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3课时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对应学生用书第18页)
解析:C 国际劳动节是每年的5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 并且黑夜继续延长,6月22日达最大值。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2.夏至日时,北京(40°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 . ° ° A.50° B.16°26′ C.73°26′ D.26°04′ . ° . ° ′ . ° ′ . ° ′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1.24 五带的划分,据图回答: (1)五带的界线分别为哪些? (2)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五带中的哪些带? (3)各带获得的热量有何不同?
答案:(1)北极圈是北寒带、北温带的分界线,南极圈为南寒带、南温带的分界线。 北回归线是北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 (2)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3)热带最多,寒带最少,温带居中。
返回目录
情景诱思 图文探究
目标导读 巩固双基
自主梳理 素能提升
名师点拨
解析:3.D 4.B 5.D 本题考查冬至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以及昼夜长 短变幅与纬度的关系。第3题,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 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第4题,纬度 越高昼夜长短变化越大(春秋分除外),即昼长与夜长之差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 等长。按昼长与夜长之差从大到小排列即纬度从高到低。第5题,地球公转运动 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 而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并与公转 轨道平面呈一夹角,即66°34′(与黄赤交角互余),同时地轴倾斜方向始终不变 ° ′ 所致。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周宁一中郑正宝 355400【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地理(1)》(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
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标准解析: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地理现象的发生。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是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
而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新生,他们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
其认知水平处于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天文知识,但空间想像能力差,对于天体位置、运动等天文知识的理解有难度。
【设计思想】本节课的设计以地理课程标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量运用多媒体动画,直观教具,学具,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理论这一认知规律,逐步归纳出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四季的形成原因。
同时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及新课标中“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学具。
通过完成学具,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由于黄赤交角引起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类型的地理图象和多媒体动画,采用比较和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时空的角度归纳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时间变化规律。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分析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特点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90。
二、黄赤交角
“三个基本不变”
“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 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 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 ,总是自西向东。
。
23°26´ s
(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极限是________ (纬度)
。今天太阳直射点在__ 半球上。
某两位同学用如下实线和虚线两种图表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北回归线 •
B
赤道 •
•
E•
A
C
南回归线
D
•
北回归线
•
赤道
G• H L•
南回归线 F•
K
•
1.B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直射点 纬度是23º26`N。
2.A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春分,日期是 3月21。日与A点 代表的节气相同的点有 E、G 。
3.两幅图中,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时段用字母
4.表直示射分点别一直是向A南→移B动和的G时→段H用。日期表示分别是6月22日到 12月22日。 5.今天,太阳 直射点在 北 半球,向 南(南、北)移动。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α 。目 前该角大小是 23º2。6´
2.决定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最南最北
界线的是图中的 α 角。
3.若α为20º则南回归线度数是 20。ºS β的度数是 70,º北极圈的度数应该 是 7。0ºN
三、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 地球表面太阳高度角为90°的 点。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3)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夏至日(6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出现极夜
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2)冬至日(12月22日)
赤道上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 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 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 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 正午太阳高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度角 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 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 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 楼房影子 x=20×cot 30°=34.7 m。黄赤交 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 答案:(1)34.7 m 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 (2)楼距应增大 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温带范围变小
热带范围成 五带的划分
★黄赤交角越大,热带和寒带范围越 大,温带范围越小。
(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 至 日 ( 月 日 )
赤道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12 22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1.3地球的运动(3)
昼夜等长 春分 昼 昼 短 渐 于 长 夜 冬至 昼最短 昼渐短, 昼渐短,昼<夜 昼渐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最长 夏至 昼 昼 长 于 夜 渐 短 秋分 昼夜等长
北半球为例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海门中学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 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时时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海门中学
90° 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 H = 90°- 太阳直射点与当地的纬度差
例:海门(31°N)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海门(31°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31° 23°26′)=35° H(海门)=90°- (31°+ 23°26′)=35°34′ 海门)=90°
生活应用: 生活应用:
规律: 规律:
按季节: 按季节 春秋二分: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至日: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海门中学
海门中学
按纬度: 按纬度 北回归线以北: 北回归线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 南回归线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之间: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
北半球 春分--春分--夏至: 夏至: 夏至--夏至--秋分: 秋分: 秋分--秋分--冬至: 冬至: 冬至--冬至--春分: 春分: 太阳直射点 运动方向 运动方向 向北 昼夜长 短变化 昼夜长 短比较
地理课件:地球的运动3
0o
(东经)
(西经)
从左边接近180o
从右边接近180o
问:A在B的什么方向?
