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优质课教学设计_45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分析方法。

3.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1.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对“太湖蓝藻事件”这一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案例分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环境污染的一般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图片导入展示:以“中国水污染地图”为背景,展示“松花江中的化工原料桶、福建汀江水污染”等事件,以说明当今水污染的严重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视觉冲击,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学生学生深切感受到当今水污染的严重性,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课题。

(二)“陆地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设计:“太湖蓝藻事件”转承:在“太湖美”的音乐背景中展示图片,先展示太湖美景,再转为蓝藻爆发后的太湖图片,把学生带回那个危机的时刻。

1、危害:学生活动:⑴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危害有哪些?⑵根据P17图2.6,说说若蓝藻不断爆发,我们的子孙将看到什么样的太湖?【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同时全面的看清这次水污染事件带给我们的伤痛,特别是活动(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次事件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从而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2、污染物:学生活动:结合书本P17第一段文字,完成填空。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4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46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重、难点】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学习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教学过程】看幻灯片内容思考:(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3)除此之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阅读图2.2思考: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归纳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二、水体污染现象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 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思考: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

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⑴污染物:⑵常发区域:⑶原因:⑷危害: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思考: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出水污染的成因入手进行分析。

然后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1 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3.河道中不同层面的净化过程:
位置 上层 中层 下层
净化物质 藻类和其他绿
色植物
河水
河床底泥、微 生物
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既补充 水中氧气,又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碳
发生物理作用;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的形态 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过 程将污染物吸收转化
列问题。
(1)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2)简述东北地区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原因。 (3)地下水污染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4)我国不仅地下水污染较严重,而且地表水污染也严重。请你就建设美丽家园 中的“碧水” 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差异回答。第(2) 题,排污严重而水体自净能力弱,所以污染严重。第(3)题,污染会影响经济、社 会和生态。第(4)题,一方面减少排污,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技术方面或经济 结构方面减少排污;另一方面工程治污。
答案:(1)噪声污染,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线;水体污染,来自上游城区的污染物 较多。 (2)特点:夏秋季节水质好,冬春季节水质差; 夏秋季节约达Ⅲ级水标准,冬春季 节约为Ⅳ级水标准。 原因: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净化能力强; 冬 春季节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流速慢,自净能力差。
2.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水
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
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2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26
曾经的母亲河山青水秀,仪态万千,可是现在她却变了模样。(展示母亲河的今生-----------水污染,污水横流,鱼虾绝迹,水质恶化,播放悲伤的音乐,引发学生的痛心和沉思。)
问题:水污染有许多现象,其中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石油污染。今天我们就以水体的富营养化为例探究一下水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源、和危害。
水污染及其原因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展示被污染的水
叙述:水是生命之源,世界文明的发祥地大都有河流相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瓶水,这样的一瓶水还能被叫做生命之源吗?还能孕育文明吗?
总结:这样的水,已经被污染了,现在的它不能作为我们生命之源了。
提问:那么你认为水污染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从最关心的母亲河出发探寻水污染防治的一些措施,培养热爱家乡和家乡环境的精神。
我们学习了水污染及其成因,现在让我们做一做高考题,感受一下高考的魅力吧。
体验高考,完成课堂检测。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运用。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之后请大家完成导学案上的三种主要水污染现象的对比以及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水污染的定义和水的自净能力
二、水污染现象和其成因
三、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学生思考并给水污染下定义,了解水污染。
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被污染的水体,并理解水污染。
从水污染现象追寻水污染的本质。
这样的一瓶水来自我们的母亲河---------釜溪河。釜溪河之所以被称作我们的母亲河是因为釜溪河孕育了我们,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曾经的母亲河。(展示50、60年前母亲河的前世--------清澈的河水,河边有人家洗衣做饭,播放舒缓的音乐引起思绪的共鸣)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人教版选修6.ppt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人教版选修6.ppt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___氮_____和___磷_____等营养物质。 (2)表现:
绿藻
蓝藻
赤潮
(3)危害
①__藻__类____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 ②藻类残体分解消耗大量__溶__解__氧__,导致鱼类死亡。 ③湖泊水深变浅并演化为__沼__泽____。
[核心素养培养] 问题 1 (综合思维)方塘中的水清如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因为源头不断有活水流进来,方塘中的水不断更 新导致的。
问题 2 (地理实践力)流动的水对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有何影 响?
提示:地表水体中的水流动起来就可以增强其自净能力。
归纳拓展
1.不同水的自净规律
不同种类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其具体区别及原因如下表
[核心素养培养] 问题 1 (综合思维)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量的生产、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问题 2 (综合思维)城市黑臭水体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水体严重污染、损害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破坏生 态环境等。
Hale Waihona Puke 问题 3 (人地协调观)如何治理城市黑臭水体?
提示:杜绝污水的任意排放,努力做好污水的治理,促进城市 水体的流动等。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水体的自净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三个过 程。
答案:D
2.下列天然水净化作用中,属于化学净化作用的是( )
A.混合
B.沉淀
C.分解、凝聚
D.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混合、沉淀属于物理净化作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属 于生物净化作用。
答案:C
3.下列关于水体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水体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 类的破坏力越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水体中过量排放污 染物及有害物质时,水体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发生水污染现 象 D.水体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 排放数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6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64

