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于我院使用阿奇霉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用药1至5天后,显效80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114/120);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10/120)。
结论: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同时,阿奇霉素拥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监测,以此来尽可能地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标签:阿奇霉素;临床作用;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1]。
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不仅抗菌作用更强,而且其抗菌谱也更广。
同时,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基于此,阿奇霉素现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之中。
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上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人们也越来越关注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因此,如何减少或预防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当前临床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阿奇霉素的临床作用及不良反应,选取120例于我院就诊的使用阿奇霉素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使用阿奇霉素的患者共120例。
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8例;年龄18至60岁,平均年龄(36.9±6.7)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已确诊,且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
排除妇女哺乳期、免疫力低下以及全身衰竭者。
120例使用阿奇霉素患者中,35例为支气管肺炎,10例为急性支气管炎,25例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29例为急性化脓扁桃体炎,11例为急性咽炎,其他10例。
1.2用药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使用10mg/(kg·d)阿奇霉素(浙江奥托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0970041)加入10%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1次/d。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杀菌消炎一线治疗药物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作用,干扰mRNA翻译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已应用40余年,由于对酸不稳定等性质限制的它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A9—酮基酯化后经becklman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的15元氮杂化合物,也是氮环内酯类的第一个品种,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内部形成半酮缩醛反应,结果证明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了。
阿奇霉素和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具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口服吸收快,对酸稳定,半衰期长,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远高于血液浓度;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
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临床应用阿奇霉素的药动学阿奇霉素对胃酸稳定,虽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37%,单次服用0.5g后2~3h血药峰浓度约0.4μg/ml,但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7%~23%),消除半减期12~14h,服药后12~30h在前列腺、扁桃体、肺组织、胃组织、女性生殖器组织中的浓度分别达2.6μg/g、4.5μg/g、3.6μg/g、6.1μg/g 和2.7~3.5μg/g.50%以上的药物以原形由胆汁排泄,部分为去甲基的代谢产物。
药物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较长,释放缓慢,单剂服药后14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仍可在尿中测得原形药物。
1周内经尿排泄率低于6%,肾清除率为1.67~3.156ml/s。
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的原因主要由于药物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主动由局部组织移至上述细胞内。
在感染部位储存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受细菌刺激释放药物而起抗菌作用。
阿奇霉素的药理学·C、PH2的溶液中(离子强度=0.02),阿奇霉素降解10%需21min,而同样情况下,红霉素仅需3.7s这些结果证明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通过对阿奇霉素的药理特点、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以及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揭示了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比较了其他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并总结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
结论部分提出了阿奇霉素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应用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意见。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阿奇霉素、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案、药理特点、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其他药物比较、临床特点、地位、未来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幼儿园和学龄前儿童中感染率较高。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症状轻微,但容易发生复发和慢性感染,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
阿奇霉素作为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之一,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和良好的组织弥散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针对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不充分,对于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仍存在争议。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阿奇霉素的药理特点、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进展,探讨阿奇霉素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地位。
比较其他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最终,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临床应用建议,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阿奇霉素被广泛应用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中。
