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澜沧江
高中地理必修: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e3937f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d.png)
期时非常壮观。
上游河流地貌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源涵养功能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灾害风险
河流地貌景观
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具有重 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为下游 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资 源。
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为许多 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地 ,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 要意义。
然而,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 也可能带来一些自然灾害风 险,如洪水、泥石流等。这 些灾害对下游地区的安全和 经济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三角洲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期形成、 快速发育、稳定成熟等。每个阶段都受到自然因 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形态特征
三角洲形态多样,包括扇形、鸟足形等。其形态 受到河流流量、泥沙含量、海洋动力等因素的影 响。
下游河流地貌对航运、灌溉等意义
航运价值
下游河流地貌对航运具有重要意义。宽阔的河道和平缓的 水流使得船只能够顺利通行,促进了区域间的贸易和交流 。
人类活动如水利建设、农业开发等也对河流 地貌产生了深刻影响,研究有助于实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共生。
02
河流地貌基础知识
河流地貌概念及分类
河流地貌概念
河流地貌是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 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
河流地貌分类
根据河流作用的不同,河流地貌 可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大 类。
形成过程与演化历史
形成过程
河流地貌的形成是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 果。在河流上游,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等地貌;在河流 中下游,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等地貌。
演化历史
随着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河流地貌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地壳抬升会导致河流下切,形成峡谷;气候变化会影 响河流的水量和含沙量,从而影响河流地貌的形态。
高中地理必修件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件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617787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e.png)
04 澜沧江-湄公河中 游河流地貌特征
中游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中游地区地形复杂,多山 地、高原和盆地,河流穿 行其间,形成独特的河流 地貌。
气候特征
该区域气候多样,受季风 和地形影响显著,降水丰 富且时空分布不均。
水文条件
澜沧江-湄公河中游水量充 沛,水位季节变化大,汛 期长且洪峰流量大。
河流中游水系结构变化
险滩地貌
上游河流中还存在许多险滩,水流湍 急,礁石密布,对航运构成一定障碍 。
上游河流地貌对生态环境影响
水资源涵养
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对水资源涵 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下游地区提
供源源不断的水量。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为多种生物提 供了栖息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 有积极作用。
自然灾害防治
上游地区的河流地貌也易引发自然 灾害,如洪水、泥石流等。因此, 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以保障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河流阶地形成
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 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地 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引起的地形 抬升;外力作用主要包括河流的
侵蚀和堆积作用。
河流阶地演变
随着河流的继续侵蚀和地壳的间 歇性抬升,河流阶地会不断向上 发展,形成多级阶地。同时,各 级阶地之间的高差也会逐渐增大
。
河流三角洲发育过程
三角洲概念
生态环境
防洪减灾
河流地貌的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如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中游河流地貌的复杂性增加了防洪减灾的难 度,需要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来应对洪涝灾害。
05 澜沧江-湄公河下 游河流地貌特征
下游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澜沧江-湄公河下游位于东南亚,流经中国、缅甸 、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关系
![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c0f743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3.png)
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关系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亚洲的国际大河,也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大河,东南亚第一大河。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
全长4909公里,流域总面积81万平方公里,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大河之一,也是一条亚洲国际大河。
上源扎曲源出青海省杂多县境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的西侧,南流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县附近与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
向东南流入云南西部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部,流出国境称湄公河,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在越南南部入南海。
河长2153千米,流域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上中游河道从青藏高原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
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
径流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656万千瓦,可能开发量约2348万千瓦,干流为2088万千瓦,约占全流域89%。
河道中因险滩急流较多,只有威远江口至橄榄坝段可行木船和机动船。
1990年中、老两国进行了洪水期考察,试航万象取得成功。
1993年新组建的思茅航运公司,开始为老挝、缅甸、泰国运送产品3000多吨。
同年,中、老、缅、泰4国经过协商,对该河段提出共同整治方案。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一上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一上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8bec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3.png)
1
流水侵蚀作用 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
1
溯源侵蚀
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侧蚀
使河变宽
下蚀
使河变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2
流水搬运作用 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 河水流速越快,动力越大,推力越强,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
3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第 三 单 元 ·第 三 节
材料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 主要特点。
1
目录
2
CONTENTS
34Leabharlann 1 湄公河-澜沧江流域1
源头: 青海省唐古拉山
亚洲第三长河 全长4909千米
类乌齐河口 功果桥
注入海洋: 南海
2流 水 作 用
2
1.读图,说出澜沧江在此区域 的地形特点。
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 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
2、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 区的峡谷为什么成“V”字形?