课题名称: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时间:
地点:
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确立依据:依据学习者的特点而确定以下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确立依据
依据考纲要求确定以下重难点:
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确立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恰当的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起来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辅助,实验器材,每小组分别取哲理湖和地理园池塘的水两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实验:水质的检测探究活动:
自学水体富营养化分别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量,导电率,氨氮总和
对照各项指标,看是否超标?
思考:
不同水源水质有何不同?为什么?
池塘里的污染物来自哪里?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水中N、P含量的变化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
能力,为分析污染源
做铺垫。

使抽象的问题变形象
问题,联系实际思考,
探索问题。

教学反思:。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30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30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以天然水净化为例,会分析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

3.掌握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2.会分析水污染事件的形成原因、过程、和危害。

3.掌握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

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水污染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水污染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

为了增加课堂趣味,走进学生生活,本人增加了讨论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作用。

学情分析水污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问题。

所谓熟悉,是因为在必修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对其成因和危害有所了解。

但选修部分对学生提高了要求,作为高二选修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面对具体问题,往往不能从具象中提炼共同的本质,通过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再运用该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回答问题的方式)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2.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哪些?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二)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一组自己拍的本地清溪河污染的图片和从清溪河中取得污水与纯净水做比较。

(设问):你看到过的水污染现象有哪些?我们身边是否存在是污染?学生活动:看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看看本地水污染的图片和亲自闻闻污染水的味道,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水污染现象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

(三)新课学习: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高中地理 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

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⑴污染物:甲基汞⑵污染发生过程: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修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含解析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1.环境自净能力的概念、类型。

2.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差异,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

3.结合区域自然背景,探究不同地区水污染的原因,为区域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1)概念: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

(2)机理: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1)差异:河流的自净能力是最强的,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是最差的。

(2)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形成条件: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氮和磷等营养元素。

(2)表现:(3)危害错误!2.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流失到海洋中的大量石油。

(2)危害: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

1.河水比地下水更容易被污染,所以河水的自净能力差。

(×)2.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的排放逐渐加强。

(×)3.湖泊与河水相比更容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是因为水体更新速度相对较慢。

(√)4.海上石油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5.下列关于不同水体自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强B.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扩散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少,污染物稀释快C.湖泊水流动性小,水中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D.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和河流的自净能力都差6.海洋石油污染中,危害最严重的是(D )A.近海石油开采造成的石油泄漏B.石油加工过程中造成的石油流失C.工业含油废水的大量排放D.偶发的油轮泄漏事故知识点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问题探究]读教材P16图2.2,探究下列问题。

(1)河道中三层水体的净化物质自上到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0

一、教材的地位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工业水平的日益提高。

上海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水质污染。

本节课的内容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它阐述了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水污染对经济、环境、人体健康及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的严重危害。

上海这个大都市的面貌、社会风气、人文教养都能从城市环境中反映出来,尤其是旅游业这个重头戏。

例如,黄浦江外滩景观,贯穿全市的苏州河景观,都给上海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亮点。

但这些景观都曾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葫芦泛滥,河水变黑发臭,虽然经过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对青少年进行保护水环境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宣传并保护好城市的自然环境。