目前对于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还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地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探讨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在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药物治疗策略。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阿奇霉素的基本信息
2.1 药物概述
2.2 化学结构
2.3 药理作用
2.4 适应症
2.5 用药注意事项
三、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3.1 阿奇霉素在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研究
3.1.1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1.2 肺炎的治疗
3.2 阿奇霉素在消化道感染方面的研究
3.2.1 幽门螺杆菌感染
3.2.2 肠道感染的治疗
3.3 阿奇霉素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方面的研究
3.4 其他临床应用研究
四、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4.1 常见不良反应
4.2 严重不良反应
4.3 安全性评价
五、阿奇霉素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5.1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5.2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六、阿奇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6.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6.2 影响药代动力学的因素
七、结论与展望
附件:
附件一、阿奇霉素的临床研究数据
附件二、阿奇霉素的药物说明书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药物:根据药事法,指经过批准上市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制剂。
2:不良反应:指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治疗相关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者导致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并发症加重或者导致残疾的不良症状。
3:药代动力学: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摘要:在临床中小儿呼吸道感染属于十分常见的一项疾病,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在小孩人群中极为高发。
目前得此病的治疗中主要以药物为主,以阿奇霉素为例,只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低,也是当前小儿支原体肺炎一线用药。
本文对阿奇霉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展开深入研究,为后续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肺炎;疗效肺炎支原体入侵会导致什么呼吸道感染,不仅仅会造成肺部的病变,同时还可能造成心肌、消化系统等多个组织的损伤,严重时危及小孩的生命[1]。
此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破坏了患儿的呼吸道黏膜,进一步会导致免疫损害。
由于在小儿人群中发病率高,所以近年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1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的入侵人体后,会黏附于宿主细胞表层,进一步导致细胞破坏,释放核酸酶,导致细胞溶解,进一步则会引起严重反应[2]。
一般此病感染后潜伏期大约在2~3周,患病后持续数周不等。
2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目前在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明确病情,很多患儿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以及阵发性咳嗽,在进行检查时发现,体内的白细胞指数无明显变化。
考虑到肺炎支原体生长十分缓慢,所以对于肺炎支原体不进行常规培养,相比之下,血清血检测则更为有效,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进行肺部 X线检查时,可见模糊云雾罩状阴影[3]。
3阿奇霉素在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应用现状由于支原体属于十分微小的微生物,会导致患儿出现急性呼吸道反应,目前此病在女性儿童中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发病率明显升高,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风险极高。
在目前大量临床研究中指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在选择不同抗生素治疗时,疗效存在一定差异性。
阿奇霉素作为当前十分常用的一项抗生素,这一药物是在红霉素的化学结构上加以修改而制定的一种药物,目前在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极其广泛。
部分情况下,也被用于治疗衣原体导致的感染疾病中、从阿奇霉素的应用来看,这一抗生素的耐药菌产生往往和不规范的治疗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而支原体耐药株的产生在临床大量的研究中指出,与抗菌药的不规律使用以及不规范次数呈正相关,一旦发现支原体耐药株感染后,合并肺外并发症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而且并发症相对极其严重,在治疗方面十分棘手。
阿奇霉素研究进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感染 、 皮肤软组织感染 和生殖泌尿系感染等临床疾 病, 并且取得 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已有研究发现, 阿 奇霉素罗红霉素相比, 其抗大肠杆菌、 肺炎链球菌的 抗菌能力强 5 倍 以上 , 而与红霉素相 比, 其抗流感嗜 血杆 菌 的能力 强 1 0倍 以上 。 1 . 2 药动 学研 究 阿奇 霉 素经 口服 给药后 , 可 以被 人体快 速 吸收 , 可 较 快 的 自血 液进 人 至 细胞 间质 进 而发挥 治疗 效果 。 目前 已有 药 理 学研 究 发 现 , 阿 奇 霉素生物利用率达 3 7 %I s ] 。阿奇霉素可在 口服 2 . 5 2 . 6 h 后达到血药峰浓度 , 且血药峰浓度达 0 . 4— 0 . 4 5 m g / L 。阿奇霉素在人体内分布广泛 , 在多种组 织 内血药浓度均 比同期血药浓度高 1 0— 1 0 0倍 , 由 此显示该药可与组织量有效结合。此外 , 阿奇霉素 在给药后可在巨噬细胞或多彩核 白细胞 内聚集 , 致 使阿奇霉素相较于 同类抗生素而言分布容积更广 , 细胞渗透性更广 , 更加便于 口服给药。另外, 由于阿 奇霉素在人体组织内的滞 留时间较长 , 释放较缓慢 , 所以患者单 剂服用两周之后仍 可检测到该药物原 形 J 。有研究发现, 阿奇霉素在用药 7天 内经尿排 泄率不足 6 %, 肾清 除率 为 1 . 6 7— 3 . 1 5 6 m l / s , 由此 可知只要阿奇霉素给药量足够多 , 通常只需每 日给 药一次便可发挥疗效 , 且药物能够较长时间的维持 其有 效浓 度 。 1 . 3 药效学研究 阿奇霉 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 碍细菌转肽过程来抑制细菌蛋 白质的合成。经体外 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阿奇霉素对 以下多种致病菌有 效: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酿脓链球菌、 溶血 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需氧菌。阿奇霉素对于耐红霉 素 的革兰 阳性 细菌 菌 株 呈 现 交 叉 耐药 性 , 其 中包 括 粪链球菌以及耐 甲氧西林 的多种葡萄球菌。此外 , 阿奇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 、 莫拉菌、 脑膜炎奈瑟菌等 革兰 阴性 菌 的作用 最强 。
4-阿奇霉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观察与预防研究进展_李萍
其 主 要不
良反 应 的 发 生
。
现 将 阿 奇 霉 素 的 临 床 应 用 及 肺 功 能
。 1
.
。
不 良 反应 的 观 察 和 预 防 综 述 如 下
,
3
阿 奇 霉 素 的 临 床 应 用 途 径 剂 量 和 浓度
、
P
f胃
应用 中 阿奇 霉素 可
,
口
服给 药 也 可 用 于 静 脉 滴 注 给
I
2 阿 奇 霉 素 不 良 反应 的 观 察 及 特 点
1
,
日
益 广 泛 不仅 应 用 于 成 人 而 且 也 广 泛 应 用 于 婴
,
作 用 2
。
.
1
消 化系 统
.
1
.
2
阿 奇 霉 素 的 临 床 应 用 范 围 2
.
1
.
2
1
大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
1
是 由 链霉 菌产生 的
患 儿 出 现腹泻
,
4
,
 ̄
5
次
/d
,
大 便 量 中 等 并 呈 黄 色 稀
,
2
.
5
心 血管 系 统
.
水样 未 做 特 殊 处 理 至 第
,
3
天 静 脉 滴 注 时 在 输 注 后2
.