由于落差大、水流急, 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多形成“V”形峡谷。
3
读图说明在支流汇入澜沧江时, 此时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对当地 地貌产生什么影响?
当河流出山口时,流域面积 增大,流速减慢,流水侵蚀 作用与流水搬运作用减弱, 流水堆积作用加强,水中泥 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
3河 流 地 貌
1 1、读图,说出澜沧江在源头 区的地形特点。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扎 阿曲,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 上,地形比较平坦。
亚洲的多瑙河——湄公河(澜沧江)
![亚洲的多瑙河——湄公河(澜沧江)](https://img.taocdn.com/s3/m/a0f9773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10.png)
亚洲的多瑙河——湄公河(澜沧江)
湄公河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跨国水系,在中国境内的上游被称为澜沧江,干流全长4880㎞。
它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这六个国家,最后在越南的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是亚洲流经最多的跨国河流,因此被称作是“亚洲的多瑙河”。
在中国境内的湄公河(澜沧江)长达2161.2㎞,缅甸段长265㎞,老挝段长1987.7㎞,泰国段长976.3㎞,柬埔寨段长501.7㎞,越南段长229.8㎞,总流域面积795000㎞2。
湄公河(澜沧江)的河床落差高达4600m,中国已先后在此修建了漫湾、大朝山、小湾三座水电站,后期还将修建。
由于湄公河主干流有很多激流瀑布等地质条件复杂因素,造成了它的航运能力很弱,目前湄公河(澜沧江)只有下游550㎞可以顺畅通航。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的名称是什么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的名称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a8199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4.png)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的名称是什么湄公河,又称母亲河,是东南亚地区最重要的河流之一。
它源于中国青海高原,途经中国、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最终注入南中国海。
然而,在中国境内,湄公河有着不同的名称和悠久的历史。
在中国境内,湄公河被称为澜沧江(Lancangjiang),这一名称在中国的源流地区最为常见。
澜沧江是中国的第六大河流,全长4135公里,流域总面积达18.12万平方公里。
澜沧江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北部的北山脉,将冰川融水和雨水汇集而成。
澜沧江上游主要流经中国的云南省,它的水势在这个地区呈现出壮阔的景观。
云南的澜沧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许多民族都在这里定居并世代以来依赖着这条河流。
它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畜提供了宝贵的水源,还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澜沧江还是中国的重要水利资源和能源资源。
该河流流经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在中国的澜沧江上,建有大量的水电站,这些水电站为中国的经济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澜沧江转为湄公河后,它穿过中国的云南省边境,继续向下游流淌并汇入了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流江。
在这个过程中,它开始被称为湄公河。
自中国流入其他国家后,湄公河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河流之一。
除了被称为澜沧江和湄公河外,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这条河流还有众多的其他名称。
在缅甸,湄公河被称为伊洛瓦底江,而在老挝,它被称为湄公河。
泰国使用的名称是湄南河,柬埔寨则将其称为湄公河。
湄公河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母亲河,为中国和周边国家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和机遇。
河流流域的国家之间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共同管理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水资源。
各国在湄公河流域共同推动了水资源的利用、交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然而,随着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加速,湄公河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水污染、水资源分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成为沿岸国家和地区共同面对的问题。
因此,保护和管理湄公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澜沧江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
![澜沧江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https://img.taocdn.com/s3/m/b4b024c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3.png)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澜沧江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的名称澜沧江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其上游为扎曲澜沧江的源头和尽头在哪里,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扎青乡北部,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
