业前景非常广阔。

此外,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投资咨询等互联网金融子领域也呈现出不错的发展势头,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优劣势1. 优势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市场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技术成熟等方面。

互联网金融行业立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情况,为大量的借款人提供了获得资金支持的机会,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同时,在技术应用方面,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例如,移动支付、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体验感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劣势尽管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同样巨大,例如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不力、监管不严等。

其中,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成为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个热点问题。

2018年以来,网络借贷行业的整体停业率持续走高,平台倒闭的情况也不断发生。

同时,一些热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率过高,被认为存在过度营销和欺诈等问题,这可能会损害行业的声誉和形象。

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部分,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既为资本运作提供了平台,又为人们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和服务。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金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从多方面来探讨其现状与趋势。

1. 金融市场的现状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分化严重,其中美国市场规模最大、最成熟。

近年来,亚洲市场也逐渐崛起,其中中国市场就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但不论哪个市场,金融市场都表现出了两个主要特点,即高度复杂和高度集中。

高度复杂既是金融市场的特点之一,也是其存在的基础。

现在的金融市场已不再单纯是股票、债券等基本商品的交易市场,还涉及了金融创新、衍生品等多种金融工具,交易的渠道和形式也不断扩展。

这些都增加了交易的难度和风险。

高度集中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即少数大型机构掌控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这些机构的实力强大,资本雄厚,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

他们所采用的风险管理、资产配置等投资方法也更加复杂和高效。

2. 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政策环境、技术革新、市场需求的变化,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2.1 “去杠杆化”引领资本市场的调整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去杠杆化”政策,将金融市场的监管重心从“蓝海”向“红海”倾斜,从而引领了整个资本市场的调整。

债券市场成为重点领域,机构投资者取代银行成为主要持有人。

同时,增加了对市场风险的关注。

随着“去杠杆化”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将更趋理性、稳健。

2.2 技术革新带来资本市场升级科技革新带来了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等新业态,给传统资本市场带来了一个新的变革机遇。

数字货币的出现将有可能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科技日渐成熟,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能够改变传统资本市场流程,转变交易方式,提高效率和便捷度。

2.3 发展现代金融业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让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务,这是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众筹、P2P等平台已经成为了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情况

2018年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情况

2018年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情况及未来融资成本趋势分析2018年06月19日 14:20:10字号:T|T一、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情况分析2018 年 2 月 1 日,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在北京公布,该指数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财经头条新媒体、企商在线(北京)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发起,经济学者高连奎担任项目负责人。

当前中国社会融资(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为 7.60%,银行贷款平均融资成本为 6.6%,承兑汇票平均融资成本为 5.19%,企业发债平均融资成本为 6.68%,融资性信托平均融资成本为 9.25%,融资租赁平均融资成本为 10.7%,保理平均融资成本为 12.1%,小贷公司平均融资成本为 21.9%,互联网金融(网贷)平均融资成本为 2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平均融资成本为 7.24%。

从中国社会融资不同方式占比权重来看,目前在企业社会融资中银行贷款占比为 54.84%,承兑汇票占比为11.26%,企业发债占比为 16.5%,融资性信托占比为 7.66%,融资租赁占比为 3.95%,保理占比为 0.44%,小贷公司占比为0.87%,互联网金融(网贷)占比为 1.10%,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占比为 3.39%。

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融资成本高企的原因(一)短期因素1、 2017 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信贷需求上升2017 年以来的金融领域“去杠杆”成为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上行的主导因素。

在金融去杠杆和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影响下,中小型银行、非银机构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持续增大。

从货币供给角度来看, 2017 年 M2 同比增速持续下降,我国货币政策仍保持着稳健中性的政策导向;而同期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却明显上升, 2017 年全年经济增速 6.8%,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3%,国内融资需求较强。

2017 年 M2 同比增速下降(%)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7 年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指数上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在金融去杠杆的形势下,货币市场利率带动着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抬升2016 年末,央行计划将表外理财纳入 MPA 考核,引起利率快速上行,叠加下半年通胀及 M2 数据连续超预期,资金面紧张态势加剧。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图」一、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概况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为西部各地之首。

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942.33亿元,同比增长7.09%。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二、重庆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2018年,重庆市金融机构资产规模 5.54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4.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36887.34 亿元,同比增长 5.8%。