5
1
频 发室 性 期前收 缩
滴 注 速 度 过 快常 常 可 引
,
2 0 m i n
,
滴
7
[
]
。
同时
1
使用 阿奇霉 素 为宜
。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目的和意义
2.阿奇霉素的药物概述
2.1 化学结构
2.2 药理学特点
2.3 药物代谢与排泄
3.阿奇霉素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3.1 阿奇霉素对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3.2 阿奇霉素的抗菌机制
3.3 阿奇霉素在不同类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4.阿奇霉素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应用
4.1 阿奇霉素的抗菌活性
4.2 阿奇霉素的药物动力学特点
4.3 阿奇霉素在不同类型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应用
5.阿奇霉素在其他感染疾病中的应用
5.1 阿奇霉素的广谱抗菌活性
5.2 阿奇霉素在泌尿道感染中的应用
5.3 阿奇霉素在消化道感染中的应用
5.4 阿奇霉素在性传播疾病中的应用
6.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6.1 常见不良反应
6.2 严重不良反应与风险评估
6.3 安全性评价与监测
7.阿奇霉素的新进展与前景展望
7.1 新的制剂与给药途径
7.2 新的药物组合应用
7.3 阿奇霉素在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
7.4 阿奇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8.结论
8.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8.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件:
1.阿奇霉素临床试验数据汇总表
2.阿奇霉素药物说明书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抗菌活性:指药物对病原菌的杀菌或抑制作用。
2.药物代谢与排泄: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方法。
3.不良反应:指使用药物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反应或副作用。
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16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1期·综述·2650-2655.[6] Nold MF, Nold-Petry CA,Zepp JA, et al. IL-37 is a fundamental inhibitor of innate immunity[J]. Nat Immunol, 2010,11(11):1014-1022.[7] Ye L, Jiang B, Deng J ,et al.IL-37 Alleviates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Suppressing IL-17 and IL-17-Triggering Cytokine Production and Limiting Th17 Cell Proliferation[J]. J Immunol, 2015,194(11):5110-5119.[8] Weidlich S, Bulau AM, Schwerd T, et al. Intestinal expression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interleukin-1 homologue IL-37 in p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4,59(2):e18-26.[9] Charrad R, Berraïes A, Hamdi B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of IL-37 in asthmatic children: Correlation with inflammatory cytokines TNF-alpha, IL-beta, IL-6 and IL-17A[J]. Immunobiology, 2016,221(2):182-187.[10] Samarani S, Allam O, Sagala P ,et al.Imbalanced production of IL-18 and its antagonist in human diseas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HIV-1 infection[J]. Cytokine, 2016,82:38-51.[11] Li S, Neff CP, Barber K, et al.Extracellular forms of IL-37 inhibit innate inflamm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but require the IL-1 family decoy receptor IL-1R8[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112(8):2497-2502.[12] Akdis M, Burgler S, Crameri R, et al.Interleukins, from 1 to 37,and interferon-gamma: receptors, functions, and roles in diseases[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1,127(3):701-721.[13] Nold-Petry CA, Lo CY, Rudloff I ,et al. IL-37 requires the receptors IL-18Rα and IL-1R8 (SIGIRR) to carry out its multifaceted anti-inflammatory program upon innate signal transduction[J]. Nat Immunol, 2015,16(4):354365.[14] Lunding L,Webering S,Vock C,et al. IL-37 requires IL-18Ralpha and SIGIRR/IL-1R8 to diminish allergic airway inflammation in mice[J]. Allergy, 2015,70(4):366-373.[15] Liu M, Chen J, Huang Y ,et al.Triptolide alleviates isoprenaline-induced cardiac remodeling in rats via TGF-β1/Smad3 and p38 MAPKsignaling pathway[J]. Pharmazie, 2015,70(4):244-250.[16] Sharma S, Kulk N, Nold MF,et al.The IL-1 family member 7b translocates to the nucleus and down-regulat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J]. J Immunol, 2008,180(8):5477-5482.[17]童森, 李志清,姚咏明.白细胞介素-37和自噬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6, 33(1): 265-268.[18] Shuai X, Wei-min L, Tong YL ,et al. Expression of IL-37 contributes to the immunosuppressive property of human CD4+CD25+regulatory T cells[J]. Sci Rep, 2015,5:14478.[19] Xiao H, Gulen MF, Qin J, et al. The 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 member SIGIRR regulates colonic epithelial homeostasis, inflammation, and tumorigenesis[J]. Immunity, 2007,26(4):461-75.[20] Zhao J, Bulek K, Gulen MF ,et al. Human Colon Tumors Expressa Dominant-Negative Form of SIGIRR That Promotes Inflammation and Colitis-Associated Colon Cancer in Mice[J]. Gastroenterology, 2015 ,149(7):1860-1871.[21] 刘良忠,李小红,马楼艳,等.白细胞介素37对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J]. 山东医药, 2016. 56(45): 34-37.[22]汤成泳.IL-37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抑制HCC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16.[23]李玉兰.免疫负调控分子IL-37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 济南:山东大学,2018.[24] Zhao JJ, Pan QZ, Pan K, et al.Interleukin-37 med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ole for CD57+ NK cells[J]. Sci Rep, 2014,4:5177.[25] Wang WQ, Zhao D, Zhou YS, et al. Transfer of the IL-37b gene elicits anti-tumor responses in mice bearing 4T1 breast cancer[J]. Acta Pharmacol Sin, 2015,36(4):528-534.