流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长2,139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765亿立方米。
澜沧江的水电已经全面开发,除扎曲上的果多水电站外,昌都以下共规划21级,其中西藏境内6级,云南境内15级。
“澜沧”一词或来源于老挝的澜沧王国。
澜沧江流域的民族多数信仰上座部佛教与藏传佛教。
扩展资料:
澜沧江上游段高山融雪补给占有一定比重,但是地下水补给占50%,中游段地下水补给增加,下游的地下水补给占60%以上。
澜沧江径流量主要来自下游,下游允景洪站年径流量达到566.1亿立方米。
澜沧江上中游高山径流,冬季不到全年径流量的10%,夏季达到50%。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https://img.taocdn.com/s3/m/50fb2164561252d380eb6e24.png)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是指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该区域总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46亿。
自1992年启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为起步阶段,以研究、论证、交换意见为主;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实施阶段,各国提出了相关构想、政策措施,启动了一批具体项目;第三阶段是2001年至今,合作步伐迅速加快。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中国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启动了湄公河次区域的全面合作。
次区域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投资领域的选择与合作项目的确定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在交通运输、水力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1.交通运输开发合作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通道,是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887公里。
为加强中国与次区域的经济合作,次区域各国积极与中国协调,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铁路以及海运道路,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
2.水力资源开发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水力资源的开发是次区域合作的一个重点。
澜沧江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737万千瓦,是中国重点开发的水电基地之一。
泰国对湄公河联合开发的主要侧重点是水电开发。
因为湄公河开发不仅会大大增加泰国的年发电量,而且还能改善泰国东北部的农田水利灌溉。
老挝是湄公河流经最长的国家,也是对国际合作开发湄公河要求最迫切、热情最高的国家。
老挝水能资源丰富,湄公河50%的水电潜能蕴藏在老挝,全国水能储量达2500万千瓦。
水力资源开发中,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列入规划的有25项重要工程,其中中国境内14项,老挝境内4项,老泰、老柬交界4项,柬埔寨境内3项。
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
![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d0d09c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e.png)
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澜沧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
她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脉岗果⽇峰的扎曲,流⾄昌都后始称澜沧江。
南流⾄云南省南腊河⼝出境,出境后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太平洋。
长达4900公⾥的澜沧江-湄公河,连接着中国、缅甸、⽼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六国的⼈民共同拥有着这条⼤河。
在中国境内的澜沧江长达2100多公⾥,在⽼挝境内长777公⾥,有234公⾥是在⽼挝和缅甸之间穿过,有970多公⾥是⽼挝泰国之间界河。
在柬埔寨境内长500公⾥,在越南境内长230公⾥。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积81万平⽅公⾥。
澜沧江湄公河地图简介澜沧江上游以类乌齐河⼝为界,全长556公⾥,⼭势⼀般较平缓,河⾕平浅,年径流深度为200毫⽶。
以下为中游峡⾕区,全长821公⾥,河床坡降⼤,⾕形紧窄,⽔⾯宽120⽶左右,年径流深度为400~700毫⽶。
功果桥以下为下游,两岸⼭势降低,窄⾕与宽⾕相间出现,年径流量为200~400毫⽶,是河川径流量的主要来源。
戛旧以下进⼊西双版纳,地势更为低平,河道流经峡⾕和平坝,形成串珠状河⾕。
澜沧江是以⼤⽓降⽔补给为主,辅以地下⽔和⾼⼭冰雪融⽔补给的河流。
上游段⾼⼭冰雪融⽔占有⼀定的⽐重,地下⽔补给⼀般也占年径流量的50%左右。
⾃中游段开始,⾬⽔补给逐渐增⼤,地下⽔和冰雪融⽔补给相应减少。
⾄下游段,⾬⽔补给已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
上中游冬季的年径流量⼀般不到全年径流量的10%,春季可达10%以上,夏季可占50%左右,秋季径流量仍可占全年的30%左右。
最⼤流量⼀般出现在每年的7⽉或8⽉,最⼩流量多发⽣在1⽉或2 ⽉。
下游段每年7~10⽉都有可能出现最⼤流量,其中以8⽉为最多,最⼩流量以5⽉最多。
澜沧江的河床落差达4600⽶,平均⽐降为2.2‰,其⼲流蕴蓄的⽔能资源约为2700万千⽡,极具开发潜⼒。
中国已先后在澜沧江修建了漫湾、⼤朝⼭、⼩湾三座⼤型⽔电站,总装机容量共达705万千⽡。
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