二、指导思想由于刚学过水的净化过程,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或家附近的河道里采集水样,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水样,了解自己周围水污染的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图书和网络查阅我国河流、湖泊的污染现状,并收集由于水污染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的资料和图片,直观体现出水污染的严重性。

也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调查报告说明此观点,提出有建设性的提议来防治水污染。

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三、教学设计利用学生自己的调查报告、查阅的资料及图片同课件整合,让学生操作课件介绍自己的劳动成果,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

讨论并提出治理水污染的合理建议。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水污染的类型、危害,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并利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地考察、水样采集、水样处理、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完成调查报告的逻辑归纳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实际考察得到的结果,让学生们了解水污染的危害,认识到水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认识到保护水源的重要意义。

治理水污染人人有责。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1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1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1)原因:近海石油的□14 __开__采____、□15 __加__工____和运输过
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
其中大型和超大型□16 _油__轮__事__故_,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
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中层 下部
净化物质 藻类和其他 绿色植物
河水
河床底泥和 微生物
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气,补充水中消耗的氧,又除去过多的 二氧化碳
物理作用:混合、稀释、挥发、扩散、 沉淀 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 化,浓度降低
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 生化过程将污染物吸收转化
3.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实质
危害 湖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变为沼泽
2.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污染 (1)污染物来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泄 露。 (2)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 周围。 (3)危害: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 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和油块粘 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 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 害生物。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情景导入
《 海 南 省 水 污 染 防 治 行 动 计 划 实 施 方 案 》 要 求 , 到 2018 年,实现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2030年,全省内河 (湖)水质达到或优于IV类标准的比例为100%,全面消除黑臭水 体。
讨论:你知道什么是水污染吗? 提示: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 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 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 现象,称为水污染。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_5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_51

2-2
一、水体污染现象2:
7-1
一、水体污染现象2:
6月7日在太湖边拍摄到的死鱼。 6月8日,有关人员在打捞蓝藻。
6月7日,有关人员在把蓝藻抽送到 废弃的石宕。
连日来,遭太湖蓝藻之害的江 苏、浙江有关市、县,组织了数十 条船只、数百位市民到太湖之滨以 及连湖内河打捞蓝藻,并且进行深 埋、干枯等处理,以保护太湖水质、 优化生活环境。(200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_51.
谢 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_51.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_51.
8-8
一、水体污染现象麻木,哆嗦,头疼,耳鸣,视力减退,听力困难,言语 表达不清,动作迟缓,失去味觉嗅觉,健忘… …
水俣病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PPT课件_51.
8-6
生命,也如此脆弱
8-7
在2009年,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 污染严惩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 饮用水人口约1.6亿。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 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 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我国 的自来水目前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 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 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 的最大根源。目前,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严重,即使是 把自来水煮沸了,污染物仍驱之不去,而煮沸水中增加 了有害物的浓度,降低了溶解氧的含量,而且也使亚硝 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分析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

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

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

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

因此,本人“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案例来替代教材案例,以此来分析海洋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措施。

为了增加课堂趣味,走进学生生活,本人利用“屈原穿越”的形式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原先较孤立的3个案例有意义的联系在一起,撑起了本课的知识框架。

三、学情分析水体污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问题。

所谓熟悉,是因为在必修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对其成因和危害有所了解。

但选修部分对学生提高了要求,作为高二选修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面对具体问题,往往不能从具象中提炼共同的本质,通过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再运用该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分析方法。

3.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对“太湖蓝藻事件”这一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案例分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重点、难点重点: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环境污染的一般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结合多媒体辅助等方式。

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发现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六、课堂研讨:(一)导入设计:“屈原穿越”引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000多年前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穿越到21世纪,想寻找一处清水濯缨。

他可找的到?展示:以“中国水污染地图”为背景,展示“松花江中的化工原料桶、福建汀江水污染”等事件,以说明当今水污染的严重性。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中“濯我缨、濯我足”这些行为活动,对比当今,学生深切感受到当年水质的清澈,和今日水污染的严重性,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课题。

同时结合当今最热门的剧情设计“穿越”,激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并生出探究的欲望。

(二)“陆地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设计:“太湖蓝藻事件”转承:在“太湖美”的音乐背景中展示图片,先展示太湖美景,再转为蓝藻爆发后的太湖图片,把学生带回那个危机的时刻。