[26] Ge G, Wang A, Yang J ,et al. Interleukin-37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through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J Exp Clin Cancer Res, 2016,35: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肺血管、肺实质等存在慢性炎症,在不同炎症介质影响下出现气道炎症反应,因此,通过对炎性反应的控制,降低炎性介质水平,在COPD临床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2]。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阿奇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抗菌活性。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阿奇霉素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阿奇霉素的药理特性阿奇霉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 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较广,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以及一些非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阿奇霉素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它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可达 2-4 天,因此给药次数相对较少,通常为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此外,阿奇霉素具有组织浓度高的特点,在肺、扁桃体、前列腺等组织中的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这使得它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阿奇霉素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阿奇霉素在治疗这些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对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阿奇霉素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它不仅对肺炎链球菌具有抗菌活性,还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有效。
在治疗儿童肺炎时,阿奇霉素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也常被选用。
在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小剂量使用阿奇霉素还可能具有预防急性发作的作用。
此外,阿奇霉素在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三、阿奇霉素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的应用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阿奇霉素对这些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在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
对于单纯性尿道炎和宫颈炎,口服阿奇霉素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在盆腔炎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常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以增强抗菌效果,提高治愈率。
四、阿奇霉素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应用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脓疱病、蜂窝织炎等,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8卷 第27期 127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研究进展【摘要】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由于其常常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损害而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通过综述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进展、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对不良反应的预防。
可以得出外周血C-反应蛋白,PCT 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性;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仍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线用药,但胃肠道反应明显,通过研究得出山莨菪碱对缓解胃肠道反应有效。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6)27-0127-02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7.084Research Progress of Azithromycin in the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XIAO L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ijiang District Hospital, Wuhu Anhui 241000, China作者单位:芜湖市弋江区医院儿科,安徽 芜湖 241000肖玲赫依穴蒙古灸1~2壮,关节肿胀者给予超短波10~20 min。
1.3.4 希日乌苏重型 森登-23丸3 g、珍宝丸15粒温开水送服,2次/天,分早晚服用;中:那如-3丸3-5粒、那仁满都拉15粒,口服给药;给予痛处火针,超短波15~20 min。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患者疼痛完全消失,软组织肿胀消退,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软组织肿胀明显消退,活动功能趋于正常;有效:患者疼痛及软组织肿胀有所好转,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疼痛、软组织肿胀、活动功能未改善。
2 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38例(79.2%),显效6例(12.5%),有效6例(12.5%),无效0例(0.0%),总有效率为100.0%。
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症,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肺部感染,常见于儿童。
本文将就阿奇霉素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探讨。
一、阿奇霉素的药理特点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其特点是对细菌的活性高,对细胞内外感染的细菌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其在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渗透性好,可迅速达到感染病灶,因此能够有效治疗肺部感染。
二、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研究1. 经典疗程:根据临床指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疗程通常为10-14天,阿奇霉素的经典用药方案是首剂静脉注射,后续口服给药。
在临床实践中,这种用药方案已经被证实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降低发病率。
2. 高剂量方案:有研究发现,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使用较高剂量的阿奇霉素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些临床试验表明,采用高剂量阿奇霉素方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提高治愈率。
3. 增加联合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能会与其他致病菌共同感染,此时单独使用阿奇霉素可能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一些研究提出了在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联合其他抗生素的治疗方案,经过实验研究,发现这种联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