![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https://img.taocdn.com/s3/m/87dbcd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6.png)
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简介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位于中国滇西南地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区。
该旅游区地处澜沧江与湄公河交汇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自然风光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
澜沧江峡谷是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之一,其宽阔的河谷和陡峭的山峰构成了壮丽的景观。
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沿澜沧江顺流而下,欣赏到千姿百态的峡谷景色。
旅游区内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普洱湖和腾冲湖。
这些湖泊清澈透明,周围有茂密的森林环绕,是休闲、钓鱼和观鸟的理想场所。
此外,湄公河流经旅游区的一局部,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侧是茂密的热带雨林,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人文历史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
这里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旅游区内的村寨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品。
游客可以深入这些村寨,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此外,旅游区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庙会,如普洱寺和腾冲庙会。
参观这些寺庙和庙会,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宗教气氛和庄严的仪式。
此外,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还有许多历史景点和纪念碑,如纳西族的丽江古城、傣族的西双版纳景区和缅甸的仰光。
这些景点和纪念碑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游客了解当地历史的重要窗口。
民族文化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个民族特色的艺术表演、传统音乐和舞蹈。
旅游区内还有许多民族村寨,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村寨,亲自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此外,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还有许多民族手工艺品,如絮语布、哈尼族的刺绣和傣族的银饰。
这些手工艺品都表达了不同民族的独特品味和工艺技巧,是游客购置和收藏的好选择。
结语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澜沧江湄公河概述
![澜沧江湄公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f83397c8e9951e79b8927ff.png)
澜沧江湄公河概述1、柬埔寨语作Mekong(湄公,“母亲”的意思),越语作Song Tien Giang,中国境内称澜沧江(Lancang Jiang或Lan-ts'ang Chiang)。
2、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长的河流,总长约4,880公里(3,033哩),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大河。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流经西藏自治区与云南省(西双版纳),此后成为缅甸与老挝之间,以及老挝与泰国之间的部分国际边界,还流经老挝、柬埔寨与越南,然后在胡志明市(西贡)南面注入南海。
老挝首都万象与柬埔寨首都金边均在岸边。
湄公河约3/4的流域面积在其下游流经的5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与越南。
3、澜沧江流出中国国境以后的河段称湄公河,占湄公河一澜沧江总流面积的77.8%,几乎包括整个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大部分地区、越南的三角洲地区和部分中部高厉河道平均比降约0.16‰。
4、第二大国际河流。
发源于中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自北向南流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太平洋的南海。
总长4880千米,流域总面积81.1万平方千米,其中湄公河长2668千米,流域面积63万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有南塔河、南乌江、南康河、南俄河、南屯河、邦非河、色邦亨河、蒙河、桑河、洞里萨河等,其中蒙河为最大支流。
5、从中、缅、老边界到老挝的万象为上游,长1053千米。
流经地区大部分海拔200~1500米,地形起伏较大,沿途受山脉阻挡,河道几经弯曲,河谷宽窄反复交替,河床坡降较陡,多急流和浅滩。
万象到巴色为中游段,长724千米。
流经呵叻高原和富良山脉的山脚丘陵,大部分地区海拔100~200米,地形起伏不大。
其中上段河谷宽广,水流平静。
沙湾拿吉至巴色,河床坡降较陡,多岩礁、浅滩和急流。
巴色到柬埔寨的金边为下游,长559千米。
流经地区为平坦而略为起伏的准平原,海拔不到100米,河床宽阔,多汊流,但部分河段有小丘紧束或横亘河中,构成险滩、急流,全河最大的险水孔瀑布就在此段。
演讲稿范文湄公河澜沧江
![演讲稿范文湄公河澜沧江](https://img.taocdn.com/s3/m/935ce41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e.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湄公河澜沧江。