N
A B
答案:正西方向
0°
S
标出经度符号
A在B的什么方向?
B
90 E
0
西南
A 45
0
0
0
E
地球自转的表示方法
N 判断A、B经度
40 E
0
130 E
0
B
140 W
0
A
有何规律? S 经线圈的2条相对经线的度数和为180°,符号相反。
A点的时刻是: 12:00 B点的时刻是: 6:00 C点的时刻是: 3:00 A的昼长: B的昼长: C的昼长 12小时 24小时 18小时
3:00 6:00
9:00
几个注意点
• 1、近日点(1月初)≠冬至(12月22日) 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 -在图1-14上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例:北半球夏至-秋分,地球公转速度如何变? 先变慢,后变快。或写快-慢-快。 • 2、极昼极夜现象除春秋分外,每天都有, 夏至、冬至2天极昼极夜范围达最大。 • 3、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纬度相同,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季节变化相同。
5.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B ) A. 不可能重合 B. 只有在春秋分日才能重合 C. 每天都重合一次 D. 只有在夏至日和冬至日才能重合
春、秋分的变形
N
在图上标出直射点位置
直射点的坐标:
00,300W
600E
这一天日期为: 3月21日前后或 9月23日前后
春分、秋分的重要特点(判断依据): 晨昏线和某一经线圈重合
赤道平面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第三节 地球运动公转的现象
第一章行星地球主备:蒋福祥审定:曾琪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学习目标1.了解四季的天文含义,五带的范围。
2.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3.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超前预习】四、地球的公转意义1.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意义: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B100________和B101________的变化来描述。
B102________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B103________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a. 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B104________,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B105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B106________,夜越B107________。
南半球B108________。
b. 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B109________,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B110________夜长,纬度越高,昼越B111________,夜越B112________。
南半球B113________。
c.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的昼B114________、夜B115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B116________,夜越B117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B118____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d. 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且达到一年中的昼B119________,夜B120________,纬度越高昼越B121________,夜越B122__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B123____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e. 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B124________。
f. 赤道:全年B125________。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3 昼夜交替现象
三、昼和夜的表达方式
太阳高度角实际上是光线和照射点切线的夹角。
夜 半 球 昼 半 球
任一瞬间,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 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 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夹角,也就是看太阳的仰角
晨昏线就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昼半球 太阳高度角(h) h>0° 表示意义 太阳在地平线以上
太 阳
夜 昼
平 行 光 线
一、昼夜形成的原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 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 由此产生了昼夜。
探究活动二: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交替呢?
有多少种可能?
我们提出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运 动形式,都能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运动形式一: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运动形式二: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但地
球本身不自转
运动形式三:地球在自转 运动形式四: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二、昼夜交替的原因
1、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地球的一面向着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天)
另外一面背对着太阳(黑夜)
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不会有 昼夜现象?会不会有昼夜更替现象?
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现象。因为昼
夜现象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这一现象决 定的,与地球自转无关;昼夜更替现象也会 存在,但更替的周期将会长达1年。假如这样, 地球上就不会有今天的面貌了。
A
B
C
晨线 A
A
昏线
S
N B
C
B
昏线
晨线
18:00 昏线
24:00 (0:00)
N
晨线 6:00
12:00
(1)晨线与赤道相交处的时间是6时,昏线与赤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课件)
课堂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
活动 的变化,思考这种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 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模拟 太阳光对地球的照射。
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 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按逆时针方向匀速、缓慢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
昼半球不断地变成夜半球, 夜半球不断地变成昼半球。
从赤道看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口诀记忆地球自转 地球自西向东转,旋转一周为一天; 背着太阳为黑夜,迎着太阳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东边要早见。
地球的 阅读教材,结合图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公转
地球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年
旋转中心
太阳
地理现象 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等
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太阳直射位置在23.5°N和
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 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 向南移。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 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 位置北移。这样23.5°N和23.5°S就成看了太阳垂直照 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结论: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观察光线在地球仪上的分布,找到对应的昼半 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在同一时刻,林林和正在国外出差的妈妈互致 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林林,上午好!