三、实验研究进展1. 药物动力学研究:一些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儿童对阿奇霉素的吸收率较高,组织清除速率较快,因此在确定用药方案时需要结合儿童的特殊生理特点来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2. 体外抗菌活性研究:针对不同剂量、不同用药方案的阿奇霉素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剂量的阿奇霉素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肺炎支原体的生长,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 临床转归观察:一些临床研究对不同用药方案的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发现高剂量方案治疗的患儿在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疗效持久。
四、临床应用建议综合以上研究结果,针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以考虑以下临床应用建议:1. 首选阿奇霉素作为治疗药物,根据患儿的体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经典疗程为10-14天。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药学研究目的观察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对其药学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儿科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使用阿奇霉素,根据不同的给药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静脉给药组和口服给药组,观察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并进行药学分析。
结果口服给药的不良反應情况少于静脉给药组,静脉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口服给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P<0.05。
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较多,合理选择用药方式,尽量选择口服给药,减少不良反应。
标签:阿奇霉素;儿科;不良反应;药学阿奇霉素是儿科临床中的常见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对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的杀伤力较强[1]。
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阿奇霉素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阿奇霉素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一直以来是临床医学关注的问题,其常见的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发烧、过敏性休克等。
患儿由于自身身体发展的因素,对阿奇霉素的敏感性比成年人要高,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所以针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中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该加强重视,应注意合理给药,在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上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展开研究观察,并对阿奇霉素的药学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抽选出60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给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静脉给药组和口服给药组,两组例数均为30例。
静脉给药组中男童19例,女童11例;年龄为2~10岁,平均年龄(6.42±1.26)岁;病程1~10 d,平均病程(5.48±0.17)d;皮肤感染10例,呼吸系统感染16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
口服给药组中男童18例,女童12例;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6.75±1.18)岁;病程1~11 d,平均病程(5.66±0.23)d;皮肤感染9例,呼吸系统感染17例,泌尿系统感染4例。
阿奇霉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4 年第 07 期 15
阿奇霉素曾在 2003 年被卫生部确定为防治野 非典冶的首 选抗生素类药袁 之后被地方兽药标准收录应用到兽医临床袁 效果非常理想遥 国外研究发现阿奇霉素对家畜有促生长的作 用袁提示存在应用于家禽临床药物的潜能遥 但国内目前还没 有全面开展阿奇霉素在养殖动物上的应用研究袁缺乏兽医临 床上的全面了解袁 为此中国农业部在 2005 年 8 月发布 560
素 制
中
刘
心
的 纵 旺
1
调
最 兵
山
踪裴
市
新 动
物
巍
2
疫
研 病
究 预
防 控
进 制
中 心
展 踪
调 兵
山
112700
时间服用这些药物遥
阿奇霉素与平喘药茶碱合用时
揍
可使血内茶碱清除率下降袁 半衰期
延长袁 虽然口服阿奇霉素对茶碱单
剂量静脉给药的血浆水平和药代动力学无影响袁但是袁大环
脂类抗生素与茶碱同用袁会导致茶碱血浓度升高遥 因此袁当茶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3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比较少见袁 但在人医
临床上也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现像遥 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可导 致中毒现象时有发生院 主要有慢性 中毒袁亚急性中毒和急性中毒遥
阿奇霉素制剂研究进展
2阿奇霉素新剂型的研究
2.1阿奇霉素栓剂、凝胶的研究
将药物制成栓剂和凝胶剂等半固体制剂,是目前研究较多的给药途径。由于栓剂可以腔道给药。经粘 膜吸收起到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同时还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阿齐霉素栓剂可直接作用于沙眼衣原 体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局部药物浓度高.不良反应小。廖九中等“7研制开发了阿齐霉素栓剂,以半 合成脂肪酸酯为基质。加人硬脂酸减少对直肠粘膜的刺激,并促进阿齐霉素的吸收,并对制成的栓剂测定 了重量差异、融变时限、含量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含量在要求范围内,栓剂质量稳定.疗效可靠。可
1阿奇霉素口服固体制剂的研究
1.1
片剂的辅料选择及制备工艺的研究
阿奇霉素的片剂是该品种临床常用剂型,有普通片、缓释片和分散片。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分散片的辅
料筛选、工艺过程及其质量。 1.1.1缓释片
由于阿奇霉素有一定的胃肠道反应,为了减少其对胃肠道反应,增加抗菌作用,局桂荣等31采用了脂 肪类和纤维素类辅料作为阻滞剂制备了阿奇霉索缓释片.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实验。所采用的辅料主要有羟 丙甲基纤维素、单硬脂酸甘油酯、乳糖、乙基纤维素等。采用乙基纤维素的乙醇溶液作粘合剂,通过湿法 制粒压片技术制成。通过对所制成的缓释片与胶囊剂进行释放度比较.采用PH6.0的磷酸缓冲液,照分光 光度法测定。结果,缓释片在8个小时内完全释放,延长了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时间.吸收增加。生物利 用度高。同时可避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而产生的胃肠不适。 i.1.2分散片 分散片是一种新型的速效制剂,既可以口服又可以快速分散在水中后饮用.特点是起教快、生物利用 度高,但分散片的载体筛选很重要,在这方面国内的药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周建平等…采用微晶纤维素、乳糖作为辅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成了每片含250 mg阿奇霉素的分 散片,按中国药典崩解时限项测定其分散性,结果表明其分散性能良好,符合英国药典对分散片质量的要
阿奇霉素在非感染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抑制气道黏液 分泌的作 用、松弛收缩的气道平滑肌等作用加以探讨 ,从 而在 临床 上应用到 支气管哮 喘、肺 间质性疾病、 弥漫性 细支气管炎等疾病。本文综述 了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阿奇霉素的研 究成果 ,从基础研 究到 临床应用加 以综述。
【 关键词 】 阿奇霉素 ;非感染性气道炎症性 疾病 【 中图分类号 】R94 【 7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 号】10 — 52 (00 2 31 — 3 07 97 21 )1 — 95 0
( A P 水 平 ,抑 制 内 毒 素 诱 导 的 一 氧 化 氮 合 成 酶 蛋 白 过 度 cM )
表 达 和 一 氧 化 氮 的产 生 。
阿 奇霉 素抗 炎 作 用 的机 制 尚未 完 全 阐明 , 目前认 为 主要 通 过影响 P N及抑制 I M L一8的分 泌 而 发 挥 疗 效 。 干 扰 蛋 白 质 产
的、独特 的,其抗 菌谱 可覆 盖社 区获得 感染 的多 数常 见致病 菌 ,对细胞 内外的病原体都有 良好的抗 菌活性。该药具有抗 菌
谱较 广 、在 酸 性 环 境 中稳 定 ,组 织 内 浓 度 高 、t 。 的特 性 , 长
16 ) a ay 等 研 究表 明阿奇霉素等可 以增强肺泡 巨噬 2 % 。Y m ro 细胞吞 噬凋亡 P N的作用 。 M 12 对细胞因子和趋化 因子 的影 响 阿奇霉素能抑 制人单个 .