湄公河澜沧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东南亚地区的母亲河。
在这里,我将从地理、文化、经济等多个角度,向大家介绍这条美丽的河流。
一、地理概览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唐古拉山脉,流经云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最终注入南海。
全长约4900公里,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公里。
在我国境内,湄公河被称为澜沧江,全长约216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16.5万平方公里。
湄公河澜沧江流域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山峡谷,中下游地区为平原和丘陵。
河流沿岸风光旖旎,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二、文化传承湄公河澜沧江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以下简要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1. 汉族文化:澜沧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交汇地。
汉族文化在澜沧江流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2. 傣族文化:傣族是澜沧江流域的主要民族之一,以泼水节、佛教文化等为代表。
泼水节是傣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每年4月13日至15日举行。
3. 藏族文化:藏族是澜沧江流域的另一主要民族,以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等为代表。
藏传佛教在澜沧江流域有着广泛的信仰群体。
4. 白族文化: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等地,以白族三道茶、白族建筑等为代表。
三、经济发展湄公河澜沧江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带,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以下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经济领域:1. 农业:澜沧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
2. 旅游业: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主要旅游景点有:丽江古城、大理洱海、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
3. 能源产业:澜沧江流域水电资源丰富,已建成多个水电站,为我国能源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4237ec1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f.png)
D.入海口处
39003
当堂检测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C )
A.水流向源头侵蚀 B.水流向两岸侵蚀
知识拓展
流水侵蚀作用
观察水面变化,思考流水向什么方向 侵蚀?
向两侧侵蚀 向下侵蚀 向后侵蚀
加宽 加深 长度增长
39003
新课讲授
流水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侧蚀
使河变宽
下蚀
使河变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39003
01
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01河谷特征 02成因分析
39003
新课讲授
A
探究问题一:描述澜沧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段的地形特点思考其影响。
39003
D CE
B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课堂总结
39003
当堂检测
右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
层地区。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C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2.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 A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C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新课讲授
用笔画出大致范围,并判别不同方向坡度 的差异。
• 坡度差异:从冲积扇顶端到外缘的纵剖面,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ba095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d.png)
课前自主学习
一、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区的峡谷
1.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1)源头:青海省_唐__古__拉__山。 (2)流经地区。 ①在我国境内称为_澜__沧__江,流经青海、西藏和_云__南__三省区。 ②流出国境后称_湄__公__河,流经_缅__甸__、老挝、泰国、柬埔寨和_越__南__等国,最后注入 _南__海。 (3)流程:全长4 909千米,是亚洲第_三__长河。
【素养提升】 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着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
(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 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 ②将书本翻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 ③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 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素养提升】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张家界市西接云贵 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是自西向东 倾斜。张家界市境内四季温和,雨量充分,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 东,一直流入洞庭湖。