(美国纽约)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 妈妈,晚上好! 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导
致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 现时间的差异。纽约与北京 的经度相差很大,图中纽约 处在夜半球,为晚上;北京 (中国北京) 处在昼半球,为上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1.3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自转的意义(区时、地方时和日界线)】(共
21
日界线西侧 180º 日界线东侧
时间不变;日期减1天
向东
A、它是人为规定的,原则上是 180° 经线
自西向东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
东12区 西12区
区日期减去一天(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越过人为日界线日期减去一
9
时区与区时 图
时区
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 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
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
区时
概念:某一时区共同使用的时间,为标准时间。 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中央经线:明确每时区的中央经线。 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数倍。
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 西五区的中央经线是75°W
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
阳
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
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 边早,即“东早西晚”。
光
3
一.地方时
1.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②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 ,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 ,地方时相差4分钟。
北京的时间:
只是116°E所在经线的时间。
12
时间的计算
一、地方时的计算
定义: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做地方时。
计算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法则:东加西减,(即:求东边经线上的地方时,用加法, 求西边经线的地方时,用减法。)
计算步骤:
第三节地球运动第3课时
第三课时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1年9月日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了解四季更替的规律和五带的划分【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课前预习】五、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②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此时段,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南半球。
③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④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且达到一年中的昼,夜,纬度越高昼越,夜越,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⑤春分日或秋分日:全球(平分)。
⑥赤道:全年。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随纬度变化规律:由向南北两侧。
a.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b.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C.春、秋分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变化规律a.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b.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的的最小值。
六、四季更替和五带1.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含义上划分:夏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冬季:昼、太阳高度的季节春、秋季:是冬、夏两季的。
③气候上划分(北温带的国家):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2.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是以和为界限,把地球粗略地分为、、、 、 五个热量带。
五带反映了 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课堂探究】一、复习检测1.说出昼夜交替的形成与周期。
2.晨昏线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及其判别?3.地方时与区时有什么区别,如何计算? 4.日界线的含义是什么?5.说明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规律。
二、重难点突破 (一)重难点剖析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①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即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本身,因所在地的纬度而不同,其描述方式如图(以北半球为例)。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课前预习学案 杨烨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四季五带划分和形成的原因。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互动探究】1.读“夏至日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此时昼长的分布规律是 (3)此时昼夜平分的纬度是 ,极昼的纬度范围是 ,夜长为24小时的纬度是 。
2.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时间为北京时间),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A. 乙和丁B. 甲和乙C. 丙和乙D. 甲和丁(2计算丁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A.7时 15时 B.5时 17时 C.5时 15时 D.7时 17时3.地理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努力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下图为安徽省某校学生正在进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1)图中学生可能在测量()A.当地经度 B.日出的时刻 C. 日地距离 D.正午太阳高度(2)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A.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淮北的白昼比海口短C. 蚌埠(33°N)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黄山(30°N)大 D.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4.读下图,甲楼房位于北纬21°34′,欲在乙处建一新楼,如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x最小应是( )A.10m B.15m C.20m D.25m当堂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2010烟台高一检测)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读下图回答3-4题。
1.3 地球的运动(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示地球的自转,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 )
A.昼夜更替
B.五带形成
C.季节变化
D.气候形成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正圆
C.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D.地球绕月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据图可知,丽丽做该 实验是地球围绕地轴进行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故选A。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的,故A错误。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近似椭圆, 周期为一 年,故B错误,C正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是一年,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归纳总结
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基本特征
周期:一天/24小时
中心:地轴
地球是一个不透明
原因 不发光的球体
昼夜更替
地球自西向东转
区分:昼夜现象
太阳东升西落
时间的差异
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6月
11月
为什么我们穿的校服从短袖变成了长袖,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什么?地球的公转
练一练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后简称“亚运会”) 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 行。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本届亚运会举行期间,地球运行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5.第19届亚运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 ( ) A.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 B.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 C.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北移动 D.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且向南移动
地球的运动PPT教学课件
难点突破——地球自转的意义
一、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C
N
太
A
B
阳
D
光
S
结论1.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6点钟;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是18点钟。 受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
夜半球中央的经线地方时是0点或24点。
自西向东
地 球 公 转
轨道 周期 速度
公转意义
是椭圆,一月在近日点,七月在远日点
1年,约为365天5时48分46 秒
在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 回移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 变化、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四
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
地球公转的意义
一.黄赤交角和太阳 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已知时区求时间——
步骤:弄清各点所在时区 区差 向东加向西减
求出时
上述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则用结果减去24,日 期加一天;结果若小于0,则加上24 ,日期减一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1.日界线大致与180度经线 一致。
2.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东
西
减一天
十
十
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应
二 区
二 区
2.这是 月 日的
光照图。地方时A
BC
。
●C
●
B
●
D
1、什么是自强?P47 2、自强精神有哪些表现?P48 3、自强精神的作用有哪些?