1、危害:学生活动:⑴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太湖蓝藻爆发带来的危害有哪些?⑵根据P17图2.6,说说若蓝藻不断爆发,我们的子孙将看到什么样的太湖?【设计意图】作为无锡本地学生都经历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同时全面的看清这次水污染事件带给我们的伤痛,特别是活动(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次事件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从而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观念。

2、污染物:学生活动:结合书本P17第一段文字,完成填空。

太湖蓝藻爆发是因为水质出现了现象,这是由于大量物质进入水体造成的。

海洋水体富营养化后出现。

【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为后面讨论污染物的来源及机理作铺垫。

3、污染来源学生活动:根据资料分析,讨论导致2007年太湖出现蓝藻爆发的物质来源何处?【设计意图】对于该部分内容,学生们一般都能比较笼统的概括出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退水、工业废水”;本活动通过资料展示,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污染物的具体来源:源于不合理的工业结构,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利用的低效和浪费,源于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量含氮含磷洗涤剂的使用,从而使下篇治理措施的提出有据可依,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水污染出现与人类自生的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必须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4、水污染产生机理学生活动:结合P15课文,帮屈原解惑。

屈原的疑惑:当年我们也把污染物投入水体,为何没有发生蓝藻爆发现象?而且为何这次蓝藻爆发只是出现在太湖,而长江没有?【设计意图】水污染产生机理相对枯燥,但是该活动设计成替屈原答疑解惑,一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帮屈原解惑,学生在认识“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特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5、措施:小组讨论:从“环保部门、工矿企业、农业部门、无锡市民”等角度说说我们该做些什么来保护太湖水环境?【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保护措施,体会一种新的解题思路。

通过分小组讨论活动,加强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同时措施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师简单说教,更能让这些措施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落到实处,真正从自我出发保护环境。

6、小结:师生共同得出水体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水体污染的现状、危害——水污染的原因——措施(对症下药)【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蓝藻爆发这一具体的案例中总结出一般的分析思路,此后便可以举一反三,解决一类问题。

如此,既避免的重复,又起到了及时巩固的效果。

就此,下一环节就根据这一分析思路,设计了墨西哥湾石油泄漏的教学流程。

(三)“海洋污染——石油污染”设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学生活动:阅读P18-19/文字,结合视频,讨论:1、造成污染的石油都来自哪里?2、石油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些危害?【设计意图】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是去年发生的污染大事件,媒体报道较多,学生比较熟悉,于是就通过这一案例展开讨论。

借用视频,生动直观地展示墨西哥湾石油泄漏对沿岸地区带来的各方面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阅读课本讨论,既锻炼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全球的水污染问题很严重,水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相信只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定能重塑清清水环境。

最后让我们用屈原的诗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

(五)作业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查找日本水俣湾污染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并制作成PPT。

七、教学反思新课程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

《环境保护》一书的教学,不只是对知识的教学,更是应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本人在利用“太湖蓝藻事件”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时,强调个人生活对水污染的影响;在分析防治措施时,强调个人的参与。

这些都能无形的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身边的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课教学案例都选自当地乡土和生活,具有典型性、真实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所以问题讨论比较热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案例教学贵在“进得去,出得来”,鉴于时间有限,所以水俣湾污染事件这一案例在课堂上没有分析,而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来检验学生是否“出来”了。

同时这一案例学生相对陌生,所以安排他们以小组单位上网查找,如此可以获得比课本更多的感性知识,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中看出,那些图片不仅带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造成了强大的心灵的震撼,相信这也是最有效的环保教育。

本节课重点分析了“太湖蓝藻事件”案例。

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师生共同探讨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等问题。

先让学生回忆“太湖蓝藻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从而简单总结危害。

再探究分析原因并总结出三个:第一,人们生活用品中洗涤剂含有大量的磷,磷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方面);第二,是因为化学和农药的高度使用,在农药或者化学输入到土壤当中之后,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地下水通过河流等因素流入太湖的时候会造成水的污染(农业生产方面);第三,城市高度发展要发展工业,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污水,从而导致水污染(工业生产方面)。

紧接着,针对原因让学生思考该采取的措施。

每个环节精心设计、紧紧相扣,最终让学生形成环境污染的分析思路及每部分分析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不断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