但其 在 非 感 染 性 气 道 炎 症 性 疾 病 的 作 用 及 其 作 用 靶点 、作 用机
因子分泌或直接作 用 于多种 细胞 因子来 调节 T / H H1 T 2平 衡 , 已用于支气 管哮喘 。它能上调 干扰 素 一^ IN一 ,减少 y(F ) I 4的分泌 ,从 而提高 IN一 I L~ F L一4比值 。相 比地塞 米松 调 高了 IN一y F ^ ,增强 了细胞 免疫机 能 ,使机体 有更好 的抗病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这两种药物应用病种逐渐增加,需求量将有所增加。
312各类药品DDDs及日均金额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 2001年和2002年DDDs排序第一位的均为抗血小板药物,说明该类药物使用最频繁,阿司匹林则是其中使用频率最大的。
血浆及血浆代用品的日均金额较高,是由于我院使用的主要品种白蛋白和淀粉代血浆的价位都比较高。
抗贫血药的日均金额2002年比2001年增长110123%,主要是由于甲钴胺销售金额增加所致,但其日均金额的绝对值还是比较低的。
促白细胞增生药的日均金额增长也超过60%,与311中所述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销售金额增长较快有关。
313金额及DDDs排序前十位的药品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2年金额排序前10位的药品金额分别占总金额的76164%和80106%;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DDDs分别占总DDDs的83114%和80131%,所以抓好金额及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的供应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无论以金额排序还是以DDDs排序,其前10位的金额和DDDs所占的百分比率相差较大,说明用药频度大的药物金额消耗少,而金额消耗多的药物用药频度小。
因此对药品除进行金额分析外还应进行用药频度分析,才能全面反应药物的临床应用状况。
由表3和表4还可以看出,2001年和2002年金额排序前10名除维脑路通取代右旋糖苷40外品种没有变化,但排列序号发生了变化;DDDs排序除排列序号发生变化外也只有一个品种被替代,说明临床用药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314国家基本药物所占的比例 国家基本药物是为了满足临床防病治病的基本需要,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而制定的。
表5显示:在血液系统用药中,国家基本药物是我院主要的治疗药物。
4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我院使用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的数量、类别、品种等方面是基本合理的,是与三级甲等医院的地位相适应的。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
摘要: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患儿初期的症状表现是发热症状、干咳症状、咽痛症状、寒战症状等。
伴随病情逐步进展,患儿病况会明显加重,症状转变成顽固痉挛性质的剧烈咳嗽,对其睡眠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现阶段,药物疗法为对此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可因为药物种类比较多,怎样选取有效和安全的药物疗法至关重要。
此综述将细化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式与效果,如下:关键词: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常规疗法;联合疗法支原体肺炎作为儿童中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此疾病病程比较长,临床症状表现多种且复杂,容易引起机体的多种器官受损,随着疾病进展患儿病况会明显加重,若是严重甚至会致死。
现阶段,对此类患儿治疗中常见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物。
诸多临床研究指出,阿奇霉素药物为代表性药物,此药物疗效明显,用药后不良发生的概率降低。
为了可增强阿奇霉素药物治疗效果,临床中逐步地将其和其他的药物联合运用,获得的疗效更为理想。
1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肺炎支原体为该疾病致病关键病原体,其为在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作为现阶段已知的一种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DNA、RNA 以及蛋白质。
该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支原体,肺部感染到支原体,会使患儿的毛细支气管出现炎阳样病变,肺泡将会发生少量炎性渗出物,亦会合并肺不张、肺实变以及肺气肿症状。
此疾病致病机制并没有明确,现阶段将其纳入到了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学说与免疫学说中[1]。
支原体抗原和肺部平滑肌的组织抗原较为类似,如果机体发生感染,其身体将会出现对应性的抗体,产出复合免疫物质,引起患儿出现呼吸道与肺部之外的靶器官病变,诱发患者出现咳嗽症状与发热症状等。
2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方案2.1阿奇霉素常规疗法临床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所就要被的抑菌效果较为显著,在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转肽、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层面效果良好。
由经临床研究指出,阿奇霉素药物不但可以对外周的血液中粒细胞所具备的活性,亦可将机体IL-8与IL-6合成与释放进行抑制,具备抗炎和抗菌的效果。
浅析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支原体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研究显示,阿奇霉素对支原体的最小抑制浓度较低,且对常见的支原体耐药菌株也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阿奇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和细胞壁合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研究还发现,阿奇霉素对一些耐药的细菌菌株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详细描述
阿奇霉素与糖皮质激素的比较研究
04
阿奇霉素的耐药性与安全性研究
阿奇霉素的耐药性研究
要点三
阿奇霉素耐药性菌株的出现和传播
阿奇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但随着其广泛使用,耐药性菌株逐渐出现并传播。
要点一
要点二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
耐药性菌株的产生是由于细菌基因突变和抗生素选择性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耐药性的解决方案
根据现有研究,阿奇霉素的安全性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01
02
03
阿奇霉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使用
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研究
05
阿奇霉素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前景
加强阿奇霉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研究
总结词:增强疗效
详细描述:通过联合用药,可降低单一药物的使用剂量,从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延长阿奇霉素的使用寿命。
详细描述
阿奇霉素与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支原体感染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控制炎症和减轻症状,而阿奇霉素则直接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
总结词