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 35651.57 亿元,增长 5.7%。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32247.75 亿元,同比增长 13.5%。

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 31425.87亿元,增长 12.8%。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三、重庆市证券行业发展2018年,重庆市共有证券公司总部 1 家,证券营业部 207 家,证券分公司 39 家。

境内上市公司50 家,总股本 702 亿股,股票总市值 4700 亿元。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2018年,重庆市通过境内证券市场累计融资 2368亿元,同比2017年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四、重庆市保险行业发展2018年,重庆市共有保险法人机构 5 家,营业性保险分公司 52 家。

保费总收入 806.24亿元。

其中,财产保险收入 202.48 亿元;人寿保险收入 449.99 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收入153.77 亿元。

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 277.37 亿元。

其中,财产保险赔付 108.62 亿元;人寿保险赔付 101.12 亿元;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赔付 67.63 亿元。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局五、2019年重庆市金融业展望重庆市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2018 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 9.5%,规模占比较高,功能性金融中心逐步确立;机构体系方面,目前重庆金融类机构总数已达 1,500余家,牌照门类在中西部最为齐全。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

仅仅从2014年到2019年,P2P网贷平台的数量从1975家增加到4933家,互联网保险公司的数量从6家增加到20家。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互联网金融领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1.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伴随着发展,互联网金融不断地迭代和创新,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型金融服务和产品。

而在中国这个移动互联网大国,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也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加速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个促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因素是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超过8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超过8成,互联网金融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2.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P2P网贷平台、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保险等是比较典型的业态。

P2P网贷平台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一批企业。

在这个领域,第一家P2P网贷平台诞生于2007年。

截至2018年,中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了4488家。

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的严格监管,P2P行业也遭遇了一些困难。

除了P2P网贷平台外,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另一种正在蓬勃发展的业态。

目前,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提供个人分期付款、信贷、信用卡和芝麻分等消费金融服务。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创新也在不断推进。

互联网支付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最为出色的业态之一。

移动支付终端覆盖率高,用户使用习惯形成,使得互联网支付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虽然这个领域已经很成熟,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潜力和可探索的空间。

随着国家对于互联网保险的政策宽松,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也在不断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为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G20普惠金融成果文件要求,2016年底人民银行建立了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及填报制度。

《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现包含使用情况、可得性、质量3个维度共21类51项指标,其中8个指标1通过问卷调查采集2。

从2018年填报结果看,各地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我国普惠金融继续稳步发展。

一是金融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较高,特别是偏远地区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是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成效明显,数字技术与金融融合速度加快,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服务普惠金融目标群体的能力显著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不断完善。

三是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状况得到改善,企业银行账户服务流程极大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进一步缓解,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增长迅速。

四是信用体系建设、金融消费纠纷非诉解决机制建设、金1这8个指标为:拥有活跃账户的成年人比例,使用电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成年人比例,成年人个人未偿还贷款笔数,在银行有贷款的成年人比例,在银行以外的机构、平台获得过借款的成年人比例,金融知识,金融行为。

2问卷调查采集时间为2019年3月至5月。

融知识普及教育等继续稳步推进。

五是金融对民生领域、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一、使用情况维度(一)账户和银行卡使用情况银行结算账户和银行卡广泛普及,全国及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量持续稳步增长。

截至2018年末,全国人均拥有7.22个银行账户,同比增长9.39%;人均持有5.44张银行卡,同比增长13.08%(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

东部地区人均账户和持卡量最高,中西部略低。

截至2018年末,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3.05亿户,同比增长8.55%,人均4.44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图】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2017 年7 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997 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

2017 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中得以落实。

2017 年12 月出台的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及,规定的出台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资管新规象征着融监管正式进入到一委一行三会框架的新阶段,金融业进入到了统一协调监管的新时代,金融监管趋严方向不改。

当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金融去杠杆去的差不多之时,2017 年12 月中下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却再次定调,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位列今后三年三大攻坚战之首。

而防范化解风险重点是金融风险,根源是高杠杆率,目标是使得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管控。

金融去杠杆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2018 年是今后三年的开局之年,预计会比2017 更严,2018 年去杠杆尤其是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

2018 年上半年可能仍有较多监管政策出台,且监管协调性大幅提升。

1、金融防风险,任重道远自2012 年以来,监管机构相继放松了对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基金及基金子公司专户的监管限制。