张家界市的河谷多为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 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使你感到惊心动魄。 关键词:地壳 抬升 溪流 向下 侵蚀 河流两岸 水流
A.③ 侵蚀 B.④ 堆积 C.③ 堆积 D.④ 侵蚀
【解析】(1)选C,(2)选C,(3)选D。第(1)题,河谷的形成过程先是河水向下深切,形 成“V〞形河谷;然后河水沿河谷两侧侵蚀,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 变宽,形成“槽〞形河谷。第(2)题,河谷是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主要是由 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3)题,河流凹岸与凸岸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在① ②③④中,④河流弯曲度最大,凹岸与凸岸发育最典型。图中丁处为凹岸,发生的 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澜沧江的介绍
![澜沧江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1d64f2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1.png)
澜沧江的介绍
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湄公河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山脉,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最终注入南海。
澜沧江全长约4680千米,是中国第三长河,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河流。
澜沧江流域地势险峻,河流湍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
流域内的地形地貌多样,有高山、峡谷、丛林等景观,自然景观十分壮观。
澜沧江流域还是中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和水利资源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
澜沧江是湄公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湄公河合作机制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合作,推进澜湄合作机制,加强流域内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澜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然而,澜沧江流域也面临着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中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澜沧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流域内各国的合作共赢。
总的来说,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河流,也是湄公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606bba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7.png)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一、澜沧江—湄公河概况发源于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
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填图绘图】填出图中河流地貌名称及其位置提示:甲,“V”形河谷,河流上游;乙,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丙,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丁,三角洲,河流入海口。
【质疑批判】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澜沧江“V”形峡谷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②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③曲流的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④三角洲地貌都出现在河流入海口处。
(×)能力一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形成的【能力形成】1.河谷的形成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如下图:【知识拓展】河谷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谷底包括河床和河漫滩。
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
河床两侧高起的为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
呈阶梯状分布的河谷谷坡为河流阶地。
【情境探究】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年降水量能达到2 000毫米以上。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
【探究】(1)判断雅鲁藏布大峡谷最深处的高差,并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理实践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示:高差7 000多米。