糖皮质激素是一种非特异性抗炎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然而,糖皮质激素并不直接针对支原体进行治疗,而是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来减轻症状。相比之下,阿奇霉素则直接针对支原体进行治疗,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因此,在支原体感染治疗中,阿奇霉素和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杀菌消炎一线治疗药物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作用,干扰mRNA翻译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已应用40余年,由于对酸不稳定等性质限制的它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A9—酮基酯化后经becklman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的15元氮杂化合物,也是氮环内酯类的第一个品种,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内部形成半酮缩醛反应,结果证明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了。
阿奇霉素和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具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口服吸收快,对酸稳定,半衰期长,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远高于血液浓度;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
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临床应用阿奇霉素的药动学阿奇霉素对胃酸稳定,虽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37%,单次服用0.5g后2~3h 血药峰浓度约0.4μg/ml,但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7%~23%),消除半减期12~14h,服药后12~30h在前列腺、扁桃体、肺组织、胃组织、女性生殖器组织中的浓度分别达2.6μg/g、4.5μg/g、3.6μg/g、6.1μg/g和2.7~3.5μg/g.50%以上的药物以原形由胆汁排泄,部分为去甲基的代谢产物。
药物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较长,释放缓慢,单剂服药后14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仍可在尿中测得原形药物。
1周内经尿排泄率低于6%,肾清除率为1.67~3.156ml/s。
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的原因主要由于药物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主动由局部组织移至上述细胞内。
在感染部位储存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受细菌刺激释放药物而起抗菌作用。
阿奇霉素的药理学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A9-酮基脂化后经Becklman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的15元氮杂化合物,也是氮环内酯类(Azalids)中的第一个品种,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内部形成半酮缩醛的反应,其中酯键水解成中性的红霉支糖是其重要的分解途径,阿奇霉素中酯键所连接的红霉支糖水解活化能为15.6kal.mol-1在37·C、PH2的溶液中(离子强度=0.02),阿奇霉素降解10%需21min,而同样情况下,红霉素仅需3.7s这些结果证明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奇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最常用的杀菌消炎一线治疗药物之一,它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作用,干扰mRNA翻译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已应用40余年,由于对酸不稳定等性质限制的它的临床应用。
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A9—酮基酯化后经becklman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的15元氮杂化合物,也是氮环内酯类的第一个品种,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内部形成半酮缩醛反应,结果证明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了。
阿奇霉素和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比,具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口服吸收快,对酸稳定,半衰期长,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远高于血液浓度;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低。
可以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临床应用阿奇霉素的药动学阿奇霉素对胃酸稳定,虽然口服生物利用度仅37%,单次服用0.5g后2~3h 血药峰浓度约0.4μg/ml,但组织分布好,蛋白结合率低(7%~23%),消除半减期12~14h,服药后12~30h在前列腺、扁桃体、肺组织、胃组织、女性生殖器组织中的浓度分别达2.6μg/g、4.5μg/g、3.6μg/g、6.1μg/g和2.7~3.5μg/g.50%以上的药物以原形由胆汁排泄,部分为去甲基的代谢产物。
药物在组织中滞留时间较长,释放缓慢,单剂服药后14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仍可在尿中测得原形药物。
1周内经尿排泄率低于6%,肾清除率为1.67~3.156ml/s。
阿奇霉素在组织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药浓度的原因主要由于药物通过中性粒细胞与吞噬细胞主动由局部组织移至上述细胞内。
在感染部位储存药物的中性粒细胞受细菌刺激释放药物而起抗菌作用。
阿奇霉素的药理学阿奇霉素是将红霉素A9-酮基脂化后经Becklman重排,N-甲基化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的15元氮杂化合物,也是氮环内酯类(Azalids)中的第一个品种,这种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内部形成半酮缩醛的反应,其中酯键水解成中性的红霉支糖是其重要的分解途径,阿奇霉素中酯键所连接的红霉支糖水解活化能为15.6kal.mol-1在37·C、PH2的溶液中(离子强度=0.02),阿奇霉素降解10%需21min,而同样情况下,红霉素仅需3.7s这些结果证明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其对酸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抗菌机理上具有共同性,均通过与细菌细胞中核糖体50S亚基结合,阻碍细菌转肽过程,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的合成而达到抗菌作用。
但由于结构的改变,阿奇霉素比红霉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能抑制多种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革兰明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弥补了大环内酯类对嗜血杆菌作用差的不足。
其对流感噬血杆菌的作用强度比红霉素及罗红霉素高4一8倍,对流感杆菌、卡地莫拉菌、淋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是红霉素的2~4倍,对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阿奇霉素具有二碱价双亲的特性,大大增强了在酸中的稳定性,改善了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阿奇霉素在体内的转运有其独有的特点。
Gedue等提出阿奇霉素的吞噬细胞传递机制,即给药后阿奇霉素迅速集中到多形核白细胞中(PMN)及巨噬细胞中,随着吞噬细胞的迁移将其转运至感染部位,使感染组织中具有很高的浓度,并保持一个很长的时间,然后作为一个对病原菌存在的应答,再将其释放出来,浓度超过很多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这种转运机制决定了其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性,与β-内酰胺、大环内酯和喹诺酮相比,有更高的分布容积,更长的消除半衰期,更广泛的细胞渗透性,其组织浓度可比胞外浓度高300倍,且消除缓慢,组织半衰期为68~76h.因此,每日只须给药一次,连续3d,可维持有效浓度8~10d。
以阿奇霉素代表的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呼吸道,包括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具有良好的疗效,细菌学清除率可达80%~100%;对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亦有良好疗效;对沙眼衣原体、解脉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疗效与多西霉素和环丙沙星相当或更优;对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空肠弯曲菌肠炎的治疗效果也相当不错。