在此过程中,部分资管机构逐步演变成为影子银行产品的通道,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追逐高收益资产。

期限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负债去对接期限3-5 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严重。

老16 家上市银行同业负债规模(含应付债券)规模仍达24.7 万亿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相关报告:智研咨询网发布的《》金融创新狂飙的五年也是商业银行对非银债权飙升的五年。

商业银行资金借助各类通道规避了央行贷款额度限制,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商业银行对非银债权从12 年初的不到5 万亿元迅猛增至17 年6 月末的28.5 万亿元。

借助通道扩张成为与信贷比肩的资产配置方式,部分银行对非银债权甚至高于贷款。

所谓银行对非银债权,是指央行按月披露的其他存款性公司(银行+财务公司)资产负债表上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亦即其他存款性公司持有的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包含非银同业贷款、银行持有的非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对非银机构的买入返售、持有的信托计划、资管计划、同业理财等。

过去三五年,在利差驱动之下,商业银行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等短久期去对接期限3-5年的资产,期限错配情况非常严重。

预计商业银行当前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规模仍然超过30 万亿元,处于历史高位。

而截至2017 年11 月末,银行业对非银的债权仍高达28.2 万亿元,尚未见到明显下降。

17 年11 月末对非银债权仍达28.2 万亿,金融去杠杆需深度推进(万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8 年金融去杠杆将进一步推进,当前处于金融杠杆解构过程,由于对接的资产期限较长,杠杆解构过程将较为漫长。

30 万亿的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由于主要对接了流动性差且期限长的资产,只能慢慢等资产到期不做续做,来降低对同业负债的依赖。

2、小部分银行面临较大负债压力以3Q17 数据进行测算,整体影响不大,多数银行已备案的18 年发行计划低于测算公式测算的上限,无需调整发行计划。

各行同业存单发行额度(2017 V S 2018)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但部分同业负债占比高的中小行发行备案额度或将大幅减少。

据测算,兴业、浦发、民生、上海银行等可发行额度下降较多,负债端面临较大压力,资产规模增速预计将放缓。

限于数据可得性,测算结果与实际备案额度可能有一定差别。

另外,结算性同业存款占比假设或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从已披露18 年发行计划的53 家银行看,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共计2.27 万亿,与17 年基本相当,低于17 年实际发行量(低20%左右)。

53 家银行中,备案计划持平或高于17 年的在半数以上,明显好于新口径测算情况。

2017 年,商业银行负债压力较大,由于同业负债匹配的资产期限较长,通过滚动发行同业存单弥补流动性缺口的需求较大,多数银行实际同存发行额度均高于17 年初备案额度。

3、债券交易杠杆及信用债情况依据上市银行3Q17 数据进行测算,发现大多数银行正或逆回购与净资产之比低于80%,符合债券交易杠杆要求,仅有两家农商行比例超过80%,或需要整改。

总体而多数上市银行债券交易杠杆达标(3Q1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整体而言,债市杠杆或仍处于高位。

债券市场通过债券质押回购加杠杆较为普遍,从待购回债券余额来看,2017 年12 月末余额达6.2 万亿,为历史最高;债市降杠杆压力不小。

较高的债市杠杆水平,使得其对于短期资金需求较大,使得资金面较为脆弱。

17 年12 月末债券待购回余额达到6.2 万亿,为历史最高(亿元)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小部分银行及部分券商债券交易杠杆存在符合交易杠杆要求,可能需要在市场上卖出部分债券,以将债券交易杠杆降至监管要求之内,这个过程可能会对信用债产生一定的影响。

非银处于资金传递链条末端。

在当前央行-大行-中小行-非银等资金传递链条中,非银处于末端。

当前超准水平总体偏低,在LCR 流动性指标压力之下,商业银行减少跨年资金融出,叠加对非银的资金融出计入广义信贷造成MPA 考核压力,非银相比银行跨年更加艰难。

由于LCR、HQLAAR、NAFR 等流动性监管指标指标要求上升,且按月报送,商业银行跨越特别是跨越出钱将更加谨慎,而由于在当前央行-大行-中小行-非银等资金传递链条中,非银处于末端,且对非银的资金融出计入广义信贷影响MPA 考核,预计2018 年非银跨季资金价格波动将更大,要提早做好流动性安排,降低杠杆水平。