主要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当地年降水量大有什么关系?(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提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年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增,流水侵蚀能力强;加上河流落差大,加大流水侵蚀程度,形成大峡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湄公河——澜沧江Mekong—LancangjiangRiver湄公河——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西北,唐古拉山北麓查加日玛以西4km的高地,河源海拔5388m。
源头河段称加果空桑贡玛曲,南流至尕纳松多后称扎曲,在西藏昌都与右岸昂曲汇合后称澜沧江。
再南流穿行于他念他翁与宁静山之间,然后穿过云南西部和云南南部,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31km河段在中缅边境,至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继而沿缅老边境流,又沿老泰边境流至老挝南部西南角,再穿过柬埔寨中部,进入越南南端,在湄公河三角洲以多条汊道注入南海。
见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水系示意图。
湄公河一澜沧江流域总面积约81万km2,从河源至河口全长约4880km,平均比降为1.03‰。
万象以上为上游,万象至金边为中游,金边以下为下游。
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4750亿m3。
国际上有另一种命名,将中国和缅甸境内的河段称上湄公(Upper Mekong)河,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境内的河段称为下湄公Lower Mekong)河。
上湄公河全长2395km(其中中国境内2130km,中缅边境31km,缅老边境234km),落差4700多米,流域面积19万多km2,其中缅甸约2.2万km2;下湄公河全长2485km(其中老挝境内河长777km,柬埔寨502km,越南230km;老泰边境976km),落差约400m,流域面积61.7万多km2。
湄公河-澜沧江地跨纬度25 。
,垂直高度下降超过5000m,具有寒带至热带的各气候带,矿产资源丰富,可开垦利用的土地潜力大,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5800万kW,特别是生物资源多种多样,是世界上著名的动、植物王国,适宜发展旅游业。
目前除联合国、亚太经委会等国际组织外,法、日、美、加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均在参与该地的开发,预计将成为世界上开发热点地区之一。
一、澜沧江1 概述澜沧江全长2161km(含中缅边境河段31km),平均比降2.12‰,流域面积16.74万km2。
昌都以上为上游,昌都至四家村为中游,四家村以下为下游。
青海省境内河段长454km,区间流域面积3.87万km2,落差1548mm,平均比降3.4‰;西藏自治区境内河段长480km,区间面积3.85万km2,落差1255m,平均比降2.61‰;云南省境内河段长1227km,区间流域面积9.02万km2,落差1780m,平均比降1.45‰,国界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60亿m3。
澜沧江水系主要由干流和众多的支流组成,面积大于100km2的支流有13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支流有41条,较大的支流一般分布在上游和下游。
一般支流较短,多为20~50km,天然落差特别大,一般在2000~3000m。
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盖曲、麦曲、金河、批江、漾濞江、西洱河、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南班河、南拉河等。
昂曲是澜沧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杂多县结多乡唐古拉山北麓瓦尔公冰川,海拔5664m。
南流人西藏巴青县境称松曲,又东流人青海省境称解曲,转东南流圣囊谦县吉曲乡8km后进入西藏,称昂曲,改向偏南在昌都汇人澜沧江。
河长约500km,流域面积16774km2,天然落差1898m,平均比降3.8%0,多年平均流量186m2/s,理论水能蕴藏量116.91万kW。
漾濞江是澜沧江在云南境内最大的支流,澜沧江第二大支流,全长334km,落差1402m,平均比降4.2%o,流域面积11970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55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2.5万kW。
子曲是澜沧江上游扎曲的支流,流经青海、西藏,河长286.7km,流域面积12645km2,落差1540m,平均比降5.37‰,多年平均流量137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9.04万kW。
威远江是云南境内较大的支流,全长290km,流域面积8800km2,落差1700m,平均比降5.86‰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93m3/s,理论水能蕴藏量43万kW。
南班河(又称补远江)位于云南境内,长282km,流域面积7750km2,落差1245m,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185m3/s,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万kW。
西洱河是支流中水能资源利用条件最优越的河流,上游有洱海作为较大调节水库(总库容约29亿m3),河长22km(洱海出海口以下),下游有600余m落差,河口流量约30m3/s,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7万kW,谰沧江支流特点是落差大、水资源丰富,上、中游降水量少,有雪水补给,水量稳定,下游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降水量大,水量充沛,但缺乏调节水库,以引水式开发为主(见澜沧江支流自然特性表)。
2 流域自然特征2.1 地貌澜沧扛流域地处东经94。
~102。
,北纬21。
~34 。
,地势北高南低,自北向南呈条带状,上、下游较宽阔,中游则狭窄,流域平均宽度约80km,其中溜臂扛-功果桥河段平均宽度仅为36km,流域内地形起伏剧烈,地形复杂。
上源北与长江上游通天河相邻;西19与怒扛的分水岭为他念翁山及怒山,其间,梅里雪山离达海拔6740m~东部与金沙扛和红河的分水岭为宁静山、云岭及无量山。