(对个人,对国家)
P47--50 学习任务: 五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内容,找出答案
自强:对未来充满希望,奋 发 向上,积极进取.自强是一种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
编写人:王盘永审核组长:郑海燕审核主任:陈振强温馨寄语: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使用说明】
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
2、找出不明之处做好标记,写下问题,交给课代表
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发言人准备发言。
4、学案在合作交流,纠错并标记(用不同颜色)后,上交检查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小组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前完成)
(四)地球公转与季节
①春分—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
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②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
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
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
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
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
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和随
季节而变化,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3.四季的更替②天文四季
③气候四季(北温带)
④中国传统四季
二、典题解析
1.右图为地球自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此时()
A.M地的白天比N地短
B.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N地
C.当N地为下午7时,M地是次日上午5时
D.M地大约3点钟日出,
21点日落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是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越往南极点,白昼越长;越靠近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M地的白天比N地长,但M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N地位于日界线(180度经线)以东,日期
应减一天,故C项错误。
答案:D
2.下图为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其他地区为白昼,读图判断:
(1)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_,出现极夜现
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900E的
区时是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时,北京时间是
__________时。
(3)此时,赤道下晨昏线相交点的经度分别为()
A.45°W,135°W B.135°E,45°W C.60°E,120°W D.0°,180 (4)此时,与上海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A.90°W向东至180°B.0°向东至180°C.90°W向东至90°E D.0°向东至90°E
(5)此日,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__(多项选择)。
A.黄赤交角略微变小 B.东京白昼时间比悉尼长
C.上海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晚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E.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F.地球自转线速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解析:(1)通过观察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23°26′S,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为
(66°34′N---90°N)。
答案:23°26′S(或南回归线) 66°34′N--90°N(或北极圈及以北地区)(2)太阳直射在23°26′S,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冬至日,即12月22日,而90°E为东六区的区时,因此90°E的区时为12月22日12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
的区时比东六区早2个小时,北京时间应为14时答案:12 22 12 14 (3)选D。
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经线为90°W--90°E,中间经线为0°经线,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经线为90°E--90°W,中间经线为180°经线。
(4)选A。
由图可读出,新旧一天的分界线为0点经线(90°W)和180°经线,90°W--180°即为新的一天,而上海位于新的一天之中,故选A。
(5)选D、E。
黄赤交角在短时间内没有变化,排除A。
东京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而悉尼位于南半球,昼长夜短,排除B。
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日出时间就越晚,排除C。
上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但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受季风的影响,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故选E。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永远以赤道为界向南北两侧递减。
三、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转 B.自左向右
C.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D.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
2.西安和香港两地的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比,正确的是()
A.两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西安大于香港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西安小于香港 D.两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不相同
3.当我们欢度春节时() A.悉尼的白天逐渐变长 B.南极正值极夜
C.亚历山大港正值多雨时期 D.塔斯马尼亚岛正值炎热干燥时期
4.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地方是()A.南极和北极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上
5.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A.23°26′N—90°N B.0°--90°N C.23°26′S--23°26′N D.0°--23°26′N
6.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
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A.Htg(90°-38°) B.Htg(90°-38°-23.5°)C.Hctg(90°-38°) D.Hctg(90°-38°-23.5°)
四.能力提高
1.下图是冬至日北京时间 14时的日照图,完成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表示夜半球,标出ab 两
条经线的度数,曲线 AB 为_________线。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
除180°
外,另一个日期分界线位于_______经线。
(3)此时,赤道上东半球的白天范围比黑夜____,这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4)公元前 1100 年,我国天文学家在某地发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9°07′,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1°19′,当时的黄赤交角为______________,观察者的纬度为_____。
2.下面两图分别是“地球公转、月球公转示意图”和“济南市某朝阳房屋阳光照射情况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用箭
头表示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当阳光还末射进屋里时,
屋内就已明亮,这是大气的
_______作用所致。
(3)地球公转到图中A,B,C,
D处的___________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子内的阳光面积达一年中最大;在___________位置时,房屋所在地的白昼最长。
(4)此图共包括___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_____。
五、学后反思:
1. 本课中我学到了什么:(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关键词进行概括)
2. 本课中我有哪些疑问:
3. 针对疑问,我的解决方法是:
4. 本课堂中我的参与表现情况: A. 积极参与 B. 被动参与 C. 未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