目前阿奇霉素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儿童不典型肺炎近年增长很快,由于其潜伏期和病程长,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尤为重要。
因为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微生物,所以其对作用于细胞壁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作用不敏感。
临床上常规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但是红霉素静脉滴注疗程较长,停药易复发,胃肠道反应严重且常出现皮疹穿刺部位疼痛以及静脉炎等。
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光谱抗生素,其结构稳定,耐酸性良好,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阿奇霉素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组织渗透能力强,血药浓度高,抗感染能力好,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华志红等【1】将92例MP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除均给予综合治疗外,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乳糖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法治疗,结果表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56%,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P效果显著,邓松青等【2】分别对应用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内抗生素治疗的373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
证明多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上较红霉素有明显优越性。
对儿童常见的非病毒性呼吸道至病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敏感肺炎链球菌等格兰杨性菌等引起的肺炎均有良好的效果,已广泛应用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社区感染肺炎的疗效疗效已经得到肯定,具有只需每日一次服用疗程短,易耐受,副反应少等优点。
所以阿奇霉素是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更为合适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2、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衣原体、支原体是非淋病型尿道炎主要病原体之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首选药物。
沈维【3】衣原体尿路感染患者55例分为2组,观察组:口服阿奇霉素1g/d,连续3d,对照组:口服红霉素0.5g/次,4次/d,连续7d,观察组治愈率为98%,对照组治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阿奇霉素口服2-3小时达血药峰浓度,其生物利用度为37%,具有较好的组织渗透性,组织浓度高于血药浓度50倍,半衰期为68h,服用24h后巨噬细胞内阿奇霉素的浓度是红霉素的26倍。
红霉素制剂有较强的胃肠道反应,还可引起QT间期延长【4】,偶可引起过敏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耳鸣或短暂性听觉障碍,严重者可引起肾功能减退或肝脏受损,且服药时间长,其有效率不如阿奇霉素,所以用阿奇霉素治疗衣原体尿路感染疗效好,疗程短,患者易接受。
郑和义等【5】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病性尿道炎,总治愈率达80%以上,有效率达90%以上。
阿奇霉素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好,疗程短,副作用轻微,已成为治疗尿路感染的一线药物。
3、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HP对胃肠道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疾病的重要性目前已得到公认,而且HP也是胃肠道外疾病的中药致病因素,如原发性雷洛现象、慢性肝病、自身性免疫疾病等。
采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加2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也是公认的有效疗法【6】。
理想的抗HP方案应该具有简便、短疗程、顺应性好、不良反应少、根除率高等特点,且具有半衰期长、吸收好和趋组织性强等良好的药动学特点。
从而使给药次数少,副作用减轻等特点。
万经纬等【7】8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口服阿奇霉素、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对照组口服甲硝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
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3.72%,对照组为53.49%,两组的有效性也具有明显差异。
同事,实验组的HP转阴率为76.74%也高于对照组的46.51%。
两组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百分比没有明显差异。
因此,阿奇霉素三联疗法具有HP 根除率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及疗程短等优点。
4、皮肤及附属结构感染应用克拉霉素治疗常见的皮肤及附属结构感染包括脓疤病、毛囊炎、蜂窝组织炎、脓肿及伤口感染。
阿奇霉素对病原菌引起的多种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均有效,能迅速渗透进入炎性体液中,延长药物停留的时间。
何屏等【8】对50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给予口服国产和进口阿奇霉素痊愈率均为88.0%,有效率分别为96.0%和92.2%。
张平【9】在探讨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治疗方法中,治疗组20例外涂莫匹罗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对照组18例静脉滴注青霉素或红霉素,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螺杆霉素及红霉素作所分离的49株致病菌的纸片法敏试及测MIC,其敏感率以阿奇霉素最高,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后三者。
阿奇霉素是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有效的和安全的药物。
可见,阿奇霉素在治疗皮肤及附属结构感染方面是具有明显优势的。
5、中耳炎张石革等【10】做的研究中对114儿童中耳炎患者口服阿奇霉素,10mg/(kg.d),连续3d;另外120例口服头孢克洛13.3mg/d,3次/d,连续10d。
结果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0%和97.0%。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期,是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可导致患儿言语发育迟缓,如处置不当可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严重影响而用智力及言语发育。
付涛等【11】将35例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阿奇霉素组同时口服阿奇霉素10mg/kg,开始3天每天1次,以后每周2次,疗程为8周;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25mg/kg,3次/日,疗程为两周。
8周后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组治疗有效率为80.64%,显著高于对照组44.83%(P<0.01),所以选择长期口服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更好。
6、口腔感染阿奇霉素对厌氧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
慢性牙周炎联合和预防治疗,葡萄糖酸盐阿奇霉素0.5qd*3d,最后用药6.5d后仍可在正常和病态牙龈组织中检测到有效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