流域平均高程漫湾以上为4000m。
上游屑青藏高原,海拔为4000~4500m,山地可达5500~5000m,区域内除高大险峻的雪峰外,山势平缓,河谷乎浅。
中游属高山峡谷区,河谷深切于横断山脉之间,山高谷深,两岸高山对峙,山峰高出水面3000多m,河谷比较狭窄,河床坡度大,形成陡峻的坡状地形,下游分水岭显著降低,一般在2500m以下,地势趋乎缓,河道呈束放状,出中国境后河道比较开阔平缓.2.2 气候、水文澜沧江流域由北向南纵跨纬度13。
,地势高亢,山峦重叠,起伏变化大,导致流域内气候差异很大,气温及降水量一般由北向南递增,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水量越少。
澜沧扛流域跨越几个气候带,氰头地区(青海南部)属高寒气候,地势高、气温低、降水量少,年平均气温-3~3'C,最热月平均气温6—12℃,年降水量400~800mm。
澜沧江西藏地区,属高原温带气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井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海拔3000m 以下河谷,气候干热,年平均气温10'C以上,最热月气温18℃以上;海拔3000~3500m地带,最热月平均气温15~18℃;海拔3500~4000m,最热月平均气温12~15℃。
年降水量400~800mm,山区潮湿河谷干燥。
澜沧江中游滇西北区,属亚热带,高山峡谷,海拔多在3000m以上,高山超过5000m,峰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m。
气温垂直变化明显,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年平均气温12~15C,量热月平均气温24—28℃,最冷月平均气温5~10℃。
年降水量1000~2500mm,西多东少,山区多河谷少。
澜沧江下游滇西南地区丘陵和盆地交错,气温由北向南递增,属亚热带或热带气候。
平均气温15~22C,量热月平均气温20~28C,最冷月平均气温5~20℃,年降水量1000~3000mm,由北向南递增,环谷降水小于山区。
全流域属西南季风气候,干、湿两季分明,一般5~10月为湿季,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约85%以上的降水量集中在湿季,而又以6~8月为最集中,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暴雨多发在7、8两月。
上游暴雨较少,中游暴雨强度较大,为流域的主要暴雨区。
流域径流以降水为主,地下水和融雪补给为辅。
上游区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降水少,春季冰雪融水较多,上游河段河川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约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其次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
中下游河段两岸高山,支流短小,山巅有终年积雪,但冰雪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小,中游区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融雪补给减少,河川径流补给为降水和地下水混合补给。
下游河段处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川径流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其次是地下水补给。
流域年径流深为450.2mm,其中:青海区年径流深为304.4mm,西藏区283,3mm,云南区583.8mm,国界处多年平均流量2180m3/s,允景洪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12800m3/s,最小流量395m3/s,最大最小比值为32.4,其它各主要测站径流量见澜沧扛干流水文测站特性表。
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春季占10%—15%,夏季约占45%—50%、秋季占30%—35%、冬季约占10%以下;上、中游6~9月、下游7~10月径流量是最大,连续4个月最大径流量上、中游和下游分别占年径流量的65%—70%。
最大月径流量上游出现在7月,中下游出现在8月,约占年径流量20%以上。
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上游河段融雪也有一定影响,年最大洪水出现在6~10月,其中7—8月出现次数最多,洪水历时较长,一般15~20天。
澜沧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中下游的云南地区,根据50~80年代近30年的资料统计,洪涝灾害平均3—5年出现一次。
全流域洪水以1905年、1924年及1966年洪水最大。
1905年澜沧扛下游和邻近的金沙江中下游和长扛上游发生大水灾,澜沧扛下游允景洪调查洪峰流量达17100m3/s,下游受灾严重。
1924年澜沧江、金沙江和雅砻江发生大洪水,澜沧江下游允景洪站调查洪峰15000m3/s,云南36个州县受灾严重,金沙江下游淹死人畜数千。
1966年澜沧江、金沙江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澜沧江允景洪站实测洪峰流量12800m3/s(20年一遇),30d 洪量211亿m3,洪水过程为高峰型。
云南10个州28个县市受灾,冲淹农田1.9万hm2,倒塌房屋3713间,冲毁桥梁202座和3座小型水库,澜沧江下游景洪县3000hm2农田无收成。
云南最大的公路桥澜沧江允景洪大桥在洪峰持续期一直处于危急抢险状态。
旱灾是澜沧江流域的主要自然灾害,尤以春旱最为频繁。
据统计,中下游的云南地区50~80年代的近30年里,平均不到3年一大旱;平均4~5年一小旱;大小早年不分则平均3年两旱。
旱灾的影响面广,对农业产生危害很大。
澜沧江平均年输沙量8460万t,最大年输沙量12100万t,最小年输沙量4520万t,河流的含沙量的年内变化情况与径流变化大致一致,最大输沙量出现在7—10月,约占全年85%以上,自上游向下游递增。
1.3 水资源澜沧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径流充沛,天然河川水资源总量为740亿m3(加上从缅甸和老挝入境的水量,水资源总量为760亿m3),约占全国水资源的2.73%,流域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1.81%,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是全国单位面积产水量的1.6倍以上。
流域内有地下水资源282.7亿m3,占地表水资源38.2%,有冰川面积268.8km2,冰川融水量6.2亿m3,占河川径流的0.8%,全流域年均降水量985.2mm,降水总量1619.4亿m3。