适当降低债券交易杠杆是必要的,加杠杆的成本有时或大幅高于债券票息本身。

央行《3Q17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当然,市场主体应不断增强流动性风险意识,科学规划流动性特别是前瞻安排跨季资金来源,‘滚隔夜’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的过度错配行为和以短搏长过度加杠杆的激进交易策略并不可取。

听央行一句劝,2018 年或许好过不。

4.中小行业绩情况16 年10 月起,市场利率开始明显上升,同业负债成本率与存款之差不断拉大。

存款重新成核心竞争力。

年初以来,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近期3M 同业存单利率站上5.5%,从一年前的不到3%上升到5.5%,与1 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之差不断扩大,存款的成本优势不断扩大。

同业负债成本显著上升,而存款由于基准利率未变,成本相对刚性且负债稳定,相对同业负债优势开始凸显,存款能力重新成为上市银行核心竞争力。

17 年初开始,存款负债成本优势不断显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上市银行中存款情况分化,四大行和农商行存款占比均达84%(截止17 年9 月末),而股份行和城商行存款占比较低,平均占比不到65%。

由于存款成本与基准存款利率挂钩,而非存款类负债主要市场利率挂钩,2017 年初以来,市场利率大幅走高,显著推高了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负债成本率。

大行负债中存款占比高,负债成本优势显著(3Q1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除四大行和招行外,17 年多数行负债成本率大幅上升。

负债成本率的明显抬升,导致大多数股份行和城商行净息差同比大幅下降。

17 年以来多数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上行幅度大于生息资产收益率上行(3Q17)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考虑到四季度同业存单利率上升达100BP,且预计2018 年同业存单利率4.8%以上是常态,由于股份行和城商行存款占比不到65%,逐步传导至负债成本后,预计将推升负债成本率高达35BP。

此外,由于股份行和多数城商行客户位于一二三线城市,对利率较敏感,市场利率上升也将对存款产生负面影响,存款增长较困难。

预计,部分股份行及城商行2018年净息差仍将明显承压,业绩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2018年金融业发展趋势分析回顾年初以来银行板块行情,四大行+招行、平安和宁波涨幅居前,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

其核心逻辑便在于,业绩驱动。

估值低但基本面一般的股价很难起来,估值低且基本面明显改善的股价大幅起来了,估值相对高一些但基本面好的则估值溢价持续提升。

展望2018 年,市场利率维持高位,金融监管进一步趋严,市场风格难以改变,今年的风格将会延续。

过去两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外资、险资和银行理财,增量资金稳健的价值投资风格决定了市场风格。

2018 年投资策略是,以四大行为绝对收益标的;以平安为弹性标的。

考虑到四季度同业存单利率上升达100BP,且预计2018 年同业存单利率4.8%以上是常态,由于股份行和城商行存款占比不到65%,逐步传导至负债成本后,预计将推升负债成本率高达35BP。

此外,由于股份行和多数城商行客户位于一二三线城市,对利率较敏感,市场利率上升也将对存款产生负面影响,存款增长较困难。

预计,不少股份行及城商行2018年净息差仍将明显承压,业绩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四大行负债优势明显,较好的客户基础带来存款稳健增长,资产规模有望保持9%左右增速;部分表外融资需求转向表内贷款,经济平稳之下,信贷需求不会差,需求与成本驱动之下,贷款利率将进一步走高;市场利率上升或保持高位,带来债券票息逐步提升,支撑息差改善;大行风控要求较高,企业效益向好特别是周期行业复苏之下,资产质量有望持续改善。

业绩向好,预计2018 年拨备前利润增速将达10%。

四大行股价过去几个月横盘震荡,1 月迎来一波行情。

2018 年上半年仍可能有较多监管政策落地,对大行影响小;当前估值仍较低,业绩改善趋势明确,支撑估值提升;短期内,增值税明确能以年末收盘价计算销售额,预计之前收益兑现的资金会回来配置,带来一波行情,开年配大行。

开年配大行,首推农行。

农行县域布局完善,负债以存款为主,存款中活期占比高,负债成本优势显著。

相比中小行存款增长困难,农行存款持续稳健增长。

给予农行买入评级,目标价5.06 元/股,上行空间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